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主动与别人分享玩具,家长如何教导?

孩子不愿意主动与别人分享玩具,家长如何教导?,第1张

  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东西,小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年纪小的孩子又怎么能懂得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呢?有些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这是否是因为家长教育的问题。

  

  萌萌是个四岁的小女孩,因为她是独生女,爸爸妈妈平时都非常的宠爱萌萌,所以就给萌萌买了很多的玩具。有一次邻居家的丽丽到萌萌家玩,萌萌刚开始还很高兴和丽丽做游戏,带着丽丽去自己的卧室,和丽丽一起看电视。可是,当妈妈说:“萌萌你把玩具拿出来,和丽丽一起玩吧。”这时候的萌萌突然就变了脸。萌萌说:“我才不要,这是我的东西,我不想让丽丽玩,”并且之后就不愿意和丽丽一起看电视和做游戏了。

  妈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萌萌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呢?就算平时家里只有萌萌一个人,可是妈妈还是一直在教给萌萌要学会分享,萌萌原来还愿意把玩具拿和丽丽一起玩,可是今天怎么就不愿意了呢?妈妈觉得这样的行为很不好,所以就批评了萌萌,结果萌萌大发脾气。妈妈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呢?最后吃饭的时候,妈妈让萌萌喂给自己一个肉丸,萌萌拒绝了妈妈,并且大声地对妈妈说:“这些都是我的,妈妈不许吃。”

  这样的情况在孩子中很常见的现象。可是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自私的行为呢?有些家长觉得很不可思议,觉得孩子年龄还小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尤其像刚开头故事里的萌萌一样,妈妈平时明明教给萌萌要学会分享,可是萌萌还是不愿意和丽丽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

  一、孩子为什么会“自私”

  1自我意识的增强

  孩子小的时候会有一个自我意识的觉醒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慢慢地产生“什么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别人不可以碰。”这样的想法。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这时候变得自私,也不用过度担心,这是正常的发展阶段,家长只用给孩子做好正确的引导就足够了。

  2独生子女

  现在很多家庭里面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可以分享东西的人,而且很多家长也不会去要求孩子分享。所以很多独生子女都养成了这种“自私”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如果孩子出现了知识这样的举动,家长如果不加以管教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养成。

  3家长反面教材

  孩子自私行为的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家长一定不能给孩子起不好的带头作用,否则的话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家长很容易的就会给孩子当反面教材。

  当孩子出现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的时候,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然后找到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

  二、孩子“自私”会有什么影响

  1交际能力

  孩子如果一直都很自私,那他们就会养成自私的习惯。这样的话,孩子就没有办法交到朋友。孩子的交际能力会受这个因素的影响。孩子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话,那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学习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合作关系

  现在的社会中很看重人的合作能力,如果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性格的话,那么他们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没有办法和别人合作。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工作。所以家长应该为了孩子着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不好的习惯。

教育一个不愿意分享玩具的宝宝可能并不容易,但是通过正确的方法和耐心的引导,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和乐趣。下面将从几个关键点阐述如何教育这样的宝宝。

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需要说明分享的重要性和意义。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谊,让其他孩子也能享受玩具的乐趣。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做出榜样,积极分享自己的物品,以此来培养宝宝的分享意识。

2 鼓励合作与协调:可以让宝宝参与一些团队活动,如家庭游戏或者幼儿园的合作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宝宝与其他孩子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分享彼此的资源。父母也可以给予宝宝奖励与赞赏,鼓励宝宝在合作过程中分享自己的物品。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教育宝宝如何与他人分享。例如,可以与宝宝一起玩假扮角色游戏,让宝宝扮演分享的角色。同时,要鼓励宝宝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从中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4 教导宝宝尊重他人的感受: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感受和喜好,我们要尊重和理解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宝宝关注其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当宝宝不愿意分享玩具时,父母可以以理解和耐心的态度解释,同时鼓励宝宝尝试分享自己的物品,以及主动倾听其他孩子的需求。

