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青春期》

《解码青春期》,第1张

《解码青春期》是美国乔希、西普的著作。听了樊登的讲述后,知道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的角色要转变成教练。

书中还告诉我们,如果安排了与青少年的专属时间,就不要取消约定,要提前预料到约会可能不顺利,要想办法让谈话变得有趣。对于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来说,要具备三种关键的社会模式。游戏规则变了,父母也要改变,越是叛逆的少年,内心越需要父母的关爱?有一种思维模式,就是青少年比看起来更需要你。就像作者乔希、西普的过山车实验一样。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必须很可靠,必须是安全的,必须是撑得住的。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像一只小刺猬,往日乖巧听话的他们也学会了顶嘴,和父母吵架。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会感觉到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相处。作为家长就要寻找青春期叛逆的原因,在孩子叛逆期为他们排忧解惑,消愁烦恼。这样,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在一定的时候,有时父母也可以向孩子示弱,让孩子知道大人也需要帮助,孩子也是有思想的,慢慢地他们就会理解父母。

尤其是十四五岁的青少年,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容易陷入纵容的陷阱。要告诉孩子,如果出现教育不公平现象,让他们先与老师充分沟通。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和道歉的方法。帮助孩子及时学会补救,还要教孩子学会体谅他人,逐步促进孩子走向成熟。

今天听了樊登读书《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笔记记录一下,就当作今日内容了。

不成熟的父母有以下四种类型:

1情绪型 ,

他们会拿自己情绪的喜怒哀乐来面对你,他笑全世界都得笑,他不爽了,全家人都是他的敌人,见谁骂谁,弄得鸡犬不宁。

2驱动型 ,

他跟你的所有互动都只以目标为导向。不管你开不开心,愿不愿意,只看你的考试成绩,只看你的目标是否达到,以目标衡量你整个人生。

3被动型 

这种家长通常比较内项,不善表达,从不主动跟你进行情感交流,你跟他交流,他回避,不说,全部闷在那里,很少鼓励你,说积极的语言,更不会表达爱。

4拒绝型

这种家长有点传统意义上的法西斯,他所有的事都以自己为核心,其他人做的所有事情,只要跟他没关系,统统拒绝,只要影响到他的边界,一概反对。像一个统治者,居高临下,使得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得小心翼翼,首先想到的就是:爸爸/妈妈是否同意,其次才会考虑到自己的意愿。

1,保持主动的心态。

请记住,你已经长大,不再是那个瑟瑟发抖的,没有办法的小孩子了。你需要学会的是: 看清,了解,不接受 。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看待他对你的一切。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切。比如说,当他用情感来威胁你的时候,先要学会问自己: 事实到底是什么( 除了他们告诉你的之外)?第二个,在这件事情里, 有哪些是能被证实的事实 ?那些事是真的吗?听谁说的?真的假的呀?然后,这场危机 有多严重 ? 是紧急情况吗 ? 是谁的紧急情况 ?他们的要求是 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吗 ?当他们平静下来时,能自己解决问题吗? 这是你的责任吗 ?好了,把这一系列的问题问完,此时 你自己能够学会冷静,然后学会说不。

如何设置边界?

1让自己慢下来。

面对控制你的父母,他急匆匆,追着催着告诉你“必须”“你赶紧",好像他的事情都很紧急一样。这时候你要让自己的情绪慢下来,说:“这事情我需要考虑一下,你给我点时间,让我考虑一下”。中国古人讲“事缓则圆”,让这个事缓慢下来,慢下来以后他着急的情绪就不容易把你带进去,不容易让你觉得必须做什么事情。

2弄清楚你想要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被别人裹挟,被别人带到一个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原因在于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去哪儿。所以你首先得想清楚,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你希望自己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我们的痛苦往往就在于,你虽然不想听爸妈的话,但是你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所以浑浑噩噩地说:“那好吧,就这样吧,就听他的。 ”然后到了三四十岁,你突然想明白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沉没成本太高了。所以这就是第二步,弄清楚想要的结果。

