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小朋友吵架,家长该怎么办呢?

孩子与小朋友吵架,家长该怎么办呢?,第1张

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往往没有利益冲突,更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们之间的矛盾大多是一些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小碰撞,或是一次道听途说……这些都会成为他们矛盾的“导火索”。当这样的矛盾发生时,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况家长这些局外人?所以当这样的小矛盾发生时,家长大可不必急于参与其中,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协调解决,即使孩子们自己解决不了,在老师的处理下很快就会平息了。当矛盾烟消云散,化为乌有时,孩子不但很快会与小伙伴和好如初,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同学相处,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成长。

当然,有些情况下,孩子之间的矛盾,是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例如,孩子面临危险,身体受伤时,或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助力了。

通常来说,如果孩子受到伤害,老师都会主动跟双方家长沟通。作为受伤一方的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待孩子身体稳定后,再冷静处理。了解事情经过后,家长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谅对方的胸怀,鼓励孩子与小伙伴握手言和。而作为对方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主动道歉,而不要纠结于孰对孰错的细节。

当孩子与小伙伴的矛盾长期存在,难以化解时,就更需要家长的帮助与指导。首先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孩子用热情的态度和善良的情感化解矛盾,而不要因此愁眉苦脸,情绪低沉。其次要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借助集体的力量为两个孩子创设团结合作的机会,在集体大家庭中“一笑泯恩仇”。最后,还应与对方家长诚恳沟通,在家长达成一致的意见后,两家可以一起郊游,一起参加拓展活动等,让孩子们在接触中了解对方,化解误会,重拾友谊。

公交车是我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公交车里,由于人比较多,经常会发生拥挤,从而产生一些口角,发生争执。如果你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旁边的乘客产生争执,你是冷眼旁观,还是进行制止?关于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一、如果我带着孩子上公交车,我不会进行制止,以免激动的乘客伤到孩子。

在公交车上,如果发现旁边的乘客产生争执,但是我带着孩子上公交车,我可能会选择离他们远一些,以免情绪激动的乘客伤到孩子。因为如果我去制止的话,我的孩子没有人照顾,很可能会大声哭闹,让整个公交车厢变得嘈杂,更会影响乘客的情绪,我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就是帮助情绪激动的乘客。如果我去制止的话,很可能在拉扯的过程中,伤到孩子,我会选择更好的方式,比如我会请求身旁的乘客,去劝解发生争执的乘客。

二、如果我自己乘车,我会上前制止有争执的乘客。

如果我自己乘车,我会上前制止有争执的乘客,如果我们袖手旁观的话,很可能他们会由于情绪激动发生更过激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冷眼旁观,而是去关心这件事情,那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文明乘车,并且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我们都听过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这件事就是因为乘客和司机情绪激动,而同车人又比较冷漠才造成的,如果当时有人积极制止的话,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文明乘车,公交车属于公共设施,如果我们克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小事情上理解别人,不斤斤计较,乘车环境就会更加舒适。

当乘客实施殴打、拦截、辱骂等行为,但并没有达到严重破坏公共交通安全秩序的,不处于刑事处罚,但可能涉及治安管理处罚,依据乘客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的程度,处以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难免会发生一些口角,或者一些小打小闹,其实,这些也都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之间发生争吵的原因有哪些:

1、争抢一件物品的归属权,可能是一个玩具、一块零食、电视节目等等。

2、孩子之间吵架很多时候由于表达不清楚,使双方矛盾加深,因此产生争吵。

3、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在家吵架的时候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当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就会模仿家长,通过争吵的方式来为自己发声。

4、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对,告诉孩子只要有人欺负你,你就要还回去,双方很有可能就会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那么,面对孩子争吵家长应该怎么办?家长如何处理?

