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什么特产?

福建有什么特产?,第1张

连城兰花、龙岩花生、长汀豆腐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

1、连城兰花

连城种养兰花历史悠久,民间有句俗语流传:“宁可出门不提篮,不可家中不栽兰”,意思是说,吃的可以节俭些,但兰花不能不种几盆,甚至因为兰的香,有家有兰花不烧香之说。

连城植兰自宋始,以朋口镇桂花村最为有名,百余户人家几乎家家种兰,有100余个品种。

2、龙岩花生

龙岩位于福建的西部,属于山区,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有许多闻名于世的特产,其中以“龙岩花生”,“闽西八干”的名气最大。

龙岩花生的闻名,主要在于选料严谨,精选名优花生品种,并在污染极小的山区种植。加工手法特殊,采用湿烤等多种方式,让花生又香又有嚼劲,又不上火,让人吃的不肯罢手。

3、长汀豆腐干

长汀豆腐干是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传统名菜,属福建客家菜系。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豆腐食品营养丰富,老幼皆宜,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家常美肴。

长汀豆腐的制法与其他地区不同,采用酸浆(酸的豆腐水)作媒介。制作时适当控制火候,用大瓢盛大酸浆往速效中徐徐注入,使豆腐脑缓缓凝结,再经滤压而成。

4、上杭萝卜干

上杭萝卜干是福建上杭县的传统名菜,属于闽菜系。福建名特产闽西八大干之一。上杭萝卜干是“闽西八大干”之一,它香脆可口,具有补脾益气等作用,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食品,其名传扬国内外。

5、武平猪胆干

武平猪胆又叫武平猪胆肝,是福建省武平县客家人创制的名优特产,“闽西八大干”之一。主要食材有糯米猪肝、猪胆、五香粉、高梁酒、八角茴香、白糖、甘草。

-福建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班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班,现在小孩子的兴趣班可以说是非常的多,但是很多家长在兴趣班的选择上总是带有有很大的盲目性,最后对孩子也不受益,下面是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班。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班1

(1)首先得知晓孩子的爱好,接下来再因害怕而选择兴趣班

不同小朋友都有各自的兴趣和爱好,兴趣辅导班里有不一样的课程设置,也需要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兴趣和爱好。

“扬长补短”本没错,不过绝对应该起初选择小朋友专长还喜欢的课程设置,多花心力着重培养小朋友的长项。等小朋友的爱好建立好了,并有了你擅长的东西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弥补”小朋友的不足。

父母让小朋友报兴趣辅导班,最重要的是尊重小朋友的爱好,父母应该多注意观察小朋友,知道了小朋友对哪几种外部事物感兴趣,再从小朋友的爱好和兴趣和爱好开始,给小朋友较为快乐的学知识的氛围。

好比,学绘画、书法等知识,更适合性格较为内向且坐得住的小朋友,小朋友注意力相比而言易“聚焦”,擅长从静态的外部事物中找寻兴趣。学舞蹈或格斗等运动科目,需要小朋友较为活泼爱动,喜欢蹦跳,精气神较为旺盛。

(2)报兴趣班,父母不要抱有急功近利的目的

给小朋友报兴趣辅导班,家长一定不要有功利的心态。不少时候,家长让小朋友报兴趣辅导班,仅是为小朋友的知识能够有一些真的的利益,也有可能是让家长长面子,这种“目的”下看待小朋友去提升爱好,显然是不对的。

栽培小朋友的爱好,这种的想法没错,但是看别人的小朋友报不少兴趣辅导班也禁不住给自己的小朋友报了多个兴趣辅导班,小朋友的爱好,你真的晓得了吗?

小朋友一定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小朋友晓得自己喜欢哪方面,晓得不喜欢哪方面。倘若父母一定要把自己感兴趣的硬塞给小朋友,然而小朋友却很厌恶,那样的话学知识的过程就转变成了某种痛苦,一定渐渐泯灭小朋友的学习的热情,甚至会发生厌恶学习的心理!

(3)报兴趣班,父母千万绝不能“揠苗助长”

好比:学书法的年岁,最佳是从4-5岁开始学,这个年龄段小朋友手腕的力量能忍受天天的学习,对词语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像这样才不可能感到很痛苦,对小朋友的手臂也不可能有大的伤害。

再比如:舞蹈,要在4岁后开始学,而绝不能太早让小朋友进行基本功的学习,就算练舞那就是要吃苦,但是小朋友的身心成长规律,依然是应该遵从的。

有深远眼力的父母,不妨让小朋友遵照性格特长来发展,让小朋友挑选感兴趣的东西,小朋友便能快乐的学习。

除此之外,专业的兴趣辅导班、知识辅导班只个选择,父母的教育和氛围对小朋友的影响也很巨大,父母要在家里制造快乐的成长氛围和进步的氛围,鼓励小朋友发展爱好。兴趣辅导班千万别胡乱报,倘若没报好,小朋友无提升是小事情,有身体或精神等方面的伤害那就是大事了。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班2

兴趣班有哪些好?

1、舞蹈兴趣班

很多孩子身体协调性比较好,而且身体柔软,就很适合练习舞蹈,舞蹈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修身养性,让孩子身形更美,线条更好,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高雅的艺术情操,很不错哦!

2、绘画兴趣班

很多孩子从小就对颜色鲜艳的事物很感兴趣,也很有艺术细胞,如果再报个专业的绘画兴趣班,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3、声乐兴趣班

很多孩子声线很好听,声音清脆高亢,而且唱歌不走调很靠谱,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孩子报上一个声乐兴趣班,下一个好声音就是ta哦!

4、手工兴趣班

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是比较好奇的,很多孩子都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那就很适合报个手工兴趣班了,一来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二来培养孩子创新思维,一举两得呢!

5、球类兴趣班

男孩子对于球类的喜爱程度是很高的,很多小男孩都喜欢各种球类运动,如果您的孩子对球类运动有极大的兴趣,而且也活泼好动,那么不妨考虑一下球类兴趣班哦!

6、跆拳道/柔道兴趣班

现在很多小孩子都在学习跆拳道或者柔道,一来强身健体,二来还能保护自己不被欺负,也能锻炼自己的胆量,让自己在以后更有胆识。

7、写作兴趣班

孩子在小的时候锻炼脑部发育是十分关键的,创作灵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有天马行空的思维,何不给他一个发挥的空间?

8、轮滑兴趣班

轮滑运动一直都是小孩子很喜欢的运动之一,好玩又刺激,而且还能锻炼孩子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在溜冰场上滑得好回头率也是十分高呢!

9、奥数/外语兴趣班

有些小孩子喜欢数字游戏或者对语言有天生的本事,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给他们报一个奥数兴趣班或者外语言兴趣班再给他们加把劲咯!

10、电脑兴趣班

孩子对网络是十分好奇的,不要觉得孩子只会玩电脑,孩子动手学习能力是十分强的,说不定你都不懂得电脑知识您的小孩都懂哦!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班3

怎么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家长可以从孩子平时的喜好去挑选,如果不清楚可以问问老师,平时是对音乐游戏有兴趣还是对美术有兴趣之类的。

当然,在你要为孩子报名前最好先跟孩子商量一下,其实孩子什么都懂,你去征求他建议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兴趣班也就是兴趣。家长不要觉得参加了就要有所收获有成绩。只要孩子开心就行了。

当孩子排斥兴趣班的时候,要先问问原因,是因为没睡醒不想去还是没有跟小朋友好好相处。然后去解决问题。

别把孩子逼得太紧,每个周末起码要留一天作为家庭日。

儿童兴趣班有哪些

艺术音乐类一:民族乐器

1、 弹拨乐器:琵琶、阮、三弦、古琴、古筝、扬琴、冬布拉等。

2、 拉选乐器:二胡、板胡、高胡、京胡、中胡、马头琴等。

3、 吹奏乐器:唢呐、笙、箫、笛子、管子、巴乌、埙、陶笛等。

4、 打击乐器:鼓、锣、鑔、梆子、板、木鱼等。

艺术音乐类二:西洋乐器

1、 键盘乐器:三角钢琴、立式钢琴、手风琴、管风琴、脚踏风琴等。

2、 管乐器: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巴松,小号、圆号、长号、大号、长笛、短笛、萨克斯等

