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作用:
1、佛陀的旨意的执行者:观音菩萨一手组建了取经团队,并不是伸出援手,直到取经成功为止。
2、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的设计者:为了磨砺取经人的意志,圆满取经人的智慧,观音菩萨设计了九九八十一难来消除取经人的烦恼习气。
3、取经人心灵成长的呵护者:观音菩萨代表慈悲精神,这一层代表的意义才是终极的意义。一切众生的成就,都离不开观音菩萨的呵护。
扩展资料
观音菩萨有各种不同名称和形象的观音,如六观音、七观音及至三十三观音(称三十三身),但一般所说的观音是指作为总体的圣观音。中国寺院中的观音塑像常作女相。女相观音造像约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以后。“三十三身”观音常被提及,按《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身三昧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
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毗沙门身,十小王身,十一长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
十八优婆夷身,十九长者妇女身,二十居士妇女身,廿一宰官妇女身,廿二婆罗门妇女身,廿三童男身,廿四童女身,廿五天身,廿六龙身,廿七夜叉身,廿八乾闼婆身,廿九阿修罗身,三十迦楼罗身,三十一紧那罗身,三十二摩睺罗伽身,三十三执金刚神身。
观音菩萨犯了一个错误,她是按照直线距离计算出了108000里的路程,唐僧也是按照这个数据来核算时间的。唐僧最初估计了3年的时间,再加上返回的路程,他需要一天跑200里,都说骑上好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一天跑200里应该是可以达成的。
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八十一难并不是遇到了八十一波妖怪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八十一难并不是遇到了八十一波妖怪,唐僧自打出娘胎就开始算,取经时已经记录在案的就有四难。不是遇一次妖怪就算一个劫难,有些妖怪他是可以制造2-3难,比如遭遇黄袍怪就算作三难: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
整个盘点下来,唐僧取经十四年有些年份遇到的妖怪多一些,但再多也超不多三波,有些年份少些,一年也就遇到一波妖怪,甚至有些时候整年都不见一个妖怪,也就是说妖怪耽误他们的时间并不多,真正花去唐僧大量时间的还是赶路。
但是唐僧取经,中间艰难无数,有九九八十一难按照这个速度,顺风顺水去西天,一年左右,所以唐僧预计如果全程顺利三二年左右可以回来,考虑到雨雪风霜恶劣天气还有生病等意外情况,唐僧又把时间加了一倍:“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但是唐僧取经,中间艰难无数,有九九八十一难,很多超出了唐僧师徒的能力,悟空要去天上搬救兵,有时自己也被抓需要解救,天上人间时间还存在着巨大时差,所以最终唐僧十四年回大唐,与预料的时间相差巨大,才说明路途的艰辛,证明唐僧师徒坚定的信念。
但实际上,去西天取经压根就没路可言虽说唐僧骑马取经,不能和八百里加急相比,但终究后者可以6天穿越半个中国,那么唐僧认为二三年可以完成取经,最多不超过五七年,已经是相当留有余地了。正常来说,唐僧估算的也没错,这是普通人类根据常识来估算。
但实际上,去西天取经压根就没路可言。不要说离开大唐以后,就算是唐僧走到大唐和突厥交界的两届山之前,就已经没路了,完全依靠自己翻山越岭,还有很多虎豹豺狼和毒蛇。
而有路一天走几十公里也不稀奇,没路可能一天只能走二三公里还是走错了而有路一天走几十公里也不稀奇,没路可能一天只能走二三公里还是走错了。然而,实际上去印度的路线,实际距离远远超过唐僧预料。他们刚刚离开大唐不久,去了那个观音禅院。
唐僧向这里僧人介绍,在大唐境内走了5000多里才进入外国,随后辗转走过哈密过,走了五六千里,才到这里。
至于观音菩萨,她毕竟是菩萨,是在空中一路看了取经的路。正常人的想法往往也只是和唐僧一样,但是如果制定计划的时候也这样考虑,那再高强的执行力也无法施行,因为世界是非常复杂且多变的,不可能为你的计划而服务。
所以在生活中,遇到这种天不遂人愿、人算不如天算等等的情况时,不要感觉自己被针对了,只是你把这个世界想的太美好了。
我们已经说过观音菩萨是一个好菩萨,他救苦救众生。似乎把重点放在“好”这个字上,说她是好菩萨,但我们一直忽略了她只是菩萨。为什么她只是一个菩萨
她不够好吗不适合成佛
不,《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最终并没有成佛,但她从一开始就有资格成佛!孙悟空在生气的时候说:你这七佛师父!看!观音菩萨不仅仅是一位菩萨。名义上,她也是七佛之师!什么是七佛不要去说,告诉大家,“七佛”有我们尊敬的佛。
但观音菩萨之所以一直是菩萨,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她不应该成佛,享受家庭的幸福,也不应该放纵自己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应该安定下来,继续为人民谋福利。所以,只要世界上有苦难,那么,观音菩萨一定还是菩萨,她的心是为人民的!然而,她的资质却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佛陀!
