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1972年1月1日 图拉姆
1977年1月1日 萨利哈米季奇
1974年1月2日 雷普卡
1977年1月3日 李·鲍耶
1976年1月5日 特里斯坦
1980年1月5日 代斯勒
1976年1月6日 迪米凯莱
1972年1月8日 法瓦利
1977年1月8日 科科
1979年1月8日 穆图
1967年1月9日 卡尼吉亚
1974年1月9日 萨维奥
1978年1月9日 加图索
1974年1月10日 马莱
1978年1月11日 赫斯基
1957年1月11日 布赖恩·罗布森
1973年1月12日 伊布拉辛·巴
1972年1月13日 博斯尼奇
1973年1月15日 贝托托
1981年1月15日 迪乌夫
1983年1月15日 维亚纳
1976年1月16日 莫费奥
1967年1月18日 萨莫拉诺
1971年1月18日 瓜迪奥拉
1976年1月18日 加拉尔多
1977年1月19日 劳伦
1979年1月20日 博纳佐利
1978年1月20日 扎乌
1977年1月21日 菲尔·内维尔
1975年1月21日 巴特
1971年1月22日 科利莫尔
1980年1月22日 伍德盖特
1977年1月22日 中田英寿
1984年1月23日 鲁本
1967年1月25日 吉诺拉
1980年1月25日 哈维
1981年1月25日 杰弗斯
1976年1月25日 巴勃罗
1978年1月28日 布冯
1978年1月28日 卡拉格
1966年1月29日 罗马里奥
1973年1月29日 皮雷
1976年1月30日 布罗基
1970年1月31日 博克西奇
二月
1969年2月1日 巴蒂斯图塔
1972年2月1日 齐格
1970年2月4日 凯文·坎贝尔
1965年2月5日 哈吉
1975年2月5日 范布隆克霍斯特
1981年2月6日 达拉·博纳
1970年2月9日 斯特鲁帕
1980年2月10日 马雷斯卡
1967年2月11日 费拉拉
1972年2月11日 麦克马纳曼
1979年2月11日 皮萨罗(拉齐奥)
1968年2月12日 戴维·巴蒂
1982年2月12日 阿加霍瓦(矿工)
1979年2月13日 马奎斯
1980年2月13日 凯尔
1951年2月14日 凯文·基冈
1970年2月16日 佩鲁济
1979年2月16日 达尔马
1982年2月17日 阿德里亚诺
1968年2月17日 西格诺里
1971年2月17日 加马拉
1933年2月18日 Sir 鲍比·罗布森
1967年2月18日 罗伯特·巴乔
1973年2月18日 马克莱莱
1975年2月18日 加里·内维尔
1983年2月18日 耶纳斯
1977年2月19日 赞布罗塔
1969年2月20日 米哈伊洛维奇
1971年2月20日 利特马宁
1969年2月22日 小劳德鲁普
1966年2月22日 马切吉亚尼
1973年2月22日 大儒尼尼奥
1973年2月26日 索尔斯沙尔
1978年2月27日 比蒂
1978年2月27日 卡拉泽
1974年2月28日 齐克勒
三月
1979年3月2日 达夫
1953年3月3日 济科
1974年3月4日 奥特加
1974年3月5日 耶雷梅斯
1972年3月6日 卡塔尼亚
1977年3月6日 农达
1973年3月7日 帕洛尔
1975年3月9日 贝隆
1975年3月9日 马凯
1968年3月9日 德约卡夫
1981年3月10日 埃托奥
1978年3月11日 卢克
1979年3月12日 赫拉德
1979年3月14日 阿内尔卡
1976年3月17日 雷科巴
1977年3月18日 萨尼奥尔
1980年3月18日 弗雷
1976年3月19日 内斯塔
1980年3月21日 小罗纳尔多
1961年3月21日 马特乌斯
1968年3月23日 耶罗
1972年3月24日 杜加里
1970年3月26日 博斯维尔特
1981年3月26日 多纳蒂
1972年3月27日 哈塞尔巴因克
1974年3月27日 门迭塔
1966年3月29日 巴拉科夫
1972年3月29日 鲁伊·科斯塔
1973年3月29日 奥维马斯
1972年3月30日 波波斯基
1973年3月30日 扬·科勒
1982年3月30日 梅克斯
四月
1976年4月1日 西多夫
1927年4月2日 普斯卡什
1976年4月4日 埃莫森(罗马)
1976年4月5日 莫伦特斯
1976年4月5日 小因扎吉
1965年4月6日 卡博尼
1973年4月7日 德尔维奇奥
1973年4月10日 罗伯托·卡洛斯
1974年4月10日 古利
1977年4月10日 克·扎内蒂
1973年4月12日 帕努奇
1974年4月12日 西尔维尼奥
1979年4月12日 凯日曼
1960年4月13日 鲁迪·沃勒尔
1973年4月13日 古斯塔沃·洛佩斯
1978年4月13日 普约尔
1973年4月14日 阿亚拉
1972年4月16日 内格罗
1977年4月16日 永贝里
1978年4月16日 图多尔
1975年4月17日 菲奥雷
1972年4月19日 里瓦尔多
1976年4月22日 范·博梅尔
1977年4月23日 克·泽诺尼
1966年4月24日 科斯塔库塔
1976年4月26日 吉文
1970年4月28日 迭戈·西蒙尼
1973年4月28日 保莱塔
1976年4月29日 里维拉尼
1981年4月30日 奥谢
五月
1968年5月1日 比埃尔霍夫
1973年5月1日 诺依维尔
1975年5月1日 维维安·福
1978年5月1日 奥科隆科沃(矿工)
1975年5月2日 贝克汉姆
1973年5月3日 雷齐格
