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大孩子

如何对待大孩子,第1张

 潘女士碰上了烦心事:上小学的女儿在作文中写道,“妈妈自从生了小妹妹以后,我感觉受到了冷落,就像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孩子……”这事一出,引起很多人共鸣,父母是否需要反省些什么?随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做父母的该如何处理好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呢?你又是怎样对待大孩的呢?

 委屈:孩子作文满篇都是“妈妈不爱我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你爱我吗?自从有了妹妹以后,我感受到你更爱妹妹了,女孩写作文妈妈更爱妹妹,你是怎样对待大孩。”

 “我像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孩子,为了这一件小事我哭了一整个晚上。”

 “以前那个懂得给我打扮的妈妈不见了,爱变着法儿给我烧饭的妈妈不见了。”

 “唉,我真是疑惑,妈妈,你还爱我吗?走在放学的路上,站在回家的街角,妈妈看不到我再一次泪流满面……”

 孩子这篇700多字的作文,慢慢都是自己的心酸和委屈。

 妈妈:没想到孩子这么敏感

 女孩的妈妈潘女士是个全职妈妈,大女儿11岁,小女儿不满2岁。丈夫工作比较忙,她平时基本都是一人带两个女儿。

 潘女士看了作文后觉得挺心酸的,说实话,有了第二个孩子后,自己的确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小的身上。毕竟她还小,需要更多照顾。比如,大女儿在作文里说,我给她绑的辫子、烧的'早饭,都不如以前了,这可能也是存在的。但并不是说,我不疼爱大的,反而更希望,作为姐姐,她能体谅妈妈,甚至帮着我一起照顾妹妹,家长之友。有些方面,大女儿挺内向的,挺担心她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对大家都不好。

 支招:父母把握3原则

 1不偏袒,不逼让,让爱平衡流动。

 2根据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式。

 3尽量平等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尊重。

 只要父母原则对了,与孩子的沟通也就奏效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也没有捷径可走和秘密可言,只是做起来需要父母们的细心和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敏感的内心,努力关注到宝宝内心的情感需求,自始至终给予孩子真实的爱,孩子才会在爱的沐浴下学会爱,才会真正的独立和成长起来!

 建议: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1—3最合适

 如果家长考虑要生二孩,那么最好尽早生,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控制在1-3岁之间是最合适的。他们俩可以玩到一起去,而且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两个孩子不会有代沟。年龄差距大的时候,比如小的想要看动画片,而大的早就看过了,就会觉得小的做啥都幼稚,两个孩子年纪相仿的话,相处会更加融洽。

人们常常有种错觉,觉得时光轮回的话,身边的一切都会不同。

于是,出现了一个词叫做“如果……,就好了”。

如果我当初好好学习,考一所好一些的大学就好了;

如果能找到一份挣钱多些的工作,换一套更大的房子就好了;

如果能早点要孩子,现在不用天天和屎尿屁作斗争就好了……

可是世上不但没有这个如果,而且有很多事你怎样去做都不会完美,都会被挑剔。

比如,升级为妈妈之后,是选择继续工作,还是选择全职在家照顾孩子?

这其实是一个读者和我倾诉的困惑,我现将其整理如下:

我今年32岁,孩子2岁多,之前一直是我一个人带孩子。

婆婆说自己年龄大,跟不上时代带不好孩子,但她每月都给孩子买些吃的、玩的,我们相处的还可以。

老公被公司调岗降薪了,之后婆婆不止一次的说,我当初选择带孩子,就是不想去工作。现在把所有的压力都放在自己儿子身上,儿子太疲惫工作才会出错,才会降职。

老公刚降职时也确实颓废了一阵,现在的状态在逐步恢复,也在考虑跳槽。

我不想让他那么辛苦,也不想让家里的生活水准下降。就把两岁多的女儿送到了幼儿园托班,自己出去找了一份工作。

刚开始婆婆还很支持,但是经历了我几次晚上或周末加班,她就不满意了,因为需要她帮忙看顾孩子。

现在刚工作了一个月,月底发工资我很高兴,请家里人去饭店吃饭,结果饭桌上婆婆说我挣得少,出去工作就是躲清闲,不想管孩子。

我听了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哪里是我躲清闲,是我荒废了三年的工作经验,已经跟不上专业更新的速度要从头做起了。

