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学家:1930年5月4日,泌尿外科学家郭应禄出生

每日科学家:1930年5月4日,泌尿外科学家郭应禄出生,第1张

作为医者,他风雨无阻,长年坚持在临床一线;作为研究人员,他首创俯卧位治疗输尿管结石,成为国内体外冲击波碎石领域的开拓者;作为领路人,他更是不断推动着我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快速发展。他就是我国现代泌尿外科巨擘——郭应禄。

1930年5月4日,郭应禄在山西省定襄县白村出生。自幼失学,直到13岁才开始上学。上学后,郭应禄仅用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12年的学习。1951年高考,郭应禄报考了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6年北医毕业时,优秀的郭应禄被留在了北大医院,还幸运地被分在了吴阶平担任主任的系统外科。1959年,他成为吴阶平院士最早培养的两名研究生之一。自此以后,便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

多年来,郭应禄以其不断开拓和创新的工作为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2年,他开始主持研制国内体外冲击波碎石样机,并于1984年成功将我国第一台体外冲击碎石机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并在20世纪80年代编写了国内第一部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肾移植》。1987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俯卧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新方法,得到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并得到了迅速推广。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尿道手术、前列腺增生的热疗技术以及激光、支架等多项新技术,并于1991年主编了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在国际上首先完整、科学地提出腔内泌尿外科的定义和内容。在1995年时,他又提出了腔内热疗3个温度段地概念,澄清了国际上的模糊概念,提高了相关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泌尿外科学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郭应禄也极其重视我国泌尿外科的发展。他多次建议实行专科会员制的学会工作,推动泌尿外科学会的建立;他积极奔走,促成了我国第一个泌尿外科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的创建。他带领着全国所有泌尿外科医生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在2010年实现了国内泌尿外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虽然肩负着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工作,但他仍坚持每周出门诊,做手术,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在临床第一线上总能见到他忙碌又稳健的身影。虽然年过八十,但身为院士的他一直坚称:“我首先是从医60年的医务工作者,维护人民健康是我们的天职,凡是对维护人民健康有用的思路、理论、方法、技术我都视为大事,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 复位

屈曲型脊柱骨折:为最常见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① 双踝悬吊法:患者俯卧,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将两足徐徐吊起,使身体与床面约45°成角[如图]

术者用手掌在患处适当按压以矫正后凸畸形,此法复位前可给止痛剂或局部麻醉。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

② 攀索叠砖法:此法是一种过伸位脊椎骨折复位法。先令患者双手攀绳,以砖六块,分左右各叠置三块,双足踏于砖上,然后抽去足下垫砖,让身体悬空(足尖触地),脊柱呈过伸位,医者站在患者腰后,将后凸畸形矫正。适用于体格健壮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

③ 垫枕法:使用此法时,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置软枕,垫枕可逐渐加高,使脊柱过伸。

此法若配合练功疗法效果更好。适用于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过伸复位后维持整复效果。

④ 攀门拽伸法:此法是使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患者双手攀住木板上缘,用三人在下腰部与双下肢拔伸牵引,医者用双手按压骨折部进行复位。这是一种非过伸位脊柱骨折复位法,适用于不稳定性的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或粉碎骨折,以及老年体弱的患者。

⑤ 持续牵引法:对于轻度移位、无关节交锁的颈椎骨折,一般采用枕颌布托牵引。即将枕颌布托套住枕部与下颌部,通过滑车进行牵引,头颈略后伸,牵引重量2公斤~3公斤,持续牵引4周~6周。

伸直型脊柱骨折伸直型脊柱骨折极少见。若颈椎部损伤时,可采用颈椎中立位枕颌布托牵引,必要时可使颈椎稍向前屈。无脊髓损伤者,持续牵引4周~6周后,换带颈托或石膏围领保护。腰椎损伤时,应避免脊柱后伸,根据需要将脊柱安置于伸直位或略屈曲的位置。

2 固定方法

脊柱骨折脱位整复后,应予以适当的固定。一般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须仰卧于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卧床时间3周~4周。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采用脊椎骨折夹板或石膏背心、金属支架固定,固定时间4周~6个月,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者,经整复与持续牵引后,可给予颈托或石膏围领固定。

3 练功活动

胸腰椎骨折通过练功活动可以达到复位与治疗的目的,不但可以使压缩的椎体复原,保持脊柱的稳定,而且由于早期活动可增加腰背肌肌力,不致于产生骨质疏松现象,亦可避免或减少后遗的慢性腰痛。伤后若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应在复位后第2天起开始逐步练功,一般4周以后即可带夹板下床活动。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卧床1周~2周后开始练功,下床时间应在6周~8周以后,且须用胸腰椎夹板固定,伤后4个月内应避免向前弯腰的动作。

对于屈曲型脊柱骨折练功应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部、双肘部及足跟部五点支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早期即可采用此法。

三点支撑法:仍仰卧位,患者用头部及双足跟部支撑起全身,并尽力将背部腾空后伸,双上肢屈曲搭于胸前。此法适用于骨折中后期。

四点支撑法:仍仰卧位,将双上肢高举于头上,手掌撑在床上,远端双足跟部与双手掌同时用力将身体腾空后伸如拱桥,此法适用于骨折中后期,特别是青壮年患者。

飞燕点水法: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后伸,双下肢伸直并拢,在上肢后伸、头与背部尽力后伸的同时,下肢伸直后伸,全身翘起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1、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操作要求

 (1)熟练。要求根据不同病证,熟练选用相应手法,熟练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领,动作准确,用力均匀,手法柔和,避免缓急不匀,轻重不均现象。

 (2)持久。每次推拿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疗程推拿次数必须坚持进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3、护理

 (1)行推拿治疗前,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

 (2)推拿操作时应摆好病人体位,以病人舒适、不易疲劳、操作方便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初次行推拿手法时,应尽量采用轻手法,以后根据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手法力量。体质瘦弱者,手法宜轻。个另病人按摩后第二天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改用轻手法或改换推拿部位。

 (4)腰骶部、腹部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5)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肿瘤、皮炎等禁止按摩,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按腹部、腰部、臀部。

 4、在护理中的应用

 (1)失眠:①体位: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②操作手法:术者以右手食、中两指点按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两太阳穴处推5~10分钟。重点推揉印堂、太阳、头维等穴;再以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2~3次;点按百会、神门、足三里穴各2分钟。

 (2)纳差、脾胃不和:①病人取仰卧位,先以拇指指腹轻推中脘穴,再以掌面摩法摩运上腹部、下腹部各3分钟;点按气海、天枢、足三里各3分钟。②再让病人俯卧,沿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旁开5分处作揉法,重点揉脾俞、胃俞、肾俞穴。

 (3)便秘: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左掌压右手背,在病人脐部作摩运,顺时针、逆时针各摩5分钟。②再取俯卧位,以两手拇指指腹推揉肾俞、大肠俞各3分钟。③病人坐起,点按支沟、足三里穴。

 (4)腹胀: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掌面摩法,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再在脐部用环摩法摩运3分钟,点按关元、气海穴各2分钟。②病人俯卧,点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

 (5)小儿疳积:①患儿取俯卧位,用一指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各轻揉1分钟。②术者以双手拇指在前,食指屈曲在后,余下3指自然屈曲。自患儿长强穴提捏起皮肤,双拇、食指交替向前推捏皮肤至大椎穴,推至肾俞、胃俞、脾俞时,分别稍用力,迅速上提皮肤,使椎节发出响声。自下而上推运一遍,即自大椎向长强用掌或指揉法,轻揉一遍,共推3~6次。③患儿仰卧,轻揉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78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