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宝宝有什么反应症状

脑瘫的宝宝有什么反应症状,第1张

脑瘫患儿的症状表现和患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孩子会出现身体僵硬或者身体太过柔软,还有的患儿会出现自发运动减少,不能吸吮或哺乳无力,痉挛发作,易惊吓,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的反应。还有的患儿出生1—3个月期间俯卧位不能抬头,抱起时头不能竖等,这些都是常见的脑瘫患儿的反应症状。

 宝宝在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能力开始逐渐得到发展。而抬头是宝宝最先学会的动作之一,一般来说宝宝在第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抬头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宝宝过了三个月还不会抬头,因此一些新手宝爸宝妈就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患了脑瘫,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宝宝不会抬头是脑瘫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宝宝不会抬头是脑瘫吗

 仅仅不会抬头,还不能判断宝宝是否脑瘫。新生儿出生时窒息,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婴儿颅内出血,低血糖昏迷,还有新生儿重症感染,这些情况都是造成新生儿脑损伤的病因,出生后,发育的脑受到损伤后,一定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这些是发现脑瘫的重要线索。

 脑瘫是一种严重的发育畸形问题。一般情况下,宝宝两个月会抬头,三个月会竖头,翻身。宝宝不会抬头是一种严重的脑瘫表现,但并不是所有患脑瘫的宝宝都不会抬头。有部分脑瘫的宝宝,由于身体发育的比较特殊,身体痉挛,肌张力过高,大脑缺氧,都可以导致宝宝过早的抬头。所以判断宝宝是不是患脑瘫,要根据宝宝平时的表现,还有医院的正规检查来确定。

 一是卤门太早闭合。宝宝生下来的时候,头顶部位有一块很软的部位,这就是卤门。在出气的时候,卤门都会随着气息动,一般宝宝卤门要完全闭合需要到一周半到两周岁,如果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卤门就闭合了,那宝宝患先天性脑瘫的风险就比较大。二是肌张力高。脑瘫的患儿往往都会表现出肌张力高,在宝宝侧身睡觉的时候,往往身体会呈反弓形,反弓角度越大则说明宝宝肌张力就越高。而肌张力越高宝宝患脑瘫的风险也就越高。三过度哭闹。如果宝宝在出生以后,经常无故哭闹,而且无论如何哄都不管用,那宝宝也有可能是脑瘫患儿。四是生长缓慢,如果宝宝出生以后,身体一直很软,而且身高和体重都没有明显变化,那宝宝也有可能是因为脑瘫引起的生长缓慢。

宝宝抬头训练的方法

 宝宝抬头练习分三步:竖抱孩子、俯腹抬头和俯床抬头。

 竖抱抬头练习

 家长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把宝宝竖抱起来,带孩子到室内或室外看看周围,如果这时,还有另一位家长在身边,可以用手指指点点引起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关注和兴趣。

 这个游戏主要是帮助孩子练习抬头的动作,锻炼孩子颈部的支撑力,同时,这一活动也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培养孩子的视觉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此时孩子的骨骼发育还比较差,不可能长时间的把他竖抱着,因此这项活动持续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每次锻炼后要用手轻轻抚摸宝宝背部,放松背部肌肉,让宝宝感觉舒适和家长的爱抚。每次锻炼完后还可以让宝宝仰卧在床上休息片刻。