3不要太在意那些不成熟的行为,

这个说到容易做到难。

举个例子,你爸爸发飙了,在你面前摔了一个碗。假如你没能跳出你爸爸的阴影,你一定是一激灵,然后整个身体紧张起来,你在想要不要我也摔一个;或者我认了,我服了,我给我爸跪下,说爸我错了。这叫什么呢?这都叫作你很在意那些不成熟的行为。假如你看到你爸爸摔了一个碗以后,停了一下,悄悄地把碗扫一扫、拿走,然后转头跟你爸爸接着说话。这就是慢慢地学会不要太在意那些不成熟的行为。这确实有难度,因为我们的身体反应有时候是不骗人的。你一激灵,一下子进入到那种担心、害怕的状态,这确实很难控制。这个需要练习,你得一次一次地适应、练习,最后慢慢地学会笑对这一切。

怎么做到不在意那些不成熟的行为呢?

第一个就是要放弃拯救者的角色 。有很多人跟我倾诉,就是他的爸妈六七十岁了,天天打架,整天把他叫回去劝架、负责评判。你看,你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你在他们身边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但实际上他们是大人,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应该让你这么一个小孩来负责这件事情。而如果你一旦适应了拯救者的角色,他们会特别喜欢你来扮演这个角色。因为本来就跟你没什么话说,现在你能这样参与到家庭中来,他们觉得很好,找到这个机会了。于是他们的矛盾会变得越来越多。所以,这时你得放弃这种依赖共生的关系。

我们曾经讲过依赖共生,叫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看起来是这个男人总在欺负这个女人,实际上你让他们分开,这个女人根本受不了,因为她习惯了跟他待在一起。这就是依赖共生的关系,有点像斯德哥尔摩效应。如果你觉得爸妈给你带来了很多痛苦,但是你又不愿意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天天跟他们搅和在一起,这也是依赖共生。

其次,我们要学会圆滑一点,避其锋芒。

做到圆滑一点的办法就是,你要学会认同她的感受 ,说“妈,我知道你很关心我”“妈,我知道你很生气”“妈,你真是为我操碎了心”。你并没有认同她让你做的事,但是你认同了她的感受,这个是没错的。这是亲人之间可以进行的妥协和互相的关怀,你也在向她示范,什么是一个成熟的人做事的方法,所以这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

第三个办法,叫作引导互动的走向 。就是如果两个人对着吵架时,这个讨论没有任何进展。 如果一方能够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妈,你为什么非得让我嫁给这个人呢?”“妈妈,你觉得这个人的优点有哪些?咱们列举一下。”“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人比他更强呢?”“假如有人比他更好的话,你接受我换一个人吗?”当你用提问的方法在不断问她的时候,你发现这个谈话在深入,甚至可以谈到“婚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幸福的婚姻?”“我们到底应该为什么和一个人结婚?”这样的话题。因为情感不成熟的人惧怕深入地思考,他只希望你快速地按他说的去做,就完了。如果你不能把对话谈得更深,他不会进行深度的考虑。

所以在这一步,我们用提问的方法来引导互动的走向,代表着你掌控了局面,所以你 要学会提问 。在这部分,我推荐大家去学习一本书,叫作《高绩效教练》,那本书教我们怎样用提问的方法来帮助对方考虑清楚一个问题,这可以在家里应用。

第四招是为自己创造空间 。你的能力不够,实在主导不了他,你最起码把自己保护好。

这书里提到一个方法是 幻想 。你回到家,你妈妈突然劈头盖脸骂了你一顿。幻想是什么呢?你在脑海当中感觉她表扬了你一次,你把你妈的话改了,这其实是一种蛮有效的自我保护,就像我们讲的“解离”的方法。你妈妈在骂你的时候,你脑子里想象着唐老鸭呱呱呱呱的声音,说出这样的话,你马上就觉得她的话好像没那么厉害。因为卡通片每天都在家里不断地上演,这都是自我保护。

