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电视剧

少年派电视剧,第1张

《少年派》是由刘惠宁、李少飞执导,张嘉益、闫妮、赵今麦、郭俊辰、王玉雯、姜冠南领衔主演,刘孜、扈耀之、冯雷主演,杨新鸣、王海地、李晓红、张磊、刘凯、李至强、吴乙彤、许薇联合主演的都市家庭剧。

该剧主要围绕着四个家庭,讲述了家庭成员迎着阳光风雨努力奋斗,最终收获成长的故事。该剧于2019年6月9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优酷视频同步播出。

该剧剧情是精灵活泼的少女林妙妙中考超常发挥,意外考入重点高中,妈妈王胜男扬眉吐气。高一住校,挣脱妈妈掌控的林妙妙如鱼得水,结交了三个好友,校花邓小琪、学霸钱三一和江天昊,并且还成为了校园广播站的主播,俨然“人生赢家”。

学神如云,林妙妙成绩惨遭碾压,面对来自“我儿子成绩全市第一”的裴音的正面暴击。王胜男的斗志被全面点燃,开启陪读生活。冤家路窄,竟和裴音家成了邻居。王裴二人冲突不断升级,却因婚姻问题惺惺相惜,成了闺蜜。

高三来临,林妙妙经历了父母感情的震荡,钱三一隐忍着父母的貌合神离,江天昊突遭家庭破产,邓小琪因为妈妈的秘密被曝光跌入谷底。

少年们桀骜不驯,迎着阳光、风雨,如春草般蓬勃生长。高考结束,少年各奔前程,内心充满伤感及对未来的期待。四个家庭经历波折,找到了各自的方向,收获着动人的成长。

也许有很多的人都已经看过少年派吧,那么就很清楚里面几个中国家庭里面大家所希望的最正常的中国家庭应该是像哪一个的家庭。

从一开始出现的林妙妙的家庭吵吵闹闹开始,其实我觉得这才是最正常的中国家庭。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谁的家庭不会发生吵架,但是真正有感情的家庭吵过闹过,最后却还是在一起走下去。而那些不吵不闹相敬如宾的家庭,到最后都是分道扬镳,感情淡漠。

和那些孩子相比,林妙妙应该算是比较幸福的,被宠着惯着。虽然她在家庭里面也总是被管制得相当严格,但是最终她还是快乐的成长着。且从这些孩子的性格来看,林妙妙其实是属于相当大众化的,又非常受大家欢迎的孩子。

钱三一虽然看起来也很不错,但是像他这样的学霸头脑如此的孩子,在整个中国社会又有多少呢?像林妙妙一样,这样正常的孩子比较居多。

几个家庭当中,林妙妙也是最能够感受到家庭幸福的孩子。父母总是为了她的事情而吵架,为了她的教育问题而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是最终都能够解决。

看了这部电视剧以后,我希望中国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像林妙妙的家庭一样幸福。

有说有笑,有苦有累,有吵架也有更多的感情表达与感动。

《少年派》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四位少年在高中三年生活中除了面对高考,还有着友情危机和各自家庭的烦恼,四个家庭在经历了变故与波折后,找到了各自的方向,最终获得了成长的故事。为什么这部电视剧第二部还未播出就受到很多人的期待。

1、第一部电视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少年派的第一部写的是四位少年高中时代的生活,在这部电视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惊叹这些场景,老师的批评,孩子的叛逆等等都好是自己的经历过的青春,上课偷吃零食,体育课改为数学课,这一幕幕都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在我看来,所有的人物都是吸引观众的要点,为第二部电视剧打好了基础,在结局时刻,给人一种意难平的感觉,吸引了读者并且激发了想象力。

2、上一部的影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在《少年派》第一部结局的时候,邓小琪和钱三一去了北京,而江天昊和林妙妙仍然在江州,然而,所有人都看出来了钱三一喜欢林妙妙,但林妙妙本身却不知道,作为观众都为他们之间的爱情着急,所以,在这部剧介绍之后大家都在想,林妙妙最后和钱三一在一起了还是选择了和她一起留在江州的江天昊呢。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在期待下一部给一个答案。所以,这些都为第二部打下了深刻的基础。