 俯腹抬头训练及方法

 小儿空腹时,将宝宝放在家长胸腹前,并使小儿自然地俯在家长的腹部,用双手放在孩子的背部按摩,逗引小儿抬头,宝宝有时会抬头。

 俯卧抬头训练及方法

 妈妈先要宝宝俯卧在稍有硬度的床上,防止物品堵住鼻子,影响呼吸,再帮助宝宝将两手臂朝前放,不要压在身下。

 父母可抚摸宝宝背部,用玩具吸引等方法鼓励其抬头。最好拿色彩鲜艳有响声的玩具在前面逗引,可以用“宝宝,漂亮的玩具在这里”等类似的话来诱使宝宝努力抬头。

 家长可慢慢地将玩具从宝宝的眼前慢慢移动到头部的两侧,让孩子的头随着玩具的方向转,这个方法不仅锻炼了宝宝俯卧抬头的持久力,而且也锻炼了宝宝颈部转动的灵活性。

婴儿脑瘫最典型症状

 婴儿脑瘫最典型症状,随着脑瘫的发病率的上升,很多婴儿出生两个月就患上这种疾病,两个月的脑瘫患儿最典型的症状是运动障碍。那么婴儿脑瘫最典型症状有哪些表现呢?

婴儿脑瘫最典型症状1

  婴儿脑瘫的症状表现都有什么

 核心提示: 婴儿脑瘫的症状表现都有什么,脑瘫这种疾病主要就是发生在婴儿的身上,婴儿一旦患有了此病就会有哺乳困难以及身体姿势怪异和身体发育迟缓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其他严重的危害发生。

 脑瘫这种疾病在儿童疾病当中是非常常见的,此病大多是在孩子婴儿的时候就会发病的,患儿一旦患有了此病家长就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应该及时的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患者在检查之后才会有好的疗效出现。那么婴儿脑瘫的症状表现都有什么呢

 1、婴儿患有了脑瘫之后在新生儿的时候就会出现哺乳困难的症状,这种症状也是此病的首发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孩子在出生之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而且在平时的时候还总是异常的安静,不但活动力很少,全身也总是松软无力的,有的时候还会有抽搐和异常姿势的症状出现。

 2、婴儿患有了脑瘫之后在三个月的时候还会有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等症状发生,不但在平时的时候总是不注意看人,就连头都不能够稳定或者是竖直,总是偏向一侧,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全身发硬以及发软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3、婴儿患有了脑瘫之后在六个月的时候还会发现孩子的手、口以及眼部的动作总是不协调,用手抓物的时候很快就会松开,而且坐立的时候也总是不稳,而且还会发现孩子总是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姿势,如肩后伸、下肢内旋、手握拳以及头背屈都是比较常见的。并且孩子在一岁的时候还会有流口水和吃手的习惯。

 上述的这些内容主要就是针对婴儿脑瘫所作的介绍,家长朋友在对这些症状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在日常的时候就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身体情况,一旦发现有了疑似的症状出现,就应该先做一个详细的诊断,在诊断之后确诊此病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要是没有也就可以放宽心了。

婴儿脑瘫最典型症状2

  下面为大家就婴儿脑瘫的症状做了详细的介绍: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轻度脑瘫。

 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4、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5、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6、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7、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8、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9、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0、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11、尖足:站立时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医学上谓之“剪形步态”,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往往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

 12、不会爬:若是脑损伤或运动神经损伤所致,则以后极可能出现运动能力障碍,即使早期治疗也不可能达到正常人一样的动作技能。但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很低。还有部分孩子是某种原因导致脑发育一过性迟缓所致。

 13、走路不稳:脑瘫可能导致患儿大脑神经元、固有传导神经和肢体出现问题,所以导致患儿走路不稳,平衡感差,上下肢分离运动和身体移动感觉缺失。

 14、不会翻身:不会翻身时脑瘫患儿的典型症状表现。由于脑瘫导致患儿肌张力和肌力异常、协调性差,患儿通常不能独立完成翻身。

婴儿脑瘫最典型症状3

  什么是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其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能会更加明显。

  小儿脑瘫怎么检查出来的?