但观音菩萨之所以一直是菩萨,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她不应该成佛,享受家庭的幸福,也不应该放纵自己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应该安定下来,继续为人民谋福利。所以,只要世界上有苦难,那么,观音菩萨一定还是菩萨,她的心是为人民的!然而,她的资质却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佛陀!
有一件事我们一定要清楚,一个平常人要经过很多年才能成为菩萨,从菩萨跳到佛也要经过很多年。但唐僧为什么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成佛了呢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受佛陀委托,前往东方取经。有一天,唐朝国王李世民在举行“水乡会”,挑选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来减轻死者的痛苦。是唐僧(当时人称陈玄奘,因“三藏经”而得名唐三藏)。你能猜出唐僧当时多大岁数吗十八岁!
你比我更清楚,整个旅程花了14年。
加起来,终了唐僧,当佛陀的年龄才32岁!
为什么唐僧三十多岁就成佛了,而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许多菩萨罗汉经过几万年的修行都没有成佛呢事实上,如莱在原著中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说了一百遍:
为什么唐僧三十多岁就成佛了,而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许多菩萨罗汉经过几万年的修行都没有成佛呢事实上,如莱在原著中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说了一百遍:
佛陀说:“圣僧,你是我前世的两个弟子。你的名字叫金蝉子。因为你没有听说过佛法,看不起我的伟大教导,你已经贬低了你的真正精神,转世到东方地球。我很高兴已经皈依,持有我的盖亚,并遵循我的教导去带走真正的经文,这些经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提拔你做公猪功德之佛。
这是当唐僧得到报偿时,如来的一句话,其中如来将唐僧前世的情况又描述了一遍,但最重要的是这句话:我很高兴皈依,持有我的祝福。唐僧之所以能成佛,就在于这句话。
这句话,你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皈依佛教,坚持佛教的教义,你就能成佛。对吧
我很高兴能投靠,保持我的祝福。这不正是“放下屠刀,到地上成佛”的意思吗如来想要创造一个像唐僧一样“放下屠刀成佛”的形象,以便更好地宣传佛教。现在我们常说,“捐款人,我劝你放下屠刀,成佛”。我们怎能相信这句话呢有!有一个像唐僧那样的模板,他皈依佛教后成佛了。也可以说,唐僧在成佛前放下了心中的屠刀。这样一来,佛教徒或群众门徒的心中就会有偶像和信仰。
谁说放下屠刀就不能立刻成佛胡说!唐僧他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谁说放下屠刀就不能立刻成佛胡说!唐僧他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单纯从西游记讲,那么: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关系非常复杂,观音菩萨名义上如来佛祖的弟子,辅佐如来。其实她跟如来佛祖同起同坐,他们都是天庭册封的“五老”,自立门户,有自己的道场,如来佛祖虽然法力比观音高,但是有时候还要讨好观音菩萨。
先说他俩之间的名义师徒关系。因为如来佛祖是万佛之祖,他创立了佛教,所有的佛教成员,见了如来佛祖都得以“弟子”自称。而且佛教之中作为晚辈,见到长辈,都是以“弟子”自称,比如唐僧(金蝉子)见到观音菩萨,他是如来的二徒弟,跟观音没有师徒经历,也是以“弟子”自称。观音菩萨并不是如来佛祖教出来的,她只是辅佐如来管理佛教,甚至观音菩萨的得道时间要早于如来佛祖。(PS:西游记中观音惯用女相现身,所以用“她”,其他典籍记载,观世音菩萨先是男相,后来衍化出女相,以及众生诸相。还有封神榜里的体系不要与西游记混淆,不接受杠精拿非西游记的东西反驳)
