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沟通不够,加上时代的变化差距,老一辈人的想法比较保守,很多新事物不是那么容易就接受的了,要懂得换位思考。
其次父母期待孩子报恩的心理,是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矛盾也是一种原因。为人父母是件光荣而又很艰辛的事情,如果不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很难得到后代的“孝顺”。试想一下,一个家庭中总是被“我给了你什么……”“你一定要报答我”的气氛所笼罩,那么这怎么算是一个家庭呢?那简直成了个乱哄哄的集市。在这种氛围中,何谈家庭的温暖。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够健康成长呢?
认真对待生活、敬业爱家、有着良好习惯的父母,应该是能够得到孩子的尊敬的。否则,当父母要求孩子检点行为时,孩子的一句话就可以把父母顶到一边:“你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吗?”所以,我认为,父母能否得到子女的尊敬,关键在父母本人的言行表现上。有涵养一些的父母大约还可以想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劝说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诲,但没有涵养的父母,恐怕会因为被孩子戳到痛处更加火冒三丈,会说出极不理智却又貌似有理的话来:“你怎么敢这样同你妈妈说话?不懂得尊敬大人!大人可以这样,孩子就不可以!你不按我的话去做,我就要惩罚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孩子成了低人一等的东西,哪里有幸福可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庭的物质条件都越来越好了。不存在温饱问题,父母也就越来越关注对孩子的精神 教育问题 了。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问题产生了。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付出了无私的爱,从早到晚照顾孩子的 衣食住行 ,点点滴滴。但孩子仿佛并不领情,一点都不懂事,还老是跟自己闹矛盾。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父母与孩子的 “边界感”产生了问题 。很多父母不理解,说:“我都把自己能提供的最好的给了孩子,他们能有什么不满意的?”但可能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网络信息比较多,比较早熟。他们相比于以前的孩子,也会更加具有独立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 他们会渴望一定的“社交距离感”,即使是对最亲昵的父母,也是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成长中的孩子会渴望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很多父母会看到孩子希望在家中打造独属于他们的“秘密地”,他们会把一些青春期的话题和朋友分享,却不告诉父母。父母如果想营造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孩子有话可说。可能就需要意识到以下三点。一、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中国的传统观点,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多母亲也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体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但是,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与人格,他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是下面内容的前提。二、父母需要学会聆听孩子的观点父母需要 用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思想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很多不敢在众人面前演讲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开口总是被打断,没有人把他们说的话当一回事,甚至不愿意听。孩子的想法可能是天马行空,没有逻辑的,对于身为成年人的父母来说,可能是幼稚的。但这正是孩子最宝贵的能力之一“想象力”寄托的地方。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的观点,不仅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开拓思维,创造可能性。三、父母需要注意和孩子的边界感有边界,才能更亲密。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边界感的营造体现在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如果孩子用一个本子记录了自己的日记,即使他没有上锁,家长也不能偷着看。如果实在好奇,家长可以旁敲侧击的提问,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有,当孩子逐渐长大,拥有自己的房间之后,家长就最好不要在未经孩子允许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孩子的房间了。如果孩子在房间内,可以敲门后再进入。小小的不经意的行为,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能是最头疼的,总是担心他们有逆反问题,不学好。有边界感并不代表着完全不约束孩子。如果从孩子小时候,就以朋友的角度和他交谈,营造良好的家庭对话氛围与习惯,甚至主动寻找流行的话题让孩子打开话匣子,孩子自然就不会避讳与父母交谈,分享自己的想法。任何习惯都是需要长期培养的,不是一日之功。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天天黏着父母,甚至和父母无话不说。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之后,很多孩子都和父母说不到一起去,有些说上三句话就要吵架,这是很多家庭的共性问题。大部分父母都觉得这是孩子渐渐长大,翅膀硬了,开始不理解自己的父母了,其实并不是,大部分都是父母自身的原因。
孩子跟父母说不上三句话的三种形式很多孩子在长大之后,和父母说不上几句话,大概有这几种表现形式。
1、孩子不肯说话
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小时候总是和父母讲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可能在那一瞬间,孩子突然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甚至每天都躲在自己的小房间,和小朋友们有无数的语言,就是和父母没有任何的话,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不是点头就是摇头,只是正常的说话,不会再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2、三句话必然吵起来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可以和父母说话,但是说了三句话,一定会吵起来,就是不合心意,或者是父母的思想和孩子总是背道而驰,强迫孩子,让孩子内心觉得烦躁。所以沟通就会以吵架的形式而终结,而父母觉得是孩子的翅膀硬了,不听父母的话,彼此之间的不相互理解,只会造成亲子关系分离。
3、语言无法真正契合
