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对英国惩罚俄罗斯的威胁‘不会置之不理’,“英方应该明白这一点”,俄罗斯外交部13日回击了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就前俄特工在英中毒一事发布的“最后通牒”。当天,特雷莎·梅发表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要求俄罗斯在24小时之内解释前特工中毒事件,否则将采取“更为广泛的措施”。英国媒体将此次外交纠纷比喻为“福克兰群岛海战”(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以来,英国所面临的最大的外交政策危机。俄罗斯媒体13日则称英俄两国正“濒临战争的边缘”。
迫于各方压力,梅12日对英国国会议员发表声明,称前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和他的女儿可能受到武器级的神经剂毒害。 她表示,英国政府认为俄罗斯“很可能”对发生在索尔兹伯里的中毒事件负有责任,英国外交部已要求俄罗斯大使做出解释。 梅称,如果在周二(13日)过后俄罗斯还没有做出“可信的回复”,英国就会认为那是莫斯科“非法使用强力”的行为。
“这或者是俄罗斯针对英国的直接行动,或者是俄罗斯政府对有潜在灾难影响的神经剂失控并且让它落入他人之手。” 特雷莎·梅说,英国必须准备好可能采取更广泛的措施,如果俄罗斯没有于周三做出充分解释,她就会在国会公开这些措施。英国媒体12日称,这是“福克兰群岛海战”以来,英国所面临的最大外交政策危机。
对于英国如此激烈反应,俄罗斯方面也立刻做出回应。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2日回应说:“这是英国议会的一场马戏表演。结论很明确,又是一次基于挑衅的政治宣传。”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3日也表示:“俄方已经声明,有关俄罗斯涉及斯克里帕尔在英中毒事件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莫斯科与此毫无关系。法新社13日引述俄罗斯外交部当天的声明说,俄方不会回应英国首相的最后通牒,除非英方提供袭击中所用神经毒剂的样本。俄罗斯外交部说,俄方对英国惩罚俄罗斯的威胁“不会置之不理”,“英方应该明白这一点”。声明还说,所谓俄罗斯涉案的指称是“挑衅”,俄罗斯与此无关。而俄罗斯某杂志主编、军事专家维克托也表示,使俄前特工中毒的神经毒剂可在任何地方生产,以此指控俄罗斯是幕后黑手显然证据不足。
英国的西方盟国纷纷对伦敦的推论表示支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周一(12日)表示,“我们对英国的调查有十足信心……我们同意,肇事者必须面对适当的严重后果,这包括执行犯罪行动者以及下达指令者。美国将继续与盟国英国团结,密切协调后续反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对此案表示“高度关切”,并已就此案和英国当局保持联系。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同梅通电话,表示与英国团结一致。
这场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外交口水仗将如何收场,俄罗斯一些政治家认为,最终类似的言论与有攻击性的政治压力可能会导致双边关系中断。俄联邦委员会代表莫罗佐夫认为,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两国各自召回大使。他强调,英国人应该知道,俄罗斯将给予强硬的回应。
只能一笑而过了,面对这种情况法国总统也很无奈。大家都是国家的代言人,所以行为举止都代表着国家。这次踩桌子的行为不会有人买单,只是大家看到这个尴尬的事情会笑一笑英国。
约翰逊脚踩茶几的照片,引发不少网友的批评和嘲讽,许多人对这位英国新任首相因缺乏礼仪而展现出的“不尊重”感到震惊。个人谈谈三点看法。第一,如果约翰逊是普通人,如果约翰逊是走亲访友,如果是在非正式场合,约翰逊脚踩茶几,最多说明约翰逊个性随意随性而已。但是,约翰逊是英国首相,是到法国参加G7峰会,是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总统府爱丽舍宫做客,无论从什么角度讲,约翰逊脚踩茶几都是不合适的。从小处说,这是很不礼貌、没有教养的行为;从大处说,这不仅丢掉个人人格,也丢掉了英国国格。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任何人都很不礼貌,外界把约翰逊称作“英国特朗普”,实在恰当不过了。
约翰逊这个人也真是有些时候确实做事非常地道,而且也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但是踩桌子实在是不应该,以后如果不注意形象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但是这一次踩桌子就可能表明他们的谈论应该是让约翰逊很不在意的话题。
