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儿童发育是往往很难发觉脑部发育的情况的,生活当中脑瘫这个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脑瘫这个疾病的出现,让很多的父母都是非常的担心自己的宝宝会不会被脑瘫找上门。而脑瘫患儿存在有姿势异常的表现,那么,脑瘫宝宝会有些异常姿势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脑瘫宝宝多种异常姿势详解吧。脑瘫宝宝姿势异常图:常见的自发姿势运动异常小儿脑瘫早期的主要表现是姿势运动的异常,因此家长发现宝宝常有怪异的姿势,应警惕脑瘫。这些怪异的姿势可以自发地出现,也可在变换体位或紧张时出现。常见的自发姿势运动异常有:拇指内收、内扣,严重的拇指可内收达掌心;紧张时头偏向一侧;紧张时头向后仰;上肢一侧上举一侧前伸的拉弓射箭样姿势;双臂向后呈飞机状;足拇趾上翘其余四趾扇形分开;徐缓的异常动作;过度松软;一侧或一个肢体活动明显减少或异常;过度僵硬或1-2个月的婴儿仰卧位时双下肢僵直;3个月及以后手仍持续握拳等。脑瘫宝宝姿势异常图:俯卧位异常姿势1、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2、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3、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4、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脑瘫宝宝姿势异常图:仰卧位异常姿势1、头后仰,下肢伸直,婴儿脑瘫的姿势异常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2、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 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3、有时呈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4、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脑瘫宝宝姿势异常图:肢体不协调1、宝宝常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而另一侧肢体的废用,左右肢体有明显的不对称。2、宝宝表现为不自主的动作,其运动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地出现。运动外观显的持续而松散,幅度大而无法控制。3、宝宝呈醉汉步态,他们常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当站立时为维持站立姿势,必须不停地进行调节。脑瘫宝宝姿势异常图:其他1、2个月以后的小儿仍有手紧握拳现象,宝宝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2、有的宝宝安静时无明显的姿势异常,而当检查者突然扶宝宝腋下,使其足底着床时,可见患儿下肢内收、交叉,同时双上肢内收、内旋。3、超过6个月的小儿仍不能呈现正常的坐位姿势,而表现出特殊的异常坐位姿势,如前倾坐位、后倾坐位等。以上就是脑瘫宝宝姿势异常图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发现孩子发育异常,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孩子确诊脑瘫,首先家长不能慌忙,第一要做的就是带孩子到正规的脑瘫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同时,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脑瘫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及时间。
(一)感觉技能训练
感知觉训练(sensoryandperceptualtraining)包括:对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进行浅感觉实体觉(stereognosis)运动觉感觉运动觉的训练感觉训练的主要方法包括感觉再教育脱敏疗法和代偿疗法
1感觉再教育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再教育,早期患者的训练重点是将刺激的视觉反应与感觉反应相对应当能够感觉到固定的触觉并能将之很好地定位后,就可以开始通过触觉来分辨物品的训练对于脑卒中后患者的感觉再教育,强调将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再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鼓励在早期就进行有目的的大量的感觉和运动训练,如双手进行上举运动
2脱敏疗法最初可以用夹板或衬垫对敏感部位进行保护,随着治疗取得进展逐步去除保护性用具对敏感皮肤的刺激分为五个级别级别1:音叉石蜡按摩级别2:
电池震动器加大力度的按摩铅笔顶端的橡皮按压产生的触觉级别3:电震动器质地辨别级别4:电震动器物品辨别级别5:工作和日常生活动作当患者对当前级别的刺激没有疼痛反应后可进入下一个级别
3代偿疗法经常的体位变换可以避免持续的低强度压力对肢体尤其是对骨突出部位造成的损害远离过冷和过热的危险因素避免皮肤和物品间的反复运动和摩擦教会保护性感觉缺失的患者注意对水泡割伤挫伤部位的保护以避免感染感觉障碍的代偿技术还包括用其他感官来替代,如用视觉代偿以避免接触锋利的物品而受伤
(二)运动技能训练
