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远至近分别为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中景(人体膝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特写(人体肩部以上)。在**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景别的作用
1.暗示、描绘**空间
2.建立影片与现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3.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1、远景
远景镜头:人物或景物处于画面空间的远处,在画幅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远景通常用于表现广阔的场面和空间,通常具有客观,远离,空旷深远的效果,如自然风光、大规模的群众场面等。远景镜头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气势,一般画面信息容量大,镜头时长较长,方位感更明确,旨在揭示环境,描绘场景气氛,擅长表现人物的情感反应、内心冲突,以便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对画面的丰富信息做出反应。
若远景画面中有人,人在画面中的比例很小,而环境的特征则格外鲜明,这时一般是要强调环境与人的特殊关系。远景经常出现在**的开头和结尾,用于介绍环境;或者创作者利用远景进行抒情、造型或表意,很少用其表现情节和事件。
A.远景是以表现空间和环境为主,表现宏大的场景,景观和气势,属于超常规视点的景别,展现观众本人难以看到的新视点,从而拓展影像的表现力。一般我们在外景拍摄中,展示开阔的空间,显示场景的全貌,让场景一目了然,由环境空间去独立传达出画面效果和信息。
B、远景可以起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效果,常常用于影片或者某个独立的叙事段落的开篇和结尾。
C、远景可以传达主观情绪。远景通常在影视拍摄中以空镜头的方式出现,可以用来抒发情绪。
2、全景
全景中一般包含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全景主要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交代,给人强烈的震撼。全景制约着镜头的光线、影调以及被拍摄对象的方向和位置,所以无论剪辑时将全景接在什么位置,实际拍摄时一定要先拍摄全景。
相对于远景对环境的重视和营造,全景更关注的是人在环境中的情况,即人在环境中的位置、运动。当观众观看全景镜头时,会很容易辨认出主角,因为主要人物在大部分时间中总是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当全景中人物较多,致使从画面中难以辨别主角时,就需要用其他手段突出主角,如让主角的服装颜色、姿势等与众不同。
3、中景
中景主要包括人体膝盖以上的画面,中景在**中占比重最大,是**中最常用的镜头。中景叙事性强,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可以最有利地兼顾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中景时要避免镜头单一、死板。
在实际创作中,中景不能通过展现较大的视野范围来造型,也不能充分展现人物的表情变化和细微动作,所以一般将中景用于全景和更小一级景别之间,起到过渡的作用,因此有时被称为“过度镜头”。
4、近景
近景是指表现人体胸部以上或身体局部的景别,通过近景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人物形象和表现,清楚地看清人物的细微动作和情绪反应,近景是人物感情交流的景别。
近景着重主要以人物为表现对象,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内心世界,空间刚更局促,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在近景中,环境只起到背景作用,同时由于观众和被拍摄人、物的距离感近,容易使人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所以近景经常用于情绪的高潮段落,用以打动观众。
5、特景
特写是指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拍主体的局部细节部分,特写镜头可以提示信息,营造悬念,特写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表现细微情感变化,复杂关系,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特写也有助于观众更直接、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写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视觉感受,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印象。