3、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司、竖琴、吉他等。

4、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铜钹、铃鼓、三角铁、军鼓、木琴、响板、锣、爵士鼓、鑔等。

5、 电声乐器:电子琴、电吉他、电贝司等。 艺术音乐类三:歌唱 民族、美声、通俗。

艺术美术类一:绘画

1、 地域分类:东方绘画、西洋绘画。

2、 工具材料: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3、 题材内容: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4、 作品形式: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刮板画等。

5、 其他分类:国画,素描,速写,白描等。

艺术美术类二:雕塑

1、 雕:石雕、木雕、玉雕等。

2、 塑:泥塑、陶塑、捏面人等。 艺术舞蹈类: 芭蕾、现代舞、古典舞、民族舞、街舞、华尔兹、拉丁舞、肚皮、踏舞、爵士舞、儿童舞等。

艺术戏剧类: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秦腔等。

艺术表演类:小主持人、朗诵 、儿童剧表演等。

艺术书法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等。

艺术手工类:扎花、剪纸、剪裁等。

体育竞技类: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篮球、足球、网球、轮滑、游泳、花样跳绳、围棋、象棋等。

体育健身类:武术、街舞、跆拳道、柔道、太极拳、太极剑、健美操、八段锦等。 科技类: 航模,机器人,单片机、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绘画等。

兴趣班的选择

1、喜欢动手适宜学书法

一般而言,这类孩子比较有耐心,并能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如拆装汽车、串珠子等。 这是一类难得的孩子,只要正确引导,成人后都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如书法、编织、珠算等,帮助他们在拓展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

2、喜欢安静适宜学围棋

这类比较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比较,发现力不错。像拼图一类的游戏,足以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这类孩子有耐心的个性和细致的观察力,还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父母应不断培养他的严谨和较真的个性,可以让他参加围棋、数学或科学实验等兴趣班。

3、喜欢说话适宜学声乐

孩子对富有旋律的音乐会有特别的反应,发出叫声并挥舞小手。有时突然听到电视里传来一段音乐,立即会跟着唱起来。这类孩子一般开口说话比较早,并且喜欢学说大人的话。 这类孩子的思维模式是由声音带动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口授进行教学,这对于听觉学习型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他们比较适宜学相声、声乐或钢琴。

4、喜欢打闹适宜学武术

这类孩子可能是被认为最有活力的,他们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他们无论是爬还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这类被称为触觉学习型的孩子,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强,适当地让他们参加跆拳道、武术和游泳等兴趣班的话,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常安静地学习。

5、喜欢服饰适宜学绘画

这类孩子喜欢收集漂亮的布娃娃,还喜欢挑选自己穿着的服饰,常会对自认为不好看的衣服拒绝穿着。 这类孩子在学习时,如果为他们配上鲜艳或者视频,强烈的视觉刺激会让他立即进入状态,在形象的世界里,他会感到特别舒心。这类孩子最好让他们去绘画、雕塑或儿童模特队等兴趣班学习。

6、喜欢模仿适宜学表演

这类孩子在人越多的场合,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自己是主角。当然这些孩子也有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以及高亢的声音等。 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父母应和老师沟通,不妨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只要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众场合得到认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这类孩子适宜到表演、主持、舞蹈等兴趣班去学习。

一、永济普救寺的历史和文化

普救寺历史悠久,但至今还没有发现准确的史料说明它的具体始建年代。

寺内现存碑刻和方志都说它创自隋唐,但缺乏实证。 寺名与寺史有关,随着《西厢记》故事的广泛流传,普救寺之名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然而,该寺之名始于何时,在《蒲州府志》、《永济县志》中,有“五代始改今名”一说。 据其所云,五代时汉将郭威攻李守贞于蒲州,围城一年而未克,无奈只好求教于此寺的和尚。

和尚告诉他“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于是郭威折箭发誓,第二天果然攻克蒲州。郭威格守誓约,一人未杀,寺名由此改为普救寺。

同样的说法尚见于北宋张舜民的《画墁录》。经查阅史料发现,郭威攻李守贞于蒲州确有此事,问策更换寺名纯属子虚乌有,可见“五代始改今名”一说未可置信。

那么为什么有上述说法呢?是因为张生与莺莺的爱情史话发生于此,历代封建文人对此斥为丑事,不宜张扬,竟用郭威在蒲州围攻李守贞这一著名事件,说五代之前普救寺之名不存在,《西厢记》叙述的是唐代的事发生在普救寺当然就不能成立了,从而达到否定《西厢记》之目的。 事实真相如何?据初唐释道宣所撰的《续高僧传》二集卷二九《兴福篇》第九《蒲州普救寺释道积传》中说,“先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尺……”这说明普救寺之名隋初已有之。

《慈恩传》卷六载,在贞观十九年(645年)参与玄奘译经的人当中,证义大德有“蒲州普救寺沙门钟秦”,撰文大德有“蒲州普救沙门神宫”。 这说明普救寺之名在唐初仍然沿用。

又据,唐代诗人杨巨源,蒲州人,唐贞元五年(789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国子司业等职,与卢纶、李义山齐名,他写了一首诗《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收录在《全唐诗》里,诗中描写了普救寺的地理形制和自然风光。这也说明了在唐代普救寺即为蒲郡名刹,此诗是蒲州人咏蒲州事,不会有误。

再者,《西厢记》故事的最早依据唐元稹的《会真记》中载:“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

以上史料说明,隋唐之际已经有了蒲州普救寺这一寺名,“五代始改今名”一说当属后人杜撰。 普救寺几经沧桑,反复兴废,历代均有修葺。

这在稽考经籍和基址发掘中得到证实。 1985年秋和1986年夏,曾两次对寺宇内的遗址进行了实地发掘,试掘情况表明,普救寺是历代所经营的佛都寺院,地下遗留有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建筑物饰件。

同时,对寺庙原水平线以上部分(厚约1米)进行了清理,隋唐、宋元时期寺宇建筑遗址和布局清晰可见。 在塔后33米处地表下1米处出土了三尊大型石雕佛像、一尊小菩萨石雕像。

三尊大型石雕佛像均为站佛,身高2。90米,其中两尊残缺。

各尊佛像体形健美,眉目端庄,螺形发髻,两眉之间的有白毫相,鼻梁高直,两肩圆润,身披袈裟,衣纹劲健流畅,手掌丰满,腰微束,赤脚,刀工豪放有力。 经有关专家鉴定,按其造型风格,当属南北朝晚期的遗物。

在地表清理和探沟发掘中,不仅发现了唐宋普救寺建筑遗址多处,而且出土了大量的唐宋以及明清各代的建筑构件和遗物千余件。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唐代宝装莲石柱础、莲花纹铺地方砖、粗绳纹条砖(36185厘米)、细绳纹方砖(32325。

5厘米)、莲珠纹、莲花纹瓦当、锯齿滴水和大量的青棍瓦等。宋代的有素面复盆式石柱础、斜方格纹方砖33。

533。55。

5厘米)、沟纹条砖(3316。56厘米)、兽面纹、龙纹瓦当、花边莲珠纹滴水以及琉璃、灰陶鸱吻、兽头等。

还出土了刻有“咸通十三年三月”、“明昌六年”年号的碑碣经幢残块、石雕佛像头、造像砖以及唐至清各代的古钱币、古陶古瓷器皿等。 在莺莺塔前土崖半腰(比塔院水平约低13米处),出土了一块方形基址,地面用32。

332。33。

5厘米规格的方砖十字铺地,这里还发现了夯土层、朽木柱及火烧过的痕迹,并出土了石磨一扇、金代诗碣一方、“开元通宝”、“绍圣通宝”、“崇宁通宝”、“祥符通宝”等唐宋币多枚。 经考证确定,这里就是寺内大钟楼的原址,它的布局与唐代一般寺院的规制完全相符。

通过稽考经籍和实地发掘,可以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普救寺的创建年代,虽无确切记载,但可以肯定在隋初该寺已经存在,它的创建年代还可以追溯到北朝晚期。寺内三尊大型石雕像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佐证。

二是关于普救寺的兴废历史和早期的建筑布局,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轮郭。从《续高僧传》的记载可知,它的始建年代最晚应在北齐北周时期;唐代曾对它进行过扩建。