5 培养宝宝的分享乐趣:要让宝宝体验通过分享带来的乐趣。可以定期邀请朋友或亲戚来家里玩,为宝宝创造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可以给予宝宝一些积极的回馈和认可,使宝宝体会到分享的喜悦和满足感。

教育一个不愿意分享玩具的宝宝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合作与协调、培养社交能力、教导尊重他人感受,以及培养分享的乐趣,我们可以引导宝宝成为乐于和别人分享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耐心和恒心,在亲身示范和积极引导下,让宝宝逐渐意识到分享的好处,并享受分享带来的乐趣和友谊。

如果抛开“孔融让梨”背后的教育意义,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孔融会选择让梨呢?

之前在网上看到这几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孔融不喜欢吃梨;当时孔融有蛀牙;孔融发现大梨不新鲜;孔融自此之前已经吃了很多梨。

虽然都是调侃,但这个典故也成为父母和老师告诫我们要乐于分享了“老生常谈”。

但“江山代有才认出”,现在很多孩子也变得不愿意分享,将自己的东西诗视作“奇珍异宝”谁让自己分享出“宝贝”,就等于“触犯了逆鳞”。

“学会分享”一直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占据“霸主”地位,也是为人处世的“金典”。

但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哪懂得这么多大道理,父母给自己买的玩具、零食、新衣服,都是自己的专属品,谁也不能触碰。

有的家长在招待客人或是亲戚家时,为了展现自己的热情好客,都会让孩子将零食、玩具和对方小伙伴分享。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家长觉得脸上无光,都会训斥孩子,强制性命令孩子分享。

家长可曾想过,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分享呢?主要有这两个原因:

1孩子和自己东西有情感焦虑

什么叫情感焦虑呢?简单来说就是小孩子和自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将它们当成了“好朋友”。

当父母让孩子分享时,不明就里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要和“好朋友”永远分开,就会变得焦虑不安,甚至是惊慌失措。

这种情况下,无论父母如何劝说,或是严厉打骂,孩子都不会“屈服”,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

2孩子心里不平衡

为什么说让孩子分享时,心里会不平衡呢?主要是因为父母平时在家中没有起到榜样作用。

孩子没有“欣赏”到父母乐于分享的行为,再被命令分享东西时,会觉得自己“吃了亏”,凭什么爸爸妈妈没有分享,我却要将自己的玩具和零售“拱手相让”。

孩子的对分享的理解走进了“死胡同”,自然也不愿意和小伙伴分享。

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家长可以这样做,让孩子心甘情愿“奉上宝贝”。

1给孩子解释分享的概念

家长要告诉孩子分享具体指的是什么,并不是永久失去,而是暂时“借出”,掌控权还在自己的手中。

这样做可以安抚孩子面对分享时的焦虑情绪,孩子懂得了分享的含义,觉得自己没什么损失,也就不会太过计较,大度地分享出自己的零食或是玩具。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发现分享的好处:自己不吃亏,还更是别人的喜欢。

2给孩子多种选择

如果让孩子将仅有的一袋零食分享出去,孩子当然不会愿意,如果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分享也就变得简单轻松。

比如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汽车,父母可以这样问:“那么你觉得玩具飞机可不可以让小伙伴玩一会呢?”

