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地方粮站站长进京受表彰,毛主席皱眉:老班长你穿得太少了

1956年地方粮站站长进京受表彰,毛主席皱眉:老班长你穿得太少了,第1张

1956年末,全国各地的英雄模范人物齐聚北京,来自安徽金寨的一位粮站站长,作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之一,登上了大会主席台。

当毛主席走到他面前时,心情一时间有些激动,拉着他的手亲切问候,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毛主席口中的这位“老班长”,名叫李开文。大会结束之后,毛主席派人通知他,到中南海来一趟,自己要请他到家里吃顿饭。

两天之后,李开文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中南海丰泽园,见到了已经七年未见的毛主席。毛主席见到他之后,上下打量了一番,忍不住皱了皱眉:

十二月的北京,已经是冰天雪地。 李开文当时穿着一件单薄的黑色小棉袄,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黑布鞋,已经快要露出脚指头了。

再次见到毛主席,李开文已经激动得不行,哪里还能感觉到冷,他声音洪亮地回答道:“主席,不冷,我一点都不冷!”

“没有讲实话吧?怎么可能不冷呢?”毛主席微微摇了摇头,转身轻声交代警卫员,赶快去给老班长买一件皮大衣和一双毛皮鞋,钱从自己的工资里扣。

这一天毛主席格外高兴,在饭桌上聊了许多在延安时候的往事。突然毛主席问李开文,当年他在特灶班待了有十多年吧?李开文回答说,自己从中组部炊事班调到特灶班,干了十一年。

“现在快六十了吧?”

“明年整六十。”

你这是当年大生产运动的老英雄,现在又当上了新劳模,老当益壮,又立新功啊。 ”毛主席高兴地点着头。

还没等这一顿饭吃完,警卫员已经抱着皮大衣和毛皮鞋回来了。毛主席示意警卫员递给李开文,对他说:“穿上吧!”

李开文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慌忙站起来接住衣服和皮鞋,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还像往日一般关照自己。他也知道毛主席的脾气,没有过多推辞:

李开文穿着毛主席送的皮大衣和毛皮鞋,回到家乡之后,成为乡亲们话题的焦点。好多乡亲涌进他家,摸摸毛主席送的衣物,又听他讲述到毛主席家做客的经历,纷纷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后来,县里举办“建国十周年成就展”,筹备组想要毛主席送给李开文的大衣和皮鞋,李开文爽快地交了上去。展出期间,这两件东西在县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时间,毛主席和李开文的故事,被传得家喻户晓。

16岁的时候,李开文就开始种地卖苦力,虽然个子不高,却练就了一副好身体,挑着担子一天能走百里崎岖山路。

李开文很早就加入了赤卫队,为红军做事。1932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向大别山扑来,部队接到命令紧急撤离,至于具体要去哪里,大家都不知道。

眼看着敌人已经包围上来,红军战士浴血奋战,但终因敌众我寡,不得不挥泪西撤,强行突围。接到突围命令后,团长将身体壮实的李开文挑出来,正式转入红军的担架兵,担任担架队的班长。

说来也巧,撤离的那一天,李开文随大部队从金寨县出发,恰好经过他家屋后,当时他妻子刚生产,李开文没敢进屋和妻子告个别,偷偷向屋里望了几眼,心一狠,就跟着队伍走过去了。

这个正当年的汉子,不怕敌人的子弹,却抵不住妻子的眼泪。

谁知道李开文被跑出来看热闹的大儿子李锦旭发现了,仅仅8岁的孩子哭着喊着跑到父亲面前,说妈妈每天念叨着让他回家。李开文不敢看孩子,更不敢停下来,生怕一停下就再也走不了了。

一旁的担架队员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劝他还是回去看一下。李开文这才停下来,回头看了一眼已经哭成泪人的儿子,马上扭过头走得更快了,不知不觉。眼睛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李锦旭发了疯似地冲到父亲身边,紧紧抱住父亲的一条腿,李开文心里一惊,不敢再犹豫,狠了狠心,一脚把儿子踢开。被踢了一脚的李锦旭,呆呆地坐在地上,没有再继续追下去,李开文也没有再回头。

就这样,他离开了故乡金寨,这一走就走了17年。

李开文虽然一天都没有摸过枪,但打起仗来一样冲在最前线,紧紧盯着前线的战士。有人负伤倒下,他立刻带着担架班,冲上去将伤员抬下来。

部队为了甩掉敌人,可以忍痛丢掉笨重的武器,但伤员不能丢掉,因此,李开文带领的担架班,每一天都在负重前行。由于接连不停地急行军,红军又不能走大路,李开文脚上的草鞋早已经被山道磨破,一走就在地上留一个血脚印。

其实像李开文这样的情况,全军的战士几乎都差不多,都是呲牙咧嘴地向前赶路。有一次一个老乡实在吃不消,打算偷偷溜走,被李开文一把抓了回来,教育他回去就等于找死,不如跟着队伍杀出一条活路来。

老乡被说得哑口无言,跟着李开文乖乖归了队。

在穿过敌人最后一道防线的时候,李开文抬着伤员一口气跑了30多公里的山路,直到听说冲过了封锁线,他才敢喘口气,在放下担架的一瞬间,一口热血从胸中喷涌而出。

一路的浴血奋战,队伍终于走到了川北。那天队伍刚到汉中附近,敌人的飞机就尾随而来,朝担架队投下了数十枚炸弹,还没等李开文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埋在了碎石泥土之中。

等战士们将李开文扒出来的时候,李开文已经不省人事,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便将他拖到了死人堆里,准备找个地方埋葬。

那个被李开文劝回来的老乡,无论如何不相信李开文牺牲了,他哭喊着趴在死人堆里,硬是找到李开文,下意识地用手指探了探鼻息,发现李开文还有气,赶忙找炊事班要来半碗米汤,撬开李开文的嘴灌了进去。

就这样李开文被喂活过来。往日都是李开文抬着别人,如今换作他自己躺在担架上,很快他被送到了四川通江,在那里整整住了一年的医院。

李开文醒过来之后,发现自己耳朵听不见了,他感觉自己成了废人,再也当不成红军战士了,痛苦得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医生告诉他,除了耳朵,他身体的其他地方都没有问题,李开文这才平静下来。

等身体能动弹之后,他就开始一点一点挪下床,靠自己吃饭、上厕所,能站起来以后,他就咬着牙扶墙练习走路。他盼望着康复出院的那一天,自己还能回到担架班去。

终于熬到了出院的那一天,李开文找到团长,要求给他一支枪,他要当个真正的战士。团长说他早就是个真正的战士了,说完就看着李开文哈哈大笑起来。

李开文不明白,自己要求上前线打仗,有什么好笑的。团长指着自己的耳朵,大声对他说,耳朵不好怎么可以打仗呢?他现在连担架班都去不成了。李开文顿时愣住了,自己耳朵听不见,那还能干什么?

