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美的短文

描写《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美的短文,第1张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形象赏析摘要:《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慎于言辞,端庄安闲,动静有度,执事勤苦,符合汉代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要求。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在她的身上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自尊、自强、清醒、刚毅,但是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刘兰芝 中国古代妇女道德

为什么一个体现封建妇女道德规范的妇女长期以来甚至到今天仍为人们所称引喜爱呢?为什么从刘兰芝遵循“三从四德”的道德实践中,人们仍能感受到什么是善良、坚忍呢?很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封建妇女道德的丰富复杂的内涵。本文试从道德层面作粗浅分析,以期更全面发掘这一形象及作品的典型意义。

一、刘兰芝的道德风范

刘兰芝善良坚忍,勤于纺织,工于剪裁,也确实体现了劳动妇女的特点和品德。从妇女道德来看刘兰芝,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失为一位合乎汉代“三从四德”规范的淑女、贤妻和孝顺的儿媳。

11 刘兰芝的言行举止

(1)其言:作品《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求遣之辞,义正言婉;拜别之辞,贬己自责;密誓之辞,情真义重;谢媒之辞,颇有分寸。皆有规短可寻而不容越,皆能依对象处境的不同而有别,合乎“四德”要求。所谓“择词而说,不遂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是不忘长辈之善不言人过的措词。“本自无教训”“生小出野里”是严于责己,示卑弱以让人。“儿实无罪过”,仅此一句,回复亲娘的责备追问,吞下了多少委屈和苦衷。是“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的突出体现。

(2)其容:汉代对妇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不必颜色鲜丽”;“沐浴以时,身不含垢”。从焦母对刘兰芝的指责和对“东家贤女”外儿的夸张看,大概刘兰芝平日忙于家务纺织之事而不遑打扮,这在焦母这个以儿子为“贵家子”的俗气之人看来,似乎有失体面,但刘兰芝所为,未失妇容。一旦被遣,依汉礼仪应着嫁时之装以“大归”时,她“事事四五通”严妆而出,令人有“精妙世无双”之叹。“细步”处,俨然大家风范。临别前对房中什物的捡点交待,可证平日操持的稳重和临乱不苟;拜别焦家的礼节和言行,足见其虽内心痛苦而容止安详。即使投身清池,也不忘脱履于岸,既可表明心迹,又可免无谓的牵连。真可谓“清闲宁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12 刘兰芝的家庭人际关系

刘兰芝“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未违“三从”之教。主要表现在:

(1)对丈夫贞顺。刘兰芝首要的社会角色是妻子,她对焦仲卿恩爱始终,生死相依,无疑是出于夫妻情深。因为焦仲卿给予了她应有的理解、同情,在她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曾以微弱之躯,为她抵挡生活中的风雨,甚至到死,也未放弃对妻子的爱。但焦仲卿之所以如此,也离不开刘兰芝对为妻之道的恪守。

(2)对长辈的孝顺。刘兰芝两头均已丧父,但从她对焦刘二母的态度亦足见孝顺之德。在平日的刁难虐待下,她仍不忘“供养卒大恩”;被遣前焦母的“槌床大怒”和堂上拜别时焦母的冷酷,都说明婆母在以“义绝”驱媳,但刘兰芝言辞委婉,依礼行事,谨奉孝道。显然,这不是内在的自然情感的流露,而是对“曲从舅姑”道德规范的遵循。

(3)对幼辈的慈爱。刘兰芝膝下尚无子,从她对小姑的情义,可以看到她“和于家”的品德:“却与小姑别,泪落连如子。”洒下的是一片真情。“始扶床”“如我长”的感慨,“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久,嬉戏莫相忘”的叮咛,感人至深。

二、刘兰芝之死

刘兰芝在被遣之后拒绝家长和官吏对她的操纵,以死抗争。她的死体现了妇女道德规范的人格标准,是殉情,也是殉道即“发乎情,止乎礼义”。

11 同焦母刘兄的冲突

虽然从礼法制度上讲,刘兰芝同焦母刘兄的冲突,是长幼冲突,但从道德层面上分析,则是一场善恶冲突。因为刘兰芝在她们面前,从无不是之处,而恰恰是焦母刘兄首先背弃了人伦道德。《孔雀东南飞》正是通过悲剧双方善恶对照以寄托其道德评价的。

12 个体的道德信念

源于自身的道德信念,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内化的结果。刘向的《列女传》分类编定的古代妇女事迹,是对“母仪”“贞顺”“节义”“贤明”的形象解说;汉代诗歌《列女操》《贞女引》《高拘操》《雉朝飞操》和《杞梁妻歌》的风靡于世,正是妇女重品性操守风尚的曲折反映。同许多以毁容,断发,自尽以全人格的东汉女子一样,刘兰芝“人贱物亦鄙”的叹息,“进退无颜仪”的羞惭,“愁思出门啼”的悲愤,不也正是夫妻之情被毁,道德人格失落的双重痛苦吗?

13 刘兰芝的道德理念

在兄长令其出嫁的决定作出之后,刘兰芝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顺从兄长之意,嫁太守家以求终此一生,或可得荣华富贵;一是谨守与仲卿之约,宁为玉碎,不求瓦全。前者谓之“从父”之德,后者谓之“从夫”之义。正是这种情与义都处于两难的人生选择中,刘兰芝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既合乎“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的妇女生活理想,也合乎“从一而终”的封建妇女道德信条。

三、刘兰芝的形象

刘兰芝形象具有经久不衰的美学和伦理学价值,一个民族的道德是不可能断流的。尤其是那些至今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仍能发挥积极作用的道德规范和公共准则,更应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改造以发展新的文明。

首先,妇女道德是一定社会特定生产方式的产物,“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的自然经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几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聚族而居的村社环境,必然使谨夫妇,敬爹娘,和家人,睦邻里,存后人的道德观念有发生和存在的土壤。其次,家庭作为妇女道德的实践范畴,是长幼血缘亲情和男女天然关系的结合体,因而作为封建妇女道德的主体的婚姻家庭道德必然要更多地吸收和融注本民族长期形成的,诸如仁爱、宽容、恻忍、孝顺等。第三,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古代妇女处于社会和家庭的最低层,因而更多地继承和弘扬起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于柔弱中求自强的精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妇女的这种自强和牺牲,不仅不会惊忧社会的安宁,反而会维系人类文明的延续,经过长期的历史选择而积淀为民族的共同心理和风俗习惯。

四、结论

长期以来,我们对刘兰芝形象的道德内涵仅以“善良”“劳动妇女美德”概括之而语焉不详。实际上刘兰芝不是受到封建家长迫害的一般古代妇女形象,而是一位“在忠实于家庭义务方面达到悲剧美最高峰”的古代妇女的典型,是体现封建时代完美的“妇德”的形象。她由淑女而贤妻而烈女的道德实践,概括了中国古代妇女道德的基本内涵。她的生活道路,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悲剧命运。这便是刘兰芝形象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同时所具有的美学伦理学价值。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 科教创新》2008年第11期供稿文/管文杰 刘兰芝的柔情与贞烈,“自古红颜多薄命”,人们看这句话时,多与权势、名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句话也适宜于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

刘兰芝是汉代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家碧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看样子她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十七岁的那年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公务员焦仲卿为妻。焦家人口简单,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也算是当地的小康之家。刘兰芝嫁到焦家以后,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务:提水、烧饭、洗衣、织布,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把一个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条不紊。焦仲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工作余暇便暗在妻子身边,喁喁低语,情话绵绵,偶尔也弹筝奏乐,轻声合唱一曲,伉俪情深,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对这对郎才女貌的小夫妻,莫不十分羡慕,然而焦母心中却非常不是滋味。焦母始则蛮不讲理地加重媳妇的工作量,继而百般挑剔媳妇的不是,终于完全丧失理性,认为媳妇简直就是破坏焦家和谐气氛的狐狸精,强迫儿子非把刘兰芝休回娘家不可。焦母当时要休去刘兰芝的理由就是认为媳妇没有礼节,凡事爱自做主张,使我老人家心里不快活。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会是天大的笑话,然而这在古代却是重要的理由,古代有所谓“七出”之余,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休妻。《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母守寡多年,母子相依为命已经成为长久以来的习惯,家中忽然多出一个媳妇,使母子之间彼此依赖的态势,顿时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失去了心理平衡,迁怒于媳妇。当时焦仲卿认为媳妇的行为并无不当之处,为何得不到母亲的爱护呢?他反对母亲这样做,在母亲面前发誓:“倘若遣去媳妇,此生誓不再娶!”但是焦母却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以死相威胁,在最后关头焦仲卿还是败下阵来,屈从了母亲的意思。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墓地,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若干年后,枝丫繁茂,浓荫覆地,有一种双栖双飞的鸳鸯鸟,夜以继日地穿飞上下,婉啭和鸣;青年男女纷纷来到墓地参拜,祈求获得美满良缘,至今安徽省舒城县城南的华盖山,还有鸳鸯坟的遗迹!焦仲卿是庐江郡的一个小吏,大约是如今安徽省庐江县、潜山县与舒城县一带地方。