宋代的情况如何,目前尚未发现具体记载,但根据发掘基址所得的资料来分析,宋代对普救寺的修葺至少有两次以上,其规模之大不亚于唐代。 在挖掘寺内天王殿基址时,于3米深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层砖铺地面,下面两层均为宋代的方砖铺地,面积较大。

在塔西、塔北、塔东也发现宋址多处。又据《山西古迹志》永济城东普救寺条载,1940年时,在一座倾圮的钟楼里,还有一口大宋宣和甲辰(1124年)岁末铸造的铁钟,钟高2。

10米,重约万余斤。这些情况足以证实宋代普救寺修复之盛。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产生于金代章宗时期(1190年),上卷有一段张。

二、我的家乡——永济作文

我的家乡——永济永济,一个美丽而有魅力的城市,山好水好风景好。

我的家就在这个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中国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风景优美。

鹳雀楼分为六层,第一层是繁华的蒲州壁画;第二层是中华民族的古代历史,女娲补天,王之涣塑像。第三层有制铁程序,蒲州的一种酒——落桑酒,还有陶制物品,嫘祖织布。

四楼有十大名楼的简介。五楼有永济的特产,还有一个许愿池。

六楼有红木家具一套,编钟等。鹳雀楼的西边是黄河,夏天,乘艇游河,仿佛置身在仙境里。

鹳雀楼东临普救寺,普救寺又叫莺莺塔,张生、莺莺的爱情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永济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悠久。

许多古代名人都出自我的家乡,有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柳宗元,唐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唐代诗人王维……其中,柳宗元的塑像就在柳园内。唐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家乡就在山西省永济市韩阳独头村。

我的家乡就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让我感到自豪。我爱我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三、一篇反映永济的历史故事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西厢记》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就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莺莺出谋,几经周折定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西厢记》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使他们为其所赞叹,所感动。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西厢记》的问世,特别是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问世以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四、永济万国寺的建造历史

我国山西永济县,保存着一座有趣的千年古塔——莺莺塔。

这座塔由砖砌成,有50多米高,共13层。在塔基南面差不多10米远的地方,竖着一块木牌,写着“击石处”。

游人如捡起一块石头,叩击木牌下面的地面,竟然从塔顶传来阵阵悦耳的咯咯声,很象夏夜荷塘边的蛤鸣。可这塔的四周既没有山崖,又没有谷,难以产生回声。

那么“声”是从哪来的呢?你问附近的人,他们不做正面回答,却告诉你下面一段传说。唐朝的时候,当地有师徒二人,都是建筑行业的高手,有一回,徒弟在永济城南风景宜人的山上,建了一座气魄宏伟,造型精细的寺院——万国寺。

它大大超过了师傅以往的建筑成就。师傅不甘落后,就在万国寺北边,建了这座莺莺塔。

这塔的建造技巧不如万国寺,但师傅出了一手绝招:在塔基里埋了两只金蛤蟆,然后设立一个“击石处”,在这里叩击地面,就能听到回声。

五、永济人文风情作文或历史故事

永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人口43万。

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历代曾有邑、郡州府道县多种建制。1994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永济历代明贤辈出,唐多诗人,宋多画家,明多将相,清多艺匠,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中、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堪称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永济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奇特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首鹳雀楼、《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北方道教文化名山五老峰、国宝唐开元大铁牛、中条名刹万固寺、王官谷、杨贵妃故里等文物名胜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区。

永济特产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阳西瓜、干樊梨、马铺头蒜、老劲子麻花、永济芦笋、永济酥梨、特早熟杏、双孢菇、任阳乡柿饼、任阳红枣、永济牛肉饺子,其中永济牛肉饺子最为出名。

六、永济普救寺的由来

普救寺位于山西永济县西北,南 眺中条山,西临黄河湾,始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W史。

普 救寺有名不在于历史悠久,而在于元 代戏剧家王实甫的传世之作《西厢 记》诞生之后。西厢就在普救寺。

普救寺初建时,名叫三清院,后 又称西永清院。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造反,后汉派郭威起兵讨伐。

因 防守坚固,郭威围困蒲州即今永济长 达一年之久,攻克不下,便召来西永 清院中的僧人询问对策。僧人说:“将 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折箭为誓:“城克之日,不戮一人。”

第二天,果 真攻下蒲州城。从此,西永法院便改 名普救寺。

早年间,整个寺院十分壮 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佛殿,还有精 巧玲珑的东西两排厢房,共有300多间房子。 紧靠西厢的墙外,还建有一 个花园,相传是唐朝的崔相国建筑的佛居别墅,曾经为崔老夫人和莺莺所 住。

当年张生便住在西厢书斋,与别 墅仅一墙之隔。张生相思病重时,莺莺写有“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诗与张 生约会,后来在丫环红娘的帮助下, 终成眷属。

由于崔张爱情故事曲折动 人,加上王实甫注重人物内心刻划及文采的华丽,使得《西厢记》成了家 喻户晓的故事,而普救寺也就越发闻 名。甚至连寺内的舍利塔也改称“莺 莺塔”了,塔高约30米,塔身13层, 为楼阁式砖结构,是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七、山西永济鹳雀楼的建造历史和文化

鹳雀楼位于山西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

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古城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称“鹳雀楼”。

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地理位置优势、风景秀丽,唐宋时期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

诗因楼作,楼因诗名。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据传历史上的鹳雀楼后被元兵烧毁,成为国人一憾。2002年10月,在各界人士关心下,鹳雀楼得以复建落成。

复建的鹳雀楼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座采用唐代彩画艺术的仿唐建筑,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以鹳雀楼主体为中心的鹳雀楼景区分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包括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园、柳园;三是山水游览区,包括苍山自然景观园、吉祥如意湖、鹳雀园;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康乐园、唐风马球场、日潭戏水园等人文自然景观。

诗仙太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至今千古流传。 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瞩大河奔流,宏伟壮阔的山川景象,曾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临作赋; 然而,就是这座孤高耸立直插云天的鹳雀楼,在存世700余载之后却不幸毁于兵灾水祸,数百年来,为无数游人空留下无限遗憾。

盛世来临,百废俱兴。今天,一座高739米的楼阁景观重新出现在黄河岸边。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俯瞰大河,重新体味古人的登临灵感,“盛名难却,佳气犹存,诗情冠世,气吞山河”,一股浩气不禁油然而生。?? 山河萦此地 哲理蕴斯楼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元初毁于战火,明初时其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致使楼毁景失。

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各有千秋,三楼在长江流域,唯有鹳雀楼坐镇北方。登上高楼,可眺千里之遥,知万古兴衰。

在古代,每一座名楼又是文人的“赛诗楼”,立于湖北武昌长江之滨的黄鹤楼,以崔颢的题诗《黄鹤楼》而闻名;在湖南岳阳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滕王阁屹立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以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而闻名;鹳雀楼高耸于山西永济黄河岸边,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闻名。 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渡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

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历史痕迹。 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名。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

秦朝的兵马俑是真人形成的吗?是不是真的存在活人俑?

不是

秦始皇的昏聩残暴是后来统一天下以后由于自得意满造成的。 初建皇陵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很睿智的君主,那会他还不可能下令用真人来做兵马俑。 再者,据秦朝史书记载秦始皇之所以做兵马俑其初衷就是不想用活人来殉葬一面浪费国家的人才。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是活人埋的吗?

