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耐心劝导,尽管很难沟通。
首先,您要说明是什么原因吵架,骂人肯定不对,只要是生活习惯,不是刻意针对,大可不放心上。
我这几年和老人打交道较多,对这一情况比较了解,现在的老人退休后,很在意健康问题。大多受社会那些商家影响,对养生的问题比较在意,有些花钱的方式不太合规,原因是他们嫌自己受到的关心不够,平时多沟通,找到他们的困惑,他们与社会脱节,很多新事物接触不到,这是个漫长的工作。
在有就是投资理财,由于息钱高,忽略风险的存在,对这方面可以求助官方介入下,有效的控制吧!
其他方面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祝生活愉快。
老年人在家庭中与晚辈出现矛盾具有很多必然性,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老年人和年轻人双方的努力,大家求同存异,彼此谅解,互相忍让。
而作为我们老年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心理观念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家庭生活。
(1)多应理解子女
每个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老年人对子女,也要以平静的心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多看对方的长处。对子女的锐意进取,要给予热情支持与充分肯定,对他们片面、偏激的情绪,要及时给予引导,并力求纠正。
比如子女确因工作繁忙而一时顾及不到家时,我们老年人应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埋怨,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承担一些家务,既当其长辈,又做其朋友,这样,关系就可自然融洽。
(2)平等对待子女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作为独立的人,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相互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以老自居,更不能以老压人,无端指责,甚至打骂。只有对子女平等看待,才能彼此和睦相处。
(3)要有宽容心怀
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应该说这也是正常现象。问题在于处理矛盾时,应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发扬“难得糊涂”精神。千万莫要“老字当夫,火气冲天”以免伤害了双方情感。
比如子女办错了点事,我们老年人应客观地对待,问明情况,帮助改正。切勿想当然,乱加指责,指导自己的主观想象施加于人。好让子女们有个自省的机会与缓冲余地。这样,会赢得他(她)们更多的尊敬与爱戴。
(4)心理豁达开朗
老年人能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它是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修养程度的,更是对我们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的。
如子女们在公休、节假日,回家探亲时,有的没帮老年人干活,有的没带补品等,老年人也不必过多计较,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来了就好,不来又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善待他人,宽心自慰。不然,则欲速不达,只能给自己带来思想苦恼与精神不快。
若子女在敬孝上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时,抢扭的瓜不甜,硬争来的东西,吃着没味道。所以,只有解苦变乐,才会给自我与家庭带来和睦相处之气氛。用宽容与感动的方法,更应冷静思考,谦让包容,让子女自省自悔,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进尊老爱幼的自觉性。
(5)包容彼此差异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发生纠纷无输赢。父母与子女,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一致是常有的事。遇到各执已见时,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不妨求同存异,伺机再商。
之所以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切不可互不相让,为“论高低、争上下”而伤了各自的自尊心。实践证明,企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做法,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压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的不愉快结局。从而,伤害了彼此的情感。到头来,将会给以后的相处留下思想裂痕。
(6)回避后代吵架
现实生活中,儿子与媳妇吵架,或者女儿与女婿吵架是经常的,此时我们老年人可以回避一下。
一是小两口儿吵架,我们尽量不要当裁判。不论小两口是真吵架或是逗着完,或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我们都不要评判谁是谁非,否则日后小两口都可能对我们心有芥蒂。
二是小两口对骂,我们老年人也应尽量回避,装作没听见。假使骂语中涉及到老年人,最好也来个难得糊涂,千万不要介入其中,免得让矛盾进一步升级。
(7)不包办代替
既然子女已成人,就应有独立的人格和决策的权力。有些父母喜欢包办代替,替自己的子女做决策,可能处于好心,但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做父母的还是聪明一点,对于子女自己的事情,只能当参谋,不能直接拍板。
(8)保持一定距离
已经成人的子女,有小家庭,父母要与之适当拉开点距离,给子女们留有独立自由的空间。“距离产生美”也适用于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没有一点距离,整天粘在一起,肯定有矛盾爆发的一天。
(9)不可过于专断
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却忽视子女的“对话权利”,不尊重子女,不应该说绝对话,做绝对事。如果遇到与子女有分歧,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唯我独尊。