一般来说,人物特写应出现在情绪高潮段落,物品特写出现在关键情节处。在影片中如果过多使用特写镜头,会令观众觉得视觉碎片目不暇接,容易产生视觉疲惫,所以在影片中不宜过多使用特写镜头。
景别的划分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同样一个取景范围,它属于哪一类景别,这就要看对什么而言。如一个窗户的全貌,对于一栋房子来说,它是局部;但对窗户本身来说,它是全景。电视教材以物为主,它应以主体物为标准去确定景别。
各种景别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力,其表现力也各有所长。全景能表现事物的全貌,但看不清人物的情绪;近景、特写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情绪,但表现不了人物之间的联系,更看不到事物发生的地理位置和场面的大小。我们在选用景别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要求,根据镜头组内镜头的相互配合,来确定取哪一种景别。
景别的确定是摄影者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别运用是否恰当,取决于作者的主题思想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对景物各部分的表现力的理解是否深刻。
在影片中,各种景别的镜头应交替出现,以不同的画面流畅地组接,完成影像的叙事、抒情和达意等功能,同时产生形式上的节奏美感。将景别与构图联系起来灵活运用,能够拍摄出不错的**画面哦。
人物形象:
活泼开朗、古灵精怪、目中无人、温文尔雅、重情重义
开朗大方、性格活泼、乐天达观、成熟稳重、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活泼可爱、 普普通通、内向害羞、外向开朗
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
感情:
暴跳如雷、谈笑风生、悲喜交集、喜出望外、欣喜若狂
怡情悦性、含笑九泉、欢天喜地、心悦诚服、抚掌大笑
怒不可遏、喜怒哀乐、得意忘形、一悲一喜、黯然销魂
疾言厉色、宜嗔宜喜、忽忽不乐、怒气冲冲、喜上眉梢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人物形象:
1、活泼开朗
释义:性格开放,比较外向。
2、古灵精怪
释义:形容人聪明,可爱,调皮。一般是用来形容有个性的女生和小孩子。
3、开朗大方
释义:大气,乐观开朗,没有负面情绪,喜欢笑。
感情:
1、暴跳如雷
释义:跳着脚喊叫,像打雷一样,形容大怒的样子。
2、谈笑风生
释义:有说有笑,轻松而有风趣。
3、悲喜交集
释义:悲和喜两种感情一起涌上心头。多形容由眼前的欢乐而联想起过去的悲苦的激动心情。
色彩装饰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的存在变得多姿多彩,色彩的不同,带给人的视觉体验也就不同。色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是由于它能引起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人们通过把色彩带给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时候色彩就有了情感。油画当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色彩寄托着画家的情感。画家在对油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色彩的运用来展现自己的情感,通过色彩来与观赏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本文笔记通过对色彩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此阐述了色彩在油画中的情感表现。
2017 薛金拥油画 50cm×60cm
艺术家丰富的色彩情感可以激发艺术家的色彩想象力,色彩想象力越丰富就越能够将感情色彩表现得更为充分,从而创造出来的作品也就越具有感染力。随着绘画技术以及绘画观念的不断发展,绘画作品中的个人情感表现越来越被艺术家所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对于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开始出现很多注重色彩情感表现油画作品。但是如何更好的将色彩更好的运用到油画之中并展现出色彩的情感,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油画作品中色彩情感表现的本质。究竟色彩的情感表现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的论述。
