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第1张

1、列瓦连科:“在西伯利亚,什么都百分之百保险不一定好,有时你飞到了头,却发现还不如中间掉下来,这一点格莫夫博士用他的一生体会到了,是吧,博士?”

2、“气流把刚才落在舷窗上的那一圈积雪吹走了,向窗外看去,雪雾中的茫茫林海从机身下缓缓移动,还不时能看到一个个冰封的湖泊,在黑色的林海中呈一个个的圆斑,让我想起在格莫夫的房间的墙上看到的照片”

3、“西伯利亚,苦难、浪漫、理想、献身……”林云头靠在舷窗边,动情地看着下面异邦的大地,喃喃地说。

格莫夫说:“你说的是过去的和小说中的西伯利亚,现在这里只剩下失落和贪婪了,在下面的这块土地上,到处是无节制的砍伐和猎取,从油田泄漏的黑色原油到处流淌……”

4、在中心实验室中,巨型雷电模拟器产生的闪电强度比自然界中自然闪电大一个数量级,以至于北约的核监视系统检测到震波后,认为是地下核试验”

5、“我抬头仰望那座放置巨型电极的梯形台,它以深深的黑暗为背景,在我们电筒的三道光柱中显现出来,真像密林中阿兹台克人的祭坛,有一种神圣感。我们这些球状闪电可怜的追寻者,此时就像朝圣者来到了最高的圣殿,心中充满了恐慌和敬畏。我看着那水泥的金字塔,心想在过去三十多年漫长的时光中,有多少像我们这样的人在上面作为祭品牺牲呢?”

6、“福尔摩斯说过,案件不怕离奇就怕平淡,平淡无奇的案子是最难破的”

7、“化身博士》这本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配制了一种能让人产生人格分裂的药品,但他再次使用同样的配方配制出的药却不灵了,于是他认为新买回来的原料成分不纯,但后来知道,是他成功配制的那次所用的原料不纯,正是其中的杂质使他成功的。”

8、“当我走进控制中心时,看到那里还像往常一样宁静,在天花板上照明灯柔和的光芒下,一切都是那么光洁明亮,所有的计算机设备都在无声地正常运转着,只是在那洁白的防静电地板正中摊放着我儿子几乎全部被烧成灰的遗骸,仿佛是从什么地方向那里投射的一个幻影……在那一刻我认输了,在这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面前,经过三十年的奋斗,我彻底认输了,我的生活在那一时刻已经结束,以后只是活着……”

当我们又回到地面时,雪已经停了,残阳在西边的树梢上,给雪染上了一层血红色。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向飞机走去,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也结束了。”

9、“不,少校,我让你们来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一切公诸于世,我想让人们知道,在那个可悲的理想主义年代,有一群共青团员来到了西伯利亚的密林深处,在那里追逐一个幽灵,并为此献出了一生……”

10、“球状闪电只是她生活中一段时间里的一部分,失去它也不会对她构成致命打击”

11、“我的这种新生活本来会舒适平滑地延续下去,我会坠入爱河,然后会有家,会有孩子,在事业上会有人们都想得到的那种成功,总之我会有一个与大多数人一样平凡而幸福的人生。也许,在我的暮年,坐在夕阳下的沙滩上,记忆最深处的东西会浮上来一些,我会想起那云南的小镇、雷雨中的泰山、北京近郊的那个雷电武器基地和风雪中西伯利亚,会想起那个穿军装的姑娘和别在她胸前的利剑……但那时,这些一定都十分遥远了,像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里”

12、“那灯本来就在那里的,但只有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

13、“……有时你飞到了头,却发现还不如中间掉下来……”

14、“在分别的这段日子里,我的心中一直为她留着一片小天地,在那里,她以原样生活着。”

15、“球状闪电并不是由闪电产生的,而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一种结构。”

16、“在模拟雷电时,关键不在于闪电本身的性质和结构,更不在于磁场和微波之类的外加因素,而在于使闪电覆盖尽可能大的空间!

17、“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得不够复杂,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他们想得不够简单。”

18、“你就像一艘在夜海上向着远方灯塔行驶的船,整个世界只有那个善良的灯塔对你是有意义的,其他部分都看不到。”

《三体》中丁仪认为球状闪电是宏原子,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球状闪电介绍:

1、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这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亮,近圆球形,直径约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仅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至2分钟的记录。颜色除常见的橙色和红色外,还有**、紫色、蓝色、亮白色、幽绿色的光环,呈多种多样的色彩。

2、球状闪电的危害较大,它可以随气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飘飞或逆风而行。它可以通过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因为碰到障碍物爆炸。球状闪电是形成雷电的电动趋势,在半击穿空气时产生的空气离子球。它其中携带能量,包裹相对稳定。

二、宏原子介绍:

1、宏原子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其作品《三体》中虚构出的对球状闪电的一种解释。宏原子具有原子的一般特征,在发生宏原子核聚变后,宏原子及被其能量毁灭的物质,呈量子状态,其位置只能用概率来描述,是一团概率云。