虽然有些时候首相或者总统是很累的,而且也会烦躁,但是全国人民都看着你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1月15日电 据外媒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18日将在英国东南部一个军校与英国首相梅举行会谈。法国内政部长科隆此前在接受《巴黎人报》专访时表示,马克龙和梅会晤时会谈及更多接纳难民问题。
当地时间2017年6月13日,法国巴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出访法国,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观看法国对阵英格兰的足球友谊赛。
为更好地解决英法边界的非法移民问题,2003年时任法国内政部长的萨科齐曾在勒图凯和英方签署了合作协议。这项英法协议主要把英法边境设在法国加来(CALAIS),由法国当局负责阻止非法移民前往英国。
但当萨科齐当上总统之后质疑2003年的《勒图凯协议》。萨科齐曾于2016年8月底表示,所有申请政治避难但无权获得难民身份的人,应立刻被遣送回其原籍国。”
萨科齐还表示说:“所有滞留在加来想要前往英国的人,应由英国当局在英国审核这些人的申请文件,而不是由法国当局在法国做这些事。”
法国内政部长科隆在接受《巴黎人报》专访时表示,法国希望在《勒图凯协议》的基础上增添附加条款。条款包括希望英国明确接纳更多的难民,特别是没有成年人陪伴的未成年者。除此之外,法方还希望英国在财务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法国内政部长表示,全面质疑《勒图凯协议》,从长远考虑会或多或少破坏英法关系。但法方也不排除这个可能。
但如果英方在质疑《勒图凯协议》的同时不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英方也会遇到更大的压力。
英国脱欧之后,法国一些政治人物要求对英法勒图凯协议重新谈判。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前往加莱视察,为会晤做先期准备工作。
近日遭炮击受伤的俄罗斯前副总理罗戈津,将体内取出的弹片送给了法国总统马克龙。
据俄媒报道,罗戈津4日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称,他把弹片随信寄给法国驻俄罗斯大使皮埃尔·莱维,要求后者将弹片转交给马克龙,并公开了信的内容。
罗戈津资料图。
“在这个信封里,和我的信一起,你会看到法国‘凯撒’155毫米自行火炮的炮弹碎片”。罗戈津写道。
“它刺穿了我的右肩,卡在第五节颈椎上,离杀死我或使我残疾只有一毫米。”
法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至少18门“凯撒”车载自行榴弹炮,占法国自身库存的20%。马克龙在去年10月说,这些大炮被证明在顿巴斯地区“具有决定性意义”。
罗戈津在信中说:“请你把从我颈椎上取出的弹片交给法国总统马克龙,并告诉他,没有人能逃脱法国、美国、英国、德国和其他北约国家在顿巴斯犯下的战争罪行。”
罗戈津曾任俄罗斯主管国防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副总理,后出任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2022年7月卸任,目前领导一支被称为“沙皇狼”的军事顾问队伍,主要任务是给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俄军提供军事技术支持。
炮击事件发生在去年12月21日晚,当时罗戈津正在顿涅茨克郊区下榻的酒店庆祝59岁生日。炮击使用的是高精度的弹药,据判断是155毫米的法国“凯撒”自行火炮。
弹片来源:俄新社报道
罗戈津随后被转送至莫斯科的一家医院,其体内弹片通过手术被成功取出。罗戈津的一名助手在炮击中丧生。
据美联社报道,法国驻俄大使馆拒绝就罗戈津这封信发表评论。
事实上,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马克龙一直试图扮演“调停者”角色,但收效颇微,甚至“两头不讨好”。
有评论称,马克龙一直寻求成为与普京对话的主要西方代表,这一角色有时会让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生分歧。
马克龙资料图。
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马克龙就试图从中斡旋,去年2月,马克龙多次与普京会面及通话。
如今俄乌冲突已持续超过10个月,马克龙仍试图顾及双方立场,也遭到了双方的批评。
去年12月4日,马克龙接受法国电视一台采访时称,他在访美期间与拜登会晤时讨论了美欧为乌克兰局势准备“未来安全架构”的必要性,并且暗示在未来结束俄乌冲突的谈判中,“俄罗斯需要得到安全保障”。
马克龙有关“对俄安全保障”的言论既激怒了欧洲盟友,俄方也不买账。
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随后回应,俄方愿意对话,但西方必须迈出第一步。在此之前,俄方将继续对北约的任何进一步扩张行为作出相应反应。
去年底,马克龙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说,乌克兰加入北约将被俄罗斯视为对抗,这不是“最有可能的情景”。
几天后,马克龙在新年致辞中表示,法国将不遗余力地帮助乌克兰,直到取得胜利。
2023年伊始,俄乌局势火药味十足。