1960年5月8日 巴雷西
1970年5月8日 路易斯·恩里克
1969年5月10日 博格坎普
1972年5月10日 沃恩斯
1974年5月10日 维尔托德
1970年5月15日 德·波尔兄弟
1978年5月16日 埃杜
1974年5月17日 托马西
1975年5月17日 马塞利尼奥
1969年5月17日 查莫特
1969年5月18日 扎戈易
1979年5月19日 皮尔洛
1979年5月19日 福尔兰
1952年5月20日 罗杰·米拉
1981年5月20日 卡西利亚斯
1975年5月21日 罗伯特
1966年5月24日 坎托纳
1973年5月24日 斯米切尔
1973年5月24日 卡里埃
1978年5月24日 文托拉
1953年5月25日 帕萨雷拉
1967年5月27日 保罗·加斯科因
1974年5月28日 布特
1970年5月29日 迪·马特奥
1977年5月29日 安布罗西尼
1966年5月30日 哈斯勒
1980年5月30日 杰拉德
1981年5月31日 博内拉
六月
1966年6月1日 巴尔博
1969年6月2日 保罗·塞尔吉奥
1971年6月3日 迪·比亚吉奥
1977年6月4日 Dionisios Chiotis(CM妖人)
1969年6月6日 雷东多
1970年6月7日 卡福
1978年6月9日 克洛斯
1981年6月10日 埃韦顿
1974年6月12日 弗拉维奥
1976年6月14日 奥多
1964年6月15日 大劳德鲁普
1969年6月15日 卡恩
1973年6月15日 T·弗洛
1979年6月15日 小儒尼尼奥
1975年6月17日 贝莱隆
1974年6月18日 蒙特拉
1970年6月19日 卡福
1975年6月19日 穆尼蒂斯
1955年6月21日 普拉蒂尼
1978年6月21日 兰帕德
1972年6月23日 齐达内
1976年6月23日 维埃拉
1977年6月23日 安古洛
1978年6月24日 里克尔梅
1971年6月24日 赫尔维格
1973年6月25日 雷德克纳普
1968年6月26日 马尔蒂尼
1971年6月27日 塞尔吉尼奥
1977年6月27日 劳尔
1971年6月28日 巴特斯
七月
1976年7月1日 克鲁伊维特
1976年7月1日 范尼斯特尔鲁伊
1926年7月4日 迪·斯蒂法诺
1978年7月4日 小姆蓬萨
1966年7月5日 佐拉
1974年7月5日 阿莫鲁索(多特蒙德)
1975年7月5日 克雷斯波
1976年7月5日 努诺·戈麦斯
1974年7月6日 泽·罗伯托
1974年7月8日 巴利奇(波黑)
1977年7月8日 阿比亚蒂
1980年7月8日 罗比·基恩
1968年7月9日 迪·卡尼奥
1976年7月10日 里肯
1976年7月10日 埃德米尔森
1975年7月11日 巴拉哈
1973年7月12日 维埃里
1982年7月12日 卡萨诺
1979年7月13日 贝拉米
1976年7月15日 胡安弗兰
1976年7月15日 迪瓦约
1981年7月16日 维森特
1974年7月17日 克·洛佩斯
1972年7月17日 斯塔姆
1972年7月19日 桑德
1981年7月21日 华金
1978年7月22日 罗梅达尔
1966年7月22日 迪·利维奥
1975年7月23日 塔奇纳蒂
1972年7月23日 埃尔伯
1969年7月23日 博德
1971年7月24日 迪诺·巴乔
1977年7月24日 马达维基亚
1973年7月24日 米库
1966年7月24日 基翁
1977年7月26日 劳尔森
1965年7月27日 奇拉维特
1964年7月30日 克林斯曼
1970年7月30日 科里尼
1973年7月30日 于米特·达瓦拉
1976年7月31日 万乔普
1969年7月31日 孔蒂
八月
1974年8月1日 恩迪亚耶(矿工)
1976年8月1日 卡努
1976年8月1日 哈桑·萨斯
1969年8月2日 科托
1973年8月4日 德佩德罗
1974年8月4日 基利·冈萨雷斯
1971年8月6日 琼蒂
1973年8月7日 安布罗塞蒂
1970年8月8日 何塞·莫利纳
1973年8月9日 菲利普·因扎吉
1977年8月9日 西尔维斯特
1971年8月10日 罗伊·基恩
1973年8月10日 萨内蒂
1975年8月10日 伊尔汉
1970年8月11日 佩索托
1976年8月11日 伊万·科尔多巴
1981年8月12日 西塞
1973年8月12日 尤利亚诺
1977年8月12日 格伦夏尔
1970年8月13日 希勒
1969年8月14日 托夫丁
1976年8月15日 岑登
1969年8月15日 罗阿
1981年8月16日 圣克鲁斯
1977年8月17日 亨利
1977年8月17日 加拉
1967年8月17日 普里茨
1971年8月18日 帕特里克·安德森
1980年8月18日 坎比亚索
1973年8月19日 马特拉齐
1979年8月20日 卡隆
1968年8月22日 莫斯托沃伊
1971年8月23日 阿尔贝蒂尼
1977年8月24日 德尼尔森
1971年8月26日 潘卡罗
1973年8月27日 哈曼
1977年8月27日 德科
1974年8月28日 扬克尔
1982年8月28日 莫塔
1976年8月29日 托马森
1970年8月30日 保罗·索萨
1972年8月30日 内德维德
1976年8月31日 罗克·儒尼奥尔
九月
1962年9月1日 古利特
1971年9月1日 哈坎·苏克
1971年9月3日 蒙特罗
1976年9月3日 库福尔
1979年9月5日 卡鲁
1973年9月6日 库迪奇尼
1968年9月7日 德塞利
