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白居易诗歌特点是讽谕性极强,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主观就是直接表述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王维
王维诗歌的特点很明确——“诗中有画”。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来反映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的。
李白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很明确,就是最典型浪漫主义。李白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杜甫
杜甫的诗歌被历代公认为“诗史”。杜甫是一个极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在众多的叙事诗中善于选择并概括典型事件,抓住细节刻画人物,通过个别的来反映一般现象。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是明白说出。这是杜甫叙事诗的最大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因为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具有冷静的头脑。
韩愈
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气势磅礴。特点之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柳宗元
柳宗元游历当地的山水,在与友朋的交往中,也常常登山临远,摹山范水,写下了许多关于山水的诗歌。这些山水诗,由于创作的时间不同,作者的心态不一,从意象上是从清秀澄明到奇崛险怪,从情感上是从忧伤到绝望,由此也就构成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轨迹。
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歌崇尚风骨,而比较重视诗歌的乐感,讲究音乐美的盛唐诗风特点。他努力掌握民歌曲调,音调浏亮,节奏鲜明。同样的真实的讽刺政治,寓意深刻,辛辣犀利。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刘禹锡也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因此他的诗常融形象与哲理于一炉诗歌的特点和他的主观感情分不开。诗以意为主。
王勃
王勃的诗歌的特点在于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观继承了“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浪漫风格。
骆宾王
他的诗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
而内容就是诗词的思想感情。诗词思想感情的鉴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如唐朝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诗是干谒诗,属表达自己心怀壮志、想建功立业之作。首联、颔联写景,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澎湃动荡,充满活力。颈联、尾联抒情。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于是他向张丞相发出呼吁: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用比喻,又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6�1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不露痕迹,把那种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求援引,出来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二、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一句中“中断”一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有了巨大生命力,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又如郎士元的《柏林寺南望》:“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特别是第四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三、诗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李白总是关心现实,他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6�1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十分沉痛。“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作者把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对词语、诗句的含义理解,一定要注意分析它们是否使用了“双关”,如果使用了双关,一定要分析出它们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如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首诗用双关,表面写的是白云泉,实则寄托的是自己的一种愿望。白云悠悠,随风飘荡,泉水潺潺,自由流淌。泉水何必急急忙忙地奔泻下山,更加给纷扰多事的人世间增添波澜呢?这无疑是作者想过悠闲自得的生活、不愿在人间招惹是非的心理写照。四、思想感情。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二)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四)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五)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如北宋黄庭坚的《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钓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这首词没有题目。但黄庭坚的生平却给人们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老师苏轼一样,他一生缕遭贬谪。词写渔父生活。孤舟上一个蓑笠翁,垂钓于寒江之上,钩入水动。为了钓得深水中的“金鳞”,他不惜垂丝千尺。但仿佛感觉那鱼儿吞饵又吐饵,迟迟不上钩。这何尝不是作者对官场政治的怀疑?下阙后三句辞色清朗,写满目青山,一船明月,景象澄静淡远。可见,渔父志不在鱼,而在享受这种置身江天、脱离尘滓的逍遥生活。这是作者几遭贬斥,有感于人生的坎坷,在心中幻想出的一个逍遥超脱的境界,所谓“渔父家风”是也。五、感情倾向。把握感情倾向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词语的感情色彩。具体为:1从褒贬触摸作者态度;2 从冷暖感悟作者的悲喜。(三)从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四)从诗句内容的转换把握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脉络。:如唐朝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尽去,春来还发旧时花。”这首诗辞色偏冷,用以表现“梁园”的荒凉。用拟人,说“庭树不知”,将“人尽去”和“庭树”“还发旧时花”对比,抒发了憎恨战乱的思想感情。作者久在边塞,对战争的危害感触颇深,写来更加真切。又如袁正真的《长相思》:“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1276年,元军破临安,谢太后乞降。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北迁元都。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真三次上书,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南宋旧宫人为之饯行,并赋诗相送。袁正真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这首词从题材、风格,乃至语言辞色,都很像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情诗。但从生平背景看,男女相思只不过是作者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深意在于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思国之苦。从上阙对“湖山图画”的描写中,也能揣摩其意图。作者起笔自然,结笔高明,写景写事,娓娓道来。双关妙语,亮出心曲。多用比喻,委婉曲折地表达出家国之恨,故土之思。六、思想内容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思想内容鉴赏题作题时,应从三个方面去组织答案:(一)定性。即用解释性语言来阐释某一词语或某一诗句的含义,或者用概括性语言简述诗词的思想感情。如南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如果题干这样要求:同是对“江楼月”,词中主人公既“恨君不似”,又“恨君却似”,对此该怎样理解?请作具体描述。“参考答案”可为:词中主人公希望对方像月亮,不论在天空哪个方向,都能与自己相随相伴;同时又不愿对方像月亮,因为月亮总是亏缺,只有暂时的团圆。这里用比喻,以“江楼月”作同一个喻体,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设喻,表达思念对方、渴望团圆的同一种感情。思想感情鉴赏主要就是以上六个方面内容。它常常和语言、表达技巧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
诗歌的特点与欣赏如下:
一、“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
蝶恋花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二、“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鉴赏示例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三、“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四、“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
“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鉴赏示例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邻邻,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五、“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鉴赏示例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
《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六、“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鉴赏示例
《鹧鸪天桂花》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参考答案
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冠绝群花。
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赏识,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七、“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
内容特征: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自由。
常用技法:借古讽今、以景衬情,古今对比,化用与用典。
鉴赏示例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春感”的?
参考答案
1、以虚写实: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
2、今昔对照:上下片的情景对比。
3、化用与用典。“春感”: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
八、“建功报国诗”的特点与鉴赏
“建功报国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若个:哪一个。
表达主旨: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表达技巧:反衬,直抒胸臆。
九、“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
“人生际遇诗”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鉴赏示例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细读这首词,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这首词写眼前之景,寄寓心中之事。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这也体现了作者藐视祸患、达观自信的胸襟。
十、“闲适隐逸诗”的特点与鉴赏
“闲适隐逸诗”常见意象: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闲适隐逸诗”常见情感: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
“闲适隐逸诗”常见技巧: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语言质朴清新。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十一、“生活杂感诗”的特点与鉴赏
“生活杂感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十二、“即景抒情诗”的特点与鉴赏
“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
“即景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他或用比喻拟人,或用衬托对比,或用白描渲染;或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或是视听结合、抑扬互衬。
鉴赏示例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2、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1、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2、提示:一二句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三四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01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 依依不舍的留念。
B 情深意长的勉励。
C 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02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 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 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03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 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 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04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1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3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4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05
怀古咏史诗
鉴赏要点
① 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 分析写法,领悟感情。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
A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B 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C 感慨个人遭遇;
D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写作技巧
写作技技法上:有借古讽今的,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06
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 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 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07
边塞征战诗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
A 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 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C 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
D 对家人思念;
E 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08
人生感慨诗
鉴赏要点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
常见感情
1 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 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 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 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注意要点
1 意象特征:“风雨” “阴晴” “夕阳” “落花” “流水” “闲居” “衰鬓”等;
2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
09
忧国忧民诗
常见情感
1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