 通过给宝宝做脑部CT观察宝宝的脑部发展状况,并且制作出详细的脑电图,同时再对宝宝的尿液进行检测探究导致脑瘫的原因,医院里的医生会结合多方面的调查去检测孩子身体状况,进而实施具体的方案。

  小儿脑瘫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目前小儿脑瘫的治疗目标就是促进各个系统的恢复,纠正不良姿势。

 方法主要是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再加上一些手术,手术目的`主要是降低肌张力,再一个就是矫形。

 对于治疗脑瘫没有特效药物,在孩子一岁之前可以用一些促神经代谢的药物,可能有些帮助,但是过了一岁之后,目前没有特别好的药物。

 脑瘫的治疗伴随着患儿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方面就是家庭康复

 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接触比较多,我们这儿康复中心会教给父母一些基本手法,回家继续康复。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孩子肌张力高,持续的康复按摩肌张力会慢慢下来了。如果过上一两个月或者几天不按摩,肌张力就又高了,就像拉皮筋儿一样,你把它拉开了,一松手它就回去了。所以按摩就像拉皮筋这个过程,你要持续地、不停地、不间断地按摩,所以父母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二方面就是特殊适应康复

 大一些孩子生活还不能自理的,因为这些孩子确实不能走进正常的学校,在康复的同时,我们有一些文化课的教育。康复治疗很多,还有一些引导教育,比如说一块做各种游戏,音乐疗法、水疗等,根据具体的孩子选择不同的方法。

  温馨提示

 脑瘫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看,发现越早,脑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治疗效果越佳。

 专家认为,脑组织在一岁以内尚未发育成熟,还处在迅速生长阶段,而脑瘫的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的可塑性大,代偿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进行康复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的家长们都知道患脑瘫的宝宝,需要及时的治疗!你们知道婴儿脑瘫的症状都有哪些吗,婴儿脑瘫的表现都有哪些呢,怎么发现宝宝是不是患上脑瘫了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婴儿脑瘫的早期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小儿脑瘫表现

 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即使单一种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

  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脑瘫小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也减少。正常小儿在l岁以内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痉挛型脑瘫偏瘫型则表现为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状。

  二、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还可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来判断,被动运动关节若活动范围大,说明肌张力低,关节活动范围小,活动受限说明肌张力高。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外展角、胭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检查肌张力时还可以通过"牵拉试验"来了解,此项检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部肌肉张力。

 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性脑瘫,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检查时如反复连续多次屈伸肢体,则"折刀"的感觉逐渐不太明显。手足徐动型在l岁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来,常呈"齿轮状"或"铅管状"。强直型表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检查肌张力时要注意,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由于关节挛缩,以致关节活动受限,不要误认是肌张力增高。

  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1俯卧位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仰卧位

 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 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

 牵拉成坐位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

 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

 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些关于宝宝脑瘫的问题,因为一旦涉及到宝宝的问题,家长朋友们都会比较但心,就比如说宝宝脑瘫这个疾病,如果我们的家长朋友知道了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那么我们以后在面对宝宝脑瘫的时候就可以及早的发现,从而也能很好的治愈,这样我们才可以保证宝宝的健康,也不会让家长朋友们太过担心,所以我们好好看看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吧。

 首先,我们医学上面关于宝宝脑瘫有很多的症状,而早期的'症状也是有很多,一般新生儿容易出现受惊,并且自己会啼哭不断,也会出现厌乳和不容易睡着。而且新生儿也会出现喂养和吞咽困难的情况出现。

 其次,宝宝脑瘫也会出现感觉阈值低,就是非常容易哭闹。而且宝宝脑瘫也会在学走路的时候非常困难,基本上面学不会走路。并且婴儿抬头也是不正常,经常摇摆不定,而且握拳也张不开。所以我们要记着这些症状。

 最后,宝宝脑瘫也会出现看见东西不会伸手抓东西,而且会笑的时候会出现表情冷漠,同样也会有动作迟缓,并且经常出现身体部件僵硬,婴儿也会出现突然的反射性翻身,所以我们要好好的记住以上我们这些宝宝脑瘫早期症状。

  结语: 宝宝是每个家长最重要的人,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脑瘫也是婴儿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希望上述介绍的这些婴儿脑瘫的治疗常识和症状,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照顾患病儿童哦!

