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害怕的6件事,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孩子最害怕的6件事,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第1张

孩子最害怕的6件事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害怕父母吵架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发脾气、说脏话,会让孩子惊慌失措,精神高度紧张,没有安全感。目睹父母吵架甚至动粗,孩子的情感会受到伤害,有的父母发生不快还会迁怒到孩子,把怒火和怨气发泄在他身上,导致孩子恐惧社交和婚姻。

害怕父母对自己不耐烦的样子

孩子在接触这个世界以后,心里会充满很多好奇和疑问,提出一些在大人看来幼稚无语的问题。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就把孩子打发了。孩子虽小但能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和不耐烦会让孩子失去提问的热情,渐渐把心事都藏起来。

害怕父母对自己大喊大叫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会导致孩子一看到爸妈脸色不好就害怕,渐渐不敢再跟父母交流。对父母的疏离会让孩子感觉没有依靠,情绪变得敏感,继而性格容易往两个极端发展——脾气火爆和懦弱逃避。

害怕父母不接纳自己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有几个无话不谈的小伙伴,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有些父母却因为有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强势、学习成绩差、不爱干净等方面而干扰这段友情,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没有面子,也不被父母尊重,在小伙伴面前变得躲躲闪闪。

害怕父母在众人面前指责自己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或者抱怨自己养这个孩子多么不容易。无形之中,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豆腐渣”,处处不行,还成了家里人的拖累,容易成为经常自我怀疑,否定自身价值的人。

害怕父母拿自己和别的孩子作比较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认为自己永远不如别人,不自信和自卑感伴随半生,

影响一生的格局。

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需要说明的是我已50多岁了。成长的岁月正处于物资匮乏的时代,很多家庭的父母每天忙忙碌碌,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下雨天不出工家里就会少吃一顿饭节省粮食。家里人穿的衣服鞋子全由家里女人自己手工做。劳作的辛苦且不说,人的火气也特别大,一言不合吵架打架都不稀罕。对孩子的教育自然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没那时间也没那功夫给你和风细雨。

每当父母吵架时我都非常害怕,怕一不小心就会被迁怒。很多时候挨打都不明白是为什么。那时候最强烈的愿望是早日走出家门。这也成了我上学时代最强的学习动力。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到远方去工作是那时候最好的学习动员。

后来自己成了家才发现,吵架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两个完全不同家庭成长起来的人走到一起,有冲突实在太正常了。当两人的需求与认知不一致的时候,好好协商无法解决,吵架就成了自然选择。吵架既是表达自己的诉求,更是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当愤怒的情绪表达之后,双方都会意识到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了,否则吵架还会继续。这样的吵架就成了双方相处的一种方式。如果经常反复吵架,就要反思一下,吵架的目的是什么呢?

吵架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父母吵架,孩子无法理解谁对谁错,甚至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而出现不当行为。严重的甚至会有心理问题。

我是70后,我爸妈从我小学七八岁时候开始就经常吵架,都是因为钱[流泪]

记得更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还好,在那个年代经常有零食有肉吃,还能穿漂亮的衣服鞋子,对农村来说算是不错的家庭了,我记得刚上小学时,我穿着红皮鞋,校长说整个学校就听见我皮鞋走路的声音,连老师都是穿自做的布鞋或者白球鞋,至于猪肉,别人家是用来做菜而且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而我爸经常给我买二斤新鲜瘦肉,斩成肉沫加上熬酒用的酒曲丸子碾碎搅拌均匀用荷叶包好放在灶膛里煨熟,一打开香气扑鼻而来,而这个是给我们当早餐或者是零食吃,零食也有每年家里都会熬制麻糖红薯糖橙子糖给我们做零食吃,那时候的我在农村算是小公主一样的存在吧。