2、宏原子在宏观是可见的,其原子核被描述为一条“会舞动的弦”,没有实体,只能通过折射可见光才能被观测到,宏电子以“空泡”形式存在,肉眼可见,被雷电等激发为激发态后成为球状闪电。宏原子核以二维弦的形式存在。宏原子之间可以发生宏核反应,其威力与常规核反应有不同,其能量释放有目标选择性。

如果要追溯我的科幻阅读的源头,也许要到小学吧,书名已不可考。一本是关于一个将叶绿素移植到体内的孩子,长出了绿色羽毛,最后上天(误)的故事。另一本似乎是叫校园三部曲系列,讲的是有个男孩无意间获得了超能力。我还记得有一本内容是,众人来到一个幻想星球,想出来的所有东西都会成真,然后某人想象出一个破坏力十足的怪物,所有人都对付不了,怎么办呢?结局很真实,众人一起冥想作业和考试的痛苦,于是怪物在呜咽声中gg了,似乎是因为学习毁想象力吧。还有一本,也是关于超能力的,男主的超能力是,触摸到某个影碟就会暂时得到其中主角的能力,然后他发现喜欢已久的女生也有超能力,然而故事并不是往超能力方向上走,而是一个很平淡甚至很温馨的成长故事,超能力没有给主角带来很多,只是让他明白一些关于责任和情感的道理。

那个时候还没有科幻的概念,只是觉得这种植根现实的幻想文学很有魅力,小时候我本就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有时候会发很久的呆去想,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什么什么神奇的能力,世界因此怎么怎么样。这种肆意妄为的胡思乱想通常会持续到妈妈叫我吃饭为止。

以上几本书,内容已十分模糊,书名更是不可考。然而它们如同大河的源头,虽然着眼处也许只是不起眼的小溪,但谁也无法预见它们奔腾千里后的磅礴。

我想这条大河第一次展现出浩瀚声势,应该是《球状闪电》吧。

沙包大的原子见过没有?嗯, 确切来说应该是豆沙包大。这本书讲的就是宏原子和它的衍生物球状闪电被人发现甚至当作武器的故事。按照这本书的理论,一个人如果被球状闪电击中而消失不见,他并不是死去,而是处于叠加态,而宏原子的概率云会扩散到整个宇宙,所以他可能会出现在宇宙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只不过他无法被“看见”,因为一旦存在观察者,概率云就会坍塌。看完后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我的天,那岂不是我闭上眼,那些死去的人都有可能站在我的面前。那时的我还无法分清科幻和现实,于是整整一个礼拜的夜晚我都在睡与不睡的惊疑和恐惧中度过。

《球状闪电》算是一种契机吧,然而可能是初入科幻带来的心理阴影过于浓重,以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接触过科幻。然后到了高中,也许是某次省图书馆的闲逛,翻开一本科幻的书,看完觉得很好看,又翻开一本,然后一看名字,咦,怎么又是这个人?咦,怎么这个名字有点眼熟?于是恍然,在那一排泛黄的旧书里翻找,果然,是《球状闪电》的作者呀。于是乎我的注意力从书到了书的作者上。此后的很多个双休日,那一排科幻类的书架就成了幻想最初的摇篮,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风格迥异,各有所长,当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大刘明显一马当先。

大概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看《科幻世界》的吧。那本杂志买了很多年,也有很多我喜欢的作家,比如阿缺、索何夫。不过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完美错过了《科幻世界》的黄金时代,我开始看《科幻世界》的时候,那本杂志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接触了国外的科幻,眼界便更开阔了。喜欢谢尔盖卢基扬年科的“牺牲大我成就小我比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更需要勇气”,也喜欢弗诺文奇从一个小设定推演出的精彩故事。而且有时候对比不同小说所构想的未来,比如刘慈欣的“黑暗森林”,和弗诺文奇的青河帝国,不禁感慨,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作家吧。

似乎冥冥中有种照应,大学随便选的专业,进去后才发现算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然而我对物理学却始终提不上来什么兴致。倒是一些科普读物,比如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看的津津有味。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说人人都应该懂一些量子力学,深以为然。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持有的都是一种机械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然而这个世界的本质是量子,这个世界的未来也属于量子力学,何谓真实,身心关系究竟如何,我相信很多问题的思考和答案都会颠覆我们的三观。

人生如书,我一直相信这本书的很多篇章都是草蛇千里,遥相呼应的。《球状闪电》的最后,“我”曾经喜欢的姑娘在球状闪电中湮灭,有一天“我”起床发现瓶中有一朵玫瑰,然而再细看时却又消失了,“我”知道,那是她送给我的量子玫瑰。可能当时的我不是太懂,但量子玫瑰,这种科学与美感交错的浪漫,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多年之后,不知不觉间,那颗在心里埋下的量子玫瑰种子,早已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环球闪电》是刘慈欣在2005年创作的,据悉,这部作品在2001年9月将会被开拍成为电视剧,预计将会在2002年正式播出。这部作品讲述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一个从小就被外星人监控的地球人在机缘巧合之下重新回到了地球,在回到地球之后,主角也是带领着很多人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利用球状的闪电引发了核聚变彻底摧毁了观察者计划。