1980年9月7日 埃姆雷
1978年9月11日 斯坦科维奇
1973年9月13日 卡纳瓦罗
1978年9月15日 古德约翰森
1974年9月18日 坎贝尔
1963年9月19日 希曼
1970年9月19日 索尼安德森
1971年9月21日 穆齐
1974年9月21日 詹尼凯达
1970年9月22日 珀蒂
1976年9月22日 罗纳尔多
1979年9月24日 奥雷利奥
1955年9月25日 鲁梅尼格
1976年9月26日 巴拉克
1976年9月27日 托蒂
1976年9月29日 舍甫琴科
1962年9月30日 里杰卡尔德
1979年9月30日 范德梅德
十月
1980年10月2日 卡斯特罗曼
1978年10月3日 皮萨罗(拜仁)
1981年10月3日 伊布拉希莫维奇
1976年10月4日 卡莫拉内西
1980年10月4日 罗西基
1975年10月6日 约根森
1973年10月7日 迪达
1976年10月7日 索拉里
1968年10月8日 博班
1937年10月11日 博比·查尔顿
1979年10月13日 韦斯·布朗
1971年10月15日 安迪·科尔
1977年10月15日 特雷泽盖
1969年10月15日 拜亚
1966年10月16日 罗伊特
1970年10月16日 绍尔
1968年10月17日 勒索
1973年10月19日 奥坎
1975年10月22日 萨尔加多
1940年10月23日 贝利
1973年10月24日 坎德拉
1985年10月25日 鲁尼
1980年10月26日 齐伍
1969年10月27日 塔纳特
1984年10月28日 马丁斯
1967年10月29日 芬克
1970年10月29日 科库
1960年10月30日 马拉多纳
1964年10月31日 范·巴斯滕
1976年10月31日 古蒂
十一月
1945年11月3日 盖德·穆勒
1963年11月3日 伊恩·赖特
1971年11月3日 约克
1979年11月3日 艾马尔
1972年11月4日 菲戈
1976年11月4日 梅尔奇奥特
1980年11月5日 梅策尔德
1978年11月7日 里奥·费迪南德
1971年11月9日 拉穆奇
1974年11月9日 皮耶罗
1969年11月10日 莱曼
1968年11月11日 福塞
1975年11月12日 西米奇
1974年11月14日 路易松
1974年11月15日 孔塞桑
1970年11月15日 姆博马
1974年11月16日 斯科尔斯
1973年11月17日 施奈德
1965年11月19日 布兰克
1976年11月22日 弗林斯
1969年11月29日 范胡伊唐克
1973年11月29日 吉格斯
1960年11月30日 莱因克尔
1965年11月30日 阿尔代尔
十二月
1971年12月2日 托尔多
1970年12月3日 卡伦布
1965年12月4日 基尔斯滕
1978年12月5日 萨拉耶塔
1969年12月6日 海因里希
1980年12月7日 特里
1969年12月9日 利扎拉祖
1981年12月11日 萨维奥拉
1974年12月12日 索拉诺
1979年12月14日 欧文
1968年12月18日 巴斯勒
1969年12月18日 卡尼萨雷斯
1970年12月19日 基耶萨
1980年12月20日 阿什利·科尔
1973年12月21日 阿尔梅达
1978年12月22日 奥利萨德贝
1974年12月24日 萨拉斯
1978年12月24日 巴斯图尔克
1969年12月26日 托马斯·林克
1978年12月29日 代尔
1962年12月30日 多纳托
1972年12月31日 库佩
霍元甲(1868年~1910年)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又名燕青拳,相传是梁山好汉卢俊义和燕青所创)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击败了一位外乡高手。这个传说被拍成了电视剧。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大力士没有被霍元甲亲自击败,而是当霍元甲答应了比武以后,俄罗斯拳手放弃了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为理由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
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也称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
故居纪念馆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 ,1986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园,用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1997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园两部分组成 。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盖成青砖瓦房的三合院。