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贾元春(元妃)出钱请客,贾家在清虚观搭台唱戏,热闹非凡。被皇帝封为"太幻仙人"的张道士跟贾母说:见一人家有个姑娘15岁,长得十再漂亮,想替贾宝玉做媒说亲。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旁听了都不高兴。
贾宝玉心里说:天下姑娘都不如林黛玉好看。但他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林黛玉心里想:贾宝玉喜欢我,他自己又不说,难道要我一个女孩子说。我倒不如说话气气他。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越说越当真,最后吵起来。想到伤心的事,两人都哭了起来。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
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相逢是《红楼梦》中的一出重头戏,以至于被写进教材。前世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相遇,曹公自然要花费重墨来进行刻画,而其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想必就是贾宝玉的砸玉行为。由于得知林黛玉没有玉,贾宝玉登时大怒,将项上通灵宝玉摘下,猛掷在地下,将贾母等人吓得不轻,且看原文: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也有无。”因问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个罕物,岂能人人都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第三回
这个情节很多人都知道,但却未必能将这个情节能看得通透。笔者看到有不少论者分析,贾宝玉公然砸玉,其实并不是因为林黛玉没有玉,而是想要在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给她个“下马威”,让黛玉能对自己有深刻印象,所以才采用“摔玉”的方式来引起黛玉的注意,并认为这是青春少男少女常有之事,就像小时候男孩子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总是揪辫子、拽衣裳,本质都是因为喜欢这个女孩子。
笔者看到这些解读,哑然失笑,看似说得头头是道,实则都是主观臆测,而且太过想当然了,贾宝玉心性不同于普通男孩,他天生“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若是用“引起黛玉注意”来解释摔玉之事,无疑就将贾宝玉看得太轻了,笔者今日不妨撰文详解,以正视听。
事实上,贾宝玉砸玉的直接导火索恰恰是林黛玉!我们回归书中情节,林黛玉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加上是刚进入荣国府,她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处处谨慎,所以当贾宝玉询问她有没有玉的时候,林黛玉她的潜意识认为贾宝玉是在炫耀——我有玉,你们没有!所以曹公给林黛玉安排的心理旁白是“因他有玉,故问我也有无。”
也正是基于这种心态,聪慧的林黛玉故意在言行之间捧高贾宝玉,她回答了贾宝玉一句:“想来那玉是个罕物,岂能人人都有的。”说的直白些——林黛玉在有意奉承贾宝玉!
可林黛玉终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她初入贾府,还不了解贾宝玉的性情,所以犯了这么个低级错误——用夸俗人的方式来夸贾宝玉!这直接触到了贾宝玉的逆鳞。
这里我们就又要说到贾宝玉的人生观,他不同于一般人,他既不想“委身孔孟之道”,也不想“立足经济之间”,用今天的话来说,贾宝玉一个官二代,却鄙视那些做官的人,也不想跟那些生意人喝酒聊天,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基础,贾宝玉自我定位是一个“高雅之士”,这一点贯穿了贾宝玉的一生,并足以解释贾宝玉的诸多异常举动。
举个例子,贾宝玉喜欢女儿,厌恶男子,并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男子,便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为何他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呢?
这是因为在男人本位主义的封建社会,男人掌握着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一切资源,相比之下,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品而已。官场黑暗,各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及各种伪君子的形象,贾宝玉身为荣国府宝二爷,从小到大见得太多了,所以他厌恶官场、厌恶庸俗、厌恶男人。
而女孩恰恰因为被政治、经济边缘化,反而可以保持纯洁清白、一尘不染的状态,这才是贾宝玉厌恶男人,喜欢女儿的根本原因。这也解释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人也都是男人,为何贾宝玉却愿意跟他们交好,因为这些男性都有各自风骨,并非是一般俗人。
所以贾宝玉砸玉,很大的原因是林黛玉的这种“夸俗人”的称赞方式触碰了贾宝玉的底线,试想下,若是林黛玉简单直接地回答一句“我没有玉”,贾宝玉断然是不会发怒的,否则贾宝玉岂不是见一个女孩子,就要砸一回玉?
