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设身处地的跟孩子聊一聊,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奶奶道歉。
两边去做思想工作,奶奶这边劝她不要动肝火,小孩子顽皮,多包容孩子。孩子这边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跟他讲道理,奶奶是长辈,小孩子要听从长辈的教训,要尊老爱幼。让他做一个有教养懂事的孩子,向奶奶道歉。
分年龄段,对于孙女,如果她还小,就教育她尊老爱护幼儿,如果她是成年人,那么矛盾也许就是误会,必须好好调解。
人与动物之间确实能够产生感情,特别是猫和狗,它们在和人相处过程中,彼此会产生依赖,时间久了就会把对方当做亲人对待。而且我也养过小动物,那是一只大鹅,从小到大都有我喂养,大鹅每天看见我都会追着我跑,我们互相玩耍,虽然它听不懂我说的话,但是我能够感受到,每天它见到我有多开心。
不过这只鹅长大后终将面临走向餐桌,那天家人趁我不注意把大鹅杀了,我知道后分外伤心,为此还绝食了好几天。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养动物,因为动物终究不是人,它们就算死了得不到人类怜悯。
这件事的具体情况。
这个女孩养了这条狗差不多两年,家中的老人害怕狗会乱咬人,所以把狗卖给了狗贩子。那天交易时,女孩看到小狗被狗贩子关起来,直接跑上前阻止,并且把10块钱还给了狗贩子。奶奶看见孙女想要把狗放出来,强行把孩子拉回身边,并且让狗贩子赶紧走。女孩无助的看着小狗被狗贩子抓走,直接赖在地上崩溃大哭。可见女孩对这条狗已经产生了感情,奶奶这种行为直接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对于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站在大人的角度,我比较支持老人的做法,因为在农村很多人养狗都不会当作宠物狗养,小狗也没有栓绳,如果咬伤别人,必将面临巨额赔款。小女孩子看到了狗很可爱,也不知道其中的隐患,会给家庭带来哪些麻烦?老人绝对不是为了10块钱狠心将狗卖了。养一条狗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旦管理不善,狗就可能得病,四处乱跑很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小女孩还是以学习为主更好,在喜欢长大后,自己有能力再买也不迟。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曾经养过宠物的人在面对这样一个事情的时候内心也会觉得非常的崩溃。
我觉得这个小女孩之所以这么崩溃,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小女孩是由奶奶抚养的,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肯定也没什么朋友,而且自己的父母也长期在外工作,所以就导致了这个女孩子的心灵寄托可能就是这只宠物狗。所以在这个时候在面临自己的狗狗被卖掉的情况下,自己还无能为力就是一件非常令人崩溃的事情。这个小女孩年龄还太小了保护不了自己想保护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时候才会崩溃大哭,想要借此来让自己的奶奶不要卖掉自己的宠物。
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已经给小女孩的心灵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伤了,因为这个小女孩肯定是非常喜欢自己的宠物狗的,在这个时候如果奶奶把她唯一的心灵寄托作为一种工具而贩卖掉的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令人崩溃的事情。而且她在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没有任何的能力来挽回这个局面。如果说她有能力能够阻止自己的奶奶卖掉自己的宠物狗的话,那么结局也不会变得这么的令人难过,但是事实就是她的年龄太小了没有办法来决定奶奶的行为,所以在这个时候她才会如此崩溃的哭泣。
我觉得这个奶奶的行为也不是非常的好,因为强行的剥夺了这个女孩子养狗的权利对这个女孩的身心发育也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打个比方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一个非常喜欢的东西一直陪伴着他,突然有一天有人强行把这个东西从孩子的身边抢走,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变得非常的空虚。当孩子的心灵变得非常的空虚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生畸变。这样的孩子在以后长大成人之后心理可能会存在一些残缺。
这个视频里中秋节当天,奶奶一个人独自坐饭桌前吃着冷冷清清的三个菜。而反观外婆家所有人围在一桌言笑艳艳,好不热闹。通过这个对比视频,也让网友引发了热议。但是产生这个事情的原因却是由于年轻时奶奶不愿意帮忙,而三个孩子基本上都是由于在婆婆的爱护下长大,因此她们也更加亲近于婆婆,从这个背后也反映出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奶奶的结果是她自己年少时种下的因果有些人看着视频觉得奶奶实在太过于可怜,毕竟中国人是非常注重中秋的,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但是大部分的人认为这都是奶奶自己种下的因果。如果年轻时她愿意搭把手,孩子们肯定也会对她更加的亲近。并且生活中大家还是和奶奶住在一起的,只是在这种节假日的时候,她们更愿意陪在外婆的身边,因为她们的内心和外婆更加亲密。
奶奶到底应不应该带小孩?