这是一个令人感伤的悲剧爱情故事,有一位民间诗人就此写成了一篇《孔雀东南飞》的五言诗,南朝徐陵把它收集在《玉台新咏》中。诗中对刘兰芝的形貌作了这样的描写:“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说到她的服饰,作了这样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垂明月当。”

《孔雀东南飞》中用了许多笔墨。来描写刘兰芝的才情、品性、美丽与装扮,目的在强调如此难得的佳人,竟然无法博得婆母的青睐,益增世人同情惋惜之意。

已经一千七百多年过去了,而今银幕上与舞台上,仍然不断的在搬演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依旧能够赚人热泪,可见其不朽的因由,断非偶然或浪得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王祖贤,中国台湾女演员。籍贯安徽舒城,1967年1月31日生于台北。

王祖贤中学时代首次触电,开始拍片,她高挑的身材,独特的气质很快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祖贤古装扮相十分优美典雅,现代剧中又时尚前卫,迷人多姿。 她几乎与港台所有的大牌男星合作过,在港台**界有着非凡的地位,尤其她在《倩女幽魂》中唯美的古装造型可说是至今无人可及,而当年她与香港富豪林建岳的绯闻曾经沸腾港岛,王祖贤与齐秦十几年的爱情故事更为世人艳羡和扼腕。2001年王祖贤在拍完**《游园惊梦》后宣布息影,随后游学加拿大。2003年王祖贤复出主演**《美丽上海》,并签下五年经纪约,王祖贤借此片"完成了从偶像派到演技派的华丽转身",潜心佛学的“小倩”再次翩然走进我们的视线。

王祖贤Joey Wong

出生日期:1967年1月31日

出生地:台湾

籍贯:安徽舒城县

星座:水瓶座

身高:172CM

体重:57公斤

三围:85-63-85

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换一种姿态看待人生。一个人在望尽世间繁华景象的时候,突然看

到自己心中那一片素朴的心灵底色,突然对源出本我的生活迸发出由来已久的渴望,这足

以使一个人在反思的同时,沉浸在对往事熟悉而又陌生的回忆之中,在伤感与彷徨之后渴

望向真实自我的回归。在2001年10月2日的记者会上,和1993年一样,祖贤仿佛又一次偶然

地离开了我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公开的宣告,而并非不告而别。我曾经多么希望这不是

真的,多么希望这只是祖贤的一时冲动,但最后终于还是肯定,这已经是摆在眼前的铁定

事实。

客观地说,不论人们对王祖贤这个人有过怎样的看法,在华人**史上,王祖贤是最

具影响力的女演员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女星之一。我们无权强求祖贤复

出,我们的权利只是一份思念。也许在这个时候,有必要对祖贤17年的演艺生涯,作一个

系统的回顾。作为她的影迷,我们无力挽留祖贤,我所能做到的,也仅此而已。

一、祖贤果然多“贤祖”

据闻王爸爸原想要四个男孩,老三欲起名“王贤祖”,却偏得一女,遂掉字换为“王

祖贤”,却在不意中成了有名的“星爸”。追根溯源,发现祖贤与港台众多出身底层的影

人相比,成长的家庭环境还是很不错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出身名门”。或许王祖贤真

是天造地设的产物,高挑的身材得益于曾为篮球国手的父母,爷爷则是台湾著名方志学学

者和汉姓氏学专家,且是在台湾研究台湾史的第一人,著有《郑成功传》(我在学生时代

好象还读过一本《郑成功传》,只是不知道此书是否即王祖贤爷爷所著),早年还曾入军

统,受到世叔胡适严训,章太炎和戴笠曾为其师。而其曾祖父王仁峰,则是追随孙中山先

生的革命者,参加了同盟会,金陵举事前,为制弹药失左臂,人称“王一手” ,后来致力

于教育事业,在故乡安徽舒城创办舒城中学,为乡人所敬。王仁峰还写得一笔好字,其墨

宝为乡人所珍藏。王家在舒城是有名望的家族,在舒城官方网站的名人录上,赫然可见祖

贤之名。

王祖贤生长于一个大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女孩,上有两位大哥,这也使得她成为被宠

爱的对象。在祖贤二十六岁返乡的时候,祖贤爷爷曾说祖贤“在家里,她还是个孩子,常

和侄男侄女打闹得不可开交”,可见王祖贤的个性中有活泼的一面。王祖贤小时虽然不太

喜欢读书,但不论如何总受到爷爷和祖父一辈的书香浸润,而她长期给人的“玉女”形象

和拍片的严格尺度,则应该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家庭和传统的影响。

二、一身清丽入香江

看过王祖贤早期影片的人,可以很轻易地爱上这个女子,王祖贤的气质与容颜,可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眼神中有惊人的美丽与纯洁,却又有与生俱来的超越红尘

之上的气质。那时的祖贤拍戏在造型和化妆上若无特殊需要,都只穿平底鞋,也很少艳装

出镜,甚至素面朝天。这与生活中的她非常相象。也许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王祖贤15岁就

接拍过一个“爱迪达”球鞋的广告,而她的银色生涯也开始得很早,处女作《今年的湖畔

会很冷》摄于1984年,获得多项台湾金马奖,也正因为这部影片,祖贤的发展有了一个好

的开始。就在当年“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中,香港邵氏公司台湾分公司经理马芳踪,把年

仅17岁的祖贤引荐给当时邵氏的当家人方逸华。方逸华很喜欢祖贤,遂以28万港元买下

了她与“高达”签订的合约。祖贤从此中断国光艺校的学业到香港拍片。

据说当初王祖贤在是否赴香港发展的问题上是比较犹豫的,有一些“举棋不定”,还

曾在电台征求过听众的意见,而她在这一问题上也得到同学的大力支持与鼓动。就这样,

一个来自台湾的少女怀着众多的梦想,孤身一人踏上了香江之旅,而这段旅程的前方与尽

头是什么,当时却无人能给出一个答案。我甚至觉得祖贤如果一直在台湾,或许会成为许

多琼瑶片的女主角(若是如此,我对琼瑶当不会如此讨厌),但要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不太

可能的,毕竟相对而言,香港的**和文化娱乐产业要发达得多,也可以说在当时是华人

**的中心。

在人生阅历和拍戏的经验上,这时的祖贤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由于个子高,常与周

润发、许冠杰、钟镇涛等身材高大的男演员配戏,也与张国荣有过多次合作,这些男演员

在年龄上大过祖贤很多,象许冠杰和王祖贤几乎是两代人,但这些男演员都很喜欢祖贤,

对这位刚出道的小妹妹倍加呵护,这其中又以许冠杰为最,以至被传为绯闻。

与许冠杰合作的《打工皇帝》(1985)、《卫斯理传奇》(1987),都是祖贤在这一

时期拍摄的值得一看的作品。前者是徐克少有的时装剧,徐克还亲自出任剧中角色,有诸

多搞笑细节的该剧寄托了普通劳动者的浪漫梦想,身为“富家**”的祖贤则扮演了一回

“女追男”的角色。而《卫斯理传奇》则是香港**中难得一见的科幻片,其投入虽然和

今天的好来坞大片无法相比,但故事背景横跨亚非两大洲,科幻与探险相结合,情节紧凑

而不乏幽默要素,也是香港**中一个值得纪念的特例。

《再见七日情》(1985)和与张国荣合作的《偶然》及与江显扬合作的《心动》,可以

看作是祖贤这一时期生活与言情片的代表,在《偶然》中祖贤基本还是一个花瓶角色,片

中的其他两位女演员梅艳芳和叶童,也都是围绕着张国荣这个中心;而在《心动》中,祖

贤扮演的角色要复杂得多,个性也更为突出,使祖贤有了更多自己的表演空间,虽然该片

在整体上品质不高,祖贤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与周润发和钟镇涛合作的《杀妻二人组》(1986)则是一部荒诞搞笑的喜剧片,该剧整

体水准一般,搞笑的主角是周和钟这两个神经质的男人,祖贤虽然成婚,但心地单纯,依

然是一派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她和梅艳芳的表演虽然也算出色,但基本还是处于陪衬地

位。而在另一部和周润发合作的影片《义盖云天》(1986)中,祖贤扮演偷渡客港生,则塑

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纯洁质朴、有情有恨的少女形象,是祖贤早期影片中表演较为上乘的

一部。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影片是1987年的《芳草碧连天》,这是祖贤与齐秦合作的唯一一部

影片,按照齐秦的说法,他们也是通过这部影片相识,并在拍摄过程中开始恋爱的,其间

还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相信不少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影迷或者歌迷,都应该看到过穿着

黑色背心,皮肤白皙的祖贤轻轻地歪着小脑袋,旁边是看起来又黑又瘦,眼神象一个朴实

的台湾农村青年的齐秦,把一只手小心地搭在祖贤肩上的剧照,看来真如小哥所言,王祖

贤是天生“坐轿”,而他则是天生“抬轿”的。该片反映的是80年代的台湾农村生活,祖

贤扮演专科学校毕业的女技术员凌云峰,齐秦饰青年农民周永健,在祖贤推广花卉种植技

术的过程中大力支持祖贤,成为祖贤的助手,并与祖贤相爱。但村长的女儿林千惠却是对

齐秦一往情深。。。。。最后的结局是祖贤作出牺牲,离开了播下爱情种子的村庄。按照

齐秦的说法,这是他“最喜爱”的影片,朴实无华,“不商业”。

在《倩女幽魂》之前,王祖贤在香港共拍片9部,除前述之外,还有与邓光荣合演的

《旗袍里的秘密》和与锺镇涛、洪金宝合演的《绑错票》。这时的祖贤处于刚刚出道的阶

段,总的来说还是默默无闻,在表演上比较清纯自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以古装美人闻