秦始皇兵马俑不是活人埋的,而是陶俑制成的。

兵马俑是活人陪葬的吗

不是活人,是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秦始皇兵马俑里,究竟有没有活人俑

参观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人都会知道,在几千个兵马俑中,竟然是千人千面,没有一个人的面部是雷同的,虽然在秦代陶塑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但要实现那么多的兵马俑面部轮廓不一的依旧难度非常大,因此,有传言称这些兵马俑中其实存在活人俑,那么这些活人俑究竟存不存在呢

活人俑如果真存在于这些兵马俑中就真的太恐怖了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的丧葬制度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不过这些习俗慢慢被废除,到秦代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关于活人俑的两个传说 传说一 随着人殉习俗的逐渐废除,但又要维持帝王尊严,在塑造兵马俑的时候就想了个办法,就是把活人身上裹上布然后用泥封住,再放到窑炉里烧,最后在涂上颜料,用这些活人俑用来陪葬。这些活人包括了死囚、罪人和宫奴等。秦律十分严酷,因触犯秦律而遭遇下狱的死囚和罪犯极有可能能够满足这个需要。 传说二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追求长生不老的,在求取仙药的过程中,一些方士会采取活人做祭品,用他们来守护祭坛,制作的过程和前面的传说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要求更严格,在制作过程中为了防止魂魄逃散,会将人的六识完全封死,制成的活人俑能够让死者永不超生。这样制作的活人俑更残忍恐怖,所以没有放入殉葬坑中而是放在了位于秦宫地下的护国祭坛周围。 那么活人俑存真的存在吗 科学上现在已经证实在古埃及等文明中活人俑是确实存在的,但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里面有没有活人俑还不好说,兵马俑经过秦末的农民起义的破坏后现存的数量已经不多,而且都十分珍贵,考古人员无法对其一一进行验证。相信时间可以证明,未来,兵马俑要真存在活人俑,肯定会被证实的。 秦始皇的部分兵马俑真是用活人做的吗?

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全是陶俑,一种认为部分是活人浇铸的人俑。

为什么有人不相信这是陶俑呢,是因为秦始皇陪葬的兵马俑中都是千人千面,没有一个兵马俑的面部是相同的。这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毕竟如果是陶俑应该是由模具统一制作,那做出来的兵马俑就应该长的一样,而不是千人千面才对。

但兵马俑做过抽样调查,经过调查证明兵马俑没有人存在过的痕迹,但还有人不信,于是有一位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专家认为兵马俑腹腔内如果没有活人存在,根本不可能支撑得起兵马俑的上半身。

所以这个专家认为这个兵马俑是先用人俑浇铸了一层,然后再用陶土一层层的烧制而成的。所以才会出现兵马俑千人千面的情况。

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兵马俑是活人烧制的,毕竟史书上有过记载,秦始皇曾说过要和人非常相似的陶俑陪葬,并没有说要用活人殉葬。

要知道当时的秦国还有外敌匈奴虎视眈眈。如果真的用这几千将士殉葬,那岂不是自己毁了秦朝的根基,让秦朝曾经付出的努力变成别人的战利品。

所以秦始皇不管是出于哪一个原因,他都不会选择用活人殉葬,一是因为他说过不用活人,二是国家需要这些将士。因此,兵马俑就是能工巧匠用陶土制作而成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总之还是因为兵马俑中的人俑做的太逼真了,让很多人都觉得像真人。

秦始皇兵马俑中真的有活人俑存在吗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的丧葬制度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不过这些习俗慢慢被废除,到秦代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关于活人俑的两个传说 传说一 随着人殉习俗的逐渐废除,但又要维持帝王尊严,在塑造兵马俑的时候就想了个办法,就是把活人身上裹上布然后用泥封住,再放到窑炉里烧,最后在涂上颜料,用这些活人俑用来陪葬。这些活人包括了死囚、罪人和宫奴等。秦律十分严酷,因触犯秦律而遭遇下狱的死囚和罪犯极有可能能够满足这个需要。 传说二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追求长生不老的,在求取仙药的过程中,一些方士会采取活人做祭品,用他们来守护祭坛,制作的过程和前面的传说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要求更严格,在制作过程中为了防止魂魄逃散,会将人的六识完全封死,制成的活人俑能够让死者永不超生。这样制作的活人俑更残忍恐怖,所以没有放入殉葬坑中而是放在了位于秦宫地下的护国祭坛周围。 那么活人俑存真的存在吗 科学上现在已经证实在古埃及等文明中活人俑是确实存在的,但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里面有没有活人俑还不好说,兵马俑经过秦末的农民起义的破坏后现存的数量已经不多,而且都十分珍贵,考古人员无法对其一一进行验证。相信时间可以证明,未来,兵马俑要真存在活人俑,肯定会被证实的。源于网络分享。。。 秦始皇兵马俑里的"人"是不是用活人做的

不是用真人做的

都是泥烧制的 而且很大一部分当年让项羽下令毁掉的了说 不过模样和大小都是仿真人的 包括马啊什么的 什么作战部指挥部啊 蛮大的 秦始皇兵马俑里面是不是用活人做的

不是,是陶俑。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秦朝(19)兵马俑(23)

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 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系的一座孤峰。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区内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古称“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车站三十公里。麦积山山高142米,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仅二十米,有的高达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

2010年12月1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麦积山俗称麦积崖。五代天水人王仁裕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形象说明了麦积山得名的缘由。麦积山景区松竹丛生,清流遍地,山峦叠翠,自古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春来一片苍翠,夏日山花烂漫,秋季白云红叶,冬天玉树琼枝,颇有四季皆景的南国风光。“麦积烟雨”为秦州十景之一,那如仙如幻的美景使游人为之陶醉。清翰林邑人吴西川在《麦积烟雨》诗中赞曰“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可见烟雨之撩人。登上麦积山石窟的“散花楼”俯瞰,方圆百里林海茫茫,如诗如画,满目生碧,气势磅礴。如将色彩缤纷的花瓣腾空撒下,随着气流缭绕而上,可出现“天女散花”般的迷人景象,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景区的主要游览点,它开凿在距地面80米的悬崖绝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时期开始营造的。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的工程浩大与艰辛。据梁《高僧传》载,南朝宋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知当时佛事之盛。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发修行,赐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大诗人庾信为此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山顶还有高九点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断开凿或重修。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现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共计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现存造像中以北朝(南北朝时期代指位于北方的政权)造像原作居多。

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卢浮宫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宫殿。位于塞纳河北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长680米,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卢浮宫作为博物馆正式开放,分为225个展厅,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馆内分为七大部分,藏着古代至19世纪中叶的艺术作品,包括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维纳斯》等,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等,共有珍品40多万件。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 Musee du Louvre 与凯族门对应的是立着的埃及神柱和协和广场。广场往东,便是卢浮宫,这座最西方的宫殿也被安 上了一个东方的在门。设计师大概也为那根神柱所左右,将在大门设计成了金字塔的形状,一大两小, 沙漠中金字塔景观相一致。

卢浮宫是一座真正的迷宫,尤其对于一名外国人而言,想在宫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这 座庞大的宫殿里收藏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包括大量来自东方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断臂的: "维纳斯",没有头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进入凡尔塞宫的人们都会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跃马 扬威的铜像。宫内共计500多间的大殿小厅被油画、壁画、天顶画装饰着,这些画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宫里还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艺术氛围丝毫不逊于卢浮宫。

交通:往卢浮宫可乘地铁在LOUVRE站下车,门票40FF,逢每月之第一个星期日或持教师证可免费参观。在其他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后入场,也可获半价优惠。所有门票当天可多次进出。开放时间:9:45-18:00,逢星期二及公众假期休息。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

据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

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

《蒙娜丽莎》画像,是卢浮宫的镇馆“三宝”

基本资料

景点地址:Musée du Louvre,75058 Paris Cedex 01

如何到达:Palais Louvre/Musee Du Louvre站下车

开放时间:9:00~18:00,周四至21:45,周二休馆

景点电话:(33) 01 40 20 50 50

景点传真:(33) 01 40 20 54 42

景点概况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杜伊勒里花园东边。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卢浮宫原是12世纪时,为巩固塞纳河的险要位置而建成的要塞。至16世纪时,法兰西一世将要塞拆去,改建成一座巨丽的宫殿,其后由历代国王续增建,直到1852年拿破仑三世,才完成现在的规模,历时300年左右。

现在卢浮宫是由新旧两部分组成,旧卢浮宫是围绕东院的长方形建筑,新卢浮宫自卡尔塞广场南北两侧到杜维丽花园,其中北侧的Denon馆自1871年以来即是法国财政部所在,而Marsan馆已被改为装饰艺术美术馆。

卢浮宫美术馆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殿,馆内收藏了20万件以上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宝藏除历代皇室珍藏处,多是拿破伦南征北讨的时以和约方式取得。馆内共分成六个部分: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埃及部分;古东方文明部分;雕刻部分;装饰品,家具类部分;绘画部分。其中以古希腊、罗马及绘画部分在质量方面最为卓越。