脑瘫婴儿睡姿

 脑瘫婴儿睡姿,要知道其实引起脑瘫的原因很多,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都是有很多因素需要我们注意的。对于脑瘫婴儿也需要加强基础护理,以下了解脑瘫婴儿睡姿。

脑瘫婴儿睡姿1

  脑瘫婴儿睡姿一、V字型

 V字型的睡姿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身体发软无力,没有足够的支撑性和控制性对头部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大脑来回晃动很是不好控制。当用手将宝宝从中轻轻托起,会发现宝宝两侧及四肢下坠呈现一个倒立的V字形。

  脑瘫婴儿睡姿二、蛙式睡姿

 蛙式睡姿在身体出现仰卧、左立或睡觉时都会出现一个青蛙状的样式,从上面看宝宝就好像练了蛤蟆功一样。宝宝的手呈现V型就像青蛙的前肢,宝宝的腿弯曲呈现为M型,这种睡姿是具有一定的脑瘫风险的,在长大之后若呈现舒展,则不是脑瘫患儿。

  脑瘫婴儿睡姿三、W式睡姿

 由于新生儿身体僵硬,肢体卷曲紧贴床面,上肢和下肢都接近于“W”的样式,这种睡姿也是有一定的脑瘫患儿风险,在母体内发育时就是这个姿势,一般都会在宝宝出生一年后,身体慢慢展开就会慢慢呈现为正常的睡姿。

  二、脑瘫婴儿睡姿分享,脑瘫儿婴儿睡觉特点

 脑瘫婴儿睡姿区别于正常患儿主要有以下几种姿势。分别是紧张性颈反射睡姿、肢体不对称睡姿、角弓反张姿势、舞蹈样手足徐动姿势,具体情况如下:

  1、紧张性颈反射姿势

 婴儿头部的变动会影响到四肢的张力、眼位的变化。脑瘫的婴儿在出生一周之后最容易出现紧张性颈反射姿势,由于上位中枢神经的'控制逐渐消失,四肢的变化幅度是不受控制的。

  2、肢体不对称姿势

 脑瘫婴儿大脑控制不了四肢的协调性,所导致一边肢体的姿势与另一边完全不相同,如果在宝宝6个月以后还出现此类情况则为异常。

  3、角弓反张姿势

 患儿多表现为四肢张力增高,头背屈,也就是上述V字型睡姿。

  4、舞蹈样手足徐动姿势

 患儿多表现为非自发性异常动作,其动作类似于舞蹈的形式,不间断的突然出现为其特点。运动外观显示的持续而松散、幅度大而无法控制。

  三、脑瘫婴儿睡姿分享,脑瘫儿童睡姿调整

 脑瘫儿童四肢不受大脑的控制,四肢的摆动幅度及姿势是很那预测的,长期的不矫正会导致患儿运动的不对称,而患儿用侧卧位睡姿更加,能够对患儿痉挛的肌肉张力起到一定的缓解,而且更利于患儿四肢动作的对称性。

 对于患儿下肢而言,不矫正很容易形成罗圈腿以及X型腿,需要在下肢中间夹上一个小枕头,避免下肢之间因过度紧张引起的肌肉张力过高。若属于肌张力亢进患儿,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亦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让四周的床垫给予一种压力保护。

脑瘫婴儿睡姿2

  脑瘫宝宝的表现有哪些

 小儿脑瘫是指从生后1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各种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觉、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1、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脑瘫患儿在新生儿期即前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和觅食反应低下;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较同龄儿有不同程度的落后,甚至终生不能行走。

  2、肌张力异常: 因不同临床类型而异,痉挛型表现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型表现肢体松软,但腱反射仍可引出,不随意运动型表现为变异性肌张力不全。