好吧,从我爸接触赌钱开始,我们家的日子一落千丈,越来越困难,三个小孩也大些了,而老爸在外赌钱把家产输光还欠一屁股债,妈妈也管不住,三天两头的为了需要用钱而没有也借不到,为了老爸又在哪赌钱又输了多少,吵的不可开交,妈妈时不时要喝药了要离婚了,记得那一晚,爸爸又从哪里赌钱回来,看样子又是输钱了满脸不开心,妈妈骂骂咧咧两个人又吵起来,还动起手来,妈妈拿一把砍柴用的毛镰,爸爸躺在凉椅上眯着眼懒洋洋地指着脖子说朝这里砍,气得心善的妈妈毛镰举得老高却砍不下去,气极了的妈妈把毛镰扔掉转手拿个铜手电筒砸到爸爸头上,血顺着头脸流到脖颈里,像戴了一根血项链,两个人又扭在一起,周围邻居拉的拉,喊的喊,屋子里一片狼藉。

那年我十岁,在一片混乱中我一个人跑到外面靠着墙坐在地上看着天上的星星默默地流着眼泪,恨自己不快点长大而无能为力地看着这一切发生,恨极了用手使劲抓脸(脸上现在还有几道浅浅的疤痕),那一晚发生的事,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这就是我的童年,有过快乐有过痛苦,但是我从来没记恨过爸爸,记得每次我回娘家他都是喊老妈说女儿回来了,快去买个猪脚回来女儿爱吃,而我笑他每次自己想吃什么了就借我回来了的名义叫老妈去买,现在爸爸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会永远记得他,记得长大后曾经问老爸后悔年轻时做错事吗?老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好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就是烟火人家的生活。很啰嗦,谢谢观看[玫瑰][玫瑰]

我就是,我八一年,小的时候一直到初中高中,特别我奶奶来我家那时候闹得更厉害,我从小担惊受怕,记得小学一次我妈喝了好多酒把我吓坏了,我去找了我大娘,记忆中真的很多很多,我爸妈现在一把年纪在一起还是吵,真的想他们离婚算了,我妈现在是带着恨跟我爸生活在一起的,现在我结婚了,很少回去,我有事也很少跟他们讲,因为他们帮不了除了会吵,我觉得我妈这一辈子真的可悲,以前我挺同情理解,现在我理解不了了,信哪种教也不知道,信的和我嫂子不着四六,我真的改变不了,每次回去一身伤痕接了再结,累加了在累加,我现在只能多的清净,没办法我谁都劝慰不了,谁也帮不了,爸妈都是最亲近,都有错,都死活不认,我做什么都不好,唉,悲剧

有人说夫妻就是吵吵闹闹一辈子,天天吵架又不分开的就是夫妻,似乎夫妻间吵架是很正常的事。细想确实如此,自已亲眼目赌的现实 社会 中的家庭,以及影视剧里的男女,真正不吵架的凤眉磷角,几乎没有,而我的父母也是在吵吵闹闹中走来。

小时候记得父母也经常吵 架,在我上小学时有一次我在做作业,父母吵来起,你一句我一句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脸色发怒很恐怖,我开始也大声向他们说”别吵了,别吵了“,说了几遍,他们好似没听见,对我的话没有丝毫反应,仍继续吵。我也就不再吭声。就这样他们在一边吵,而我在一边就着桌子做作业,我心里真的难受,抑止不住的泪水自然滴落在作业本上,将字迹都弄模糊了。

他们到底是为什么吵,谁对谁错,现在根本记不清楚了,就记得,他们每吵一声都好似在吵自己,自己一边抽泣着流泪,一边做作业。吵过架以后的几天,自己的心好似浓云密布,阴沉沉的,回家要先看父母的脸色,假如他们还阴沉着脸,自己的心也跟着阴沉,假如忽然有一天回家了,看见他们有说有笑,那自己的心里就好似突然升起了太阳,感觉心里阴云尽散,冰雪消融,非常的开心。

随着年做龄的增长,对父母吵架又有很多认识,吵架时,彼此发泄了心中的怨气,可能稍好受些,可这些怨气,从父母身上扔出来,全都无情地泼撒到了孩子心上,受伤最大的就是孩子。

当我结婚有了孩子,也没逃出夫妻吵架的魔咒,但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也不当着孩子的面说爱人的坏话。孩子的一半是父亲,一半是母亲,父母任务攻击对方的话,都好似在攻击孩子自已。父母吵架,最伤心的是孩子,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孩子。

电视剧《小欢喜》里乔英子因父母一见面就吵,而失眠,抑郁,自杀,离家出走,成绩一落丈,这足以说明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总之,说起父母吵架的事,那种自己抽泣流泪极度伤心的滋味,就像苦水一样涌到心头,心里真的不好受,它是挥之不去的,会在心头留下磨不掉的阴影。

但愿天下父母多一些宽容,少一些争吵,给孩子创建一个温馨的家,父母就是家里的太阳,但愿孩子都能天天沐浴在阳光里成长。

说到父母吵架,往事不堪回首!

