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小故事

关于战争的小故事,第1张

1、抗日英雄杨靖宇

1940年2月23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倒下了。一群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蜂拥而上,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

可是当敌人面对杨靖宇将军的尸体时,完全骇然了,空荡荡的肠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食物。支撑着这位钢铁战士的竟然只是一些枯草,树皮和棉絮!

2、小宣传员石宝芹

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农历腊月末的一天拂晓前,在新民街巷内挨户地把传单塞进门。

天亮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发现了***的传单,立即进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当天晚上,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在牢中,敌人威逼利诱,但她们众口一词;“不晓得”,“不知道什么传单、小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们坚贞不屈。

翌年2月16日,四个姑娘被国民党军队押往南潮河闸堤内,反动军官对她们说:“还有最后机会,谁交待了谁就可以回家。”而四个姑娘齐声说说“你们要杀就动手吧,没有什么可讲的。”最后国民党军队残忍地将她们四人全部杀害。石宝芹英勇就义年仅16岁。

3、一战的一段轶闻

一战的法国战场,一场战斗刚刚结束,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将俘虏押解集中,这事一个英军士兵突然看到一个大腿受伤德国士兵正在缓慢的爬离战场,他大声叫住那个德国人,那个德国人举起了双手,表示投降,他放了他。

随军记者把它报道了出来,这位英国军人因此而出名,人们都盛赞他的人性,知名画家为他画肖像画。二战全面爆发前夕,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希特勒的房间里看到了他的肖像画,张伯伦好奇地问希特勒原因,希特勒告诉张伯伦肖像上的人就是在他参加一战时放过了他,他因此而逃得一命。

4、少年英雄周银海

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靖江侯河乡幸福村人。1940年新四军东进,周银海的家乡获得解放,从而使他有机会入学读书,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乡里成立农抗会和儿童团,周银海高兴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儿童团员。

从此,他白天上课,晚上到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一天傍晚,周银海扛着红缨枪在路口站岗,突然村外来了一人。此人身穿长袍,头戴礼帽,腋下夹着一只小布包,像是教书先生。周银海想:“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于是便举起红缨枪,拦住来人要路条。

那人见此情况,连忙掏出路条给周银海看。这时,乡农抗会吴会长正好路过此地,一看来人是县委的陈部长,两人不禁哈哈大笑。陈部长见周银海办事认真,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好好学习,跟***干一辈子革命。

从此,周银海在儿童团干得更出色了,不久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此后,他经常带领儿童团员在村里唱歌、上操,在路口站岗、放哨,还多次配合民兵破路拆桥,常常受到区乡干部和村民的赞扬。

5、小英雄王二小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他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太多了……给你找了个朝鲜战争时的,很感人!另外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也很多,可以看看《兄弟,替我回家》《中越战争纪实》。**《柳堡的故事》的原型也是个很悲壮的爱情故事。

     对于朝鲜半岛以外的世界,1950年6月25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四师三四二团一营原营长曹玉海在这一天的上午正走在武汉市阳光灿烂的大街上。他复员后在武汉市的一所监狱任监狱长。这个农民出身的青年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三次荣立大功,获得勇敢奖章五枚。他在从军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负伤,是在湖北宜昌率领士兵抢渡风大浪急的长江的时候。这次中弹令他本来就伤痕累累的身体更加虚弱。在风景秀丽的东湖疗养院休养时,他接到了复员的命令。曹玉海不想离开部队,疗养院一位女护士的爱情安慰了他的伤感,爱情在刚刚来临的和平生活中显得格外温馨。当爱曹玉海的姑娘向他提出结婚要求的那天,他在广播里听到了一个消息: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发生了战争。

   6月25日,当曹玉海在武汉的大街上奔走的时候,他听说自己的老部队第三十八军正从南向北开过路过这里。他虽不知道邻国的战争与自己的国家有何种关系,但部队向着战争的方向开进还是使他产生出一种冲动,他能够意识到的是:国家的边境此刻也许需要守一守,那么部队也许又需要他这个勇敢的老兵了。

   曹玉海的口袋里此刻还揣着那个女护士写给他的信:“玉海,我亲爱的:一想到你要离开我,我的心就像撕裂了一样!