当然这个其实只是小说当中的一些情节,电视剧版本的《环球闪电》具体会有哪些增减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小说里面的一些原有情节肯定会被进行改编的,原著当中的战争背景肯定也是会有所改动,很有可能会被改成星际战争。其实有很多电视剧都是翻拍于小说,我们不难发现电视剧版本的和小说版本的内容其实会有很大的出入。

很多网友也是表示担心,害怕电视剧版本的《环球闪电》改动太大,到时候就失去了原著小说的那种味道,甚至有人调侃称电视剧版本的《环球闪电》会不会改动的连原作者都不认识了,其实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毕竟在这之前也确实是有很多电视剧改编了之后和原著小说相差很大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刘慈欣在科幻这个题材里面应该算是独领风骚的,其实刘慈欣的很多作品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你比如说《流浪地球》就是其中之一。《流浪地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此次的《环球闪电》应该也不会太差,至少我个人还是满怀期待的,当然大部分人可能更关心的是这部剧的男女主角到底是由谁来担任,不过目前官方还没有正式的确认。

前几日,在同学群聊天时,一位大学舍友说,正在读《三体》。

刚好家中有几本刘慈欣的书,包括《三体》一套三本,《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都是以前儿子看的书,我只负责买,却没看过。

最近迷上了喜马拉雅听书,于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的间隙,陆续听了几本,以弥补久不读书的空虚感。有多久没有从头到尾的读过一本书了,总有几个月了吧。最近读完的一套书,还是去年买的《天龙八部》。看着书柜里摆放不下的书,多是前几年买的,很多没开封,只是摆着而已。年初时,还做了个计划,要把家里没看过的书看完,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一本没动。原计划一周读完山海经,也没完成。

果然,长达一年的计划,根本没有可执行性。

而第一个周计划也已于昨日到期。其中写作完成的最好,9000字,占计划的九成。静心有六天完成,跑步最多是十分钟。财务管理的课,没听多少。山海经就开始两三天读了点儿,后期没动过。朗诵有五天完成。

这个计划在读书方面,虽然没有完成,但到今天下午为止,我读完了《球状闪电》,之所以是这本书,是因为有一天下班后,我想找《三体》有声书来听没找到,却找到了《球状闪电》音频。于是边做晚饭边听书。晚饭后又去儿子那儿找来这本书看。第一天晚上,看了没几页,就见周公去了。之后几天,早晚在家时,抽空便读,慢慢便被吸引了。干活时就继续听。最终其实是相当于读了一遍,又听了一遍。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在生日那天晚上,大雨倾泄,雷电交加,一个球状闪电进入了他的家里,将他的父母化为一堆白色的灰烬,他们穿得衣服和坐的椅子却是完好无损,冰箱里放的鸡鱼肉类全部冒着热气变成了熟食,冰箱没有一丝损伤,书架上的书化为灰烬,书架也是完好的。从此以后,他成了一个孤儿,并且有了终生追寻的目标,便是研究球状闪电。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只有那个遥远的目标。父母逝去的真正原因,他并没有向警方说明,没有人知道他那晚的遭遇和恐惧。

上大学后,他选了大气物理学这个专业,夜以继日的攻读与目标相关的科目,别的科目则基本上不管。大二时,他回了一次家,准备把房子租出去,却在家里发现了一些诡异之处,时隔两年家中无人,灰尘却很少,离家时没来得及倒扣过来的水杯是倒扣着的,父亲的一副画中竟然有两年内刚刚建成的一座水塔,洗手间内有一根半黑半白的头发但转瞬便不见了。

学校有个叫张彬的教授,五十多岁,他向教授请教关于球状闪电的问题,没有得到期待的答案,教授劝他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个东西上面,他当然不会听。放假时,张教授请他一起去云南做一个项目,他认识了硕士研究生赵雨。后来,他成了张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但他的毕业论文,张教授不让写球状闪电。之后,他又成了高波教授的博士生。高教授与张教授完全不同,支持他研究球状闪电,并说若球状闪电的论文通过不了,他就辞职。虽然论文通过了,但高教授还是从大学辞职,去了雷电研究所任所长,并邀请他一起去,说可以继续研究球状闪电。

有一次,他路过泰山,便去了玉皇顶发现赵雨在那边的气象站工作,在那住了几天,认识了一个神秘的女孩林云,一场雷雨中,发现两人都沉迷于闪电,惺惺相惜,他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林云。并在那儿意外得知张彬教授在几十年前曾在这儿呆过,并被球状闪电所伤。张教授原来一直在研究球状闪电,他的爱人郑敏与他一起追寻球状闪电,并因此而去世。张教授把自己毕业研究成果(几大纸箱的资料)送给他,他在扫描张教授爱人照片时发现,照片上的人比实际看到的要衰老许多。

雷电研究所与林云所在的部队合作研究新概念武器,屡屡受挫。在丁仪院士加入后,很快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功捕获了未激发状态的球状闪电,丁仪叫他空泡,空泡其实是一个个的宏电子,宏原子估计有几百公里那么大。几经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球状闪电武器研制成功,不同的球状闪电能进行不同的精准打击,比如动物,比如芯片,比如植物,但其缺点是易受电磁干扰,因此不能大规模用于战场。丁仪是个看似不靠谱,实则十分优秀的科学家,思想上天马行空,言论上我行我素,但宏电子以及之后的宏原子及原子核的研究都离不开他,没有他便没有所有这些成果。