名的祖贤,在这一时期的片子竟然没有一部古装戏。虽然演员的演技是非常难以评定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演员需要好的角色来成就自己。王祖贤作为刚刚出道的演员,与她合作的

多是正当红的演员如许冠杰、周润发、张国荣等人,且多担任女主角一职,可以说发展的

道路还是比较平顺的。而在这些演员中,比祖贤年长差不多二十岁的许冠杰,同时也是香

港乐坛的旗帜性人物和许氏公司的老总,对祖贤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些片子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健康纯洁、不沾粉尘的祖贤。她处在少女的自然状态,开朗活泼,如

此的美丽,却又毫不做作,仿佛永远在向你靠近,却又是永远不可亵玩的对象,是永远值

得你去珍惜的对象。尽管片子本身没有太多的亮点,但小贤的笑容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

魂灵之中。

三、“小倩”扶我上青云

真正使祖贤成名的影片,是1987年的《倩女幽魂》,这部影片已经成为香港**中一

部永恒的经典,也足以使王祖贤这个名字在华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部影片使祖贤

获得了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同时还获得各四项台湾金马奖和四项香港金像奖

及第三十二届亚太影展最佳音效奖,第十六届法国科幻**节评审团特别奖,葡萄牙科幻

**节最佳作品奖。祖贤和张国荣从中受益非浅,而《倩》剧亦是徐克最重要和最成功的

影片之一。

得奖的问题也许是次要的,那是专家的肯定而不是大众的肯定。对于祖贤来说,更大

的意义在于使自己日渐成长为一个当红的巨星,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华人女演员之一。“小

倩”的形象不仅在中港台地区风靡一时,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经典的女鬼形象,更远播日韩

和东南亚地区,使王祖贤成为在当地最受欢迎的外国女演员之一。日本人为祖贤的风姿所

倾倒,甘愿拜倒在祖贤的一双美腿之下,而从韩国,亦寄来了大量热情洋溢的信件,有的

甚至是求爱信,使王祖贤和她的经纪人迎接不暇。时至今日,人们对“小倩”还是念念不

忘,一提“小倩”便当然地想起王祖贤,而《倩女幽魂》也发展出话剧版、动画版等多个

版本,据说台湾近期还将拍摄电视剧版的《倩女幽魂》,由林心如担纲主演。

《倩女幽魂》是一部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影片,《倩女幽魂》集合了黄沾、程小东

、张叔平、潘恒生、奚仲文、戴乐民等一大批当时香港**界的精英,在编剧和制作水平

上达到了当时港台**超一流的水准。而最关键的是,《倩女幽魂》找到了最好的故事代

言人,那就是王祖贤。在这部影片中,祖贤所饰演的小倩用“惊人的美”俘虏了观众的心

灵,全片弥漫着一股诡异而伤感的浪漫和自由主义气氛。绝艳的女鬼小倩足以让世间任何

男子为之倾倒,而她与宁采臣的铭心刻骨之爱,配合程小东和徐克高超的编剧及拍摄技巧

和情景渲染,更是成为观众心中永远的感伤,成为一代人心中永远的怀念。

从**本身的技术角度来看,《倩女幽魂》也是非常成功的,此外《倩女幽魂》的服

装、造型和配乐也都是可圈可点。程小东和徐克在武打场面中使用了很多低机位的仰拍及

倾斜构图的镜头,辅以块切的剪辑手法,使物体产生形变,让镜头产生不稳定感,从而加

强了运动感,产生了庞大的气势和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在配乐上,黄沾混合使用二胡、大

键琴、长笛等中西乐器,除了旋律动人之外,更富有中国古典美,在音效上则通过深层的

混音和回响效果造成空间感和神秘感,与剧情配合得天衣无缝。此外还有张叔平的造型设

计,经典形象的造就,有他很大的功劳,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成名过早,或者说祖贤在年仅20岁的时候便红透东亚,也许

并不是一件好事。与祖贤差不多同时代的影人,如周润发、刘德华、钟楚红、黎明、张曼

玉等,都有过非常曲折的奋斗历程,甚至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这使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积

累和社会阅历,在面对多种不同的角色时显得更有积淀一些。祖贤在此前的星路基本上是

比较平坦的,而“小倩”的女鬼形象虽然经典,但这一观众心中过早形成的定位又在很大

程度上成了她的一个包袱,大大限制了她的戏路。虽然在《倩女幽魂》之外,祖贤还有不

少的优秀作品,但在影响力上都远不如《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的后两部续集《倩女幽魂之人间道》(1990)和《倩女幽魂之道道道》

(1991),在整体上而言还是成功的。这种成功首先表现在其票房的成功和市场运作的思

路上,另外就是大量技术特效的运用给影片带来的丰富观赏性 ,在10年之后一样让人感到

非常“好看”,但在影片的感染力和整体水准上和前作还是有一定差距。

《人间道》和《道道道》的故事背景,集中表现了徐克的“乱世情结”。尤其是“人

间道”,可以说是“天下大乱,黑白混淆,阴阳颠倒”,嗜血的妖魔却是当朝的国师,大

有影射现世政治的意味,想必大家都对诸葛卧龙在狱中的一番表白记忆犹深。人间道的剧

情,可以看作是人鬼之恋在人间的延续,用一个现实中的人——王祖贤所扮演的侠女傅青

凤来填补前作中人鬼殊途的遗憾。可是单纯的人人之恋,尚不足以吸引观众,何况单拍情

戏并非徐克的特长,所以又造出一个法力高强的千年蝎子精,人与妖在最后大战一场,让

观众看得过瘾。而与妖怪作战,同宁采臣与傅青凤的患难见真情,走的其实是两条主线,

大大稀释了影片中的爱情成分。

而《道道道》则很难说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但在人物的个性塑造上却远较《人间道

》鲜明。其中的幽默与搞笑成分比前两部都要多,观众观影时少了几分紧张感,却多了几

分轻松,可以笑着看到这故事的结局。《道道道》也有解构的意味,正邪虽然对立,但没

有前两部那样明显,不再有感人肺腑的生死之恋,倒多了一些插科打诨和打情骂俏,在这

时其实已经不再有爱情。可以说,《道道道》是一部风格与前作明显不同的**,有自己

的新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续貂之嫌。

三部《倩女幽魂》可以说是各有千秋,都堪称港片中的经典之作和徐克的代表作品,

其中又以第一部为最优。对大多数人来说,对王祖贤的印象也是由这三部片子而来的,他

(她)们心中的王祖贤就是那个女鬼“小倩”。而最成功的女鬼扮演者无疑是王祖贤,过

去人们心中的女鬼都是青面獠牙,有一副吓人的长舌头,但这个女鬼的美丽却远胜于凡间

的女子,让人不由得对其产生无限的爱怜与幻想。兰若寺与小倩,这其中又有多少意*的

成分呢?而我不过是想触摸到她的脚跟与裙袂罢了。

四、轻风八载银河游

《倩女幽魂》之后,祖贤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红星,收入与片约在当时的港台女星中

长期排在前几名。据说最忙的时候,曾经同时拍摄七部影片,时人便送她一个“王七姐”

的绰号。高度发达的香港娱乐工业,生产多于创造,追求的多是即时的感官和心理刺激,

王祖贤的多数影片也不可避免地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在香港八年,祖贤共拍片58部,其中

不乏优秀的力作,但也有不少影片品质确实不高,这也几乎是所有成名的香港艺人所不可

避免的。在这一点上,我同时为祖贤感到遗憾,或许祖贤便是这条文化工业流水线上的一

个牺牲品,制片公司根据大众的口味对演员从选材到培养进行一种模式化的运作,演员要

适应市场需要,追求的是和观众趣味的对路和明星效应的积累,而在演技的雕琢上就相对

欠缺。从整体上看,从1987年到1993年,祖贤所拍摄的**正是当时香港**的一个缩影

王祖贤的演艺生涯,除了在1987年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之外,就我个人看来(仅代表

个人意见),还有三次小小的“高潮”,一是1987年,有经典作品《倩女幽魂》;二是19

89到1990年,有几部很好的现代剧,亦有《阿婴》及《倩女幽魂之人间道》等代表作品;

最后是1993年,这一年祖贤拍摄的影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颇为可观,其中许多至今为观众

所熟知。而在1987年以前和1988、1991和1992这几个年份,则相对平淡一些。

1987年的《倩女幽魂》之后,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完成于1990年的《阿婴》。据说该片

因种种原因错过了当年的台湾金马奖(后获得第36届亚太影展“最佳音乐奖”),令祖

贤感到非常遗憾。看过影片之后,我亦为此感到惋惜,在剧中祖贤确实有上乘的表演(这

是在当时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做到的,殊为不易),影片以具强烈舞台感的后现代表现