   自从见到你,我才晓得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但,我毕竟还有些过于注意个人幸福,你的批评是正确的。

   你说得对:“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相见,但我要等待,等待,等你胜利归来。我为你绣了一对枕头,请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我想总会有点儿时间的,亲爱的,千万写信来,哪怕只是一个字也好……”

   那对枕头是白色的,上面绣着四个字:永不变心。

   曹玉海真的在武汉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老部队,这支不久后即将走向战场的部队让曹玉海再次成为一营营长。

   在部队继续向北走去的时候,曹玉海拿出女护士的照片给他的战友姚玉荣看。姑娘的美丽令姚玉荣羡慕不已。他问,为什么不结了婚再走?曹玉海答,万一死了多对不住人家。姚玉荣狡猾地试探:是不是不太喜欢她?曹玉海的脸一下严肃了,他说,死了我也恋着她!

   距离曹玉海在武汉阳光灿烂的街头寻找老部队8个月后,经过一场在漫天风雪中空前残酷的肉搏战,一营营部被美国士兵包围。曹玉海在电话中只对团长孙洪道喊了一句“永别了”,便带领战士强行突围,数粒美制MI步枪子弹穿透了他的胸部和腹部。曹玉海倒下的地点是朝鲜中部汉江南岸一个地图标高为2503米的荒凉高地,他挣扎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喷涌而出的热血很快在零下20℃的低温中与厚厚的积雪冻结在一起。

曹玉海牺牲时留下一句话:别告诉俺嫂子……

五十年后,38军锲而不舍,终于在山东莒县找到了曹玉海的嫂子王月花,这位含辛茹苦抚养曹玉海长大的普通老人这才知道,自己牵挂了半个世纪的小叔子是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是和黄继光、邱少云一样的人物……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编辑本段]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编辑本段]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编辑本段]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编辑本段]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编辑本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回答者: 虫儿七七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3-26 22:17

我来评论>>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1 个人评价

27% (3)

72% (8)

相关内容

• 雷锋的英雄故事 三百字以内

• 谁能给我5篇今日说法感想?每篇100字左右,高分!

• 中国战争英雄故事

• 革命英雄的故事

• 战争年代或和平年代英雄故事(100字-----150字左右)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战争 小英雄 小英雄 故事

其他回答 共 5 条

由于不清楚“小英雄”指的是小孩还是英雄的小故事,所以两种都提供。有三个

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而狼牙山是日军扫荡的一个重要目标。 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调到边区领导机关周围担任警卫任务。狼牙山地区只留下七连六班坚持斗争,掩护部队和群众突围。 9月24日,敌人开始行动了。两架飞机狂轰滥炸,日军蚂蚁般往山上涌来。六班战士将敌人引上狼牙山,并打退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突然,子弹打光了!怎么办? 大家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搬起一块块大石头,举过头顶,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去。鬼子立刻像被击中的乌鸦,飘飘摇摇掉进了深谷。 敌人慢慢逼近了,而山头能摔的石头都扔完了。 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出一个声音:“宁死不投降!”纷纷砸烂手中的枪,跳崖。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最后他凭借他的聪明机智完成了任务。

王璞

1943年春天,因不肯说出八路军的消息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王璞这位年仅14岁的英雄少年,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后来被授予 “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

回答者: 大盂 - 千总 五级 3-26 21:11

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战争故事

回答者: AAXXSSZZ - 试用期 一级 3-26 21:57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发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儿小。。。。。。。。。。。。。。。。

回答者: 金中报国 - 秀才 二级 3-27 11:59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1、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2、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3、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4、女童子军冒死送国旗振奋全国人心——杨惠敏

一位十七岁中国女童子军泅水游过苏州河,勇敢护送国旗献给八百壮士的壮举,振奋了整个上海战区和租界民气军心。(她保留了死守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姓名)中日淞沪大战中,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震惊中外,为我全国军民竖起一座不屈不挠的精神堡垒。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

当八百壮士完成坚守四行仓库的使命后,中央同意撤军到租界去,没有多久,杨惠敏也走到租界去为八百壮士服务。

5、宁死不屈的“支那空军勇士”—— 阎海文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淞沪会战中被击落,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但他并没放弃反抗,一直战斗直到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楼主,我这里有您最想要的

