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科学界传出一则重大消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要再婚。而结婚对象竟然是足足小54岁的翁帆。老少恋自古以来都是令人诟病的存在,尤其是名人的爱情与婚姻,更加令人关注,也存在很多争议。有人评价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称女方是“利益熏心,因“钱”结缘,要不然哪会有人愿意嫁给爷爷辈的男人。”然而,翁帆却用实际证明,他们的感情纯粹而美好,容不得半点世俗玷污。
杨振宁于1950年与第一夫人杜致礼举行了一场简朴的结婚典礼。在杨振宁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家之后,两人就成为了“郎才女貌”的典范。但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杜致礼去世。生死之隔,是世上任何人都难以逾越的鸿沟,杨振宁在妻子去世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就在此时,翁帆的一封信,忽然送到了他的手中。
从那时候起,杨振宁和翁帆就一直保持着联络,随着接触,他们的感情也在不断地加深,有时候一通电话,就能聊上一个多小时。翁帆20来岁,她的人生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她常常向杨振宁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不时地向杨振宁朗诵自己的诗作,请他纠正。
杨振宁也会耐心地帮她改一改,然后发给翁帆。翁帆很敬佩杨振宁,但两人之间的沟通,却让翁帆常常忘记杨振宁的年纪。两人就此联络了六个月,杨振宁在中山大学与翁帆会面。不过让她惊讶的是,杨老看起来依旧是那么的健壮,那么的清醒,那么的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杨老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他知道翁帆喜欢旅行,所以专门去了一趟石澳。他们在宁静的小路上,骑着两个人的自行车,像是老朋友似的闲聊,一直聊到日落。翁帆发现,跟杨老在一起,她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全。此时此刻,她已经有了自己最渴望的人生,最完美的爱情,和年纪、时间、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没有任何关系。
没过多久,杨振宁邀请翁帆去北海游玩,杨振宁在闲暇之余,向他坦诚:翁帆,我想娶你,嫁给我,虽然我知道有些急,但是你也知道,我已经不是年轻的人了,没那么多的时间,不能再拖下去了,但是我知道,这件事情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冲击,你爸妈会不会同意?你能忍受谣言吗?你要好好想想,等你想清楚了再给我答复。
杨振宁是个爽快人,不需要花言巧语,但他对翁帆的关心,让她很是感动。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爱情,还有更深一层的感情。翁帆的家长最后也赞同了,说:“我对女儿的决定,是非常赞同和理解的,如果我愿意为杨教授做出一些牺牲,那对我们翁家来说,也是一种荣耀。”
很多人都在幻想,杨振宁是一位“世界级的国宝”,虽然他已经老了,但他总要为自己的妻子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可事实证明,杨振宁只是送了一束玫瑰花,那是他向她求婚的时候,送给他的。所谓的盛大的婚礼,根本就不存在,一通电话,两人就已经相爱了。婚后,翁帆依旧以“杨教授”相称杨振宁。
杨振宁的家庭对他们的婚姻如此关心感到惊讶。杨振宁的哥哥杨振汉表示:「我们的家庭都很坦然地接受和祝福,但是我们国家的很多观念都很古怪,特别喜欢将人捧上天,我哥哥就是个凡夫俗子,总要有人陪着,为什么一定要一个人过?”
说到翁帆,他说:“她年纪轻轻就能照顾好我弟弟,真是太好了!”清华大学举行了一次讲座,以纪念杨振宁百年诞辰。翁帆穿着一身红色的长袍,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杨振宁的腰比以前更佝偻了,他拄着拐杖,整个过程都是靠着别人的帮助。他看起来很苍老,但在会议上,他说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整个人看起来很精神,一点都不像是一百多岁的人。
杨振宁之所以能活到一百岁,是因为翁帆对他的悉心照料,以及他对他的爱。翁帆与杨振宁结婚,固然快乐,却也因此而失了许多,正如其父所说,我能明白我的决定,小帆甘愿为杨教授养老,也算是一种荣耀。但杨振宁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牺牲,他说:“我从来不会说什么牺牲,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
他不太喜欢用“牺牲”来形容,毕竟,爱情是双方自愿的。就像“灵魂伴侣”一样,有一种爱情是当心灵的相伴,他们的情感不掺杂利益,不为阴谋,只为相伴,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了解我的人。
爱情滋味千转百回,初恋的甜蜜,偶尔的苦涩,最后的甘甜,这万般滋味让很多人都对爱情充满了向往。能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挚爱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情最后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很多人在爱情的中途就走丢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爱情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在很多人的爱情中都忽视了换位思考,给予对方足够的关心。就算是不在爱情的关系里,关心他人都是很重要的维系情感的手段。在爱情里,关心另一半都更加重要了,要让对方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愿意为了你做出改变,缩短两个人之前的距离。
曾在2005年的时候,82岁的杨振宁教授宣布他要娶一位比他小54岁的妻子翁帆。这段跨越了这么大年龄段的恋情被很多人都不看好。但是爱情就是这么道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科学都不能解释的爱情就是这么的美妙。那么杨振宁教授和翁帆之间是一段怎么样的爱情呢?