跨进小院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间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厢房一间,中间正房挂着霍元甲遗像,两侧是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西屋霍元甲书房墙上高挂着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故居内陈列了一些霍元甲练武时所用的武器和精武会的会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过的遗物。霍元甲陵园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顷,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
一、幽燕之初露锋芒
二、奋发智勇,誓雪国耻
三、创建精武,强国强种
四、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4月29日迁葬于此。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从建成之日起已有数万的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重温霍元甲这位爱国英雄的传奇事迹和感人精神。如今,纪念馆已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霍元甲》
他的传奇被多次拍成**及电视剧。(包括80年代,〔黄元申演霍元甲、亚洲电视的[陈真](甄子丹饰陈真)高雄演霍元甲、近日**[霍元甲]李连杰演霍元甲)。
黄飞鸿(1847~1924)
人物简介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后来也是这十虎之一,父子同科,武林美谈),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与岭南武术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已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黄飞鸿与宝芝林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后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
黄飞鸿之武德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黄飞鸿之婚姻
黄飞鸿结过四次婚,除元配外皆为续娶。最后一名妻子莫桂兰于1983年于香港逝世。黄飞鸿有四子,当中黄汉森最得真传,惜年少时被暗算惨死,之后黄飞鸿不传儿子武术。
黄飞鸿系列影视
林世荣的徒子徒孙中,不少人日后成为**业中人,其中较为人熟悉的有武术指导刘家良,其父刘湛便是林世荣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摄了接近八十套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当中黄飞鸿一角,除了两套为白玉堂演出外,俱由关德兴担当;而奸角几乎全部由石坚演出。故港人常称关德兴为“黄师傅”;形容大奸大恶亦有“奸过石坚”一词。之后成龙、刘家辉亦有演过少年时期的黄飞鸿。近年徐克拍摄黄飞鸿**更非常成功,黄飞鸿一角多由李连杰担任。赵文卓也曾演过黄飞鸿。
以黄飞鸿为主题拍摄的**已经超过百部,形成黄飞鸿系列影视,黄飞鸿广为人知主要来源这些影视剧。
黄飞鸿详细事件表
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 出生于广东佛山镇。
1853年 从其父黄麒英习武。
1859年 随父在佛山、广州、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 “铁线拳”和 “飞铊”等绝技。
1863年 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飞鸿结束卖武生涯。
1865年 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飞鸿一人击退数十人,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随后应邀到在石龙乡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黄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摊挡被一恶棍强占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相助,被对方同伙数十人持械围攻,被黄飞鸿击败。
约1868年 另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为卢九叔任“护草”(现场保镖)时,黄飞鸿严惩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时。
1871年 娶妻罗氏,婚后三月罗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