(10)不干涉孙辈教育
“隔代亲”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作为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总会有点溺爱,加之不放心自己孩子对第三代的教育,就想当仁不让地“主动”管理孙子孙女的生活以及学习,其实,这是不妥的。
不管小两口管教孩子是否得当,我们都不要在孙辈面前指责他们,否则非常可能引起孙辈们利用老年人当保护伞撒娇。这样不仅不利于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自己与小两口之间的矛盾,使事情变得复杂。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始终都是存在的。
这种界限感,要是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有这样一个定律:对一个人的好,要控制在某个程度内,不要超过界限。如果做得过多的话,反倒会适得其反。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句话:“斗米恩,升米仇”,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亲戚之间,很多人都容易高估这种血缘之间的关系,过分替对方去承担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到头来吃力不讨好,也只能是怪你自己。
我就听一个朋友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的父亲,是那种特别看重亲情的人,她叔叔家条件比她家差,她的父亲一直以来各种操心,没少为叔叔家做事。
结果,她的叔叔就彻底地理所应当。
直到后来,她的父亲想到叔叔家还有一个儿子没有结婚,需要买房还差钱,让她的叔叔和婶婶可以学着做点生意,跟他一样卖水果,还是她的父亲在忙活,帮他们找门面,最后在一个学校门口找到一间性价比不错的门市。
结果,她的叔叔婶婶没有这个经验,亏了。
虽说她的父亲已经尽力在帮忙承担损失,把他们进的东西自己承担过来了,但因为没有赚到什么钱,白忙活一场,让她的叔叔生出埋怨,问是不是故意想整他们?
看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时就是这样脆弱,一丁点的利益就可以彻底破坏,包括原本的好,也都可以忽略。
要是对一个人太好,往往就是这段关系开始终结的信号。
很多人,在生活中其实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也不会反思自己。他们能够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帮助,一开始感恩戴德,后来也可能因为一丁点的变故,恩将仇报,并且不会有愧疚之心。
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另外一个人的好,就会在这段关系里开始带着轻视之心。
人总是这样,他们往往不会去珍惜那个一直在身边的人,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都逃不开这个定律。
反而是那些给过自己为难,或者是看起来不好惹的人,容易让人更加上心甚至是带着一些讨好。
这种本能,说白了还是有点欺软怕硬的成分在里面。
但更多时候,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现象造成的。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老人,今年75岁吧,这个老人有着比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他的老伴因为身体的原因,只生了两个女儿,这件事成了他心里的遗憾,始终认为儿子才是家中的一种继承。
好歹这个老人的弟弟,生了一个儿子,他很开心,认为弟弟的儿子也是他们家里的血脉,所以一直以来,他对待这个侄子,可以说是比自己两个亲生女儿还要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他经常和老伴吵架。
他的老伴说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却对别人的孩子献殷勤,也不知究竟是怎么想的?
而他说老伴是妇人之仁,不懂,还怪她不能给他生儿子,反正两个人就是这样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
而他侄子的这个成长过程,他可以说是真的出钱也出力,各种帮忙,包括过年发压岁钱的话,他给侄子包的红包,都比自己两个女儿的金额要多不少。
他的两个女儿,必然也是有着埋怨的,认为父亲过分偏心。
老人不以为然。
他的老伴最后去世,也是因为他对侄子的过分溺爱,引发两个人的冲突,导致突然血压升高,后来没有抢救回来。
因为他侄子向他提出要求,说老人家里有套房子反正空着,想要过去自己住。是的,就是要过去,而他竟然答应了。
在他两个女儿看来,认为这个要求完全是得寸进尺,就是爸爸把这个叔叔家的弟弟惯坏了,所以导致他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乱提要求,怎么也轮不到他来继承自己家里的房子吧?
因为他老伴的去世,后来这套房子自然是没有给他的侄子。
这件事情过后,老人的侄子就不再怎么愿意继续往来,还说老人以前的好都是装的,真要实际拿点什么出来,立马就露出本性。
老人很失望,也有些难过。
后来,他生病了,那个他这辈子当作亲儿子对待的侄子,竟然就去看过他一次,此后再也没有哪怕打过一个电话。
家中的两个女儿,虽说原先有着埋怨,但是看到父亲身体不好,还是选择冰释前嫌,商量好两家轮流照看,后来很是孝顺他。
老人活到75岁,最终用血泪的惨痛教训,才终于看明白很多事,后悔说不要对亲戚太好,也不要过分看重亲戚。
因为如果没有过分的付出,自然就不会有相应的期待。
亲戚之间,其实只是简单的礼尚往来往往最好,做得多了,心中难免渴望会有回报,而现实的情况却有可能相去甚远。
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恩于外人的付出。别说外人,哪怕是父母,如果对待自己的孩子过分宠溺,都完全可能会养出一个不孝顺只知道各种啃老的孩子。
人活一世,要想活得潇洒,活得肆意,很多时候就必须要拎得清,该看淡的关系就要看淡,不该执著的也别去执著。
最终,子女都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途,更不用说那些隔着血缘关系的亲情,更是在这场远去的基础上,加上一份淡漠的筹码。
有的时候,在别人心里,只是把你当作一个普通的亲戚而已,你却对待别人掏心掏肺,盲目给两人的关系加上诸多亲近的理由。
你如此地失了分寸,最后怎么可能不失望?