主人公因小时候的创伤,对于研究武器很是抵触,在球状闪电武器执行完第一次任务,杀死了袭击核电站的恐怖人员和二十多名小学生之后,退出了基地,回到雷电研究所,从事龙卷风预报的研究。

之后的故事便是他后来听丁仪说起的。那时是战时,一场类似于球状闪电的打击,令方圆一千多公里的所有芯片失灵,停水断电,国内三分之一的国土一夜间回到农业社会状态。

丁仪说那不是球状闪电造成的,而是宏聚变的后果,原来他们捕获了宏原子核(弓),却在准备进行宏聚变实验时,遭到了军队高级领导的反对,林云铤而走险,强制进行了实验,导致了这一结果,林云化为量子态(因球状闪电死去的人和动物,介于活与死之间,处于量子状)。这次大规模的芯片毁灭事件,令敌国胆战心惊,宣布投降停战,因为若是多进行几次宏聚变,全世界都将退行到农业社会,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这个可能的结果也太可怕了。

书的结尾,丁仪那儿有一张照片,是林云和那些孩子的合影,就在基地的大楼前,那是量子态的林云和孩子们,因为她生前不认识这些孩子。主人公在家里的花瓶中发现一朵蓝色的玫瑰,并且有林云的香水味,但一有观察者出现,花便不见了。后来,他的孩子也看到过这朵蓝色的玫瑰。从此,那个空空的花瓶里,总会有干净的清水,半夜时,还会有花香溢出。他想,等到他临终之时,观察力会降到最弱,便能再次看到那朵玫瑰了吧。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科幻小说可谓是把中国科幻带到一个新高度,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在看完三体后,我又去拜读了刘慈欣的其它作品,其中的球状闪电。我非常的喜欢。我花八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球状闪电》,其里面的世界让我震撼不已。

在主人公14岁生日那天,主人公的父母被一个球形的闪电击中当场去世。主人公亲眼目睹了父母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两堆灰烬。从那一刻起,主人公就踏上的追逐球状闪电的路。……

原文

>>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跟着吟下去:“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扩展

就像主人公的爸爸说的。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与其面面俱到,不如选择一个方向,把全部精力投身这项事业。

或许,这就是工匠精神,科学家们的精神;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求其量,而求其质。

《球状闪电》| 怀沙

关于作者

刘慈欣,首位获得世界科幻“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2015年,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

关于本书

《球状闪电》是一本以球状闪电为中心展开的长篇科学幻想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神秘而离奇的世界。2018年《球状闪电》英文版正式发行。

核心内容

本书讲述的是男主角和自己心爱的女生林云,两人一起研究一种叫球状闪电的高科技,并且终止了世界大战的故事。借由这个故事,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容人类普通情感栖身的科学理论框架:那些去世的人们并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换了一种迷离梦幻的状态,在另一种规则下继续生存。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怀沙。今天来说一本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球状闪电》。

关于这篇小说,可能最著名的标签就是两个:第一,它是《三体》的前传,因为很多在《三体》里面出现的人物和科学技术在《球状闪电》这本书里面就出现过。第二个标签:硬核,这篇科幻小说涉及很多量子理论的知识。喜欢科学的人看着很过瘾,但如果当作文学作品来读,会觉得有一点太硬了。

而今天,我就想从一个非常软的角度来切入来说这本书,我们来探讨一个科学难以回答的问题:那些我们心爱的人,他们在离开人世间之后,去了哪里?

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刘效礼先生,曾经说过一句伤感的话,他说:“人的一生,就是所爱之人,不断离去的过程。”

没错,这句话很伤感,但是它也是一个残酷真相。灾祸、疾病、意外,确实都会让我们的所爱之人逝去。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努力去适应亲人的离去,但最终发现久久难以忘怀,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但是,这本小说却告诉我们:那些去世的人们,他们并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换了一种迷离梦幻的状态,在另外一种规则下继续生存。那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真的有可能存在吗?

首先,让我们先来进入小说的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用一句话来概括全篇内容:就是男主角和自己心爱的女生林云,两人一起研究一种叫“球状闪电“的高科技,并且最终终止了一场世界大战的故事。整个故事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可以概括成:球状闪电是什么?