1改善肌力和肌张力的训练利用作业活动或对作业活动进行改造,如利用木工铜板砂磨板等作业活动,为患者提供抗阻抗重的主动运动使用锤子改善上肢肌力;使用面团泥团训练手握力;使用硬币训练捏力;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中的本体促进技术皮肤感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调整肌张力,如选择接近日常活动的洗脸梳头穿袜等对角螺旋性运动,改善和调整肢体肌张力;采用不同的反射性抑制体位调整肌张力,如仰卧位下伸肌张力增高,俯卧位下屈肌张力增高;利用不同的反射性模式抑制肌肉痉挛,诱发软弱无力的肌肉收缩,以保证各项作业治疗的顺利进行例如,偏瘫患者在进行手工作业前,先对患侧上肢进行挤压牵伸及感觉刺激,使痉挛的肌肉充分放松,无力肌肉兴奋性明显提高后,再完成布置的手工作业骨折和偏瘫造成一侧上肢功能障碍者可以训练单手操作完成系扣系鞋带穿脱衣裤,用非优势侧手书写开锁拍球捏泥开门等,都可以预防肌肉萎缩
2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利用桌面推拉滚筒运动或擦拭运动以及不同高度的木钉盘的摆放抛气球等作业活动,充分改善上肢的活动范围,尽可能鼓励患者通过完成日常活动,来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3运动协调性和灵巧度的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协调功能训练,如翻身抬头坐卧转换坐站转换上下楼梯步行活动,提高患者躯体和肢体的综合协调控制能力精细协调活动训练,可以利用洗碗捡米粒编织木刻嵌镶等作业活动,充分改善眼-手协调和灵巧度利用拼图插板搭积木等游戏提高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让患者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条直线,逐渐减小平行线的间隔,如由3cm逐渐减至1cm,以训练上肢精细协调控制能力,或练习用筷子或钳子持物等
4平衡训练平衡能力关系到患者坐位或站位的静态自动态和动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是保证患者进行各种手工作业日常步行穿衣等活动的基本条件作业治疗师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利用巴氏球保持患者坐位平衡,鼓励患者坐在桌前双手静置于桌面上保持静态平衡,或完成简单的手工作业活动;早期进行双上肢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活动;让患者坐或站在床边利用单手或双手伸向不同方向取物,或进行木钉盘摆放作业;利用套圈作业和抛气球游戏训练患者的坐位或站位2级平衡训练;可选择一些娱乐或体育活动,如跳集体舞拍球蹦床骑马水中步行等活动,都能提高平衡能力
5身体移动能力训练如何恢复乃至提高患者的移动能力是康复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就需要患者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进行身体的移动例如,床上的移动,从床移动到卫生间以便于使用洗手池或马桶,或是移动到便利店剧院和工作等场所
进行移动训练时治疗师必须清楚不同的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自己的习惯,每个患者都会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因此,治疗师要认真听取患者的想法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并应用一些辅助设备帮助他们提高移动能力
身体的移动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躯体功能,如,肌力身体的协调性和关节活动范围等患者可能存在不止一个方面的障碍,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能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问题同时还有肌力较弱和疲劳的问题;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能感觉功能减退,同时还有肌肉无力或瘫痪的问题,患者的功能在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障碍时,辅助设备和代偿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障碍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移动能力产生影响,如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可能需要轮椅来进行户外的移动,但在居室中只需要拐杖来辅助行走
训练的第一个阶段是达到在医院或其他康复设施内的独立移动第二个阶段是达到在家和社区内的独立移动,治疗师要把患者实际的家庭环境也就是患者将要回归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环境包括居室院子小区和社会即患者工作学习的环境,作业治疗师应对患者实际的生活环境进行评价,并给出出院后的建议,这样才能把康复的效果延续