“你去烧饭吧。”团长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李开文没有接团长的话,团长大声地问他是不是不乐意,李开文有些不情愿地说,只要能留在部队就好。

团长见李开文回答得有些勉强,皱了皱眉头,李开文生怕团长把自己赶走,脱下他的军装,赶忙用自己刚学会的四川话大声回答道:

就这样李开文从担架班来到了炊事班,成为了一名炊事员。当时红军部队进入草地,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连一块适合宿营的干地皮都找不到。草地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冰雹,不少战士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李开文自然也不例外,和大家一样变得面黄肌瘦,身体也开始浮肿,甚至走路都没有往常那样利落。但一旦部队宿营,李开文的身体就不再臃肿,令蔡畅和康克清十分好奇。

没过多久,李开文的秘密就被发现了。 原来每天部队开拔时,李开文就将湿淋淋的枯草挤干水,分开塞进自己的衣服里,然后再背起炊具,走在部队的后面。一到宿营地,李开文立刻拿出被捂干的草团,点起篝火供战友们取暖,烧水煮食物。

这时战友们才明白,原来李开文并不是身体浮肿,而是塞满了救命的草团。依靠着这样的办法,李开文每天总是能第一个点起炊烟,他的军灶成为全团乃至全师的火种。

红军在会宁会师之后,李开文被调入中央红军。1936年,周恩来召集各部队领导到延安开会,会上请他们找一些可靠的人,到中央来工作。李开文被推荐上去,成为第一批被抽调到延安工作的红军。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李开文和几个战友从甘肃来到了延安。刚到的第一天,李开文就遇到了一位同乡,当得知他是去中央机关报到的时候,同乡立刻带他去见当时的负责人陈云,并介绍说李开文可靠老实。

好啊,就让他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吧。 ”陈云立刻做出安排。就这样李开文当上了中央小灶的炊事班班长,成为毛主席的炊事员。

有时候毛主席工作到很晚,饭菜已经凉了还不见秘书来,李开文就把饭菜重新热一热,亲自送过去。

有一次李开文左等右等,不见毛主席的秘书来拿饭,就端着热了几次的饭菜给送过去。当时正值寒冬时节,走进毛主席的窑洞,一阵冷风吹得李开文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毛主席恰好抬起头看到了这一幕,放下手中的笔对李开文说:“老班长,我看你穿得太单薄了。”

“不冷,不冷,我都习惯了。”李开文赶紧把门关上。

毛主席起身找出一件羊皮背心递给他。李开文一个劲儿地摆手,执意不要。毛主席坚持将衣服塞进他手里:“ 叫你穿上就穿上,我个子大,抗冷。你老班长要是冻病了,我就吃不到你做的那道我最爱吃的菜了。

李开文穿上羊皮背心,抬头问毛主席是哪一道菜?毛主席说:“当然是红烧肉嘛。”

毛主席这样一说,反而让李开文有些不好意思了。刚来延安的时候,他就听说毛主席喜欢吃红烧肉,就偷偷跑去请教别的炊事员,回来自己做了几次,都不太满意,没想到却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1942年,延安发起了“大生产运动”,号召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时中央特灶班也参与其中,考虑到李开文年纪大,大家便不让他下地开荒,留下来烧水做饭。

李开文怎么肯就此闲下来。当年他学会打草鞋,便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天打七双,而且还将收集来的布条彩线,都掺进草绳里,打出的草鞋既好看又耐穿。

当小库房里的草鞋堆得有一人高时,李开文和特灶班的年轻人,一起把草鞋送到开荒的战士们手中,不光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穿过,连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也穿过。

那一年李开文被评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劳动英雄,毛主席当着上千人的面,亲自将一面白布毛边的奖状授给了他。

1947年2月,胡宗南按照蒋介石的指示,纠集几十万人马攻入延安,却发现延安早已经人去楼空。李开文跟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转战陕北之后,才发现这里天寒地冻,没什么可吃的。

这下可急坏了李开文,情急之下李开文趁着夜色,带着两个战士返回30里外的敌占区,取回了秘密藏在窑洞里的三担食物。

第二天中午,毛主席发现餐桌上突然多出来许多菜,便问李开文是怎么回事。正当李开文乐呵呵地讲述着这些食物的来龙去脉时,毛主席脸色一沉,将筷子放在了桌上:

李开文见毛主席生气了,赶忙解释说自己对小路比较熟,危险也不大。结果毛主席气得半天没动筷子,李开文站在一旁默不作声,一个劲儿地抹眼泪。过了好一会,毛主席的气消了,才招呼大家一起来吃:

1949年,李开文跟着中央首长一起进入北平城,被安排在干部学校学习,毕业之后回道群工部等待分配工作。当时群工部部长是李维汉,和李开文关系甚好,半开玩笑地对他说:

李开文被李维汉的话吓了一跳,赶忙问天津糖厂有多少人。当听说有一千多人的时候,李开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自己哪有本事管好那么多人,自己还是回大别山最好。

李维汉非常不理解,解放之后,好多人想留在大城市都留不下,李开文却想回老家。李开文解释说 自己的家乡也解放了,可以回去工作了。再说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呢,当年自己狠心离他们而去,现在该回去“还债”了。

拗不过倔脾气的李开文,李维汉只得同意他的回乡请求。

离开北京前,李开文想到此次一别,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见到毛主席了,便一路问到了香山,找到了双清别墅。

毛主席了解情况后,关切地询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去天津当厂长?李开文说自己虽然认了一些字,但自己知道不是干厂长的料,不如回家乡找个自己能干的差事。毛主席赞同地点了点头,嘱咐他说:

很快李开文的组织关系就转回了安徽,当地的领导试探地询问他,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李开文谦虚地说什么工作都行,服从组织安排。当地领导提议安排他回金寨县当副县长。李开文吃了一惊,天津糖厂一千多人,自己的都管不了,哪有本事管几十万人。

于是李开文赶忙推辞,说自己不能胜任。当地领导见他不像开玩笑,让他先住下来考虑考虑,李开文却等不及,急着要回家看看。

经过两天的颠簸,李开文终于回到了自己十多年没回来的家乡。从弟弟口中得知,当年他离开之后,自己的妻子为了逃命,带着孩子东躲西藏,两个刚出生的双胞胎,由于没有吃的,活活被饿死了。

后来妻子等了他整整10年,没有他的丝毫音讯,以为他已经牺牲了,才带着唯一活下来的大儿子改嫁了。原本改嫁的这个人对她还不错,没想到两年前也因病去世了。

李开文听说妻子的这些经历后,眼睛红了一圈。他当即决定,就留在家乡工作,然后把妻子和儿子接回来。

苦苦思索自己该留在家乡干什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李开文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当时他路过响山寺,发现过去热闹的寺庙附近,变得冷冷清清,寺庙中的僧人早已经被国民党赶走,如今被政府利用起来,变成了响山寺粮站。

这一发现让李开文大为振奋,寺庙里这么多空房子,工作落实了,再把妻儿接过来,住的地方也解决了。

李开文立刻找到当地领导,提出要在响山粮站工作。当地领导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从中央下来的老红军,怎么能去那种地方。但李开文主意已定,当地领导只得把他介绍到金寨县。

金寨县委领导了解李开文的情况后,也觉得十分为难,劝他留在县里工作。没想到李开文说, 自己当了半辈子炊事员,后半辈子还是和粮食打交道吧。

就这样,李开文主动向县委要了一个粮站站长的头衔,当天就回山里去了。

落实了工作之后,李开文几次登上妻子的家门,终于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带着儿子和他一起住进了粮站。过上了有家的日子,李开文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上。

等熟悉了业务之后,李开文才知道这“站长”并没有那么简单。响山寺粮站是中心粮站,下面还管着方圆百里的所有粮库。为了摸清下面的情况,李开文亲自前往每一个粮库调研。

顶着“站长”的头衔,李开文却不像一个站长。早上他去得比较早,就悄悄走进粮库的宿舍,把炭火盆烧着,给守库的年轻人烤热棉裤,再把他们叫起来上班。别人不愿意去修补的角落,他亲自钻进去,一块一块补好。

