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不愿道歉家长应检讨教育方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宝宝的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可能会影响未来,家长不能一味地去责骂孩子,为大家分享孩子犯错不愿道歉家长应检讨教育方式。
孩子犯错不愿道歉家长应检讨教育方式1
1、“我不知道我哪里错了!”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比如3岁左右的小孩,他们常常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大一点的男孩子特别顽皮,将玩具拆散了,跟别人抢玩具打架……这些都是孩子生理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错误的教育方法:不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
家长一次又一次地批评孩子“又错了”一气之下甚至责骂“你真笨”“你真没用”,类似这样的责备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得不到教育的效果。不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再多的“批评教育”都难以传入到孩子的耳里、心里。
你应该:告诉他怎么做
孩子不懂得自己哪里做错了,那么你就给他明确地指出他哪方面做得不对,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孩子因为抢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了,你先指出打架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但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还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欢。然后告诉他怎么做:“宝宝乖,先去跟抢玩具的小朋友握手和好,然后和他商量轮流玩或者一起玩这个玩具吧。”
2、“认错太丢人了,我就不认!”
有的孩子个性好强、倔强、自以为是,因此虽然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比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了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拒不认错的原因。
错误的教育方法:混淆孩子是非观
一些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认错的习惯,做错事不需道歉,家长的这种不了了之的态度会让孩子太“放松”,不把认错当一回事。一出现问题,某些家长就怨天怨地甚至帮着自己的孩子找借口,家长的错误榜样其实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还容易纵容孩子撒谎隐瞒行为,孩子当然不懂得自觉承认错误了。
你应该:帮助孩子承认错误
对于不认错的孩子,家长先不要去追究错误的大小,而是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家长首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不要帮孩子找借口,以免混淆孩子是非观。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宽容的姿态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等到孩子表示认错后,应该及时肯定他的进步,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指导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我错了,爸妈要惩罚我怎么办”
一些孩子做错事后怕受惩罚,只好用撒谎或者拒不认错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只是预见自己承认错误后所遭受的后果,因而也就死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了。
错误的教育方法:除了责罚就是打骂
一些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要确立家长权威,这样孩子才会听教听话。但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动辄就打骂责罚孩子,只会让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孩子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不良行为,反而容易产生叛逆、撒谎、心理疾病等问题。
你应该:正面教育激励他
千万不要高高在上地训斥孩子,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也有自尊心。当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以冷静宽容的心态,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错事的原因。
孩子犯错不愿道歉家长应检讨教育方式2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1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1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着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不认错的孩子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不认错的孩子,教育孩子是头等大事,不少家长苦恼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一些小过失,其实孩子不愿承认错误,也是有原因的。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应对不认错的孩子?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不认错的孩子1心理1:“如果我承认了,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的!所以我可不能说是我!”
他害怕的不只是来自你口中的责备或手下的惩罚,而是你的愤怒、你的不满,你对他――你的孩子的失望的情绪,让孩子真正心生胆怯。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皮肉之苦”或者“一顿臭骂”而不惜撒谎耍赖,做了错事不敢承认。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者内疚的,是爸爸妈妈愤怒中隐藏的沮丧,是爸爸妈妈的难过。可我们也的确不能高估了这些孩子,因为这个年龄的他们相信可以借助回避责任、矢口否认来换取父母的不失望、不难过。
对策:
1、保持冷静。哪怕他把你从西班牙带回来的昂贵的披肩用作了蝙蝠侠的斗篷!心里默数10个数之后,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我想听你说说。” 千万不要上来就责难孩子,心平气和地、真诚地给他一些时间想想,也许孩子就会放松些,愿意跟你说刚才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2、给他安全感和不变的信任。吞吞吐吐的孩子希望首先能得到你的原谅――因为他实际知道自己是有过错的。告诉他:“如果你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我。也许我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你能诚实地告诉我一切。”
心理2:“我不想说‘对不起’!……只要我不承认是我干的就不用说了。”
“对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会说、就懂得说、就明白为什么要说的。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我们大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场合它就变成了“固执”和“无礼”。教会孩子那些不伤害别人,也不会有损自己的做人之道。
对策:
1、告诉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告诉他,当他做了让别人失望或者难受的事情时,道歉可以使对方感到舒服,并且有利于解决问题。让他试着体会“换位-同情”的道理。
2、等待他说出真诚的道歉。让孩子明白,能说出真诚的“对不起”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实是同样困难的`。当孩子学会了诚心诚意地道歉时,他也就不会去推卸自己的责任了。不过,一定不要强迫孩子说“对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让孩子最终明白,只有自己真心地感到抱歉了,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地舒服和轻松起来。
心理3:“我说那不是我干的,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时应该怎么办!”