3、剧中的cp最后还没在一起。

在第一部电视剧中,四位主角都和官方的cp在一起,大家都在期待他们在一起之后的甜甜故事,想看看大学时代钱三一和林妙妙在一起之后是什么样子的,想知道邓小琪最后有没有和喜欢她一整个高中的江天昊在一起,而在他们的大学生活中,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等等,这些问题都在观众心里面期待着。

还记得《小王子》:“大人自己什么都不懂,总是要小孩来给他们解释,这让我觉得很累”中的一行吗。

在张嘉译在《少年派》中,从一个有魅力的中年男人变成“中年油腻男”真是一个时刻,我还记得大伟大哥在烤肉摊吃烤肉串,画了小格子到林妙妙第二秒钟,他和妻子吵了起来,离开了家,离家后,他被关进局里,成了一个油腻而颓废的人,打开“大为躺”模式开关真是出乎意料。

无论一个人多大年纪,当他遇到困难时,他都会选择像小孩子一样逃避。

也就是说,林大伟逃跑时,幸运的是家里有两个后援默默支持他,即使王胜男和他吵架离婚了,他也没有放弃他。

当家庭中有一个人有问题时,其他家庭成员不会选择火上浇油,他们都想走向更好的生活方向,开导,交流,努力理解对方。

林大伟又找到了工作方向,他的生活还将继续。

事实上如果你一直在看这个剧本,你会发现《少年派》的一个小细节,当妈妈王胜男在家里唠叨女儿时,他的父亲林大伟总是会变成和事老在里面旋转,当王胜男和林吵架离婚时,林妙妙就会变成小大人关心他们的关系,寻找和解的机会。

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时,一定要有一个家庭成员作为粘合剂,把分开的两个人粘在在一起上,这是值得学习的。

不得不说,当闫妮和张嘉译飙起行为时,赵今麦的古代鬼魂确实不值一提,当他们在戏里吵架时,代入感非常强大,吵架的原因不是谁犯了原则问题,而是千家万户都会遇到的家事,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成为一个家庭和事老,我们也可以拥有美美完整和睦家庭生活。

现在看看《少年派》,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家庭**,更不是一部优秀的高考片,当然,他有点青春的味道,但他不是一部青春片,他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没有一个是突出的,这也是该剧的一大遗憾。

正如《金婚》书中的一句话,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的人,他们经常为琐事争吵,并在争吵后自我检讨和弥补。

最好的家庭难道不是一辈子都在争吵吗?生活是有趣的,无话可说的时候,家里人就散了,争吵应该是适度的和换位思考的理解最重要。

不难发现《少年派》还有中国家庭成员的一小部分细节,每个女儿都离父亲每个儿子都离母亲很近,林大伟和林妙妙,钱三一和裴音不能一概而论,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你小时候会在家里吗?你和谁最亲近?

大家还记得化学老师田珊珊在课堂上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关于手机的问题的情节吗?那节课上很多的人在低头玩手机,实际上精英中学的精英班,不可能是这个样子,有点常识的同学就知道,精英班当然是高手云集,强者如云的地方,怎么可能每个人都在上课玩手机,还自称是精英。那么精英中学不再是群英荟萃,而是手机荟萃了。

据我所知,精英班一般实行优胜劣汰的制度,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且现在的高中并没有开放到每个同学都可以带着手机去学校的程度,当然这个情节的设置也有一定的背景,江天昊为了手机跳楼,学校矫枉过正,于是允许学生上课带手机

而且不允许老师没收学生的手机。这个情节确实有点荒唐,如果每一个高中都是这个样子。那么谈什么考名牌大学?

