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J.Franck,1882~1964.192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弗兰克(James Franck)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82年8月26日出生于汉堡,1964年5月21日在哥廷根逝世,享年82岁。
弗兰克从事科学活动超过60年以上,其间从二十世纪初原子物理和量子论的奠基开始,到这些学科的研究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为止。弗兰克基本上是一个物理学家,但是他所从事的关于太阳能量转变成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对于化学与生物学分支具有深远的影响。
19O1—1902年,弗兰克在海德尔堡大学学习化学两个学期,在这期间遇到马克思·破恩(Max Born)并同他建立了终生的友谊。1902年,他转到柏林大学,开始认真地学习与研究物理学。当时世界物理学的中心在德国,鲁宾斯(Rubens)、埃米尔·沃伯格(Emil Warburg)、普朗克都是柏林大学教授[后来又有杜鲁德(Drude)与爱因斯坦],他们联合举办的讨论会对弗兰克一生的事业有巨大的影响。1906年,弗兰克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曾有一短暂时期在法兰克福大学任物理学助教。后来他回到母校柏林大学担任鲁宾斯教授的助教,1911年提升为物理学讲师,1917年被委任为凯泽威廉理化研究所(后来改为普朗克研究所)助理教授兼部门的领导直至1920年,当时该所所长是弗里兹·哈伯( FritzHaber)。1921年,玻恩担任哥廷根大学物理系主任兼理论物理学教授,他成功地说服了教育部长重新分系,并把他的老朋友弗兰克请到哥廷根担任实验物理学教授兼兹韦特物理研究所所长。当时,罗伯特·波尔( R·Pohl)已在那里担任特约教授并兼任第一物理研究所所长。这两个研究所设在同一座楼内。玻恩所作的这种安排,使三位教授分别在三个系里备得其所又便于接触联系,使研究工作令人满意地进行。他们经常合办讨论会,轮流担任主席。在哥廷根的十二年间,由于弗兰克与玻恩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又有共同的科研兴趣,形成了这个区域活跃的科学团体的核心。
在这时期,弗兰克发表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文章,其中心主题可以描述为在碰撞中的原子与分子的组成和分离以及它们的振动与转动。在两篇论文中,破恩与弗兰克发展了使用现在熟悉的势能曲线处理两原子体系。他们引进准分子概念,并应用于在分子光谱中从电子运动到振动运动的能量转换。弗兰克用振动能级的外推法引到决定分子的分离能量的方法,并使这个方法在康登(Condon)的波动力学公式之后变成为著名的“弗兰克一康登原理”。1926年他的唯一著作是与约当(P·Jordan)合写的书,这本书包含那个时期他的大部分工作的基本概念。
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弗兰克虽是犹太人,仍被允许继续工作,但他的同事、学生中凡属于非亚利安人或所谓政治上有问题俐都被免职、开除,因而他辞掉了教授职位。他反对新法律,并投表了一篇勇敢的宣言。几个月之后他与玻恩以及许多其他同事都离开德国。
在哥本哈根逗留一年之后,弗兰克于1935年到美国,在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教授。1938年,他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物理化学教授。在那里,撤母耳·菲罗斯(SamueI Fels)基金曾经建立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室,弗兰克担任这个实验室的指导,一直到1949年退休为止。在哥廷根和巴尔的摩时,弗兰克和他的同事曾经把双原子分子中的电离与光合作用机制推广到液掺和固体中去,最后推广应用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这一工作固然包括了生物化学的全部复杂性,然而弗兰克还是集中大部分时间专心致志地从事光合作用问题的研究。此外,在这一时期中,他与特勒(Teller)对激励理论和摄影过程也作出了贡献。
由于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弗兰克被卷入许多争论之中。在实验方面,他抵制沃伯格的测量,因为它跟基础热力学原理相抵触,并且跟其他实验室的工作不一致。在理论方面,弗兰克创立了一种模型,即假定在一个单一叶绿素分子中的两步过程,他的观点的某些细节虽然仍有争论,这一假设已被多数实验事实所证实。19S5年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朗福德奖章,以表彰他扩大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贡献。