手法,表现了被压抑的情欲,叶锦添的造型美工非常唯美,剧中演员的表演,和以静态画

面为主的背景相衬托,可以用“沉静有力”来形容,祖贤的表演中亦有一种难得的张力。

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片中的祖贤之美,和倩女幽魂中的美虽然是两种类型,但在某种程

度上,甚至超过了倩女幽魂。可惜该片一直未能在大陆公映,我所能看到的也只是粤语版

本。

摄于89年的《惊魂记》并不知名,却也颇有看点。这是一部有一定技巧的惊悚片,片

中没有女鬼,没有恐怖的镜头,甚至好象没有悬念,一切仿佛都在观众的视野之内,有时

甚至使观众误以为可以预料影片的进程,但发生的事件却又显得非常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细节上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即使在平淡的时候,也能让人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感

。影片由祖贤与林青霞、王小凤、李美凤四人主演,李子雄客串。祖贤在片中分饰个性与

气质对比强烈的两姐妹,并为此剪短一头秀发。她的表演同时也是该剧最大的亮点之一,

是一部能够体现出祖贤演技的作品。

同年改编自李碧华小说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同样值得一说。李碧华的很多作品都

被改编成**搬上了银幕,其中三部是由祖贤担纲主角演绎的,《潘》剧就是其中之一(

另两部是《鬼干部》和《青蛇》),或许是因为牵涉到文革的政治背景的原因,该剧也没

有在大陆公映。影片把时空的背景置换到了当代,而剧中人皆与《金瓶梅》有一一对应,

王祖贤、林俊贤、单立文等都是一人分饰古今两角,最后亦脱不开一个宿命的结局。祖贤

较冷的气质使她不适于扮演那种热情如火的角色,而更适合演内敛或冰火性情的女子,剧

中的角色定位并非是*荡妖媚,基本是适合她的。而她的剧中扮相,由于当时年仅22岁,

有掩饰不住的清秀俏丽,有时亦有不够成熟老道之处。此外她与扮演“当代武松”的林俊

贤,在外型和身高上,倒也颇为相配。

1989年,祖贤还有一部与周润发、李子雄和叶倩文合作的喜剧片《大丈夫日记》,这

部片子是周润发的喜剧代表作,表演上乘,编剧一流。但应该说,喜剧表演并不是王祖贤

的强项,王祖贤与周润发曾有三部在喜剧片中的合作,在这些影片中逗乐的主要还是我们

的发哥。她在所出演的其他喜剧片如《长短脚之恋》(1988)、《杀妻二人组》、《咖喱

辣椒3 芝士火腿》(1993)和喜剧色彩浓厚的《魔画情》、《打工皇帝》等影片中,除《

长短脚之恋》和《打工皇帝》外,整体表现确实有花瓶之嫌(其实这也难怪祖贤,香港电

影除了吴君如外,鲜有喜剧女明星)。不过这样的花瓶,也确实非常的好看耐看,我的解

释(仅代表个人意见)是:也许是祖贤太美了,所以演不好喜剧。

与时装剧比较,王祖贤似乎确实更适合于古装戏。而她的古装形象也是极为丰富,绝

非千篇一律。既有《倩女幽魂》和《画中仙》的幽怨动人,又有《倩女幽魂之道道道》中

的俏皮热情,甚至还有《千人斩》中的“心狠手辣”,其他诸如《新流星蝴蝶剑》中的聪

慧灵动、《灵狐》中的哀怨多情,加上《追日》、《阴阳法王》、《东成西就》等影片,

可以说王祖贤塑造了极为丰富的古装形象。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1993年的《东方不败之

再起风云》和《青蛇》。

《东方不败之再起风云》是东方不败这一系列的第三部。祖贤所扮演的雪千寻是一个

外刚内柔,对爱情无比忠贞的女子,在前半部中,她的扮相英姿飒爽,有一方豪杰之气,

与明军和日舰作战,有沉稳大将之风。而后半部则改回女装,给人以极度的冷艳凄美之感

,武功为东方不败所废,成为需要怜惜与保护的对象。一方面是雪千寻的至情至爱的极致

,一方面是林青霞所饰演的东方不败的冷漠残酷的极致,而这一切都在快节奏的剧情和大

场面的场景切换中发生,雪千寻一袭红衣,在炮火声中乘一叶孤舟,苦苦寻找东方不败的

场景,令人难忘。这样的一个人物应该说是有丰富的内涵,祖贤诠释得也很到位,可惜她

和林青霞同为女儿身,难以吸引观众的移情。该剧的编剧和近乎神鬼的过于夸张的动作设

计,也落下为人所诟病之处,但仍不失为一部富有看点的影片。

在《青蛇》中,祖贤与张曼玉搭档。虽然小张曼玉一岁多,但祖贤在外型和气质上都

要胜过张曼玉一筹,理所当然地做了姐姐白蛇。不过也必须承认,青蛇和白蛇一样,也是

这部片子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我个人认为,不论李碧华是否有此立意,或者是仅仅沉迷于

对风花雪月的描写,这部影片还是对白蛇传这一民间传说最有深度的新的阐释,特别是小

青的形象突破了传统。她有着高度的主体自觉和独立意识,而不再是那个千篇一律的类型

化的小青。她个性鲜明,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勇于与命运抗争。法海在戏中成了一个在

天理与人欲之间挣扎,集佛性、魔性、人性于一体的青年和尚。当然商业影片的性质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内涵与深度的发挥,此外剧中唯美的造型与摄影,戏曲效果的引入,给

人以“美不胜收”之感,确实有着诸多看点。祖贤塑造的白蛇形象,则是所有白蛇中“最

美”的一位,她从诵经、捧茶、熨衣到打伞、背剑的每一个姿势和背影,无不看得我如痴

如醉。

1993年,祖贤还有《新流星蝴蝶剑》和《东成西就》两部古装影片也颇具影响。前者

是长宏投入三千万的大制作,祖贤与梁朝伟合作,所扮演的小蝶天真聪慧,兼之灵动的造

型,给人以“轻舞飞扬”之感。而《东成西就》则是一部解构和颠覆武侠世界的作品,众

多港台明星极尽搞笑之能事,少了几分侠义大气,却迎合了普通的市民趣味。王祖贤和张

国荣打情骂俏的“干柴烈火掌”和“洪七”张学友对她的“真情告白”令人捧腹不已。

除前述影片之外,祖贤在 1989年与钟镇涛、梁朝伟合演的《杀手蝴蝶梦》、及与周

润发、刘德华合演的《赌神》,1992年与成龙合作的《城市猎人》及同年与郑少秋合演的

《阴阳法王》等诸多影片也值得一说,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按照我的统计,从1985年到1993年,祖贤在香港共拍片58部(含两部客串),平均每

年有7部左右,在数量上还是很可观的,但质量却是参差不齐。也正如前文所言,祖贤的影

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那一时期港片的水准,这一时期充斥影坛更多的是我们童年时代

经常看到的武打与警匪及黑社会的片子,鲜有有深度的作品。片中多的是男性的刚猛,男

明星的风头在整体上盖过了女明星,而祖贤则是当时最富票房号召力的女明星之一,也是

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女演员之一,堪称女演员中最成功的范例。而当祖贤

的事业处于巅峰时期,演技进入成熟期时,她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告别影坛,实为一大憾事

。这其后,过去声名远不如祖贤的张曼玉数夺金马影后,成为国际级的影星,相信祖贤如

果不因感情问题打乱事业的发展,应当取得远比现在更大的成就。

五、十年一觉香江梦

如前所述,1993年,王祖贤在演艺事业上似乎迎来了又一个高峰。王祖贤本人在影坛

如日中天,而从《青蛇》等剧中,我们更可以感到,二十六岁的祖贤,在演技上正逐渐走

入成熟阶段。从事业发展的角度讲,或许祖贤本应该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影片和不同类型

的角色,来进一步完善和雕琢自己的演技,向国际巨星的方向发展,从祖贤的实力和人气

来说,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惜的是,在这一年,她选择了离去。

水瓶星座的王祖贤,一直让人捉摸不透,也许无人能给出一个她真正离开影坛的最完

满原因。二十六岁,正是演员一生中的黄金年龄,而对于女演员来说更是如此。其实祖贤

对于常常“拍得没日没夜”的演艺生涯也渴望有所改变,甚至有过就拍到二十六岁就息影

的想法,但真正使她中断自己的演艺生涯的,应该说还是个人的情感问题。

也许是王祖贤此前的人生经历太过平顺了,缺少了某种人生阅历,命中注定要象林建

岳这样的人来教会祖贤如何懂得人生。我们不敢肯定这个人对祖贤在当时完全是抱着一种

玩弄感情的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们在当时没有分手,也不可能会在将来走到一起

,这是由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同时也是由富家公子林建岳这个人的特点所决定的。

在今天,娱乐圈中的绯闻和分分合合本是常事,有些艺人为炒作自己,往往是

一、《蜀相》

作者:唐代杜甫

1、原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翻译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3、表达情感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八阵图》

作者:唐代杜甫

1、原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3、表达情感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三、《咏怀古迹》

作者:唐代杜甫

1、原句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2、翻译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3、表达情感

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

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

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

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四、《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作者:唐代李白

