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反思和体验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反思和体验,第1张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结合。”只有多元化增强学生参加评价的意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在英语课改中的杠杆作用。具体分以下三步:

一、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

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加以反思,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一思索自己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习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二、要注重指导,使学生乐于自我评价

“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乐于进行自我评价。

1鼓励为主,激发自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鼓励,哪伯是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以补己之短,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不要一味地追问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而应引导学生:“你自己试读一读”“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为什么?”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整地作出自评,不要急着自己单一地评价学生。当学生在自评时语言受阻、感到困窘时,老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与帮助,允许其“再想想”“慢点儿说”,使之有勇气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

2注重指导,使学生掌握自评方法。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提出了一个设想时,教师总喜欢立即给予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既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使回答问题的同学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倚赖于老师,“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说应该这样做”,这就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而实施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教学中听取了其他同学的各种想法,结合老师的要求或提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着力引导学生自己的评价自己。

1、转变学生的学习概念,增强学生的自评意识,在应试教育下,评价以考试为主,以教师为主,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新课改背景下,老师要在张旗鼓地弘扬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观念,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身,既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又善于其他同学比一比,找到自己的不足。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评习惯,让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和老师校对,看看自己做得如何,还可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写作,反思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了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长此一往,学生的自评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

3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评价。高家岭中学 汪华琴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结合。”只有多元化增强学生参加评价的意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在英语课改中的杠杆作用。具体分以下三步:

一、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

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加以反思,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一思索自己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习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上一篇说到,父母要教孩子体会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帮助构建孩子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使亲子沟通更高效。

问题是,怎么教呢?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她的答案——情感引导。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具体来说就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例如孩子摔倒了,我们一般会采取两种做法。一种是立马抱起来,一边心疼的摸摸摔到的地方,一边问疼不疼,甚至还要打那个撞到孩子的地板或桌角;另一种是笑着到孩子身边,告诉他不疼,没事的,宝贝最勇敢了。

如果作者看到了,她恐怕要说,这两种做法都不对。前者关心了孩子生理的疼痛,但是没有关注孩子的情感,同时无形中教导孩子外部归因的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今后出现问题总是找外部理由;后者则直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明明疼啊,妈妈为什么跟我说不疼?孩子可能会理解为“疼和害怕是不该去关注的”,最后习得性忽略感受。

那正确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可以到孩子身边,问他疼不疼,摔倒害不害怕,需不需要帮助。如果查看孩子没有摔伤,也没有哭,可以告诉他,摔倒了也不哭,这种行为就叫勇敢,宝贝你很勇敢,真棒!

如果孩子哭了,先帮助他起来,抱抱他,询问是不是摔疼了,吓到了,告诉他妈妈/爸爸在这里。稍后可以一起查看有没有伤口,跟他讲讲要怎么样处理伤口,适当转移注意力,等他完全平复下来之后,仍然可以教他什么是勇敢。

分析一下,上述处理方式基本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一、体察情感并无条件接纳

站到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并帮他说出来,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相应的情绪反应就会大大降低。

无条件接纳不是接纳要求,是接纳情感。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大都不擅长接纳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孩子疼了,怕了,生气了,难过了,就是真的有这些感受,不要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不要生气,先给他玩一会儿”,也许我们本意是安慰,但在孩子听来,这些都是在否定自己的感情。

二、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其实,在接纳孩子感情时,他的情绪就已经平复大半,这时,家长再引导他正视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孩子就能慢慢学会正确的处理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和感情,特别是1~2岁的学步儿,更是会用“试误法”来学习“如果我…,会发生什么”,比如他们会把沙子倒到其他小朋友头发里。所以,在教导这些年龄段的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分享等社会性行为时,要理解他们的“无知”,并非出于故意。同时,父母不能抱着一教就会、会了就不会忘的期待,多次、反复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看到上面的内容,有的妈妈可能会疑惑了:完了,连孩子摔倒了怎么扶都有讲究,怕不是又在贩卖焦虑,我!好!难!呀!

我起初也有这种困扰,但很快又打消了顾虑: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和方法,是为了减少犯错,能在已有的经验上做得更好,而不是要求自己做的完美无缺。如果已经有了不对的做法,那我们争取慢慢调整,但不必为了自己的每一次不恰当回应自责。如果真的很在意,那就去跟孩子道歉,说明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怎么做。

毕竟,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才是一切方法的落脚点。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儿童治疗心理学家,从她大量的真实案例中,告诉我们,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和“情感引导”方法。

我听完了很受益,感觉学到了以前没有听到过的知识。

首先,作者介绍了几种父母的类型:

1、控制型父母

就是以命令和威胁孩子为主,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

这样的后果就是,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2、放任型父母

不理孩子,忽视孩子。

这样的行为后果是:孩子长大后,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网络成瘾。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感觉。

3、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型父母

比如,当孩子摔倒了,哭了,家长会说没事,不疼,或者说那有什么呀,没事,别哭了。

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孩子也会同样否定别人的感受。

4、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型父母

用小贴纸,看动画片等奖励孩子的新习惯;用玩具来让孩子听话;成绩好就带孩子去旅游等,这样的行为叫做贿赂。

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矩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你以后还敢这样吗?暂停一切活动,去站着;我数三下,1,2,3!

6、体罚

惩罚性的威胁可能会暂时奏效,但孩子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长发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从。他迟早还是会再次犯错的。因为骗人被打的孩子,只会撒更好的谎。

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你这里学会了暴力是管用的。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书里也介绍了一种“情感引导”的方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呢?

情感引导,就是认同孩子的情感,并用语言告诉孩子他此刻的情感叫什么名字,并且示范怎样正确去表达。

二、情感引导的好处:(摘自书中)

-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

- 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

- 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

- 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

-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成为好的父母

三、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播下种子

2、观察和判断

3、聆听孩子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例如,要和孩子观赏一场话剧演出,但需要安静做下观察,不能随意走动。

这时,在家里就要和孩子说好规则:要坐下来安静观察,不同意随意走动。孩子听到了,点点头,答应了。

然后在出门前,和入场前,都再说一遍规则,这叫播下种子。

在坐下来观赏话剧时,要观察和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做到住,是否做到了保持安静。

当孩子想走动时,要问清楚原因,比如孩子想去上厕所,也当然可以走动过去。而不是贸然批评孩子。

第四步,当孩子觉得无聊,不想观看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拍椅子等小动作,这时就要体察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把孩子当下的感受用语音说出来,共情他的感受,并引导孩子用语音表达出来。要示范正确的做法,而不是指出错误的做法。

做到这5步,就能轻松地使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来给孩子更好的尊重和爱护。

学到了这几点,我感觉受益匪浅,也决定要使用这个方法来对待我的孩子。

是的,我们或许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孩子的成长也只有一次机会。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科学的有实际方法的育儿书,还是非常值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2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