当然,林黛玉的“自作聪明”是导致贾宝玉砸玉的一个原因,但却不是全部原因,贾宝玉之所以砸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贾宝玉自己所说的那句: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
承接上面的分析,在贾宝玉的心里,天地灵秀只钟情于女儿们,所以他常常称自己为“须眉浊物”,认为绫罗绸缎,也不过裹了自己这根死木,美酒佳肴,也不过填了自己这粪窟泥沟,基于这个想法,他觉得世间的好东西必然是有灵性的。比如第77回,晴雯被王夫人撵走后,贾宝玉曾有过一段性灵论:
宝玉叹道:“你们哪里知道,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墸,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第七十七回
也就是说,贾宝玉是相信宇宙万物是有灵性的,主人是什么样子,这灵物就是怎样。可问题在于,贾宝玉一直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很差劲,甚至觉得自己荼毒了“富贵”二字,既有这种想法,贾宝玉就会由彼及此,认为这块通灵宝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若真是好东西,为何不跟着这些万里挑一的女儿们,反而跟着自己这么个蠢物?这便是导致贾宝玉砸玉的另一重要原因。
综上,贾宝玉砸玉,看似微小事件,却贯穿全书,承担起塑造贾宝玉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红楼一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丝不假!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译文: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
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
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
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
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
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
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重重闺门;
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刚进入梦境。轻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还是冷冷冰冰。
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精灵?
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双翅膀。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
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
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
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
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扩展资料: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作者介绍: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12岁林黛玉葬花:
元月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元春评价这首比贾宝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
贾宝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则以为大观园里的水干净,但一旦流出去,外面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园内畸角上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这样才洁净。
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然后独自回房路过梨香院墙外时又聆听十二女伶演习《牡丹亭》,大受感动,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受这两本爱情教科书的启蒙,宝黛爱情开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恰好贾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贾宝玉连忙赶上去,解释误会,这是宝黛第一次诉肺腑。
元春赐端午节礼,独有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一样,触动了贾宝玉;清虚观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触动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宝黛大吵,贾宝玉砸玉,这是二人闹得最大的一次 。
至初四日,二人和好 。初六,贾宝玉在史湘云面前表达对科举仕途的不满,认林黛玉为知己,无意间被林黛玉听了去,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遂有宝黛第二次诉肺腑 。晚间,贾宝玉托晴雯带给林黛玉两条旧手帕传情,林黛玉作《题帕三绝》 。
14岁步步惊心:
刘姥姥刚回家,林黛玉就因那《牡丹亭》《西厢记》的艳曲而受到薛宝钗劝导。薛宝钗采取了临之以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步 ,令她在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央告讨饶。 九月初,薛宝钗又与她促膝谈心,黛玉羡慕她有哥哥、母亲,闷制《秋窗风雨夕》一首。
从九月初到十月中,薛宝钗坚持给林黛玉送了一个多月的燕窝。后来贾宝玉察觉了,婉拒薛宝钗好意,转而求之于贾母,悄悄叫人每日送一两燕窝。此事被赵姨娘偷听了去 ,恰应了当初林黛玉的担忧,招人嫉恨咒骂。
燕窝事件给林黛玉拉仇恨,令潇湘馆与赵姨娘结怨。果然,那段时间贾府中关于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诽谤她与贾宝玉私定偷盟。
元宵夜宴,贾母借着说书的机会当面辟谣,严厉驳斥所有对林黛玉的造谣诽谤。林黛玉受审、薛宝钗送燕窝,被贾宝玉称为“孟光接了梁鸿案”,意指钗黛和好。
然而与此同时,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时常“自寻烦恼”“只觉心酸”“只管酸痛” 。连紫鹃都替她着急,巧用情辞试探贾宝玉真心。薛姨妈对金玉姻缘不报期待,林黛玉认了薛姨妈做干娘 。
