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的死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周亚夫的死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第1张

周亚夫是汉景帝朝的最大功臣,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挽救汉室江山于水火,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名将最终结果却是饿死的。周亚夫从丞相到阶下囚再到饿死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从中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后世反思?这一期我们就聊聊条候周亚夫的故事。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出名事迹便是驻扎细柳营和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这两件自不必详说,细柳营的事迹是周亚夫的成名之事,给他带来的是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文帝在临终时托付景帝是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这也为后来平定叛乱作为汉军统帅留下基础。周亚夫作为汉军统帅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仅用三个月就平定叛乱,拯救了汉朝江山,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平定叛乱中梁王受到吴楚叛军的猛烈围攻,梁王再三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就是不派兵援救,梁王因此和周亚夫结下梁子。(梁王刘武是窦太后小儿子,景帝弟弟,深得窦太后喜爱)

平定叛乱之后,周亚夫因功升为丞相,深受汉景帝器重。此时的周亚夫可谓是位极人臣,位高权重。在经历过一系列争夺太子之位的事情之后,汉景帝想要废黜太子刘荣。汉景帝为什么要废黜太子,这里面有很多故事,也牵涉了很多人,其中重要的参与人员就有王美人(汉武帝母亲),长公主刘嫖,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汉景帝要废黜太子的决定就是从中多方面的争斗的结果,汉景帝因为对栗姬十分的不满最终导致要废黜太子刘荣。而自古以来继承制就有立嫡立长的原则,这次汉景帝要废了长子自然遭受众多人的反对,特别是以丞相周亚夫为首的反对。史记记载“景帝由此疏之”,周亚夫在这件事情上是违背了汉景帝意愿的,汉景帝于是就开始疏远周亚夫。加上梁王刘武每次进朝都在太后那里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也对周亚夫非常的不满。

后来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信可候也”(此时皇后是王美人),汉景帝是不愿意的。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进行朝议。 周亚夫就极力反对,周亚夫反对的理由是汉高祖定的盟誓,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周亚夫说皇后的哥哥王信没有功不能封侯。汉景帝于是通过周亚夫的出面阻止了这件事。这件事的结果是汉景帝的目的达到了,但史记记载却是“景帝默然而止”。为什么会有这样深思默然的表现?是因为这件事让汉景帝看到了周亚夫难于驾驭的一面,这让汉景帝感到非常的不安,所以默然。

后来匈奴王那里有五个人来投降,汉景帝就想封他们为候以用来分化匈奴人。周亚夫反对说“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候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就是说他们背叛君主投降,现在皇帝封赏他们不就是鼓励臣子不守臣道吗?汉景帝封赏的考虑则是匈奴极少来投降的,通过封赏他们以使得更多的匈奴人来投降,可以分化匈奴人。两个人都没错,不过汉景帝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最终还是封了五个匈奴人为候,周亚夫于是就称病告假。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请求还免了周亚夫的丞相之职。

但毕竟周亚夫是有能力又有威望的人,汉景帝就想再给周亚夫一次机会,于是就请周亚夫吃饭。准备了一大块的肉,却又不给他准备吃饭用的餐具,周亚夫非常不满意的对着管事要筷子用具。汉景帝看了笑着说“此不足君所乎”,这难道还不能满足你的吗?周亚夫一听这话马上觉得失礼,于是摘掉帽子请罪走了,看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汉景帝于是暗暗说了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严重了,这不是可以托付的人啊。这里就可以看出汉景帝的性格,汉景帝是那种只做事不说话的人,就是要你去琢磨的人,周亚夫在汉景帝请吃饭这件事情上就没有领悟出来汉景帝所要表达的意思。