你还可以表扬他。他骂你,你主动赞扬他。或者实在受不了了,出去转转,“我跑步去了,我走路,我散会儿步”。这都是给自己营造一个空间,这也是一个自我保护的方法。

第五招,是必要的时候你需要制止他 ,就比如他们打孩子,你需要制止,这是不行的,这是你作为一个成年人所拥有的权利。这些都是我们说的设置边界的有效技巧。

不成熟的人会害怕别人的内在体验 。在一个不成熟的人面前,他希望你越透明越好,你的喜怒哀乐最好都写在脸上。在一个不成熟的人面前,他只希望你考上大学就行,不关心你的内心世界。

实际上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内在的成熟,不是外在的成熟。外在的容貌长大了,长出胡子来了,然后有一份工作、有了孩子有了车,那不叫成熟。内在有了丰富的体验,他有自己的想法,人类历史上大家痛苦的事他也感受过了,他也 学会了怎么去面对那些人生的痛苦,生离死别、生老病死这样的事情,这才是真正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所以, 你得相信内在体验的重要性 。奥斯卡·王尔德讲:“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我没法解决我生活的环境,我可能生活在一个很糟糕的环境里,但是我具备仰望星空的能力,这就是内在体验的重要性。我们之所以读伟大的文学作品,书中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有仰望星空的能力,有丰富的内在体验。这就是对抗不成熟父母的最本质的东西。

1要试着发现需要警惕的情绪。

比如今天有一丝丝不高兴,如果你是一个麻木的人,你就会随他过去了,不会反省自己的这份不高兴。但要尝试着有内省精神,能洞察自己内在良知,把自己的那个念头拎出来看看,找到自己的内在,这就是发现需要警惕的情绪。

2要有直觉

一个做一件事情做久了,的确会产生一种直觉,这是一种对于长时间经验所得的意识,要关注到自己的这种直觉。

3要有顿悟。

要唤醒你的内在自我,让你活得有觉知。

要在生活中多擦亮眼睛,洗净心灵,多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发现这些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去体会那一个个美好的瞬间,阳光,落叶,微风。多感受这些生活中的美好,让自己的感情丰富起来,你大脑的脑回路就会变得不一样,会更倾向于放松,愉悦。

具体如何慢慢学会做到这些?

1拥有更加健康的自我概念。

更加健康的自我概念就是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很好、也很愿意努力。你看,这三条缺哪个都不行:第一个,你说我发现自己挺好的,所以我不努力了,这是一个固定型的人格,你没有成长;第二个,你说我要不断地努力,但是我不觉得自己很好。你在长期批评自己;第三个,你觉得自己很好,但你不了解自己。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好,没有道理。所以,这是健康的自我概念中最重要的三个特征: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很好、也很愿意努力。这三句话甚至可以经常重复。

《论语》当中,孔夫子曾经称赞过蘧伯玉的特使,说老先生在家干吗呢?老先生说:“欲寡其过而不能也”。这就是典型的我在不断地努力,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虽然我知道我的价值,但是我依然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就结合在一起了。

最后,我们讲讲当下的互动改善关系,就是此时此刻听完了这本书,你回去立刻就能做的事是什么。

第一个,把自己看作与他们同样重要的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是一样的,不因为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而重要程度不同。“天不造人上之人,天亦不造人下之人。”我们大家是平等的。

第二个,有意识地保持自我联结,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你可能会犯错,人人都会犯错,但是你不能恨自己,你不能排斥自己,你需要接纳。只有接纳了自己,你才能接纳外在的社会、接纳别人。

然后,成为关系的引路人。还记得我们说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吗?你应该主动地成为关系的引路人,带着大家朝着更好的、更深入的、与情感连接的方向去发展,有点耐心、逐渐改善。别指望说我听完这本书,明天我们全家就变好了,这不可能,要慢慢来、慢慢地发现。