  3、姿势异常: 婴儿时期脑瘫患儿俯卧位时常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有时肩部着床、臀部高耸;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甚至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低下时则呈仰卧青蛙状;翻滚时,身体如滚筒样;仰卧牵拉时头后仰、下肢伸直、足跖屈,常不经坐姿直接被拉起;扶站时两下肢交叉,足尖着地;可见手握拳或手心向下外翻取物。

  4、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消失延迟: 如2个月后交叉伸腿反射、2-3个月后握持反射、4-5个月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6个月后拥抱反射仍未消失;

  (2)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如生后1个月直立时不能竖头、4个月躯体左右倾斜时头不能保持正中位、4-5个月坐位躯体突然倾斜时无上肢伸出似支持躯体的姿势、8-9个月时未引出“降落伞反射”等。

  5、早期其他表现:

 (1)易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弱,哺乳和吞咽困难,易吐,体重增加不良;

 (2)对声音、体位变化异常敏感和激动,入睡困难或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

 (3)护理困难,其拳头不易掰开、大腿不易外展、足易背屈僵硬等。

  6、伴随疾病: 可合并语言或者智力发育落后、癫痫、视听障碍、认知行为异常等。

脑瘫婴儿睡姿3

  小儿脑瘫症状诊断

  一、症状:

  1、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 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14)小儿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

 15)自发运动少或不动或易打挺,全身松软,肌肉松弛或全身发硬,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

  2、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

 1)不能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2)不使用下肢: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3)不用单手: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

 5)不能独坐:7个月不能独坐。

 6)不能抓站:10个月不能抓站。

 7)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8)使用脚尖站立: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9)不能迈步: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10)流口水及"吃手":12个月以后有诊断价值。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近几年脑瘫患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

脑瘫患儿确实是和正常孩子不一样的,也可以通过孩子的一些表现初步判断,但是一周内孩子不定义脑瘫。 脑瘫患儿有的可能伴随着癫痫,有的智力有问题,有的是不会说话,有的不会走路,往往肌张力存在异常,应该说是脑瘫患儿都有肌张力的问题。 但是肌张力有问题肯定也有问题,但不一定是脑瘫患儿,还需进一步确诊。

细心的妈妈们,如果你的孩子存在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一定要去医院确诊,积极康复治疗,大大降低脑瘫的致残率。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痉挛型:约占脑性瘫痪的2/3,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变波及椎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2岁后babinski症仍为阳性。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性瘫痪的1/5,主要病变在椎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时或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运动增多。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多有受累,故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患儿腱反射不亢进,babinski征不表现阳性。

3)强直型:本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椎体外系受损症状,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

4)共济失调型:表现为小脑症状,眼球震颤,上肢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

5)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膝反射可引出或亢进。

7)混合型:以上某几种类型同时存在。最常见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同时存在于同一患儿。

其他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1)癫痫:约25%-30%的患儿出现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当并发感染时,抽搐更为频繁。

2)智能迟缓:约有25%-75%的患儿又有不同程度的智能迟缓,尤以混合型脑瘫多见,依次为痉挛型、运动迟缓型及共济失调型。在痉挛型中以四肢瘫痪者智能障碍尤为严重。

3)其他:与额叶、颞叶、顶叶或枕叶有损害时可出现视觉、听觉功能障碍、攻击性行为及失语等。当网状结构有病变时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多等。

小儿脑瘫主要表现有以下4大特点: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

正常婴儿3个月时俯卧位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而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正常婴儿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摸物品,而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

2、肌张力异常。

脑瘫患儿比正常婴儿肌张力低或者高。

3、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往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等。

4、反射异常。

正常婴儿头部突然放低时,有拥抱反射(下意识伸出双臂做拥抱状),一般6个月以后消失。而脑瘫患儿则不消失,还会伴有其他各种反射异常。

脑瘫患儿有时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和听觉障碍。脑瘫也有轻有重。

另外,爸妈从小多给宝宝做抚触和主被动婴儿操,并注意按月龄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训练,促进运动张力发展。同时纠正不正常姿势,发展正常姿势。这些方法既安全又可行,可以有效防止小儿脑瘫。