1882年 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廻澜桥所设武馆。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后,吴全美去世,飞鸿辞去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
1888年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医术精通,聘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练,向其赠“医艺精通”木匾。
1894年 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飞鸿随刘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
1895年6月 刘永福护台失利,飞鸿离台返粤,自此仅行医不授武,“宝芝林”前榜:“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约1896年 续娶马氏为妻,生二女、二子(汉林、汉森),不久马氏病卒
约1902年 续纳岑氏为妻,生二子(汉枢、汉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12年 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
1915年 续莫桂兰为妾。
1918年 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猎场任守
1919年 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遭妒,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鬼眼梁”暗算惨死。受此打击,飞鸿不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广州海珠戏院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
1924年10月 广州国民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付于一炬,其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疾成。
1925年农历三月廿五日 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黄飞鸿祖籍南海,生于佛山,是武林中一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生平锄强扶弱,嫉恶如仇,医术精湛。他擅长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五郎八卦棍、狮子采高青等多种武艺,他的“无影脚”,“工字伏虎拳”和“宝芝林”药店名满天下。远在港、澳和新加坡,后人设立了数十家黄飞鸿武馆。在南海西樵,乡人修缮了黄氏大宗祠,建立了黄飞鸿狮艺馆。
黄飞鸿纪念馆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岭南古建筑的传统和气派,保存了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建筑规范,从梁架、柱础、砖雕,檐板、屏风,门窗到栏板等建筑构件,均用征集旧料,以保留历史风韵。
黄飞鸿纪念馆建筑采用二进三开间加连廊的布局,是采取黄飞鸿在世时(即清代中叶至民间时期)佛山民居、祠堂的建筑样式。头门是二层的门楼,一明两暗的布局,二进演武大厅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需要步上三步石级,取步步登高之意。演武厅是二层一正两偏结构,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正脊采用博古脊式,体量比门楼大。门厅的第二层也作一正两偏结构,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正脊采用博古脊式。二楼正间为大型木雕"仁者飞鸿"。
建筑构件和装饰工艺,木雕、砖雕、石雕和灰塑堪称黄飞鸿纪念馆的"四绝"。木雕,头门一套门夹石和趟栊是完整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征集得到的百年古物,高旷宽大,气宇轩昂。门厅用四扇屏风作为中门,这套镶嵌彩色玻璃的透雕屏风,即使在高档次的佛山民居也难得一见。两个次间和连廊一体用屏风门隔断,可开合,具有灵活性,通体雕花镏空,是当代仿清代木雕的杰作。