如果处理好了,孩子们会化解矛盾,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的交友方式产生不好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睿智灯塔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教育方法,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1、稳定孩子情绪,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在争吵的时候,双方情绪都不稳定,更容易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先让孩子稳定下来。

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性,将其中一位迅速带离现场,或者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让他远离争吵。

2、冷静之后,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原谅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先理解孩子的情绪,把孩子安慰好了。然后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孩子分析哪里做的对,哪里做的不对,让孩子明白争吵的起因。

最后,不管孩子有没有错,都要说一声对不起,道歉不一定是孩子哪里错了,而是一种基本礼貌,也是修复孩子的重要因素。如果对方也道歉之后,孩子也要学会原谅。

3、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解决

其实,孩子之间的感情很简单,可能是一个拥抱,一包零食,两个人的关系立马就会和好如初。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只要默默观察就好,孩子们会有自己的小心思,过多干涉反而会让孩子不好意思找到和好的理由。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决定,辅助孩子解决问题要比替孩子解决问题重要很多,给出空间,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事情吧!

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吵架,家庭有两个孩子的通常会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很多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坐山观虎斗”,让孩子先吵一会; 也有些家长会偏袒其中一方,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真正明智的父母是不会放任孩子争吵,将自己置之度外的。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 得到的回复总是:「 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 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

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 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 「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 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

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 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 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 「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 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 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

所以遇到孩子争执, 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 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 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 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 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

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 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 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 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 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 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 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

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 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 「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 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 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当时我还是个新老师,新奇地观望这件事情的发展。 两个圆嘟嘟的五岁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 教室后面有一张铺着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 桌上放置了一个小地球仪,象征世界公民, 地球仪旁边还放著一只纸鸽子,象征和平。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 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 MsE笑 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我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花长时间干预说教、 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

在短短的两分钟内, 孩子学到: 表达情绪、同理心、解决问题、道歉、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 小玛丽甚至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堆筹码!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 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 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 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

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 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

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 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 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看到MsE的例子,让我对家中三个小鬼吵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 我笑 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

三只小生物盯着我看,装可爱也装傻。 我继续:「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 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 六只眼睛,黑白分明,眨巴眨巴。 我接着:「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 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开始协商。

第四: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 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 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 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几次,孩子虽小,但是做得有模有样。

解决纷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 每个人的意见、个性不同,我要孩子「 谁也不用让谁」。

比方说,小女儿个性温和,我反而坚持她据理力争, 不用因「怕妈妈不高兴我们吵架」而委屈自己; 还有,吵架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乔」事情。 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 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 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 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 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 「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 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 「吵架高峰会」会程越来越短, 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 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

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 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

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越来越娴熟, 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 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

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 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准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 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 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 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 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 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

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5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孩子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家长的处理方式却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教育, 想让孩子将来成为知书达理、温润尔雅的人, 就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是非观念, 正确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争吵的方式。

我们不必把孩子吵架看得太严重,反倒该利用吵架的机会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或留机会给孩子自己处理。只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不愉快的经验就会带来人格成长,换位思考会使他在情绪发展上更成熟。

父母其实不应介入孩子的吵架。如果成人不介入,孩子自己会慢慢学会解决问题。当孩子争吵时,也有一些家长倒是不偏袒,为了安慰别人,就责骂自己的孩子,甚至当众打孩子给对方看。这也不对,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下次要找机会“报复”,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人际关系。

孩子最难过的就是认为妈妈偏心,不喜欢自己,这种念头过于强烈,就会造成兄弟不和。

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不可以说“你是老大,让弟弟一点!”我就看到有个老大某次受了父母责骂,气急败坏地坐在地上大哭,说:“你为什么不把我生成老二!”凡事公平第一,孔融让梨是美谈,我们希望孩子这样做,但不要强迫他做,一强迫就是错。让他学会谦让,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花心思让他疼爱弟弟妹妹。

孩子吵架也一种沟通,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我小时候跟姐妹吵完架之后,父亲会叫我们反思,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用这种方法训练我们的人际关系。母亲则叫我们罚站思过,结果罚站时都在思别人的过,心中不平之气也越想越高,一罚完就立刻再吵一架。所以,惩罚孩子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吵架的过程中能学会沟通。因为对方会把本来隐藏在心中不说的感觉说出来,孩子以后就会避免碰触别人的痛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不敢跟城府很深的人交朋友,因为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832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