身体移动训练包括卧位下在床上的翻身左右移动,床上的坐起躺下,坐位下的前后左右移动,轮椅与床便器椅子汽车等之间的转移等患者在作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完成以上各种转移,最终实现独立转移目标独立转移包含两个意义:一是靠患者自身能力的恢复实现独立转移;二是自身能力有损害,但借助某种辅助装置和操作技能使其独立完成转移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治疗师帮助患者转移时其指令必须清楚;整个转移过程中必须保持平衡;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太早则患者因失败而失去信心,太晚则因依赖而失去兴趣;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如利用倾斜力和翻滚力以增加起身的动量其次,需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高度尽可能相等而且稳定,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其间以转移板连接;轮椅转移时必须先制动;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容易的为最好如果患者不能达到独立转移,则训练其实现辅助下转移辅助下转移的原则是辅助者与患者之间互相信任辅助者知道患者有什么缺陷,体力和认知如何,需要何种方式和多少力度的辅助患者预先告知辅助者自己习惯的转移方式,转移时辅助者与患者应当互相支持,协同用力辅助者需要相当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辅助时主要依靠下肢力量因此,通常辅助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并一前一后,髋膝可以微屈,但腰背及头颈必须伸直,旋转时避免用腰而用足的力量转移前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使转移过程中无障碍;辅助者必先注意衣着,尤其应避免穿着鞋底易滑的鞋,衣着要方便活动,注意防止头发和戒指掠过或牵扯患者辅助者必须了解自己的体力和技能,没有把握时不要单独行事;应先使患者了解转移的目的和方法,处于最好的起始位置,并已排空大小便,转移中不会发生大小便失控辅助者应当使自己的指令明确地被接受,与患者有语言文化差异时尤应注意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移动技术
(1)仰卧位至(床)端坐位:颈7损伤的患者不利用任何辅助器具完成从仰卧位至(床)端坐位的体位变换①用肩胛和肩部肌肉的力量移动到肘支撑位②用一侧肘关节支撑保持平衡,用另一侧的肱三头肌将躯干的上部撑起,再用保持平衡侧的肱三头肌支撑将躯干完全撑起于长坐位③将一只手支撑于身后保持平衡,用另一只手将腿移向床边
④当移动至床边时,将身体倾斜用一只手支撑在轮椅座上保持平衡,用另一只手将靠近床沿的腿移至床下⑤再将另一条腿移至床下⑥现在已处于(床)端坐位,准备好转移至轮椅
(2)轮椅至床的转移:下肢瘫痪的患者独立进行从轮椅至床的转移①患者将轮椅尽量靠近床边与床平行并刹车固定,将左侧的扶手移开②将转移板置于轮椅和床之间的缝隙上,防止身体与轮子的磕碰损伤皮肤③患者将身体重心倾斜向左侧保持平衡,用右侧上肢支撑将臀部从轮椅移至床上④在床边稳定住平衡⑤右手支撑在轮椅座上,用左手将左腿抬起⑥将左腿放置于床上⑦将腿摆直⑧重复以上步骤,将另一条腿放到床上,记住保持平衡是独立完成转移动作的关键
(3)辅助下轮椅至床的转移:辅助下从轮椅至床的转移动作包括如下步骤①将患者的臀部向前移动至全部轮椅作为面积的前2/3处,这主要是为避免在转移的过程中与后轮发生碰撞损伤皮肤②将患者身体向前倾斜使患者的头部依靠在辅助者的右侧大腿上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将左手放在轮胎上给予适当辅助辅助者用自己的腿保持患者的腿于相对稳定的姿势③辅助者用上肢和腿的力量将患者轻拉向前,抬起患者的臀部并转向床的方向④患者的重量如果被充分向前转移了,因此全部过程几乎不用向上提的力量
6实用步行训练作业治疗中的步行训练与物理训练中的步行训练侧重点不同物理治疗中的步行训练,主要强调下肢具备行走能力的各组肌群和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以及步态训练;作业治疗中的步行训练,强调实用步行能力训练,训练患者能在有效时间距离内安全行走,指导患者适应不同的地面不同的环境障碍物等,保证患者最终能步行穿过街道商场车站闹市公园工作场所等这种步行能力的训练,实际上要求患者具有综合活动技能
7增强全身耐力的训练原则为少负荷,多重复根据患者的状况兴趣安排或较容易简单或较难复杂的作业活动
8神经生理学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包括Brunnstrom疗法Bobath疗法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NF)Rood疗法等
(三)认知技能训练
认知技能训练(cognitivetraining)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1注意力训练注意是对事物的一种选择性反应根据参与的器官不同可以分为听觉注意和视觉注意等注意力的训练要求患者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并逐渐延长注意的时间和范围例如治疗师以每秒一个的速度给患者念随机排列的数字,从两个开始,每念完一系列让患者重复一次,一直进行到患者不能重复为止或者要求患者用铅笔从汉语拼音字母如DTEWCVBYUNDFTVC中删去治疗师指定的字母“T”,成功后增加难度,纸上同时出现大写和小写字母,让患者从更多的字母中删去指定的字母
2记忆能力训练记忆是过去感知过体验过和做过的事情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简单记忆和复杂记忆等复述是记忆训练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患者无声或大声重复要记住的信息,复述的内容可选择数字名字词汇等,随着记忆的进步逐步增加难度记忆训练中还可以通过启发诱导帮助患者回忆一天做过的事情或制造令人难忘的联想来加强记忆当语言性记忆较差时鼓励用形象记忆