进入Denon馆后,左转至达留美术展览室,首先进入眼的是“沙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像”,胜利女神临降在船首的姿势,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米洛的维纳斯”室,中央放置的是公元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的米洛斯像,由当时驻土尔其的法国大使,以6000法朗买下来,送给法王路易十八。据考证是公元前二世纪时的作品,雕像有一人半高,婀娜挺立,线条优美,是现今世上公认的女性美标准。

古埃及部分是收藏约公元前四至三世纪开始,至公元前31年左右的古埃及物品,如书记坐像、坟墓浮雕上的阿美门斯及妻,放置埃及国王及王妃木乃伊的棺椁,内有骨骸,但尼斯的人面狮身像等,由此可以一窥古埃及文明的神秘。

绘画部分方面,虽然印急象派的作品大部分移至印象派美术馆,但是卢浮宫美术馆中二楼大展览室的绘画作品中还是可以看到达·芬奇所画的“蒙娜丽沙”是文艺复兴时代绘画的代表作。

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显然,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参观卢浮宫,得先制订一个计划,逐个参观六大展馆,切忌仓促地走马观花。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细细口味;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赏。

东方艺术馆:建于1881年,共有24个展厅,3500件展品。这些展品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展品出自十分久远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烧制的泥像等。其中带翅膀的牛身人面雄伟雕像(公元前8世纪)最为有名,曾在杜尔·沙鲁金(现为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守卫过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大门。在“东方古文博物馆”第四厅,有一件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物:《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共282条,以锲形文字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为282条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着的司法之神向站着的汉谟拉比国王亲授法律,国王则右手致答谢,以示对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古埃及艺术馆:建立于1826年,早于东方艺术馆,共有23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罗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建成的时间更早,大约在1800年向公众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约有7000余件。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的藏品以法国王室的收藏品为基础。雕塑在该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铜、象牙等。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馆中,有两件备受世人赞美的最瞩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二是爱神“维纳斯”。“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维纳斯”对于人们来说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创作于公元2世纪。她是希腊的美神,不知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围每天挤满了观众。她半裸着身躯,极为端庄、自然,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的作品。

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6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达维德的《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 有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花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落》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蒙娜丽莎端庄俊秀,脸上含着深沉、温和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雕像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酥》、《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珍宝馆 珍宝馆原来是雕像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珍藏品增多,1893年便独立组成展馆。最初,珍宝馆的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时从王室没收而来的珍宝。后来,博物馆组织人马到处收购,加之有人捐赠,展品便大大丰富,现在有展品6000多件。其中有重达137克拉的大钻石,有镶满宝石的王冠,还有镀金的圣母像、历代王朝王室的家具、装饰用具等。

建筑结构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她的展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 据统计,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得上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 在卢浮宫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建筑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情况到1981年后得到了改变,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指的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 “黎塞留侧翼”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1989年7月当时的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赏心悦目的地方。 “黎塞留侧翼”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金字塔” 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馆做出的另一贡献是邀请著名的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回答者: anhhf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2-27 20:22

卢浮宫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宫殿。位于塞纳河北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长680米,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卢浮宫作为博物馆正式开放,分为225个展厅,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馆内分为七大部分,藏着古代至19世纪中叶的艺术作品,包括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维纳斯》等,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等,共有珍品40多万件。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 Musee du Louvre 与凯族门对应的是立着的埃及神柱和协和广场。广场往东,便是卢浮宫,这座最西方的宫殿也被安 上了一个东方的在门。设计师大概也为那根神柱所左右,将在大门设计成了金字塔的形状,一大两小, 沙漠中金字塔景观相一致。

卢浮宫是一座真正的迷宫,尤其对于一名外国人而言,想在宫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这 座庞大的宫殿里收藏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包括大量来自东方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断臂的: "维纳斯",没有头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进入凡尔塞宫的人们都会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跃马 扬威的铜像。宫内共计500多间的大殿小厅被油画、壁画、天顶画装饰着,这些画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宫里还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艺术氛围丝毫不逊于卢浮宫。

交通:往卢浮宫可乘地铁在LOUVRE站下车,门票40FF,逢每月之第一个星期日或持教师证可免费参观。在其他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后入场,也可获半价优惠。所有门票当天可多次进出。开放时间:9:45-18:00,逢星期二及公众假期休息。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我们没有必要去苛求历史,因为与人类天长地久的眷恋和依偎并不是中国雕塑所要刻意追求的,况且任何艺术种类的兴衰盛败永远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生存条件决定。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用我们的目光和一颗对美神的崇仰之心,一遍又一遍地抚摩那些在沧桑岁月中生存下来的伟大作品,并给予消失在雕像后的大师们以应有的最崇高的敬意。

——曲风《寻找米开朗基罗》

中国的石窟创始于四世纪,历时千年,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艺术博物馆。它是由建筑、彩塑、壁画三大类组成。建筑是载体,它包括木结构窟檐和建筑绘画;壁画是石窟的装饰,面积广大,内容比较简单;彩塑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是石窟艺术的主体,由于内容丰富,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它,因此石窟以彩塑称著于世。

石窟艺术是宣扬佛教思想的艺术,所涉及的人物还包括皇室、官吏、佛教社团等。故事内容不仅反应极乐世界各种各样的美好事物,而且还有歌功颂德、镇灾祈福、护佑先人的意义。其表现主题是把抽象思维具象化。任何一尊塑像,一幅壁画,都表现一定期的主题思想。如最受崇敬的观音菩萨,面如满月,宝冠披发,慈眉善目,壮静和悦,表现一种怜爱众生的慈悲之心。有的将观音救苦救难的各种想像事迹罗列两侧,以加强主题思想,从而加强宗教信仰的艺术感染力及福佑四方的寓意。不论是内容丰富的壁画,还是那些失去彩绘的泥塑,他们的单色形体上有着光线和阴影的丰富变化,面对这些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人们无法回避艺术语言的感染。

中国石窟艺术以简练概括的造型,表现了中国人内在的精神和理想的美。这些优美、生动、朴实、敦厚的雕塑形象历经千年而始终具有艺术的魅力。

第二篇

龟兹是西域大国,在丝绸之路的北道。龟兹石窟残存至今的约500余座。其中以克孜尔最多。

在龟兹石窟中,往往看到在窟顶正中,沿着横券或纵券的主轴线画出一长条图像,称为“天象图”。如克孜朵哈46号窟主室纵券顶的中心部位上画有一幅“天象图”,图中的日天坐在一双轮车上,双脚交叉,披的上衣作飞扬状,身后有一圈用双线条画成的双环,他与古希腊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形象十分相似,图中的月天也坐一双轮车,双脚交叉,作人面鸟身状,嘴上刁着蛇。这种人面鸟身的怪物又与古希腊的月亮神哈尔帕的形象十分相似,显然这两个形象属于希腊文化模式。

克孜朵哈石窟30号窟后室穹形顶中,有两条长方形的画格,每格各绘出四躯飞夫,头上束发戴宝冠,有的光着上身,有的着短衫袒露右臂。她们飞行姿势都是上身仰起,下身挺直,但是双脚的摆法形式有多种:在犍陀罗的佛教艺术中,飞天为上身半裸,双脚并列翘起,披带从双肩绕过,露肚脐,在空中作飞行状。

一足伸出,一足弯曲而飞扬上天,是笈多飞天的特征。

龟兹飞天又是另一种样子,她们双脚相交,稍稍分开。

而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这三种代表不同文化的飞天竟绘在同一画面上,可以看出多种文化模式混合构成的现象。

笈多风格体现在菩萨、比丘及比丘尼像的造型姿式往往都是“三道弯”。男性的头向左倾斜,胸部转向右方,臀部向旁耸出,两腿转左方,女性则相反,头向右侧倾斜,胸部转向左方,臀部向旁耸出,两腿转向右方,这种“三道弯”的身形,来自笈多文化模式。笈多佛像往往显出静穆神态,脸上焕发出慈祥的光辉,低眉下垂,似乎五蕴皆空了,其手指都纤细圆长,光润可爱。如克孜尔175号窟的佛;菩萨、比丘像。