孩子看来,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但事实上,他也许并不希望就此“灰溜溜”地“逃走”。勇于承当和“善后处理”,孩子还需要父母的一点帮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给他修正、挽回或补救的机会,同时还能保留一些面子。
对策:给孩子一个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你说那个做错事在墙上乱画的人应该想些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的过错呢”你主动提出进入“弥补”的程序了,也就暗示了你虽然不满意但你愿意接受他的认错和补救,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来响应的――“我想那个小孩已经答应了一会儿就用刷子把它们刷干净!”
心理4:“那可不是我干的!真的!”
区分幻想和事实,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讲,还是会时常出现混乱的。他们有时会沉迷于自己幻想期望的事情(也就是“那事情”根本没发生),有时候他们甚至真的忘记了刚此都发生了什么。
父母们总是不要忘记,他们毕竟还是小孩子,生理的、心理的发育都还在进行和完善,他们有很多自身不自觉也难以控制或者避免的年龄局限。不要总是用大人的想法来猜测甚至强加他们,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帮助。
对策:
1、坐下来和他聊聊。如果这件事情足够严重或者值得认真,那么,和孩子平静地坐下来,让他说说这之前都发生什么了,或者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件事的什么细节。孩子没有恶意心理,说说说说,事情可能就真相大白了。
2、如果只是一件小事,那么就和孩子来一起解决和处理它就好了。“至于是你还是小狗把毛巾扔到了厨房并不重要,但小狗不能帮我把毛巾拿回洗手间,你可以,对吗谢谢帮妈妈做这件事!”
心理5:“爸爸妈妈认错了吗”
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会通过模仿身边亲密且重要的人来学会一些行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不仅表现在好的行为上,在不好的行为方面,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对策:给孩子认个错。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向孩子认错,特别是在自己犯错的时候,如弄坏了孩子喜欢的玩具等,要主动给孩子认错。当孩子自己犯错时,也会主动想父母认错。
心理6:“不全是我的错!”
由于成人并没有看见宝宝的行为过程,所以宝宝犯错的原因有时并不像成人所想的那样。比如说,两个孩子打起来了,父母看见的话会立刻制止。可能父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别的孩子道歉。可是,有时先动手打人的正是对方那个孩子。那么,要孩子先认错,他就会很不服气,不肯认错。
对策: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有时孩子犯了错,我们要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等了解了整个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时,再让他认错也不迟。
心理7:“我没错!”
多数孩子都天生好动,喜欢探索身边的各种事物,常常把家中的东西当作玩具。如果这些东西是爸爸妈妈的钱包或是别的重要事物,那么惹大人生气就在所难免了。可是,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哪里错了。
对策:让孩子知道能做和不能做的事。平时和孩子说清楚,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或者把那些孩子不该玩的东西放在孩子看不见或碰不到的地方,并告诉孩子不能随便乱碰。当孩子犯错时,自然就知道自己错在哪了。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不认错的孩子2作为家长,孩子拒不认错,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家长可以反思下,是不是在孩子犯错后就不沟通,直接打骂孩子。这种打骂和惩戒让孩子在犯错后因为害怕责罚而拒绝承认错误。
那父母要采取怎样的方式,让孩子主动认错呢?
教育方式要诚恳在孩子犯错后一味地打骂是无用的,不仅会激化矛盾影响亲子关系,还会造成逆反心理,使得孩子犯错后第一反应就是狡辩以逃脱父母的打骂。
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诚恳地和孩子先进行沟通,冷静地处理问题。
父母要以身作则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给孩子提要求时,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出表率和模范作用。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或者做出错误表率,那孩子自然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因此当父母做错时,也应大方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
切勿新账旧账一起算孩子当时有了问题,父母应该及时提出,及时引导孩子改正。而不是当时不提出,等到孩子再有哪件事做错时,一并翻出来数落孩子。一方面时间久了孩子自己也不记得自己当时的错,觉得父母凭空捏造,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下即便孩子认错了也是口头认错,心里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孩子犯了错,家长一定要及时提出。
要注意场合和方式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父母在指出孩子错误时,也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在公共场合或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给孩子留有面子,不要高声指责,当众打骂。私下里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前些天跟宝妈闲聊,有位妈妈说:“我女儿就是不肯承认错误。前几天在幼儿园念书时,一个小朋友跟着念,小妞就一手拍过去,不让对方念。把人打哭以后,老师让她道歉,她不干,到现在也不说对不起。”这让我想起了我家元宝小时候,弄断小朋友正在玩的彩带拒不道歉,在玩耍中夹到了小朋友的手也不肯认错。犹记得我和他爸轮番上阵做思想工作:
“XX的手被夹疼了,你以前这样玩也被夹到过手,很疼,对吧?你应该向XX说对不起。”
“你不说对不起,XX就走了,你就没机会说了!”