1、原句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2、翻译

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

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

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

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

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

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五、诸葛武侯

作者:宋代:王安石

1、原句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2、翻译

译文:仰慕英贤怎奈天妒伤心亦挽不回,高风亮节鞠躬尽瘁至斯的精神还有谁堪被赞誉。小小一个刘蜀怎么能与吴魏两个政权同在?若非真诚虚心怎能得此大才辅佐。

文翁讲堂(1)

锦里淹中馆(2),岷山稷下亭(3),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4)。

槐落犹疑市(5),苔深不辨铭(6)。

良哉二千石(7),江汉表遗灵。

卢照邻(637左右-680左右),字升之,幽州范阳(郡名,治所在北京市大兴县一带)人。曾任四川新都尉,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称为“初唐四杰”。

注:(1)文翁讲堂:文翁,名党,字仲翁。安徽舒城县枫香树文家冲人。(2)淹中:春秋鲁国里名,在山东曲阜。(3)稷下:古地名,在战国齐都城临淄稷门附近。(4)古壁有丹青: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常借指绘画。(5)市:市里,市门。这里暗指齐国都城临淄稷门。(6)铭:刻于器物之上的文字,称述生平功德,使传扬于后世。古多铸于钟鼎,秦汉以后,或刻于碑石。(7)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后因称郡守、郎将为二千石。文翁为蜀郡守,故此处“二千石”指文翁。

是关于对历史方面的一些感概的一首诗作。全诗曲调悲凉,悠远,应用了大量的地名,所以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

昆虫文化起源于人类和昆虫长期共存的生活当中人们由于对昆虫的不了解所以用传说和故事解释昆虫的神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昆虫文化赋予文化内涵

比如:夏天我们经常见到的昆虫是蝉,夏天的“夏”字实际上就来源于蝉。秋天我们经常见到的昆虫是螽斯、蚂蚱等,秋天的“秋”字是来源于螽斯。

总之昆虫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在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昆虫比如蜜蜂和蝴蝶帮助植物受粉就是对人们非常有好处的当然也有害虫人们惧怕讨厌害虫所以就有很多的与昆虫相关的节日和仪式这些都是组成昆虫文化的因素

为了具体的了解昆虫文化 下面举几个例子:

1 .吃 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吃是最重要的。昆虫文化第一个内涵就是和吃相关的。为什么中国人对吃那么重视呢?这与历史上的灾难有关。据周尧教授的统计从公元前 707 到 1949 年成立的时候,发生了蝗灾将近 800 次。平均 3 到 5 年就有一次大的蝗灾。每次蝗灾来临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翻开历史的画卷,关于蝗灾的记载非常多。 《旧唐书·五行志》中载:“唐贞元元年(即公元 785 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明崇祯十三年( 1640 年)《河南通志》云:“开封大蝗,秋禾尽伤,人相食。汝宁蝗蝻生,人相食。洛阳蝗,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父子、兄弟、夫妇相食,死亡载道。”类似的记载在中国古籍中可谓史不绝书,触目惊心。 古代人对蝗虫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对付蝗害,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巫术办法。如直接打蝗虫,埋蝗虫,用鞭炮和锣鼓声吓蝗虫。现在西南民族的一些少数民族的火把节,实际上就是用火来烧蝗虫留下的习俗。汉语农业的“农”字源于用手等捕捉害虫。

2 .穿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在近 5000 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蚕桑文化,几乎在中国的地理、历史、神话、文学、绘画及人们生活的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蚕与丝的印痕。 四川绵阳的嫘祖 庙里塑了一个蚕神的形象。蚕神手拿的是蚕的幼虫和茧,旁边有一个马头的雕像。为什么把蚕神和马头联起来呢?传说以前打仗,一般是一家派一个壮丁去,其中有一户家中只有老头、老太太和一个女儿,他的爹被派打仗去,几年没有回来,女儿非常想念她父亲,私下许了一个愿,说如果是谁把其父亲从战场上找回来她就嫁给谁,不想他们家中喂养的一匹马听到女子的心愿,挣脱缰绳跑了,没几天就把姑娘的父亲从战场上驮了回来,老汉很快发现马见到女儿的时候老是神情不对,问清了缘由后就把马杀掉了,把皮放在桑树底下。有一天女儿用脚踢了一下,不想马皮就把女子包裹起来,飞到桑树上变成蚕

3 . 祛 病 蚊子能传播疟疾。我们在**中常常看到森林里乌烟瘴气过后,人就倒下了,实际上瘴气就是蚊虫群飞而成的,而这些蚊子能传播的恶性疟疾。中国人称疟疾为瘴气,在意大利语当中,疟疾叫“阴风”,可谓车出一辙。中国西双版纳有几句民谣:“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要到车佛南,首先买好棺材板;要到菩萨坝,先把老婆嫁”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疟疾对人类的危害。

由跳蚤传播的鼠疫, 1237 年在欧洲蔓延,共夺去 2500 万人的生命; 1655 年流行的鼠疫又使 10 万伦敦人丧生; 1918 年,此病在我国东北各地流行,死亡人数在 50 万以上。

虱子传播斑疹伤寒,但长征中虱子被称为“革命虫”,长征中的军人身上生满了虱子。毛泽东主席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曾经说“只有长过虱子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在电视连续剧《长征》里有一个镜头,邓颖超逮虱子,一个钟头就从周恩来的毛背心上逮了 160 多只虱子。很多女同志到了长征中剃成廖光头,不是怕敌人抓住自己的头发,而是怕生虱子。

4 .后代 古人认为螽斯(俗称蝈蝈)能够生一百个儿子,是多子多孙的象征。所以,在《诗经》中就有对螽斯多子多孙的赞叹:“螽斯羽, 诜诜 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蜇蜇兮”。

紫禁城有角楼、百子门和螽斯门,都与人们的生殖信仰相关。传说在建紫禁城的角楼时明朝的皇帝 朱棣 一定要求工匠建成 8 梁 18 柱 72 脊。但是工匠没办法满足皇帝的要求,愁得大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正当他们害怕被杀头而准备逃跑时,建筑业之祖师爷鲁班显灵,送来一个刚好有 8 梁 18 柱 72 脊的蝈蝈笼 。工匠们便模仿蝈蝈笼的样式建造了紫禁城的角楼

5 渴望升官发财 除上述个人生存或维持小家庭的基本需求外,昆虫文化还反映了人们更高的渴望,如升官发财并且是越快越好等。这些在古代的年画或玉雕有所体现。如年画中有一个猴子坐在马上,旁边绘有一只胡蜂,寓意为“马上封侯”或“封侯托印”。 2002 年是农历的马年,当时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工艺品是一匹马的背上有一个苍蝇,寓意为“马上赢”。还有一件工艺品是玉雕的飞 蝗爬在藤本植物上 ,寓意为“飞黄腾达”。

6 .希望玩乐 比如古代的斗蟋之风就是由玩乐所形成,现在斗蟋仍然很风行。

7 .提倡善 对所有的人要善,对所有的事情要善。古人们相信如果谁不善,就会受到自然或者是神的惩罚。如果是统治者不善,蝗虫或者其它害虫就要爆发。如果人死了,好人就能够变成蝴蝶等漂亮的昆虫或有益的昆虫,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蝴蝶。而坏人就变成苍蝇,变成蝗虫之类的丑陋的昆虫或害虫。

8 .提倡孝道 要对父母孝,对老师、对长辈孝顺。中国 24 孝图中一个叫吴猛的人, 8 岁就知道非常孝顺父母,夏天自己本来可以把蚊帐放下来,但是他不放,害怕自己藏到蚊帐里后蚊子会去叮他的父母,后来吴猛被尊为神灵。

9 .提倡勤奋 家喻户晓的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就是典型的证例。

10 .提倡高洁 蝉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高洁、吉祥与灵通的象征。早在新石期时代晚期,人们就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玉蝉,以祈死者身体不受邪魔侵扰,同时净化身体而能顺利到达仙界。另外 , 古人还认为金蝉脱壳预示着生命的再生。参禅打坐的“禅”即源于此信仰。含蝉体积都比较小,一般不过一寸余长 , 以便压舌。中国农业大学收藏有汉代和田青玉制做的巨型玉蝉。该蝉体长 32 厘米,宽 116 厘米,厚 78 厘米,重 4 公斤。正面弧形凸起,头部上端刻有两只复眼,下端刻有略尖的嘴巴,前翅合拢紧护腹部 , 前胸背板和两前翅上刻的阳文翼脉长短弯曲自然,两翼边斜磨,翅略超过腹部末端,腹部下端以阴文琢刻。整体造型基本准确,刀法简练,线条粗旷流畅,形象生动,立体感强。

11 .提倡知足常乐 大家可能见过苍蝇停在某处时经常搓动前足。为什么苍蝇搓前足?古代传说,有一个男孩在父母双亡后与哥嫂生活在一起,哥嫂俩经常欺负弟弟。有一天嫂子 把弟弟赶出家门。弟弟来到庙里见到一个白胡子老头,白胡子老头问他干什么,他说生活不大好,老头就说你搓个绳子去穿一些钱。弟弟比较知足,搓了很短的一段绳子,穿了一小串钱就回去。哥嫂问清了弟弟得钱的经过后,嫂子就叫他丈夫第也去了那个庙,同样见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同样重复了一遍弟弟的话。老先生也让哥哥搓绳子和穿铜钱,可贪财的哥哥不停地搓,神仙一看他太贪了,用袖子一甩,把哥哥打倒在地并变成了苍蝇,从此以后苍蝇就不断地搓动前足