小编也不由得想起了这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很难自己去照顾好事业和家庭,必须要有双方父母的付出。一般来说虽然家长不愿意,但是为了孩子好,大部分情况下奶奶应该要适时的帮助一把。就算不帮助也应该要给予相应的辅助,钱和感情总是要有一样到位的。如果她太过于冷漠,那等到老了的时候这种场景也是不见怪的。
人总是会更亲近带大自己的人而视频里这几名女子的行为大家都能够理解,毕竟是外婆拉扯她们长大,她们对于外婆也有很深的感情。平时和奶奶也生活在一起,这种节假日如果只剩下外婆孤单的庆祝也未免太冷情了,因此她们选择回到外婆的身边,这反而恰恰是由于她们的孝顺。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子女更好,现实生活让大家没办法两全,希望大家都能想明白其实帮衬一把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母女关系的好坏,并不是靠一个生育过程来定论的。养恩大于生恩,朝夕相伴的亲情浓于称谓上的亲近,奶奶养大的孙女,远比疏于管教的妈妈亲。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看过很多寻亲节目,媒体多方寻找,终于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往往母亲一见到自己丢失十几年的孩子,一上前就抱着孩子痛哭流涕。而孩子只会往养母身边躲,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甜蜜母爱,感受不到生母的悲伤,却能读懂养母的一个眼神,就算认亲,也只能养母点头说了算。
陌生的生母,陌生的家,丢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心无处安放。很多寻亲找回的孩子,到最后还是逃回了养他(她)的家,回到养母的怀抱,归到养育他的那片土地。
婆媳关系紧张,夫妻感情不和,会导致一家人排斥母亲,孩子更不服母亲的管教。从小到大,吃着奶奶的饭长大,孩子的一个微笑,一声哭泣,都是奶奶陪着喜,陪着忧。一个伤风感冒,身上擦破一点皮,也是爸爸拿钱回来治,奶奶喂药包伤口。柔弱中,缺席的妈妈无影无踪,怎能叫女儿去深爱那个没有温度的称谓,发自内心的去爱那个拥有妈妈称谓的人?
相信这个21岁女儿是爱奶奶,爱父亲的,不然,就不会与母亲为敌,水火不容。奶奶口中的儿媳定不是一个好人,爸爸口中的妻子,更是一无是处的卑微女人。朝夕相处到言传身教,女儿从小便被洗脑定住妈妈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所以,女儿是站在奶奶和爸爸一个立场,接受母亲的形象被两个至亲妖魔化,想到改变女儿对母亲的坏印象,比登天还难。
既成事实在那里,是一家三口都不爱自己,关系紧张到不易缓解,那么,这个妈妈也要多检查一下自己。一家四口人,三人与自己为敌,连最亲的女儿也打骂自己,不尊重自己,想想自己为人母亲做的是多么的失败!