亲戚之间,如果彼此都明理善良,可以是锦上添花的一种存在。但是如果放大这份情感,用它来弥补自己在人生中关于血缘亲情的空白,那就大错特错。
每样东西,都应该在相应的位置上,才能正确发挥出其作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逃不开这个规律。
爸妈50多岁了还老吵架怎么劝
爸妈50多岁了还老吵架怎么劝。夫妻不怕有矛盾,两个人有不同的性别,是夫妻就会有矛盾,就会吵架,这是夫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真正举案齐眉永葆恩爱的夫妻,下面是爸妈50多岁了还老吵架怎么劝。
爸妈50多岁了还老吵架怎么劝1一、保持公正的态度。
要知道,在父母吵架的时候是很容易祸及三方的,所以这时候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一定不要随意去插嘴,不然被炮轰的可能就是你们了。就算有足够的把握劝解成功,也要保持自己的公正的态度,一定不能偏心,不然可能会让他们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二、稳定父母情绪。
吵架的时候两个人的情绪都是很激动的,这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好好的平复一下,不然父母根本都听不进去和你们在说什么。所以有时候看到情况不好的时候,就要适时的拉开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各自平静一下,情绪好了之后自然就会为对方思考了。
三、为双方说好话。
父母都是要面子的,所以可能两个人都拉不下面子来去给对方道歉,尤其还是已经五十岁的老人,脾气更是固执。这时候子女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了,帮双方都找一个台阶,让他们顺势而下。可以给父母当一下传话筒,但是自己可以稍微进行一些改变,只要让两个人都开心就可以了。
四、温情攻略。
要知道,虽然父母之间发生了矛盾,但是他们还是会照顾到自己的孩子的感受的,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解决不了这些矛盾的时候,就要适时的使用一些温情攻略,就比如说对父母撒撒娇,让两个人陪你出去逛一逛,不管是做什么,只要是一家人一起行动就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带动气氛,缓和一下情绪。
五、想办法撮合父母。
父母吵完架之后肯定都会陷入沉默,因为两个人都在生气,谁都不想理对方。虽然不吵了是挺好的,但是这样会让他们陷入冷战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撮合他们。可以让两个人陪你一起做一些事情,就比如说散步,做饭之类的,只要两个人都有所行动,肯定很快就会和好的。
当父母吵架的时候,一定不要觉得与自己无关,而是要采取行动让两个老人家都冷静下来,之后再进行劝解。
爸妈50多岁了还老吵架怎么劝21、父母吵架并不全是坏处
研究了30多年家庭冲突的心理学家马克卡明斯认为:许多家庭的争吵和矛盾并不会伤害到子女,反而会让子女受益。作为父母吵架的见证者,你可以发展出更好的社交技能,和父母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
但这种争吵模式需要具备这些特点:父母的态度是积极的,主要是因为意见不合发生争吵,但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父母的争吵并没有弄得沸沸扬扬,让周围的人都知道;父母没有轻易的否定另一半的全部意见。
父母选择用吵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冷暴力的方式来回避问题,压抑内心的情绪,你要看见他们在用吵架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处理得当,他们的感情会更加稳固。
因此,如果父母长期使用吵架来处理问题,你可以放下自己的过度担忧。对于他们来说,不吵架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完美的。
但是,如果父母吵架的过程中涉及到家庭暴力或是冷暴力,或是父母以前基本不吵架,你可能需要安抚父母受伤的心,适当的发挥你的作用。
2、与父母划分边界
不论是多么亲密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有边界感。父母吵架,本质上是父母的事情,你不能替他们承担吵架后的后果。如果你过度的掺和进去,或是选择站在父母的某一方,帮着其中一方一起指责另一方,你很容易让他们两个人的问题扩大化。
比如,你妈在你面前不断地说你爸爸的坏话,你为了安抚情绪,附和她,帮她一起抨击你爸,你很容易导致你妈更加情绪化,你也可能导致原本两个人可以自行缓解的问题严重化。
因此,面对父母吵架的问题,你要停止加入某一方阵营,保持中立的态度。
3、平复父母愤怒的情绪