大家还记得唐元明跟甜甜珊珊新婚之后的情景吗?两个人把家里设置的跟办公室一样,晚上更是埋头工作。我觉得这个情节设置的有点可笑,谁说老师的家里就应该设置的跟工作室一样,其实作为老师中的一员,我们一般把白天该做的事情积极的去做完,很少把白天的工作带到家里去做。

现在的老师不可能背着一大堆的作业上下班,当然这个情节有一个合理的地方,两个人讨论的话题都离不开学生,这是真的。

在剧情结尾的时候,蒋昱文和裴音甜蜜的在一起,恰好学霸钱三一开门撞见了他们,这个场景是十分尴尬的,当时的钱三一也非常的生气,但是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他就想通了。允许母亲再嫁,这个转变过程也太突然了吧

一个是从小被称为哥哥的蒋昱文,一个是跟自己十几年相依为命的母亲,怎么说他们之间都有十几岁的差距,让一个孩子在几分钟之内就接受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变化有点突然。当然可能学霸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此。

01

好久没有看过电视剧了,用15x的速度终于追完了《少年派》。

突然就真的很想回到高考前的三年时光,可是一转眼都已经毕业五年了。

以前总是不能理解什么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却偏偏总是喜欢在作文里用到这八个字。

而现在,时间它真的悄悄流走了。

看了一些文章,很多人说这部剧狗血、怎么怎么扯之类的,说怀二胎、网络直播、P2P崩盘、中年失业等等乱七八糟一堆事情都凑在一起太假!明显就是凑剧情博眼球!越看到最后越不想看

好吧,我倒是觉得《少年派》挺好看的。

算一下全剧一共41集,每集按35分钟的时长,那加起来就是1435分钟,而我们的高中三年时光,一年365天,三年就是525600分钟,剧里三年的时间和现实相比还不到1%。

有人说自己三年经历的所有事情还不如一集里发生的事情多,而我想说的是,你说的难道不是废话吗?这就是一个电视剧,你非要跟现实比,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我感觉《少年派》可能就是无数个中国家庭的缩影吧,搬出来一句很老套却很实在的话,艺术源于生活。

我不知道编剧想表达什么,可能是为了让剧情跌宕起伏,也可能是为了给主人公的人生增加难度,可那些发生的事情确确实实都存在我们身边,或许你听过,也或许你经历过,所以我觉得没什么毛病。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巴掌扇在脸上,过不了几天安稳日子就会有大大小小的烦恼,这明明就非常真实,可有人偏偏说它假。

那我真的羡慕说假的那个人,羡慕他的生活,他这一路走来肯定是顺风顺水,好运爆棚。

所以我倒是想为《少年派》说句话,如果在你看这部剧的时候,

会让你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想起某一位同学,某一位老师,想起他们对你说过的话,他们的笑脸,

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那些听到耳朵磨出茧的谆谆教诲,甚至想起曾经暗恋过喜欢过的那个人,

让你想起以前那些点点滴滴的美好,那我觉得这部剧就很成功。

至少对我来说,我看完以后就去找了一位女同学寒暄,结果她极其不配合的回了我一句:

啧啧啧,还有时间看电视剧

我也只能尴尬地笑一笑。

02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当然是贯穿你我高中生涯的主线剧情,少年情怀总是诗,谁也逃不掉,谁也躲不过,电视剧里是这样,曾经的我们也是这样。

谁跟谁特别要好,谁又跟谁闹了矛盾,谁喜欢谁,谁又不喜欢谁,谁跟谁在一起,谁又跟谁分开。

我只是没有看懂邓小琪怎么到后来又没有表现出喜欢钱三一的样子,而且江天昊最后是喜欢邓小琪?还是喜欢林妙妙,结果就这样全剧终了。

那个年纪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不应该就是一直一直喜欢吗?