她用之前的工资标准要求我,可是我现在从之前一个部门主管变成部门打杂工的人,要和毕业不久的学生竞争我心里多难受,她根本不知道。

因为我上班了,老公也开始要偶尔兼顾家务了,也会多一些疲惫。

我现在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在职场上拼一下,还是应该回家带孩子,全力支持老公的事业。

在职场上,我要付出比之前十倍百倍的努力,才有晋升的机会;做全职妈妈,却又有着可以预见的风险。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段话,是总结新时代女性的: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

还有一段更经典的,是描述新时代妈妈生存状态的:

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

虽然都是打油诗的性质,可是却真的道出了女性的心里的苦楚。

有一个朋友,也和我讲过她的遭遇:她带孩子的时候,前同事看见她时连连说:你看你轻松的嘞,不用上班,只带带娃真幸福;

上班后,又有同事羡慕她说,你不用带娃,只管工作,可真潇洒,怪不得业绩好。

她说,别人只能看见你轻松的获得成绩,永远看不见你的付出。

这种言语不必挂在心上,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实,做全职妈妈或是选择继续工作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同的选择都可以收获幸福:

陆毅证实鲍蕾产后退出娱乐圈

曾经在记者会上,陆毅表示妻子鲍蕾10月就将生产,自己剧组请假一个月全程陪产,同时他证实鲍蕾产后将退出娱乐圈当全职太太。

几年过去了,鲍蕾现在专职陪伴着两个女儿成长。陆毅专注于表演而没有任何丑闻,下班后就会陪伴妻子和女儿,可以说是个非常顾家的好男人。

王艳婚后退出娱乐圈

晴格格王艳的老公是富商,结婚后基本上没有再接拍过影视剧,在儿子两岁大的时候正式宣布退出娱乐圈。

奚梦瑶产后15天复出工作

曾经奚梦瑶产下儿子的消息全网刷屏,她的丈夫何猷君激动的发表了一篇千字长文,这是即将九十八岁的赌王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男孙。奚梦瑶视工作为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产后不到15天的时间里代言活动,开始拍摄最新的明星代言照片。

以上的选择没有人可以评论谁对谁错,只要是自己向着梦想靠近,便是最幸福的抉择。

给前文中倾诉的读者一点建议:

不用管婆婆怎么说,看自己想要怎么做,你想今后生活的侧重点是什么,就作出相应的规划。

做全职妈妈就要掌握家里的经济大权,同时促使老公的观念和自己保持一致;不要忘记不断学习,孩子大一些可以考虑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兼职。

重回职场就坚持住自己的信念,相信以往的工作经验并不是全部都派不上用场,职场中的规则万变不离其宗,工作能力这个东西是没人能够抢走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强化职场中空白的那三年。

其实,选择做全职妈妈或是职场妈妈都有利弊,按照自身特点、家庭状况来选择切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全职妈妈的优势:

我们要知道陪伴真的不单单是物质的给予,弗洛伊德曾经指出,母亲尽心照料孩子,孩子就能获得一种信任和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将会伴随终生。

第一,你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回到妈妈的怀抱就是最本能最放松最信赖的姿态。

第二,亲自带孩子的妈妈,有更多的机会细心地去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变化。

第三,由妈妈陪伴教育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具有更高的安全感、活跃性。

第四,妈妈带孩子,更易于培养老公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之中。

第五,带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给自己留一点学习的空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不要与社会脱节。

职场妈妈的优势:

韩剧《未生》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在职妈妈一直都是罪人啊。在公司对老板是罪人,在家对孩子也是罪人。"的确,但全职妈妈自给自足,有更多的底气。

第一,会有更加积极的生活状态,更珍惜和孩子相处的亲子时光。

第二,不与社会脱节,保持竞争力、生存能力,可以避免产生被孤立的情绪。

第三,减轻配偶的经济压力,为孩子、家庭提供更优质、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四,在婚姻中更具有话语权,以及自我支配的能力。

第五,在职场中更易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社交处事能力,为孩子树立榜样。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愿每个当了妈妈的女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吵架的时候对孩子的影响是特别大的,这样的环境当中成长对孩子的三观建设非常不利,他们会形成一个扭曲的婚姻观,他们会不再相信婚姻,甚至会产生恐婚的念头。