我给你选择1个很著名的故事,你自己挑选吧,写作当素材可以同时举例这个故事的大体内容

以下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

推荐故事一:(二战期间著名爱国故事)--简介

《卓雅和舒拉的故事》卓娅和舒拉是一对同胞姐弟,在苏维埃政府下他们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三年卫国战争中姐弟俩双双入伍,最后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祖国保卫战中献出了生命。 本书是真人真事,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她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卓娅和舒拉知暂而辉煌的生命历程。

这是一本介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图书。卓娅和舒拉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苏联的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在父母的倾心教育下,姐弟俩从孩提时代起就逐步养成许多优良品质:尊重长辈、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积极劳动、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等等。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还在读九年级的卓娅告别母亲,加入游击队,走上保卫祖国的前线,在敌占区烧毁敌人马厩时不幸被捕。坚强的卓娅经受住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没有泄漏游击队的任何秘密。最后,残忍的德寇绞死了卓娅。弟弟舒拉从小就与姐姐感情深厚,他在卓娅牺牲后,怀着为姐姐报仇的决心进入了坦克学校接受培训,成为坦克车手。不久,他驾着坦克奔赴前线,和战友们奋勇杀敌。在战斗中,他镇定勇敢,冲锋陷阵,屡建功勋,先后荣获一级金质勋章和红旗勋章。最后在1945年4月——二战胜利前夕,在攻打哥尼斯堡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她用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姐弟俩从出生到牺牲的一幕幕生活场景。透过卓娅和舒拉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英雄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姐弟俩从小就善良好学、诚实坚定、不怕困难、坚强不屈。

二:当时的具体情况(楼主应该了解整个过程)好好看下: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里的卓娅雕像 孙勇军摄

前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70多年时间里,曾经涌现出千千万万个英雄儿女,60年前在卫国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女共青团员卓娅就是其中一位。18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德国法西斯虎口,在惨遭凌辱后被处以绞刑。卓娅的英雄事迹通过文学作品广为传播,《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曾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引起过强烈反响,激励着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近来,随着大量绝密档案的陆续解密,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了解越来越多。前不久,记者冒着漫天大雪,踏寻这位花季少女的英雄之路。

从莫斯科沿明斯克公路西行约70公里,我们见到了矗立在路边的一座巨大雕像。雕像的基座上用镏金大字写着:“苏联人民的女英雄卓娅永垂不朽!”站在高高的基座上的卓娅双手背在身后,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过往的车马行人,显得成熟而自信,使人们一下子想起女英雄站在绞刑架前的临终遗言:“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有两万万,你们不能把我们全绞死!”雕像四周,摆放着许多鲜花和花篮,缎带上写有“我们永远铭记着您的功勋”等字样。

从卓娅雕像处驶下明斯克公路南行约3公里,便是女英雄的牺牲地佩特里谢沃村,这里建有卓娅纪念馆。据说馆门口的卓娅雕像更接近女英雄本人:衣衫单薄的少女双手被反剪在身后,粗大的绳索与瘦弱的双肩形成鲜明的对比,赤裸的双脚站在雪地上,紧抿的双唇似乎在无言地告诉人们,这个恬静的女孩子体内蕴含着非凡的力量。

走进纪念馆,墙上挂着卓娅牺牲后的档案照片:蓬乱的短发难掩满面伤痕,纤长的脖颈上仍残留着一段绞索。据说照片是战后从被俘的德军官兵手中缴获的,照片上卓娅的左胸已被残忍地割掉,纪念馆在处理照片时艺术地添加了朦胧光环。

从乖女孩到女英雄

在人们的印象中,卓娅是一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女英雄,纪念馆则以各种展品还原了卓娅聪明、美丽、善良、好学的一面。英雄生前就读于莫斯科第201中学,1936年7月20日学校颁发给她的奖状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卓娅的学生时代。