女儿的叛逆,暴躁与缺乏母爱有太大的关系,缺失的是那份日日夜夜的守候,那份温暖。缺失的是岁月的亏欠,母爱的滋润。从而导致亲情降温,血脉亲情淡薄如水。
心寒的母亲,想到溶解女儿一颗冰冷的人,不是一味的迁就女儿,也不是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做法都强加在女儿身上,让女儿屈服,以此来证明母亲对女儿好。强势的母爱,女儿抗拒不接受,最后招至女儿憎恨,反感,动粗。
想要女儿接受自己,得从源头上来改变自己,家庭不和的根源在于,婆媳关系紧张,夫妻感情不和,想要彻底稳固良好的母女关系,必须自己想方设法,把家庭紧张不和的关系,改善成良好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
等到婆婆,丈夫都改变了对自己的不良看法,并且热爱自己,赞杨自己,女儿才会拿母亲当人看,才会真正的接受自己,拥戴自己,珍爱自己,爱到离不开自己。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通过你的描述婆媳关系不好,夫妻不和,母女关系也很糟糕。家里共四口人你与三口人有矛盾,这必须要反省自己不要一味的去找别人的毛病。
一个家庭的和睦,女人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在家不要把自己抬得太高,家是爱的港湾。女人多温柔,以善爱家爱家人,孩子会传承你的榜样!
孩子跟母亲的感情并不是靠一个生育过程完成的。孩子跟母亲的感情建立,更多时候是处于孩子幼小时期的互动与交流。
你的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基本上是奶奶带,说明你这个当妈妈的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跟她进行 情感 交流。她自然跟你不太亲近。
其次,被奶奶带大的孩子为什么多喜欢奶奶?说明奶奶在面对孩子时比较温柔,有耐心,没有跟孩子起什么冲突。即使是你认为的奶奶宠溺孩子也好。至少在孩子眼里,奶奶比你好。
你提醒她吃早餐的事,说明你管控欲比较强。谁都有不喜欢吃早餐的时候,她已经要参加工作了,认知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不再是孩子。
妈妈喜欢絮絮叨叨,觉得这是在关心孩子。其实是小时候没有带孩子,长大了却想掌控孩子。
生活中有些当妈妈的出去工作一两年,孩子回来都不亲近了,何况你家是10多年来一直是奶奶照顾孩子。
孩子愿意跟奶奶亲近,说明奶奶对孩子很不错。你的婆婆没有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子,而嫌弃她或者对她不好。这样的婆婆还挑什么刺儿呢?
其实你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希望大家回答说:一定是婆婆背后挑拨离间。
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你是否把女儿当一个成年人尊重,是否给她空间,是否理解她,是否鼓励她?
这个时候找不到工作,本来内心就焦急了,你当妈妈的不鼓励打气,居然还嫌弃!
这事吧,还真不是几个月疫情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妈妈选择了更重要的是工作,那就只能从工作上收获了。时间用在哪里,哪里便会开出惊喜之花 。
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太高,又要赚钱又得 育儿 ,两者兼顾不上的,至少得让夫妻感情好,家庭氛围好。上一辈帮带孩子啊,那也得在父母跟前儿带。
如果4岁之后妈妈就全然不在身边了,那这感情真的好不了,不需要别人挑拨离间,也不会有多好,感情都是在一天天共同成长中培养出来的,并不是你生了她,她就天然跟你有爱的。这个是相互的,你对她爱,她也对你爱,并且是在你陪着她一天天长大中建立的。
现在很多妈妈在孩子身边因为方式不对也得不到互爱,何况你这压根不在身边,错过她很多很重要的阶段,她在成长的记忆里没有你,自然跟你不亲。
这过程中如果爸爸和奶奶再不添什么好话,那也就有恨起由了。再看你和爸爸天天吵架,和奶奶关系也不好,恨更甚了。
夫妻感情好中的家庭,孩子人格会更完整。
你家这姑娘呀,正好又青春期,你还是得好好关注着。好好爱着,能平心静气的多沟通,感情再慢慢建立,补救吧。这也没办法。