在粮站下面,有一个小集市,旁边是一条一丈多宽的小河。多年来,人们都是将几根树干架在河上当桥板,大人小孩走在上面都提心吊胆。遇上下雨天山洪暴发,人们不但不能赶集,连粮食都买不了。

李开文知道这个情况后,将所有的积蓄拿出来,找来一个木工,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修成了一座桥。这件事被当地的乡亲们传为佳话,那座桥也被当地人叫作“红军桥”。

1992年李开文去世之后,被安葬在响山寺的后山,他脚踏实地的精神,犹如大别山上的一面旗帜,激励着老区一代又一代人。

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形势十分严峻,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防控疫情。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无数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无数***员冲锋在前,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他们不计报酬、无谓生死。同样,为保护省水利投公司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有一群群的***员和先进人物在接续奋斗,他们的事迹平凡而又熠熠生辉。省水利投公司综合管理部的xx,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在20xx年度考核表中,主管领导对其评语的是:“尽心尽力服好务,勤勤恳恳老黄牛”。在后勤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的他,一直坚持“后勤无小事”的信条,用心做好每一件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小事、琐事。

 这次疫情防控,正值春节长假,他虽不是值班人员,但他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忙碌,胸怀大局,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的初心和信念。

 一、认真安排好每一个细节

 为有效应对和防控疫情,公司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司领导带班值班。他虽不直接参与值班,但是为推进值班工作有序开展全力做好保障:排值班表、制作值班记录表、布置专门值班室、架设临时值班床铺、安排值班餐、向上级报送值班情况,事无巨细,认认真真安排好每一个细节。

 放假期间,大楼中央空调不供暖,他为值班室添置了电暖风机;值班室没有床铺,他将自己家的简易床铺贡献出来;为防止漏接值班电话,他找来无绳电话,并进行反复调试,保证值班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都能可靠接到电话。从防护用品到吃喝拉撒,值班值守需要的每一样东西,他都准备得十分周到。每日消毒、防护、测温,他关心每一位值班人员的状态,在幕后默默守护每一位值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细致统计每一个数据

 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建立了“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为保障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作为公司平安工作群的信息收集员,他坚守网络阵地,仔细收集、核实各部门、各分(子)公司上报的每一份数据报表,每日仔细核对汇总,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和省国资委等上级单位。对于公司x个部门(含电力事业部)、xx家分子公司每日上报的数据,他都认真核实,每一个数字的变动,他都要问明原因,精确到人。全面细致地摸清了公司有哪些人是从疫区(武汉)过来的、哪些人与来自武汉人员有关接触、怎么接触的、是否隔离、医学观察情况等等。为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三、全力完成每一件交办任务

 为保障假日期间司务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畅通,除了认真收集、报告信息外,他还认真完成了公司领导或者部门负责人交办的每一次公文印发任务,排版、打印、下发,他都“包打包唱”。为确保公文质量,虽不是文秘人员,他也会对排版的文件逐字逐句地阅读,戴着老花镜、吃力地盯着电脑屏幕,认真地核稿,并发现了个别增、漏字的情况。

 疫情防控工作事情多,春节期间上班人手少,对待领导交办的购置防疫物资、统计各下属单位防疫物资情况、收集下属单位疫情防控报告和节后复工方案等临时任务,每一件他都认真仔细完成。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当值班领导和同志们表扬他时,他总是谦逊地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比起各位领导日夜操劳,比起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党员干部们,这些都不足为道。”

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2

 岁末年初,一场来势汹涌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席卷全国,一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攻坚战正在全面打响。盛世之下,总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他们不忘过去,更不惧未来。这个世界上,从来没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就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赌上生命,保我平安,护我周全!逆行战魂,向阳而生。

 然而,在xx站春节保畅队伍中,有这样一个人,坚守岗位,带领本班收费员坚守一线,无私奉献为春节假期保畅工作尽职尽责,他就是xx站的党员好班长:xx。

 一、强化自查,严防死守“疫情”传播

 xx是一名老收费员、老班长,自从实行小型客车免费政策以来,每年春节保畅工作都有他坚守岗位的身影。今年春节小型客车免费正值疫情发病高峰,他深知保畅工作的重要性。保畅一线中,他处处带头,广场巡逻、处理特情车辆、测体温及消毒工作,充分发扬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保畅工作不辞劳苦。按照河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xx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合理调整人员备岗,反复强调纪律要求,为春运保畅提供优质服务和人力支撑。但xx注意强化班内沟通,要求班员全部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用品作业,要求大家不许外出和聚集活动,注意勤洗手、讲卫生,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特殊时期特情政策,班员们对此积极配合。

 二、抓职工培训,做好假期文明服务

 随着全国统一联网的实行,收费站口安全保畅工作任务加剧,xx带领本班人员率先深入开展站口保障培训,一旦有新文件下达立马组织学习相关处理措施,确保本班人员人人知晓,人人掌握;做好对绿通车辆的政策解读,做好车辆通行费优惠预约通行相关工作,采取“手把手”帮助、“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引导货运车辆积极安装使用ETC,逐步养成预约通行享优惠的行车习惯,不遗余力地确保站口的快速高效通行。除了利用业务时间组织本班收费员练习微笑、肢体语言、文明用语,xx还充分利用岗上休息亭的收费实时显示器观看本班收费人员收费情况,发现微笑不真诚、肢体语言不达标情况及时用对讲机提醒改进,以此提升本班人员的文明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三、以身作则,轻伤不下火线

 由于疫情期间每天重复数次的消毒工作,xx的股骨头病又犯了,腿疼厉害,身体强忍支撑,作为一名收费班长,他要不时在收费岗亭间来回往返处理非正常,一个班次下来,健康的正常人也累得不行,何况他这个“病号”,班里有人劝他休息一天,等身体好点了再上班,xx却不听劝。xx月xx日,下了夜班到县城输完液后立即返回收费站,他爱人想让他回家休息一天,等到上班点再回站也不迟,xx耐心做解释,“今年春节单位实行倒休备勤制度,虽然是下班了,但是我们还有备勤任务,不能离开站区,我是一名班长,更得以身作则遵守备勤纪律。万一车流量增加需要人手,我还得组织班内人员上岗收费呢。”

 四、率先垂范,绿通验货“我来”

 鉴于疫情传播高发期,绿通检验员是非常危险的岗位,但又是绿通车辆检验工作的执行者,能否严把检验关,识破夹杂其中的假冒绿通车辆,会直接影响堵漏增收工作的成效。xx始终坚持把自身安全置之度外积极向前冲,并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认真查验每一辆绿通车,且一丝不苟坚持向司机询问其货物的装载情况,货物的装载地点运行路线等,同时督促本班人员自觉抓好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使用酒精擦手。上岗期间他还按照标准配比调制消毒液,时时对岗亭、车道等场所进行无死角喷洒。通过消毒与通风等方法,切实从源头上切断各类疾病的传播途径,给在岗职工创造一个卫生、安全、舒心的站区环境。

 五、热心帮助,为司乘排忧解难

 xx月xx日上午,xx正在广场观察车流量情况,看到一辆北京牌照的捷达停在了收费广场边侧,一名青年司机焦急地走下车,左看右看,xx立即热心上前询问情况。原来司机从北京出来要去xx,他是第一次自己开车走这一趟路,对路线不熟悉,看到要进入山东界了,不太清楚路线是不是正确,接着该如何走,就停车下来想找人问路。了解情况后,xx立即告知了司机正确的行驶路线,并叮嘱司机疫情严峻请多洗手,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以免病菌传染,司机满意地道谢离开了。

 xx,他平时话不多,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员的初心和使命。他就像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带领其他职工奉献在保畅一线,守护着京沪高速的xx道。而面对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全国性战役,xx信心满满:“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相信大家一起手拉手、心连心,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3

 xx,男,汉族,xx岁,xx县xx镇xx村人。19xx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乡村医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常德日报报道,年年都被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20xx年xx月26日,xx接到xx镇中心卫生院的紧急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赶往镇卫生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镇卫生院库存告急。会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镇政府及卫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务。

