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当街哭闹打滚,90后宝妈淡定玩手机,网友还纷纷点赞

“熊孩子”当街哭闹打滚,90后宝妈淡定玩手机,网友还纷纷点赞,第1张

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为了玩具怎么和家长撒泼打滚的吗?要说这还是个技术活,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只有父母在场的时候是断断不能这样的,玩具没有少不了还要挨一顿打,要挑有亲戚朋友外人在场的时候,父母为了面子一般都会屈服。

但是当玩过这一套的90后也成为父母后,面对孩子同样的做法会怎么样呢?

近日,福建厦门就有网友分享了一段:90后父母VS熊孩子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通过视频可以看出地点应该是在地铁站,饮料售卖柜旁一个小朋友正在地板上撒泼打滚,还大声哭闹。车站内人来人往,纷纷被小朋友的哭声吸引。

转头一看小朋友的妈妈则不慌不忙的站在旁边,等久了甚至开始玩起了手机,任由孩子撒泼,就差脸上写着看谁尴尬了。

看到这网友纷纷评论:“小朋友快起来吧,这都是你爸妈玩剩下的”,“妈妈:哭吧哭吧,一会儿给你买金嗓子喉片”,“这是标准和科学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哭闹没用,一次纠正,终身受益”。

虽然说都是爸妈玩剩下的是玩笑话,但是确实如果孩子哭闹父母就屈服,那有一就有二,孩子以后就会明白如何抓住父母的软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熊孩子”了。

所以说孩子其实不是天生就脾气不好,喜欢乱发脾气、撒泼,换个角度看其实都是因为家长无条件的宠爱。

那么,家长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控制坏脾气,培养孩子的好脾气呢?

成年人知道不同的情绪,做不同的反应,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并不懂不同情绪的区别。有时候孩子发脾气并不一定是因为生气,可能是因为失落、沮丧、难过,但是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最后只能选择比较单一的发脾气的方式去宣泄。

家长平时可以借自己的情绪,教孩子分辨不同情绪和行为的区别,把情绪和行为做区分,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知道:有情绪很正常,但是发脾气打人就是不对的。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们平时在家会给孩子立一些行为上的规矩,比如:早睡早起、吃饭的时候不能看动画片等,但是其实情绪也可以有规矩。明确让孩子知道有不同的情绪很正常,生气也很正常,但是生气乱扔东西、打人这些行为是不允许的。

规则明确,并且平时严格按照规矩约束孩子,不过家长们首先也要做好榜样,遇到孩子发脾气不过度惩罚孩子,也不骄纵孩子。

情绪有时候是会传染的,当孩子开始撒泼、大哭大闹,很多家长会大声呵斥孩子,试图用声音盖过孩子。其实,越是这时候家长越要保持冷静,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冷处理,就像前面的那位90后妈妈,不要怕尴尬先晾着孩子。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缓解自己的情绪,二来也让孩子知道父母不会因为自己的哭闹而妥协,让孩子明白发脾气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冷静下来和父母好好沟通。并且这件事上,全家人都要统一战线,以免妈妈冷处理结果奶奶第一时间出来安抚孩子。

等孩子稍微冷静一些,家长可以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再和孩子沟通弄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不要想当然,觉得孩子怎么样,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问清原因后,家长可以适当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的注意力从生气的点上转移开。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这点其实也与前面的四点相呼应,有时候家长前面努力的半天,做了无数的铺垫,试图帮助孩子释放和管理情绪,但没想到孩子依然是做不到,该怎样还是怎样。

但其实这是一个持续的训练过程,它的核心之一就是要让孩子知道情绪失控的后果。

毕竟孩子和成年人所享受的待遇不同,成年人如果情绪失控,那有的是人来给予他教训、疏离他,但如果孩子情绪失控,可能收到更多的是来自家人和周围亲朋好友的呵护、安抚。因此孩子们很难体会到情绪失控需要付出的代价。

这就需要家长们坚定立场,奖罚分明,通过规矩的树立,让孩子明白不能随意乱发脾气,否则后果很严重,需要受到惩罚,为此付出代价。

当然,如果孩子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通过一些比较积极 健康 的方式进行情绪的释放,那家长们也应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奖励孩子。

现在90后成长坏境和父母的成长坏境差别太大,双方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观念都不同。再加上现在很多90后孩子都被惯的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脾气。而父母总觉得孩子就要孝顺不能顶嘴不能反叛不能有意见不能这样那样,被否定多了限制多了,积累下来孩子的情绪就会到达一个顶峰,就不再忍气吞声不再听话啦。所以呢,父母和孩子都有责任的,双方都没有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争吵误解就会日益增多啦~要多沟通,多玩到一起,不要有太多的批评教育和埋怨,孩子就会放下戒备的啦~我作为一个人年轻人其实也不想和父母吵架的,有时候给一直叨叨叨就会产生不好的情绪呀~要多沟通不记仇不埋怨~

起因是,宝宝刚刚2岁多,正好处在喜欢打人的阶段,怎么说教都不听。这位宝妈于是干脆“以牙还牙”,和宝宝“对打”。为的就是要让宝宝感同身受,被人打是很疼的。

几次三番下来,宝宝果然改掉了爱打人的坏习惯。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学到了一招: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两三岁的孩子正是手的敏感期,最好不要“以暴制暴”。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正好是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人云亦云,还对陌生的世界有很强烈的 探索 欲。

可这个时候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他们想要表达却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准确,大人无法理解时,孩子就只能通过身体来表达。比如:打人、踢人等“暴力行为”来表达不满。

所以,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出现了打人行为是很正常的。

如果父母粗暴地对待,会让孩子觉得委屈。

有的孩子习惯了一言不合就打人,是因为一开始打人的时候,父母和家人没有及时制止。

有的老人甚至会笑着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力气好大呀!”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的,甚至会为自己有力气而引以为傲。

而如果恰巧孩子通过打人达到了一些目的之后,他们就会“熟能生巧”地一用再用了。

有的家长对待孩子时,总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动辄打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认为打骂是正常的行为,认为暴力是沟通的前提。

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给孩子当了坏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培养出一个有修养的孩子。

孩子一言不合就打人的原因不尽相同,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正这个坏习惯呢?

孩子打人,父母要做的,不是训斥也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要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并且引导他们正确地与人沟通:

1、告诉孩子,手的正确用途

小手是用来做什么的?吃饭、穿衣、梳头发、握手……唯独不能用来乱打人。

其实,两三岁的孩子还处于 探索 期,用手抓、用脚踢,都是他们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不被认可。

所以,当孩子打人的时候,不妨用严肃的表情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小手不能用来打人”。

不要小瞧孩子,他们是能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中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的。这样,当他们需要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才不会直接“上手”。

2、耐心听孩子说话,了解他的需求

两三岁孩子的耐心很有限,如果你没能第一时间回应他的需求,或者孩子说了很多遍父母都没有理解,他们可能就会情绪爆发。

所以,不妨试着多跟孩子沟通:

让孩子尝试用语言来完整地表达他的想法和不满,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反之,如果孩子一打人,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严厉地斥责,反而容易激怒孩子。

3、引导孩子正确地发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会有开心、兴奋、激动的情绪,但也会有失望、沮丧、生气的情绪。如何正确地发泄不良情绪,才是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

当孩子打人的时候,父母不妨先抓住孩子的手,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然后,告诉他宣泄情绪可以怎么做。比如:打沙袋、扔枕头、跑一跑跳一跳,甚至是抱着他疯一疯都可以。

当孩子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发泄不良情绪之后,就不会再打人了。

总之,”打人“是很多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教他们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才是父母要做的。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63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