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美国优先”政策令美欧争吵公开化

美学者:“美国优先”政策令美欧争吵公开化,第1张

参考消息网12月9日报道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12月5日发表美国西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爱德华·奥尔登撰写的题为《拜登的“美国优先”经济政策可能让美欧产生裂痕》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自从乔·拜登上任总统以来,华盛顿及其欧洲盟友度过近两年的蜜月期,如今双方却开始围绕经济政策出现严重分歧。如果不能巧妙处理这些裂痕,拜登政府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新愿景——也就是美国与欧洲和亚洲的盟友及伙伴合作,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野心——可能退化为不同经济集团彼此竞争的世界。

咕哝了几个月以后,这场口角上周突然公开化。欧盟负责内部市场的委员蒂埃里·布雷东宣布,他将退出本周在马里兰州举行的美国与欧盟贸易科技委员会会议,这个委员会是协调美欧经济政策的关键机构。他说,会议的议程“不再给许多欧洲工业部长和企业关心的问题提供足够的空间”。他指的是欧盟抱怨美国为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提供新补贴,这些补贴对欧洲汽车制造商和其他企业不利。他说自己将转而关注“维护欧洲工业基础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周在华盛顿出席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白宫举行的首次国宴。他说,美国的补贴“对美国经济非常有利,但没有与欧洲经济适当协调”。

当地时间12月1日上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为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欢迎仪式

在马克龙此次访问以前,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指责美国奉行中国式的产业政策。

这些引发争议的补贴是美国国会今年早些时候通过的两项大规模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的部分内容。欧洲***认为,这两项措施都对美国公司提供不公平补贴,加剧欧洲大陆面临的竞争力挑战,还可能迫使欧洲与美国和中国展开代价高昂的补贴竞赛。

荷兰政府上周也公开回击美国的施压:美国敦促荷兰的主要芯片制造商ASML和ASMI公司切断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发起一场全面行动,阻止向中国出售高端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但尚未说服日本和荷兰等盟友支持。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大臣米基·阿德里安森斯对《金融时报》说,荷兰对与中国的关系“非常积极”,欧洲和荷兰在控制对华出口方面“应该有自己的战略”。

更长远来看,争端集中在拜登政府工业政策相互矛盾的目标上。一方面,美国希望建立强大的供应链,减少中国在向未来产业提供关键技术和投入上发挥的作用。这需要与盟国密切合作——政府称之为“友岸外包”,以防止浪费的复制并确保供应有更大弹性。另一方面,政府迫切希望看到以美国为基地的制造业得以复兴,认为制造业的丧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竞争,会削弱美国的安全,损害美国经济。

制造业岗位的丧失也削弱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工业摇摆州选民对民主党的支持。美国的每一项新措施都对在美国的公司有利,而不是欧洲或其他亲密伙伴。

担心的不只是欧洲人。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正试图保护平等对待贸易伙伴的原则,这是75年来贸易多边主义的核心。她在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说:“许多国家不想在两个集团之间做出选择。”她警告说,“政策引发的脱钩旨在提升复原力和安全,但可能最终会让人觉得以脱钩本身为目标”。

拜登坦承,这项立法存在“缺陷”,应当予以纠正。但是,有些情况目前还不清楚,比如《通胀削减法案》有关向自由贸易伙伴生产的商品提供补贴的说法是否会扩及欧盟。

此外,国会和政府以及钢铁和太阳能等行业中的许多人信奉这项法案中的“美国优先”原则,认为美国早就该复兴制造业了。他们将阻挠对这项法律做出过于宽泛的解释。

延伸阅读

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决定不忍了

中新网12月7日电近期,面对美国,欧洲***坐不住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几天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被认为是欧美避免滑向“贸易战”的“最后机会”。但按照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的观点,如今看来,想要靠谈判避免危机已然徒劳,欧洲有必要发起反击,到世贸组织“状告”美国了。

口口声声承诺恢复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美国,怎么老让欧洲盟友“做噩梦”?