中国蝴蝶文化 ---- 一个例子

��蝴蝶简称蝶,是色彩艳丽的鳞翅目昆虫。全世界已知近 20 000 种,中国已知 1 800 余种。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与蝴蝶间形成了非常复杂而密切的关系,对蝴蝶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看法。虽然中国人对蝴蝶的观念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不尽相同,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美的化身

��蝴蝶多彩的双翼、翩跹的舞姿、与花为伍的习性等,无不引起人们的爱怜、向往与遐想。古往今来,漂亮的蝴蝶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喜爱的对象。诗人们对蝴蝶长歌长吟,画家们挥毫泼墨再现蝴蝶的可人,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从藏饰玩用等方面都能找到蝴蝶的记印。早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出距今 6 000 年前的玉制、石制和土制的蝶形装饰品。几千年来,各式各样的蝴蝶装饰品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它们曾被称为“会飞的花朵”、“能动的图画”、“大自然的舞姬”、“虫国西施”、“美的精灵”等等,这些优美的词句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小生命的深情厚爱。

��有些民族甚至有蝴蝶图腾崇拜的风俗。如按苗族的传说,人类的始祖姓姜名央,是从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所产的十二个卵中孵化而出;苗族人把蝴蝶奉为自己祖先。

��2 .自由、爱情的象征

��每当春暖花开、万象生烟之际,美丽的蝴蝶双双对对在花间款款飞翔时,不免使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要是能像蝴蝶那样自由自在该有多好!旧社会那些自由恋爱但又不能结合的青年们对蝴蝶更是无比羡慕,他们生不能结合,死后化作双蝶相伴而飞,现世的大悲变成了“来世”的大喜!仅作者所知中国民间流传的殉情化蝶的传说与记载就有五例,其中家喻户晓者为梁祝化蝶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其历史原型,由于年代久远,已难确考。但据文献记载,特别是地方志史料,此故事以浙东为中心,通过人民群众口头讲述、剧目、书籍文献等多种形式,自东晋以来,盛传不衰。一千五百多年来,传遍了大江南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连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的百姓对此亦不生疏,被称之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文学与文化瑰宝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断创造和历代文人学士的雕琢加工已广泛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仅“梁祝读书处”在全国就有五处——浙江杭州、江苏宜兴、山东曲阜和邹县、四川合川;“梁祝墓地”更多,有浙江鄞县、江苏宜兴和江都、安徽舒城、山东嘉祥和徽山、四川合川、河北河间、甘肃清水等九处;足见梁祝文化影响之大。从 20 纪 50 年代路工编著的《梁祝故事说唱集》和 90 年代周静书和白石星主编的《梁祝故事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故事传到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广大的人民群众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们的心声融入故事的情节。梁祝化蝶的传说可谓脍炙人口,此处不再赘述。

��3 .喜庆、吉祥、幸福的灵物

��幸福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与心愿。蝴蝶作为喜庆、吉祥、幸福的象征频频出现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 图 1~2) 中。吉祥图案用人物、虫鱼、花鸟等形象和文字,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等表现手法,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祸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平安、吉祥的愿望。这种艺术形式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育于唐宋,成熟于明清;长期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4 . 长寿的象征

��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象征很多,其中蝴蝶就是一个重要的角色。《礼记》中载:“七十曰耄,八十曰耋,百年曰期颐”。耄耋之年在古时可谓高寿,含蓄的中国人便借谐音“猫蝶”来表达高寿之意。猫蝶图是国画中常见的祝寿图。

��此外,瓜蝶图也有长寿和子孙不断之意。此处的蝶与“瓞” ( 小瓜 ) 谐音,瓜瓞绵绵意味着长寿与多子多孙。晚清王府春节期间辞岁时,官员们要礼节性地拜见慈禧;工匠们为此专门在地窖中培植出一株香瓜,饲养好一群蝴蝶,香瓜要事先摆在殿中,蝴蝶被装入两个黄磁捧盒里。晚上十时左右,当首批官员向慈禧行“两跪六叩”大礼时,左边的太监一掀盒盖,彩蝶便从盒中飞出。一时间,花香蝶舞,满堂春辉。太监会不失时机地大声高呼:“太福晋年年吉庆,瓜瓞绵绵!……”

��5 .春天的使者

��送别漫漫寒冬,大地回暖,春风和煦,万木争荣,昆虫苏醒,蝴蝶展翅翔晴空,怎不令人激动!蝴蝶是早春人们迎来的第一批大型昆虫,其因栩栩之态而得“春驹”之名。在有关春天的绘画中,蝴蝶之舞最具代表性。

��北宋时期,每年二月初二在当时首都开封要举行名为“扑蝶会”的游艺活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刻印的《曲阜县志》中也有“‘花朝日',为扑蝶之会,晴则百果实”的记载。

��6 .女性的替身

��蝴蝶与美女的隐秘联系古今中外如出一辙,如唱一曲。蝴蝶被尊为“花月之神”,它们可以变成妙龄女郎,可以充当爱情的使者。 究其根源,不外乎二者拥有同样的美丽的身材、同样的打扮、相似的性情。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蝶三首》是以蝶比人、以人拟蝶的传世名篇;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也塑造了一位由大如雁的蝴蝶化成的丽人。

��7 .寻花问柳的男士形象

��因为蝴蝶性喜追香逐艳,所以它们又有男士好色之嫌。蝴蝶的轻浪之态,正如有些男人们见异思迁的品性。古诗云:“青陵台畔日光斜,古墓贞魂倚墓霞,莫许韩冯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诗中对如果韩冯化蝶后,能否感情专一地爱他的妻子提出了怀疑。

��8 .妖冶、浪荡、色情的代名词

��蝴蝶艳美绝伦,“树大招风”自然也成了“众矢”之的。美得过了限,也成了罪过,于是乎,蝴蝶又有妖冶、浪荡、风流的坏名声。多情的女人被称成为“蝴蝶夫人”,放荡的女人被称为招蜂引蝶的“蝴蝶迷”、“花蝴蝶”、“浪蝶”、“媚蝶”等等。英国作家达夫妮 ·杜莫里哀 1938 年出版著名小说“ Rebecca ”,主人公是一个名叫 Rebecca 放荡的漂亮夫人;该书被译成中文时,译者给它取了个动听的名字《蝴蝶梦》,比直译为“丽贝卡”多出了不少供人想象的空间。

��在封建社会,女人是男人的玩物;蝴蝶有时会在其间充当“色情顾问”的角色。据《酉阳杂俎》记载,唐代风流皇帝李隆基在开元末年 ( 公元 741 年前 ) 春天,每天傍晚,在后宫让 3 000 嫔妃头插鲜花,自己亲自捉一只蝴蝶当场释放,这只蝴蝶飞到哪个嫔妃的头上,皇帝便和哪个嫔妃过夜欢娱。难怪一些画家笔下的杨贵妃手中常拿着一只蝴蝶。

��9 .梦幻与神秘的精灵

��梦是人们在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具有虚幻、神秘、超越、满足、不由自主等特性。在中国梦文化的领域中,蝶梦算是经典之梦。

��蝶梦或称梦蝶、庄周梦蝶、蝶化等见于《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后来将蝶梦喻作人生的虚幻。唐代崔涂《春夕》诗:“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亦借此典述心情之迷惘;李商隐《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则从另一个侧面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向往。

我觉得有很多吧,今天介绍下胡冰卿、谢楠和许嵩。

胡冰卿在2012年因主演微**《美》而进入演艺圈。现在是上海唐人**制作有限公司旗下的艺人,虽然唐人对她挺不错,出道短短几年,就给了她很多很好的资源,让她出演了《旋风少女》《独孤天下》《重返二十岁》等热门流量剧的女主角,不过不知什么原因,作为女一号的她总是能够被女二号或女配角抢了风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不过她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希望未来她能够有比较好的发展。

谢楠,1983年11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高中就读于合肥市第八中学,大学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1月1日凌晨,晒出结婚证合照证实与男演员吴京结婚,并于2014年8月26日产下一子。

许嵩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但是他很喜欢音乐,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作音乐作品上传到网上,是一位非常火的网络歌手,直到2009年,发行首张词曲全创作专辑《自定义》,从而才算是正式出道成为真正的歌手,有很多90后刚学会上网的时候听了不少他的歌曲。

对此你有哪些要分享的?欢迎留言分享

孙策

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江东割据豪强。

配偶:大乔

孙策是亲孙坚长子,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徽寿春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

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名士张纮因丧母,时居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纷,英雄豪杰,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江苏吴县)、会稽(浙江绍兴),报仇雪耻,做朝廷的外藩。您以为如何”

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有服在身,对您的事,实难帮忙。”