我爸妈生育了我们九个,三男一女,我排行老七。这样的家室,爸妈又是解放前的穷苦子弟,尤其是老爸,十六岁被抓壮丁,后来投靠解放军,随东野南下,又上了朝鲜战场,原本应是十分享受战后太平人生的。事实却不这样,爸妈纷纷扰扰地过生活,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脸红耳赤,似乎一点也不顾及高高低低那一堆儿女的感受。

迁怒行为有哪些?

经常蒙骗小孩,不兑现承诺;有一些父母经常选用蒙骗小孩的形式让小孩去给自己办事,例如外出骗小孩说去买菜,结论一整天也不回家,对小孩服务承诺的事儿也没有实现。父母给孩子的服务承诺,天真的宝宝会十分认真完成爸爸妈妈的服务承诺,假如父母们常常蒙骗小孩,便会让小孩心寒没有安全感,乃至会不信任父母的语言,因此父母们要留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不是经常蒙骗小孩。

在宝宝跟前争吵;隔壁的邻居常常爱争吵,男性响声非常大,每一次争吵都把小孩吓得躲在角落抽泣,本来已经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孩,十分乖巧,也十分性格开朗。

由于爸爸2022年买卖不太好做,赔了很多钱,小孩经历了父母们的争吵,如今都没有之前那麼性格开朗,性情越来越很内向型,很担心左邻右居们询问他爸爸妈妈为什么争吵。因此父母那样的手段对小孩危害长远,要防止争吵这一个人行为。

小孩犯错误后,没有耐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小孩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惹恼爸爸妈妈是在所难免的,假如小孩犯错误,父母并没有恰当地去帮助小孩改正错误,往后面小孩只能犯更多的不正确。可是有一些父母通常没有耐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犯错误,不了解事儿的始作俑者就指责小孩,那样比较容易让宝宝出现厌学心理。

坚信每一个爸爸妈妈全是都是疼惜自个的小孩子的,仅仅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向小孩闹脾气。父母们要懂得调节好自身的性子,由于不知不觉地闹脾气会对小孩年幼的内心导致很多危害。

因此父母要克制自己的责怪个人行为,教育小孩选用“粗鲁蛮横“的方法都不对的,时长久了小孩非常容易效仿父母的个人行为,也会越来越非常容易发怒,无法培养做事要理智的良好的习惯。

毁掉孩子的7种方式,我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毁掉的

提示:阅读本文需要10分钟,10分钟将改变您和孩子的一生

目录:毁掉孩子的7种方式1、让孩子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来刺激他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的形象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绝不能和蔼,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5、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决定,绝不给孩子一点自由,孩子的行父母要密切注视6、要学会迁怒于孩子的本事7、当众让孩子出丑

前言

瞧瞧这以上7点,再回想下自己的过往,是不是或多或少的都曾经在自己的身上发生过呢?

当父母还在埋怨我们现在为什么过的不如别人时,他们可曾想过当年是怎么教育的我们,可曾想起是如何一手把我们给毁掉的。可如今他们却只想要现成的好,让我们这群孩子一生处于被毁掉的状态而无法自拔,甚至还要背负愧对父母的自责,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被毁掉的孩子,一生都是痛苦的,他们永远活在自我责备与自我嫌弃之中,活成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却又无能改变。

1、让孩子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小时候,父母总会说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做的不到位,那个做的不到位。每个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都会绕不开这个点,总是会对孩子笨拙的行为进行指责说教,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埋下“我不行”的心理包袱,即便长大成人后,这种心理依然根深蒂固的扎根在内心深处无法铲除。