弗兰克教授对物理学的最大贡献还是他早期在柏林大学任职时所作出的巨大发现。在这一时期,他深入沃伯格的实验室,着手电晕放电的研究,不久放弃这一专题,而转到更基础的离子运动性的研究。他发现电子与惰性气体原子的碰撞主要是弹性碰撞,并不损失动能。当时他的年青同事古斯塔夫·赫兹(Gustav Hertz)参加他这一非常精确的弹性碰撞的研究。这项工作导致了非弹性碰撞中电子与原子间能量量子化转移的发现。在他们的著名实验中,弗兰克与赫兹测定了使电子从原子中电离出来应需要多大能量的问题。他们让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水银蒸气分子发生碰撞,借以计算碰撞前后电子能量的变化。实验的结果明确地表明:电子在与水银原子碰撞时,电子严格地损失4.9电子伏特的能量,也就是说,水银原子只能接收4.9电子伏特的能量。这个事实无可非议地说明了水银原子具有玻尔所设想的那种“完全确定的、互相分立的能量状态”。所以说,弗兰克一赫兹实验是能量转变量子化特性的第一个证明,是玻尔所假设的量子化能级的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
弗兰克与赫兹于192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支配电子与原子相互碰撞的定律。1926年弗兰克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金授奖演讲中简短地描绘了电子碰撞的问题。
除了获得诺贝尔奖金外,弗兰克还获得许多荣誉,并被许多学会,包括伦敦皇家学会吸收为会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也授予他许多荣誉,他获得了德国物理学会的普朗克奖章,并成为哥廷根的荣誉公民。
1964年他到祖国各地旅行并访问老朋友,不幸在旅途中逝世,卒年82岁。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1868年出生在美国缅因州费尔菲尔德。吉尔布雷斯在安得福学院和波士顿学院学习时,成绩优异。1885年他通过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却因家庭困难没有入学,而是进入建筑行业,并以一个砌砖学徒工的身份开始了职业生涯。这样,年仅17岁的他就开始在一个建筑承包公司那里做学徒工。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吉尔布雷斯刻苦钻研,努力工作,终于设计出一种新的脚手架,发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不仅如此,他在混凝土建造方面也有许多革新。因为在技术上的杰出成就,他成为公司的总监督。
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他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有着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
1929年,弗兰克·盖里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后转入加利佛尼亚州,并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城市规划。
于1962年建立他自己的公司——Frank OGehry and Associates, Inc之前,他随着洛杉矶的Victor Gruen(1953-1954)与Pereira & Luckman(1957-1958),及巴黎的Andre Re-mondet等建筑师见习。他曾在南加州大学(1972-1973)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88-1989)担任助理教授及哈佛大学(1983)、莱斯大学(Rice, 1976)及加州大学(1977-1979)客座评论师。1982、1985、1987、1988及1989年,他拥有耶鲁大学建筑系之Charlotte Davenport教授的职位。1984年,担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讲座。1986年10月,由沃克(Walker)艺术中心主办一场有关他的作品的重要回顾展,此展览由明尼阿波里斯巡回至亚特兰大、休士敦、多伦多及洛杉矶,闭幕于纽约的美洲艺术惠特尼(Whitney)博物馆。1974年,他被遴选为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学院会员。他于1987年成为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之一员,1991年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一员。1989年,他获得普利策(Pritzk-er)建筑奖,同年被提名为在罗马的美国建筑学会理事。1992年,他获得Wolf建筑艺术奖,并被提名为1992年建筑界最高荣誉奖的领奖人,此荣誉奖由日本艺术协会颁发。1994年,他成为Lillian Gish Award 的终生贡献艺术奖项的第一位得奖人。同年,他被国家设计学院授予院士头衔。他获得加州艺术技术学院、Nova Scotia技术大学、罗德岛设计学校、加州艺术学院、及Parsons设计学校Otis艺术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他同时也是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Arnold WBrunner建筑纪念奖的得奖人。
简介
弗兰克·卡德勒(Frank David Cardelle)博士,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团体领导者,心理学教授,反战活动家和作家,世界著名心理治疗大师。
生平
