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宋朝文化也引起人们的热议,宋仁宗赵祯和曹皇后之间的关系也是《清平乐》的主感情线之一。不过在历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在关系不是那么融洽,宋仁宗甚至曾经怀疑过曹皇后参与谋逆。这是怎么回事呢?
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宋仁宗病重,竟天天大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言下之意是说,曹皇后与宦官张茂则正在谋反。谋反可是罪大恶极,宦官张茂则吓得想要上吊自杀,被当时的宰相文彦博阻拦,曹皇后也万分尴尬,不敢靠近宋仁宗。文彦博出面处理此事,对外宣传皇帝病重,在胡言乱语。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二》:上自禁中大呼而出,曰:“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语极纷错。宫人扶侍者皆随上而出,谓彦博等曰:“相公且为天子肆赦消灾。”彦博等退,始议降赦。
奇怪的是,几天后宋仁宗病好了,并开始处理朝政,对自己说过的话似乎不记得了,也不再追究此事。这似乎在表明,宋仁宗当时真的是病重胡说,其实不然。
宋仁宗当时病重是非常突然的,他是在临朝时突然发病,然后开始胡言乱语。此后数天一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并喊“皇后和张茂则谋大逆”。这就表明,在他病倒之后,可能发生了一些事情刺激到他,导致他认为曹皇后和张茂则想谋反。
必须说明的是,如果宋仁宗此时病逝,后果就有可能不堪设想了,因为宋仁宗没有儿子,也没有交代后事。一旦突然病逝,围绕着皇位的争夺,有可能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所幸的是,宋仁宗在位时,宋朝政局还算清明,皇储之间也没什么政治斗争。
事实上,在宋仁宗病重的这些天里,确实发生了几件事情:
1宰相文彦博、刘沆、富弼三人借祭祀之事,强迫内副都知史志聪,让他们三人留宿大庆殿(北宋皇宫)。
2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非人名,是禁军官名)谋反事件。开封府知府王素前来报告说,有京师禁卫揭发都虞候要作乱,文彦博并没有让王素进宫。刘沆主张逮捕都虞候,文彦博在都指挥使许怀德的担保下,反而把告密的禁卫杀死。
3富弼曾经与曹皇后取得联系,询问一旦宋仁宗病逝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替富弼和曹皇后搭线联络的人正是张茂则。
先说第一件事,宋仁宗病重之时,文彦博、刘沆、富弼三人身为宰相,需要密切关注宋仁宗的病情,还需要统筹大局,所以他们要求住大庆殿,虽是违反规定,却也是权宜之计。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戊午,宋真宗在延庆殿驾崩,皇太子赵祯即位,年仅13岁,即仁宗。
按照真宗遗诏:尊刘皇后为皇太后(章献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事兼权取均由皇太后处置。
这样一来,章献太后刘氏,则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统治权。
当时,趁着仁宗年幼,章献太后以遵真宗的遗命为由,暂时代理处理军国事,并承诺等到皇帝长大成人后,即当还政,实际上就是“垂帘听政”。真宗去世次年,改元“天圣”,这也是有说法的,“天”有“二人”之意,天圣即二圣,即刘太后和宋仁宗,改元“天圣”可谓寓意深远。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已经20岁,按照古人说法就是及冠之年,但是章献太后并没有还政之意,还一度将将仁宗亲政的臣僚贬黜到外地任职。比如同年十一月癸亥,范仲淹就因奏请章献太后还政,而被贬到河中府任通判。
其实,早在前一年,即天圣六年(1028年)七月,左司谏刘随就因为请军国常务专门按照仁宗的旨意来办,而触怒章献太后,最后被贬到外地。
天圣九年(1031年)十月乙卯,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宋绶,引用唐朝“故事”上奏请求章献太后分权,最后也被被贬,出任应天府知州、知事。明道初年(公元1032年),林献可奋不顾身上奏请求皇太后还政于仁宗,也激怒了章献太后怒,被贬到岭南。
从上可知,即使仁宗成年,朝中越来越多的大臣上疏请求章献太后还政,但是章献太后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将上疏之人贬到地方,其贪权慕禄本质原形毕露。
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已经成年的仁宗名不副实,心中十分不满,但惧于刘太后在朝中的势力,不得不隐忍。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甲午,章献太后刘氏崩,按照她的遗诰:尊杨太妃为皇太后,皇帝听政如祖宗旧规,军国大事等都要与太后内中裁处。
当时已经24岁的仁宗,可以自行处理军国政事,但是章献太后在遗诏中,非要让杨太妃与仁宗同议军国事等,这明摆着就是不让仁宗亲政。据《宋史》载,御史中丞蔡齐对执政说:“上春秋富,xi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大意是:皇上现在已经成年,并且通过学习已经对天下事、国事等情况有内所了解,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并已经开始亲自主持政事了。难道还需要皇太后在皇帝的龙座之后进容行垂帘听政吗?
