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谈“情商”:小时候家庭有这几种情况的,娃的情商都不高

李玫瑾谈“情商”:小时候家庭有这几种情况的,娃的情商都不高,第1张

文/ 小庚庚爸爸

我们常常说“三商”,但很多人只知道2商,情商和智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逆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孩子在困难面前的选择,它也能推算出来孩子能走多远。而情商和智商,智商代表了孩子的成绩,情商代表了孩子的“七情六欲”。

在马云看来,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情商要高。而在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口中,我们也才得知情商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情商代表了孩子的“七情六欲”呢?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智商是可以锻炼的,无论是题海战术,还是死记硬背,他的智商都可以提高。

而逆商呢?就是让孩子多经历挫折,在面对困难时,为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拥有打不败的精神。

在情商面前,孩子的哭与笑,喜与乐,面部管理,为人处世。这都不好锻炼。很难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从小接触暴躁或负能量人群的孩子。

在这种环境下出生的孩子,情商很难提高。而这样的孩子更加无法控制情绪

李玫瑾教授认为:情商不高的人,跟小时候的成长有很大关系,而其中父母占了很重要的因素。

当孩子小时候的家庭有这几种情况出现时,很可能影响孩子的情商,导致孩子的情商都很低。 那么家庭中的哪些情况会影响孩子的情商呢?

当一个家庭出现父母离异的情况时 ,孩子的情商会被影响,导致娃的情商都不高。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 家庭的和谐度反应出了孩子的幸福程度。 而在一个单亲家庭中,孩子享受了很多单亲父母的爱与厌恶,因此,孩子会变得自私化,以自我为中心,因此, 这样的孩子情商多不高,反而自私的想法会更高一些。

当一个家庭父母总是吵架时,也会影响孩子的情商 。当孩子小时候生活在父母无休无尽的争吵中时,孩子的情商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的争吵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敏感 。因此当父母总是吵架时,会影响孩子与人交流与人沟通,当一个孩子的性格变得负面时,自然不会考虑情商问题,很可能会自我封闭。

当一个家庭中父母总爱抱怨时 ,孩子的情商也会受到影响。 小时候孩子的生活环境是消极的。父母是爱抱怨的。那么直接影响孩子的也是爱抱怨 ,因此,作为一个时刻在抱怨的孩子,他的情商又能高到哪里去呢?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做这3件事。否则会对孩子的情商有影响,一个孩子的情商低是父母影响呢? 那么一对父母应该做怎样的事情,才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呢?

孩子情商低有十种表现,大家可以了解以下:

一、缺乏独立性,二、固执己见,太过任性,三、总爱抱怨,推卸责任,四、永远不得批评,五、窝里横,六、一言不合发脾气,七、只关注自己感受,八、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九、爱戳别的小朋友或他人的痛处,十、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态度,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指出: “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根据丹尼尔·戈尔曼这个定义,总结出了低情商孩子会有的行为:

①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②读不懂他人的社交提示③没有延迟满足的能力④无法面对生活中的压力⑤没有激励自己的能力

智商高的孩子,情商不一定会高。在一次讲座中,约翰·奈斯比特教授讲到,虽然他有个天才孩子,但是他很是后悔。因为约翰·奈斯比特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所以导致孩子即使有所作为,情绪却一直低落。

从约翰·奈斯比特的经历看来,家长除了要培养孩子的智力外,还要重视孩子情商的发展。

那么,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养成低情商的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父母的这5种行为,正在培养一个低情商的孩子

一、不和谐的夫妻关系

近年来夫妻生活不和谐导致离婚的比例不断上升,父母相处的不和谐、经常恶语相向、大打出手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社会与人际关系期刊》上有一项关于父母吵架对孩子情绪影响的实验。

专家对99个9-11岁原生家庭的孩子进行测试,测试这些孩对人脸情绪的判断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关系和谐的孩子比父母冲突严重的孩子识别能力更强。这两种孩子在对高兴与愤怒的这两种表情有着相同的认知,但是父母冲突严重的孩子对中性表情的认知较为模糊,他们大多数将中性表情误解为高兴和愤怒的表情。

约翰戈德曼认为夫妻之间吵架,可以抱怨,但不要批评、攻击对方的人格。

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生严重的冲突、争执,这有益于孩子情商的发展。

二、不关心、不回应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只有对吃、睡、排泄的需求,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也只限于开心和不满,因此忽视了孩子情绪的表达。但是孩子的感知确实如此么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孩子的情绪变化,选择了500名刚出生婴儿进行长期的观察。

通过观察心理学家发现,婴儿满月后的三个月已经会表达出喜悦、厌恶、愤怒、惊骇、烦闷和欲求这六种情绪,在婴儿成长到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判断各种表情。

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已经拥有情绪的感知。

约翰戈德曼推荐解决办法是:关心孩子的情绪,及时回应孩子,并给予孩子安慰。孩子就会知道情绪是可以找到出口的。他可以从你的回应中学会调节、排解自己的情绪。

三、讥讽、贬低孩子

家长嘴中经常提到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总是会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进行对比。

约翰戈德曼的研究证明:讥讽、蔑视或贬低,是直接导致孩子低自尊的元凶。

有些家长会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在大街上大声训斥犯错误的孩子,嘴里还说着: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看你丢不丢人,看你下回还敢不敢这么做了。”这样的教育在家长眼中是很有成就感的方式,但是在别人看来是家长不懂得教育,更多的是嘲笑家长的行为。

大多数的家长都在用着自己认为对的教育方式伤害孩子。家长无法理解,孩子对家长认同自己的一句话有着多么强烈的期许。

如果批评孩子会伤害到孩子,那么家长是不是不能去表达愤怒呢?答案是并不是这样。约翰戈德曼认为父母应该恰当地表达你的愤怒,明确地指出孩子行为上的错误,而不是说出贬低孩子的话。

四、指责、惩罚孩子的负面情绪

北京儿童心理专家张娟在《育儿大讲堂》中讲到: “父母批评和惩罚孩子,应针对孩子的行为或某件事情,而不要在情绪和情感上惩罚孩子”。孩子在儿童时期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家长不要总是问孩子“你错在哪里了?”,而是要告诉孩子他的错误然后再进行惩罚。

同时,惩罚是需要梯度度的,如果日常中经常批评孩子,等孩子真的犯了严重的错误时,批评的效果就下降了。

约翰戈德曼认为情绪没有对错,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但要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五、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家长对孩子的定义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有些家长总是盲目给自己的孩子贴上标签,日常生活中也总是说着“我家孩子笨,他做不到”这样的话。

当家长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时,表示出了家长对孩子的否定。孩子经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定义会开始怀疑自己、自我否认自己、会认为我真的不行。长期如此孩子会变得软弱,懦弱,本来会做的事情也无从下手。

约翰戈德曼认为当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可以指出孩子的错误,但是不要批评他们的性格与品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151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