犍陀罗的艺术家在太阳神阿波罗或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原型下创造佛的形象。这种形象的特征是鼻筋高而连于额,’眼大而唇薄口闭,而佛的头发如阿波罗神一样,成波浪形,由前额向后梳成一个肉髻。龟兹壁画中佛的头发跟犍陀罗不一样,他只是在佛的头顶上绘出一个黑色的高肉髻,看不出头发的波浪形。在背光的处理下,犍陀罗的背光差不多都是无装饰的圆盘,而龟兹的佛像背光则华丽多重,有火焰形、椭圆形,内部画有莲花、唐草、天人等极为富丽的图案。龟兹的这种画法后来传到云冈、龙门、敦煌,对中国佛教绘画产生很大的影响。

秣菟罗的造像不管是男还是女,都极富肉感,这是秣菟罗艺术的一个特点。它也影响到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人物像,如克孜尔188窟左壁立佛像“腰部宽大,臀部肥大”富于妇女体型。206号窟后室的菩萨,也是“臀部肥大,大腿粗壮,极富肉感”。

新疆克孜尔石窟

飞天裸体画

按照古希腊的信仰,神作为最完美的人是不需要穿戴的,裸体的表现具有最神圣的意义,而且,古希腊人认为,人体的健美不是他的衣着或是什么装饰品,而在于他的自身美质,因此,古希腊艺术中出现许多裸体的艺术形象。

这种裸体艺术在龟兹壁画中也有反映。

本生故事画

本生故事反映的基本内容,都是以小乘经义为主,所以本生故事画属于小乘经的变相。小乘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教义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被大量反映出来。最常见的有《舍身饲虎》、《佛说鹿母经》、《马王本生》、《兔王自焚供养仙人》等等。

这些本生故事画不是采用卷轴连环画的构图形式,而只是领取本生故事中最精采的一个场面来表现。用笔粗疏,色调清淡,风格简朴,含有一种虎虎有生气的来自民间艺术的特质。

佛教艺术发端于印度,然后传入中亚,再经过新疆传入内地,从龟兹石窟向东到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以至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我们看到这样一种趋势:越往东,本生故事画越少,经变画越多;壁画越少,雕塑越多;希腊、印度、键陀罗影响越少,本土影响越多。

因此,龟兹石窟是这条佛教艺术发展链条中的第一环,也是龟兹石窟艺术弥足珍贵的地方。

云冈的“昙曜五窟”

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石窟造像,以位于山西大同西的武州山之阳的云冈石窟为最早。著名的“昙曜五窟”为云冈第一期洞窟,开凿时期在公元460——465年间。

16窟主尊是一身高达13.5米的立佛像,高肉髻,涡旋状波浪形发,广颡大耳。身着厚重毡披。右手上举有胸前,左手呈“姆陀罗”手印。下身约5米。

17窟主尊是一身高达15.6米的菩萨装弥勒像,交脚而坐。弥勒头戴宝冠,身着右袒披肩。下脚相交约4米。

18窟主尊是一身高达l55米的立佛,下身约5米,左右有二菩萨。在东壁高处,有一残留的供养弟子头部像,表现为虔诚的默祷状,他形容憔悴,瘦骨嶙峋,却一心憧憬着得道的赤诚心愿,在面部表情上,显现出十分坚强与乐观。在数以万计的造像中,这件小小的头像,竟给入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19窟正壁主尊是一身高达16,8米的结跏趺坐佛。下身平稳相盘约2米。

20窟为一身露天大佛。正壁主尊高13.7米,结跏跃坐,双手作禅定印,雄伟肃穆。架缓的衣纹用直平阶梯式刀法,细部刻以阴线纹,带有犍陀罗风格。头光与身光的外缘,为火焰状。络腋上的连珠纹,则是波斯萨珊朝常用的装饰纹饰。

这些石佛造像都是肩宽体厚,几乎占据整个身躯的三分之二,其粗壮短小下肢,与全身比例失调。这种躯体的变形,它体现拓跋鲜卑人原始野性的生命追求,加以夸张,加以变形,尽力追求一种宗教内在力量。唯其如此,它比起明清时代俗丽、娴熟到“太合比例”的成熟美;更具二种古拙粗犷的艺术魅力。

最饶有兴味的是第8窟拱门东侧雕刻的摩醯首罗天和西侧的鸿摩罗天;一个骑神牛三头八臂,一个乘神鸟五头六臂,这一组新奇神异的浮雕,不再是生命的写实,而是精神的写意。拓跋鲜卑族用审美的艺术形象折射生命现象中的“多头

多臂”枣力量的无边和强大,内化为人类幻想生长出更多的智慧头脑和勇敢的手臂,去征服自然,以获得自身生命的 拓展与延伸。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表明,尽管它的“粉本”来自键陀罗,甚至还有希腊、波斯的影响,但它毕竟是北魏艺术家的再创造。

天水表积山石窟

麦积山是一座状如麦堆的孤山,石窟就开凿在山体西南、南、东南三侧的垂直峭壁上,上下有栈道十余层相通。山顶有一座隋代古塔,高9.4米。现存窟龛194个,造像主要是彩绘泥塑,有7000余躯、洞内壁画,约计lO00多平方米。

在北魏的造像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一部分薄衣透体的佛像和菩萨像的塑造:右肩偏袒,衣裙贴体,衣褶为划出的浅浅的凹线,颇能见到体魄之美。

l33窟内16号造像碑,是麦积山造像艺术颇为杰出的作品。造像碑是雕出多层而富有变化的佛龛像,其雕工之精美,实不多见。其中一龛,中心盼出释迦与弥勒并坐的形象。龛楣雕饰特别精致,楣上层雕有七佛小龛,龛下布满璎珞,下垂锦秀天幕,坚硬的石头竟被刻成轻盈柔软的织物,像绸缎又像丝绒,而且石质竟然产生纺织品的光泽。由于设想的巧妙,将夸张的长裙因坐势而下垂簇集成美丽的弧线,使这样的造像形成雕刻、绘画和图案的综合物。

123窟左右壁的童男;童女,形象逼真而充满世俗的生活情趣,很显然,童男童女的造像手法是从汉陶俑那里借鉴来的。

62窟带有北周造像的共同特点,——佛像多作低平肉髻,薄发无纹,脸圆颈短,衣服贴身,如“曹衣出水”。135窟小坐佛,高仅60厘米,坐佛双手抚于胸前;恬静地微笑,达到了艺术上传神的妙境。

14窟是隋代佳作,龛外侍立的菩萨,宛如生活中十位凭栏而立的健美女子。站立在一侧的力士,体积饱满,显示出强烈向外扩张的力量。

麦积山北周时代的壁画是在散花楼上七佛阁的上端,共有7大幅,每幅四身伎乐飞天。飞天身体外露的面、手、足都是薄浮雕,其它部分如衣服、飘带、乐器等则是彩绘,妙趣横生,体现出塑绘结合的整体感。

东方的“佛罗伦萨”——敦煌莫高窟

在甘肃西部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东面的崖壁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保存着从十六国到元代900多年间佛教石窟艺术珍品。在长达l618米的崖壁上,分布着492个洞窟,有壁画4.5万平方米,塑像2415躯,贴于壁间的模制“影塑”更是数以万计。如此众多的稀世奇葩,使世界各国惊叹不已。伟大的莫高窟,成为我们民族的“佛罗伦萨”。 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统一体。彩塑是洞窟的主题。彩塑又可分为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三种。

早期包括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时代,是敦煌彩塑艺术的发展期。圆雕塑像多为佛教偶像,如弥勒像、释迦佛、多宝佛、思维菩萨等。北魏277窟弥勒像最多,头身比例适度,面部方圆,鼻梁高直,薄薄的嘴唇流露出一丝笑意,半裸的身体饰着长长伪理珞,着绿色透体的长裙,衣纹为贴泥条式,显然带有中亚、印度及波斯的风习。275窟正中的弥勒菩萨,248窟中心柱四周竟内的释迦“四相”(说法、降魔、苦修、成道)、259窟北壁东龛禅定佛像,都神情宁静安详,绝无激昂的动态。虽眼部略有残损,而神采如生。

西魏塑像,带来了中原“秀骨清像”一类风格。人物多为瘦脸型,身体扁平,脖颈细长。佛像内穿交领糯,胸前束带作小结,外罩对襟式袈裟。菩萨或上身半裸,或褒衣博带,大冠高履。西域菩萨演变成南朝士大夫形象。