卓娅·柯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生于1923年9月13日,她诚实、好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喜欢。学生时代的卓娅心灵手巧,这从纪念馆陈列的她的各项作业中可以得到证明:卓娅的家庭作业字迹工整,她的手工制品中有一块手工刺绣,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也许是姑娘心中最美好的梦想。1936年,年仅13岁的卓娅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述了当年的“五一”节:“1936年5月1日。天气晴好,略有微风。‘五一’节是一个幸福的日子,妈妈早上7时30分去参加节日游行,我醒来后心情很好,快速洗漱,吃完饭后坐电车去红场,一整天都在街上,逛商场、买糖果……”

引人注意的是,纪念馆里陈列的大多是1937年前卓娅的生活和学习用品。据说,卓娅的父亲在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的苏联大清洗运动中遭到镇压,因此这段时期内有关卓娅的记述不多。纪念馆里陈列着卓娅生前穿过的一套裙装和她身穿这套衣服与同学们的合影,挤在同学们中间的卓娅略显腼腆,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后来爆发的伟大卫国战争,卓娅很可能会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女教师。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踏碎了苏联人民的和平生活,艰苦卓绝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战争初期,德国法西斯趁苏军准备仓促之机,迅速向苏联腹地推进,德军指挥官已经可以从望远镜中看到莫斯科了。纪念馆里陈列的战争期间敌我态势图,令人感觉到当时莫斯科面临的严峻形势。著名的宣传画《祖国母亲在召唤》和莫斯科保卫战口号“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背后是莫斯科!”依然震撼人心。

战争爆发时,卓娅还不满18岁,正是一名花季少女。当年10月,正在读高中的卓娅悄悄离开慈祥的母亲,自愿加入游击队,从莫斯科郊外的奥布霍沃村越过战争前线,深入敌后。11月的莫斯科滴水成冰,卓娅和她的战友们爬冰卧雪,顽强地坚持着对敌斗争。

被捕后自称丹娘

1941年11月26日深夜,游击队在执行焚烧德寇后勤基地的战斗任务时,卓娅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卓娅想起了中学时读过的《丹娘·索罗玛哈传略》,这位十月革命期间的乡村女教师、女布尔什维克的英雄事迹深深地烙在了卓娅年轻的心中,于是她自称丹娘,拒绝回答德寇的任何问题,拒绝泄露游击队的任何秘密。据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记载,与卓娅一起执行战斗任务的克卢布科夫在被德军抓获后叛变投敌,并向德寇指认了卓娅(叛徒克卢布科夫于1942年4月3日被苏军军事法庭判处极刑)。身份暴露后的卓娅更加坚强,纵使德寇使出了令人发指的酷刑也没有让这位年轻的女游击队员开口。德军扒下卓娅的衣衫,迫使她赤裸着双脚在严冬的雪地上跑来跑去,惨遭纳粹匪徒糟蹋……

1941年11月29日,无计可施的德国法西斯在佩特里谢沃村口一片空地上架起了绞刑架。无所畏惧的女英雄自己登上由3个空弹药箱摞起的行刑台,任由法西斯将绞索套在自己的脖颈上。站在架前的卓娅大声疾呼:“同志们!你们为什么愁苦地看着啊?你们壮起胆子来,奋斗吧,打击法西斯,放火烧他们,用毒药毒他们吧!”“我不怕死,同志们!为自己的人民而死,这是幸福啊!”随后,卓娅转过身来对德军官兵大声喊道:“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你们不能把我们全绞死,有人会替我报仇。士兵们!趁着还不晚,赶快投降吧:胜利迟早是我们的!”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卓娅用尽全力呼喊:“永别了,同志们!奋斗吧,不要怕!斯大林和我们在一起!”

卓娅牺牲后,德国法西斯为了制造白色恐怖,竟不允许村民安葬她的遗体,以致牺牲后的卓娅在绞架上吊了一个多月。苏联红军逼近佩特里谢沃村时,德军官兵在逃跑前用刺刀割断绞索,将卓娅扔进雪堆企图掩盖罪行。然而,一名士兵竟又扒开卓娅遗体上的衣衫,用刺刀将她的左胸割走。德军逃跑后,满腔悲愤的村民将卓娅埋葬在村外的小树林里。