最终导致周亚夫被杀的事件是周亚夫的儿子为周亚夫准备陪葬品,而购置了五百套甲胄。周亚夫生前是作为大将军,统领大军的人,所以就想用甲胄做陪葬品,而这在当时是有违体制的。但他儿子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又办的不漂亮,工人搬运这个东西很累,周亚夫的儿子居然不给工人工钱,于是工人就把周亚夫告了。说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套兵器要造反,汉景帝一看好了,牵扯到周亚夫,于是让廷尉严办。廷尉的文吏就奉旨去问周亚夫事情的原因,周亚夫是一句不答,一话不说。于是文吏回报汉景帝,汉景帝于是骂了句“吾不用也”。于是下召廷尉抓捕周亚夫入狱,廷尉审问周亚夫为什么要谋反,周亚夫说这是陪葬品怎么能说是谋反呢?廷尉就说你现在不谋反就是到了地下也要谋反吧。周亚夫是何许人啊,怎么能受的了这样的侮辱,于是就在监狱绝食吐血而死。汉景帝朝最大的功臣就这样含冤而死。结局让人唏嘘。

编辑:Merlin

文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汉景帝在位只有16年,在这十六年当中,国家动荡不堪。如果他真的是明君,那么名臣晁错就不会被腰斩。所以说,汉景帝是个软弱的帝王,而正是因为汉景帝软弱,所以他害怕性格强势的周亚夫。那么周亚夫是怎么被汉景帝逼死的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周亚夫之死是有事前预兆的。当周亚夫还是河东郡守的时候,他碰到一个女相士许负,许负对他说:我看你的面相,简直贵不可言。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八年之后拜相。可惜的是,再九年之后会饿死。

许负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

周亚夫心里想:简直是胡扯。为什么呢?当时其父周勃为丞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胜之,小儿子周亚夫。周勃死后周胜之继承了爵位,成为候爵,自己就是个郡守,怎么可能封爵呢?谁知道,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怎么回事呢?

三年后,周胜之因为杀人而被剥夺爵位,其爵位由周亚夫继任。第一步,封侯实现了。那么拜相是怎么回事呢?最后为什么会被逼饿死呢?

文帝后期,匈奴时常兵犯边陲,为了拱卫京师,汉文帝派宗正刘礼驻军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军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驻军在细柳。后汉文帝亲自巡视各军,结果让人诧异。

汉文帝来到刘礼、徐厉军营时,可以驱车直入,两人也慌得赶紧出营跪拜。但是当汉文帝来到周亚夫军营时,却受到了营卫的拦截,营卫高声说道: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没有办法,汉文帝只有派使者进去通报,这时周亚夫才命令开门。

皇帝的车驾不仅没有军令进不了门,进去后还不得在军营中疾驰。没有办法,驾车之人只有牵着马徐徐前进。等来到军帐前,周亚夫以军礼相见,不跪拜,汉文帝感叹周亚夫治军之言,大大的夸奖了他。汉文帝喜欢这样的人,汉景帝就不一定了,为什么呢?

汉文帝临死时告诉太子刘启:以后朝廷有急,可以依赖周亚夫。刘启记住了这句话,但是他却不了解周亚夫。因此才导致了君臣之间隔阂的开始。

汉景帝刘启继位后,升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后来,刘启采纳名臣晁错的建议,大面积削藩,最终导致了七国叛乱。

当时,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其中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是叛乱的中坚力量。为什么呢?

刘濞坐拥三郡五十三城,煮海为盐,仰山铸铜,因此相当富有。刘戊在薄太后丧葬期间,不守规定,欢歌燕舞,因此被朝廷归罪。吴、楚相邻,刘濞于是勾结刘戊,共同起兵。其他人都是被朝廷分隔齐地之后的诸侯,实力很弱。

吴、楚兵汇合后挥军西进,在梁国遭遇到汉景帝亲弟弟梁王刘武的阻击。吴、楚联军有三十多万,刘武遭遇到空前的压力,无奈写信向朝廷求援。于是汉景帝在诛杀晁错无效后,无奈选择了发兵。

汉景帝任命升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主力前去帮助梁王平叛。这时周亚夫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周亚夫认为:敌军人数众多,自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气势正盛。因此,不能与之对敌,应该挫其锐气,断其粮道,然后再逐一消灭。汉景帝答应了,但是随之又反悔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周亚夫率军出武关,来到洛阳,这时距梁国已经很近了。但是周亚夫没有前往助战,而是东进来到昌邑,随之扎下营盘,观望战争态势。