七月十五日,林黛玉在房里设坛祭祖,作《五美吟》,分别咏怀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八月,薛宝钗馈赠江南土物,林黛玉睹物思乡。
林黛玉生活在贾府里,而不能是一个外人,处境很尴尬,不是主子不是客人,没有母亲,没有父亲,对于生活有很强的不确定感,希望从贾宝玉那里得到安慰与依靠,但是贾宝玉又一直没有把话说明白,同时贾宝玉和很多女孩都很好,再加上有薛姨妈带着薛宝钗虎视眈眈,他更觉危机重重,在某种程度上,她神智比不上袭人,之所以吵架,就是在印证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吧,迹象小孩一样,并通过一次次吵架,确定彼此在对方心里的位置
葬花那回的一小段
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 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 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 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 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 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 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 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 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砸玉那回的一小段
林黛玉一行哭着,一行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 可见宝玉连袭人不如,越发伤心大哭起来.心里一烦恼, 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紫鹃忙上来用手帕子接住,登时一口一口的把一块手帕子吐湿.雪雁忙上来捶.紫鹃道:“虽然生气,姑娘到底也该保重着些.才吃了药好些,这会子因和宝二爷拌嘴,又吐出来.倘或犯了病, 宝二爷怎么过的去呢?"宝玉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黛玉不如一紫鹃.又见林黛玉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宝玉见了这般, 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心里想着,也由不的滴下泪来了. 袭人见他两个哭,由不得守着宝玉也心酸起来,又摸着宝玉的手冰凉, 待要劝宝玉不哭罢,一则又恐宝玉有什么委曲闷在心里,二则又恐薄了林黛玉. 不如大家一哭,就丢开手了,因此也流下泪来.紫鹃一面收拾了吐的药,一面拿扇子替林黛玉轻轻的扇着,
和好
紫鹃听了一听,笑道:“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 "林黛玉听了道:“不许开门!"紫鹃道:“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 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口里说着,便出去开门,果然是宝玉。一面让他进来, 一面笑道:“我只当是宝二爷再不上我们这门了,谁知这会子又来了。"宝玉笑道:“你们把极小的事倒说大了。好好的为什么不来?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妹妹可大好了?"紫鹃道:“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宝玉笑道:“我晓得有什么气。"一面说着,一面进来,只见林黛玉又在床上哭。
那林黛玉本不曾哭, 听见宝玉来,由不得伤了心,止不住滚下泪来。宝玉笑着走近床来,道:“妹妹身上可大好了?"林黛玉只顾拭泪,并不答应。宝玉因便挨在床沿上坐了, 一面笑道:“我知道妹妹不恼我。但只是我不来,叫旁人看着,倒象是咱们又拌了嘴的似的。 若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节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不如这会子,你要打要骂,凭着你怎么样,千万别不理我。"说着,又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林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这会子见宝玉说别叫人知道他们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这一句话,又可见得比人原亲近,因又撑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 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宝玉自知这话说的造次了,后悔不来, 登时脸上红胀起来,低着头不敢则一声。幸而屋里没人。 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的一声儿也说不出来。见宝玉憋的脸上紫胀,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子来檫眼泪。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 不觉滚下泪来。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檫。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 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 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林黛玉一只手,笑道:“我的五脏都碎了, 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林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が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
很多呢……
宝玉有两次砸玉:
黛玉进了贾府,宝玉一见之下顿生爱意,"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满以为黛玉出生时必带有与通灵玉配对的玉,所以迫不及待地问她:"可也有玉没有?"谁知黛玉并没有一件堪与通灵玉配对儿的"罕物"。宝玉隐约感到通灵玉所代表的"金玉良缘"另有其人,宝玉站在黛玉"木石前盟"的立场上,对这块玉陡生"必砸之而后快"之意,宝玉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3回)
还有一次砸玉:
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没动。宝玉见没摔碎,便回身找东西来砸。紫鹃雪雁等忙来解劝。后来见宝玉下死力砸玉,忙上来夺,又夺不下来,见比往日闹的大了袭人见他脸都气黄了,眼眉都变了,从来没气的这样。(29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