1942年1月27日,佩特里谢沃村解放。当天,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和《共青团真理报》同时刊登题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丹娘!》的长篇通讯,详细介绍了女英雄的英勇事迹。当时人们尚不知道在德寇面前视死如归的女英雄真名是什么,作者只是根据她在敌人面前自称丹娘等事实如实记叙。为了查明丹娘的真实身份,苏联政府下发了寻人启事,有十多位女儿下落不明的母亲为了这具遗体争执不休。后来,苏联政府专门成立了法医鉴定委员会。由于当时天寒地冻,从小树林临时埋葬地挖出来的卓娅遗体基本保持了原貌。经过周密调查,法医鉴定牺牲者确系卓娅·柯斯莫杰米扬斯卡娅。1942年2月16日,苏联政府追授卓娅“苏联英雄”光荣称号,卓娅成为获得这一最高荣誉的首位苏联女性。

有这样一种无从考证的说法,二战后期,斯大林元帅曾亲自签署命令,鉴于德军第197步兵师有关分队参与迫害卓娅,苏联红军拒绝接受该分队任何官兵的投降,凡有刽子手落网,杀无赦!

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和卓娅的英雄壮举激起了全苏联人民对法西斯的仇恨和更大的斗争热情。广大苏联青年在卓娅英勇事迹的鼓舞下拿起武器奔向前线,其中包括卓娅的弟弟舒拉。

得知卓娅牺牲的消息后,舒拉也悄悄离开了家,参加了红军并成长为坦克中队一名中尉。不幸的是,舒拉在胜利的前夕牺牲在自己的指挥岗位上。1945年5月5日,即卫国战争胜利前4天,舒拉被安葬在卓娅的安息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姐弟俩相对而眠。

佩特里谢沃村民说卓娅

有关卓娅牺牲的各种说法至今仍争论不已。在英雄的牺牲地佩特里谢沃村,我们又听到了另外一种说法。当时,卓娅根据游击队指挥员的命令,前往被德寇占领的佩特里谢沃村执行焚烧德军后勤基地的战斗任务,她具体负责焚毁德军马厩。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卓娅误将一所民居焚毁了。第二天夜晚,她重又潜回该村继续执行任务时,被愤怒的房主抓获并交给了德军。该村村民认为,卓娅最不该重新返回来,因为时隔一天重返曾被袭击过的地方更为危险。然而,作为一名游击队员,服从命令是她的职责。

卓娅牺牲前最后一个夜晚住过的小房子旁边,立有一个黑色大理石纪念碑,碑上用素描手法绘有女英雄头像。碑文写道:“在这所房子里,法西斯在行刑前野兽般地拷问了女游击队员、共青团员卓娅·柯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从这里,年轻的女英雄走向死亡与不朽。”

献上鲜花祭英雄

去年11月29日,即卓娅牺牲60周年纪念日当天,莫斯科市、莫斯科州政府和各界代表分别在佩特里谢沃村和莫斯科新圣女公墓隆重集会,深切缅怀这位不屈的民族英雄。数百名老战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向卓娅纪念碑敬献花圈,军乐队高奏俄罗斯国歌,俄罗斯官兵在雄壮的进行曲伴奏下列队从卓娅广场走过,向她致以最高的敬意。除了官方的纪念活动,许多普通老百姓也不顾严寒前来凭吊,他们给卓娅带来了鲜花和香烟———女士专用的那种柔和型香烟,用自己的真情、自己的方式祭奠这位坚强不屈的传奇女英雄。▲

有一次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卓娅的父亲———编者注)决定要教会卓娅游泳。他拉着她游离了河岸,后来忽然把她丢开了。卓娅沉下去喝了一口水,冒上来,又沉下去了……我在岸上吓得半死不活。固然,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在她身边游着,他是很好的游泳家,自然无需担心孩子被淹死;可是看着她喝水,看着她不断没顶地沉到水下面去,毕竟是可怕的。我记得,她一声也没喊叫,她用尽全力抵抗着和挣扎着,但不做声。

后来父亲就抓着她,带她游到河岸来。“好种!再过两次就会游泳了!”父亲这样确信地说。“害怕吗?”我一边把她身上擦干,一边问她。“害怕。”她坦白地说。“我们还去游泳吗?”父亲戏弄地问她。“还去。”卓娅坚决地回答说。

———节选自《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5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