孩子感觉受到了尊重,同时在一番利弊权衡之下,孩子也会选择将“存在感”低的玩具分享给小伙伴。

能够主动分享的孩子,才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和满足感。在教育孩子分享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要让孩子有分享意识,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孩子的成长时期不免会发现很多的状况。其中就有一项:孩子非常的小气,不愿意和其他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任何东西,那么当孩子发生这种情况时,应该怎样引导他呢?一、告诉他分享能够获得什么。

孩子们一般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会失去这个东西。但是你可以从正面告诉他:你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分享,表面上看你只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但实际上,其他的小朋友也会给你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双倍的了。其他的小朋友也会愿意和你玩耍,也会记着你的好。这是多好的事情呀!通过话语来引导他。

 

二、“赏罚”分明。 

对孩子应该从小培养他们“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世界观。相信现在很多家庭当中都会有小孩子,有的时候自己的食物或者玩具连父母都不愿意分享。这个时候其实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比如当孩子有好吃的不和父母分享时,父母有好吃的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吃,并且故意让他看着不给他,这时候再告诉他只要你把你的东西给我,我也会给你我的东西,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并且让孩子知道不懂分享的人也很难分享到别人的东西。这样会在孩子的内心形成一种分享意识。

三、帮助孩子树立一种“所有”意识。

这里的“所有”意识指的就是“我的,你的,他的”。让孩子分清每个人所拥有的东西是什么,每个人的所有权是什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拿的。什么是可以交换才能得到的,一定要让孩子拥有“我的”这种意识。在外面的时候,让孩子分享之前先过问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主动去思考,我要不要分享才可以,不能说因为好面子就直接将孩子的东西抢了去给别人,并且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这种标签,这样只会伤害孩子的心理,也起不到正面引导作用。

好了,你还有哪些能够引导孩子分享的好办法呢?

孩子不爱分享怎么办:

1、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我”的概念。

在家里可以给孩子划出一个专属区域,除了他以外,包括爸爸妈妈都不可以擅自去动他的东西。比如说,给孩子专门布置的游戏区域或者专属于孩子的抽屉,自己的东西可以保存在里面,东西的使用和收纳保管由自己决定。

2、尊重自己的前提下,去尊重别人。

比如说,当因为一个玩具与别人产生冲突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明确地告诉他,你想玩这个玩具要先问问小伙伴愿不愿意与你分享或者一起玩,如过对方不愿意拿你要尊重别人的意见,不许抢,更不打人。当然,前提是尊重孩子对自己的物品也有选择与人分享或不分享的权利。

3、示范分享。

上面已经讲到了一个由孩子分享给别人的一个示范分享案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通过我们主动与孩子分享来让孩子爱上“分享”。比如说,我们做分享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宝贝,妈妈特别喜欢吃苹果,妈妈也想让你去尝一下,也想跟你去分享,来给你一个,你尝尝好不好吃啊?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吃苹果后的心情来给与一个及时的反馈,强化一下这个行为。你可以说,宝贝,妈妈看到你吃了妈妈分享的苹果非常开心,妈妈也非常开心。妈妈有什么好东西分享给你,你开心,妈妈也会很开心的。

4、明确物权意识。

当孩4-5岁左右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生,已经能够开始区分自己和别人的物品时。父母要教育孩子让他们知道,他们有绝对的权利处置自己的物品,他们可以选择是否与他人分享。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确他们的物权意识,让他们知道无论他们分享与否,自己东西的所属权是不会改变的,在这个时候,孩子仍然有绝对的权利处置它。

5、让孩子对自己的物品有安全感。

要想孩子真正的学会分享,父母应该做的是不要强迫他们的孩子分享它。要学会保护孩子对物品的支配权和所有权。给予孩子是否选择分享的权利,让孩子思考过后做出自己的决定。同时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强迫孩子,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同样重要。

6、父母应该学会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学会主动分享。这样,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会觉得分享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并会慢慢学会分享。

7、教会孩子什么是分享。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写道,所有想要幸福的人都必须学会分享,因此,在教孩子分享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为孩子做决定,而是教孩子如何去做。孩子总要自己去面对一些选择,父母也不可能一直帮助孩子作出选择,如果父母一味的帮助,孩子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症状标签。对于任何一个教育孩子的行为,比起口头或理论说教,倒不如在实际生活中给他一个小小的切身体验来的有效。当他从主动分享和被分享的经验感受中体会到快乐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就爱上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40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