演武厅的木雕大挂落是近年征集的清代文物,题材是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凤凰》。室内窗采用木雕"满洲窗",为"满周窗",以木雕花藤缠绕装有色玻璃制成,可翻动,是清代至民国时期高档岭南建筑不可或缺之建筑装饰。砖雕,正门山墙上嵌两幅砖雕都是精品,是数年前修梁园时征集得来的清代嘉庆时物,以花鸟为题材,百花盛开,鹊啼雀跃,一派升平气象。门前一对石狮子,是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88年)的佛山石雕作品,从祖庙"藏珍阁"移放黄飞鸿纪念馆作门前狮。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从这以后,陈镜开先后9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5月11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授予陈镜开银质奖章,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此殊荣
在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之前,中国体育一直陷于寻求“零”的突破的苦闷中。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中国虽历经坎坷获得邀请,却只赶上了奥运会的尾巴,成绩不如意在预料之中,中国更多把它当成一个外交场所,以求在政治上有所收获。
寻求突破的心情之迫切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迫切来源于两个证明自己的渴望:一是比过去做得更好,向旧制度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二是比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做得更好,以证明相对于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当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想在体育项目上百花齐放不太现实。加之有些项目比如大球类,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追赶非一日之功,于是,突破的重点就放在那些与国际差距较小的项目上,举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缺乏比赛锻炼机会的情况下,举重项目以其直观的效果进入体育官员的视野。
1955年3月,中国第一次举重测试赛在北京开锣。8位选手最终胜出,成为中国第一支举重集训队的队员。每位入选的都是所在级别的一、二名。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陈镜开。
陈镜开的入选一开始就得到众多伯乐们的保驾护航。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场运动会——八一运动会隆重举行。各个军区还在所辖区域内搜罗新的苗子。中南军区体工队的举重教练李启龙找到相熟的谭文彪,希望能在健身院里有所发现,谭文彪向他推荐了陈镜开,不仅因为这个149米的小个子两腿奇粗,全身肌肉发达,还因为他想为陈镜开找到一口饭吃。在当时食品供应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饭量奇大的陈镜开根本吃不饱饭。
只经过了短期训练的陈镜开没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在全国举重测试赛中,他的挺举成绩只有95公斤,在所在的最轻量级所有选手中仅排名第七——这成绩无论如何也进不了总共只有八个名额的举重集训队。但此时已经调入国家集训队任教练的李启龙认定了这块可塑之材,竭力举荐陈镜开并最终如愿——陈镜开后来跟队友一再谈起李启龙对自己的帮助。现在看来,中国第一个体育上的突破正是源于这种难得的前瞻性。
国内训练条件差得难以想象。队员几乎连一块像样的训练馆都没有。更为重要的是,在没有有效指导的情况,不但成绩进步很小,而且伤病情况还时常发生。“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举重,举重的规则,怎么训练,我一窍不通。”1955年,年仅19岁的陈镜开一开始对自己并没抱太大的信心。
在国家集训队,陈镜开训练十分刻苦,国家队也决定进一步培养他。包括他在内的8名运动员还得到前往苏联学习的机会。苏联在当时代表了世界举重的最高水平。中国举重集训队被安排在著名的“迪纳摩”体育场看台底下进行训练。在得到苏联举重教练的指导,并进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三从一大”训练,陈镜开成绩上升很快,已经从原来的95公斤,提高到115~120公斤,当时,世界上能举起110公斤的不到5个人。
1956年6月7日,这是一个希望变成现实的日子。
一场中苏举重友谊赛在此举行。各个级别的世界纪录赫然标在举重台上,在最轻量级别挺举项目上,美国人温奇已经将纪录占据了两年之久,成绩为1325公斤。
在第一次成功举起125公斤后,陈镜开第二次就要了133公斤。但第一次冲击未果,标志着世界纪录的杠铃掉在地上,“现场一片寂静”,人们等待着第二次冲击。
陈镜开第三次出现在场上,凝神、下蹲、吸气、提铃,起立、开腿、迈步,在一连串的利索动作后,将133公斤的杠铃挺了起来,裁判的三盏白灯同时亮起,成功了!
