动作素材多,音乐节奏性强。新广播体操在保持基本体操特征的基础上,吸纳了健美操、舞蹈和其它体育项目的素材。动作方向变化多,节奏跳跃性强。如新操里加入了一些现代体育项目技术动作,如自由泳的手臂划行动作、武术冲拳和和踢腿动作、高尔夫击球动作,以及跳跃移动等。既增加了动作的幅度,又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做操主动性有所增强。锻炼实效性强。各套操每一节虽有则重的活动部位,但基本涵盖了上下肢的动作,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适宜的锻炼。
可以从艺术性、完成度、难度、特点目的、健美操种类等方面来欣赏健美操比赛。详细的如下。
1艺术性。成套动作艺术性的要求是:充满活力,有创造性,以健美操方式表现动作设计和流畅的过渡动作。成套动作必须显示身体双侧的力量和柔韧性而不重复同一动作。
2完成。任何未按竞技健美操定义完成的动作都将被扣分。混双和三人(六人)成套中最多允许3次托举或支撑配合动作,包括开始和结束。
3难度。至少每类难度动作各一个,难度分将是12个最高难度动作的总分。
4身健美操的目的在于增进健康,可为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采用。它根据练习对象的需求进行创编,动作简单易学,节奏稍慢,时间长短不等,可编排5分钟到l小时。
5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健美操大致分为6类:按不同年龄编制的系列健美操;按不同性别编制的男女健美操;按人数多少编制的单人、双人和集体健美操;按塑造形体和改善体姿与体态的健美操;按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健美操;按以徒手或轻器械运动方式的健美操。
-健美操
-竞技健美操
第一套广播体操 1951年11月24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
第二套广播体操 1954年7月
在保持基本体操特征的基础上,吸纳了健美操、舞蹈和其它体育项目的素材。
第三套广播体操 1957年
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
第四套广播体操 1963年4月15日
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在动作上前三套广播体操的原则以简单好学为主,到第四套时候便开始趋于成熟。
第五套广播体操 1971年9月1日
北京厂桥小学有一名小学生“李连杰”,因为做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所以被选为全校的领操员,还上了当时相当稀罕的新闻纪录片。
第六套广播体操 1981年9月1日
在分析、综合前面5套广播体操的基础之上,以身体全面发展、中等运动量、适当提高动作难度等原则编制的,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第七套广播体操 1990年5月
这套操的配乐是专门请作曲家创作的。节奏鲜明,乐曲优美,具有民族特色。动作与以往几套操相比更规范易学,更轻松活泼一些,使锻炼者精神得到调剂,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第八套广播体操 1997年
与第七套希望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抗衡的设计理念不同,第八套动作设计上删繁就简,设计者希望任何人都能学会它,不至于因为动作太难而手忙脚乱。
第九套广播体操 2011年8月8日
又名《大众广播体操》,共计4分45秒。它以“科学简便、普及实用、因地制宜、健身趣味”为原则,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引入了武术、踢毽、游泳、保龄球及现代舞等时尚运动的基本动作,突出了“健康、欢乐、时代”的风格。
1.动作素材多,音乐节奏性强。新广播体操在保持基本体操特征的基础上,吸纳了健美操、舞蹈和其它体育项目的素材,每套操都有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和响亮的名称。幼儿操以“世界真美好”为主题,小学两套操的主题分别为“雏鹰起飞”和“初升的太阳”,中学两套操分别以“时代在召唤”和“青春活力”为主题。这套系列体操突破了广播操原有的固定模式,用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代替原来的口令,音乐节奏也由过去的一分钟60拍,改为现在的一分钟130拍,并由曾为亚运会、七运会、香港回归等大型活动作曲的着名作曲家刘廷禹编排音乐。
2.动作方向变化多,节奏跳跃性强。如新操里加入了一些现代体育项目技术动作,如自由泳的手臂划行动作、武术冲拳和和踢腿动作、高尔夫击球动作,以及跳跃移动等。既增加了动作的幅度,又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做操主动性有所增强。动作节奏感又是这套操的一个显着的特征。以前广播体操动作节奏,一般为一拍一动或两拍一动,而新操中多次出现了一拍两动的快节奏,使音乐和体操动作二者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动作的美感。
3.锻炼实效性强。各套操每一节虽有则重的活动部位,但基本涵盖了上下肢的动作,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适宜的锻炼。与此同时,注意动作外部造型美,很好的将追求形态美同追求实效性有机融合起来。对于学生在锻炼之余塑造优美的姿态,提高审美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