这类人群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认可程度,以及非常在意他人的目光。因为他从小就受到过这样的伤害,他是在不认可的环境中长大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都会令他再次回到当初那个被迫害的情景中。我不行,小时候不行,长大了,依然不行。

是孩子真的不行吗?不是的,哪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大,他都不可能比大人厉害,孩子永远是在学习中慢慢成长的,从不会到会,从不行再到行,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是什么都行的,包括父母。

孩子做的不行时,父母要鼓励孩子,认可孩子的付出,而不是一味责备孩子你为什么不行,你为什么付出了依然还是做不到。

当孩子听到父母都不认可自己,都在说自己不行时,他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可能真的不行,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

赏识,给孩子营养;鼓励,能给孩子力量;而责备,则会把孩子原本的力量都给剥夺过去。就像剪掉了孩子的翅膀,父母还在一旁边责备孩子你怎么不飞呢,你倒是飞呀!

一方面打压孩子,一方面又对孩子有过高的期盼。不知道这样的父母是怎么想的,也许当年他们也是这样被一路打压,一路被寄于厚望的状态中成长过来的,然后把他们所有的历程又复制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了一遍。

你行,你倒是飞呀。你都不行,凭什么却要求孩子会飞。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来刺激他

"你看人家XX,学习多好,XX 工作多好,XX多会赚钱,XX又谈了新的对象,XX又买了新车……人家从来都不让父母操心,你看看你!"

这些话,是不是也经常在我们耳畔响起,每当父母拿这些话怼我们时,我们的的内心是不是也好想反击,可往往反击又是无效的。

父母拿我们没有的,跟别人家有的来相比,真的很气人的,真的是很有效的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有效的打击我们,摧毁我们,以此来证明第一条,我们不行。

这也是父母们对孩子教育最经典的王牌语录,别人家孩子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父母以为拿比我们行的人刺激一下,就能激发我们快速的成长,殊不知刺激过后的就是绝望的失落。既然别人家孩子那么好,你让他做你的孩子好了,我在这家就是多余的,那么不被认可,那么不被赏识,那么的被父母嫌弃。

事实上我们也不是一败涂地的差,往往是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我们,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父母眼中的行的孩子,来进行对他们孩子的打压。

被别人比下去,也把别人比下去。人无完人,总有优势和劣势,父母们绝对不要拿孩子的劣势跟别人的优势比,那好比是鸡蛋碰石头,把孩子这枚鸡蛋碰的稀巴烂还要嘲讽上几句,这无疑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让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呵护与认可,失去了被父母肯定带来的力量。

肯定孩子,鼓励孩子,赏识孩子,给孩子充足的心理滋养,给孩子足够的成长力量,拿不是一味的通过打击来刺激孩子。

孩子行的地方,要给他一定的认可;孩子不行的地方,要鼓励他努力;

一味的认可会让孩子迷失自我,一味的打击也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当孩子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时,哪还有不行的孩子呢。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的形象

这条就更加经典了,也是被耳提面命的语录。

“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爸爸在太阳下辛苦的劳作吗?”“你不听话,你对得起妈妈的早出晚归为你的付出吗?”“你要有出息,才能对得起父母为你操劳后落下的一身病”,“你要孝顺听话,才能回报父母为你而舍弃的其他”……

为了孩子,放弃了自我的爱好;为了孩子,累出了一身病;为了孩子,牺牲了太多的太多。

如此种种,父母被塑造成了为了家为了孩子牺牲的对象。将过去的历史在重新上演,告诉孩子,父母为了他,当初付出了多少艰辛,吃了多少苦头,放弃了多少。让孩子深深的产生一种负罪感,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而孩子一旦不能回馈满足父母,就是一种罪。

当孩子背负上罪恶感时,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因为他无法有效的满足并达到父母期望的高度,无法实现父母寄托在我们身上的抱负,无法弥补父母为了我们而做出的种种艰辛付出。

这种罪恶感根植于内心,“我”成了父母不幸的根源。

因为“我”,父母要承受太多的苦难;因为“我”,父母受尽了万千艰辛;因为“我”,父母牺牲了自己,成全了我。

这是永远无法补偿的心理罪恶,一生一世都无法补偿的。孩子会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会想如果当初没有“我”,父母不就可以过的更好,过的更幸福。而如今有了我,却牺牲了他们,不由得罪恶感更加深重了。

父母不要觉得自己为了孩子牺牲掉了自己,不要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的英雄。如果没有孩子,父母照样是要为其他事务而牺牲自己的。可为什么偏偏要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告诉孩子是为了他而牺牲了自己呢。难道孩子不是父母牺牲自己时得到的战利品吗?