我们需要知道,他们是为什么而吵架?是为了一些琐事,还是为了一些重要事情而相互责怪?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判断出父母之间的感情是浓还是淡。

若是父母因为琐事就经常吵架,那么,很有可能他们之间因为相处的时间太长,感情没有当初那么浓,彼此之间都有一些厌烦了,但并不是说没有感情。若是因为重要的事情而吵架,那么,则不必过于惊慌,这是正常的,稍微劝劝就好了。

所以,我们最为头疼的,就是父母总会因为生活琐事而大吵大闹。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或许有一方面正是指的这个吧。不过,并不是不可以解决。而解决的钥匙,就是作为子女的我们!

父母老是吵架怎么办?不要忘记,我们我父母最爱的人。若是我们都只在旁边干着急的话,自然没有多少帮助。所以,对于父母吵架的现象,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不要害怕父母不听你的。只要你的父母爱你,你就有成功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还很大!因为当你主动说出一番真情话之后,父母,必然会认为他们生了一个好孩子,或者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火气,也会消掉一点,再者,父母一般都喜欢听懂事的孩子的话!

这些问清楚,解决婚后99%矛盾

婚前和另一半必聊的51个问题

不谈清楚就等着哭吧

财政大权;生活分工;育儿问题;人际关系;赡养父母;个人底线;职业规划;人生愿景。

育儿问题篇

必谈问题:

1攒够多少钱才敢要孩子?

2要不要生孩子?大概多久要?要几个?

3谁来带孩子?双方父母还是自己?

4坐月子怎么坐?月子中心还是双方父母?

5孩子的教育问题谁做主?

6生完孩子后什么时候重回职场?

7是否要求自己做全职妈妈?

个人底线篇

必谈问题:

1是否会翻对方手机?

2是否想要养宠物?

3是否经常应酬?频率是多少?

4与异性交往的边界感是否清晰?

5重要的节日(情人节、结婚纪念日、生日等)怎么过?

6吵架的时候怎么处理?是否需要定期给对方独处时间?”

7是否接受对方融入自己的社交圈?

财政大权篇

必谈问题:

1房车预算是多少?在哪买?谁来买?

2彩礼当地习俗是什么?父母是什么想法?

3婚前是否负债?

4财政大权归谁?

5家庭支出两人如何分配?

6婚礼在哪办?办几场?费用谁出?

7每个月应该存多少钱?

8过年过节给自家亲戚孩子的钱是各出各的还是算作家庭支出?

人际关系篇

必谈问题:

1双方父母对这桩婚事的态度?

2双方亲戚的性格是尊重你们的想法还是喜欢干涉?

3婚后是否需要和公婆住在一起?

4未来婆婆对你的态度?

5过年过节去谁家拜访?

6远嫁的话,多久回一次娘家?

7如果出现婆媳矛盾,如何解决?

职业规划篇

必谈问题:

1如果一方失去工作没有收入,家庭的陪伴度、收入水平、财务的稳定怎么应对?

2如果一方更换工作城市,如何应对?

3如果一方想要拼事业,另一方是否愿意放弃事业回归家庭?

4未来在哪里定居?

5想要在哪个城市落户?

生活分工篇

必谈问题:

1家里谁说得算?大事谁做主?小事谁做主?

2谁主外?谁主内?

3家里多久打扫一次卫生?

4家务活怎么分配?自己做还是请家政阿姨?

5两人轮流做饭还是哪一方做?

6生孩子之后孩子上学的接送谁来负责?

赡养父母篇

必谈问题:

1父母将来在哪里养老?养老的方式是什么?

2多久回家看望一次长辈?

3老人要来家里小住怎么安排?

4父母生病了两人怎么分配任务?

5是否要将父母接到身边?

6是否有将父母送去养老院的想法?

人生愿景篇

必谈问题:

1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有什么期待?

2希望对方可以带给自己什么?

3职业方面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4希望对方改变的地方是什么?

5是否愿意一起制定生活目标,比如:多久攒够一辆车、多久出去旅游一次?