接下来说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的地位问题。他俩同属于天庭册封的“五方五老”,如来佛祖是灵山的“西天佛老”,观音菩萨是南海的“南方南极观音”。他俩在天庭的地位相同,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在佛教中观音要给如来面子,如来也要捧着观音。
如来作为佛教之主居然要捧观音是的,你没有看错。《西游记》原话: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由此可见,如来并不能直接命令派遣观音,还要吹捧观音的神通广大,才能过人,是帮他传播佛教的不二人选。
如来佛祖让人来西天取经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在东土大唐传播佛教,而这个地方是道教太上老君的地盘,老君可是化胡为佛(第6回,第52回都有描述)的存在,他并不敢直接现身去抢地盘,只能靠在天庭有巨大影响力的观音出面,因此佛教的其他人都不行。所以如来佛祖想要传播佛教,必须要吹捧观音,讨好观音。
而且如来给观音的三个紧箍儿,本来让她去收服强大的妖魔,给取经人做徒弟,也能收服入佛门。如来的想法是:让自己二徒弟金蝉子做取经人,用三样法宝收服三个强大的妖魔,归自己所用,取经路上还能扬我佛威。
结果呢观音并没有听他的。她只用了一个收服孙悟空,又选了两个并不强大的天庭“罪人”混入取经队伍。然后她私吞了两个,收服了红孩儿和黑熊精,用来当自己的座下童子和守山大神。
再往后看,如来佛祖讲经,观音并不去。天庭召开蟠桃宴,观音也是自由前往,不受如来派遣。然后观音也有自己的洞府和地盘,偶尔去灵山会见如来,也偶尔去天庭供职。
综上所述,观音菩萨是灵山和天庭之间的纽带,她不绝对属于任何一方,她是如来佛祖的手下,也是天庭的手下。观音是有自己的地盘,有强大的本领、智慧和人脉。
我国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许多关于《西游记》的**、电视、动画都特别多。在其中,唐僧收三个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经,当然唐僧出行可不是“穷游西天“。刚出长安城,唐朝皇帝便派六丁六甲保护,如来佛祖赐唐僧锦襕袈裟、九环锡杖和紧箍咒,但是观世音曾送出一样,比袈裟、锡杖还要有用,那是什么呢?
观世音菩萨在唐僧的取经路上可以说是帮了很多大忙,帮助唐僧收三个徒弟。不光如此,还送出一件特别重要的礼物,那就是白龙马和一套鞍辔。
众所周知,虽然唐僧曾经是如来佛祖坐下的一名弟子,后来转世成为唐僧可以说是一个正正常常的普通和尚,没有像他的徒弟一样有法力,有腾云驾雾的本事。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且不说这九九八十一难,就光是十万八千里,单凭唐僧这肉体凡胎的脚力去走,都不知道要走到何年马月。并且一路上还要提防各种妖魔鬼怪,所以这白龙马是取经路上最为有用的一件礼物。
白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触犯天条,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后来在唐僧路过这里的时候,误将唐僧原本的白马吃下,孙悟空便与其打斗。小白龙敌不过便逃回水里,孙悟空水性不好,便开始找帮手,得知了小白龙的来历,便去请观世音。这一切都是观世音安排好的啊。后来误会消除,小白龙变白龙马,变为唐僧坐骑,驮着唐僧西天取经。后来观世音又送其鞍辔。
与其他众多礼物相比之下,白龙马可以说是实用性最强的唯一礼物。
简介:
唐僧师徒二人来到观音院,那院主老僧对唐僧的宝贝袈裟动了奸心,想据袈裟为己有,就与众僧合计,夜里火烧唐僧师徒。不料被孙悟空发现,一个筋斗跳上南天门,向天王借来辟火罩,罩住了唐僧与白马、行李。
那悟空只吹了一口气,便一阵风起,须臾间,风狂火盛,把一个观音院烧得处处通红。不期火起之时,惊动了黑风山一个妖精,他纵起云头赶到寺院本意救火,但见台案有一青毡包袱,内装一领锦襕袈裟,财动人心,趁火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
。唐僧醒来,见观音院烧个精光,得知事情因果后便与悟空去拿袈裟。老和尚弄巧成拙,不但没得到袈裟,反而把寺庙烧个精光,没脸见人,便一头撞在墙上死了。孙悟空搜遍了所有尸体,仍不见袈裟,这时有一人告诉他近处有一个黑风洞,那里有个妖精叫黑大王,袈裟可能被他掳去了。
扩展资料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
观音菩萨送给唐僧的袈裟,其实是如来佛祖送给取经人的宝物,如来佛祖已经规定了,必须要意志坚定的取经人才能穿,而且必须是重要的场合才能穿此袈裟。唐僧自身已经是各种妖怪盯着的肥肉了,再穿着华丽的锦襕袈裟招摇过市,会被旁人惦记,根本无法取经。