一代人和一代人都会存在不同的想法,就是俗称的代沟,很多父母并不能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而孩子也不理解父母的想法。明明孩子说的是这个话题,父母和孩子想法的差别总是过大。而孩子处于青春期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比较傲慢,父母并不能完全地理解孩子,因为年龄段的差别,在很多语言上无法真正的去和孩子融合,那么孩子和父母自然也聊不到一块儿去。
那么,孩子为什么与家长说不上三句话?1、父母太强势,压得孩子不敢表达
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得太过强势,无论孩子说出什么样的想法,都会被压制,甚至想去完全操控孩子的人生,让孩子不愿意也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遭到父母的反驳和压迫。
2、父母特别喜欢挑刺和指责
有些父母,可能是因为生活上不太顺意,看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会有问题,就不停地去挑刺,然后指责孩子,孩子自然不愿意和父母讲话,甚至从内心也会反驳父母,和父母抵抗,从而表现为吵架的形式。
3、代沟太深,说不到一起去
两代人之间总是有一定的代沟,父母总是不愿意去学习新鲜的知识,深入孩子的心底去了解,而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思想也会跟上时代的潮流。两者之间一旦无法通过思想上面的契合,自然聊天也聊不到一块儿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应该再也父母的姿态和孩子相处,更多的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孩子会更容易去接受,彼此也能更好地相处。
因为这个或许对我来说比较深有感触,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来说表现得格外敏感,我记得当时上初中时候我经常与自己的母亲发生争执,哪怕是因为一件小事情,也爆发了不必要的争执。
记得印象中比较深的一次的是初二一次中考的时候,我当时是住宿在学校的,每当周六上午时候我本应该是开开心心地回家状态,然而周六中考成绩出来之后,本怀着愉快的成绩一查看掉落了十几名,回到家中又不愿父母看到我失落的状态,但是回到家中我忍不住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中,母亲其实早已经察觉到我有些不对劲,她便端着水果盘轻轻地敲了我的房间门,可能当时我不知抽了什么筋竟然把水果盘啪的摔倒在地上的,母亲却什么也没有说话,只是把它清理完之后就出来了。
当时学校规定中考之后是要召开家长会的,中考成绩我还是不敢和母亲讲的,因为我不想让母亲对于我失望,但是她开完家长会之后也会知道我的成绩的,我已经做好随时准备赴死的想法了,然而中午吃饭的时候母亲却说儿子这次发挥地挺不错的,下次继续努力,不要骄傲齐磊。当时挺意外的是因为我知道她是说给父亲听的,因为父亲很在意我的成绩,排名成绩下降之后就意味着挨一顿打。
下午我就直接找母亲谈论交流一番了,她并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于是我就全盘托出真相了,我很后悔当时把气发在母亲身上,母亲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选择换位思考,理解我的感受,这件事对于我以后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处在青春期的叛逆男生来说,如果父母要是直接当面直营他们的话,可能反而只会把效果激化最大恶性化,有时候父母学会换位思考一下,思考一下孩子宁愿喜欢做这个事情,也不愿意做那个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这样才能够更加理解孩子的感受,从而减少你们之间的隔阂了。
首先,孩子带来了更多责任和压力,让夫妻之间面临更多的分歧和矛盾。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饮食问题、孩子的卫生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夫妻共同协商和解决,如果双方看法不一,就会容易引起争吵。
其次,带孩子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夫妻间的交流时间变少,甚至出现疏远感。夫妻之间的情感疏离也是吵架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育儿观念不同也是导致夫妻吵架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夫妻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差异,比如对孩子的要求、教育方式、时间分配等等。如果父母看法不一,就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
以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为例,我们家也曾经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两口子激烈争吵了一场。当时孩子正在上幼儿园,老师反馈说孩子不够听话,不喜欢安静下来读书。我认为孩子的性格是比较活泼的,老公则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应该引导孩子多读书。我们就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直到孩子哭醒了,才意识到自己的过激行为。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夫妻间需要相互理解、宽容和包容。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计划,加强沟通和交流。其次,要学会分担压力,让孩子不成为夫妻关系的负担。最后,要多关注夫妻关系的维系,保持爱情和感情的传递,从而使夫妻关系更加和谐和稳定。
总之,解决夫妻在带娃时容易吵架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而且要有耐心和理智,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用爱与关心填满家庭与子女的每一天。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都开始或多或少的意识到,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自己独立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必然带着分离。只有少部分父母能够坦然接受这个现实,而大部分父母都视孩子为心头肉,并且无法接受孩子独立后的种种表现,于是逐渐产生各种矛盾。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独立的过程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就给予精心的照顾,看着孩子从新生儿,慢慢学会走路,慢慢一点点长大,最后长大成为一名成年人。这个过程父母参与其中,而在孩子成年后,父母往往还学不会如何退居二线。于是在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往往掺杂进各种父母的意志,而这样的父母往往无法接受现实,无法承认孩子已经长大这个事实。
成年子女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根源,就是父母过多的参与成年子女的生活导致的很多父母操心子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直到子女成年后,依旧还是放心不下,各种操心,然而换来的可能是子女的不耐烦,甚至会引发一场争执。其实作为成年人,通常都是有能力处理自己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的,即使是无法解决,也会让他们从中学习到经验教训,从而更好的成长。然而由于父母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过度干涉子女生活,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矛盾。其实,这样的父母虽然外表渐渐老去,但他们内心深处还没有长大,因为不成熟,所以无法真正放开。