北周彩塑,出现了具有道家意味的浮雕羽人交龙,在造型上,把中原式的“秀骨清像”与西域式丰圆脸型相结合而出现。“面短而艳”的新风格。

中期包括隋、唐两期,是彩塑艺术的极盛期。

隋代塑像,逐步发展为群像,五身、七身一铺,并突破了影塑、浮雕、圆雕相结合的形式,走向主体化与立体化。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开始突破类型化的规范,如同一迎叶,有汉僧,有梵僧,有愁像,有庄严肃穆像,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心表情。427号窟是隋代规模最大的洞窟,全面塑像达28

躯之多,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隋代塑像在 外形上的显著特征。

唐代雕塑最引人注目的是两身大佛像的出现,最足以体现“国力昌盛”的大唐精神。一为武则天延载二年(公元695)完成的北大像,高33米;一为开元年问的南大像,高26米。均为“善跏座”的弥勒像,丰腆的面部,庄静的神态,高大雄健的体魄,基本上保持了盛唐原貌。

涅磐像是唐代规模最大的群像。大历十一年(公元776)李太宾建造的涅磐像长达l6米,绕佛侍立有佛陀的七十二弟子。这组群像,在人物相互关系、人物的精神状态上作了传神的刻划,把佛陀的宁静与诸人的激动鲜明对比起来,表达’了世出与世间、生死与涅架的宗教主题。

唐代的天王、力士像多是精力饱满、身躯雄健的纠纠武夫。322窟的域式天王像、194窟力士像,外表和性格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菩萨的形象更为丰富,观音、大势至为“十地菩萨”,除了佛,只有她们有资格坐在莲台上。一腿盘曲,一腿下垂,这种优美的坐式叫“游戏座”。205窟菩萨,虽肢体已残,但从自然倾斜的姿势,仍显示出一种柔姿绰态。

45号窟盛唐菩萨是一尊极精美的杰作,她优美地站立着,头部斜侧微仰,身体作“S”三道弯式,凤眼半闭,唇角带着微笑,好像在倾听人们的祈求。l97窟的一身菩萨,身段秀美,气度娴雅。79窟的胁侍菩萨,裸露的部分似乎能感觉到肌肤的细腻与润泽,衣裙薄薄地贴在身上,表现出丝绸的质感。194窟中尽管有些菩萨嘴上还画着绿色的昨日蝌蚪胡子,但他的动态神情“一如妇女”。这些女性化菩萨,曲眉丰颊,肢体肥胖,反映唐代“尚腴”的审美风尚。菩萨的女性化,显然迎合了唐代世俗化的倾向。

盛唐彩塑是莫高窟艺术的顶点,那丰美、华贵、浓艳的彩塑灿如繁花。唐以后彩塑出现下坡的趋势,进入衰落期。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朝。总体来讲,成就不高。五代塑像虽仍保持着唐代的格局,造像已缺乏内在的精神与活力。宋代彩塑数量不多,”佛及菩萨臃肿笨拙,神色呆滞,毫无生气。在55窟还保存一铺完整的宋塑,有佛、菩萨、天王、金刚力士十余身,规模超过唐代。西夏及元代塑像,所存寥寥,又经改造。只有49l窟的一佛二供养天女,组合特殊。天女形象衣饰,具有西夏特征。

敦煌壁画以内容论,可分七类:一、佛或菩萨的尊像画;二、佛本生故事及佛本行故事;三、传统神话题材;四、各种经变画;五、中国佛教史迹画;六、装饰图案;七、供养人画像。

早期壁画,如268、272、275窟,内容多为说法图、佛本行及佛本生故事。画面以土红为地色,施以青、绿、朱、赭、白单色,形成明快的暖色调。人物面部轮廓及眼眶,均用朱色作圆圈晕染,眼睛和鼻梁涂以白粉,用表立体感,这就是所谓“天竺遗法”枣凹凸法。在技法上,以土红色线起稿,赋色后以深墨线定形。这一时期人物造型体态修长,衣纹密集,用这种细劲的铁线描,能画薄纱透体的质感。

唐代壁画以气势磅礴的巨幅经变画为主。唐代信仰“净土宗”,因此壁画中《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净土变》以及l72窟的《观无量寿经变》、217窟《法华经变》、445窟《弥勒经变》、《103窟《维摩诘经变》、45窟《观音经变》等大量被描绘。这些富于装饰性的经变画,在构图上首先打破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旧格局,以乌瞰式或散点式透视法把每一洞窟装饰得满窟有画,满壁生风。

人物造型比例适度,体态健壮。菩萨高售宝冠,素面如玉,或亭亭玉立,或婀娜多姿(三道弯式)。天王、力士威武刚健,那夸张的球状肌肉,虽无生理和解剖学上的根据,却令人感到力量的超人。

壁画的色彩登上了繁华富丽、金碧辉煌的顶峰,特别是迭染和晕染技法的发展;使色彩的孪化更为丰富。运用迭晕法可以在一个莲瓣或宝珠上用同一色彩由浅入深,迭晕四、五层之多,并把青、绿、朱、白诸色套叠在一起,形成五光十色的效果。同时新的晕染法的使用,使人物颜面既有莹润的色彩,又有圆浑的立体感。在线描技法上,起稿、定形、提神都极讲究主辅、疏密、虚实、浓淡关系以及运笔的节奏和韵律,因而出现了生动流畅的兰叶描。

五代以后,壁画色彩逐渐失去了灿烂的光辉,趋于简淡典雅。但在画面空间感的处理上,逐步合理,画风也另有一种“逸笔草草”的趣味。

西夏承袭宋画,人物面部表情,显出一种苦涩的笑容。构图如图案化,色彩以绿色为地,单调冷清,缺乏生气。线描则出现了棱角毕露、挺拔坚实的折芦描,与中原梁楷、李公鳞一派的线描法一脉相承。

元代由于藏传密教的流行,出现了一种藏密壁画。人物长眉大眼,身姿婀娜,面色或青或绿,或作红、绿两龟的阴阳脸,对比强烈,阴森可怖。线描采取了多种并用的技法:菩萨的面部、肢体用秀劲圆润的铁线描,厚重的衣纹用折芦描,力士强健的肌肉则用顿挫分明的钉头鼠尾描。

天龙山、炳灵寺石窟

唐代造像广泛流行“曹衣出水”式样,太原天龙山的唐代造像运用得特别出色。就雕刻艺术而言,天龙山的东魏、北齐作品,上承龙门余绪,极少新的突破。但唐代雕刻,却创造了人体美的典型。天龙山唐雕诸像都是身体大部分裸露在外,体格匀称丰破,表现出筋肉的柔软富有弹性的感觉,给人以十分艳丽的印象。其中一件白大理石雕刻的菩萨像残躯,像高约1.5米,腰束长裙,衣薄透体,随着肌体的转动,衣裙褶皱呈现出有规律而流畅自然的线纹,表现出轻纱所特有的质地美,虽失去头和双臂,但无损于其体态的优美。令人想起古希腊时代那些残缺了的雕刻名作。

甘肃炳灵寺唐代窟龛造像风格与天龙山近似,都很强调健康丰腴的美,但也有它自己的特点:面型较长,颐丰唇厚,动态比较夸张,颈、腰、胯往往作明显的转折,雕刻刀法显得粗犷劲利,不像天龙山、龙门诸窟的圆润细腻。46、50窟的佛、菩萨造像都具有代表性。特别是5l窟一佛二菩萨并灾三尊像,这种配置实是一罕见例子,可以看出炳灵寺唐代遗像世俗化程度有超越其它石窟之处。这三尊像虽残,但面部造形的俊丽和躯体的合度也是属于高水平的。

龙门石窟

代表龙门北魏风格的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火烧洞、石窟寺等。宾阳洞是这一时期开凿时间最早、用工最多、最为富丽堂皇的一座洞窟。窟的正面.是以释迦为中心的五躯石雕像。主尊释迦结跏跌坐于束腰方台座上,座前有石狮两头,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侍立,两侧壁又各雕一佛二菩萨立像。整个穹窿顶上,状如宝盖。中心为一重瓣大莲花,环绕莲花,刻八身伎乐飞天。洞窟前壁是富有绘画性的浮雕。其中第三层中的两幅就是有名大型历史画卷式浮雕《帝后礼佛图》,精美绝伦。遗憾的是,这两块中国艺术史上的杰作,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和纽约艺术博物馆。