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遐迩皆知。四方之人,向往仰慕。今天的事,我的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血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说到动情之处,孙策眼中不觉落下泪来。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壮之气,深受感动,终于对孙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年西周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职分了。您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假如真能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耻也指日可待。那时您凭倚长江,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辅汉室,所建的功业,绝不会下于齐桓、晋文,定会流芳千古,岂止作一个外藩呢目前世乱多难,如果您想建功立业,就当南渡,我将与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孙策听了张纮的一番话语,心中鼓荡难平:“一言为定!我马上开始行动!我有老母弱弟,不便同行,现在都托付给您。希望您多加照顾,使我无后顾之忧。”

孙策马上赶赴寿春,去见袁术。他流着眼泪对袁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袁术聆其语言,察其举止,知道他大有过人之处。但要马上将孙坚旧部还给他,自己又心有不甘。于是,袁术便说:“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你的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们,召集兵勇。”

孙策便接了自己的母亲,带着汝南人吕范和同宗孙河,到了丹阳曲阿。依靠舅父的力量,不久,孙策便召募到兵勇数百人。但是不幸遭到泾县大帅祖郎的袭击,差一点丢了性命。

孙策只好又去见袁术。袁术这才将孙坚旧部一千多人交还孙策统领。从此,孙策渐渐流露出英雄本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汉朝廷太傅马日碑持节安抚关东,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袁术的大将乔蕤、张勋也都爱慕孙策的风采。袁术见孙策少年英雄,常叹息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孙策一骑兵,犯罪后为逃避责罚,逃进袁术的军营,藏到马棚里面。孙策派人追捕,直入袁术营中,将罪犯搜出,当场斩首。事情结束后,孙策才去拜见袁术,说明情况,向他道歉。袁术说:“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这件事,进一步提高了孙策的声誉,军中对孙策也更加敬畏。

袁术为人反复,往往言而无信,起初他许诺任用孙策为九江太守,不久,却改用丹阳人陈纪。后来,袁术攻打徐州,向庐江(今安徽合肥)太守陆康索求三万斛军粮,陆康不给,袁术大怒。正巧孙策以前曾去拜访陆康,陆康只让主薄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为此,孙策怀恨在心。袁术就派孙策去攻打陆康,并且又许愿说:“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孙策奉命出击,拿下庐江。袁术居然又出尔反尔,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对袁术,孙策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此前,汉献帝派刘繇担任扬州刺史,扬州过去的治所是寿春,而寿春已被袁术占领,刘繇便在孙策的舅父吴景和堂兄孙贲的协助下南渡长江,在曲阿没立了州治。这次孙策攻打庐江,刘繇忧心忡忡,因为他知道,吴景、孙贲是袁术任命的,担心他们与袁术、孙策联手吞并自己,于是就用武力逼赶他们,吴景和孙贲只好退居历阳(今安徽和县)。刘繇派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郡,让张英驻扎在当利口,来与袁术对抗。袁术则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率兵进击张英。双方对峙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结果。

丹阳尉朱治过去曾任孙坚的校尉,他发现袁术政德不立,就劝孙策趁机收取江东。于是孙策就去见袁术。孙策对袁术说:“我家旧日对江东人多有恩义,我愿带兵去帮助舅父征伐横江。横江攻克之后,我还可在当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万人。那时,我再率领他们助您平定天下,谋成大业。”袁术明知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未必能有什么作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孙策遂率父亲旧部和数百门客东进。

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孙策的队伍不断扩大,到历阳时,已至到五、六千人。当时,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带兵迎接孙策并赞助军粮。孙策大喜,对周瑜说:“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于是,孙策立即率部渡江(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进击横江、当利,相继攻克,樊能、张英败走。接着,孙策连续出击,“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孙策攻打刘繇的牛渚营,夺得仓库中所有粮食和兵器战具。

当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刘繇,奉他为盟主,薛礼占据秣陵城,笮融驻扎在县南。孙策首先攻打笮融,斩杀五日多人,笮融胆裂,紧闭营门,不敢妄动。孙策则挥师攻打薛礼,薛礼突围逃走。这时樊能、于麋等人,又纠集兵士来夺牛诸。孙策立即回军,打败他们,俘获万余人。然后重新进攻笮融:战斗中,孙策腿部中箭,不能乘马,部下抬他回营疗伤。有人对笮融说:“孙郎被箭射死了!”当时,孙策年轻,虽有官位名号,但人们都叫他“孙郎”。笮融闻孙策死讯,大喜,派将士与孙策部队对垒。孙策先派几百兵马挑战诱敌,而在后面设好伏兵。敌兵出击,孙策部假作溃败,引敌进入包围圈中,然后一声号令,伏兵尽起,斩首一千多敌人。孙策乘胜进攻笮融营地,并命手下将士高声喊话:“孙郎如何”声撼敌营,地动山摇,吓得不少敌兵连夜奔逃。笮融见孙策还在,越发警惕小心,深沟高垒,严加守备。

孙策见笮融负险固守,一时难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今安徽南陵县)击败刘繇别将,接着转兵攻克湖孰(今江苏江宁县南湖熟镇)、江乘(今江苏句容县北)。然后,整顿部队,到曲阿攻打刘繇。

刘繇与孙策交战,兵败,逃往丹徒(今江苏镇江市),孙策入据曲阿(参见曲阿之战),时为兴平二年。

一开始,百姓们听到孙郎兵到,都胆战心惊,魂消魄散,避之不迭,官长们也往往丢弃城池,窜伏草莽之中。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孙策大军所到之处,军士们严遵将令,不敢掳掠百姓,鸡犬菜茹,秋毫无犯。于是,百姓十分喜悦,争着用牛、酒犒劳部队。

孙策劳赐将士,发布文告,晓谕下属各县:“刘繇、笮融的乡人和部下来投降的,一无所问;愿意从军的,可以从军,并免除全家赋税徭役;如果不愿从军,绝不勉强!”

文告发布后,来归附者由四面八方云集风涌,不长时间,就招得士兵两万多,征集马匹一千多。袁术在寿春,知孙策大胜,上表奏请孙策行殄寇将军。孙策威震江东。

不久,刘繇又放弃丹徒西逃,孙策遂东进夺取吴郡。建安元年(196年)八月,孙策引兵渡过浙江,直逼会稽。会稽功曹虞翻劝太守王朗暂避孙策的锋芒,王朗不听,发在固陵(浙江萧山县西)阻击孙策。孙策几次从水上发动进攻,均未能奏效。

孙策的叔父孙静献策,建议声东击西,从查渎进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策依计。于是,夜里一面到处点燃火把,迷惑、牵制正面之敌,一面分出兵马悄悄从查渎出击。王朗出于意外,大惊,派周昕率兵仓猝迎战,孙策斩杀周昕,长驱直人。王朗败溃,带虞翻乘船逃到东洽。孙策鼓勇追击,王朗,虞翻投降。

孙策平定江东,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自己兼任会稽太守,仍以虞翻为功曹。

建安二年(197年)夏、曹操派议朗王浦携带汉献帝的诏书给孙策,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为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并命他与吕布、陈瑀等一起讨伐袁术。孙策觉得自己统领兵马,骑都尉的职务有点低,想得到将军,的封号以自重。派人向王浦微露其意。王浦当即以皇帝的名义宣布孙策权代明汉将军。

当时,陈瑀军驻海西(今江苏东海),孙策按诏书要求,整顿士马,要去与吕布、陈瑀会面,谋划军机,参同形势。但他率军走到钱塘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原来陈瑀要乘机夺取孙策的地盘。他派人秘密渡江,拿着三十多个印信给各地散寇及诸险县大帅,让他们作内应,等孙策的部队一开走,马上攻取他的郡县。孙策发现这一阴谋,大怒,派吕范、徐逸统兵直扑海西,大破陈瑀,俘获他的将士、妻儿等共四千多人。陈瑀逃奔袁绍。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派张结向汉廷贡献方物,曹操安此孙策,与之结纳,上表奏准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这时,袁术任命周瑜为居巢长,鲁肃为东郡长,但二人知袁术难成大器,相继弃官渡江来依从孙策。

同年十二月,因为孙策不支持袁术称帝,袁术便拉拢流窜到安徽的祖郎,让他鼓动山越共同对付孙策。而太史慈也占据泾县,自称丹阳太守,阻遏孙策西进。当时,宣城以东均已归孙策所有,只有泾县以西未附。孙策要开拓豫章,西征黄祖,必须先拔掉这两根钉子。于是,他先进击陵阳(今安徽青阳县东南),擒获祖郎,又进击勇里(今安徽泾县西北),擒获太史慈。

不久,刘繇在豫章病死,部众欲推戴华歆为主,华歆固辞。孙策派太史慈去探看消息。太史慈归来,孙策更坚定了吞并豫章的决心。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正准备与曹操、董承、刘璋并力讨伐袁术、刘表,军队已经整装待发,袁术病死。

袁术的长史杨弘、大将军陆勉欲率部投奔孙策,不料被庐江太守刘勋截击,全体被俘。而袁术的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也慑于曹操的威力,不敢守卫寿春,抬着袁术的棺木,带领袁术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到皖城投奔刘勋。刘勋的兵力骤然大增,但粮草不继。刘勋便派堂弟刘偕向豫章太守华歆借粮,华歆也正缺粮,只好派人领着刘偕到海昏(今江西奉新县西)、上缭(今江西永修县),向刘繇的旧部告借三万斛。刘偕去了一个多月,才借得两千斛,于是报告刘勋,并让刘勋领兵前来攻袭。