 大年初三,即使防护物资不够用、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即使突发急性结膜炎,视力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奋斗在抗疫一线,挨家挨户进行摸排,逐个量一遍体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他在家接受了输液治疗,初四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却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与抗疫任务我还要梳理一遍,还有几位病人的体温未测量,摸排工作还未完成。”一大早,家人准备好的早餐来不及吃就出门了,给村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来不及吃午饭的他又急忙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情况。下午三点,xx在骑车回家途中,由于个人病情未痊愈、一天未进食,突然晕厥,摔至重伤。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他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由于病情较严重,需行手术治疗,临进手术室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饿,真想吃点东西后继续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目前,他还在重症监护室,未脱离生命危险。(妻子xx是一位村干部,一位优秀的***员,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xx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4

 疫情就是命令。xx月25日,大年初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xx县xx街道xx村党支部书记xx虽心急如焚,却临危不乱,坚持冲锋在前,扎实工作,充分发挥“排头兵”“主心骨”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守护群众安全,真正做到了“联防联控无死角、群防群治全覆盖”。

 严防死守显担当。在摸排过程中,xx和支部其他成员共摸排到自湖北返乡x户x人,其中xx组一家x人于20xx年xx月xx自湖北省xx市乘私家车回家过春节,x组xx于20xx年xx月xx日自湖北省xx州乘私家车回家过春节。xx主动提出由自己对排查出来的两户人家包户负责,劝导他们居家进行自我隔离,并要求村防保医生进行相应防控处理。

 为确保防控无死角,白天xx村头村尾奔走宣传防控知识,夜间就开着车轮流在重点地段进行巡回值守。尤其是对两户湖北返乡家庭,xx始终从大局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一边沟通协调争取理解支持,一边依法依规加强管控措施。从开始实施管控措施起,他每天晚上都是在两户人家屋子周围,睁着眼睛等天亮,尤其是两户人家相隔还较远,他又需要不断来回巡逻,经常是车子油烧完了,打着哈欠,天就亮了,连续12个晚上都是在车上度过。

 xx还主动承担了两户人家的生活物资采购任务,在两户人家在生活上有困难时,随叫随到。晚上不睡觉,白天还要为两户人家上街买菜,即便如此,作为一名***员,关键时候他总是无怨无悔,坚持做到两户人家早上一开门,就看到买好的菜和其他物品已经摆放在门口。也正因为如此,xx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两户人家也坚决表示不给村里添乱,不给社会添乱,严格按照要求不出门、不串户。

 设关把守冲在前。xx在疫情防控中始终做到冲锋在前。虽然实行村干部分片包干,但xx义无反顾要求将返乡人口最多、人口居住最集中、防控任务最重的片作为自己联系片,并逐一入户排查。

 “天天喊着要我们不出门,他自己却在村口检查点逐个排查进出人员,还每天在两户重点关注对象周边转悠。”这段时间,xx对家人宣布了“禁令”,要求家人带头执行各项规定要求,可自己每天都要出去宣传、排查和防控,爱人有时虽有些想法,但是也表示理解,“不过老向也老是说,他是村支书,这个时候他不冲在前,就不是一名合格党员了。”

 自xx月27日至今,xx带领村支两委共劝返车辆xx车次,劝返群众xx人次,发放防控宣传资料xx份。

 宣传发动全覆盖。自大年初二以来,xx村村头巷尾、院落之间频繁响起阵阵锣声,到处张贴悬挂标语,这是xx带队宣传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及防控知识,劝导广大村民不要走亲访友,不要串门,及时排查湖北返乡人员。除了这些传统的宣传手段外,xx还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力度。

 “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走街串巷喊破喉咙,不如来点新潮的东西,发动年轻人,利用微信、抖音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为全面深入做好疫情宣传工作,五十多岁的他,学起了年轻人录抖音、刷抖音。

 “向书记的普通话还要进一步加强,哈哈!”帮助xx拍摄关于疫情防控知识抖音短视频,这是村里年轻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普通话不标准确实很惭愧,但是一时改不过来,再说我这话村民们能听懂就可以了。”自从拍摄抖音短视频以来,xx几乎加遍了全村所有年轻人的抖音号,他们相互转发各种关于疫情防控知识的短视频,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人人防控、人人负责的氛围,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保障。

 期间,xx还把录制的短视频通过党员微信群、组长微信群、xx我的家微信群等进一步扩散,确保疫情防控家喻户晓。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还没有结束的考验,***员xx在冲锋,在村头村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5

 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乡村医生都放弃了休息日、放弃了诊疗业务,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防控一线,成为基层防控战场的主力军。转眼间,2021年到了,国外的疫情仍然严峻,输入性病例在国内多地散发,河北、黑龙江等局部地区聚集性感染,也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更加重了。而石家庄的确诊病例大多是在农村,让农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显得异常突出。尤其是临近春节,人口流动性大,返乡人口日趋增多,更加让各地防控任务明显繁重。

 在今年应对返乡潮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乡村医生的身影又出现在其中。

 乡村医生成为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采样的重要力量

 在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从2021年1月11日起,全镇共安排四个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点:光明社区点;韩岭村点;小湾村点;孚玉卫生院点。每天上午从9点到11点,返乡人员持村委会或者社区居委会开的介绍信,来采样点免费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以上四个采样点除了卫生院外,全部是由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承担采样工作。每个采样点设置登记区、采样区、留观区三个区,每天安排四名医务人员。返乡居民经过体温检测正常先登记,然后进入采样区采样,体温异常则被带到临时留观区。

 随着返乡人员增多,每天来采样的居民也日趋增多,每天两小时采样工作乡村医生难得有空闲。据悉,该县其余乡镇也都有安排,有的乡镇一个村设置一个采样点。

 当前,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医生也大多参与了返乡人群的防控工作。当然各地核酸检测采样根据本地具体情况、不同人群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集中采样针对返乡人员多,低风险居多的地方最合适,大大提高了采样的工作效率。

 与集中采样方式不同,如果是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到家后就被隔离,乡村医生就要上门采样,虽然辛苦些,但是保障了更多群众的安全。有的地方因为返乡人数较少,基本上采取了上门采样的工作。

 规范的培训是开展防控工作的前提

 采样工作规范有序,得益于预先进行的采样培训。在2020年12月23号下午,宿松县卫健委、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多部门联合,在孚玉镇联盟社区开展大范围核酸检测采样培训和实战演练,让各乡镇各单位更加熟练地掌握大规模人群的核酸采样的流程、技术要点以及防护要求,指导各乡镇各单位有序规范地做好省外务工人员返乡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随后各乡镇都对辖区乡村医生组织开展了核酸检测采样培训工作。

 正是因为经过规范培训演练,面对日益增多的返乡人员,乡村医生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主力军。

 乡村医生岗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乡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承担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工作,是农村居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而在疫情时期,又成为基层防控战场上的主力军,牢牢地形成了基层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不畏风险的大无畏精神,让农村疫情防控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乡村医生们奋斗在防控一线,各地管理部门一定要保障好他们的安全,为他们做好防护措施,例如准备好充足的防护用品和及时接种疫苗。