1、运动发育落后和中枢性运动障碍

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走等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如抓、握)障碍,或显著发育落后。

2、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异常是脑瘫综合征患儿的特征之一,有的肌张力增高,身体变得僵硬,有的则肌张力降低,肢体松软。

3、运动和姿势异常

包括动态和静态,以及俯卧位、仰卧位、坐位和立位时的姿势异常,运动时出现运动模式的异常。比如俯卧位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仰卧位时头向后仰,下肢伸直等。

4、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如吸吮反射、拥抱反射)延缓消失、立直反射(如保护性伸展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其他症状

1、患儿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伴随语言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

2、其他如流涎、关节脱位、脊柱侧弯等。

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早期去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目的是促进各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发育,纠正异常姿势,减轻其伤残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医生会给予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是脑瘫。脑瘫早期症状,就是眼睛呆滞,拇指内收,三个月脖子还很软。还有会一直流口水,身体很紧张,完全不能放松。我有个朋友的妹妹就是脑瘫,现在有20岁了吧,坐着轮椅,说话时候会流口水,眼睛有点斜斜的。脑瘫如果发现的早,早期干预,做些物理治疗的话是会有所改善的。

脑瘫是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 ,由于病变部位是脑部,其直接影响四肢。

通常宝宝还会伴有 异常行为、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诸多症状。

由于脑瘫的 类型、受损部位 不一从而表现也各不相同,其临床表现也是甚多,但一般来说均有下列表现:

1运动障碍

脑瘫患儿在运动方面表现为动作少,动作量不足,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差。

严重甚至手不能拿东西,脚不可站立。

2姿势障碍

脑瘫患儿常有各种异常姿势,并且姿势稳定性差,动作不协调。

3智力障碍

脑瘫患儿通常由于智力不正常,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人的话,面对挑逗不笑或独自一人时傻笑,对外界反应迟钝,自身语言、动作表达困难。

4感知觉障碍

脑瘫患儿通常对光较敏感,遇到强光刺激会闭眼。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困难,通常会出现斜视,咀嚼能力弱,吞咽困难,常会出现流口水症状。

5癫痫

由于脑瘫患儿的大脑内异常,智力严重低下的孩子非常容易诱发癫痫。

以上是部分脑瘫患儿常有的表现,出现类似1-2种不要轻易妄下结论是“脑瘫”,可以去附近权威性高、专业性强的医院为孩子做专门的检查。

确诊是脑瘫家长也不要太激动,冷静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脑瘫致残率。

关注“一路童行”了解更多儿童 健康 知识、 育儿 知识——

脑瘫患儿有的可能伴随着癫痫,有的智力有问题,有的是不会说话,有的不会走路,往往肌张力存在异常,应该说是脑瘫患儿都有肌张力的问题

小儿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病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尽相同。 意见建议:(1)运动发育落后:100天不能抬头;4个月后拇指向收,手张不开;5个月后不会伸手抓物;4-6个月不会笑,不认人,面貌异常;8个月不会坐;10个月不会爬;15个月不会走。 (2)主动活动减少。 (3)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如坐位时,向各方向推患儿,患儿不会用手支撑。 (4)肌张力异常及姿势异常。直立位下肢内旋伸直,足下垂,双腿交叉呈剪刀状。从仰卧到坐起,头后倾,下肢伸,足屈,躯干后伸,伸肌张力增高。仰卧位伸肌张力增高,颈向后伸,下肢伸或交叉,双手拿不到前方正中位,呈角弓反张性躯干伸展。俯卧位屈肌张力增高,不能抬头,臀抬起,肩着床,四肢屈曲。头向一侧偏时,同侧上肢伸直,对侧上肢屈曲,呈射箭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81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