故事的一开篇,描写了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

当天是男主角14岁的生日,一家三口坐在客厅里吃饭聊天。突然,意外发生了,从窗户外边飞进来一个圆形的,放着光的球体。一家人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球状闪电。球状闪电,就是闪电的一种,它不是我们平时在空中看到的那种像裂缝一样的闪电,而是圆形的,它也被老百姓俗称为地滚雷。

球状闪电,“啪”地一下击中了男主角的爸妈。下一秒,两人就变成了两堆灰烬,等于说瞬间就死了。就这么一秒钟,一个美满的家庭就只剩下男主角一个孤儿了。

事后,专家就仔细分析了事发现场,认为这个突然飞进屋的大光球不是一个简单的闪电。但具体是什么,科学家说不太清。从此以后,男主角就成为了一个科学工作者,他很想破解这个“球状闪电”的秘密。

后来男主角就上大学了,在大学里他认识了物理学家张彬教授。这个张彬是我们小说一个很重要人物,张彬教授就把男主角领进了“球状闪电”这个研究领域。后来在做研究的时候,男主角就认识了小说的女主角林云。林云是一个冷若冰霜的大美女,不过偏偏对男主角很好。两个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之后一边做研究一边谈恋爱,可以说生活过得很幸福。

写到这,小说花了好多篇幅,来描写他们具体的研究过程,包括他们怎么去俄罗斯拜访了各种科学家什么的,还涉及很多物理学知识。这些情节我全都帮你略去了。反正最后的结论就是,“球状闪电”根本不是闪电,它其实是一颗宏电子。那这个宏电子是什么?

首先,在真实世界里面,电子我们都知道,它非常小,绕着原子核在做高速运动。按照小说的设定,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宇宙的外面,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那个世界叫宏世界。不过关于宏世界什么样,小说完全没有涉及。宏世界的电子是可以作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杀死男主角爸妈的光球,根本不是什么地滚雷,而是一颗宏电子。

根据量子理论,我们知道,微观的粒子有一个属性,叫作“非定域性”。就是不确定区域那几个字,非定域性,而电子也有非定域性。它的意思,咱们通俗地说吧,就是我们没有办法确定一颗电子它具体在什么位置上。它是一个飘飘忽忽的状态,你可以理解成这一刻还在这里,然后下一刻突然就飞到另外一个地方了。中间不是用光速飞过去的,而是瞬间移动的。

按照小说里的科学设定,凡是被宏电子打死的人,也会变成像电子一样飘飘忽忽的状态,科学家管它们叫量子幽灵,“他们”一种不生不死,无法描述。说到这插播一句,在小说《三体》里,人类拿出了一个叫“量子幽灵”的计划对抗三体人,用的就是《球转闪电》里的设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管这本书叫《三体》前传。至于量子幽灵具体是什么样的,这个话题我们等会再详细说。我们现在把故事情节过一遍。

刚才我们说到,科学家弄清楚了,球状闪电原来是宏世界里的宏电子。发现这个之后,女主角林云非常兴奋,因为她认为,宏电子可以被用在军事用途上。

这就是小说的第二部分:球状闪电能干什么。

经过一番努力,林云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宏电子机枪,这种枪能够连续射出一个个宏电子。这个武器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它能穿墙,因为宏电子可以瞬间移动,所以可以打击躲在掩体里的敌人。第二个好处是,它能实现选择性打击。小说里设定,科学家可以调整宏电子的属性,想打什么物质打什么物质。比如,现在有一辆敌人的卡车,如果你把“球状闪电机枪”调成杀伤人类模式,那一串球状闪电飞过去,整个车电子设备全没事,人全变成灰烬。如果调成攻击电子设备模式,那人没事,整车的电子设备都失灵。如果再切换成打“打击天然橡胶”模式,那打过去,车轮胎全烧掉。

这种球闪机枪被研究出来之后,马上就得到了一次实际使用的机会。而这次使用,让男主角和林云分手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几个恐怖分子占领了一所核电站,他们挟持了几个孩子作为人质。毕竟是在核电站里,人类也不敢轻易开枪,决定使用球状闪电机枪把他们打死。林云亲手操作着球闪机枪,几颗宏电子穿墙朝坏人飞过去,里面的恐怖分子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打成了灰烬。但遗憾的是,那几个人质孩子也一起被杀害了。男主角感觉很痛苦,而这个时候,他发现林云的眼睛里,居然闪着一种狂热的光芒。男主角一看就吓坏了:原来我女朋友是个杀人狂魔啊,他就非常反感林云。

这件事情结束后,男主角就对“球状闪电”武器充满了反感。首先他决定和林云分手,然后从球状闪电研究中心辞职了,辞职之后他一个人去了美国,做一些和球状闪电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等于从这个事业里淡出了。在男主角辞职之后不久,他的物理老师张彬也得病去世了,张彬的遗嘱是,用球状闪电来火化他的遗体。而林云,继续留在研究所,研究球状闪电武器。

在几年之后,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也是小说的第三部分,球状闪电是怎么终止战争的。

在小说的后半段,刘慈欣描写了一场世界大战。战争的双方是中国和另一个敌对联盟。这个敌对联盟具体是谁,作者写得比较模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实写的就是美国。

战争一开始,中国军队就使用了球状闪电武器,但没想到的,美国人也掌握宏电子和相关技术,经过一番战斗,中国连续打了几个败仗,敌军就从太平洋那边打过来了,马上要登陆中国本土。