看了你的描述,同作为妈妈,有些心疼你的遭遇。可又不得不说,今天孩子的所作所为,你要负很大责任。
1、婆媳矛盾影响了孩子的认知。
孩子从2岁开始到后来,一直由奶奶带大,孩子与奶奶相处时间比跟你相处时间长,自然与奶奶建立起了深深的依恋与感情。
这份深厚感情的建立,让孩子心理与感情上更靠近奶奶,无形中就会认同奶奶的观点与思想。很不巧,你恰好与婆婆有很深的矛盾。
那么婆婆对你的不满,肯定会在言行举止中透露出来,这对于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女儿来说,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妈妈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早已经走了样。
奶奶是她最亲近的人,而你是奶奶的敌人,那自然也就是她的敌人。如果在孩子幼年时开始流露出对你的敌意时,你能警醒反思并予以调整,现在母女关系不会如此差,很遗憾你错过了最佳的机会。
2、夫妻间频繁争吵,给孩子做了坏的示范。
激烈频繁的家庭争吵,带给孩子的是愤怒、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长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与信任感的。
孩子内心压抑的愤怒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叛逆,行为上出现沉默寡言、学习不主动、攻击性强、早恋等。孩子今时今日的表现,都与你们夫妻间频繁的争吵有关。
3、丈夫的不尊重与你的一味退让,让孩子变得更加嚣张。
夫妻间的争吵与婆媳矛盾,丈夫对你从始至终的粗暴、强势、轻视,都被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虽然有时会心疼可怜妈妈,但妈妈一直以来的毫无原则与卑微,却也是被女儿轻视甚至看不起的。不然,她怎么敢对她的亲生母亲下手?这固然有她的不对,可也有你的助长啊!
事已至此,也只能建议你:
一、重新审视夫妻感情,不能过着一直争吵的日子;二、夫妻诚恳向女儿道歉,这么多年太忽视她内心感受了;三、你自己要变得有原则、有底线,敢于说不。
说到底,你只有自己真正做到了独立、有原则、自尊、自重、爱自己,孩子才会以你为榜样,发自内心的认同你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亡羊补牢,尤未晚也。祝福。
乍一看,题主的问题在明里暗里说女儿的奶奶在女儿跟前说自己的不好,看似是女儿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在控诉孩子的奶奶。
看完了题主的更多阐述就可以看到,这位“寒心无助的妈妈”不仅生活中充满了抱怨,对于家庭付出也并不是很多:
妈妈一直上班从2岁开始就基本没有照顾过女儿,直到现在21岁大四,想要跟女儿有亲昵的感情,我觉得可能性本来就不太大。
俗话说:养育之恩大于生身之恩。 所以从小被奶奶养大的女儿因为妈妈的缺位,会更加听奶奶的话。
在家里,妈妈不仅和爸爸关系不合,也跟奶奶关系不好,作为母子俩肯定是一条心的,女儿不仅看在眼里也会记在心里。
你跟他的爸爸和奶奶关系都处不好,在女儿的眼里,问题出在你的身上,而且在她的眼里奶奶是至亲的人,而不是这位挂着“妈妈”名而不怎么养育她的人。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奶奶都付诸过多的心力。所以,如果你想跟女儿处得好,第一步就是先把她的奶奶“买通”,而想要让奶奶在女儿跟前说好话,就需要你用更多的心来孝敬老人,而不是老人帮你把孩子带到21岁,还来责怪她“教唆”你的女儿“恨母”。
这世上这么多的母女,都相处得亲密无间,为什么你跟你的女儿会有这样特殊的情况呢?不要总想着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请先自我审视检查,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家人没有一个向着你说话,和你关系好的呢?
这才是你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你愿意换个角度看待所有的问题和关系,这个世界会回馈给你一个惊喜。
你改变了,世界都会跟着改变!