美国出招,欧洲为难

几个月前,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对企业打出一张极具诱惑力的“王牌”。

从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到电动汽车、电池及相关配件生产等,2023年1月起,只要是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就有免税“大礼包”奉上,奖励高额补贴,计划10年内拨出高达4000亿美元。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价格暴涨,早就让欧洲商家不堪重负,美国此时抛出巨额优惠,欧洲大小企业怎么可能不“疯狂心动”?

不仅是欧盟经济领头羊德、法两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快将产业布局转移到大洋彼岸。

在欧盟官员看来,美国使出这一招,就是在为难欧洲。他们纷纷指责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将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

10月时,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要与美国就法案深入讨论,他担心美国的做法将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一针见血,认为美国正“搜刮”欧洲。

11月,马克龙两度亲自出马,在爱丽舍宫设宴,一次召集了法国制造业巨头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大户,另一次叫齐了爱立信、沃尔沃、联合利华、阿斯利康等一票欧洲“头部企业”负责人,目的只有一个——恳请大家将生产线留在欧洲。他还重提萨科齐时代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期望与美国分庭抗礼,挽救欧洲的再工业化进程。

法国还决定与德国联手反击。当地时间11月22日,两国达成联合声明,共同打响欧洲经济“保卫战”,宣布将守护欧洲工业,联合抵制美国这一法案。

给了面子,少了里子

在此背景下,马克龙开启了“叙友谊”和“求公平”的访美之旅。

马克龙的任务之一,是向美国总统拜登表达法美关系之牢固;任务之二,是传达欧洲的诉求,呼吁美国不要用“咄咄逼人”的《通胀削减法》,来惩罚欧洲。美国“政治”网站披露,马克龙此行是代表欧盟27国意见,试图说服拜登采纳墨西哥、加拿大模式,给予欧洲部分行业豁免。

面对美国国会议员,马克龙激烈抨击美国损害欧洲利益的行为,但在与拜登会谈时,他的语气明显缓和。法国希望被美国“当成一位好友来尊重”,马克龙说,“一个强大的欧洲盟友符合美国利益”。

然而,现实很骨感。拜登在会谈中允诺法案可作“微调”,以回应欧盟关切,但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此后又表示,不会寻求让美国国会修法。

马克龙虽获价值50万美元的白宫国宴款待,赢了面子,欧洲却没找回“里子”。

被美国“摆了好几道”

这几年,法国和欧洲的确被美国摆了“好几道”,马克龙此前多次批评美国损人利己,也有据可依。

第一回合:抢潜艇大单

2021年9月,美英澳成立小集团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把法国一脚踢开,撬走法国为澳大利亚建造12艘潜艇的“世纪合同”,马克龙气得召回驻美、澳大使。

其后拜登亲赴法国驻意大使官邸会晤马克龙,外媒称双方“和解”。

第二回合:天价天然气

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美国要求欧洲盟友共同制裁俄罗斯,导致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不得不转买美国天然气。美媒《商业内幕》援引估算数据称,从美国购买6000万美元一船的液化天然气,运抵欧洲时价格飙升至275亿美元,一艘船获利高达逾15亿美元。

2022年10月,马克龙在巴黎一场企业家大会上喊话美国和挪威,称它们以其国内价格的3到4倍对欧洲国家出售天然气,“这可不是友谊的真谛”。

第三回合:排外“小圈子”

2022年11月,G20峰会在印尼举行期间,马克龙就美国“印太战略”、AUKUS把法国排除在外,再度表达不满。

第四回合:《通胀削减法》

实际上,在G20会议期间,马克龙已经提起美国《通胀削减法》对欧盟经济的消极影响,此次访美,这一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但当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发现,一切并没有改变。

评论认为,马克龙对解决分歧“有信心”,其实只是一种外交表态。如美国果真将欧洲国家纳入补贴范围,只会增加欧企在绿色投资上对美国依赖,不符合“欧洲自主”的长远目标。

“欧洲自主”,如何反击?