此时,梁王刘武很气愤。如果不是梁国坚守,恐怕叛军早就西进攻入武关了。朝廷派你周亚夫过来支援,你却站在一旁看笑话。于是,刘武给汉景帝写信,请求派周亚夫救援。

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又是窦太后最小的儿子,因此,迫于窦太后的压力和刘武的请求,汉景帝给周亚夫下昭,让他去支援梁国。但是周亚夫按照原先的布置,一动不动。最后,刘武无奈派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命抵抗,算是稳住了局势。

后周亚夫派兵袭击叛军粮道,叛军粮道被断,进攻周亚夫军营又失败,于是溃败而去。周亚夫随之率军追击,彻底击溃了叛军。最后论军功,周亚夫和梁王刘武两人其实不相上下,但是此一战后,两人开始有了矛盾。而周亚夫最后被逼而死也有刘武的因素,怎么回事呢?

七国之乱平叛后,汉景帝升周亚夫为丞相,这样的话八年后拜相又实现了。那九年后饿死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说了,因为七国之乱平叛的事情,周亚夫得罪了刘武,因此每逢刘武见到汉景帝,都要说几句周亚夫的坏话。这些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周亚夫太盛气凌人,不把皇帝的旨意放到眼里。一开始,汉景帝没觉得什么,慢慢的却发现,好像是这么回事。那么为什么呢?

汉景帝因为讨厌栗姬,所以打算废了栗太子刘荣。此时朝廷大臣几乎都知道汉景帝喜欢夫人王娡和其儿子胶东王(汉武帝)刘彻,因此大家都不做声。当汉景帝去询问周亚夫意见时,周亚夫以太子无错为由拒绝废立,还据理力争,惹得汉景帝大怒。最后汉景帝没有听周亚夫的,依旧废了栗太子。

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叛降西汉,汉景帝很高兴,准备封他们为候,以引诱其他匈奴将领也归附。但是周亚夫表示了反对,他说:如果给那些叛变之将封侯,那么我们以后如何对待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汉景帝依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封了唯许卢他们为候。周亚夫很生气,提出辞职,汉景帝准了。

过了一段时间,汉景帝宴请众臣,故意请周亚夫前来,看他是否还在生气。周亚夫来之后,汉景帝悄悄让人不要给周亚夫的位子上放置筷子,只放置大块的肉。后周亚夫索要筷子,汉景帝揶揄道:难道有肉还不知足吗?周亚夫看出皇帝的意思,于是跪谢之后怏怏而去。汉景帝喃喃自语道:像他这样的人,难道还指望他辅佐幼主吗?

这其实就是两人之间最大的矛盾,周亚夫性格强势,而汉景帝性格懦弱,因此两人不和。而汉景帝担心自己百年后,年幼的继承人被周亚夫这个强人所欺负,所以从此以后不再起用他。但是随后的事情出乎所有人意料。怎么回事呢?

周亚夫的儿子出于好心,买了五百个朝廷违禁品甲盾,为的是以后周亚夫下葬时使用。谁知道因为克扣雇佣工的工资,被雇佣工揭发,说周亚夫涉嫌谋反。于是汉景帝派人前来调查,周亚夫拒绝承认。

此事交给廷尉后,廷尉亲自审问周亚夫,此时就不是就事论事了,而是变成了故意为难。廷尉说:你为什么要谋反。周亚夫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买甲盾是为了下葬用。廷尉冷笑一声,说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想在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看出廷尉是故意的,于是拒绝再说话。后周亚夫被关进大牢,绝食五天饿死。九年后饿死又成功应验,你说巧不巧?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汉景帝不算是一个明君,他错杀晁错就是例证,而因为忌惮周亚夫强势的性格逼死周亚夫也是例证。周亚夫被逼死不在于周亚夫太强势,而在于汉景帝没有宽阔的胸怀。

说到周亚夫其实大家也真的是需要知道这个人的,因为他真的是超级厉害的一个人,长安是他保卫的,还有吴楚的七国之乱也是他平定的,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他的简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