可见,当时的仁宗已不可能再遵循章献太后遗诏的了。
于是,四月丙申,仁宗命人直接删去遗诰里“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字句。
其实,仁宗早就对章献太后的一系列做法和行为感到强烈不满。亲政后的他如果想要掌控朝政,施行皇权,第一步就要消除章献太后的余威。
刚刚亲政,仁宗要面对诸多问题,一时还无法平衡政局。据《宋史》载,章献太后还活着的时候,谁也不敢将仁宗是妃子所生这件事告诉他,章献太后一去世,燕王才对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听后,悲痛欲绝,很多天就不上早朝,并下哀痛之诏进行自责。
因此,仁宗重新调整好自己的宰执大臣后,为消除章献太后影响,废黜了太后为他挑选的皇后。对此,《涑水记闻》卷五,曾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初,庄献太后称制,郭后恃太后势,颇骄横,后宫多为太后所禁遏,不得进。太后崩,上始得自纵。适美人尚氏、杨氏尤得幸。尚氏父自所由除殿直,赏赐无算,恩宠倾京师。郭后妒,屡与之忿争。尚氏尝于上前有侵后不逊语,后不胜忿,起批其颊,上自起救之,后误批上颈,上大怒。阎文应劝上以爪痕示执政大臣而谋之。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因密劝上废后。……十二月乙卯,称皇后请入道,赐号‘净妃’,居别宫……上直以一时之忿,且为吕夷简、阎文应所谮,故废之。”
从这一史料中,我们大概知道,郭皇后是因为打了仁宗宠爱的尚、杨二美人,惹怒了仁宗,最终被废。事实上,这或许就是仁宗的一个借口罢了。
郭皇后,原为平卢军节度使、赠中书令郭崇之孙女。天圣二年(1024年)七月,仁宗刚满14岁,章献太后亲自选立了郭崇的孙女为皇后,即郭皇后。
当然,这非仁宗本意,他看中的是,和郭后一起入宫的饶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与王蒙正的女儿王氏。
仁宗的小心思被彰显太后看穿后,虽然没有一顿臭骂,但也基本没戏了。摆在仁宗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遵从“母”命,立郭氏为后。
实际上,章献太后立郭氏为后的目的也十分明显,就是为自己长期“垂帘听政”铺路。
而这位郭皇后,也明白章献太后的心思,仰仗太后的威名,长期在皇宫中飞扬跋扈。等到太后双眼一闭两腿一蹬,郭皇后的跋扈之势才有所收敛。
太后去世后,仁宗也稍松了一口气,开始宠幸后宫宫人杨氏、尚氏。这下,郭皇后看不下去了,有怨言。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宫人尚氏、杨氏骤有宠。后性妒,屡与忿争,尚氏尝于上前出不逊语,侵后;后不胜忿,起批其颊,上救之,后误批上颈,上大怒,有废后意。”大意是,出现言语上的纷争就算了,居然还动手打了仁宗的耳光。
这下彻底惹毛了仁宗,他决定新账旧账一起算:废后。
于是,仁宗随即和内侍副都知阎文应谋划废后之事。阎文应建议他将爪痕拿给重臣们看,并告诉他们来龙去脉。立即得到吕夷简的响应。原来这吕夷简还是宰相的时候,就因郭皇后吹了一句“枕边风”而被罢相(明道二年四月被罢),一直怀恨在心,极力支持废后。
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当时,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范讽,为了“讨好”吕夷简,“乘间言后立九年无子当废”。
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此时,右司谏范仲淹随即上疏,曰:“宜早息此议,不可使闻于外也。”(《续资治通鉴长编》)
按理说,范仲淹说得确实有道理。
但是,仁宗早已被“仇恨”蒙蔽了,于明道二年(1033)十月下诏废掉郭皇后。
大家好,我是小思农庄,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特别乐意在这里给大家回答这个问题,《清平乐》由侯鸿亮制片,张开宙执导朱朱编剧。这部剧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有王凯、江疏影、任敏、杨玏、叶祖新、喻恩泰等主演。这部剧的故事背景是北宋年间。它是根据小说《孤城闭》改编的。这部小说在网上非常受欢迎,网友很久之前就期待它被改编成电视剧。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