重要的作用。

第一,培养孩子健全的品格。孩子不仅需要母亲的优秀品质,更需要父亲的优秀品格,尤其是男孩子。我们需要孩子们具有阳刚坚毅、辖达大度、遵纪守法、勇于挑战、敢冒风险、不怕困难挫折、不畏权威名流的意志品质。孩子在温室里长不好,唯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父亲的特点能够引导孩子实现这一点。

第二,培养孩子理性思考能力。父亲的逻辑思维能力明显高于母亲。理性思考,合乎逻辑的推断,迅速抓住问题关键,而不是感情用事,头脑发热冲动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孩子形成冷静的理智,条理清晰的做事,始终保持不急不躁的良好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探索知识的学风。父亲普遍的文化教养水准、文明水准决定了他应该引导孩子探索知识的浓厚乐趣,同时给孩子学习上的启发式邦助,但决不可包办代替,逐渐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有可能,应指导孩子扩大课堂上没有的新知识面,同时与实际观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心态

第四,培养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中国的孩子与西方国家相比,死读书的不少,书面成绩也不错,但实际动手能力则很不理想。父亲在家庭中往往是动手能力强的一个,他往往承担了维修工的责任。应该教育孩子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实际动手中增长才干,这样小发明小创造就很有可能诞生了。

第五,培养孩子与社会人际交往的能力。社会不需要书呆子,事业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良好的社会人际沟通能力。父亲的特点就是与社会人际交流广,应从小使孩子善于与人沟通,养成开朗的性格。西方的孩子很多课余时间当报童,既赚到了零花钱,又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可谓一举二得。

第六,培养孩子的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精神。现在的独生子女孩子,动辄被戏称为小皇帝、小公主,可见生活优越了问题也出来了。父亲应肩负起孩子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热爱劳动、珍惜财物的好品德。父亲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让孩子懂得好日子是来之不易的,全靠大家艰苦奋斗才有今天。

第七,公正实施奖惩。父亲要当好法官,不袒护孩子的错误,该惩戒的就得惩戒,不能迁就。就象一棵正在生长的小树,该修剪的就该修剪,否则如何长成挺拔的大树。谁叫你的角色分工必须是严父呢?话分二边,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表扬为主。表扬是一种正面的激励手段,我们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让他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会得到赞尝,同时你承诺的奖励措施一定要兑现。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让孩子牢记这里面的深刻哲理。

第八,以身作则树立表率。孩子需要成长道路上的偶象,除了母亲,父亲是首当其冲的第一人。父亲优秀,小孩崇拜,有意无意地模仿你、学习你;父亲平庸,小孩迷糊,失去人之初模仿学习的对象。为人父者,请记住:现在孩子为你而自豪,将来就有你为子女骄傲。不耕耘毋论收获。

结婚不只谈彩礼,还要看这几件事情。

婚前双方要确定的事项:

一、基础建设:1、房、车、装修预算是多少谁来买如果共同出资,比例是多少,怎么还款2、彩礼、嫁妆当地习俗是多少,父母什么想法最终是给父母还是作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3、个人债务,婚前是否负债,还剩多少没还4、 生宝宝基金需要提前储蓄多少5、谁管钱谁来理财,还是各管各的6、家庭支出两个人怎么分担,有哪些是固定支出比如水电费、房车贷、柴米油盐。7、 婚礼怎么办在哪办,办几场,费用如何分担8、存钱、理财,每个月存多少,有多少可以拿来投资9、旅行、买东西、大小节日庆祝每年拿多少钱用于家庭消遣10、人际关系,孝敬父母、过年给小孩红包,花什么钱需要双方共同商量决定还是不希望对方过多干涉。

二、家庭人际关系:1、双方父母的关系,婚后是否要跟父母一起住长住还是短住2、过年过节去谁家拜年意见如何分配在男方还是各回各家哪些事是你坚决不希望父母过多干涉的哪些事是可以适当听取他们意见的3、对方家庭是否有负担,是否还有其他兄弟姐妹需要接济或抚养父母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有退休金是否需要对老人提供财力、精力上的支持