母女这种状况很多,原因各有侧重。你家责在父亲一一从孩子小时就没有维护好母亲的型象,成了家中唯一能让孩子泄愤的出气筒。
不要怀疑奶奶这几个月有意“教坏”了孩子,也不要质疑孩子还不懂事,压抑内向的孩子一般心理不畅,几个月与奶奶相处勾起了儿时习惯了的生活回忆,尽是美好;回来后都是压抑,这小心翼翼的妈妈就只有“躺枪”了[流泪]。
二到四岁是幼儿认知世界、确立最亲近关系的关键时段! 潜意识里可影响终生[泪奔]一一可惜,你错过了。
加上夫妻间长年的不配合、与婆婆相互的不认同、你的无原则附和,更添嫌弃一一也许那不是真的恨或嫌,母女血亲,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撇嘴]
四十来岁,还来得及一一重塑母亲形象,找回女儿的心[泪奔]。
岁女儿和奶奶待了几个月后,变得“恨母”“嫌母”,这是母亲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能责怪孩子,更不能责怪奶奶。
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从小到大缺少母爱,加之婆媳不和,奶奶也许给孩子灌输了不应该有的思想,所以,孩子才会“恨母”“嫌母”。
如果说孩子从小到大是奶奶抚养,父母对孩子很关心,也对奶奶很好,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不会出现“恨母”的现象,孩子会和父母还有奶奶和睦相处的。
某市有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一生养育了一个独生子。老人夫妻俩都是老干部,儿子大学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临省省会一个医院里当大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毕业是必须服从国家分配的,所有人没有自由选择职业和地域的权利,所以,虽然家里当时有二位老人,他是独子,但不得不离开父母,去了外地工作。
在他结婚第一年,父亲去世,家里剩下母亲一个人,那时候母亲依然在政府部门工作。他很担心母亲的生活,所以,儿子出生之后,一岁多一点,他就和媳妇商量着把儿子送回老家陪母亲。
母亲在家里雇了保姆,既照顾小孙子,又帮着料理家务。他母亲离休的时候,他儿子才上小学。
夫妻俩平时见不到儿子,只能跟儿子电话联系。春节的时候,夫妻俩回家看望母亲,才能跟儿子团聚几天。
他儿子大学毕业的时候,要留在广东上班,可是他坚决反对,让儿子回到了奶奶的身边,继续陪伴奶奶。
他现在已经有孙子了,退休后回到老家,在一家医院继续上班。他儿子就在奶奶所在的城市里一个政府部门上班,而且已经是单位领导层的一员。
不过小伙子依然能够处理好跟父母和奶奶的关系。平时父母不在家,他陪着奶奶散步,逛公园,给奶奶做饭。媳妇回家也是帮着奶奶做这做那,从来不嫌弃奶奶。
他父母回家了,他才会带着媳妇出去玩。
这个男孩从小就在奶奶身边生活,现在自己都有了孩子,依然在奶奶身边生活,但是他从来没有憎恨过父母,没有嫌弃父母不管他。
做父母的,从小到大,多给孩子一点爱,更重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和睦相处,孩子才会爱每一个长辈。
如果婆媳关系紧张,夫妻关系紧张,爷爷奶奶稍微对孩子好的,孩子就会产生怨恨父母的情绪,所以,不要责怪 孩子,多给孩子爱,给长辈爱,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孩子吧。
其实,女儿对妈妈的不满在小时就已经形成了,主要的根源在妈妈与奶奶的关系上。由于奶奶替代了妈妈的亲子感情,女儿小时候就与奶奶形成了亲密感情而对妈妈疏远。孩子大了以后,虽然与妈妈的感情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从小形成的观念并没有消除。疫情发生之后,孩子回乡下与奶奶一起生活,自然而然地和奶奶的感情继续加深了,而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疏远了。其实,题主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能修复与婆母之间的 情感 ,双方达到和谐,女儿与妈妈的 情感 也会得到修复。
不要说是亲奶奶,不管什么人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都是有感情的,可能是奶奶和妈妈之间有矛盾,有可能奶奶会告诉孩子,还有可能奶奶会不实事求事的乱说,导致孩子觉得妈妈太过份,所以对妈妈有看法,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不要生气,有句话是真金不怕火炼,你在孩子面前还是尊重奶奶,孩子是有思想的,她会觉得妈妈在奶奶的背后,从来不说奶奶的坏话,还对奶奶好,是奶奶做的不对,总是说妈妈不好,我觉的妈妈做的很好,奶奶背后说妈妈是不对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