当时刘勋兵力太强,孙策想借机剪除他,也写信来,劝刘勋攻袭海昏、上缭。信中,孙策屈己下人,说:“上缭地方十分富饶,希望您能兴兵讨伐,我愿出兵做您的外援。”

刘勋决定攻取上缭。他悄悄率军经过彭泽,来到海昏地方。当地守将坚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刘勋一无所获。

当时,孙策引兵西征黄祖,正走到石城(今安徽贵池县西),听说刘勋已到海昏,立即让孙贲、孙辅率领人马驻在彭泽,准备拦击刘勋,自己则与周瑜率兵两万进袭刘勋的大本营皖城,一举攻克,俘虏三万多人。于是,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拨给他三千人马保守皖城,其余人众,全部移往吴地。

刘勋闻讯大惊,星夜回军彭泽,孙贲、孙辅出兵截杀,刘勋大败,逃往流沂(今湖北鄂城),向黄祖求救。黄祖派他的儿子黄射率水军五千人来援,孙策挥师进攻,刘勋败逃,投奔曹操,黄射也逃跑了。孙策又得到刘勋两千多兵士和一千多艘战船。于是,乘胜进攻黄祖。

十二月八日,孙策进至沙羡(今湖北嘉鱼县北)。刘表派侄儿刘虎和南阳人韩唏带领长矛队五千人赶来支援黄祖。十一日,孙策率周瑜、吕蒙、程普、孙权、韩当、黄盖等将领同时并进,与敌大战,黄祖几乎全军覆没,韩唏战死,黄祖脱身逃走,士卒溺死者达万人,孙策缴获战船六千艘。

在给汉朝廷的表章中,孙策描写此役说:“(臣)身跨马才乐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飞上风,兵激烟下,弓弩齐发,流矢雨集。”可谓惊心动魄。

孙策一鼓作气,东进豫章,驻军椒丘(江西新建县北),对虞翻说:“华歆名闻于世,但绝非我的对手。如果不早归附,将来金鼓一震,战局一开,伤害侵凌,在所不免。你先进城去,把我的意思说给他听。”虞翻领命进城,见到华歆,陈明利害,华歆举城投降。

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设立庐陵郡,任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而留周瑜镇守巴丘。

孙策还先后击破邹伦、钱铜、王晟、严白虎等部,于是,疆宇平定。

曹操闻孙策平定江南,叹息说:“猘儿难与争锋也!”于是,把兄弟的女儿许配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儿子曹章娶了孙贲的女儿。并以礼征召孙权、孙翊,命扬州刺史严象推举孙权为茂才。

史书称“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三国志·孙策传》)。从某种程度上说,孙策能够占据江东,跟他礼贤下士,善于用人大有关系。通过几件事,可以看出孙策的这一特点。

一是重用旧臣,任人不疑。

孙策微时,只有吕范、孙河二人经常跟从,危难不避。孙策待吕范如亲戚一样,往往带他一起升堂见母,饮宴欢叙。孙策入据曲阿,增兵到两万多人,把吕范部下的兵士也增到两千多,有一天,吕范一面陪孙策下棋,一面对他说:“您的事业越来越人,士兵也越来越多,而各种纲纪尚不完备。我愿暂为都督,帮助将军做好这些事情。”

孙策说:“您是著名士大夫,手下拥有不少兵将,且在疆场上已立大功,哪能委屈您管这些军中琐细事务呢”

吕范说:“我舍弃乡土,跟您到处奔波,并非求取妻子儿女荣华富贵,我是想经时济世,做出一番大事业来。你我二人,譬犹同舟涉海,如一事不妥,双方都受损失。我这也是替自己考虑,不光是为您着想。”

孙策听了,只是笑,不说话。

吕范当即告别出来,脱掉外衣,换上骑兵将领的衣服,于提马鞭来到孙策阁门,自称兼任都督之职。孙策就给他兵符,让他执掌军中诸务。吕范加意留心,整顿纲纪。军中肃睦,威禁人行。

孙策任命张纮为正议校尉,张昭为长史,他们二人,一人居守,一人从征,出谋划策,言听计从。孙策以师友之礼对待张昭。文武之事,都由张昭主理。张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他,对他大加赞美。张昭感到进退两难。孙策知道后,却非常高兴。他说:“从前管仲治理齐国,人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齐桓公成了霸主的第一位。现在张昭贤能,人们开口、闭口,褒扬夸奖,而我能重用他,这功名还不是归我吗”

二是不计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将。

孙策当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数百人。但被泾县大帅祖郎袭击,人马散尽,本人也险些丢了性命。后来,孙策占据江东,袁术派人送给祖郎日J绶,让他联络山越,对付孙策。孙策率兵亲往征讨,在陵阳县擒获祖郎。祖郎惶惧,孙策安慰他说:“当年你袭击我,刀都砍在我的马鞍上了。如今我创军立事,抛弃旧怨,对天下人都一样,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头称谢。孙策任命他为部下贼曹。

太史慈当年曾在神亭与孙策搏战。后来,也被孙策擒获。孙策解其束缚,拉着他的手问:“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孙策大笑:“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说完,立即任命他为门下曹。回军时,孙策命祖郎、太史慈为前导,军中引以为荣。后来,孙策还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抚刘繇部下,对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传中。

三是抚视孤寡,不欺弱者。

孙策攻克皖城,袁术妻儿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获。孙策对他们体恤抚慰,下令不得侵扰。后来收复豫章,又收拾安排刘繇的丧事,且很好地看顾他的家属。天下士大夫因此对孙策大加称誉。

孙策这样做,当然是出于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的需要,而且以不影响他的功业为前提。有两件事,可以说明。

一次,会稽郡属员魏腾违背了孙策的意旨,孙策执意要杀掉他。众人一再劝阻,孙策只是不听。这时,吴太夫人站在井边对他说:“你刚刚立足江南,诸事尚在草创,尚未稳固。应该优待、礼遇贤能之人,舍弃他们的过错,表彰他们的功劳。魏腾循例尽职,你却要杀他,这样一来,明天大家都会背叛你。我不忍心见你自罹祸难,还是先投井自杀了省心。”孙策大惊、顿悟,马上放了魏腾。

有位叫高岱的名士,隐居在余姚地方。孙策让陆昭去请他,自己虚心等待。听说高岱精通《左传》,孙策也预先玩读,想跟高岱讲论一番。

有人乘机离间二人。先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英武有余,文采不足,您跟他讲《左传》,他如果回答说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孙策暗记在心。

那人又对高岱说:“孙策为人,最不喜别人超过自己。他如果问你《左传》的事,你就说不知道,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讲论辩难,可就危险了!”高岱信以为真。

孙策和高岱见了面。孙策果然说起《左传》,高岱连连回答不知道,不懂得。孙策发怒,以为高岱依恃才能,轻慢自己,把他关了起来。

听说高岱被囚禁,他的朋友和当时好多人都在露天静坐,请求孙策释放他。孙策本无杀高岱之意,但登上高楼,看见几里地远近,坐满了请愿之人。孙策讨厌高岱能得众人之心,下令杀了他。

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但我们仍认为,礼贤下士,敬重人才是孙策一生待人接物的主流。而这也确实在客观上使江东人才济济,为孙权建立吴国奠定了基础。

广陵太守陈登驻在射阳。孙策西征黄祖,陈登暗中派遣间谍,拿着印绶给严白虎的余党,想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孙策。孙策回师,攻打陈登,军队暂驻丹徒,等待后继粮草。

孙策喜欢轻装简从,出外游猎。对此,虞翻不放心,早就进行过劝谏。虞翻说:“您轻出微行,搞得侍从官员来不及整顿服装预为警备,士卒们也常以此为苦。作为一军统帅,自己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白龙变化成鱼,豫且就可以射他的眼睛;白蛇自己放纵闲行,刘邦就可以杀他。希望你稍加注意才好!”

孙策知道虞翻说得对,但仍然不能改掉这习惯。

时孙策已尽得江东,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后果为郭嘉言中。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又出去打猎。他骑的是上等精骏宝马,驰驱逐鹿,跟从的人绝对赶不上。正当他快如疾风地奔驰时,突然从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向他射来。孙策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已经赶到,将三个人杀死。

原来,孙策曾杀死吴郡太守许贡。《江表传》记载,许贡上表给汉帝,说孙策骁勇,应该召回京师,控制使用,免生后患。此表被孙策的密探获得,孙策便责备许贡,并下令将其绞死。许贡死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

孙策中箭,创痛甚剧。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他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接着,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当天夜里,孙策去世,时年二十六岁。

关于孙策之死,说法纷纭。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能建功立业吗”奋起虎威,推几大吼,伤口都裂开了。当夜死去。《搜神记》则说孙策死于于吉为祟:孙策杀死于吉,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吴历》所记,可备一说;《搜神记》则纯是小说家造作虚幻之言。

孙权称帝,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他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开拓出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招揽了大批人才,为日后东吴开国奠定了根基。确实是难得的人物。但他有时过于轻率武断,以致英年早逝,也真让人叹惋。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三国、将军、将领、吴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6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