连日来,俄军对乌首都基辅等地的能源和电力设施实施大规模打击。2日,基辅市内能源基础设施受损严重,进入紧急停电状态,4日恢复为计划停电状态,市民的生活供电将被控制在最低程度。
乌军反击也随之而来。俄国防部4日证实,乌军1日凌晨向位于顿涅茨克地区马克耶夫卡居民点区域内的俄军临时部署点发射6枚“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火箭弹,导致89名俄军人死亡。
罗戈津社交媒体分享的X光片和在医院的自拍照。
俄军方称,事后俄军对乌方进行了反攻,摧毁乌方大量武器装备,并打死300余名乌军和外国雇佣兵。俄军方还称,调查显示,有士兵违反禁令大量违规使用手机,造成部署点地点泄露,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
同样是在4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表示,乌克兰正计划在春季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作战方向覆盖克里米亚至顿巴斯全线。
当前,国际社会对近期俄乌有效和谈的可能性并不乐观,进入2023年,俄乌局势将走向何方,仍是未知数。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12月3日发表题为《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欧盟不能成为中美角力的附带受害者”》的报道,记者是比阿特丽斯·纳瓦罗。全文摘编如下:
访问北京之后,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与西班牙《先锋报》和其他欧洲媒体一起谈论了从能源危机到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等诸多当前重要问题。米歇尔说,此次访问中国是“必要的”,而且必须在这个时间点进行访问。
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新华社/法新
西班牙《先锋报》问:您的中国之行给欧洲带来了什么?
米歇尔答:外交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久前,欧洲理事会也刚就中国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讨论,这次访问使我能够向中国转达欧盟的立场。
问:欧盟方面会否与美国联手对抗中国?
答:欧盟不能成为中美角力的附带受害者。中国现在变得更加自信,不再有丝毫的天真。但欧盟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和工业发展现状。如果让别人替我们决定如何与中国互动,我们就无法捍卫自己的利益。这次访问让我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其优先事项和敏感问题。现在我要和欧盟成员国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更有力地捍卫我们的利益。从布鲁塞尔可以发布很多推文和新闻稿,制作很多视频,但在国际安全问题上,面对面的外交接触才能产生效果。
问:您对此次访问的批评者有什么想说的?
答:听到现在还有人质疑我去中国访问的重要性,我觉得很奇怪。欧盟是一个拥有445亿人口的大集团,拥有非常强大的单一市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中国都是一个主要的经济伙伴和地缘政治关键参与方。退缩回自己的角落对我来说是很荒谬的。那些指指点点的声音对我影响不大,他们本可以让我知道他们的想法,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只是匿名发表一些言论。
问: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以及在能源转型方面对美国公司给予巨额补贴,这被认为是欧洲工业面临的“问题”。欧盟应如何回应美国的保护主义?
答: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巩固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在最初几个月里,我们看到美国展现出了与欧盟、七国集团和北约盟友前所未有的协调。相比之下,在战争的影响方面,美国的情况与欧洲不太一样。美国是能源资源的出口国,而欧洲不是。这是事实,我们不应羞于讲出来。现实情况是,欧洲——民众以及大小企业——为能源危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通货膨胀意味着贫困,经济衰退的风险也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美国、挪威等能源出口国正在赚取更多收入,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我们认同《通胀削减法案》的目标,但我们希望欧盟与美国的经济政策能够合作与协调。朋友之间应该能够商量。
问:鉴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是在如此密切的跨大西洋合作背景下通过的,您是否感到被背叛了?
