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了孩子后容易引发婆媳矛盾?

为什么有了孩子后容易引发婆媳矛盾?,第1张

婆媳矛盾在我国一直是千古难题,在过去一般都是家族式的居住环境,一家子都住在一起,婆媳之间很容易闹矛盾。

但是现代大家结婚后一般不会选择跟婆婆一起住,夫妻二人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共同为了自己的家庭努力奋斗,两口子过日子虽然偶尔也会有磕磕绊绊,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很和谐。

但这一切都基于没有孩子的情况下,等时间长了生了娃,年轻夫妇无法舍弃工作,又要带娃,那怎么办呢?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让老人搬过来,帮忙带娃,那么新的矛盾就出现了

老一辈人的带娃模式和年轻人的带娃模式可以说完全不同,而且我们举例来说,这带娃理念如果只是小两口和老人的想法不同,那只是比较简单的两代人之间有冲突,但是如果小两口之间的带娃理念都不一样。

情况就复杂了许多,举例说吧,妻子带娃的方式,老公看不惯,那婆婆带娃呢,妻子看不惯,从而形成一种恶循环。

其次引起婆媳矛盾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有的婆婆完全没有界限感,很多婆婆都会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和儿子才是一家人,儿媳妇嫁到家里来,是外人。其实并非如此,一旦儿子和儿媳结了婚有了孩子,那他们才是一家人,对于他们的小家庭来说,和之前的家庭是有着界限的。

所以婆婆不要总是想着要干涉参与进去,要学会“放手”。“距离产生美”,其实结婚后的主要婆媳矛盾往往都在于一些很琐碎的小事,堆积在一起,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误会越来越多,以至于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而且老公作为两者的中间人,需要起到劝解和调和的效果。

我跟婆婆育儿观念不同一直吵架

 我跟婆婆育儿观念不同一直吵架,育儿观念不同,容易产生很多分歧,经常会为一些小事争吵,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跟婆婆育儿观念不同一直吵架,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跟婆婆育儿观念不同一直吵架1

 婆婆和妈妈带孩子,不用想我们的育儿观念就会很不同,时间久了一定会有冲突和矛盾的。有一次,我和婆婆又吵起来了,这时候,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笑喷我了

 我儿子出生在夏天,正是桑拿天。

 为了能够科学的教养孩子,我选择了不给宝宝剃胎发、不给宝宝包裹的太严密等做法。

 可婆婆却不高兴了,还说我是孩子的后妈!

 按照婆婆的做法,我应该给孩子穿上开裆裤,夏天嘛!孩子凉凉快快的多好啊。

 可我看书上说宝宝穿开裆裤不但不卫生还不安全,很容易导致孩子肛门、尿道和生殖器发生感染,孩子随便蹲时,还会被虫子咬伤等隐私部位的损伤。

 这些道理我反复和婆婆讲,可她就是不理解,只要我不注意,就摘掉尿不湿,给宝宝穿上开裆裤。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有,我们婆媳每天都要因为这些琐事杠上,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怎么有个这样的婆婆。

 我跟婆婆就这样在磕磕碰碰中过了两三年,等到宝宝2岁多的时候,会讲话了,会走了,也能逗人开心,孩子奶奶可喜欢宝宝了,孩子奶奶跟我意见还是不合,有一次又说我是后妈,还当着孩子说:宝贝,你妈是后妈!边说边指着我,我当时那个气啊,怎么可以挑拨我跟孩子关系呢,万一孩子当真了怎么办?

 可是接下来孩子一句话雷到我了“奶奶,是后奶奶”我瞬间憋不住笑了。婆婆也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忍不住也笑了,边说小兔崽子你看奶奶不打死你,边给孩子拿好吃好玩的。

 我想,大概婆婆就是这种性格,说话比较刻薄,但是心是好的,对儿子也是真心的好,我也该释怀了,从那以后,我就不再把婆婆的话当真,对婆婆有了更多笑脸,婆婆也对我好起来。有的时候真是感觉,她的唠叨和责备跟亲妈一样呢!