“你把XX的彩带弄坏了,你看他哭得多伤心,快去道歉!”
多数时候,元宝会犹豫,并不会立刻道歉;有时甚至会反驳:“这里是我的!我不想让XX来玩!”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是这样执拗、自尊心强、爱面子、不肯道歉,那要怎么办呢?
第一步自我反省
回想过去我们很想让孩子道歉的那些场景,多半他的行为或语言对第三人造成了影响,做错了又拒不道歉,我们作为家长会觉得没面子、很尴尬,觉得是自己没有把孩子教好,潜意识里也怕别人指责我们失职了,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这个时候,我们迫切希望孩子立刻、马上向对方道歉,以此在态度上有所挽回。若孩子不配合则会加剧我们的尴尬局面。
我们需要反省,此时此刻让孩子道歉,究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面子,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事情所带来的后果或影响 。这决定了我们接下来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是一味强制孩子道歉,还是引导孩子学会道歉并处理好问题?
第二步理解孩子
孩子拒不道歉,一定有他的道理。有人会反问:“他能有什么道理?做错就是做错,错了就要认错!你这样做,岂不是包庇纵容孩子?”此道理非彼道理,而是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或想法。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事情和我们成人对此的理解不一样。孩子不道歉,也许是觉得对方侵犯了自己,自己没错,道歉有失公允;也许是觉得“你让我道歉,我偏不”,按照你要求的做就意味着自己输了;也许他也觉得错了,但道歉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不做;也许是家长、老师的轮番上阵劝说,让他觉得很好玩或者很烦;也许老是被说“这孩子就是不肯道歉”,自己也觉得“对啊,我就是这样的,能怎么样?”
孩子究竟怎么想,我们不知道,除非做进一步的深入沟通。但我们可以观察孩子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感受,他是像个小斗士一样气鼓鼓的,还是有些惶然、不知所措?是毫无察觉、无所谓呢,还是自己也觉得委屈,眼泪汪汪?
正面管教里面有一个连接工具—— “共情”,我们接纳孩子此刻的情绪表现,和孩子建立心灵上的连接,为进一步理性沟通打下情感基础,即老话所说的“先通情再达理”。
TIPS :共情三句话
“我/妈妈/爸爸看得出来(知道/明白/猜),你现在觉得……(孩子此刻的情绪感受) ,是因为……(孩子相信的原因),我猜,你希望/要是……就好了(孩子的愿望)。”譬如,前面小妞打人的事情,妈妈可以这样说:“妞妞,妈妈知道你很气愤(很烦躁),因为你不想在念书的时候别人跟着你念,你希望班上的小朋友都安静的听你念书,对吗?”
刚开始,我们也许说不准孩子的情绪感受词,也猜错了她的愿望,但是没有关系,慢慢练习,改变过去“一上来就要她道歉”的做法,建立起连接后,孩子感到被理解,自然会愿意做进一步的沟通。
第三步明确不当行为
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 不意味着我们接纳了他的不当行为 。相反的,我们需要明确指出孩子的不当行为,让孩子明白哪些做法(包括语言和行为)是不被接受的。譬如,打人的方式就不可以。
就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接纳你此刻的生气或烦躁,但不意味着我们允许你打人。譬如,在公众场合玩耍时,长久霸占公共设施的方式不被接受,虽然我们明白你很想一直玩。譬如,对小朋友的玩具产生好奇是可以的,但粗暴弄坏对方的玩具不可以。
第四步允许孩子慢慢来
我们要鼓励孩子当面及时道歉,有些孩子当时没道歉过后仍会记得并懊悔,久而久之并非好事。简洁明确的告知孩子:“妈妈相信你会去跟XX讲对不起,妈妈在这里等你”。安静的等待几分钟,如果孩子还是说不出口,尝试直接引导孩子处理问题,“我们看看做点什么,可以减轻XX的疼痛/可以让XX不那么伤心了?”如果孩子仍然没有行动,回顾前面几步,在哪里可以做出改进?