周亚夫简介

西汉名将,曾任汉景帝时期的丞相。周亚夫为人个性耿直,不善阿谀权贵,将在外,钧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之口,被汉文帝誉为真将军也;周亚夫一生最大的攻击在于平定七王之乱,在同吴王刘濞的做战中,沉着冷静,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后在景帝时期任丞相,但因功高盖主和个性耿直而被景帝处死。

周亚夫生平

1、继承爵位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开始,周亚夫做河内郡守,限于自己的条件,周亚夫没有当王侯丞相的野心。当时汉人老妇人许负,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肯定不会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排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

事情也有凑巧的时候,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所以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2、细柳阅兵

公元前158年(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惊讶的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啊!那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也要被俘虏了。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好长时间里,文帝对周亚夫都赞叹不已。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

3、平定七国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到了灞上时,遇到一位名叫赵涉的士人,赵涉建议周亚夫再往右绕道进军,以免半路受到叛军的袭击。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搜索之后果然抓获了伏兵。

此时的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时间一长,周亚夫军中都有些军心不稳了。

一天晚上,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一会儿,混乱自然就平息了。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首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七王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4、悲剧结局

在公元前152年(汉景帝五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有一次,汉景帝要废掉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的事。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在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它匈奴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 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周亚夫儿子周阳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闭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历史上著名的 “文景之治” 的主人公便是 汉文帝刘恒 和他的儿子 汉景帝刘启——汉朝的第六位皇帝, 登基时31岁。他的母亲是 窦太后 ,亲弟弟是 梁孝王刘武 ,亲姐姐是汉朝的第一位 长公主刘嫖 。窦太后对梁孝王甚是疼爱。

吴王刘濞 是刘邦的侄子,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陪太子刘启玩耍时因为对太子不尊而被打死,等到汉景帝即位后,吴王怀恨在心,遂举兵造反。与此同时, 吴王 派人成功游说胶西王一起反叛,紧接着 齐王、淄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楚王和赵王也相继造反 。于是,汉景帝听从文帝临终前的建议,任命中尉周亚夫(周勃之子)为太尉,带兵平定七国叛乱。周亚夫果断带兵断绝吴、楚的粮道,梁国面对吴军的进攻据城死守,后 周亚夫打败吴楚两军,吴王逃跑 ,后被汉军刺杀, 楚王刘戊自杀 。汉将栾布和平阳侯曹襄率军到达齐国,打败胶西王、淄川王和胶东王。齐孝王因之前与三国勾结,害怕皇帝责怪,服毒自杀。 胶西王兵败自杀,淄川王、胶东王和济南王全部被杀。 栾布和郦寄联手引水灌赵城,赵王自杀身亡。至此, “七国之乱” 得以平定。

因为晁错一直主张削弱诸侯国的封地和力量,吴国的宰相袁盎和晁错又向来不和,于是袁盎趁诸侯叛乱之际上诉汉景帝,说晁错才是诸君反叛的主要原因,劝景帝杀掉晁错,归还诸侯封地,平定叛乱。于是, 景帝错把晁错斩首 ,事后追悔莫及。

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皇太子,王夫人(燕王臧荼的重孙女)的儿子刘彻为胶东王。之后长公主刘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彻。三年后,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栗姬含怨而死。刘彻被立为太子,其母王夫人被立为皇后。

郅都 是汉景帝时期有名的酷吏, 因公正廉洁,判案不留情面而被称为“苍鹰” 。临江王刘荣因侵占祖宗宗庙之地被郅都的中尉府问罪,刘荣因无法给汉景帝上书,最后郁闷自杀身亡。窦太后看着自己的亲孙子被逼死, 下令杀害了郅都 。

梁王自恃是景帝的亲弟弟又因为韩安国平定“七国之乱”有功,骄横无比,出入的阵仗堪比汉景帝。因为母亲窦太后和景帝的宠爱, 梁王和梁国谋士羊胜、公孙诡竟然谋杀了袁盎等汉朝重臣 。韩安国哭着觐见梁王,才说服他将羊胜、公孙诡二人的尸体交出,向景帝赔罪。从此, 景帝开始疏远梁王 ,令其返回自己的封国。没过多久, 梁王郁郁而终 。