三、生活分工、育儿:1、家里大事谁说了算,小事谁说了算谁主外谁主内家务活怎么分工2、婚后啥时候要宝宝,孩子随谁姓会重男轻女吗生了孩子谁来带父母是否会帮带每次孕检谁陪同去月子怎么坐3、如何应对因生育导致的失业或收入降低问题,什么时候重返职场还是做全职妈妈4、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未来的教育规划教育基金的储备等。

四、赡养老人、事业规划:1、父母养老方式有哪些多长时间回家看老人一次老人要来小家短住,怎么安排和处理矛盾2、如果父母生病了,要怎么应对是接到身边照料,还是雇护工或养老院3 怎么平衡家庭和事业考虑双方对家庭的陪伴时间、收入水平、账务稳定性等。如果一方失去工作没收入,如何应对如果一方换城市工作,如何应对4、如果一方要拼事业,另一方是否愿意妥协和牺牲支持对方妥协到哪一步未来定居在哪儿

五、双方不能接受的点:1、是否会翻对方手机是否会养宠物是否会经常应酬频率多少2、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边界是什么重要节日怎么过比如结婚纪念日、生日等。3、吵架的时候怎么处理谁有理听谁的还是一方忍让另一方不许人身攻击和辱骂父母!底线是什么对方踩了哪些底线会离婚

育儿焦虑

育儿焦虑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情境所产生的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娟子的忧虑、烦恼就属于焦虑。

所谓育儿焦虑指的是父母对孩子越来越重视,他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行为引发的焦虑。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生了二胎后,老大闷闷不乐怎么办?孩子上了幼儿园受欺负怎么办?等等。

这些焦虑症状在年轻父母,尤其是妈妈身上表现比较明显,比如娟子担心公婆照顾不好儿子。

为什么妈妈总比爸爸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呢?一起来看看焦虑产生的原因。

育儿焦虑的来源

女性育儿焦虑的产生与社会、家庭和个人有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社会方面

①男女角色期待不同

朋友丹说她从怀孕后就辞职在家待产,儿子出生后,便成了“全职妈妈”,有一次在小区遛娃碰到一群老太太,有人询问:你自己带娃不用上班吗?她说:嗯,老公赚钱养家。

没想到刚话落,旁边的老太太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有人说现在这男的真是辛苦,一个人养活全家(认可男性地位);

有人说没如今这女的真是太娇贵了,带个娃还能带抑郁了(女性不能抑郁);

更有人说应该把娃放老家,趁年轻上班攒点钱(赚钱比养育孩子重要);

丹说那一刻感觉尬极了,没想到自己成了老太太眼里的笑柄。

对于像丹一样的全职妈妈来说,个人的选择永远无法满足社会的期待。

就像**《找到你》片尾李捷感慨道:

这个时代对女性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做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

张泉灵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坦言道:

我要明确告诉你的是,我很讨厌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背后本身就是偏见。

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与文化基因有关,古时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当下社会有“女生一漂亮,就被认为没有脑子,只是花瓶一个,“75%的男性不能接受自己女朋友胖,但女性就没这么在乎男朋友的胖瘦”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焦虑的现代人》中提到:男人在成长中会慢慢培养出一种信念,即他们如果想获得什么,就必须在生活中有所成就。而女人却明白通过爱,只有经过爱,她们才能获得幸福、安全与声望。

由此可见,社会对男女的不同期待影响了各自不同的认知。

与男人不同,女性承担抚育责任很大程度是受生理条件制约,然而,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当今社会,丈夫失去了对妻子的统治权,女性要求自身的价值需要充分体现。因此,女性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差距是女性角色焦虑主要原因。

②教育机构贩卖焦虑

朋友聚会聊天,探讨育儿经验,说到“给孩子报培训班”的话题,大家一致表示:一孩子报课外班越早越好,二孩子的课外班越多越好

想想6岁之前的我田间地头抓蝴蝶、捉蛐蛐,不得不感叹如今的小孩真的是太辛苦了。

曾看到新闻报道中说山东烟台一名8岁小学生暑假要在国学、中国舞、钢琴、书法、作文、少儿口才、英语等等共11门课程中奔波。

更夸张的是有不少学生奔波在财商课统感协调班等五花八门的“时髦”课程中“,令人费解的是就连有些辅导班的老师都说不清这些班是干啥的……

一位心急如焚的母亲带孩子去报外语培训班,她问工作人员:

“孩子四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工作人员说:“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区肯定不够。”

孩子养育过程中的焦虑来源于教育机构的“绑架式消费”,父母们没有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轻信培训机构的说辞,亲手导演了养育的“悲喜剧”。

心理学上有个“剧场效应”:在座无虚席的**院里,原本大家看**看得好好的,突然前排的人觉得看不清站了起来,于是后面一排接着一排的观众为了看见荧幕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只能站着看**了。

“剧场效应”是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的集体恐慌,表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身为父母应当反思一下目前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母亲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焦虑是否助长了这一趋势。

2、家庭方面

网上有个段子讲的是孩子和父母之间谈话的区别:

和妈妈聊天:“妈,我衣服呢?妈,我书呢?妈,我、、”,

和爸爸只有一句:“爸,我妈呢?”

不得不承认,养育过程中,父母双方虽不同程度承担抚育任务,但是母亲却是“重度参与者”+“问题终结者”

美国性别研究专家沃伦·法雷尔说:“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拥有和政府一样强大的力量,而当家做主的都是女人。虽然男人嘴上一再强调自己是“一家之主”,但大多数时候他们更像一个来到妻子城堡的游客。”

身边的很多宝妈都表示,有了孩子后,婚姻关系矛盾的根源在于:爸爸下班后想在家里充分休息的时候,妈妈们也想休息。

有朋友跟我分享了老公哄孩子睡觉的经历:她在书房码字,听到卧室没动静了,站在门口悄悄问:宝宝睡着没?问第一遍没反应,稍大声问了第二遍:没想到传来孩子的一句应答:爸爸睡着了……

爸爸“游客”的身份让年轻妈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丧偶式育儿,更有网友深刻总结道:妈生妈养,爸虽生犹死

兹认为丧偶育儿只是从某种程度说明父亲在抚养过程中参与程度较少或者不参与,并不能完全否认父亲在家庭的地位,宝爸“不称职”一方面出于自身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源于母亲过度保护(长期的母子连接产生的排他性,总认为爸爸做的不好)。

3、个人

①过度的认知思维模式

真正妨碍人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思维方式与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倾向于把模棱两可、无法确定的时间看成是危机的先兆。

过度认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对潜在危险十分敏感(防患于未然)

想象最坏的结果(草木皆兵)

这两点在母亲的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淑的宝出生两个月的时候有过一次咳嗽的经历,听到孩子微弱的咳嗽声,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没想到抱去医院后,医生只是简单地开了些止咳药,叮嘱按时服用。

几天之后,孩子有所好转,而我还是不放心,问老公要不要去医院复查一下,老公说:“孩子都好了,还去复查啥?再说只是咳嗽,又不是什么大病”。

卡伦·霍妮在书中提到:一个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或患了轻微的感冒,而做母亲的却担心孩子会死,我们称这种担心为焦虑。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严重的疾病,我们就称她的恐惧心理为反应性恐惧”。

换句话说,妈妈们时常焦虑是因为担心不必要的事情或者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

由此可见:在我们所承受的痛苦中,恫吓我们精神的远多于伤害身体的,来自假想的远多于来自现实的。

②对自己的道德和完美主义的要求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本我”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包括人的生理需要。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起着抑制本我冲动,自我进行监控以及追求完善境界的作用。

“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遵循现实性原则。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二胎宝妈娟子,“超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妈妈(既能上班赚钱、又能照顾好两个孩子),然而从现实情况来考虑,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将儿子放回老家)。

娟子另一个焦虑的原因来自“分离焦虑”带来的未知体验。

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中,他认为:

人类焦虑的初次体验来自与母亲的分离。如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焦虑,或者害怕黑暗、孤独、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孩子在与妈妈分离后所产生的恐惧。

除了孩子,妈妈们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女性焦虑的概率是男性的17倍,失眠的比例是男性的16倍。而美国《每日健康》也提到:2017年《女性健康状况》调查发现,3000名美国女性中,有43%的人认为压力和焦虑是对于健康最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环境的变化,比如孩子上学、二胎、离婚、失业、财务危机等都有可能诱发焦虑,妈妈们只有了解了焦虑的成因,才能更好地应对焦虑,甚至远离焦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046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