 在此,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平常时期还是在疫情时期,都体现出乡村医生岗位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这个群体的地位和待遇才需要得到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稳定这支队伍,才能保障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6

 8月6日,在新疆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库拉斯村卫生室,村医汗克孜·玉散依木正在为5位患有慢性病的村民准备所需药品,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乡村医生的职责。

 从医24年的汗克孜·玉散依木,一直坚守在玉斯屯克库拉斯村当村医,几乎很少休假,不仅本村村民,就连附近村子的村民也都知道她,她的电话也成了患者“热线”。自从防控疫情工作开展以来,她每日走村串户,忙碌在疫情防控前线,一个小行医箱、一辆旧电动车是她出行的标配。

 “我们村有1400余名村民,有一些特殊群体、年纪比较大的村民,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慢性疾病,每天通过电话联系,如果发现他们的药吃完了,就及时准备好药品送过去,送完药三天以后就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服药和病情情况。目前我们村所有糖尿病、高血压、老人小孩的所有药品需求都能得到保障。”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库拉斯村村医汗克孜·玉散依木说。

 汗克孜·玉散依木的家离村卫生室仅有1500米,在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一次也没有回去过,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地践行着一名***员的初心和使命。

 她说:“我的家离村委会很近,现在20多天了没有和孩子家人见面,不想他们是不可能的,我也是一个母亲,但是我是一名***员和村医,一定要把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每天早上9点汗克孜·玉散依木从卫生室出发,为村民送药、宣传卫生知识,平均每天都要走访100多户。汗克孜的这种“零距离”关爱,让村民们倍感温暖。

 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库拉斯村村民木沙·沙木沙克说:“我老婆的胃最近不舒服,给汗克孜医生打电话,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她都及时把药给我们送过来,还给我们讲如何服用,汗克孜医生很好。”

 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库拉斯村党支部书记艾孜买提·达尼说:“汗克孜是我村唯一的一名村医,全村人口1400人,大小疾病都由她负责,每天对患有慢性病(的)村民送药、量体温,工作认真负责,对群众服务贴心暖心,充分发挥了一名***员的模范作用。她默默的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汗克孜·玉散依木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守护着全村人的健康与平安。

乡村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7

 张涛!醒醒!醒醒……”7月23日下午,还未脱完防护服,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人民医院医生张涛突然昏倒在地,同事们急忙将其抬上救护车驶向医院。在为昏迷中的张涛脱去防护服时,汗水已浸透衣服。

 近日,按照达坂城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张涛和同事们“全副武装”,负责为所有辖区居民完成核酸检测。“早上天没亮大家就要开始工作,凌晨2、3点才能结束,有时还需要加班。”苏醒后的张涛说:“按照三级防护的要求,在做核酸检测时需要穿两层以上防护服,戴护目镜、穿胶靴等,袖口和裤脚我们用胶带缠紧,身上密不透风。”

 当天,达坂城区气温将近30摄氏度,张涛和同事们负责西沟乡和盐湖片区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盐湖片区居民老人居多,针对老人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情况,张涛医生提出上门检测。”同事丁燕说:“很多小区没有电梯,需要一层层爬楼,连续工作加上高温,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但是走在前面的张涛医生不时为我们鼓劲加油”。在坚持做完所有检测工作,准备返回时发生了开头一幕。

 “因为疲劳过度、严重脱水等原因昏倒,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付出这么多是值得的。”10年来坚守基层医疗岗位的张涛说:“在为一名居家老人做完核酸检测时,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突然鞠了一躬,说你们辛苦了,顿时感觉鼻子一酸,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

  《内战烽火》《茶馆》《雷雨》《冰山上的来客》

  <金色的鱼钩>视频地址:

  http://resxhedunet/derup/page/detailphp/K12SYS100000001-0000000000209919

  时间:一个又一个瞬间的四月星辰。

  地点:红军长征途中。

  人物:老班长、小梁、小俊、小宝。

  [一望无际的大草地,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鸟啼,点缀着苍茫荒凉的草地。]

  [主持人上。

  主持人:!935年秋天,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肠胃病,小梁和另外两个小战士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员班长照顾他们,跟着大部队后面慢慢着,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他们走一阵歇一阵,不到半个月,他们的干粮都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下)

  [小梁与小俊艰难地上。

  小俊:小梁哥,我实在走不动了。

  小梁:那好,就在这儿歇歇吧。

  小俊:小梁哥,我饿极了……

  小梁:看看还有吃的吗?(解下身上的干粮袋)啊呀,没有了。

  小俊:(解下粮袋)我也没有了。

  小梁:(突然发现野菜)小俊,你看这是什么?

  小俊:野菜!(抢过来欲吃)

  小梁:(阻止)别吃。问问老班长,不知能不能吃呢?

  [老班长背小宝上。

  小宝:老班长,放下我,放下我。

  [老班长放下小宝,小宝的腿伤突然疼痛。

  老班长:咱们今天就在着儿宿营吧!

  小俊:老班长,这能吃吗?

  老班长:(接过野菜,放在嘴里,尝了尝)能吃。你们找野菜,我去找水。

  小战士们:是!(分头找野菜)

  [老战士来到水塘边,突然发现水塘里有鱼,惊喜万分。

  老班长:鱼,水塘里有鱼!(喊)小梁、小宝、小俊,你们快俩看呀!这水塘里有鱼啊![小战士们疾步上前,观察水塘。

  小梁:真的,这水塘里有鱼啊!

  [小宝急用手去捞鱼。

  老班长:(拉住小宝)小宝,当心!别掉进水塘里!

  小宝:我要是掉进水塘里,就变成一条大鱼。

  小俊:不行!大鱼吃小鱼,都让你吃了,我们连毛毛鱼都吃不着了。

  [小战士们一阵戏闹。

  小梁:(对老战士)咱们想办法弄鱼吃。

  老班长:(思索地)对,怎样才能把鱼弄上来呢?

  小宝:我有办法。(从小俊身上拿下斗笠,用斗笠捞鱼)

  众人大笑。

  小俊:(夺过斗笠)你呀,“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梁:我下去摸鱼。(欲下水)

  老班长:不行。(拉住小梁)草地的水塘深浅莫测,一路上牺牲了不少同志,有的是陷进烂泥里起不来的。

  小俊:咱们钓鱼。

  小梁:钓鱼?没鱼钩怎么钓?

  小宝: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地望着鱼游走啊!

  老班长:孩子们,你们看。(拿出一根针)

  小战士们:针。

  老班长:对,我们可以弯成钩不就是鱼钩了?

  小战士们:(忘形地拍着老班长)嗬,老班长,你真行!

  老班长:你们看着鱼,别让它们跑啦!我去去就来。(下)

  小梁:高兴得糊涂了,这巴掌大的水塘,鱼是跑不掉的。

  小宝:(冲着鱼塘)鱼呀,鱼呀鱼呀鱼……

  小俊:你们该为革命光荣牺牲……

  小梁:为革命贡献一切……

  小宝:让我们美餐一顿吧!

  [老班长上。

  老班长:同志们,你们看。

  小战士们:鱼钩。

  着急地等待着鱼上钩。眼看一条鱼就要上钩了小战士们急切期待着。

  老班长:大家不能出声,别让鱼吓跑啦!