194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从1965年进入心理学领域至去世共有45年,曾受训于加拿大格式塔学院、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加州Esalen学院、加州整体医学中心、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佩斯克河中心、酋长学院,他历时十五年完成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疗法的训练。并且分别在加利福尼亚落杉矶大学的整体医学中心,纽约的西格蒙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容格学院,加拿大的格式塔学院做过研究。他是行为医学、咨询与心理治疗等国际专业学会的成员。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在三十多个国家的会议、大学、学院成功举办和指导工作坊和培训。包括加拿大、美国、东西欧、南美、前苏联、中西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和中国。他多次培训联合国的职员,并且成为了许多学院、研究所、咨询中心的客座培训师。他在从业过程中,做过大量短期工作坊,如梦, 性别、易学、催眠、交互分析等。在45年的心理学职业生涯中,弗兰克博士有20余年长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其专业足迹遍及60个国家,并在39个国家成功举办不同主题的心理学工作坊,故被业内同行誉为国际心理学家。身患癌症的Frank David Cardelle博士,已于2010年4月21日19:40(哥伦比亚时间)在哥伦比亚去世。
主要成就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分别在加利福尼亚落杉矶大学的整体医学中心,纽约的西格蒙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容格学院,加拿大的格式塔学院做过研究。他是行为医学、咨询与心理治疗等国际专业学会的成员。研究方向分别涉及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导力培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危机与冲突解决以及个人规划与发展等多个领域。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在近45年的心理学职业生涯中,弗兰克博士有20余年长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其专业足迹遍及60个国家,并在三十多个国家的会议、大学、学院成功举办和指导工作坊和培训。包括加拿大、美国、东西欧、南美、前苏联、中西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和中国,被誉为国际心理学家。弗兰克博士热爱中国,曾经多次访华,并在中国工作,石林教授、熊汉中博士、袁荣亲老师、吴思娜博士、孙瑞雪老师、郝滨老师、张纯先生、吴海燕博士等中国心理学界著名的专家及学者曾经协助其在华工作。他多次培训联合国的职员,并且成为了许多学院、研究所、咨询中心的客座培训师。
弗兰克·卡德勒主要著作有《重建自我——从阴影走向光明》、《成为兄弟的旅程》、《青年和成年》、《男人的灵魂》、《世界末日》、《男人和女人》以及《鹰之飞翔——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手记》等,这些著作已分别以俄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中文等12种语言出版。弗兰克博士的著作及其心理培训,总能触及读者与学员的心灵,因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2主要著作
·《重建自我》(SHADOW INTO LIGHT)已在中国出版
·《成为兄弟的旅程》(JOURNEY TO BROTHERHOOD: Awakening, Healing and Connecting Men’s Hearts)。(维琴尼亚‧萨提亚作序)
·《青年和成年》(YOUTH AND ADULT)
·《男人的灵魂》(MANSOUL)
·《世界末日》(DYING TO THE WORLD)
·《唤醒和治愈男人灵魂的快乐与痛苦》(JOYS AND AGONIES OF AWAKENING AND HEALING
THE MALE SOUL)
·《男人和女人》(MEN AND WOMEN)
3人物评价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解决的是这个新地球村的问题,我想为他的这份努力向他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1985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Ernesto Kahn MD教授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的方法是和心相联结的,其中含有很多智慧,并印照出我们可以成长得更为完整的潜能。
——世界知名家庭治疗师,弗吉尼亚萨提亚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来自美国而属于世界,他的哲学和方法是具有整体的,挑战性的和激动人心的。他的视野更具人性化,他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