究其根本,“欧洲自主”,就是欧洲脱离对美国的依赖。这是马克龙执政以来的努力目标,也是欧洲多国越来越强烈的共同意识。

此前,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用行动表达不满。他认为美国“不够重视”欧洲所提问题,拒绝访美出席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峰会。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财务发言人费伯,主张对美国采取强硬方针。他指出,如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道路上一意孤行,欧盟将不得不“将所有酷刑工具摆上台面”,“这肯定是‘核选项’,当下没人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敦促欧盟当局,就美国的行为尽快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朗格假定在欧美谈判期间或可就《通胀削减法》实施达成“一些小的变化”,但他不认为在本质上会有太大改变。

12月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声,直指美方政策“扭曲市场”、分裂全球供应链,认为欧盟须采取行动,重新评估全欧资金供给,平衡美国《通胀削减法》实施带来的竞争。

由于《通胀削减法》只有不到四周时间就将生效,欧盟能对美国打的“牌”,选项有限。这其中可能包括马克龙提到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以及如未来贸易摩擦升级,欧洲不排除向美国货品加征关税以报复。

美国“政治”网站欧洲版透露,通过“欧洲主权基金”向欧洲企业提供大量补贴,也是欧盟考虑的应急手段之一。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国家意识到,如要防止欧洲大陆变成“工业荒地”,必须赶在企业改变生产布局前,迅速行动。

美国“政治”网站、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新闻、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主流媒体均得出类似结论,即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美国制造”、“美国优先”等举措,正在破坏跨大西洋贸易,让欧洲沦为受害者,加剧欧美间的紧张关系。

《欧洲时报》社论指出,对美国来说,美欧可以并肩作战的领域仅限于意识形态共同体,对俄、中等国强硬,一旦触及美国利益,对不起,武器、天然气还得买美国的,投资只能流向美国,企业竞争力也必须美国第一。

经济学家给美国补贴政策算了一笔账,即使欧盟最大限度以牙还牙补贴自己的企业,竞争力最多只是美国的1/4。也就是说,买一辆在美生产电动汽车可获8000美元减价,而在欧洲买最多只有2000欧元补贴。

毋论同甘共苦,只有一再被“坑”,欧美盟友秀团结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要等到何时,欧洲才能从“噩梦”中醒来?

1、美国小学课程:

英语(English Languages Arts,即ELA)、科学(Science)、数学(Mathematics)、社会学习(Social Studies)、艺术人文(Arts and Humanities)、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即PE)。

2、美国中学课程:

英语(英语课还分普通英语课和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数学、社会交际(学一些关于各国习俗及传统的知识)、体育。

扩展资料:

中美得到中小学教育的差异:

1、美国教育偏重广而博,中国教育偏重窄而深。

2、美国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

3、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还有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

不是,大部分美国初中生女孩都是毒品,纹身,性爱,烟酒的拥护者,平时夜不归宿喊别人发生关系都是家常便饭,我有个美国闺蜜告诉我,她们在每周基本会性爱五到二十次,吸毒一到五次,抽烟喝酒压根数不过来,在学校的时间基本是每天的百分之一,学习成绩那就不用说了,细品就知道了。

 中学生怎么去美国留学呢那么下面就和我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到你,欢迎阅读。

  一、国内初二相当于美国中学8年级在读

 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申请国外的9年级(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建议准备并且参加建议提供toefl或ssat或slep成绩)国际学生申请第二 年秋季入读美国9年级课程,截止时间大部分为前一年的12月或第二年的1月、2月,最迟3月初截至。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准备toefl考试,时间最好控 制在3-4个月。不用担心初中毕业证的问题,因为美国初二就是初中一个毕业期,所以学生可以直接读9年级。

二、国内初三相当于美国中学9年级在读

 初中毕业或者初三在读的学生,选择范围更大。国际学生可以申请去就读美国9年级或者是10年级。截止时间大部分为前一年的12月或第二年的1 月、2月,最迟3月初截至。学生在就读期间,准备toefl或ssat考试,时间最好控制在3-4个月。有些家长愿意学生直接放弃国内的中考,全力以赴英 语的考试。我很赞同。也有一些家长,愿意让学生参加中考,去美国时候拿到中学毕业证。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帮助学生分配好考试和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三、国内高一相当于美国中学10年级在读