父母抚养了孩子的童年,孩子长大要赡养父母的老年。如果说父母是单方面的牺牲,那孩子成大后是不是可以不赡养父母的老年呢。绝对没有谁为谁牺牲,都是在互相利用,只是父母先孩子付出,孩子后为父母付出。

父母对孩子的所有厚望、寄托、期盼、抱负,终不过是为了孩子有朝一日能实现父母自己的希望理想罢了。

当孩子达到了父母理想的状态时,过的更好更幸福后,也就意味着父母达到了同样的高度,过的更好更幸福了。这时难道父母当初的牺牲,真的是为了孩子吗?显然是为了父母日后的自己吧。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绝不能和蔼,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你给我过来”,“你赶紧吃”,“你坐直了”,“你别跑”,“你赶紧睡”,“你再哭”……

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而非商量的口吻,音量也常常在70分贝以上,甚至还会配上一些嘲讽的话。如"你真笨","没见过你这么蠢的孩子","我怎么生了你"等等。

目的就是以气势上来打压孩子,给孩子造成一种威慑力,以为大声就可以震慑住孩子,以为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就得无条件的服从听从父母的,不由得孩子辩解,不容得与孩子商量讨论。

父母的威严要树立,但不是以绝对的形态树立的。

父母命令式的对待孩子,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人格,孩子俨然成为了父母的附属品,必须无条件的接纳。

父母对孩子大声的说话,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冰冷感。“为什么他们不能温柔的温暖的对我说话,为什么他们一定在吵我,骂我讥讽我……”,孩子内心严重的缺失了温暖,长大后也会对他人冰冷。孩子习以为常了父母的行为,接受了父母那样的“爱”,长大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爱”别人。

温柔一点,并不失父母的威严;和蔼一些,并不失孩子对父母的敬重。以商量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孩子也会欣然接受,而用命令式的语气要求时,孩子往往是抗拒的。

孩子就像是一头小毛驴,顺着抚毛,他就能乖乖听话,若倒戗着,绝对撂橛子。

“你不要命令我,我有我的想法。”孩子就是如此,爱当”顺毛驴“。父母也要学会做用顺着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而不能一味的命令着倒戗着。

5、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决定,绝不给孩子一点自由,孩子的行父母要密切注视

”你做这干什么,毫无意义“,”你根本没那个毅力,你做不了“,”你干嘛去?就知道瞎跑“,”你藏了什么东西,拿出来我看看“……

这种父母是绝对的控制型父母,孩子想做什么,必须得父母来决定,父母若不同意的,孩子绝对不能做。

孩子的行踪父母会密切关注,孩子如果有日记,父母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查看;孩子如果有什么行动,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想做什么事情想学什么技能,不是由孩子的条件、能力说了算,而是由父母觉得孩子可以时,才会让孩子去做。一切决择由父母说了算,孩子完全没有决定的资格。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而非是独立的个体。他被完全依附在父母身上,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失去了信心后,孩子会变得自卑;失去了自由,孩子就会变得木讷;我已非我,而是父母的玩偶,被操纵的活着。

假如有一天父母失去了操纵孩子的能力,孩子也就被无情的弃在箱匣里,永世失去了独立的机会。

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给孩子做决择的机会;帮助孩子做去决定,而不是为孩子做出决定。

父母能操纵孩子一时,却操纵不了孩子一世。

6、迁怒于孩子

”妹妹手指被刀片划破了,痛的哇哇大哭,爸爸不由分说的直接给了哥哥一巴掌。哥哥委曲的哭着说,她自己划破了,又不是因为我。爸爸说,不让你拿刀片偏要拿,打你活该。“好委曲的哥,没道理的迁怒呀。