周亚夫因谏废栗太子刘荣等诸事触犯景帝,梁孝王又数言其短,遭到了汉景帝的猜忌。后因其子被人告发盗买官器而受牵连,召诣廷尉,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汉景帝时期,大体上继续了文帝时期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 阳陵 (今陕西咸阳),谥号“孝景皇帝”。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即 “汉武帝” 。

人都是复杂的,不能以简单的好坏进行概括,面对 历史 人物时,我们更要细细研读史料,分析其性格及行为逻辑,辩证地进行评价。很多我们认为的昏君,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隋炀帝杨广,他在位期间兴办科举,开凿大运河,每一项都堪称壮举。而有些我们欣赏的明君,亦存在不足之处和污点,比如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

刘启生于公元前188年,父亲是汉文帝刘恒,他并非嫡长子,但因兄长们接连患病去世,后来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太子之位。刘恒对他寄予厚望,聘请大将张相如、重臣晁错为老师,教他文治武功。有一年,吴王刘濞的儿子来长安朝拜,觐见刘启时多喝了两杯,后来下棋时借着酒劲无理取闹,刘启被激怒了,抄起棋盘失手将他打死。

刘濞因此怀恨在心,于是谎称身患重病,一连数十年不向朝廷述职。又在私底下开采铜矿铸造钱币,贩卖食盐敛聚财富,偷偷积攒家底准备造反。刘启察觉到了危险,便在晁错的建议下,准备压缩各藩王的领地,削减他们的实力以防不测。

可是削藩这一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刘濞,经过深思熟虑,他以诛杀晁错为由头,联合了其他六位藩王举兵作乱,短时间内便攻占大片土地。刘启一心想和平解决此事,四处询问对策,有一个叫袁盎的大臣建议他杀掉晁错,停止削藩,刘濞等人就会不战自退。刘启相信了这番说辞,居然将自己的老师晁错腰斩了。

然而刘濞并没有如预料那般罢兵言和,仍旧向长安逼近。刘启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杀了恩师,悲伤之余,他命令周亚夫率军平叛。当时刘启的弟弟梁王已经率军与刘濞苦战许久,逐渐不支,便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为了消耗敌军锐气,坚守不出,差点将他害死。

梁王因此怀恨在心,在打败刘濞等人后,数次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太后又向刘启告状,刘启因此对周亚夫有了负面印象。后来,周亚夫的儿子看他年迈力衰,担心他大限将至,便偷偷买了一些军械,打算将来陪葬在他的墓中。刘启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觉得周亚夫意图谋反,于是便命人审问他。期间周亚夫受尽凌辱,被逼上了绝路,于是绝食明志,五天后呕血暴毙。

周亚夫向来与太子刘荣交好,他的死让刘荣失去了一大靠山,为了在深宫中生存下来,刘荣开始拉拢其他权贵。恰好馆陶公主有意让女儿嫁入东宫,刘荣有些心动,但他的母亲栗姬不喜欢馆陶公主,因而拒绝这门亲事。馆陶公主一气之下,便将当 时尚 且年幼的刘彻招为女婿。

紧接着,馆陶公主开始在刘启面前说刘荣和栗姬的坏话,鼓动他废掉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此举一旦成功,馆陶公主的女儿未来将升迁为皇后,而她也可借此获取更多利益。刘启起初并不在意馆陶公主所言,可当他意外得知栗姬为人刻薄之后,内心开始动摇了。终于,在公元前150年,他将刘荣赶出东宫,将储君之位交给刘彻。9年后,刘启染上了恶疾,他自知时日无多,便撑着孱弱的身体为刘彻主持了成年礼,不久后去世,享年48岁。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刘启也不例外,难免有思虑不周的时候,但这并不能遮蔽他在其他领域做出的贡献。他勤奋理政,让国库充盈,促进了当时汉朝人口数量的增长,开创了一代盛世,成为了一代明君。也为后续刘彻北伐匈奴打下坚实基础,他值得 历史 铭记!