一、情感表现对油画产生的影响
画家的情感要通过的色彩的创作表现出来,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随着油画创作的不断发展,情感在油画中的体现越来越被艺术家们所重视。例如新古典主义中运用色彩、笔触因素和运动式的线条来表现出紧张的气氛,拉斐尔前派以青、绿、紫为主调来营造画中感伤、寂静的环境,并用色彩来表达画中人物的心理情绪。
2017 薛金拥油画 50cm×70cm
二、色彩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色彩随处可见,人们随时随地都在和不同的色彩打交道,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色彩,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苍白而又无趣,正因为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才显得灿烂多姿。色彩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还能让人的视觉充满情趣。因此,色彩对我们的生活尤为重要。再次,绘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色彩是最具有视觉表达能力的要素,色彩就是绘画作品的灵魂和生命,色彩可以表现出绘画作品的寓意,能更增强绘画作品的感染力
编者按
写出鲜活有趣的作品,是写作者的主要任务。富有情感力量的故事会让读者深陷故事之中,任由故事带领读者担忧、紧张、愤怒。这样的故事也会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或者听到故事的情节,继而激发他们的智慧、感觉和情感。显然,写出这样的富有情感的故事,是一个不会被轻易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作者意识到,得要去寻找情感。
最基本的情感类型有生气、厌恶、悲伤、鄙视、快乐、恐惧和惊讶,以及以上各种的变种。情绪的大潮会以不同的强度影响我们,有时候持续很久,有时候很快就过去了。情绪触发器会加快血流速度,并使那种情绪闪过我们的脸颊,这可能有助于我们的祖先在丛林里追赶晚餐时,快速地预警危险。
当你写作的时候,确保你也写到了这些基本情绪及其变化。这些情绪需要在人物行动,做决定,做选择,以及展现价值观的时候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就是让人物有情感地活着。然而,情感是个人化的,是人物之所以迷人的原因,也是小丑之所以不讨人喜欢的原因(因为这些白脸小丑以漫画形式呈现的情绪是面具化的和夸张的)。
怎么样才可以不过分地传递情感呢?新手作家通常陷入这样的陷阱,要么大喊大叫,要么傻乎乎的。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样才能保证你的读者既不是什么都感觉不到,又不会因为满纸闹剧而感到无聊呢?有些故事之所以显得肤浅,是因为故事从来没能使读者主动去关心它的进展,去设想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强化情感
作为作者,你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想到一个情节或者回忆录的骨架,然后着手写出第一稿。一旦写完草稿(没人说这很容易),你就要去寻找故事中那些能够强化情感的地方,并且给读者充分的理由,使其体会到其中人物或某些真实人物所感受到的情感。
随后我希望你能够确保,在你的场景中,人物的欲求是明显的,因为正是这种欲求驱动着故事世界的运转。无论在单个场景还是整个故事中,主人公都迫切地想要得到某物。这些欲求推动小说向前发展,而读者关心人物的程度,与他们了解人物及其欲求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欲求可以是崇高的、疯狂的、不合常规的,或者是带来希望的。
你需要分析笔下人物的欲求,并且理解他们如何依此行动,做决定和做选择,然后根据他们内心的渴望,设计出后续结果。所以作为一个小说家,你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些欲望为何而来,及其对人物的重要性,然后为这些欲求的达成设置障碍。
要展示,不要描述
当书里出现害怕、恐惧、困惑和脆弱这类词的时候,读者通常很难融入故事。情感是有生命的,而不是一种判决。相反,你应该使用动作、想法和肢体语言来暗示人物心中的情感。可能人物想要拨打911,但是她的手颤抖得太厉害,以至于拨了三次才拨对号码。在戏剧性时刻,读者需要体会到和人物同样的情感,要与人物同悲同喜同哭泣。