  [稍顷,一条鱼被钓上来了,小战士们雀跃。

  [主持人上。

  主持人:从那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每次宿营,他把小战士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鱼汤给小战士们吃,小战士们的身体虽然还是一天天衰弱下去,但比起吃野菜来那可是好多了。可是老班长呢?怎么没见他吃一点鱼呢?(下)

  [夜。老班长收拾碗筷,然后走到舞台一角,蹲下身子,开始吃草根和小战士吃剩下的鱼骨头……

  [小梁悄悄地跟上去,观察。

  小梁:(抢过老班长手上的东西)草根、鱼骨头……老班长,你 ……

  老班长:(支吾)我,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小梁:不,我全知道了。

  老班长:(指指小俊、小宝睡觉的方向)小声点!小梁,咱们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他们……

  小梁: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呀!

  老班长: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指导员临走对我说:“老班长,小梁他们还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小梁:(感动地)老班长!

  老班长: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际,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过这二十天不容易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弱……

  小梁: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呀!

  老班长:不行,小梁,说真的,弄点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见不到鱼上钩,为了弄一点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

  小梁:老班长,你的眼睛不好,肯定在地上爬呀摸呀……老班长,以后这些事都让我来做吧,我能行!

  老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工吗?

  小梁:老班长,你就听听我的吧!你——

  老班长:(打断,严肃地)小梁同志,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稳定两个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

  小梁:(失声地)老班长!(扑在老班长怀里恸哭)

  [老班长爱抚地拍拍小梁的肩膀,稍顷,他从衣袋里拿出一片树叶,放在嘴上吹着,《送郎当红军》的曲调在草地上回荡。小梁听着,慢慢地在老班长身边睡着了。风起,老班长把衣服盖在小梁身上,拿起鱼竿步履沉重地走去。蓦地,老班长摔倒在地。他在地上艰难地向前爬着……爬着,下。

  [大风吹醒小战士们。天亮。

  小梁:好冷啊!(四处张望着)老班长呢?小宝小俊,见到老班长了吗?

  小俊:鱼竿不在了,一定又是去钓鱼了。

  小宝:每天这时候他都回来了。

  小梁:(感到了什么)不好!小俊,小宝,快,我们分头去找。

  小战士们:(呼唤着)老班长——老班长……(下)

  [只有风声在继续。

  [小梁声音:“小宝,小俊,快来,老班长在这儿。”

  小梁、小俊、小宝扶老班长上。

  小梁:老班长一定是饿坏了,快给他弄点吃的。

  小俊:我去钓鱼。

  小宝:(抢过鱼竿)我去。

  小梁:(下命令似的)不,还是我去,小宝,你去烧火,小俊照顾好老班长。

  小俊、小宝:是!

  小梁:(接过鱼竿,将鱼竿抛入鱼塘)鱼呀鱼呀鱼,快上钩吧,救救老班长吧,老班长他不行……(边说边下)

  小俊:(竭力扶起老班长的身体,抽泣)老班长老班长……你醒醒吧,你都是为了我们才……(发现老班长动了一下)小梁哥。老班长醒了。

  [小梁急上。

  小梁:老班长,你醒了!我会钓鱼了,我钓到一条鱼了,小宝正给你煮汤呢,你吃了就会好的。

  老班长:(慢慢苏醒,吃力地)我不行了,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拿出树叶交给小梁,小梁会意地接过,吹起《送郎当红军》的曲子。老班长无力地将手抬起,想抚摸身边的小战士,突然间,他的手垂下去了。

  小俊:(放声大哭),老班长!老班长……

  [小梁手中的树叶落地,双腿无力地跪下。小宝捧着鱼汤上。

  小宝:(见状,哭着)老班长,鱼汤烧好了。(爬向老班长,哭喊声回荡在草地上)

  小梁:(拿起鱼竿,把鱼钩捧在手上)等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把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还有<倔强的小红军>

  视频:http://wwwchinesefnet/xxyw/xysp/kbj/0060jsp

  内容:

  布景

  茫茫的草地,野草枯黄,秋风萧萧。

  地点 草地。

  时间

  长征途中,一个深秋的傍晚。

  人物

  络腮胡子的红军将领陈赓;蜡黄脸、大眼睛、薄嘴唇、翘鼻子的小红军约十一二岁。

  幕启:行军掉队的陈赓十分疲惫地牵着一匹同样疲惫的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陈 赓:(关切地)小鬼,你累了吧,请上马骑一会吧。

  小红军:(满不在乎抬头微笑)没事,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你快骑上走吧。

  陈 赓:(命令的口吻)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红军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陈 赓:(真诚地)那,我们就做个伴一块儿走吧。

  小红军:(诚恳谢绝)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 赓:(无可奈何捋了一下胡子,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谢谢。你看,(轻松的把干粮袋一拉,拍了拍)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 赓:(疑惑地爬上马背)小兄弟,再见。

  小红军:(吃力地摆了摆手)老同志,请保重。

  这时灯暗了又明了,风声一阵比一阵紧。

  陈 赓:(突然停住)不对,我受骗了(调转马头奔回分手处,他看到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 赓:(急忙跳下马)小兄弟,你醒一醒。(他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手触到小鬼的干粮袋,掏出来一看,是一块烧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湿湿的牙印。)

  陈赓明白了一切,马也长啸一声,小鬼在马背上,头一重,停止了呼吸。

  陈 赓:(内疚地,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仰天长叹。)陈庚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陈庚抱着小鬼在夜幕中走去……闭幕。

  3一袋干粮

  视频没找到啊!!

  内容:一袋干粮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明天再找嘛!”“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嗯……”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 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走!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607243html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榜样观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榜样观后感1

 榜样者,值得学习的人或事也,如《榜样》中人事乎!《榜样》中人,皆当代中国之脊梁也;其中事,乃中华精神之所存也。观诸《榜样》,则心神涤荡,使人常思圣贤事也。

 《榜样》中人皆令人含泪敬之,吾最感怀者,乃山村教师支月英。彼生之最美流年,尽付与乡村童子,以此生之甘洌,育二代之英华,忘家中有女尚幼,予爱给留守儿童。思器材之不得,常捐资以蓄之。路崎岖而无车,唯挑之以徒步。置眼疾于不顾,生有求而急之。如是循循三六载,从无一日怨言中。

 支师之德如星辉璀璨,于幽深处照亮心程,给人力量。支师之行若大山厚重,在闭塞地开门凿窗,催人向上。育人之业,功德无量!想当初孔子育三千弟子,如今支师教一千英才,兢兢业业,皆是圣人之功。

 其可贵也,贵在坚守初心,弃浮世名利,安贫乐道而已。放眼斯世,不安贫贱之人甚多,汲汲于富贵者无数,尤彰其贵。想如支之人亦有,见支行得彰,皆以当世不没此德而共快。支师事业,不惟于深山处才立,更立于当职之中。于当下之职,尽未竟之心,不敢丝毫怠慢,乃无愧于己于人。

 《榜样》光辉熠熠,让人长叹而思齐!