汉景帝中元二年,临江王刘荣“坐侵太宗庙壖垣为宫”被传唤至中尉府接受审问,竟然一去不复返,以自杀而终。

据《汉书·传·景十三王传》记载,临江王刘荣出发时,“既上车,轴折车废”,并通过百姓之口预示着凶兆即将来临,“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且以“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表达冤情。

临江王刘荣

当初,太子刘荣被废,虽引起重臣反对,但并未导致朝野惊骇,而今汉家首位被废太子刘荣蹊跷而死再次将焦点拉回至“因何被废”。

一、栗姬骄而失宠,殃及太子

汉景帝即位后,其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而太子刘荣的生母即是齐人栗姬。虽然薄氏享有皇后之尊,却因无宠,在被册立的同年便被废。栗姬得汉景帝之宠,且其子贵为皇太子,若行事无差错,有朝一日母仪天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栗姬

据说,刘荣被立为太子,栗姬便想当然地认为“母以子贵”,加之她于做人上稍有欠缺,竟然触犯了馆陶长公主。据《史记·外戚列传》记载,“长公主嫖有女”,为了能让女儿将来成为后宫之主,便有意结交栗姬“欲予为妃”。

但栗姬对馆陶长公主怨恨已久,据《史记·外戚列传》记载,“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于是对馆陶长公主求亲之事“怒而不许”。

馆陶长公主是汉景帝的姐姐、窦太后的掌上明珠,哪受得了栗姬得气,她与栗姬结亲不成,转身便将目光转向了王夫人所生皇子胶东王刘彻。据《史记·外戚列传》记载,“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

馆陶长公主与王夫人联手

从此以后,馆陶长公主于汉景帝“日谗”栗姬,而“誉王夫人之美”。据《史记·外戚列传》记载,汉景帝本来对王夫人有好感,进而“自贤之”,于是,便日渐疏远栗姬,甚至萌生恨意。

另外,王夫人绝非善类,她趁汉景帝对栗姬怒而未消之机,“阴使人趣大行”,让大行建言汉景帝立栗姬为皇后。“历史倪说”认为,不是王夫人手段高明,便是大行愚昧无知,大行惹怒了汉景帝而被当庭训斥,“遂按诛大行”。

据《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记载,汉景帝前元七年,受大行被诛杀的影响,“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栗姬“恚恨”,“不得见,以忧死”,至此栗姬“母以子贵”梦破。

栗姬梦碎

当初,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且欲以栗姬为皇后,但栗姬非但不解天心,而且出现不逊,令其日渐失宠。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愿“百岁后,善视之”,但栗姬怒,非但“不肯应”,而且“言不逊”。

据《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记载,汉景帝前元七年,这一年汉室注定是多事之秋,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栗姬“恚恨”而“忧死”。数月之后,汉景帝“立皇后王氏”,不久,“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

当初,汉惠帝懦弱,吕后得以专政,进而女主称制,汉家天下几乎亡于诸吕。诸吕被铲除,诸大臣议立新君,而属意代王,便因代太后家薄氏谨良。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

由此可见,汉家有吕后前车之鉴,以栗姬之为人,落得“恚恨而死”的下场并未获得多少同情。

二、王夫人“脱颖而出”,尤以临江王“自杀”,引各方警觉

“历史倪说”认为,太子刘荣被废,栗姬“恚恨”忧死,均未成为社会的焦点,真正引起各方关注的是出身平民的王夫人“脱颖而出”以及临江王刘荣离奇“自杀”。

据《史记·外戚列传》记载,当初,王夫人先嫁,“为金王孙妇”,且“生一女”,被其母抢夺,而入宫,可以说历经抛夫弃女之大悲大痛,才被送入太子刘启宫中,但其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争斗中,不但获得恩宠,而且给汉景帝留下“贤惠”的印象。

王夫人示人以“孝”