眼看中国就要战败了。就在这个时候,在中国的戈壁滩上,突然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方圆1000公里的国土被夷为平地。而这次爆炸还产生了一个副作用,中国1/3的国土面积上的电子设备失灵了,小半个中国退回到了农业时代。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次爆炸之后,敌军马上和中国签署了停战协议,战争结束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次爆炸是林云引发的。她在和男主角分手之后,就把精力全都扑在研究宏粒子上,而且取得了重大突破。她想,既然宏世界里有宏电子,也肯定有宏原子吧,既然有宏原子,是不是也有宏核聚变?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试验,林云最后掌握了宏原子的聚变能,同时宏原子核聚变除了能释放巨大的能量。还有一个副作用,爆炸后释放出的辐射波能让附近电子设备全部失灵。

而在战争的后期,林云眼看中国就要战败了,她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和平。这次宏聚变爆炸相当于告诉敌人,我们中国已经掌握了可怕的宏聚变武器,你要是再敢继续前进,那我继续引发宏聚变,全球都回到农耕时代。而林云也在这场爆炸里牺牲了。

这是一个同归于尽的威胁手段,敌人一看非常害怕,就只能和中国签署了停战协议。林云用自己的牺牲,守卫了中国国土,也换来了世界和平。

知道这个消息后,男主角感到非常后悔,他知道自己之前错怪林云了。林云之所以表现得很冷血,不是因为她喜欢杀戮,是因为她是一个军人性格,她明白要保卫自己在乎的东西,一定要做出牺牲,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故事最后,人类开始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家园。因为有宏原子技术,人类的未来反而可能迎来一次技术跃迁和大进步,就像人类二战之后迎来了技术大进步一样的道理。而男主角,最后和自己的初恋情人结婚了,但是在他心里,永远带着对林云的思念。

这就是《球状闪电》的情节主干。下面,我们来进入这个音频的主题,关于量子幽灵,是怎么继续陪伴在亲人身边的。

第二部分

我们换个角度看,整篇小说其实就是男主角不断失去所爱之人,但这些人却一直以量子幽灵的形式留在他身边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男主角就失去了父母。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他的父母其实还在他身边。

第一次灵异事件,发生在男主角上大学之后。有一天他回到原来的家里,突然发现桌上的杯子,居然是倒扣着的,他自己是不太倒扣杯子的,这个是他妈妈生前的习惯。

然后,男主角在厕所的洗手池里,还发现了一些头发。这些头发有黑有白,显然是爸妈留下的。这也不可能啊,人都已经走了好几年了,头发怎么还能在呢?而且,突然在下一秒,发现手里的头发就像变魔术一样,唰地一下当着他的面消失了。男主角当时就是感到,一定是爸妈还停留在房间里没有走。但是他心里没有一点害怕,哪个孩子会害怕自己父母的灵魂呢?反而,男主角当时反而有一种莫名的开心,他通过这个细节,明白了量子幽灵的存在机制。虽然爸妈的真人没有出现,但他们以某种形式待在他的身边。男主角觉得很欣慰。

为什么人们会对亲人的离去感到悲伤?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再也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亲人的新信息了,这是我们内心最最不能接受的。我们总希望,一个房间,一处地方,还保持着有人在的样子。

其实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在清明节扫墓的心理机制。在我们的心里,特别害怕墓地荒芜了,所以要定期去维护,除草,要一遍遍地擦拭墓碑,就是希望这里有生气,有新变化,给人一种有新信息在产生的状态。而且我们都知道,一旦墓碑旁边,开了一朵花,或者长了一棵树,那我们内心就非常高兴,可能会说,这是显灵了。为什么我们高兴?因为接收到了来自故去之人的新信息。

所以,这是量子幽灵的第一个特别之处,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有新信息产生。

我们接着看故事,也是男主角第二个失去的人,他的老师张彬。

张彬老师是得病去世的,刚才我们说过,因为他一辈子研究球状闪电,所以他的遗嘱很特别,希望后人用球状闪电武器把自己的遗体打成灰烬。结果,这么一打之后,张彬就和男主角的爸妈一样,意外地变成了一个量子幽灵。

这个事是林云发现的。具体发现过程是这样的:当时,林云正在研究宏原子的核聚变技术,有一个数学表达式她怎么也推导不出来。后来,在她给张彬老师扫墓的时候,突然发现墓碑上出现了很多数学公式。这绝对是张彬老师显灵了,因为造墓碑的工匠怎么可能懂这么高深的数学呢?林云赶快把数学公式抄下来,回家一看,果然,就是她当时正在苦苦破解的数学表达式。

为什么变成量子幽灵之后的张彬,能理解这些公式?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物理学家,在变成量子幽灵之后,他就能更好地理解那个量子世界了,所以计算出了宏原子聚变的数学表达式。同时,他还能观察到林云这边因为算不出公式干着急,张彬就选择直接抵达了林云扫墓的那个时空,在墓碑上把那个公式写出来了。

我们看,这里又透露出量子幽灵的一个特点:量子幽灵可以跨时空存在,想去哪个时间去哪个。这说明,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是阻隔。

死亡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人在和光阴的对抗中失败了,死亡是这场对抗失败的结果。但是,这些量子幽灵能够成功战胜时间。他们不是被延长寿命了,而是能再也不受时间的制约了。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获得了永生。这个恰恰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这是量子幽灵的第二个特点,他们战胜了时间。