发现、觉知很重要。有时候我们在家里边发飙,突然之间失控,就是失去了觉知。 有觉知的人是不会失控的,如果你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体会着什么,你就不会突然发飙。 但是当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莫名其妙一股怒火冲上来,这时你就会发飙。所以慢慢来,先从觉知开始。然后,用不批判的方式进行沟通,可以学一下《非暴力沟通》。

然后,接纳过去,展望未来,最后这句话很重要。不要听完了这本书去跟父母吵架,不要说我怎么这么倒霉,这说的全是我,我要去跟我的父母理论,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纳过去,就意味着这事已经发生了,这就是你这一生中最合理的部分,你没法改变。你的父母尽他所能了,在他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这样。他把你养大,最起码他让你健康地活到了今天,能做到这一点对他来讲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因为你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不知道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他为什么情感没法跟你产生联结。

所以你去责怪、去抱怨,都只会让你变得更不成熟。而你要成熟起来,去接纳、去理解、去爱他们,愿意对他们表示感谢,这叫接纳过去。展望未来呢?就是我们一块儿发展、一块儿长大、一块儿成熟。听我们讲书的人,虽然是以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居多,但是我们的听众中也有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七八十岁了还能改变吗?可以,他们可以变得很好。他们可以通过听书——因为他们视力不太好,看书肯定很费劲——他们可以通过听书改变自己的性格,改变和第三代的沟通方式等等,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既然你可以成长,父母也一样可以成长。

最后,这本书列了一个“成年子女的基本权利清单”,这特有意思。你作为一个长大了的孩子,你有哪些基本权利呢?

第一个,叫设置边界的权利。你可以设置自己的边界。

第二个,不受情感胁迫的权利。你可以向我提要求,但你不能威胁我,你威胁我我可以不听。

第三,情绪自主和精神自由的权利。就是我的情绪是自主的,我的精神是自由的,我想想什么样的问题你不能控制我,你不能够告诉我说这样想都是邪恶的。

第四个,选择关系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关系,你愿意跟谁生活,不愿意跟谁生活,这是你的权利。

第五个,清晰沟通的权利。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第六个,自主做出最佳选择的权利。

第七个,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当然,请注意这不意味着你就不能改变。我们说你有这个权利,别人应该尊重,你也可以坚持。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你也可以改变,你也同样具备过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第八个,平等与受尊重的权利。

第九个,优先考虑自身健康与幸福的权利。

第十个,关爱与保护自我的权利。

这是一个成年子女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权利,希望我讲的这本书能够安慰到大家,而且能够帮助大家找到一些方法,从曾经受过的伤害中走出来。

养育的本质

一、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一生

摘抄: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每个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都能从童年和父母的相处方式中找到答案。

和父母想处的方式,也会投射到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情绪处理方式,以及和他人想处的模式上。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

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关系的投射。

父母每天都在用语言定义和描述孩子,很多孩子逐渐变成了父母所描述的样子。有的孩子被这些语言“驱赶”,最后成了语言里所塑造的那个人。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

父母的语言在塑造孩子,父母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孩子在观察父母的反应、模仿父母言行的过程中,建立了他们的世界观。

收获:

1、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常常觉得受不了爸妈的某些行为和习惯,但却不知不觉养成了这些我们受不了的习惯,长成了我们的“爸妈”。

2、小心莫名其妙的坏脾气,想来自己真的有无数次因为一点点很小的事情就莫名其妙脾气爆了,控制不了自己。回想小时候的自己,却是有很多敢怒不敢言的经历。

3、父母的语言和行为塑造了孩子,有的小伙伴就长成了他爸妈口中的孩子,“他不可能考得上公务员”“他懒得要死”,结果就是这个小伙伴考公务员前就认定自己考不上,平时也确实不怎么爱动,特别是在他爸妈面前。

下一步行动:

1、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消除“不可能”等负面词语,多使用积极正能量的词语。

2、注意出现莫名其妙的坏脾气,学会审视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3、不断学习。

二、远离恶劣的亲子关系

摘抄:

一个被揍的孩子,体内会分泌很多肾上腺素,因为人感受到威胁时自然会紧张。如果是父母打孩子,孩子会分泌很多肾上腺素,但孩子不能打父母,所以只能被父母揍。他生了很大的气,憋着很大的火,肾上腺素分泌得越来越多,但就是释放不出来。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会比平常人高很多,一点点的挑衅都会让他们像火药桶一样,“砰”的一下就炸掉了。这就是打孩子的恶果。

父母有时会恐吓、威胁孩子。这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亲子关系中,冷暴力是让孩子最为恐惧的一种方式。它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成为噩梦的一部分。表现形式就是,父母突然之间不理孩子了。再也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即便短期有效,破坏的也是无条件的爱。

实际上,孩子能主动来和好,不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效,而是孩子爱父母。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潜意识里,只要遇到某件小事,也就是他在小时候曾感受到的对他伤害最大的类似的小事,他就会立刻变得敏感,情绪突然爆发。

父母要意识到,所有对孩子的伤害,最终都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影响他的一生。唯有改变自己,改变婚姻、工作和与孩子的互动,才可以弥补潜意识中的缺陷。

绝对不要等父母去改变,也不要等自己的孩子来改变,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是自己的,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自己。

收获:

1、恶劣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伤害非常大。打孩子会让他变得易怒,冷暴力给孩子带来终身恐惧。

2、孩子小时候受过的伤害,可能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甚至还感觉他挺好的,但是这些伤害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潜意识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

下一步行动:

1、不打骂孩子,有时候情绪上来了控制不住,也要跟孩子说清楚是自己的问题。

2、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让他快快乐乐地成长。

3、注意自己的语言,学会和身边的人沟通,特别是老人家,不用用威胁、恐吓的言语。

三、养育是复杂体系

摘抄:

养育孩子,绝不是“别人怎么做,我照做就行”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就能概括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感受,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教育孩子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无从判断孩子受哪一件事、哪一个画面、哪一句话、哪一段旅行、哪一种体验的影响,刷新了他的价值观。

好奇和求知是一个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

一个人即便七八十岁,依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

纯粹为了美好而美好、为了求知而求知的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复杂体系之下成长出来的生命。

收获:

1、养育孩子是一个复杂体系,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思维粗暴地对待。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他好的环境,和孩子一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好奇和求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便七老八十,也要保有一颗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心。

3、外部去规范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应从内部出发,让孩子有高的自尊、有价值感、有爱好,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做,并且能乐在其中。

下一步行动:

1、给孩子提供阳光雨露,现阶段就陪他好好玩。

2、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不要扼杀了他的好奇心,多鼓励。

3、先从自己做起,找到自己兴趣所在,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文丨福果妈妈

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视频,小孩子躺在地上大声哭闹,而爸爸妈妈在一旁静静的看着。

网友看了之后都在调侃,孩子们这套不管用,都是爸爸妈妈当年玩儿剩下的……

不过,父母这样在一旁看着孩子哭闹的教育方式,让我想起之前听樊登读书的时候记下的一些知识点。

樊登讲过家长常见的5种错误教育方式,其中就有这个“放任型”方案。

那具体是哪五种方式呢?

一,控制型管教

当一个孩子抓狂,躺在地上哇哇大叫的时候,控制型的父母会过来说,我数321,你给我起来。

控制型管教下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孩子会走向两种极端:

要么他会去控制别人,因为他在一个控制型关系中长大,那么他习得的相处方式就是去控制别人;要么他会失去自己的动力,变得懦弱,没有主见,凡事都听别人的。

二,贿赂型管教

当孩子哭闹不休的时候,家长会对孩子说,你别哭了,爸爸给你买糖。

而贿赂型管教的后果是什么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不可能永远被贿赂,当孩子养成习惯,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找到一个条件,找到一个外在的东西来满足他,那样孩子就做任何一件事都找不到这件事本身的乐趣,而只能看到一件事带给自己的后果,这样他和世界的相处模式,就变成一种交换关系。