而今,王夫人母仪天下,而且有可能有朝一日可以左右汉家天下。与其说王夫人被“立为皇后”引起以下势力“关注”,不如说他们为汉家未来担忧。

1、“忧己、忧汉家”的魏其侯窦婴

据《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记载,汉景帝前元七年,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时,“太子太傅窦婴力争”,当“不能得”时,便“谢病免”。

魏其侯窦婴力保太子刘荣

魏其侯窦婴力保太子刘荣,令王夫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当初,临江王刘荣获罪,准备向汉景帝写信说明缘由,以求得宽宥。但是,当临江王刘荣向中尉府索要书写所需刀笔时,素有“苍鹰”之称的中尉郅都,却“禁吏不予”。据《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记载,“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

魏其侯窦婴为临江王刘荣提供了刀笔之便,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已经无形之中与王皇后为敌。王皇后手段如何,仅以临江王刘荣离奇死亡便可知一二,据《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记载,“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王皇后来自平民之家,在宫中毫无根基,可谓势单力薄,她虽获宠而为皇后,但却深知仅凭获宠后宫,难以长久,便有意在汉廷内外寻找靠山。于是,王皇后倾其所有资助同母弟田蚡四处活动。田蚡锁定的目标正是当时权倾朝野的魏其侯窦婴,且是窦太后的从侄。

当田蚡还仅是个郎官时,魏其侯窦婴已经官居大将军。于是,田蚡倾其所有游走于魏其侯及其门客之间,迎来送往陪侍宴饮,“跪起如子侄”。

窦婴与田蚡

而今当王夫人出线为皇后,足以令与王夫人、田蚡有如此关系的魏其侯窦婴为前途担忧。另外,王夫人以弱势之位脱颖而出,足见其手段非凡,尤其是临江王刘荣离奇自杀。魏其侯窦婴忧心汉家未来。

2、匡扶汉室的功臣之后条侯周亚夫

当初,汉惠帝懦弱,吕太后专政,进而称制,以陈平、周勃为代表的功臣针对吕太后的咄咄逼人之势采取了隐忍不发的策略,并未给吕太后留有任何发难的机会,不但维护了功臣集团的生命安全与利益,而且为铲除诸吕而恢复汉家天下提供了有生力量。。

栗姬骄而失势,顺应群臣之心,但当“景帝废栗太子”时,时任丞相之职的周亚夫果断出手,“固争之”,虽“不得”,而且“景帝由此疏之”,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周亚夫忧心汉室

而今,王夫人借馆陶长公主势力而成为一匹黑马杀出,绝非朝臣所愿。

3、窦太后表面上不明“手心手背都是肉”,实为忧吕后“再现”

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景帝前元三年,梁王刘武进京朝觐天子,“是时上未置太子”,“与梁王燕饮”时,在酒精的刺激下,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当时在场的詹事窦婴见状,立即帮汉景帝打圆场,“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

汉景帝“千秋万岁后”传于梁王之言,虽未成为现实,但随即在窦太后和梁孝王心中生根发芽,以至于将来再次升起波澜,自此以后梁孝王却日益骄狂。

窦太后

汉景帝前元七年,太子刘荣受其母栗姬牵连,被废为临江王,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窦太后旧事重拾,“心欲以孝王为后嗣”。此时梁孝王乘“七国之乱”之功,远比汉景帝前元三年尊宠。据《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记载,“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跸入警”。

窦太后不但有立梁孝王为嗣之心,而且还通过摆酒设宴付诸行动,将自己的想法明确告知汉景帝,逼迫汉景帝表态。据《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记载,“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汉景帝无奈之下,“跪席举身”,当场应允。

窦太后逼迫汉景帝立梁王为嗣

窦太后见缝插针,欲将梁孝王推上皇帝宝座,置汉景帝、王皇后、太子刘彻的感受于不顾,其中原因除了梁王是少子有慈孝而获宠之外,更多的是忧心王皇后有步吕后后尘的可能。

吕后前车之鉴,足以令汉家时刻记忆犹新,无奈汉宫“人才辈出”,王皇后成为“焦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52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