榜样观后感2

 xx年10月24日,距《榜样4》开播已经是第4天了。4天前的上午,阳光明媚、微风不燥,一份以学习《榜样4》为题的战书悄然而至,由此拉开了小伙伴与我历时四天之久,一场关于“学习榜样”的博弈。

 第一回合:当学习榜样“简、俭、减”遇上“吃亏书记”李连成,侥幸平局。小伙伴以“简、俭、减”为突破口,论述了学习榜样要“简”,掌握精髓、化繁为简,把简单做到不简单;要“俭”,俭从心起、持之以俭,把俭融入生活;要“减”,减去所有附加,达到“我将无我、注重实干”的境界。反观我自己,在第一次观看期间,“吃亏书记”李连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干部吃亏学”使我感触良多,在基层工作的我,深知好干部的重要性,而干部们普遍缺乏的便是一种如李书记般的吃亏精神,还记得视频中“李书记搬家,全村居民敲锣打鼓给李书记送牌匾”,这就是群众认可的好干部最真实的写照。第一回合的比赛暂告一段落,而我们关于榜样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第二回合:当本色英雄“张富清”遇上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侥幸平局。一起参加比赛的小伙伴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对老班长张富清的感情尤为至深,故以老英雄张富清为题眼进行了第二轮的对垒,我从他的文章中仿佛再一次听到了“初心”英雄张富清“一生为民、为人民随时可以牺牲一切”的铿锵誓言!我以自己的生日为契机,结合观看《榜样4》所想所悟,回顾两年来的工作经历,给24岁的自己写了一封信,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选调生,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第二回合的比赛也已结束,对榜样的学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万众期待的第三回合也随之到来……

 第三回合:当未知遇上未知,答案即将揭晓。眼看比赛即将落下帷幕,我决定像《榜样4》中的众多榜样们一样,回归本心,以这场别出心裁的比赛为题,写下最后一个回合的学习榜样心得。我要像“本色”英雄张富清一样,初心不改、勇往直前;我要像“吃亏”书记李连成一样,学会吃亏、造福人民;我要像“绚烂夏花”黄文秀一样,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我要像“大湖鸿雁”唐真亚一样,暖心邮路,传递大爱;我要像环卫“天使”李萌一样,用一人脏换得万家净;我要像扶贫“硬汉”隋耀达一样,我不能走,我要带更多的人走出贫困;我要像揽月“天团”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一样,做夜空中最亮的星,实现最难实现的梦!

 何其幸运,在***员网上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写作,一起进步,不论比赛结果如何,这场关于“学习榜样”的博弈,注定我们都是最大的赢家。

榜样观后感3

 昨日,央视播出了专题节目《榜样4》,在基层掀起了一股学榜样、践初心的热潮。片中,一个个平凡的人物,铸就着一个个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被人亲切地统称为“中国梦”。

 梦想乃人生之志向、之目标、之信仰,有梦则有源源不绝的力量奋勇向前。

 人都应当有梦。古人云“人无志,非人也”“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做人若没有梦想,就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没有目标,即使忙忙碌碌却毫无收获。“无志者,天才可归于平庸;有志者垄亩亦可飞鸿鹄。”拥有伟大梦想、远大志向,并为之拼搏奋斗,岂不快哉!没有目标如同无头苍蝇,荒废懈怠,虚度光阴,真可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你可以向生活低头,向现实妥协,却唯独不能抛弃梦想,唯有梦想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为你提供前进的力量。今人也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有梦要趁早,早立志,立长志,常反思。年轻人一早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行事果决,一往无前,而不像无头苍蝇乱转一通,蹉跎岁月。

 “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州说,“小时候听老师讲起院士、科学家们的事迹,特别佩服他们,崇拜他们。没想到长大后,自己能够有幸和院士、科学家们一起奋斗,真的从心底里感到光荣。”幼时从崇拜到立志,不分昼夜,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再到现在成为人民的榜样。立长志就是为自己立一个长期目标,超着这个方向不断进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古人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今天立这个志,明天立那个志,碰到困难就重新立志,改弦易辙,这山望着那山高。立志一定要切实际,而不是遇到挫折困难就退缩想换个容易的目标,最终浑浑噩噩,一事无成。立志应志存高远,而不是好高骛远,怀揣符合自身实际的梦想,从而持之以恒的去打拼实现梦想。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你若得过且过,生活就注定还你潦草一生。

 常反思是指,有的时候,梦想太远根本不可能达到时,则需要思考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适时调整方向,调整脚步再出发。有梦你就追,坚持追梦别怕痛。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付诸行动,追梦之路必定艰难重重,若是遇到困难便畏难退缩,则注定有志难酬。没有坚持,袁隆平就不会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没有坚持,中国“山寨”不会成为中国“制造”;没有坚持,就不可能成就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就不可能实现“早上在温州吃肉汤糯米饭,晚上在重庆吃麻辣火锅”这等平常之事。要实现梦想,贵在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定力,咬牙坚持下去,一百里必将到达。

 人生只此一遭,内心强大些,目标明确些,梦想远大些,努力拼搏些。有了梦想你就去追,不妨“年轻气盛”一些,莫等闲!

榜样观后感4

 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4》专题节目,10月2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观后令人动容,我们不由自主地为这些榜样们“点赞”。

 以身许党、以身许国,故为榜;忠诚为民、心中无我,乃为样。张富清、李连成、黄文秀、唐真亚……这一连串闪亮的名字,如同天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勇毅前行。榜样是旗帜,更是镜子,让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受到一次灵魂深处的人心大洗礼。

 榜样精神能洗“思想尘”,彰显人生本色。张富清在战争年代英勇拼杀、立下赫功,在和平时期选择留在偏远的来凤县;李连成敢于吃亏、乐于吃亏,让西辛庄旧貌换新颜,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黄文秀放弃城市的繁华优渥,毅然选择到脱贫攻坚一线……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精神特质,那就是忠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国家忠诚,故而,都能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党员、公仆、军人、青年干部、科研人的本色赤足。以此精神去洗思想之尘,我们便能在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之间正确抉择,过出自己的本色人生。

 榜样力量能洗“行为垢”,唱响奋斗乐章。“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每一位榜样身上莫不镌刻着“奋斗”二字,以此不断推进为党为国为民的事业。李连成用奋斗解难题,黄文秀用奋斗啃“硬骨头”,唐真亚用奋斗铸就一条爱心、致富邮路,李萌用奋斗换来“万家净”,嫦娥四号科研团队用奋斗取得“当今世界殊”的成就。感受着这强大的奋斗力量,我们能不被感染吗不要畏艰怕难,不要停滞不前,奋斗可以让平凡人获得不平凡的人生、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因为时光不负奋斗人。

 榜样品格能洗“浮杂气”,厚植坚守情怀。工作苦累,每天划船xx年如一日,甘当洪泽湖“太湖鸿雁”,唐真亚怎么如此“执拗”放着海南省城的公务员不当,跑到落后村庄当第一书记,挂职期满主动要求继续,隋耀达为何这样“痴傻”不去做旅行社导游,却做了别人看来不体面的抽粪工,一干就是八年,李萌怎会这般“能忍”只因坚守,为初心而坚守。在我们当下这个充满各种诱惑、拥有多种可能性的时代,人心思变是常态,强调坚守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但,总有些东西不能变,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故变革时代更需坚守。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去除各种“浮杂气”,拥有坚守情怀,这样才能不忘初心,推动国家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榜样是最好的“思想清尘剂”、最强的“行为去垢灵”、最真的“品格提升药”,最是榜样“洗”人心,能洗去种种不良之物,提振我们的精气神,升级我们的意念行,从而邂逅最美的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由微尘一步步化为星辰。

榜样观后感5

 今天,医院组织观看主题片《榜样》,吴孟超同志既是党和政府对他个人多年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奖励,也是全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和光荣。