莲花洞,因洞顶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正壁造像为释迦立像,左右有二弟子及圆雕的二菩萨侍立。穹窿顶上,射出高浮雕大莲花,六飞天环绕大莲花藻井在空中飞翔,而天衣、云彩随着天女的流动,如随着音乐的旋律在翻飞,飘扬。

龙门石窟隋唐的制作,造像躯干颀长,形貌映丽。含睇若笑,温雅敦厚,具有东方民族的气质。它显示出独特的意义,中国石窟造像逐渐脱离印度母体而独自发育成长。这种“龙门”风格东传至朝鲜、日本,成为东方佛教艺术的一个系统。

在众多的唐代雕像中,雄踞峰顶的代表作,首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这座佛像高17.4米,头部高4米,耳长1.9米,虽双手与腿已残,却无损于它的磅礴气势。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欣赏到大佛头部优美的轮廓与严谨的结构。雕刻手法极精湛,佛头运刀准确而果断,线条明快。面容丰满圆润,一双秀目,微微凝视前方,高直的鼻梁下,呈弧形的嘴角含露出融合男性的庄严与女性慈爱的微笑。“卢舍那”,意为光明普照,“毗卢遮那”,即“遍一切处”。大佛头光作莲花式光轮,背光亦作烈焰飞腾状,将这位太阳神“光明普照”的神性刻划得十分伟大生动。据说,卢舍那佛是根据武则天的肖像雕刻而成。武则天自名为“曌”,即光明普照上空,显然她是以太阳神自许。这就使宗教的教主与政权的君主在君临万民、普照人间的太阳神崇拜的意义上取得同一性,成为“政教合一”的原型根据。可以说,卢舍那大佛是封建社会理想化的“圣贤”形象。

卢舍那佛左右两侧的胁侍弟子,即阿难与迦叶,其头光亦作烈焰飞腾状,但没有背光。天王、力士的头光仅作简单的光圈,连火焰的装饰也没有。不同的神格果位,在光圈的处理上,再清楚没有了。但这踩着一身健壮无畏的夜叉的天王,和叟眉瞪目、颈筋暴起的力士,传神之至,大有“逼之剽剽然”之气概。

大足石刻之乡

石窟艺术,由唐之盛而衰,南宋已近尾声。而绚丽多姿的大足石刻不同凡响,成为现存不多的宋代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又以北山、宝顶山和石篆山雕刻最为精采。北山造像中125龛和113龛的数珠观音和水月观音为北山石刻之冠。

数珠手观音,为枣尊宋代造像,高108米,赤脚立于莲花上。这是一位古典美人形象,她身材苗条,腰肢袅娜,呈“S”三道弯式。双眼脉脉含情,似乎在等待,又好像陷入某种愉快的回忆或幸福的遐想。她那玲珑的唇角,绽露出纯洁无邪的神情。温润的春风拂乱她身上的披帛,在静态中加强动感,使人看去更见风韵,难怪世人称她为“媚态观音”。

水月观音,其造型为坐式,她身体微侧,一臂支撑于座上,另一臂搭于屈起的膝上,正悠然地观看水中之月。水是美的,月是美的,她的姿态更美。若不是佛冠、飞带,简直就是一位生活中妙龄女郎的再现。

除这两尊外,北山佛湾的26、83、136、118;50号等龛还有玉印观音、宝珠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 真可谓“观音群雕”。

宝顶山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大佛湾状若马蹄形.全长500米。全部造像精心规划,宛如一幅巨型画卷。号称“世界第四大卧佛”《释迦涅磐图》就在这里。这尊卧佛作半身处理,双脚似乎伸进南岩中,使卧佛虽形半身,却有全身之妙。这种意到笔不到的表现效果,正富于传统艺术的含蓄美。有趣的是,卧佛顶的水池中,还刻有一双两公尺的足印,传说这“是佛去西天留下的最后足印,亦是大足县名之由来。

大佛湾摩崖造像富有浓郁世俗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佛龛非常多,特别是15塞的父母十恩图、l7龛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20龛大方广十恶品经变图、30龛的牧牛图,都是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形象,反映了佛教宣传世俗化的倾向,吹筚篥的女外道、养鸡女、牧牛图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石篆山摩崖造像,最重要的雕刻为宋严逊所造十四龛,有“圣母龛”、鲁班像、文殊普贤菩萨龛、‘太上老君龛,还有文宣王龛等,乃是宋代理学融合儒、释、道和民间宗教信仰之典型。

乐山大佛

巴山蜀水问,有数不清的佛教造像。最令人惊叹的,就是四川的大佛了。

荣县大佛,高37米;

潼南马龙山卧佛,长36米;

大足宝顶山卧佛,长31米;

安岳卧佛,长23米……

冠绝天下之大佛当然是乐山凌云寺大弥勒座佛了。

乐山大佛通高7l米,肩宽24米,头长147米,耳长6.2米,眼长3.3米。体型魁伟,端庄慈祥。它比“世界第二大佛”阿富汗巴米羊西大佛(高55米),比东大佛(立佛,高37米)都更高大雄伟,无愧称“世界第一古佛”。大佛凿山雕崖而成,“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背靠青山,三面临江。其右侧有凌云崖九曲栈道,沿崖迂回而下,可达江边;左右,雕有大小不同的十余座佛龛神像,为唐代所造。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由名憎海通始建。直到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凿成,历时90年。这是何等巨大的工程,它需要文化、艺术、技术、时间和智慧、也需要精神和信仰的力量。

剑川石窟

剑川石钟山石窟开凿时代大约是在南沼(唐)至大理国(宋)时期,为我国西南罕见的古老石窟。石钟山石窟可以分为三区:山顶的石钟寺区、北面的狮子关区和南面山脚的沙登管区。共有17窟,计大小造像139尊,各类题记44处,散布在长达三公里沙登箐山溪两侧的,山崖上。溪谷两岸,此起彼伏地分布着十来米高的蘑菇状巨大岩峰;岩面呈规律的纹理,极像菠萝或松塔果,亦为自然界一大奇观。

沙登管区窟龛开凿得最早,多为小型窟宪,有代表性的第17号窟刻一身呈砌跏跌坐的弥勒佛与左侧结溯跌坐的阿弥陀佛,二佛像面较扁平,深目,厚唇,鼻侧有八字沟纹,与汉地造像风格一致。另一窟巨石上刻一高鼻深目人像,旁镌“波斯国人”四字,也许是好事者所为。但他长发卷曲,上体全裸,下着长裙的装束,显然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

狮子关区第ll号窟有一大理王室供奉祖先的造像。图像中有一大王与王纪拱手端坐于长方形床上,背后大屏风上刻有表日、月的图案。床前供案上置有盖瓶三枚。还刻女奴、侍者、手握挂筒竹签的祭司和持羽扇的女巫。也是一幅难得的大理王室风俗画。

山上右钟寺区有8窟,第7、8窟为南沼王及其侍众造像,场面宏大,气氛肃穆庄严。3号窟为石钟山石窟群最宏大的一窟。中央为一坐佛二弟子,两侧为八大明王,最外侧浮雕为毗沙门天王和大黑天神。l号窟莲座上有一极为罕见的“优尼”雕(梵文女阴),当地民众称“阿盎白”,也许是结合蛮族的生殖崇拜,为妇女祈祷后嗣的崇拜物。

剑川石窟造像艺术中有南沼“阿吁力教”风行的盛况,也有中原汉地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唐宋以来,云南地区与缅甸、印度等邻邦文化交流的史实。

抗州飞来峰石刻

飞来峰的元代石刻造像,其风格分汉、梵两式。汉式70躯,为宽衣博袖的汉地传统造型,雍容庄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崖的布袋和尚像和十八罗汉群像,大约创作于元代末年。此和尚袒胸露肚,喜笑颜开,左手捻串珠,右手抚布袋,坐于岩间。此像以契此为原型,演变成后代的“大肚弥勒佛”。

梵式造像46躯,属于元大都盛行的萨迦系统的藏传密教形象。属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9]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兵马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992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