——我国著名压力管理专家熊汉中博士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在思考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以及我们所生活的时代。
——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郝滨老师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是一位怀有特殊使命的心理学家。
——著名心理咨询师彭艾梅
弗兰克·卡德勒博士那昂扬的、不羁的、如同浪漫主义骑士的精神,如同烈烈的旗帜,在我的心中飘扬。
—— 著名职业心理教育专家钟谷兰
4附录:临终遗言
中文(李昂翻译)
鹰之飞翔
如果我的亲爱的兄弟Rodrigo正在向你们大家读这封信,那就意味着我只能用我的精神而非我的肉体和你们在一起了。
一般来说,我希望我能继续我的全球工作之旅,在中国、立陶宛、乌克兰、俄罗斯、美国开设我的工作坊,然后在深秋返回哥伦比亚,参加一个与Gustavo Mutis、 Peter Senge以及两位哈弗大学的教授共事的项目。这个项目将会为哥伦比亚的社会探索打开的新的篇章。这是我全球之旅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对哥伦比亚所做的重要的一步。也许这就是俗话说的“卷土重来”。但我们知道事情不会总向着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不能继续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正处于正处于转折点,并且我为之奋斗许久的地方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万分的遗憾。
虽然如此,这次回归哥伦比亚的旅途还是标志了我全球之旅的终结,就如同我25年前在哥伦比亚开始它一样。我完成了这个大圈,完成了我的任务,完成了从智利到东非跨越71个国家的旅程,完成这个让我理解了生命、死亡、梦想、需求、人性、自然、等等等等的旅程。我发自内心的感激生活给予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现在,我的旅程走到了终点,我也必须接受这一点。学会接受这一部分也是我旅程中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在物理世界永生。在座的各位大部分曾经是我的学生,现在你们也作为老师、作家、治疗者为你们周围的人,为你们的国家和社会做着贡献。能看到这些,就已经让我感到非常的自豪了。
我希望你们能在这两天里互相学习、互相分享、一起创造,如同古时候的给予和接受的节日一样。在高科技充斥的世界中,我们都逐渐的丢失生活本身的快乐。为此,我喊出了“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不是机器”来唤醒大家意识到,人性本身是我们最为珍贵的礼物。那么知晓这些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那些借口,拖延,指责,抱怨和等待拯救者的心态都应该被终结,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成为我们最需要的那个人。
向前走一步,不要向后退。走的太快也会让你失去你所依赖的大地。记住,跟随你的心,一步步的走,把你得恐惧当做良师益友,把你的阴影当做有力的提醒。他们都是提醒你前进方向,通往光明的人。
这些是你们在这两天中的挑战,希望你们能注重生活本身而不是局限于死亡和悲伤。我希望你们庆祝我的死亡。虽然我走了,但我的工作依然会继续,而你们在接下来两天中的选择将会帮助我遗留下的工作更好的进行。你所迈出的哪一步,不仅仅是为了我留在世上的种子,也是为了你的生命,家人,工作梦想和很多很多,这一步将让你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充实。
哥伦比亚的兄弟姐妹们,你们的时间来到了,宇宙已经为我们创造出了改变的契机,我们要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和你们的恐惧成为朋友,不要再试图拒绝它、控制它。同时也停止对其他内心阴影的拒绝和控制。我们需要接受这些我们内心长久以来疏远,隐藏的部分。这其中尤其是对死亡,我们对死亡最大的错误是忽视它作为由肉体转为精神的第一步。
我知道你会去做你需要去做的,去完成你生命的蜕变,给自己一个再来的机会,仔细看看如何才能让自己做的更好。不要质疑,因为这是可能的,你有能力去做到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去寻找你的向导和老师,把你固执的自我放在一边,倾听内心的向导,去收集组织那些最适合你的东西。去合作,共同创造,交流,互相付出,互相信任支持。最重要的,记住爱,投入,学习,成长,创造发现,再次发现。现在就是让这一切发生的最好时机。在这两天里,我的精神将和你们在一起,一起分享,一起感悟。当你结束这两天的旅程后,你将迎来一次新生,重新的体会“生”的意义,和你的家人朋友们一起向着成为更好的人前进。
记住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的,爱不是答案,他只是一个任务,不管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接受这个任务,去学习我们生活的意义。
参加这两天旅程的兄弟姐妹们啊,不要忘了把你们在这里得到的、感悟到的传递给其他人。
这是让这份爱的精神传遍世界的唯一途径,黑暗可以变成光的一部分,我们能重新成为一个整体。这是我,也是很多很多人长久以来的梦想。