答:我不想使用这个词,但我当然更希望美国能换一种做事方法。战争开始时,我们惊喜地发现美国与我们进行协调的重要性,我们感到非常有信心,例如在分享来自特工部门的信息时。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太天真,美国的利益是它的首要诉求。欧盟的意愿很良好,我们相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但也许我们忘记了要使其发挥作用必须有互惠互利作为前提。欧盟应该与其所有伙伴抱有同样的雄心。
延伸阅读
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决定不忍了
拜登与马克龙
美国出招,欧洲为难
几个月前,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对企业打出一张极具诱惑力的“王牌”。
从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到电动汽车、电池及相关配件生产等,2023年1月起,只要是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就有免税“大礼包”奉上,奖励高额补贴,计划10年内拨出高达4000亿美元。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价格暴涨,早就让欧洲商家不堪重负,美国此时抛出巨额优惠,欧洲大小企业怎么可能不“疯狂心动”?
不仅是欧盟经济领头羊德、法两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快将产业布局转移到大洋彼岸。
在欧盟官员看来,美国使出这一招,就是在为难欧洲。他们纷纷指责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将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
10月时,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要与美国就法案深入讨论,他担心美国的做法将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一针见血,认为美国正“搜刮”欧洲。
11月,马克龙两度亲自出马,在爱丽舍宫设宴,一次召集了法国制造业巨头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大户,另一次叫齐了爱立信、沃尔沃、联合利华、阿斯利康等一票欧洲“头部企业”负责人,目的只有一个——恳请大家将生产线留在欧洲。他还重提萨科齐时代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期望与美国分庭抗礼,挽救欧洲的再工业化进程。
法国还决定与德国联手反击。当地时间11月22日,两国达成联合声明,共同打响欧洲经济“保卫战”,宣布将守护欧洲工业,联合抵制美国这一法案。
给了面子,少了里子
在此背景下,马克龙开启了“叙友谊”和“求公平”的访美之旅。
马克龙的任务之一,是向美国总统拜登表达法美关系之牢固;任务之二,是传达欧洲的诉求,呼吁美国不要用“咄咄逼人”的《通胀削减法》,来惩罚欧洲。美国“政治”网站披露,马克龙此行是代表欧盟27国意见,试图说服拜登采纳墨西哥、加拿大模式,给予欧洲部分行业豁免。
面对美国国会议员,马克龙激烈抨击美国损害欧洲利益的行为,但在与拜登会谈时,他的语气明显缓和。法国希望被美国“当成一位好友来尊重”,马克龙说,“一个强大的欧洲盟友符合美国利益”。
然而,现实很骨感。拜登在会谈中允诺法案可作“微调”,以回应欧盟关切,但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此后又表示,不会寻求让美国国会修法。
马克龙虽获价值50万美元的白宫国宴款待,赢了面子,欧洲却没找回“里子”。
被美国“摆了好几道”
这几年,法国和欧洲的确被美国摆了“好几道”,马克龙此前多次批评美国损人利己,也有据可依。
第一回合:抢潜艇大单
2021年9月,美英澳成立小集团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把法国一脚踢开,撬走法国为澳大利亚建造12艘潜艇的“世纪合同”,马克龙气得召回驻美、澳大使。
其后拜登亲赴法国驻意大使官邸会晤马克龙,外媒称双方“和解”。
第二回合:天价天然气
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美国要求欧洲盟友共同制裁俄罗斯,导致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不得不转买美国天然气。美媒《商业内幕》援引估算数据称,从美国购买6000万美元一船的液化天然气,运抵欧洲时价格飙升至275亿美元,一艘船获利高达逾15亿美元。
2022年10月,马克龙在巴黎一场企业家大会上喊话美国和挪威,称它们以其国内价格的3到4倍对欧洲国家出售天然气,“这可不是友谊的真谛”。
第三回合:排外“小圈子”
2022年11月,G20峰会在印尼举行期间,马克龙就美国“印太战略”、AUKUS把法国排除在外,再度表达不满。
第四回合:《通胀削减法》
实际上,在G20会议期间,马克龙已经提起美国《通胀削减法》对欧盟经济的消极影响,此次访美,这一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但当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发现,一切并没有改变。
评论认为,马克龙对解决分歧“有信心”,其实只是一种外交表态。如美国果真将欧洲国家纳入补贴范围,只会增加欧企在绿色投资上对美国依赖,不符合“欧洲自主”的长远目标。
“欧洲自主”,如何反击?