父母是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的好的父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过多干涉,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而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足够的爱和自由,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内心满怀这父母给予的爱,从而有能力也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青春期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吵架慢慢的发生改变的,有一些孩子在青春期特别的叛逆,经常会跟父母发生争执。有时候一些小事都能跟父母发生矛盾。那么,青春期孩子为何要跟父母吵架呢?
1、孩子是为了在争吵中证实自己。青春期孩子的情感忽上忽下,就如同一个人在蹦床上跳上跳下。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彼得·谢尔形容说,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像蹦床的床面。因为为了能够寻找自我,青年人必须首先把那些比他们更有权力的,有关系的人震动一次。在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些人还曾经保护过他们。心理学家这样形容父母的角色“父母现在不再是榜样,而是敌手”
2、强势型父母。父母在青春期之前,一直在替孩子做主他的任何事情,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变化,他们能够看到父母的缺点,对父母的一些言行,能够感觉到未必合情合理,容易产生反感情绪。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父母也不必太紧张,其实争吵正好是一个契机,可以引导孩子当与他人产生不同意见、不同利益、不同目标的情况下,如何与他人达成协商,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寻找脉络,找到根源,利用这个契机,让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协商,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不同意见。前提是父母能够比较平和、有智慧、礼貌且坦白,在既照顾自己的利益需求也照顾了对方的利益。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庭育儿亲子顾问。17年专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我是轩妈,这是我写作的第十一天,每天为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赋能。
上次写了十几岁的孩子老是跟父母争吵,原因是青少年的思维不成熟性,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就是爱争吵,尤其是跟父母争吵。
有父母问, 难道只有青春期的孩子会和父母吵架吗,其他时期的孩子就不会和父母吵架了吗?
在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认知,只能说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争吵比其他年龄阶段的孩子相对频繁些 ,而不能说青春期的孩子会和父母吵架。
好的,我们纠正完这个认知偏差后,再来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和父母吵架得如此频繁呢?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都很叛逆,喜欢挑战父母、老师等权威人士,以彰显他们的个性和成熟。 其实这是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为依托的。
青春期的孩子年龄在11~16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初中阶段 。该阶段是孩子们个体生理基础发展的快速阶段,身心发展迅速但不平衡,充满了 矛盾和复杂性 。
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
在这一阶段,生理的快速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种危机和矛盾的出现。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出现矛盾和危机。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矛盾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会冲击到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生理上的成熟感使孩子们产生 成人感 ,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 半成熟 的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导致青春期孩子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
青春期的心理活动上的矛盾主要有
一、生理上的成人感与心理发展半成熟状态之间的矛盾
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会导致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心理上也产生自己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是成人了,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要求与成人同等的社会地位。
这个时候,父母还是把他们当成孩子来看待,就会导致矛盾的爆发,因为孩子们认为父母应该以成人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还把他们当孩子看,争吵很大程度上是寻求父母对自己成人地位的认同感。
二、心理断乳和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束缚,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 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纠结中,孩子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导致他们的行为出现偏差。
一方面,通过争吵的形式获得自主权;
另一方面,又渴望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三、成就感和挫败感交替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比如取得良好的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如果遭遇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败感。这两种情绪体验常常交替出现, 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