 学生可以申请入读美国10或11年级,建议提供toefl或ssat成绩。准备toefl或ssat考试,控制在3月,考试的计划在高一上学期 完成。国内的高一课程也是学生英语单词、句型等基础知识快速积累储备的黄金时间,这时候参加toefl或ssat的相关培训,既可以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 又可以通过知识运用来高效提高学生综合的英语能力。拿到toefl或ssat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及美国校方的招生要求来选择最终的目标院校。如果资 金和年龄允许的话,我建议学生申请10年级。因为多在美国学一年,就可以更牢固的打好基础,为sat考试以及后续的学习做奠基。

 四、国内高二(相当于国外11年级)在读学生

 学生有两种选择,选择一:高二学生可以申请美国的11,建议提供toefl或ssat成绩,这样学生有更多机会就读美国顶级大学本科;选择二: 直接申请美国大学本科入学。但是我更建议学生去读高中。因为去读11年级可以修的美国特有的ap课程。这些课程对于申请美国著名的大学有强大的优势。

关于美国与中国的教育

在教育发达美国,教育是怎样的?首先,各个学校自己编制自己的教学大纲,设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对社会公布并且自由招生。学生的选择,无论对于学校还是专业,都凭自己的自由意志,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包办。而进入学校以后,还可以重新选择专业甚至学校,转系转校是十分普通的事情。自己既然喜欢,就会自发学习的,而考试只不过是测验方式的一种。所以,美国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被要求按照兴趣组成学习团队,被要求经常做我们成年人才懂得的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图书馆查阅自己的资料,形成学习团队的领袖和队友关系,准备好在课堂上呈现给其他小组的学生听。进一步,学生自己准备好照相机,在老师带领下进入实际的地方观摩参与,然后写成一篇小论文。低年级小学生的题目包括:中国人居住的唐人街的房屋建筑特色和中国点心与美国点心的区别。高年级的题目则包括: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异同点分析。老师,被称做“协助者”,只负责组织安排和激发兴趣。

而测验,美国学校将每周、每月、每学期的测试权重60%至70%放在这些个人写作的论文的创造性上。当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要求学生增强论说力度,包含学术索引。但是,如果有谁胆敢全面引述他人的观点,就会被全班嘲笑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剽窃是最让人看不起的行为,任何观点都要你自己的、全新的,或者对他人批判扬弃的,这是教育上的所谓主观测试。当然,还有30%左右的测验是考知识的记忆,使用类似我们这样的考试卷,所谓客观测试。

美国的测试,是完全测试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而中国大部分学校执行的应试教育却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的掌握,对书本上的知识是否能够记住。所以,在世界上的各种学科竞赛上,大部分美国的孩子没有中国孩子的成绩好,只能老老实实的跟在中国孩子的屁股后面。而在许多比创造性、想象力的世界竞赛上,美国孩子的创造能力举世瞩目,而中国的孩子却只能望着诱人的奖项咽口水。得诺贝尔奖的不是没有中国人,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美国得了奖,为什么?

一个美国网友问我,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什么不同?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但后来仔细想想,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还真的有很多差别,至少我能想到的就有以下10点: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近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才能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

3.解题方法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的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能够再次重合。而在场的所有中国学生肯定立即拿出笔和纸,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轻松。因此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丰富。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鸭”,辛苦得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5.数学头脑

美国学生一向不大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中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都能够不用计算器做四位数的乘除法,甚至能够徒手开平方根,那美国学生看中国学生的眼神,肯定向看见了撒谎的小木偶的长鼻子一样。

6.零用钱

美国学生的父母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园里的草割了,我们就可以再给你一些钱花。”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用钱用完了吗?没钱了就自己到书房的抽屉了去取。”

7.旅游

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要去旅游了,请你给我一笔钱。”

8.女朋友

美国学生把女孩子带回家,自豪的对父母说:“这是我的女朋友!”中国学生面对拿着自己已经被撬锁的日记本的气急败坏的父母,心虚地说:“我没有早恋……”

9.新赛车

美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瞧,这辆新赛车是我自己组装的!”中国学生则喜欢夸耀自己的长辈:“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新赛车!”

10.自己做主

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长成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了!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供意见。”中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吼道:“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们的话当耳边风?告诉你,就算你长出了胡子,你还是我们的儿子!还是得听我们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69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