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中个人所得税的扣费标准?

工资中个人所得税的扣费标准?,第1张

个人所得税的扣费标准如下:

2018年8月31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扩展资料

征税对象:

1、法定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3、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退税标准如下:

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在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0元的,可以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20%退还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元的,可以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20%和超过5000元部分的税率之和进行退税。

2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劳务报酬所得在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可以按照收入的20%退还个人所得税;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可以按照收入的20%和超过4000元部分的税率之和进行退税。

3 经营所得:个人经营所得在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0元的,可以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20%退还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元的,可以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20%和超过5000元部分的税率之和进行退税。

4 稿酬所得:个人稿酬所得在每次收入不超过800元的,可以按照收入的20%退还个人所得税;每次收入超过800元的,可以按照收入的20%和超过800元部分的税率之和进行退税。

需要注意的是,退税标准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或每次收入计算的,而不是根据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计算的。此外,退税金额不得超过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退个税需要的材料:

1、完税凭证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审核无误后,原件退还纳税人);

2、误征误交税款所属期的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表复印件一份;

3、退(抵)税款申请表(《企业误交税款退税申请表》)一式四份;

4、退税申请,须注明申请退税原因及申请退税金额;

5、发放工资签收单或银行发放单复印件一份;

6、员工聘用合同复印件一份。

综上所述,如果符合退税条件,可以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同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收入证明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额-费用5000元;

3、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4、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次收入额;

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法律主观:

一、国家个人所得税标准究竟是多少税率表一:2018年10月1日起调整后,也就是2012年实行的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不超过1455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13,505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5000元/月(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税免征额5000元(工资薪金所得适用)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0元的50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750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3750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9750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14750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表三: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劳务报酬只对80%的部分征税)级数每次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20000元的不超过16000元的20%02、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超过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部分超过37000元的部分40%7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二、劳务报酬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人取得劳务报酬超过800元应交劳务报酬所得税,分五种情况:1、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后为应纳税所得额,即(X-800)20%,X代表收入额;2、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为应纳税所得额;3、对劳务报酬所得取得不超过2万元,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4、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公式为X(1-20%)30%-2000;5、对劳务报酬所得超过5万元的;公式为X(1-20%)40%-7000。

法律客观:

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Income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实施,中国内地个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2012年7月22日,中央政府为“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做好技术准备。(一)纳税人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具体分为下列2种情况: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指由于户籍、家庭和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期满1年的个人,应当就其从中国境内、境外取得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2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又不居住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应当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征税项目、税率和计税方法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1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工资、薪金所得,包括个人因任职、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和其他所得。在一般情况下,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人当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减除下列项目金额以后的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所得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基本扣除额3500元;(2)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3)单位、个人分别按照规定缴存的住房公积金;(4)规定标准以内的公务用车和通讯补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收入-3500元-其他规定扣除项目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在计算其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除了可以按月减除费用3500元和其他规定项目以外,国家还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汇率变化等因素确定附加减除费用。目前规定的附加减除费用标准为每月1300元,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收入-3500元-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其他规定扣除项目附加减除费用的适用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国人;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国专家;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受雇,取得工资、薪金的个人;远洋运输船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人员。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也参照这一办法计算纳税。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所列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42000元/年(3500元/月)。3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3500元/月)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前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计算应纳所得税税额。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按照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的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税额。5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按照20%的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税额。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计税方法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主要免税和减税项目1、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3)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1、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计算是需要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个人五险一金、起征点后的。

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分为以下几项:

1)子女教育:学历教育-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标准扣除

学前教育-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标准扣除

2)继续教育: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最高48个月,每月400标准扣除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年度3600标准扣除

3)大病医疗-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15000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汇算清缴时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按照最长240个月,每月1000元标准扣除

5)住房租金-按城市标准分为每月1500、1100、800三个档次

6)赡养老人-赡养60岁以上父母、以及子女均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标准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最高每月1000元

个人五险一金按照企业为个人代扣代缴额度标准扣除(个人缴费基数个人缴纳比例)

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标准,年度则为600000元

2、个人所得税税率:个人综合收入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五险一金、个税起征点后计算税率

全年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税率3%,速算扣除数0;

全年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

全年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税率20%,速算扣除数16920;

全年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税率25%,速算扣除数31920;

全年纳税所得额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税率30%,速算扣除数52920;

全年纳税所得额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税率35%,速算扣除数85920;

全年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税率45%,速算扣除数181920

目前国家根据工资收入情况,是要进行收个人月收税的,个税起征点是多少钱就要缴纳税,近期有不少市民询问,下面了解下吧。

一、2022个税起征点调整为多少

1、个人所得税每月起征点是5000元。

2、全国人大正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询意见,拟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目前3500元调整到5000元。

3、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6年至今,已经进行了3次调整,分别是2006年从800元调整为1600元,2008年从1600元调整到2000元,2011年从2000元调整到3500元。

4、本年内的调整,将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第四次调整。

二、个税计算标准

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t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个人所得税法将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而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等部分减税政策从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中国国家税收环境极其复杂,不管是老板还是个人,虽然不是财务,但一定要有财税意识。说到财税,除了个人以外,可以说这也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考虑的大问题,连马云、刘强东也在其中,不然怎么会有马云没有薪水,而刘强东的年薪只有一块钱这样的事情出现呢?

其实上面用的这个节税避税方式,正是《避税》这本书中的众多避税方式之一,这本书中运用了上百种真实案例,各种避税方式相结合,告诉你怎么正确而又合理的避税。

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避税问题只有那些出色的财务才会知道,其实不然,老板也是要懂得一定的节税知识的,这样才能的合理的帮公司节省的开支,让你的收益最大化。

《避税》这本书在2021年进行了改版更新,适用于新版税法和利用最新优惠政策,如果你是企业老板、财务人员、高收入人群,那这本书非常适合你去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195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