3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训练患者对不同物品或事物进行分类,如食品(鸡蛋面包牛肉苹果白菜等)衣物(衬衫裤子袜子鞋手套等)学习用具(铅笔橡皮尺子等),再从粗分类到细分类,如将食品进一步细分为肉类蔬菜水果等向患者出示有共同点的物品或词组,如猫-狗,杨树-柳树,床-衣柜等,让患者回答每一对物品的共同之处,学会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经常向患者提出一些如“迷路了怎么办”“出门回来发现忘记带钥匙怎么办”等问题,治疗师观察患者表现并提供不同的帮助,包括需解决问题的步骤分解给予提示等,帮助患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定向能力训练让患者反复练习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如从病房到治疗室,从治疗室到食堂,路线的设计要从简单的直行到复杂的转弯,从近距离到远距离如果定向障碍与空间关系障碍有关,应先重点治疗更为基础的空间关系障碍
更多认知技能的训练内容参考认知障碍的作业疗法
(四)吞咽技能训练
国外的吞咽技能训练常常是由语言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来完成治疗前常规进行动态食管钡餐造影,将患者整个吞咽过程动态拍摄下来,分析吞咽困难发生的时期和部位,指导治疗师制定训练方案除影像诊断外尚应进行正常反射(呕反射和咳嗽),异常反射(咬合反射吸吮吞咽),饮水试验和头颌舌的控制等评定吞咽障碍的训练主要是控制吞咽过程中食物团的流动和防止误吸包括吞咽器官运动训练感觉促进综合训练和摄食直接训练,进食时尽量要求患者取坐位
(五)心理技能训练
残疾人的心理变化一般经历震惊否认抑郁承认和适应等阶段,作业治疗中非常注重对患者心理技能的训练,治疗师不仅通过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的交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残疾重返社会的信心,更通过安排不同的作业活动调整患者的心态和情绪,使患者从伤后的震惊否认阶段过渡到适应阶段训练中患者可以通过摔打胶泥发泄内心的愤怒和不满;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愿望;可以通过完成一项简单作业重拾信心和勇气;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完成作业而重新发现自身价值
什么是智力残疾儿童,他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又有着怎样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的下面就让我告诉你什么是智力残疾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智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感知觉特点
智力残疾儿童的感觉的绝对阈限高于正常儿童,绝对感受性则低于正常儿童。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刺激,没有刺激就不会有感觉。感觉的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而人能够觉察出最小的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由于大脑功能的缺陷,同一强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正常儿童的感觉,却不一定能够引起智力残疾儿童的感觉。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用速示器做过一个辨认实验,当以22微秒的速度呈现时,正常成人能辨认出全部的72%,正常儿童能辨认出59%,而智力残疾儿童却一个也辨认不出来。当呈现时间延长为42微秒时,正常成人能辨认出100%,正常儿童能辨认出95%,智力残疾儿童只能辨认出55%。这个实验说明了智力残疾儿童的感知的迟钝和缓慢。与此相联系的,是智力残疾儿童的感知范围狭窄,感知的信息量少。这表现在同一时间内他们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数量比正常儿童要少得多。此外,智力残疾儿童的知觉恒常性比正常儿童差。把同一事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他们往往认不出来。例如,在黑板上认得的字,在课本上可能就认不出来了。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觉的这些特点,对学习速度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记忆特点
智力残疾学生的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识记速度的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这方面教学上的例子很多,例如,教他们学一个新知识时,往往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教会。但是遗忘非常快,上半课教的内容,下半课必须复习;有的学生学了一个学期的内容,一个假期下来可以基本上忘光。第二,由于记忆的组织能力差,智力残疾儿童不会采用分类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有人做过一个试验,给智力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分别呈现狗、桌子、楼房、狼、小屋、椅子、草房、猫的,让他们看几遍后记住并回忆。正常儿童回忆时会打破原有的顺序,将所呈现的进行分类记忆,把上述分成:狗—狼—猫;桌子—椅子;楼房—小屋—草房三组来记忆。而智力残疾学生几乎不会归类整理,只能进行简单重复,记忆效果远远不如正常儿童。
思维特点