我爱你们大家!写于哥伦比亚Sierra Morena。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Frank) 弗兰克教授1972年开始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担任约翰逊管理学院的管理系教授和经济系教授。1966年,他从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其后的两年作为和平组织的志愿者在尼泊尔的乡村教授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1972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他离开了康奈尔,1978—1980年担任民用航空委员会的首席经济学家,1992—1993年在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2000—2001年在巴黎一所大学任教,主要讲授美国文明方面的内容。 弗兰克教授著有最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和行为》(第六版)(Irwin/McGraw—Hill,2006年)。此外,他发表了很多文章,涉及的领域包括价格与工资歧视、公共事业定价、失业持续时间的度量以及外国直接投资所造成的分配结果。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社会行为中的对抗与合作,与此相关的出版物包括《选择正确的池塘》(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理智中的激情》(WWNorton,1988年),《如何定价道德制高点》(普林斯顿出版社,2004年),这些著作被翻译成十国语言。他和菲利普·库克是《赢家通吃的社会》(自由出版社,1995年)中译本,海南出版社,2006,笔者注一书的主要作者,此书获得了批评家协会选择奖,同时荣登纽约时代杂志知名书籍排行榜和商业周刊十大最佳书籍排行榜。他所发表的《奢侈的热潮》(自由出版社,1999年)被提名为1999年骑士最佳书籍。 除了在研究领域的骄人成果外,弗兰克教授在教育领域也获得了很多荣誉,1987—1990年他被授予安德鲁·W梅隆教授的称号,1991年获得美林学者项目的杰出教育者称号,1993年获得卡南事业奖。2004年他与合作者因《推动经济学思想前沿的发展》一书而荣获里昂惕夫奖,同年他又获得约翰逊学院的斯蒂芬·鲁歇尔杰出教学奖,2005年再次获得该学院的苹果杰出教学奖。弗兰克教授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入门教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们通过这门课程体会到了学习经济学的乐趣。被称为“全美最有趣的经济学课堂主讲教授”。
Viktor Emil Frankl 19050326-19970902,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 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的创办人。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1,因心脏衰竭逝于奥地利维也纳。 一切自由,一切真理和一切意义都依赖于个人做出并予以实施的选择。——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
童年
他的父亲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公务员,为人严厉、责任感和原则性强,母亲则是一名来自布拉格的虔诚而心地善良的犹太教徒。他在家中排行第二,上有一兄下有一妹,童年生活贫困,曾在农场里乞讨。15 岁时,他的化学老师认为有机体的生命分析到最后,也只不过是一种化学燃烧作用,引起弗兰克对生命意义的质疑与好奇。上中学后他被 S弗洛伊德的学说所吸引,同时他还读 A阿德勒的著作,且尤其赞赏阿德勒的理论。15 岁的他成为阿德勒学派的热烈拥护者,尤其对精神分析论中的哲学观点感兴趣,开始思考人生观的问题。
青年
他 16 岁时就给弗洛伊德写信,有一次他将自己一篇关于叔本华的心理分析的文章寄给弗洛伊德,得到后者的赏识并在 3 年后发表在《国际精神分析期刊》上。上高中时他就积极地加入当地的青年社会主义工人组织,对人的关注也使他把兴趣转移到了心理学。高中毕业后,1923 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925 年他拜见了仰慕已久的弗洛伊德,这一年,他的《心理治疗与世界观》发表在阿德勒主编的《个体心理学国际期刊》上。就读医学院期间,他将精神医疗与哲学结合,特别去探讨精神医疗里的意义与价值问题,而这主题亦成为日后一生研究工作的中心。
1928 至 1929 年,弗兰克在维也纳以及其他六个城市组织了面向未成年人的免费心理咨询中心,并为大学的精神病治疗中心效力。1930 年,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晋升为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助教。1933 年,他接管了一家针对自杀妇女的精神治疗病房。到了1937 年,弗兰克则自己开业,从事神经病症和精神病的治疗。一年后,德国入侵奥地利,他的妹妹移民到了澳大利亚,而他和家人也正在积极筹措办理申请到美国的签证。1939 年他获得美国护照与签证,但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最后决定和未婚妻缇莉(Tilly Grosser)一起留在维也纳,1942 年,弗兰克与未婚妻举行了婚礼。同年 9 月,他和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纳粹逮捕,关押在捷克波希米亚地区北部的特莱西恩施塔特(Theresienstadt)纳粹集中营,他的父亲不久就因为饥饿死于波希米亚。1944 年和妻子一同被送往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久其母亲也被送至此并死于该地毒气室。后又辗转至德国考夫囹(Kaufering)集中营、图克海姆(Türkheim)集中营。他的母亲和兄弟在 1944 年被纳粹残酷地杀害。而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则于纳粹投降前死于德国伯根-拜尔森(Bergen-Belsen)集中营。1945 年 4 月 27 日他被美国陆军解救。