我们接着看故事,在小说最后,林云不是在一场宏聚变的爆炸里牺牲了吗?按照小说的科学设定,所以她也变成了一个量子幽灵。

一天晚上,男主角正在工作台上工作。平时他的书桌上,放着一个紫水晶的空花瓶。这天晚上,他突然问到一股清香,一抬头,花瓶里居然插着一只蓝色的玫瑰。但等男主角仔细看的时候,玫瑰突然消失了。但是,在空气里留下的那股香味,就是他们两人在刚认识的时候林云用的香水。我们知道,味道是可以存储记忆的,那一瞬间,男主角把所有两人过往的美好回忆全都想起来了。这说明,林云还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陪在自己身边。

因为林云使用了只属于两人的专有回忆,这就说明了她作为一个人类的个性、回忆、生前的目标、性格、理想都依然留存着。虽然她已经没有具体的肉体了,但她的精神还存在。

你想想,当我们怀念一个所爱之人的时候,怀念的是什么?就是他的意识,他的性格。一个人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别人,正是因为他有独特的意识。

在那一刻,男主角甚至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球状闪电,虽然夺走了他的几个所爱之人,但是也让他得到了一种独特的幸福感。那些重要的人,用一种特别的方式陪在他身边。

说到这,这本小说里描写的量子幽灵的三个特点我们就总结完了,分别是:有新信息产生,不惧怕时间和保留原有人格。

不得不说,如果那些故去的人真的能用这种方式存在,那真是太让人欣慰了。

下面,我从科学和感悟两个角度,说说自己对这本小说的看法。

第三部分

首先,我们先看看小说的科学设定。

很抱歉,其实根据当前科学理解,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表明,这个世界上有宏原子、宏电子,也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支持人的意识不灭。这是我作为一个科普工作者,给你的一个“纯科学”的解释。

但是,我们今天不说纯科学。接下来,我想和你分享我真实的个人经历。这些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我曾经给好几个朋友讲过《球状闪电》这本书,每次讲完故事之后,我就会给他们解释什么是量子的叠加态,什么是多重宇宙,这些很硬核物理学知识。但你知道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吗?至少有三个朋友,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问我:怀沙,那你说,我的亲人,有没有可能也在另一个世界还活着呢?

你看,他们关注的是这个问题。

你知道我怎么回答的吗?我当时就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有可能,完全有可能。在得到这个回答之后,我能看见,他们的眼睛都是放光的。感觉就是,他们心里的一直以来的愿望,终于找到了科学的支持。在那一刻,我能体会到,他们眼中的那个光芒是有价值的,而且恰恰可能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我的朋友在当时需要的,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解释,而恰恰是一个有科学理论支撑的,情感化的,能够保留梦想的空间。这让我重新思考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我们来总结一下,其实科学方法对世界的理解,可以分成下面四种,分别是:

第一,科学明确已经验证正确的事情。

第二,科学明确已经验证不正确的事情。

第三,科学目前明确知道,无法验证的事情。

第四,科学还不知道能否验证的事情。

首先,我们排除掉第四点,目前科学还不知道能否验证,这个问题说不清,我们就不讨论了。我们重点看前三点。

我们先看第一点,科学明确已经验证的事情。这部分事情很多,我们每一条学过的物理学定律,一切实现了产品化的科技成果,都属于这条。这些东西是能明确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

这部分知识有一个特点:它可以给人类提供确定性的,可衡量的价值。比如,某个技术在专利局明码实价,技术转让费多少钱,单次使用多少钱。一个科技公司,估值多少亿,在二级市场上明明白白。或者一种通过了 FDA 审查的新药,是一个确定的化学分子式,它的商业价值是多少亿美元,都能预估出来。

而第二种,科学明确证明了不正确的事情。比如科学明确告诉我们,在日食发生的时候,在地球上唱歌跳舞做法式,不能加速太阳恢复。还有,买**,去赌场赌博不能致富。这部分知识可以明确帮我们避免损失某些价值。比如,如果你去赌场玩那种叫百家乐的游戏,背后的数学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了,首先它不能致富,而且平均你每下注100元,就输4块钱,你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资产在以4%的速度“变瘦”。

在科学上,前两种知识可以总结成:科学明确已经证明的和科学已证伪的。它们就是我们理性面对世界最好的武器。它让我们的生活可控,可感知。作为一个现代人,面对这两种知识,我们唯一的态度就是遵从。我很喜欢有个词:从善如流。如果你也是一个理性的人,我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不从善如流。

值得讨论的是第三种。我们怎么看待那些目前科学明确无法给出结论的事情。什么是这些事情,比如霍金辐射是否是存在。这件事,我们得到黑洞表面去做测量,那科学家可以告诉你,基本上可以确定人类目前无法测量。或者那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盒子有一只猫,有可能是活的,也可能是死的。但是你一开盖子,它一定会死。那你就永远不能知道它是死是活。这些事情,科学明确告诉你,我无能为力。

而这本小说讨论的宏电子和量子幽灵,就属于这个,科学目前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对于这些事情,我个人过去的态度是,如果叫不准,那就取最小值,别抱太大的希望。但是,我那几个朋友对《球状闪电》这本书的反应让我完全改变了。为什么不能取最大值呢?起码,现在,我在2019年的态度是:因为这里迸发出来的价值和意义,是大到无法衡量的。