如果错过了当下,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合适时机,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再行表达歉意, 切忌强制、逼迫孩子道歉 。
第五步鼓励孩子
当孩子鼓起勇气向对方道歉,或改善了他的行为(譬如,生气时不再打人,说话时使用敬语时),一定要适时鼓励他。不是说“你太棒了”、“你真懂礼貌”等泛泛的赞扬,而是 具体的描述事实 即可。譬如“妈妈听到你和小朋友主动说对不起,你进步了”、“妈妈看到你刚刚很生气,但是没有打小朋友,而是……,你开始懂得控制脾气了”。这表示我们关注并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或亲吻,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正所谓,“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想要孩子在做错的时候主动道歉、认错并加以改进,请平时在家中“手把手教”并“营造情绪安全的氛围”。
手把手教孩子
孩子不道歉,有可能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们需要清楚具体的告知孩子应该怎么做 。譬如,怎样才算是个有礼貌的孩子?需要我们细化教导,比如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可以用手指着对方,要先使用称呼,“叔叔、阿姨”,而不是“你”。有些家庭中有详尽的礼仪守则,具体指导孩子怎么做才算有礼貌。当我们责怪孩子“不会……”“没有……”的时候,想想看,我们有没有细致、具体的教过他们怎么做。
孩子不道歉,有可能是碍于面子,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感受。 “你的彩带要是被人弄坏了,你心里也会觉得难受,对不对?”“你的手被夹了,也会很疼,希望对方给你道歉或者吹吹,对吗?”“要是你做错了事情,妈妈一巴掌打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孩子不道歉,有可能是不知道怎么道歉。 除了一句“对不起”,还可以怎么做?用行动来表示可不可以?拥抱、安抚对方,用图画、书信、语音留言等,可以建议,也可以请孩子自己想,只要当事人双方接受就行。
当然,手把手教孩子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家长 做榜样、做示范。 如果我们平时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体罚过,那么我们应该向孩子正式的道歉,这既是缓和被伤害的亲子关系,也是以身作则示范怎么道歉的好机会。道歉时注意 “简洁”、“真诚” 两大原则,不需要过多讲道理、追溯原因,就事论事即可。譬如“妈妈昨天吼你了,没控制好脾气,妈妈向你道歉,你能原谅妈妈吗?”无论孩子做了多么让你烦恼抓狂的事情,吼人并不是好方法,它只能教会孩子以吼人的方式来对待让他烦恼抓狂的人或事情。
营造情绪安全的氛围
孩子拒不道歉、认错,很有可能是感到了担心害怕,“我干了一件坏事,我可能会遭到惩罚,为了避免,我不能承认我错了……”如前所述,孩子怎么想我们不知道,我们可以做的是,在家中营造情绪安全的氛围,让孩子明白和相信:无论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我们都不会惩罚他,不会责骂他、吼他、否定他、打击他、讥讽他、取消他的权利、限制他的自由。只有这样,孩子感到安全,才会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做了“错事”、“坏事”,才会向我们坦诚。
情绪安全氛围的营造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一点点试探你,看看你如何反应,你的底线在哪里?当我们坚持以不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把孩子这个人和他所做的事情分开看待,把关注点落在解决问题上——“做错了事情?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承担后果,怎么改进,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久而久之,就能在家中形成情绪安全的氛围。孩子感到了父母的包容,也学会了担当责任。那么,他自然就没有任何顾虑去道歉,更没有必要去撒谎或推卸责任了。
熊孩子做错事情肯定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做错了事情。归结于孩子小既不愿意道歉。又不愿意赔偿对方的损失。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对孩子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他会和家长一样习惯于。不道歉。不赔偿损失。这对他人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常说一棵小树要从小就开始修枝叉。然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小孩子是一样的。从小你不让他接触各种规矩。不让他接受。法治的教育。那么他将来就不懂法也不懂规矩。其实人们总在说法制教育有点早。一点都不早现在的小孩子五岁。基本上你跟她讲道理她都能听懂。我们家的小孩子。外公说他的时候他就会说。他要报警说外公虐待他。是违法行为,一个五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大人当时都不理解。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怎么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现在的动画片。各式各样的。里面或多或少都起着教育作用。你是没到关键时刻到关键时刻小孩子他都能想起来要使用这些方式来保护自己。因此,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又要从小事情做起。只要他做错的就一定要批评教育给别人造成损失的就一定要当着他的面进行赔偿,并且要对孩子有相应的惩罚。一次我带着孩子到文具店去。文具店里面有很多。瓷器的东西看着很好玩。孩子就在那乱动。我已经劝解过他了那些东西不要碰掉地下就打碎了。但是他不听趁我不注意仍然去碰那个东西最终打碎了一个。当我发现时及时让他跟服务员道歉。服务员态度倒很好说我们也有责任这个东西放的位置太低了小孩子。一走一过就能拿到。但我仍然坚持当着孩子面赔偿了那个瓷器的损失。然后他要买的玩具。我也没给他买。我告诉他你买玩具的钱已经赔偿这个瓷器的损失了。虽然她闹的很厉害我仍然坚持没有给他买这个玩具。到现在他印象都特别深刻。想起来他还讲。不能碰人家东西碰打了。就不给买玩具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对孩子将来的人生成长肯定是有利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