抛开这些懵懵懂懂的喜欢,几个人之间的朋友关系更弥足珍贵。

真正的朋友还是要一起长大的,跌跌撞撞磕磕绊绊,长大以后再回头看看几个人一路走来的脚印,大大小小有深有浅。

等到这些脚印慢慢凝结不会再消失的时候,那就变成了我们一生都为之怀念的青春。

不过还是要吐槽一下剧里四小只的家庭,太过分了,一个比一个有钱,最差的还是中产家庭林妙妙

其实这样的设定,又给他们减去了很多麻烦,毕竟大部分家庭都达不到他们的条件,在物质上会面临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他们四个却不会因此而烦恼。

我想也正是因为优越的家庭条件,才能让他们更加无忧无虑,在最美好的时光里肆无忌惮,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其实很多很多人都不能像他们一样,他们是幸运的,电视剧到底还是电视剧,不能和现实相比。

03

我发现全天下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说的话简直一模一样,剧里每一位老师和曾经我的每一位老师,他们对学生讲的话完全就是一字不差:

不要后悔,不要留下遗憾,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你将来出息挣钱了和老师没有一分钱关系

现在其实慢慢就能理解当时老师苦口婆心说的那些话,他真的没有想要去害你,他每天跟个幽灵一样的监视你盯着你,都是在尽职尽责的去完成自己作为一位老师的工作。

我这样说其实还不够贴切,换句话讲,老师教育学生是工作是责任是义务,更是良心,很多时候他不想管你,但他于心不忍。

不想看你小小年纪放纵自己,也不想放弃你,因为你小,因为你在叛逆期,因为你什么都不懂,因为他觉得你是个好孩子,所以他才会一遍一遍地提醒你说教你。

当然,对我们来说当时遇见这样的老师简直就是噩梦,但是现在就能理解老师的心情了,而且发自内心能体会到老师的辛苦。

我记得以前老师经常说:你们现在是学生,学生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很多同学听了非常不屑:谁规定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

这种话依现在的年纪来看,完全就是无理取闹。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会经历很多个阶段,身处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身份角色,不同的属性,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都应该尽早想明白想清楚,先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将来一定是人生赢家。

像我现在说这些等于是在反省,因为我属于当时没想明白的那一类人。那也没办法,年纪小不懂事,整天傻乎乎的也不听劝,我觉得也不能完全怪我。

有些道理真的只有你自己到了一定年纪才能明白,而在这之前不管是谁跟你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都没用。

以前上数理化死活听不懂,不想听,心里就有一个想法,学这些有什么用呢?以后的生活需要用函数去买菜吗?需要用加速度去开车吗?学了分子式用来干嘛呢?

有一次同学还因为这个和班主任吵架,他们争论的中心就是:我将来不搞研究,不当教授,学这些有什么意义?

我只记得我同学气得脸红脖子粗,而老师只淡淡说了一句:对你以后的生活确实没有意义,但是对你的现在很有意义。

现在一想到这个瞬间,我就又要为老师竖起大拇指了,为什么呢?

因为慢慢我发现,人生中本来就会遇到很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你都必须一个一个去做,而且要做好,在你没有做完做好之前,你是没有办法去知道它到底有没有意义。

只有等你做了你才能得到答案,当你发现它没有意义的时候,你会失落会难过,你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

但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也是我最近才想明白的,你做了那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说明你正在路上,你正在寻找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只有认识到什么没有意义,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有意义。

没有意义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在面对那些没有意义的意义时,坦然接受吧,不必抱怨,也不必困惑。

这不是绕口令,我也没有想写鸡汤,算是我活了二十三年才悟出来的一点小道理

希望不会太晚吧。

04

父母和家庭其实是我最不愿意说起的一部分,因为实在太羡慕林妙妙了,是发自内心的羡慕。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长大的孩子,就算考不上名牌大学,他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在人群里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无论是现实中我们的父母还是剧里的父母,我都坚信他们一定是爱孩子比爱自己要更多,但是这种爱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总是会为双方都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痛苦。

就比方说面对高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他们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进好大学,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能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一直伴随着他们。