“现场顿时欢声雷动,许多人激动得跳了起来,喜悦的泪水在每个人的眼眶里打转。”“人民高兴啊,”陈镜开事后说。
陈镜开的辉煌壮举,一下子在全国传遍开来。中国体育“东亚病夫”的帽子逐渐被摘掉,中国体育健儿逐渐在世界上扬眉吐气。陈镜开成为中国大地的“明星”,毛主席、周总理、陈毅、贺龙副总理、体委荣高棠主任等国家和体委领导多次接见他。全国各地人民也纷纷写信给他。尽管在运动生涯后期受到腰伤、心脏病等伤病的困扰,不过他还是坚持训练,战胜病魔。1964年12月30日,他在《体育报》第四版发表了《战胜伤病献身祖国》的文章,在全国再次引起反响。
面对这一切,陈镜开懂得感恩和珍惜。“在当时,体育就是外交的先行官。国家要振兴、发展,体育要走在前头。”陈镜开说,他们训练和比赛的唯一信念就是:“为国争光”。
马文广:陈镜开激励着所有举重人
陈镜开,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说到举重,大家知道它为新中国的体育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建国后不久1956年陈镜开就打破了挺举记录,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在您当时从事体育行业时,是不是也想走这条路,(因为)崇拜像陈镜开这样的英雄?
马文广:陈镜开是我们中国举重界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体育界的骄傲,在当年那种经济状况不好、举重知识匮乏的情况下,我们用短短的时间就打破了世界纪录,站在了为祖国争光的前列,老一辈体育前辈是我本人也是我们整个举重界心中的偶像和明星
陈镜开的事迹对现在的年轻队员的激励作用
马文广:我经常在我们这个项目里给大家讲他的故事,当他的腰部受伤后,医生让他保持腰部不动,再热的天都不能动,那时候没有空调,他就是用一条毛巾擦擦汗,保证腰部的稳定性,再热也不能动,这说明了一种意志和品质。
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陈镜开是怎样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的?
马文广:在刻苦钻研方面他也是我们的偶像,那时候和苏联交往,有专家过来教,只有很短的时间,还没有教完这些人就走了,这些人就靠自己钻研体育训练,而且十次打破了世界纪录。
作为一代名将,陈镜开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马文广:当时的比赛,外国人不认为我们能拿冠军,当时他的比赛还没结束,外国的工作人员就已经把别人的国旗挂好,就等着比赛结束就升起来,那个时候,陈镜开奋力一举,举出了平时没有举过的重量,为祖国争了光,他这种为祖国争光的信念、理想和他不怕吃苦、勤劳勇的坚强意志、精神、作风,始终激励着我们。
从陈镜开之后,中国举重历来是奥运会的夺金大户,而且中国举重队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举重这个项目之所以取得那么好的成绩,第一条共识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对这个项目高度的重视。7月23日,在08年奥运会前,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体育馆视察,讲了很多激励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话,8月11日,在奥运会期间,我们中国举重队拿了四块金牌时又亲自给我们打电话,再加上过去举重项目历来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因为这些支持,中国举重队才在奥运会上有如此圆满的表现。
项目沿革:举重
举重是少数几个首届奥运会就进入奥运大家庭的运动项目。举重按参赛运动员的体重不同来分级,是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分5个体重级别,即次轻量级、轻量级、中量级、轻重量级公斤级和重量级。
1996年,女子举重被列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赛项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