迁怒孩子,是父母自我情绪失控的表现。如之前的摔婴案,就因为夫妻吵架而迁怒于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父母的情绪失控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心情不好时,孩子却把一盆水倒在刚拖完的地面上,那个怒气,轻则一脸狰狞的怒吼孩子,重则恨不能一巴掌打孩子身上。

可当孩子面对父母突如其来的迁怒时,却是一脸的惊恐。他们不安的面对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就被父母怒吼甚至被打。

迁怒于孩子,是做父母的把怒火转移到孩子身上的情绪发泄。

再比如在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罪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哭闹,流眼泪。这样做父母是把不爽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出去了,可也有效地打击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增加了孩子的自卑感,甚至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孩子是无辜的,可因为做父母的不顺心不如意就随意的迁怒孩子,孩子也只能默默的忍受。

难道就因为孩子小,无力反抗,就该默默承受来自父母的怒气吗?其实最委屈的不是父母,而是那个小小的人儿,他们那么小,就要承担父母的怒气,甚至是父母所有的情绪。

父母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态,不要随意的把怒火迁怒于别人,尤其是那个无力承受的孩子。

7、当众让孩子出丑,孩子是不需要面子的

这一条,是父母的杀手锏,直接、瞬间能摧毁孩子。

让孩子当从出丑,难堪,丢面子,让大众一起来帮助自己嘲笑孩子,后果就是直接给孩子造成恐惧感、怕社交,怕聚众,产生焦虑,丧失尊严。

当众批评孩子,拿着孩子的糗事当“笑柄;当众揭孩子的短,揭露孩子的隐私,让孩子难堪下不来台,让孩子丢失颜面无地自容。

父母以为这些都是小事,没什么大碍,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却不知道孩子也需要面子的,孩子也需要在同龄人面前或是长辈面前保持一个优秀的形象的。

面子,并不是只有大人才会有的。但凡已经有了独立思想的人,都会要面子的。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也怕被小朋友嘲笑,也怕被小朋友看不起,也怕被小朋友抓到把柄而攻击自己。

他们也希望能保持优秀的形象,维护建立自己的尊严,而不是由人肆意的践踏。

当父母当众让孩子出丑时,孩子内心是恐慌又焦虑的,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眼下的窘境,他们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可他们又无力阻止这样的嘲讽,孩子心理上受到了伤害,胆怯、自卑、从而产生了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

父母不刻意指出孩子的过错,那么孩子就会更注重尊严,也会因此而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给孩子留足面子,等同于给他自尊,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维护,心存感激,用更体面的方式来回应父母。

你给孩子面子,孩子还你体面;你给孩子尊严,孩子就给你一世的阳光。

每个孩子,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不仅需要爱,也需要尊严。

后记

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

它能锁住父母如乌云般的眼睛,打开孩子自信的大门;它能让父母站在阳光底下看见的孩子,培养一颗正含苞待放的种子。

如果你想毁掉孩子,那么熟练掌握以上7条,基本上就可以轻易的毁掉自己的孩子了。

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但是,做父母的还是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所以以上这7条不要轻易去尝试!

如果你正在做或者有尝试的倾向,那么快点住手吧!

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没有错,如果孩子有错,那一定是做父母的错!

第一,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6岁以下的孩子对父母充满了依恋,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疼爱。但父母吵架时,平日里温馨、亲切的氛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这种反差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当父母吵得比较激烈的时候,容易迁怒于孩子,将孩子当作出气筒。这很容易使孩子将父母吵架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父母不爱自己了”,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伤、无助等消极情绪。

第二,使孩子形成自卑、暴躁的性格。父母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容易使孩子误以为父母吵架的原因与自己有关,产生“自己不够好”的想法,从而经常怀疑自己、否认自己,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发生自残行为。比如,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夫妻俩歇斯底里地吵架、摔东西时,儿子当当拿出小刀割破自己的手,以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阻止他们争吵。另外,父母吵架时情绪失控,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导致孩子遇到问题时常常变得非常暴躁。