关于中国式父母的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故事,而且我们这一代人也正是故事里的主角。

我相信参加过高考的人里,大部分人的经历都应该相似,都有过一段极其煎熬的日子,这种煎熬可能并不是来自学业的压力,而是来自我们的父母。

是我们和父母相处的关系变了味,也可以说是父母的爱变得扭曲,甚至畸形,让我们无法接受。

过程我不必细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得尝一遍,用一句老话来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这样没错。

但其实在自己长大以后,也终于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可理解并不代表赞同。

我理解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理解的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子女考上好大学是在当今社会下唯一的出路,我理解的是父母前半辈子吃够了没文化没学历的亏,所以他们不想看到孩子重蹈覆辙,再吃一遍自己尝过的苦。

所以他们千方百计,用尽全力也想要把孩子送进一所更好的大学,只有这样前半生头顶上的阴霾才会消散,也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希望有盼头,才能看到自己孩子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而我并不赞同的,是他们一遍又一遍给子女灌输“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完蛋了”的思想,

我并不赞同的,是他们只把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

我并不赞同的,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只和孩子的学习挂钩,生活里除了学习不允许再有其它任何内容。

一场考试,一组分数,凭什么你就要否定我整个人?凭什么你就要否定我往后几十年的人生?到底凭什么?

当一个家庭辛辛苦苦供出一个名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时,那种感觉就好像今后可以随意掌控自己的命运一般,不仅如此,甚至还能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亲戚的命运,街坊邻里的命运。

我这样说带着有点戏谑和不屑的意思,但其实现在我理解父母的苦衷,反正打破头说破天,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

再想想看,为什么父母要拼了命地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中国人多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考一分就能挤掉一个操场的人”真不是开玩笑的。

以前总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来抨击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制度,包括我自己上学的时候也总是吐槽,可现在我觉得应试教育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制度了,或许它还不够完善,不够人性化。

但面对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就只有通过考试这种形式才能快速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还有一件事就是,可能高考是你这辈子参与的社会范围最广的一次活动,而且更关键的是,分数线面前人人平等,它最公正、公平。

这其中深刻的含义我也说不明白,但我想作为一个曾经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经历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我也有资格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心声。

05

其实还想聊聊为什么一定要考名牌大学,它们到底真正好在哪里?

但看了看自己的学历,这种话题就留给那些真正的名校学子吧,我一个十八线普通院线毕业的普通人就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只是可惜了我曾经做过的名校梦。

好啦,一部电视剧倒是让我看出了这么多的观后感,全凭一颗扑通扑通跳得火热的心脏。

希望《少年派》能拍第二部吧。

我想看看他们的大学生活,想看钱三一有没有和林妙妙表白,想看林妙妙有没有答应和钱三一在一起,想看他们四个人后来发生的故事。

我的青春已经结束,而他们才刚刚开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近我被少年派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圈粉,我也正式进入刷剧大军,成为里边的一员。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很感兴趣,他写出了我学生时代的所有事情,感觉就是我们生活被拍成了**,电视剧中几乎每一部都在我或者我身边的人发生过。

电视剧通常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老师的性格,我觉得老师就应该是这样,更贴近我们生活,这有这样才能吸引我们观众的观看。

特别是电视剧当中的那个赵荣宝老师,我特别喜欢他在这个电视剧的角色。他跟传统电视剧对老师的定位不同,传统电视剧老师在上课时遇见学生上课手机铃声响或者是上课时听见学生说话,一般这时候老师一定会大发雷霆。在我们真实的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就会提醒一下,让大家保持上课专业,这部电视剧就是这样演的,非常真是。

记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情节,林妙妙上课的时候饿了,肚子咕噜咕噜叫,他虽然听到了只是说快放学了叫大家坚持一下。然后林妙妙在偷吃零食,他也听见了,也只是上大家多学习,学习就不饿了。这完全是我们生活真实的样子。我的高中老师都这样,我特别喜欢这个角色的塑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160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