杨振宁是有过一段婚姻的,在1995年的时候,杨振宁夫妇共同参加了广州外语学校的一个物理学会。翁帆当时正好在这所学校内就读,因为翁帆容貌清秀,成绩也非常不错,被学校推荐为接待,刚好翁帆接待了杨振宁夫妇。翁帆的青春靓丽,勤学好问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在会议结束后,翁帆与杨振宁夫妇还是保持着的良好的交流。每逢各种节日,翁帆都会发去节日的祝福。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学者和求学者之间的交流。
大学毕业后的翁帆也按部就班结婚了,对方是香港人,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工,不过这段仅仅维持了2年。面对婚姻的失败,翁帆有点沮丧,她决定重回校园。在2004年的时候,杨振宁正好路过了翁帆所在学校的城市,他想到了他们夫妇曾经共同的笔友,决定和翁帆见上一面,共同缅怀一下已逝的故人。
这次的会面两个人都非常愉快,翁帆的青春活力,让内心灰暗的杨振宁因为妻子离世沉闷的心情开朗了起来,而翁帆也因为杨振宁的见多识广,幽默风趣,觉得杨振宁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在这次会面之后,这两个人经常联系,更是相约了一起出游。
在频繁交往下,两个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他们两个人相爱了。他们情定在香港的石澳,那天刚下过雨,路面有点湿滑,翁帆因为不小心马上要滑倒了,那个时候杨振宁果断伸出手抓住了翁帆的手,这一次的牵手,让她们二人再也没有松开过。这里就是他们爱情的开端。
当感情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杨振宁向翁帆求婚了。后来他们登记结婚。如今已经结婚15年,他们的感情一直很稳定,翁帆为了让杨振宁“精力充沛”,坚持每天早睡早起。这个就是翁帆的善解人意,她明白自己的丈夫需要早睡早睡,为了照顾他陪伴他,愿意提早过起老年人的生活,每天早睡早起。当然,杨振宁也愿意为了翁帆变得更加接地气,了解时下新鲜的潮流。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他们夫妻两人手牵着手在街头散步,我们也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恩爱下去。
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本人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做演讲,深情回忆了1971年第一次回新中国的故事。乍一看,以为跑题了。仔细研读,实在是含义深远。他借一个有趣有料到故事,经典而贴切地总结了自己人生的后五十年。演讲结尾,杨振宁深情地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他在100岁生日时,对九泉之下的邓稼先喊话,是对自己人生的深刻总结!是发自内心的,是虔诚的!用50年的时间,来践行好朋友的“嘱望”,这是人生幸事!也是友谊的佳话!杨振宁100岁的感言,把他和邓稼先的友谊,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情得从50年前杨振宁探亲说起。1971年3月美国刚刚解除20年来中美来往的封锁。事实并不是这么直白明显。美国国务院只是把中国的名字从来往封锁的名单中抹除。但这个事实被杨振宁敏锐地发现了。他立刻申请到中国探亲,因为他的亲人都在中国,而且父亲病危。当时的杨振宁,可能只把中国之行当作一次普通的探亲,他不知道他这一举动对他的人生轨迹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杨振宁探亲顺利成行,他成了外籍华裔著名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第一人。这对于当时被封锁被孤立的中国来说,对于即将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祖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所以周总理亲自接见他。
探亲期间,外事部门请他开列要见的人的名单,第一个就是邓稼先。可当时正值文革,造反派对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包括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正在进行批斗。据说邓稼先很绝望,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杨振宁的出现,并要求见面,无形中救邓稼先于千钧一发之际,间接地保护了中国的核弹事业。这如果不是量子纠缠,就是上天特意的安排!
在杨振宁离京时,邓稼先送他。杨振宁终于问出了藏在心中多年的问题: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是否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设计?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邓稼先回答:我感觉没有。不过要跟组织上认证一下然后告诉你。兹事体大,邓稼先马上向组织汇报。然后邓稼先写了一封信,组织上派专机送到杨振宁手中的。这封信我将贴在文后,因为看了我真的很感动!除了告知杨振宁,中国原子弹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寒春没有参加以外,邓稼先说了三个意思:一是希望老同学能经常地想起周总理亲切的接见。
二是回应老同学关于人生的意义问题。“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这句话去做”。三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去,千里共同途”。这就是演讲题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来由。
杨振宁坦言,当时他没有看懂这句话。但他后来悟出了其中的深意。具体什么时间,杨振宁没有说明,但在他100岁生日的感言中,以此为主题,是对当年邓稼先三层意思的认同和心悦诚服,也是回首自己半个世纪的风雨高屋建瓴式的总结!
很多人喜欢比较杨振宁与邓稼先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谁大?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都建立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分属不同领域,难以比较和量化。不过从杨振宁百岁感言中,我觉得杨振宁是认为邓稼先更伟大!这一对挚友,迥然不同的卓越贡献,必将为人们所敬仰!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必将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附:
1-邓稼先的贡献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立功方面,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立德方面,他放弃优渥的生活,隐姓埋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奋斗数十年,体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2-杨振宁的贡献
杨振宁生于1922年9月22日,安徽合肥人,立功方面,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获1957年诺贝尔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只有35岁。立德方面,杨振宁是华人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获奖向全世界表明,国人在科学领域也能够取得顶尖的伟大成就。
3-1971年8月13日,邓稼先给杨振宁的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