究其根本,“欧洲自主”,就是欧洲脱离对美国的依赖。这是马克龙执政以来的努力目标,也是欧洲多国越来越强烈的共同意识。
此前,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用行动表达不满。他认为美国“不够重视”欧洲所提问题,拒绝访美出席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峰会。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财务发言人费伯,主张对美国采取强硬方针。他指出,如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道路上一意孤行,欧盟将不得不“将所有酷刑工具摆上台面”,“这肯定是‘核选项’,当下没人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敦促欧盟当局,就美国的行为尽快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朗格假定在欧美谈判期间或可就《通胀削减法》实施达成“一些小的变化”,但他不认为在本质上会有太大改变。
12月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声,直指美方政策“扭曲市场”、分裂全球供应链,认为欧盟须采取行动,重新评估全欧资金供给,平衡美国《通胀削减法》实施带来的竞争。
由于《通胀削减法》只有不到四周时间就将生效,欧盟能对美国打的“牌”,选项有限。这其中可能包括马克龙提到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以及如未来贸易摩擦升级,欧洲不排除向美国货品加征关税以报复。
美国“政治”网站欧洲版透露,通过“欧洲主权基金”向欧洲企业提供大量补贴,也是欧盟考虑的应急手段之一。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国家意识到,如要防止欧洲大陆变成“工业荒地”,必须赶在企业改变生产布局前,迅速行动。
美国“政治”网站、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新闻、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主流媒体均得出类似结论,即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美国制造”、“美国优先”等举措,正在破坏跨大西洋贸易,让欧洲沦为受害者,加剧欧美间的紧张关系。
资料图: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生产线。
《欧洲时报》社论指出,对美国来说,美欧可以并肩作战的领域仅限于意识形态共同体,对俄、中等国强硬,一旦触及美国利益,对不起,武器、天然气还得买美国的,投资只能流向美国,企业竞争力也必须美国第一。
经济学家给美国补贴政策算了一笔账,即使欧盟最大限度以牙还牙补贴自己的企业,竞争力最多只是美国的1/4。也就是说,买一辆在美生产电动汽车可获8000美元减价,而在欧洲买最多只有2000欧元补贴。
毋论同甘共苦,只有一再被“坑”,欧美盟友秀团结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要等到何时,欧洲才能从“噩梦”中醒来?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保-镖亚历山大·贝纳拉(Alexandre Benalla)殴打示-威者一案持续发酵时,法国极右翼领袖玛利亚·勒庞就警告过:“如果马克龙处理不好,这场危机将变成针对他本人的危机。”
现在的事实正是如此,不过马克龙以及法国总-理菲利普领导的政-府在本周逃过了一劫。据法国24小时新闻网7月31日报道,趁着保-镖打人事件,由法国右派政党以及极左派政党分别提出的对目前政-府的不信任议案投票均遭到了法国国民议会的驳回。
不过这本来就是大概率事件,毕竟马克龙所在的前进党议员人数在国民议会独占鳌头,拥有全部577个席位当中的312个席位。但是,如此的不信任提案还是极大的打击了法国政-府和马克龙本人的形象。
据法-新-社8月1日报道,法国总-理菲利普7月31日谴责了马克龙保-镖贝纳拉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但他更为严厉的指出在野党利用这样的契机提交对政-府的不信任议案投票本质上是希望影响政-府正在进行的改革。菲利普表示,“对于那些希望一起修复这个国家的人来说,我保证我们不会因此放慢改革的速度,而是会继续坚持到底。”
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发言人7月31日也再次表示此次议案是政治竞争对手试图破坏马克龙正在重点推进的劳工改革计划。
马克龙的保-镖贝纳拉五一劳动节期间在巴黎街头冒充镇暴警-察殴打示-威者,打人视频经过法国《世界报》7月18日公开以来立时遭到了多方面的谴责,虽然爱丽舍宫方面称事发后已经对贝纳拉做出停职处理,并且声称马克龙是在前往澳大利亚访问的途中知悉了这一事件的,马克龙本人也表示愿意为此事承担全责。但这一切还是没有阻止法国民众对其的批评,称其“已经与普通民众脱节。”