为了在写作中传递出情感,试着回忆你自己的强烈情感,并在写作过程中流露出来。我希望你从来没有被跟踪过,但是你肯定害怕过——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险些发生车祸的瞬间,或者在商场里突然找不到自家小孩的心情,或者是听到了朋友糟糕的诊断报告时。你需要从这些事件中进行借鉴,回忆这类使人震惊和颤抖的厄运中的所有细节。
情感需求
欲求通常都与情感需求相连——即那些由艰难生活造成的未完成的事和伤痛。有些人物想要被爱,而有些人则避免爱情。(通常这两类人物会在同一个故事中出现,或者有时候这种相反的欲求会出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有些人物想要获得认可,或者得到权力,或者是实施复仇。还有些人由于童年孤独,于是迫切想要成名或者得到爱情;而也有些人就是想要默默被人遗忘。
利用情感需求的诀窍是,迫使人物以身犯险。举个例子,如果人物自幼成长于贫困之中,那么他就会想要很多钱和大房子,相信财富是生活唯一的安全感来源,并且会不遗余力地去获取财富。但是由于人物不顾一切地想要外化自己的财富,就导致他可能会不择手段,或者由于只关注金钱目标,而变得无情无义。
最后还有一点:要展示人物对于自己无法达成欲求之事的恐惧,因为这种失败将引发重大后果。这一点很重要:即求索失败的话,接下去的所有可能都是糟糕和可怕的。
投稿禁忌
走到哪,演到哪
有些故事中,人物霸占着舞台,好像每一幕都需要来一段莎士比亚式的独白,或者宣告自己激烈的情感。在这类故事中,人物过于狂热,装腔作势,笑中带泪,又悲又喜,而且还宣称自己心跳过速,呃,或者说,激动得不能自已。
平铺直叙
我们大家都会一眼就认出那些写得平淡无奇的文章。不仅是因为其语言平铺直叙,而且我们的情绪也没有受到触动,感觉更像在读一篇备忘录,而不是一个故事。我注意到,很多新手作家总是忽略这样一件事,即故事中的过渡段落,或者某些小时刻也能够刺激读者和传递感情。
前后矛盾
有一种我经常在稿件中发现,而作者却视而不见的情况是,人物表现得前后矛盾,或者在情绪反应上显得有些精神分裂。比如明明很聪明的人物受到一丁点儿压力就崩溃了;亢奋敏感的人物有时候却表现得平静和理智,而有时候又歇斯底里得要背过气去;又或者是恶狠狠的愤世嫉俗者突然开始播撒快乐和爱心。
内省
要是故事大部分时间都发生在一个人物的脑海里,那我真的会很快失去兴趣,并且感觉不到任何东西。使用大量内省基本上就是自断后路。如果你的故事包含很大比例的人物内省,请在终稿阶段删减这些部分。读者会厌烦这样滔滔不绝的说明,因为这简直就是一潭死水。如果一个故事中,人物花了大量时间独自思考,那么故事就会变得封闭,而且缺少矛盾。好故事会包含一定的内在思考,但那并不是故事的主要构成。
千篇一律
在我写给客户的审稿备忘录中,我多次建议他们一定要使用多样化和细致入微的情感,特别是当人物需要哭着面对挫折和危机的时候,以及在人物生气或大发雷霆的时候。如果人物的情感翻来覆去就那几种,很快就会让读者感到无聊。情感和反应的跨度越大,才越能为故事带来真实感。对于篇幅长的故事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直击要害
写出激情和强烈的情感并不容易。你想让书中的人物表现出愤怒、心碎、懊悔,但他们好像只是在尖叫,或者是由于冲突来得很唐突,使这一切听上去根本不真实。
-END-
本期编辑唐艺
推荐阅读
这本书就像一本答疑手册
回答了写作者收到退稿信时
脑中浮现的一连串疑问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才算是成功的描写悲伤情感。
其实我觉得想要引起读者的共鸣,要从很多方面下手,其实还挺难的。
如果光秃秃的一句话,比如某某某很伤感,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真的完全不会有悲伤的感觉。比如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崩溃大哭,如果没有之前的铺垫,其实也不会让人有悲伤的感觉。所以,到底怎么样能够引起共鸣,引起读者的同理心,我觉得此案时表现人物悲伤情感的重要因素。
其实很多时候,我觉得作者描述的太过于夸张,不会让人有同理心,不会有悲伤的共通。相反的,不张扬,不夸张的描述,更能够让人感受到悲伤。悲伤有的时候并不是生死相隔或者受尽创伤。悲伤有的时候,真的是淡淡的,平凡的。
朱自清的《背影》中的描述,我觉得能够让人产生共鸣,能够理解人物的悲伤。特别是父亲将橘子给他之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之后,他坐下来流下泪水的时候。作为读者,切切实实能够产生共鸣。
不同的人写的不同的东西,也能够让不同的读者产生不同的共鸣。所以,不一定要长篇大论那种悲伤,也不一定要着重笔墨写的撕心裂肺,简单一点,和我们的生活相似一点,或许能够更好的表现人物的悲伤。
只有作者自己能够切身体会到自己笔下人物的悲伤的时候,才能够和读者引起共鸣。
所以请作者真情实感的写悲伤的情感,而不是为了悲伤而故意写出的矫揉造作的悲伤。只有真实才能够打动人心。不要华丽的辞藻,简单一点。就如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般。简单朴实的去让自己有悲伤的情绪,去让读者悲伤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