这两种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了,我们成为父母后,没有经过思考,直接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汲取了我们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教育方式,用在了孩子身上,并没有动脑子去想其他方式。

樊登说,“如果你停止不了威胁和交换,那么你会在家里反复上演这些剧目。”

事实的确如此,做为父母,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三,放任型管教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放任型家长会说,让他哭吧,小孩子哭一哭身体好,不要管他。

这种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孩子来说,他都已经躺在地上哭了,爸爸妈妈还是无动于衷,那以后孩子就不敢再去信任父母给自己的爱。

还有一个问题,放任型教育下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形成成瘾性人格。

什么叫成瘾性人格呢?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情,做起来没完,打 游戏 、玩手机、抽烟,他沉浸在其中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因为,孩子需要一个东西来给他带来一些支撑,他没有从父母亲那里得到足够的支持,那么他就容易依赖一个东西, 游戏 、小说、漫画等等。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见到的沉迷于打 游戏 的孩子,大多都是家长对他关心不够的孩子。

四,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摔了一跤,否定孩子感受的父母,会过来说,不疼不疼,站起来,没事。还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倒哭了,还会说,这有什么,男子汉摔倒了不要哭。

这种教育下,孩子的感受经常被忽略,虽然他会慢慢的变得坚强,但是他也学会了忽略他人的感受。

五,以消极的后果进行惩罚

比如孩子不按时吃饭,妈妈会惩罚孩子不许看电视。

这样的规矩看似有道理,这个惩罚也好像既没有伤到孩子的身体,也没有伤到孩子的心灵,但是,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关系的,这个惩罚就叫做消极后果,纯粹是因为大人手中有惩罚孩子的权利。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就是孩子根本理解不了他的错误,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而只是看到,大人手中有特权。

说完了错误的教导方式,那么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很多父母迫不及待想问了。

其实,当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无非是在纠正孩子的行为,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能够明白父母纠正他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是无条件的爱他的。

这也就是父母教育孩子过程中很难拿捏的那个“爱与规则”的度。

《正面管教》这本书,交给我们一个词,叫做“温和而坚定”,这个处理方式,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正确方式。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很多父母教育之路的“启蒙者”,看了之后真的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启发,转变你的教育观念,重塑你的教育方式。另外还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新手父母一定要看一看。

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躺在地上哭,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走过去有力的抱住孩子,在他耳边语气温和而态度坚定的告诉他,“妈妈知道你非常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已经说好了,今天不会买玩具,所以不管你怎么哭闹,妈妈都不会给你买的,因为你这个月已经买了很多玩具。妈妈抱着你,等你不生气了我们再走哦。”

一次这样的对话,可能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但是在平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教育他的目的和方式。

樊登讲了一个他和孩子的故事。有次他批评完儿子,带着儿子去小区散步。

走在路上,樊登问儿子:“你看路边的树,为什么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

儿子想了一会儿说:“因为直的有人修剪吧?”

樊登说:“恩,你说的很对。”

然后樊登又问儿子:“那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有时候会批评你吗?”

儿子想了更大一会儿,然后问爸爸说:“你们是不是在修剪我呀?”

樊登说:“对了,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爸爸妈妈是你的监护人,你知道监护人是什么意思吗?就是我们要对你负责,我们希望你安全,希望你 健康 ,希望你长得像树一样直,所以爸爸妈妈有时候会纠正你的一些行为,你能理解吗?”

孩子马上说,“我能理解。”

樊登又说:“但是你要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你的哦!”

这就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关系,爸爸妈妈不是强权,非要逼着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是因为爸爸妈妈需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和 健康 ,需要给自己提供一些建议,而且爸爸妈妈永远是爱自己的。

#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699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