第三,影响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孩子生活在充满冲突的家庭中,容易变得不合群,无法与同伴正常交往。遇到问题后,孩子不是畏畏缩缩、胆小怕事,就是暴跳如雷、大打出手。这两种情况都妨碍他们与同伴建立信任关系,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

第四,影响孩子的婚恋观。经常面对家庭冲突的孩子,容易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容易对未来的婚姻产生恐惧感。比如,对婚姻产生错觉,认为婚姻都是不幸而可怕的,不愿意结婚,徘徊在婚姻的边缘。

美国研究者于1999年对1021名1-3岁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家庭情况分析后发现,有一半以上(621名)患儿在哺乳期内,父母吵闹离婚,母亲情绪不佳,身体经常分泌出有害物质,并通过乳汁进入要婴儿体内,使婴儿各个脏器、神经等各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免疫功能下降,致使发育迟缓。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心理学家尼古拉斯瓦尔什博士及其同事对58名17-19岁青少年的大脑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者让其父母回忆孩子从出生至11岁期间所经历的家庭问题,如父母争吵、言语或身体暴力及家庭成员间感情淡漠或缺乏沟通等。研究者据此将这些家庭分为“好家庭”(家庭问题为较少)和“坏家庭”(家庭问题较多)。结果发现,11岁前经历过中度及以上家庭问题的孩子小脑部分相对较小。小脑与学习、压力调节及感觉运动控制关系密切。儿童小脑较小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瓦尔什博士指出,发生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畅、争吵斗嘴、缺少关爱、情感淡漠和关系紧张等也会对孩子大脑早期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幸福感缺失

经常目睹父母吵架,在孩子心理会有一种家庭不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恩爱,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是破碎的,父母动辄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内心会惧怕爸爸和妈妈分开,内心会非常的恐惧没有安全感,幸福感自然就会缺失。

二、性格缺陷是避免不了的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两人大动干戈,有时候话赶话越吵越凶,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大打出手,把人性丑陋的一面直接展示在孩子面前,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焦虑不安的,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孩子也会变得易爆易怒,不会体贴他人,甚至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三、内心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经常面对父母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互相撕打对方,孩子看在眼里,慢慢的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恐惧,会害怕自己的另一半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父母的故事再一次在自己身上重演,内心会对婚姻充满恐惧感,会不愿意找对象,甚至会不愿意结果,这也是一些恐婚的一大原因。

四、影响未来的工作和育儿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上都会长满刺的,会用刺把自己保护起来,会很难相处不好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会不相信别人,会对工作非常不利的。尤其是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每天都是触目惊心!

孩子的敏感度远远超乎我们大人的想象,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通过观察他们什么都懂,并且模仿能力也特别强。总之,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在现实生活当中夫妻两人吵架是非常常见的,就算有了孩子之后,可能也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作为成年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有什么事情坐下来好好沟通,而不是通过吵架解决方法,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控制自己,那么夫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夫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后怎么挽救?

1、夫妻两人吵架之后对孩子影响肯定是非常大的,比如在吵架时两个人脾气都很不好,所以看到旁边孩子的时候,可能会把孩子当成出气筒,会让孩子心里承受很多压力,有时可能还会动手打孩子。

2、夫妻俩人当着孩子面吵架,那对孩子性格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夫妻俩人经常吵架,而且动手打人,那孩子就会言传身教,也就是说孩子长大之后也会通过这种方法对待自己的家庭,甚至会仇视这个社会。

夫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后怎么挽救

1、如果夫妻两人当着孩子面吵架,对孩子影响比较大的话,接下来就要进行挽救,当然所以要先跟孩子好好沟通,让孩子知道两人吵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最关键的是让孩子知道,就算两人吵架,其实心里还是非常爱孩子的。

2、夫妻两人吵架之后要想挽救孩子,那可以跟他多讲讲你们夫妻两人是怎样相遇的,在相遇过程中又遇到哪些比较有趣的事情,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他明白,其实爸爸妈妈还是很相爱的。

3、另外也要给孩子更多安全感,如果夫妻两人经常当着孩子面吵架,那么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这时候带上孩子一起去亲子旅游,相信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而且也能够明白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1585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