父母吵完架以后,两个人的心情肯定是不太好的。这个时候,你需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平复自己的情绪。千万避免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去劝说对方。
当一个人情绪平静下来以后,他的理智脑会战胜情绪脑,重新占据上风,做出理性的决定。
4、增加家庭的积极情绪
心理学家戈特曼认为,婚姻中的1个破坏性行为,需要4~5个积极行为才能弥补。因为我们对于坏的、负面的信息很敏感,很容易记住不好的事情。
你作为他们婚姻的结晶,你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行为,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他们一个台阶下。比如,你可以分别在父母面前说另一方的好话;你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给父母和好创造机会;你也可以带着父母拍照,唤醒父母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如果父母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你可以帮助他们分析这段婚姻带来的得失,但你要拒绝帮他们做决定。
爸妈50多岁了还老吵架怎么劝3提前发现他们吵架的苗头
他们要吵架肯定是有原因的,假如你知道父母要为某件事情吵架了,那么你要提前疏导。先疏导脾气比较暴躁的一方,让他(她)先平静下来,多和他(她)说好的方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此时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注意哦,不要劝解不成反而火上浇油。
转移父母的注意力
父母都是从艰苦的岁月经历过来的,读书大都不多,遇事一般会死扣,不会灵活的去分析,容易将责任错误的推在对方身上。这个时候子女就要剖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他们分析过程,而不是所有人注意力全部只集中在结果上。
假装遇到困难,寻求父母帮助
在发现父母即将吵架的时候,及时支开其中一方,让他帮你做点什么事情,毕竟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肯定会放下所有事情,第一时间帮助孩子,等他帮你做完了事情之后,自然就没有刚刚那么大的火气去吵架了。
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们不会吵架
假如你不确定自己能够摆平父母的吵架行为,那么你可以把隔壁的邻居或者亲戚带来家里玩,在有客人在家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轻易吵架的。毕竟家丑不可外扬,会有所收敛,等客人走了之后,火气自然也就消减了,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大吵大闹了。
做个懂事的孩子
无论你现在多大了,在父母眼里你都是一个孩子,学会体谅父母,关心父母不要让他们为你操心。假如你长大了,有能力了,可以带着他们都出走走,去旅游开拓视野,不要老是把目光放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上面,这样他们心胸开阔,自然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去吵架了。
你已经满意了,我也说说:
1、你外婆记忆中的衣服,是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单调色,加上当时老百姓又能穿上什么好料子?统统放在一起洗,不会有任何问题,省时省力又省钱。
2、你妈妈长大的时代,我们国家已经慢慢富起来了,老百姓也有了更好更鲜艳的的衣料,很可惜的是,衣服倒是不便宜了,不该掉色的却拼命掉。
3、小时候你外婆连用牙刷都有困难,所谓现在的卫生观念,老人没有,而且在她的实践记忆中,内衣、外衣,黑的黄的蓝的,放在一起洗,从来也没有因此出过什么问题。她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要分开来洗?反之,你妈妈十分不解:现在洗衣服不分开来,怎么得了?
4、这个事大不大?不大,是不是原则性问题?不是,但你外婆跟你妈妈就是相互不退让,你怎么办?我有个非常非常省力省心的主意:你什么也不要做!就让她们吵去!
5、她们吵架,一没有影响感情;二没有影响家庭;三她们吵的很开心;四她们乐此不疲。一个想教育妈妈,妈妈却不服老!多好的事啊,家就是这样的,家里人吵吵,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方式,其实你外婆是知道的:现在的衣服不能再放一起洗了,但她不想在女儿跟前认输呢!
6、如果你认为家里人是不能吵的,你就会觉得别扭;如果你认为:吵架也是一种交流沟通方式。你就会释然,而且你会以欣赏的目光记录下:一对她们母女的“恩怨情仇录”。
当然吵架可以,必须有度,不许说伤人心的话,这个就要你来掌握了,外婆不开心时,你去哄哄她,妈妈不高兴时,你是乖乖女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