一、佛祖硬性规定
如来佛祖在交给观音菩萨袈裟的时候,就明确的说了“若肯坚心来此”才能穿,是要求取经人必须坚定取经的决心,不能投机取巧走近路,必须历经磨难,方才可以。接下来观音也遵守佛祖的要求,把命令传达给唐僧,而且还安排了“四圣试禅心”来考验唐僧。
二、观音的明示
观音明确传递如来佛祖的命令,告诉唐僧:“闲时折迭,遇圣才穿”,这就表明了这件袈裟虽然神奇,但是平时你要藏起来,放到行李之中收着,到了重要的场合,遇到重要的事情,才能拿出来穿,以示庄重。
三、财不外露
锦襕袈裟可是佛祖赏赐的宝物,平时要是穿着这个华丽贵重的袈裟,会被多少人眼馋?在观音禅院里,不小心拿出来与金池长老比试,就直接惹出来了大麻烦,出家人尚且把持不住,一般人如何能够抗拒如此巨宝的诱惑?本着低调的原则,出门在外,财不外露是最基本的。
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吃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的消息都走露了,已经惹了足够多的麻烦,再穿上扎眼的锦襕袈裟,这一路上可就不止九九八十一难了,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因此,可以消灾避难的宝物,另一个角度讲也是招惹灾难的祸害,平时必须把它放入行李之中,好好隐藏。
观音菩萨似乎对孙悟空格外“偏爱”,如果我们仅仅从《西游记》角度来分析,而不牵扯到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信仰,就要从两方面来着眼:一是观世音菩萨和孙悟空的关系;二是唐僧取经和观音菩萨的关系。
我们先分析观音菩萨和孙悟空的关系。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际,观音菩萨曾到天庭向玉帝举荐二郎神杨戬对付孙悟空。这一建议被采纳,而且也发生了作用果,孙悟空被天庭擒拿。观音菩萨为什么不自己出手降伏孙悟空呢?这可以说是“洞悉因果”的观音菩萨有意为之,为日后和孙悟空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直称呼观音菩萨为“菩萨”,但实际上,观音菩萨是孙悟空的师父,确切说,是孙悟空的剃度师。这一点在原著中也有明确描述。观音菩萨由西向东前往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的时候,先后遇见沙和尚、猪八戒和孙悟空,并一一为他们剃度、摩顶受戒。从佛家仪轨而言,观音菩萨就是他们的剃度师。后来他们三位跟随唐僧,也就是修行以唐僧为榜样,诸般行为都要以唐僧唯命是听。这在佛家而言,就是皈依师,也叫依止师。
不光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同样也是如此。作为师父,徒弟犯错,师父出面训斥调教并积极善后;徒弟有难的时候,出面相助,这是师父的责任。所以观音菩萨帮孙悟空是为师的本分。
相比于猪八戒和沙和尚,观音菩萨唯独只给了孙悟空三根救命毫毛。从表面上看,这确实是菩萨偏心。背后的原因则是观音菩萨自然知道,这一路上,本领最大,出力最多的是孙悟空。让强者更强远比提升一个团队的平均战斗值更有实效。另一方面,唐僧和孙悟空是“身心”不可分的整体,增强孙悟空的本领,就是增加完成任务的保障系数。
另一方面是唐僧取经和观音菩萨的关系。唐僧取经的任务,是如来佛祖亲自安排,并下法旨让观音菩萨负责挑选取经人等诸事宜。所以说唐僧取经对观音菩萨而言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为保证这一任务的顺利完成,观音菩萨在“有求必应”的大慈大悲之上,更是尽力帮助孙悟空——帮孙悟空,就是帮唐僧,这一点不论是菩萨、孙悟空还是我们读者都是非常明白的事情。
孙悟空的原型,有多重来源。其中有印度神话神猴哈奴曼的影子。而观音菩萨和神猴之间也有着渊源。我们曾分析过唐僧师傅四人是一个整体,如果重将他们师徒四人重叠,就又会发现他们可以说是观音菩萨的某种示现或化身。从这样一个角度而言,取经人就是观音菩萨。师徒四人中,象征“心”的孙悟空,自然是观音菩萨最为关注的。因为也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是分身或自性的示现。
综合上述,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对孙悟空格外偏爱的原因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