说到这,我还得说一个亲身经历。我认识一个企业家,很有钱,生活非常自律,长期吃素。我就问他为什么,结果他给了我一个非常感性的回答,他说,因为我的家里人在看着我。

原来,在几年前,他家里人生病了。然后自己心里就默默许了一个愿,说:无论这次家里人的病能不能治好,我以后都吃素。不过最后家人还是去世了,但他从此就坚持吃素,身体就变得很健康。他坚持认为,绝对有在天之灵在看着他。对于这么有钱的人来说,来自市场的、凡事人间的刺激已经真的不能激发他了。但亲人在看着他,这点对他的激励作用,就是无价的。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有了心智,我们才存在的。诗人顾城也说:闭上眼睛,这世界就和我无关。我们得到 App 里讲天文学的高爽老师的签名也说:构成这个世界的不是原子,而是故事。

没错,宇宙确实很大,但真正震撼的东西,还是心里的意义。

回到我们一开篇提出的问题:那些我们心爱的人,他们在离开人世间之后,去了哪里?

我觉得我更喜欢,甚至更信奉这样解释:

如果真的把整个人类世界都缩小到一个宏原子这么微观的尺度下,到底会发生什么?不确定。不确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切都有可能。

而且,现在真的有很多正经科学家相信,宇宙可能真的只有人类一个物种存在。造物主就是造了一个巨大的宇宙来陪我们人类玩。为什么就一定不行呢?不就是稍微有点浪费吗?上帝不怕浪费。如果宇宙真的只有我们一个物种,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想象值提到最高呢?

所以,《球状闪电》这部小说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符合量子理论的科学设定,也不是描写了一场高科技的世界大战。而是作者在目前的科学设定上小小地前进了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人类普通情感栖身的科学理论框架。科幻在科学和情感之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区,给我们的柔软的情感披上了铠甲。这本书告诉我们,那些我们在想象中,梦中会出现的画面,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我们的所爱之人就在这个宇宙里,随时可能给我们传回阵阵耳语,告诉我们:是的,我在。因为你的心即是宇宙,如果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撰稿、讲述:怀沙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比起《三体》和《流浪地球》,大概我更喜欢《球状闪电》。

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巅峰,刘慈欣的作品中,关于物理学的知识与拓展,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与架构,关于大时代、大事件下人类的社会性与群体心理的把握,这些都只能让我们这些读者叹为观止,反正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全身心的浸入式的体验于其中的。不过,在读了《球状闪电》之后,还是感觉到本书与之前读的那两本的一些不同。

——关于时代背景

《三体》与《流浪地球》的背景都是横跨几百年,历经几代人,去完成或进行某项事业,《三体》里叶文洁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之后的一切,就都是人类在宇宙更高级的文明面前的被动应对,命运之手推动人类向前,个体的喜怒哀乐在巨大的命运面前,变得无足轻重。而《球状闪电》则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感觉对球状闪电的研究虽然从前苏联时代就开始了,但真正故事的核心也就进行了几年。这样短的时间里发生的故事性要更强一些,缺少了大时代的推动,球状闪电的研究可以说完全是人为在推动进行的,甚至可以说,是林云一手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关于人物描写

我只读过刘慈欣的这三部小说。《流浪地球》本身是一曲人类共同命运的交响曲,里面出现的人物,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妻子、妈妈、父亲,都感觉不到什么个体特征,在人类集体的意识与无意识的面前,个体失去了色彩。《三体》则是一部鸿篇巨制,里面出现的人物很多,多到我大部分都记不清了,只有一种时代的洪流在推动里面的个体向前行进,身不由己的感觉。《球状闪电》则多了很多生活的气息,尤其是林云这个人物,多了很多血肉。一方面,她很坚决果断,为了目标不择手段,行动力最强,这是那些物理学家们很难达到的境界。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人的不顾后果、利用特权来达成目的、对领导上级咄咄逼人的态度,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那一定是非常讨厌的。在本书中,如果不是林云,球状闪电的研究早就夭折了。其实是林云在推动剧情的发展,发现、捕捉、释放、加速宏电子,都是林云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能力在推下去的。陈博士第一次放弃,也是林云让江星辰去拉回来的。最后一部分,算是把林云对武器疯狂的原因做了解释,也再一次丰满了这个年轻女孩的另一部分性格。

张彬、陈博士、丁仪、林云、江星辰,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为自己的目标而孜孜以求,这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个人生活得以延续下去的性驱力,就像序言中所说的,“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真希望我也有这样可以沉迷的东西。

——关于降维打击与地球格式化

看到摧毁芯片的宏聚变可以使地球这块大硬盘被格式化,越先进的国家受到的打击就越大,我突然想起了《三体》中的降维打击,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我觉得其背后的原理是因为大道至简,越复杂越精密的东西越是容易被损毁,越是不容易持久。就如书中所探讨的,“他们肯定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得不够复杂,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他们想得不够简单。”大道至简,也许才是永恒的真理。

——廖木空青

202012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2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