晚年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维也纳才发现他的家人都在纳粹集中营死去,唯有他因为医生身份而被认为有用才幸免于难。他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任教,期间和他的助手 Eleonore Schwindt 相恋并于 1947 年结婚,同时也任维也纳总医院神经科教授到 1971 年。1948 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维也纳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副教授,1950 年创办奥地利心理治疗协会并任主席,之后升任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教授直到 1990 年。1992 年,他的朋友和家人为他设立了维克多·弗兰克研究院。正因为集中营中的悲痛经验,反而使他发展出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正如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坚强”,使他后半生能活的健康快乐。67 岁时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 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并到世界各地演讲推广意义治疗,
编辑本段
贡献
弗兰克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靠自身体验所创的意义治疗。所谓意义治疗(logotherapy),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1926 年,在一次公开演讲上他首次使用意义治疗一词。在他囚禁以前,他的思想就已形成,并完成了阐发这些思想的手稿。他被囚禁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生活,不仅他的一些基本思想得到了深刻的检验,并且真实的感触让他感受到了生命意义的强大。弗兰克早年就开始接受精神分析思想,与精神分析的始祖弗洛伊德有过正面的接触,并曾经直接受教于阿德勒门下。他对哲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也有过私人的交往。意义治疗的本质上是一种存在分析方法。它与精神分析的不同之处是它站在一种更广阔的视野立足于人性问题,深入探讨人生问题,通过的人生问题的诊断,使治疗对象获得人生的意义。
意义治疗的理论
其基础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它有三个互相连锁的基本信念:
意志的自由
(the freedom of will) 人在生理、心理与社会的世界中并不自由,但人可以超越这些限制而进入精神层次。只有两种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一类是精神病人,另一类是信奉决定论的哲学家们。
追求意义的意志
(he will to meaning) 认为人类的基本动力是“追求意义的意志”,当一个人追求意义的意志遭受挫败后,才会转向追求快乐、权力作为补偿。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在于:发现一个可给予个人忍受任何情境而可坚持下去的理由并希望藉此使个人的生活更充实且能提供个人的存在是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一种认同。
生命的意义
(the meaning of) 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个人生命在具体时间的具体意义。
上述三个基本假设构成了意义治疗的理论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意志的自由是求意义的意志的一个心理学的前提,没有意志的自由,人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态度上的选择,只能被动的接受需要的支配;而求意义的意志则是生命意义的动力,人们对意义的追求和倾向,使人无论在何种生活环境下都要探究生命的意义。
编辑本段
他对生命意义的看法有四个要点
人性观
人类存在的特征,对人性的基本概念,不论生物层面或是心灵意义层面,我们不能忽略任一层面。人的存在具有三个层次,即身体、心理与精神,其中以精神层次为最高,
自由
人虽不能免于生物、心理或社会上各种条件三限制,但是面对这些限制,人却保有选择的自由,自由决定要顺服于它或要抵抗。
责任