或许民众也是希望借此事宣泄对于法国当前大环境的不满。虽然马克龙政-府目前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法国的经济环境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放缓的趋势。据《欧洲时报》7月31日援引法媒报道,法国经济今年年初以来一直持续减速,法国经济财政部-长勒梅尔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承认,此前法国统计局(Insee)公布的第二季度数字仅有02%,“令人失望”。
法-新-社认为,今年的经济疲-软势头可以归因于燃料价格上涨、普通社会保险捐税(CSG)和汽油税上调影响了居民购-买力,虽然住房税的逐步削减、以及今年十月的降低雇员社保分摊金第二阶段措施有助于重新激活消费,但这对于2018年的增长数字来说可能为时已晚。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龙再次选择从外交层面为自己近来的表现加分。据《金-融-时-报》8月1日报道,马克龙已经邀请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本周五在法国南部的总统官方度假胜地布雷岗松城堡(FortdeBréganon)举行会晤,希望能够调节目前因为脱欧谈判而陷入僵局的英国和欧盟双方。
目前英国同欧洲方面的谈判正在进行之中,尽管马克龙此时选择开展“平行讨论”遭到了一些欧盟人士的反对,但有法国官员对此回应称,“既然英国要求见我们,我们当然希望聆听。”
年轻真好。
消息来自网易国际。
俄方吊唁女王后,英方说“笔丢了”,葬礼上还出现了如下的意外。
一、英方说“笔丢了”最近,俄罗斯驻老挝的外交人员到英国大使馆吊唁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俄大使刚走,一位英国官员就与俄罗斯取得联系,称在吊唁册上丢失了一支钢笔。
事实上,俄外交人员到英国大使馆的时候都会随身携带一些文具。扎哈罗娃嘲笑了英方的做法,并提议每个去英国政府机关的人都要带上一支钢笔。
俄外交人员还嘲讽道“英国的笔不好用,这已经是一种趋势。”他提到,不久前,查尔斯三世英国国王出席了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希尔斯伯勒城堡的相关活动。当他在访客留言簿上签字时签字笔漏水。对此,查尔斯三世当场没有控制住情绪,抱怨了一番。
二、马克龙穿运动鞋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来到法国出席了英王妃的葬礼,他们出现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宫。马克龙戴着太阳镜,脚上穿着一双运动鞋,引发了一场热议。欧洲媒体对他们的穿着不协调提出了批评。法国媒体随后证实:马克龙在英国女王的葬礼上没有穿运动鞋。
三、一只小蜘蛛来自世界各地的皇室成员参加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葬,突然,一只小蜘蛛被发现在女王的棺材上爬行,人们看到它爬过女王长子查尔斯三世的字条。
四、美国总统拜登的专车迟到美国总统拜登参加葬礼的时候坐着一辆“野兽”特制的防弹车,而各国的代表,则是坐着大巴。因为在葬礼途中遇到交通堵塞,所以最终还是晚了。
拜登夫妇在教堂门前站了很久,才被安排在14号座位上,拜登在葬礼结束后阴沉着脸返回,特朗普则讽刺拜登被忽略,美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这次峰会上,马克龙因为一个动作引得约翰逊和特朗普非常高兴。所以约翰逊称在法国总统马克隆不错。在英国和法国,两国关系中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公开场合上还是关系比较好的。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8月25日在脸书上为攻击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的一段评论背书,他的一名部长同一天指称法国国家元首马克龙是“搞机会主义的白痴”。网民罗德里戈·安德雷亚萨发帖嘲讽法国第一夫人的容貌,他贴上显示法国和巴西总统夫妇的两张照片并加以比较,一张照片显示布丽吉特·马克龙容颜衰老,另一张照片显示博索纳罗正式就任巴西总统时,他的37岁的妻子米歇尔·博索纳罗(Michelle Bolsonaro)容光焕发。
真是悲哀,巴西女性毫无疑问在读到他们总统言论时会感到耻辱,这些都是毫无尊重可言的极端攻击。正因为我对巴西民众充满善意和尊重,我希望巴西人民很快能有一位言行高尚够格的总统。巴西人民是一个高尚的民族,我想巴西人会对他的言行感到可耻。
尽管这次峰会开的并不是很顺利,但是两国总统之间的交流还是非常好的。两国的关系也进一步很好的促进。可以遇见的是未来英国和法国在某些事情上会达成一致。两国也会非常友好的交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