 我觉得很多婆婆都是这样的,好多姐妹家里婆媳带娃产生矛盾,其实婆婆愿意帮忙带娃就是真心对娃好,只不过跟我们出生年代不同所以思想不同,观念差异,但没坏心,大家可以理解下婆婆。

我跟婆婆育儿观念不同一直吵架2

 有没有试过自己喂孩子吃饭,婆婆一直在旁边唠唠叨叨,一会说饭菜没有盐,孩子会没力气,一会说孩子吃得脏兮兮的,一边吃,她就在旁边一边擦,你就只能在一旁翻白眼。

 同一屋檐下,如果需要跟老人家一起住,多多少少会因为育儿观念的不同而闹矛盾,老人家有自己一套的育儿想法,你也有一套科学育儿的方法,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一点摩擦。有些妈妈为了孩子好,会据理力争,会坚持自己的原则,有些妈妈则觉得,自己平时忙工作没时间管孩子,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还是会按老人家的`那套方法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拉锯战中,往往孩子和爸爸都成了夹心饼。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每个婆婆、妈妈情况不一样,不能说谁就一定正确,谁就一定是不对,只要全家人重视这个问题,协商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才是最妥当的。

 在不断地找寻合适方法的过程中,孩子的爸爸、妈妈的态度、做法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决定整个家庭的教育氛围和和睦程度。下面就来看看这两个关键人物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更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中长大。

  一、妈妈该怎么做?

  1、跟家人达成共识

 如果决定要跟老人家一起住,就要提前跟婆婆沟通好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孩子爸爸妈妈在家,还是按照他们意见为主。另外,还要跟婆婆明确,教育的问题都是对事不对人,日后有什么问题,都是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针对个人,免得婆婆会有其他看法。

 提前说了之后,在孩子出生后,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就按具体情况解决,当你觉得婆婆教育的好时,要多肯定和表扬她,如果觉得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不要当着孩子面说,可以事后跟她聊,或者让孩子爸爸去沟通,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和睦相处。

  2、学会耍“小手段”

 对于孩子喂养问题或溺爱等问题,很多老人家不是说一两次就能改过来,因为她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要是整天唠唠叨叨说,或者反对她的做法,反而会让她有更强烈的抵触心理。

 可以尝试利用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热播剧,或者公众号文章之类,通过看电视或者发朋友圈的方式,让婆婆知道,借机聊起这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借由第三方渠道让她知道自己的问题,相对接受程度会高一点,而且让她知道现在普遍的育儿经验都是如此,并不是媳妇有意跟自己作对。

  3、避开老人家,单独跟孩子聊

 如果老人家十分偏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带进房间教育,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靠山。

 如果你察觉到孩子不喜欢老人家的教育方式或者相处模式,也可以单独跟孩子聊聊,了解孩子心里想法,鼓励他说出不喜欢的原因,让他感觉不舒服的因素,也可以鼓励孩子,如果再有下一次,可以勇敢跟老人家说出来,不用勉强自己。因为有些话,如果从孩子口中说出来,老人家相对容易接受,如果是妈妈说出来,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

 当然这里是要让孩子忠于自己的感觉,并不是让家长在孩子面前议论长辈的是非,或者通过这个形式,让孩子疏远老人家,毕竟平时在你上班的时候,老人家跟孩子相处时间更多,挑拨他们的关系对你也没什么好处,如果让孩子对老人家产生反感的情绪,那他每天都不会过得开心,更不利孩子成长,家长不要只顾着眼前的是非对错,而忽略了孩子性格建立的重要性。

  4、日常生活不要过分依赖老人家

 很多老人家能在家里当家作主,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父母造成,生活中如果你事事都依赖他们,大到家里的装修,购置家具,小到怎么做菜,孩子穿什么衣服等问题都要依赖老人家,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家的主人,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要靠自己,才能完成,他们更加会不自觉把孩子教育的话语权握在自己手里。

 生活中,孩子父母要独立起来,让老人家知道你们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独立做判断,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放心了,这样他们才舍得把手里的“权利”交给你们。

  5、跟老人家维护好关系

 平时当你放假的时候,就让老人家休息一下,过年过节,可以给他们送送礼或者带他们去趟旅游,这样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淡化平时的一些小摩擦。

 平时也可以多称赞他们,如果他们煮饭很厉害,就对饭菜多赞美,还可以主动跟他们学做菜,这样有助于增进彼此的感情。如果他们帮忙打扫,就可以对他们劳动成果表示肯定。要知道,老人家不是义务帮你带孩子,他们也付出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相互体谅,才能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孩子妈妈能做到以上几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矛盾的发生,但一个家里单靠妈妈一个人努力还不行,孩子的爸爸更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只有爸爸做好两个女人之间的润滑剂,才能更好地平衡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

  二、爸爸可以怎么做?