 吴孟超同志是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年高德勋的裘法祖院士评价他是: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超越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吴孟超同志从1956年开始肝脏解剖的研究,提出了肝脏临床解剖新见解,奠定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他突破肝脏手术禁区,成功进行了以中肝叶切除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延长了许多肝癌患者的生命。他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专业人才。作为一名医生,他在5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为13600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作为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他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称号,被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杰出成就奖”。在这些巨大的成就里面,饱含着吴孟超同志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理想,无不凝聚着他对患者的关爱之情和对医学创新的不懈追求,是他忠于人民健康事业的真实写照。

 吴孟超同志在谈到自己从医五十年感悟时说,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医德比医术更重要,而敬业精神至关重要。敬业精神就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技术刻苦钻研,对患者极端负责;就是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只有把自己的个人前途置于党、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作为,才能成为一名受病人欢迎的好医生。他说过:职业道德是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爱心是医生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痛他们之所痛,苦他们之所苦;必须捧出一颗真诚的心,伸出一双温暖的手。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和年轻医生:“看病收红包,就会玷污医生神圣的称号。”

 他说过,一个人不论职位有多高,技能有多强,毕竟是社会中的一员,一个集体也毕竟是社会的一小部分。社会给予了我们一切,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也必须忠实服务于社会,医务工作者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50多年前,当他听到一名外国专家断言,中国的肝脏外科起码落后国外二、三十年时,就坚定了献身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志向。几十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刻苦钻研,殚尽竭力,勇于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亲手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施行手术。今年已经83岁的吴孟超同志,仍然奋战在医疗、科研、教学的第一线。他曾经对同志们说,希望自己倒在手术台上,那会是最幸福的。面对国家颁发的500万元的奖金,吴孟超同志一分钱不留,全部投入到科研事业和人才培养上。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他说要感谢支持他的每位患者,表示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与病人肝胆相照,为肝胆外科事业奋斗终生。以上这一切,使吴孟超同志成为全国医疗卫生战线的杰出代表,成为数百万医务人员学习的光辉榜样。

 当前,广大群众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强烈,对于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不负责任,收受红包回扣,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强烈不满。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医疗服务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吴孟超同志立志、求索、创新、奉献的精神和关爱、忠诚、无私、服务的实践,给了我们启迪和教诲。他一切为了病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恢复病人的健康,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吴孟超同志的精神和品格,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实践着人民的期望。

 卫生部号召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向吴孟超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人民、爱岗敬业,极端负责、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

 一、学习他以保护人民健康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做人民信任的好医生

 医疗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医疗卫生行业担负着繁重任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医疗卫生行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从医疗卫生服务中,看能否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是否取得成效,看政府管理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看社会是否公平和谐。群众衡量医疗卫生工作的成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医务人员能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能否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党和政府工作的全局,医疗卫生工作者担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和职责。

 我经常听到一些医务人员议论,说现在医生不好当,吃苦受累冒风险,病人不信任、不满意,还承受媒体批评和舆论压力。客观地讲,这些情况确实存在,出现这些问题的社会原因也很多,不能单纯责怪医务人员。但是,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个窗口,群众对卫生工作的评价主要看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不能怨天尤人、知难而退,更不能随波逐流,应该迎难而上,为国分忧,为民解愁。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不能无动于衷,不能漠然处之。应该坚持从我做起,从能够解决的问题做起,坚持以患者为本,牢固树立忠实为病人服务的观念,从患者病情出发,从群众的承受能力出发,维护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努力为群众减轻负担。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学习吴孟超同志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的思想品德,坚持以忠实服务为荣,谋取私利为耻;坚持为患者着想,因病施治,合理用药,采用适宜医疗技术;坚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公平、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广大医务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技术和才能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我们只有忠诚为群众服务的义务,没有利用医疗技术谋取私利的权力。这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格。

 二、学习吴孟超同志崇尚医德、恪尽职守的精神,捍卫医学圣洁和尊严

 医疗服务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在一定意义上讲,决定着患者的生死存亡。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医学大家对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做过许多精辟的阐述,古人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何等高尚的品格!“无德不成医”、“悬壶济世”、“大医精诚”影响了几十代医务工作者,教育熏陶了无数的良医、名医。在吴孟超同志身上,既能够看到我国医务工作者继承的良好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开拓创新、探索求实的时代特征。在我国的医疗卫生队伍中,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秉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宗旨,刻苦钻研,忠实服务,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尽职尽责。但是,也有少数医务人员见利忘义,为了一己之利而损害群众利益,有的甚至接受赂,为不法药商追求暴利大开方便之门。最近媒体揭露的高额医疗费用事件、多名医务人员收受回扣案件等,不仅给医院造成恶劣影响,也给全国卫生系统带来了严重损害。我希望这些同志猛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一切向钱看,并不是唯利是图,并不是物质利益高于一切。如果为追求物质利益而丢掉精神追求和人生准则,那就失去了医务工作者起码的道德标准,失去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资格。医务工作者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医疗行业的职业操守,不能让物欲玷污“大医精诚”和白衣天使的良好社会形象。吴孟超同志说,医生看病要重在多看、多问、多听、多做,为病人选择既便宜又能解决病痛的办法,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这应该成为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最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110家医院联合倡议,在全国实施“人民医生”行动。希望广大医务人员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患者和社会,秉承“吸纳民声、取信于民”的原则,向不良医疗行为宣战,努力践行“人民医生”的职责;希望全国医疗卫生工作者迅速行动,捍卫医学的圣洁和尊严。

 三、学习吴孟超同志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意志,勇攀医学高峰

 医疗服务具有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由于人体医学的极端复杂性,人类还不能完全战胜各类疾病,治疗中也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在群众不理解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医疗纠纷。因此,有些医务人员为了保护自己,不愿冒风险抢救病人;也有些医生为患者做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吴孟超同志认为,这样做的人不是真正的医生。医生应该尽心尽力,哪怕有1%的希望,都要做100%的努力去争取。如果医生首先考虑自己的得失,就不是好医生。只要你真正做到了科学、合理,工作都做到家了,就不应该怕。作为一个有崇高敬业精神的人,应当对技术精益求精,应当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医学进步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现在采用的技术都是无数医学前辈甘冒风险,孜孜以求,辛勤努力,不断钻研的结果。目前,医学和临床实践中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有许多疑难疾病等待我们去攻克,这是医务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全国的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向吴孟超同志那样,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医学高峰。

 四、学习吴孟超同志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关爱患者的优秀品德,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伴随着疾病和医疗服务而出现,只要有医疗服务活动,就存在医患关系,不是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是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疾病,减少痛苦,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应该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缺乏相互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信任群众,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把患者当成可能发生纠纷的追究者,让患者做许多不必要的检查,过多考虑自身利益;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不相信医生,甚至不择手段地寻找医生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成了对立面,医患关系还能够和谐吗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同志、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患者有病投医,是相信医生,医生应该忠实地为他们服务,减轻痛苦,减少负担,绝大多数病人对医务人员会抱有感激之情。反之,如果医生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低,医疗费用高,医患之间缺乏感情交流,甚至使患者增加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就难以得到群众的谅解。如果患者不以医生为朋友,处处提防,甚至围攻、伤害医务人员,医生也不可能全身心地从事医疗服务。因此,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加强心灵沟通和感情交流。医务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尊重病人,理解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把病人担心的问题讲清楚、说明白,帮助患者选择既保证医疗质量,又能够减少费用支出的治疗方法。患者也应该尊重医生,积极配合医生同病魔做斗争。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的方面。医疗机构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并努力改进工作。医务人员必须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意愿,努力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也要信任医务人员,体谅他们的难处和医疗活动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只要我们善待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着想,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认同,就会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卫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医疗卫生事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以吴孟超同志为榜样,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人人争做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忠诚卫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501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