人的首要责任是良知。人是自由的,责任重于自由。人有责任去实现个人生命的独特意义,此外还要对其他事物负责,不论是社会、人性、全人类或自己等。
自我超越
(Self–Transcendence) 人类存在的特征是自我超越,而不是自我实现,人的特征是“追求意义”不是“追求自己”。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 而非在人身上心理层次的限制而进入精神层次
编辑本段
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途径
他由人类行为经验的现象分析中指出生命的意义是会改变的,但永远不失其为意义,并归纳出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途径。他认为一般人可以藉由实现以下三种价值来获得生命的意义:
创造的价值(creative values)
指透过某种类型的活动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即功绩或成就之路,亦即工作的意义。如:经由个人工作、嗜好、运动、服务、自我的付出或贡献、与他人所建立的关系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经验的价值(experiential values)
此价值是藉由对世界的接纳与感受中实现的,即经由体验某种事物或经由体验某个人(爱情)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如:欣赏艺术作品、投入大自然怀抱、与人交谈、体验爱的感觉等。
态度的价值(attitudinal values)
当个人面对无法改变之命运(罪恶感、死亡或痛苦的逼迫)时所决定采取的态度属之,此即苦难的意义,是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所在。如:个人所持的生活信念或价值观。
他认为人类最原始的动机力量是求意义的意志,当人觉得对自己的生命感到无意义,他的行为就失去依据,也就受到“存在的空虚”之困扰,也就是求意义的意志遭受挫折,这是意义治疗学所说的“存在的挫折”。许多有关的心理症状或疾病乃由此而丛生,处此情况的人,可藉意义治疗者的协助或经由自我探索,找到或寻回生活目标,一个人生活有了目标后就会感到生命是有意义的。
弗兰克曾调查发现 40% 的欧洲学生曾感受到生命缺乏意义感,而在美国的学生更是高达 81%;另一项调查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所完成,包含 48 个大学 7948 名学生,结果有 78% 表示其第一目标为寻找生命意义,只有 16% 是要赚大钱。
意义治疗的理论对人提出十点独特的看法:
人是一个个体,人自成一个单位,因为人无法被分割。
人不只是个体,更是个整体。根据意义治疗法,人无法被分割或由其部份之总和所建立。
每一个人都是绝对新的个体。两个人存在于世上,精神上可以非常亲近,但却无法合并。
人是灵性的。有机体的功能对人而言只是做为一种工具,帮助人去完成生命中等待他去完成的任务。
人是动态存在的,人存在的每个当下呈现的是作决定的机会,这牵涉到作决定的自由与相对而来的责任。
人是自我引导的,他认为人的灵性是凌驾于弗洛伊德的超我之上,人并非由本我所驱动的自我(ego),而是自我(self)所引导的。正因为如此,人才能对其他人去爱与被爱,了解对方而不是把人当作事物一样利用和操控。
人是联合的整体。在意义治疗法的观点,人是三个向度存在的整体,由肉体、心理、灵性所组成的实体。
人是动态的。人并不是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总是从现状中不断努力朝向理想的状态。无从决定良心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只能决定该如何对良心做出响应与行动。
动物不是人。动物无法理解承受苦难,而人可以将所承受的苦难归因于自然因素或任何我们为某一目的把它强加于任何原因之下。
人只有在超越自身时才能理解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使自身的存在充满意义。
在他的名著《人类对意义的追寻》里,他讲了一个他在集中营里的经验:他与一群俘虏被迫跋涉到某地铺铁轨,其中一位俘虏提到不知道他们妻子的命运如何,这让他想到他自己新婚的妻子。那一瞬间他领悟到虽然他不知道他妻子的下落,但是她“存在”在他的心里。他写下:
“人类可以经由爱而得到救赎。我了解到一个 在这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仍有可能在暝想他所爱的人时尝到幸福的感觉,即使是极短暂的一霎那。”
他获得过世界各地 29 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曾在 209 所大学演讲,出版了 32 本书,已被翻译为 32 种语言,其《人类对意义的追寻》一书共售出 900 万册,他是奥地利科学院荣誉会员。他的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编辑本段
主要著作
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意义的意愿
无意识的上帝
听不见的要求 - 意义的呼声
实践中的心理治疗学
意义治疗和存在分析:Logotherapie und Existenzanalyse,1987
心理治疗中的意义问题:Die Sinnfrage in der Psychotherapie,1985
医生和心灵:The doctor and the soul
生存的理由
生命的主题
实用心理治疗学:Die Psychotherapie in der Praxis,1986
在意义问题之前的人:Der Mensch vor der Frage nach dem Sinn,1985
