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建议给你父亲弄点花茶调节下心情。
玫瑰花、枸杞、刺梨、绞股蓝、菊花冲水代茶饮,缓解情绪压力以及脾气症状。
建议给你母亲用玫瑰花、茉莉花、玫瑰茄冲水代茶饮,补血疏肝理气。
心理咨询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述明白的,而且就算给你建议和调节方法你本人也不会操作,心理调节需要有合适的环境促成,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情绪宣泄,才有作用。
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是情绪的问题。
如果你希望改变家庭的情况,可以自修NLP,理解其中的涵义然后一步步来改善,并不一定是理想的手段,但会缓解。
目前传统文化在一定的区域里还是不错的一种心理庇护以及性情改变的场所,让父母接触一些传统文化也是可以的。
任何时候孩子是父母的润滑剂,你也要起到作用,合理调节双方的情绪。
她不想离婚,是因为她舍不得你,还爱着你
你们之间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理顺而已
会吵架的夫妻才生活得最美满文章来源:互联网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一辈子没红过脸的老夫老妻是子女都要学习的楷模。然而,美国《家庭心理学杂志》日前一反传统,提出了新的观点:天天相敬如宾的婚姻不见得最幸福,会吵架的夫妻才生活得最美满。
对绝大多数夫妻来说,一辈子不吵架是不可能的事。但同样是吵架,有的越吵感情越牢固,有的却只能以分手收场。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真正掌握了吵架的艺术。“夫妻吵架”这门学问,是不少现代人需要学习的“必修课”。
夫妻吵架原因排名
在采访时,不少夫妻向记者倾诉,因为一件难以想象的琐碎小事而吵,在冲动这一魔鬼的驱使下口不择言,让吵架像一把被用钝了的锉刀,一点一点将两个人的感情磨得越来越薄。“每次吵架都是哭,真的很讨厌自己。现实总是和想的不一样。”“吵架后,为什么吵已经全忘了,但吵架时心痛的感觉却记得清清楚楚。”小到“今天你做的菜为什么那么咸”、“刚擦的地怎么又被你弄脏了”,大到“家里财政大权该归谁管”、“孩子高考报哪所大学”等都会引发无休止的争吵。美国调查发现,平均每对夫妇每两天争吵一次。排在第一位的吵架原因是子女问题,第二位的是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和家务活分配等家庭杂事,第三位是沟通问题。由金钱导致的争吵虽然只占18%,却对夫妻关系的影响最为深远和严峻。
美国丹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家庭和婚姻研究中心联合主席霍华德·马克曼花了30年的时间研究夫妻吵架时该如何解决争端这一问题。在他看来,夫妻间不管是争执、斗嘴还是唠叨,都没有什么区别,最终往往会引发激烈的争吵,结果共有三种:单方或相互辱骂、缄默不语和摔门而出。
良性争吵增进感情
在婚姻关系上,吵架所带来的是否都是负面作用呢?上海心理咨询协会王会长并不这样认为。她说,吵架其实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沟通的一种方式。夫妻吵架有两大好处:一是能听到真话。吵架时,人的言语冲动,想什么说什么,把平时藏着掖着的话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倒了出来。这有利于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以便吵架后能互相解释、调整、改善自己的行为。二是有利于负面情绪的宣泄。夫妻间互相宣泄负面情绪,是婚姻的功能之一,因为只有夫妻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有些对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不能说的话,只有夫妻间才能说。而共同承受负面情绪,也让夫妻成为人生旅途上一对真正的伙伴,关系从此更为牢靠。
北京某心理咨询中心司主任雷咨询师也认为,吵架是一种健康的夫妻关系。它就像一次次激烈的商业谈判,其目的是为了寻求妥协,说明夫妻双方还把对方的意见当回事儿。但吵架也分为恶性和良性争吵两种。苏州某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老师解释,所谓良性争吵,最大的特点就是非重复性的,每次都为了不同的事情而吵。恶性争吵则是重复性的,总为了一个老问题不停地吵,每次都解决不了。这种争吵往往涉及到夫妻间有关性格、重大人生观、习惯冲突的深层次矛盾,是婚姻实质出现问题的表现,有可能导致婚姻破裂,必须借助婚姻辅导等外力来解决。
六大吵架技巧
既然吵架是一种沟通,如何让它变得更为顺畅,就取决于争吵的艺术。马克曼教授认为,夫妻双方相互指责,对对方的看法不以为然以及愤然离开,都是消极的沟通。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距离离婚的结局就越近。专家们认为,正确的吵架技巧包括以下6个方面:
吵架的时间有讲究。瑞典研究表明,最易引起夫妇争吵的是早晨临出门上班的4分钟,以及下班回到家的4分钟。这是我们身心最疲惫的时刻,最好不要发生矛盾,否则很容易激化。王裕如认为,尤其是上班前的争吵要尽量避免,因为吵砸了很难弥补,会窝火一天。此外,晚上入睡前不要吵架,因为这是人一天心理最脆弱的时候,控制力下降,很容易压不住火。
吵架的地点有讲究。雷老师说,夫妻吵架一定要在家里,关上卧室门。开车时绝对不要吵,情绪失控非常危险;在父母、亲戚、孩子面前也不要吵,这样只会扩大矛盾,伤害别人;在商场等陌生人多的地方不要吵,在陌生人关注下,吵架很容易升级。
四类话绝对不能说。一是否定对方角色的话,比如“我以前男朋友比你强多了”、“你看单位里别人老公都比你对老婆好”。二是否定对方价值的话,比如“你家里家里不行,外头外头不行,你能干什么啊?”三是因为一件事否定所有事的话。比如一次没有把地擦干净,就指责对方“从来没擦干净过”。四是表达消极期待的话,比如“过不下去别过了,离婚得了。”
不要以冷战或指责为结束。光是指责对方,比如“家长会你也不去,孩子也不管,你配做妈妈吗”,或者干脆冷战,都会让争吵陷入僵局。不如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你能不能每晚用40分钟陪孩子做做功课?”让对方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
最好不要哭。吵架不是纯粹的情绪对抗,而是逻辑对抗,哭会让情绪影响决策。激烈争吵时应克制自己,暂时离开“现场”,比如上个厕所、去厨房洗碗、收拾收拾屋子,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机会。吵完之后,开个玩笑、送个小礼物、邀请对方看场**等都是化解之道。
丈夫先妥协。人脑中有个鸡蛋大小的“边缘系统”,它是情感的发生地。女性的边缘系统比男性大,决定了她们遇事容易跟着感觉走,不讲道理。在辩解没用时,男人最好闭上嘴巴,伸出双手,一个拥抱所表达的疼爱远胜于万千言语。
我们要永远记得,吵架并不是为了伤害对方。因为有爱,我们走到一起,只有沟通,才能相扶到老。
在孩子面前吵架有多大危害?很多家长似乎解释不清楚。他们甚至觉得把孩子锁在房间里就没事了,或者已经习惯了,看不出对孩子有什么伤害。
这些想法不仅完全错误,而且还有运气。先看一组数据。最新调查显示,家庭争吵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为32%,离异家庭为30%,和谐家庭为19%。与离婚相比,孩子与父母吵架的心理体验更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
有些父母单纯的认为吵架的声音最多会吓到孩子,但是怎么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呢?孩子小的时候身心还在发育,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当长时间有过度的噪音刺激时,孩子的神经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产生恐惧心理,最终导致心理问题。
当心理问题出现时,导致孩子长大后人格的形成。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孩子一生的宿命。
讲一个案例
家庭教育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小威在幼儿园时就读于中产阶级。当他刚开始上幼儿园时,老师们认为小威性格内向,不太关心。上中班后,我发现小威不仅更加孤僻,而且非常胆小。按理说,一个5岁以上的男生调皮捣蛋,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然而,不管他玩什么,小威都会躲在后面,有时他会偷偷逃跑。
老师发现孩子们不正常。原来,小威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经常吵架甚至打架。当大人吵架时,小威悄悄地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起初,小威吓哭了。后来,小威每次都只是蹲在角落里,默默地擦去脸上的泪水。
幼儿园也和小威家长沟通过,但效果不理想。在幼儿园组织的一次心理测试活动中,小威的心理健康得分很低,容易受到惊吓。很明显,孩子的心理已经伤痕累累,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如果家长提问,这么小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伤害吗?可以肯定的回答,孩子越小,伤害越大。父母不应该低估孩子和父母吵架的想象力。在孩子眼里,这一幕就像是大人看的恐怖**。父亲不再是父亲,母亲也不是那个母亲,而是两个妖怪在打架。孩子对怪物的恐惧远远超过对猫狗的恐惧,甚至超过火、电、雷等自然现象。当一个孩子心里总藏着一对妖怪,怎么可能不伤害他的心理健康,怎么可能不影响他的人格建立?