  1、独当一面

 很多新手爸爸,因为孩子刚出生什么都不懂,就把这个带孩子的事情全都丢给孩子妈妈或者自己妈妈,一句,我不会。就想做甩手掌柜,这样肯定不行,反而会激发更多的矛盾。

 尽管是新手爸爸,但凡事都有第一次,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做人家爸爸妈妈,都是通过不断摸索,学习才能学会,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这个心去学。一些简单的换尿片,喂奶的小事情,如果爸爸能担起这个责任,孩子妈妈也会省心很多,减少跟婆婆闹矛盾的机会,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真的一举多得。

 爸爸尽快在带娃事情上独当一面,就是对两个妈妈最大的帮助。

  2、做好沟通的桥梁

 很多时候孩子妈妈和婆婆有小情绪,都只是暂时,孩子爸爸只要做过沟通的桥梁,做好这个润滑剂,这样就能很好解决问题。

 爸爸这个时候首先要有自己的态度,不能做和稀泥,两边都答应,但最后两边都满足不了,有些原则性的问题,该坚持就坚持,有些小问题就可以大家各让一步,但你把话说的好听了,两个女人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3、跟家人达成共识

 孩子养育、教育问题,需要提前定一个大方向,至于细枝末节就不要再纠结了,例如孩子的吃饭问题,大原则就是一定要坐在餐椅上,而且吃饭的时候不能看手机,至于他吃多少,吃的时候干不干净等小问题,爸爸就要劝说两个女人不要在细节上太纠结,明确谁负责喂饭,就按谁的方法来,如果妈妈觉得脏点没问题,就等全部吃完再搞卫生,如果婆婆希望孩子吃得干干净净,就一边擦一边吃,只要大原则不变就行了。

  4、做好榜样

 爸爸在家,不但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还要给孩子妈妈,自己妈妈做好榜样,例如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在旁边就不要唱反调,要尊重孩子妈妈的教育,就算你觉得不对,或者不认可,可以事后回房间讨论,但不要在当下,在孩子和老人家面前表示不赞同。

 同样婆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如果孩子爸爸觉得有不妥,可以事后跟她说,同时也让婆婆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在别人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护着孩子,做错就要受教育,受批评,不要在旁边指手画脚,不然孩子都不知道听谁,日后懂事他就会知道奶奶是会纵容自己,在她的保护伞之下,便能做出更多肆意妄为的事情来。

 只有全家人都统一起来,让孩子知道做错事的时候,全家人的态度都一致,自己要承担做错事的后果,才能让他受教训,长记性。

  写到最后:

 无论是做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都需要通过我们不断努力去协调,磨合,找到一个平衡点来跟自己的家人相处,但我们都知道其实无论是孩子父母还是家里老人家,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既然大方向是一样,那就没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现在大部分老人家还是很通情达理,只要妈妈做好自己的本分,爸爸当好润滑剂的角色,家里才会和和美美,孩子才能开开心心。

婆媳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比较容易失调,因此在相处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1、相互尊重与谅解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 ,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 ,双方都需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相对照顾不周,做婆婆的应多予体谅。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2、避免争吵

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产生矛盾时,双方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方发脾气,另一方也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

因此,当一方情绪反应激烈时,另一方应保持冷静与沉默,或者寻机走脱、回避,等事态平息后再交换意见,处理问题。 此外,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

3、物质上的孝敬与情感上的交流相结合

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系,除了物质上孝敬之外,还应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只有彼此心理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因此,做媳妇的平日里要经常向婆婆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婆媳关系介绍:

婆媳关系是指在一家中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在相处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外来思潮的冲击,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随之而升级。

婆媳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处理的人际关系。因为,一是婆媳共同存在于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中,经济和利益要产生矛盾,二是双方都想让事情都由自己来控制,必然要产生矛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029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