智力残疾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研究人员对9岁多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物体分类的实验表明,他们的概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幼儿园大班(6岁)的水平,只接近于中班(5岁)的儿童。这一特点,在数学过程中表现为他们难以掌握各种规则和概念,对语言材料和数学概念的学习,困难很大。二是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当遇到困难或其他新鲜的事情,原先的想法就会停止下来。思维的不灵活主要是指很难做到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向和思维方式,表现出刻板、僵化、不会变通。例如,即使下了大雨,负责给花浇水的学生也可能冒雨打伞继续去浇水,做他平时所做惯的事。三是思维缺乏独立和批判性。表现在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难以发现和提出问题,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很少能主动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另一方面表现在易受暗示,缺乏主见。如在数学中,教师提问时,一个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也会重复类似错误的答案;回答问题时,经不起别人的反问,只要别人一反问,马上就改口,而不去坚持原本正确的答案。
语言发展特点
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损害,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研究统计,智力残疾儿童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
智力残疾儿童在语言发展上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有的智力残疾儿童两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五六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家住在哪儿也说不清。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要少得多。正常儿童入学时,一般已掌握了2500—3000左右的词汇量,有的甚至更多,而同龄的轻度的智力残疾儿童也只能掌握几百个词汇,并且大多是名词、动词、代词等,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基本不会使用。另外,他们对语文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词汇时,往往不分场合,盲目使用。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和思维的不灵活,智力残疾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也不会说成份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只能说较为简单的陈述句。除了以上的特点外,智力残疾儿童在语言上更多地表现为发音不准、吐词不清,这是语言障碍中比较显著的特征。
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训练方法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比正常儿童迟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都相对差些,因此就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其运动能力,为其智力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盏、系扣子、穿珠子、折纸等。
1翻身
包括由仰卧位翻到侧卧位、由侧卧位翻到俯卧位、由俯卧位翻到仰卧位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训练床。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右)侧,用一只手经孩子的腿下穿过两腿之间,手掌搭在孩子的左(右)腿膝关节上部,用另一只手托在肩关节下面,两手同时用力,使孩子翻过身去从侧卧位到俯卧位;再用相同的方法使其到仰卧位。
(2)训练者在孩子头部的前方,两手掌放在其两颊,使孩子的头从仰卧向侧方轻轻转动(根据具体情况做),随着头部的转动,孩子的身体也随之转动。
(3)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侧,辅助他将右腿搭过左腿,用言语诱导孩子完成动作,同时在其臀部给予辅助力。辅助力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让孩子主动做。
(4)动作方法同(3),只是最后不给予辅助力。
(5)观察孩子独立翻身,再根据孩子完成的情况,给予指导。
2坐
包括靠辅助和小靠辅助端坐位和长坐位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墙。训练长坐位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背靠墙或其他物体,双膝伸展,髋关节屈曲(90°~100°)完成长坐位。
(2)孩子不用背靠物体做长坐位,在辅助下保持平衡。
(3)孩子在没有任何辅助下,完成长坐位并保持平衡。
3爬
包括能用双手、双膝支撑身体和能手膝并用四肢爬和俯爬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护膝。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在语言提示下,模仿训练者正在做的爬行动作。