在父母争吵中长大的孩子一般有两个特点,要么是学得偏激,性格暴躁,解决问题简单粗暴,不满意就会暴跳如雷;或者变成MoMo,孤僻,无法接近别人,像刺猬一样,受到惊吓就会被暗杀,全身包裹。
这两种性格都有缺陷,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庭关系的失败。每次父母吵架,吼声都会打孩子的心,直到他们心碎。
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不吵架的情侣。虽然父母会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但是一旦控制不住情绪,就需要尽快安抚孩子。
化重点
如果能在父母第一次吵架时及时安抚孩子,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有时候,孩子会认为父母吵架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很容易产生负罪感。另外,孩子会担心父母是不是要分开,把自己丢下,更可怕的想法。
所以安抚孩子的首要原则是表达爱意。
马特老师给家长的建议是,把这三句话学会,家长要分别告诉孩子,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一句话:爸爸妈妈爱你,我们永远不会分开。
第二句:爸爸妈妈对此的看法不同。我们没打,但是没控制好。声音稍微大了点。
第三句:爸爸(妈妈)吵架不是因为你。如果涉及到你,请和我们讨论,好吗?
这三句话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家庭教育总是讲尊重孩子,这是表现之一。
任何家长都不应该低估孩子的感知能力。你这么说,孩子就能感受到你对他(她)的爱,这种爱能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
所以,当父母有争执时,尽量在孩子面前回避,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或者是个婴儿都无所谓。另外,一旦不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尽快安慰孩子。
有一部**,《怦然心动》,马特极力推荐所有家长观看。这似乎是一部关于年轻男孩和女孩爱情种子的爱情**。其实是一部真正的家庭教育指导**。其中一个片段是女主角父母吵架,然后父母的做法很完美,父母可以借鉴。
平常我们都说爸爸不管孩子,但在现实生活中,妈妈不管孩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我有一个男同学W,常年就是一个超级奶爸的形象,媳妇个性略彪悍,平时几乎不怎么管孩子,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和妈妈关系很一般,有一次打玩具枪,有人提醒孩子别打到对面的妈妈了,孩子居然张口就来了句:“我把妈妈打死了算了!”不仅语言粗鲁,其它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
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可这个孩子和她妈妈之间,简直是陌生的存在,孩子成长中缺失母爱会对他有什么影响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中就谈到,儿童在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他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抚,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安全,从而对周围的人也就有了信任感。但是如果母亲的关爱不够,甚至没有,孩子就会对人、对世界产生恐惧,充满不信任,可见母爱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1、幼时如果缺少母爱,会减少幼儿脑容量
母爱充足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比母爱缺乏的孩子要聪明、社交技巧更高,缺乏母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沉迷毒品、暴力犯罪,失业可能性大,同时可能面临更多的精神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2、严重地影响了母子之间的感情
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表明,童年缺乏母爱的人,对母亲的感情深厚程度,远不如受到过完整母爱的子女;而这又给母子双方都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甚至抱憾终生。
3、母爱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无可替代
稍有一些阅历的人多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幼年时期曾得到充分母爱的人成年以后,人格往往比较健全;相反,其人格则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如:比一般人更加固执任性、自私内向、悲观失望、心胸狭隘、脾气暴躁等等。
偏激的人格特征更造成了他们人际关系的紧张,以至于有的人虽然事业是成功的,生活也很富足,却总郁郁寡欢。女孩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的状态,有些男性喜欢选择具有母性特质的女性为妻,如:年长、肥胖,高大等。
高尔基曾说过“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芜。”每个人幼年的经历影响他的一生,其中母爱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无可替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