丹姝没进宫前也曾是怀春少女,对赵祯一见倾心,开开心心嫁进宫里,结果一场真心被冷水浇,和赵祯之间误会不断越发疏离,结果被张妼晗钻了空子,张妼晗原本就是个小作精,如今得了赵祯宠爱,有了身孕就更加放肆,一言不合就说肚子疼不吃不喝,吵着要见官家。
丹姝为了皇室只好委曲求全,为她打破惯例,不下令不论官家在议论什么重要的事都让人找来,但妼晗不仅不领情,还在赵祯面前说皇后的各种不是,可惜最后这个孩子早早夭折,张妼晗凭着君王的宠爱一下一跃成为贵妃,当了贵妃的张妼晗在后宫更加嚣张了,连丹姝都不放在眼里,头戴奢华冠子一脸得瑟,多次当面挑衅皇后尊严。
之后甚至觊觎上了皇后的位置,联合夏竦要给皇后安一个谋逆的罪名,尽管丹姝最后洗清了自己的清白,但赵祯对丹姝却越发防备,更是因为丹姝跟茂则走的近起了怀疑,直接捏丹姝下巴恶狠狠直呼其名,恨不得要将丹姝吃了的表情也是很可怕了,又是心疼丹姝的一天。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开心能在这里给大家答疑解惑这个问题,如果能帮到大家我是会很开心的,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也欢迎大家能在这里跟我一起讨论。
大家好,我是十七,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回答问题:《清平乐》是由正午阳光影业、中汇影视、腾讯视频联合出品,侯鸿亮制片,张开宙执导,朱朱编剧,王凯、江疏影、任敏、杨玏、边程、叶祖新、喻恩泰、王楚然、刘钧主演的古代传奇剧,该剧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
这部剧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王凯饰)得知将自己养大的当朝太后刘娥并非亲生母亲,而自己的生母乃是太后当年的婢女李兰惠,深感愧疚。为了报答李家,赵祯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徽柔(任敏饰)嫁给了李家的子孙李玮。朝堂之上,庆历新政大臣和老派权臣之间针锋相对,斗争风起云涌,赵祯治国如执秤,权衡各方势力,为国事殚精竭虑。徽柔与陪伴自己长大的内侍怀吉(边程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志趣不和又木讷平庸的李玮万般排斥,终于与婆家起了冲突,不顾一切地夜扣宫门,打破帝国最严苛的规矩,引发滔天非议,司马光甚至要在大殿之上“碎首进谏”。赵祯一生悉心呵护的“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使得他在爱女之情和维护治国理念之间挣扎得遍体鳞伤。最终,公主以半疯狂的抗争,始终未屈服于“成为李玮真正妻子”的命运,却与怀吉永生不得相见。
赵祯素以仁爱宽厚闻名,受百姓爱戴,和群臣议事给镣子使眼色,镣打瞌睡没有注意到,宋仁宗为了不让他被责罚就一直忍着,一完事才跑去苗心禾那里狂喝水解渴,宋仁宗想要废后,范仲淹等人不同意,就直接用力拍门大声嚷嚷,好在赵祯身边还有心禾这个贴心人,苗心禾对赵祯来说不只是妃子更是亲人,如今苗娘子怀孕,赵祯自然是喜不胜收,直言自己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乐滋滋的模样的皇后黯然伤神,但是还是替苗娘子开心,不久苗娘子成功生下了小公主,赵祯起了100多个名字都没满意的,立马拉来晏殊帮自己参考,最终定下了徽柔,赵祯继位才有了这个皇长女,自然是放在心尖上,送夜明珠一次就是两颗,只是为了小公主半夜醒来不至于因为太黑感到害怕,妥妥的女儿奴了,赵祯把徽柔宠上了天,没成想却惹怒了群臣,纷纷上奏进谏,苗娘子惶恐不安,抱着小徽柔痛哭,放狠话“不要像你爹爹一样,赵祯听见心都碎了。
很高兴今天在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