注
在弗兰克的《意义的呼唤》一书中,他提到自己出生于捷尔宁街 6 号,而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A阿德勒曾住在斜对面的 7 号。对维克多弗兰克作品《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的思考 二十世纪人类的灾难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境头莫过于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迫害与屠杀。集中营是一个可怕的字眼,也是本人在读书、看报和看**中最不愿涉猎的部分。不仅是因为对身为人类的法西斯分子的残暴本性而感到愤怒,更为那些受苦受难,欲生不能,命如草秸,任人屠杀的犹太人而感到悲痛。正如《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的作者在此书中的结尾中所写到:“……我们要知道人是什么。必竟,[人]是发明奥殊维兹媒气间的[存有];但同时,[人]也是笔直走进煤气间,口中念着天主经或犹太祈祷经文(即:你当尽心,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的[存有]。弗兰克这位亲历集中营,每天与死亡擦肩而过的并能存活下来的犹太人向这人类这个[存有]发了的质问,也针对这样的问题送给人类一个特别的解决方案:意义治疗法。弗兰克(1905-199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二战中被投入纳粹集中营,历经九死一生,其父母、兄弟、妻子皆死于集中营。弗兰克凭着坚强的毅力得以生还,出狱后就其集中营经历写出《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与其它涉及二战时期犹太人集中营且作品不同的是,本书除了反映事实真相,更多的是在这些历史事实中进行反思,并且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作者弗兰克博士以其自身在集中营的生存经历发掘出意义治疗法可谓是心理学领域的创举。作者将集中营中生不如死,欲死不能,又要苟延残喘地保命、活命的残酷状态全都淋漓尽致地收录在这部作品之中。作者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通过亲身经历残酷的迫害的感受,在无情的岁月中发现了生存的动力和人生的意义,并能将其植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现[意义治疗法],实为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伟大发明。
戈登欧伯教授在本书序言中写道,“弗兰克博士现身说法,详述他如何由亲身经验,发现到[意义治疗法]。他曾是集中营中的囚犯,漫长的牢狱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别无余物。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像这样一个丧尽一切、饱受饥寒凌虐,随时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会觉得人生还值得活下去呢?一位曾亲身经历过这种惨绝人寰遭遇的精神医学家,他的话必然值得我们洗耳恭听。他这种人,必然能够以睿智和悲悯的眼光来盱衡人类的处境。”
《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自传》及《意义治疗法阐述》。作者曾被囚于集中营内忍受种种非人待遇,因而对存在的痛苦与挫折感有特别深刻的体认。他认为:人要寻求意义是生命中原始的力量,也是人之所以为人最独特的部份;人可以为着他的理想与价值而活,也可以为着他的理想与价值而死。他相信人类生命的动力在于寻找意义:人只要了解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且无论处境如何,都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弗兰克·惠特尔爵士Frank Whittle(1907-1996)英国航空工程师、发明家、喷气推进技术先驱。1907年6月1日生于考文垂。1923年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入克兰威尔空军学院学习。1928年首次发表关于燃气涡轮和喷气反作用飞机的论文,提出喷气热力学的基本公式。1930年取得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的专利。1937~1944年担任英国喷气动力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惠特尔研制的单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于1937年 4月12日首次运转成功。1941年5月安装惠特尔设计的W-1发动机的格罗斯特公司E-28/39 飞机试飞成功。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使用的“流星”和“吸血鬼”等喷气战斗机,都是在这种飞机的基础上研制的。50年代初又先后研制成世界上第一种涡轮螺旋桨旅客机“子爵”号和第一架涡轮喷气客机“彗星”号,使英国的航空喷气推进技术一度居世界领先地位。1948年惠特尔被授予空军准将军衔和爵士勋位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