(2)孩子在辅助下做爬行动作:①在孩子前后分别有一名训练者,一个辅助上肢动作,一个辅助下肢动作。②训练者站在孩子身旁,用手抓住孩子的腰部衣服,使其四肢着地,然后带动其向前爬行。
4站
包括扶物站立、独立站立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墙、床、椅子、双杠。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者扶着孩子站立(手拉手,扶躯干)。
(2)孩子扶着物体(床、墙、桌子等)自己站立。
(3)孩子独立站立,不借助于任何帮助。
5步行
包括维持支撑期、维持摆动期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双杠。具体方法如下:
(1)两人辅助:一人拉住孩子的双臂保持其平衡,另一人蹲下提推其小腿,迫使孩子向前迈步。
(2)一人辅助:训练者站在孩子身后,两手扶住其两侧手臂,然后用下肢迫使孩子向前迈步。
(3)训练者示范走的动作或口头提示,让孩子模仿。
6上下台阶
包括上台阶与下台阶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楼梯、牵引物(绳、棍等)。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者站在孩子身后,两手扶其双臂,用膝盖顶住孩子的胭窝上部,迫使其抬腿。
(2)训练者用手或横棍拉住孩子,同时用语言配合,拉着孩子上下台阶。
(3)用语言提示使孩子上下台阶。
7跑
包括在辅助下跑、独立跑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跑步机、平整的地面。具体方法如下:
(1)两名训练者每人握住孩子的一只胳膊,架(拉)着孩子跑。
(2)训练者站在孩子左侧,用右手拇指掐在孩子的衣领里,另外四指伸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可防止孩子跌倒。
(3)训练者示范并口头提示。让孩子自己跑。
8伸手取物
包括有意识地伸手、五指抓握物体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食品、玩具等。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者用孩子最喜欢的物品吸引其注意力,使孩子有伸手去取的愿望。
(2)让孩子张开五指抓到物体并取回来,及时给予强化。
9捏取
包括两指张开、捏住物品、取回物品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细小的物品。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者辅助孩子利用食指、中指与大拇指捏取细小物品。
(2)训练者示范或口头提示,让孩子自己捏取物品。
10拧瓶盖
包括握住瓶盖、腕部旋转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带盖的饮料、带螺丝扣的器皿。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者握着孩子的手反复做拧盖的动作。
(2)训练者示范或口头提示,让孩子自己拧盖,直至独立完成。
11系扣子
包括看准扣眼儿、两手配合扣好扣子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带扣的上衣、扣扣子练习器。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者协助,扣子要和扣眼相应对准,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相互配合扣好扣子。
(2)从大扣到小扣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练习,逐渐熟练。
12穿珠子
包括一手拿珠一手拿线、把线穿过珠子、双手配合摞珠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珠子。具体方法如下:
(1)一手拿珠,一手拿线,把线从珠子的孔中穿出。
(2)抓住线头把珠子摞下。
13折纸
包括把纸抚平、将纸对折、沿直线抹平纸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纸。具体方法如下:
(1)拿起纸,平放在桌上,把纸抚平,一手将纸折起,另一手辅助将纸边对齐。
(2)用手将纸抹平。
1 醉酒后别采取这3种夺命姿势 平卧位
这是醉酒者通常采取的姿势。喝醉的人往往会呕吐,但是喝醉后人的咽反射及吞咽动作比较迟缓,这时醉酒者如果是仰卧平躺,那么呕吐物很可能会返流入气管,发生误吸。轻者造成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导致气管堵塞而窒息死亡。
俯卧位醉酒者多处于昏迷状态,全身肌肉松弛瘫软,变换体位的支撑力量大为减弱。 俯卧位时口鼻朝下,常常会埋入被褥或软枕中,导致口、鼻呼吸通道不畅。加之深度醉酒者呼吸中枢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呼吸动作大为减弱,躯体重力又使胸腹部受压,使呼吸进一步受到限制。以上诸多因素,可能导致吸入空气不足,使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酒醉后的昏迷。
坐位深度醉酒者由于体内循环受到抑制,心血管反射调节能力减弱,加之呕吐、出汗等可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血管内血容量相对不足,容易导致低血压、休克发生。血压低时,坐位会不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也不利于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因而造成血容量更加不足,使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减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