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气就尖叫、打滚、摔东西!脾气易怒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一生气就尖叫、打滚、摔东西!脾气易怒的孩子该怎么教育?,第1张

文章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站,如果在这段期间内,父母没有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就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养出生气易怒的小孩。这些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比如说尖叫、打滚、摔东西、打人等。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孩子,基本可以初步断定他的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大概率会成为人们口中的“熊孩子”,整天作妖惹人心烦。

小刘妈妈是一名宝妈,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就一直在家里照顾孩子,如今孩子三岁,到了可以上幼儿园的年纪,她终于有一口喘息的机会,准备自己的求职了。

但是,孩子才刚上幼儿园没几天,正准备面试的小刘妈妈就被幼儿园老师的一通电话叫走了,错失了自己的宝贵机会。

来到了幼儿园之后,小刘妈妈这才了解到自己的儿子在幼儿园里经常惹是生非,而且特别爱生气。

这一次叫家长是因为孩子在和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非要强抢被人的玩具,但是另一个小朋友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

孩子强抢玩具失败,立马就生气了,不仅动手打人,还把那些带着棱角的积木扔向对方。有一块积木的棱角比较锋利,砸破了小朋友的额头。

现在,被砸额头小朋友的父母,正在要个说法,一是要小刘妈妈赔偿道歉,二是追究幼儿园老师照顾不力的责任。

为了让那个对方家长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幼儿园决定劝退小刘妈妈的儿子,让她把自己自己的孩子带回家里教育好了再送来幼儿园。当然,是其他幼儿园。

如果每一个小孩一生气就打人,脾气暴躁,这对幼儿园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和压力,毕竟小孩子下手没轻没重,最后追责自己也难逃连带责任。

小刘妈妈一听自己的儿子被劝退,立马生气了,当着园方的面撒泼:“我家儿子做出这种事情还不是因为你们学校老师照顾不好!要是老师多注意孩子,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这种泼妇行径不难让人理解,为什么小刘女士的儿子会抢不过就动手了。

在幼儿园和对方家长的一再质问与要求之下,叉着腰叫嚣的小刘妈妈最终还是败下阵了,同意让自己的孩子退园,接回家里。

小刘妈妈的儿子在学校里的种种行为表现,都是因为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没有给予孩子优良的家庭教育,反而现在家里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这就导致孩子在学校里与人交往的时候,弊端显现了出来。

孩子不仅占有欲强,脾气还大,遇事就生气,还动手打人。再后来刘女士的来学校后的一番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之中,孩子已经学习到了她身上的缺点。

但是小刘女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任由孩子自然发展,这才会出现在幼儿园里发脾气、打人的恶劣行为。

其实,像小刘妈妈的儿子一样,一发脾气就出现摔东西、打人、尖叫等行为的孩子,不在少数。

而他们脾气暴躁的原因,则需要各位父母多多了解,这样才能够根据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没有其他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通常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等到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如果没有受到父母的合理引导和教育,无法用其他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种方式就会变本加厉。

孩子不仅会哭闹,还会升级自己的表达方式,那就是摔东西、打人、尖叫等等,这些行为能够让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却会让孩子的性格与行为因此改变,孩子变得歇斯底里起来。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产生模仿行为

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启蒙导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再加上孩子年纪大一些之后,模仿能力极强,如果父母没有发挥好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让孩子学习到了“无能狂怒”的处理方式,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发脾气就打人、摔东西的行为。

这都是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妥协满足自己

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无法处理孩子哭闹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利用满足孩子的需求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错误的认知,那就是“闹脾气就能够让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一些孩子心知肚明这种方式能够获得好处,于是经常利用发脾气、打人、尖叫的方式让父母求饶,以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目的。

·父母要发挥榜样作用

想要培养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而不是易怒的孩子,需要父母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与人沟通时也不要大呼小叫,处理问题时更不要“无能狂怒”,否则只会让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成为一个知书达理、说话温声细语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力”

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爱摔东西、打人、尖叫等,都是难以控制负面情绪的表现。我们作为父母,想要解决孩子易怒的问题,要帮助孩子培养“情绪控制力”。

也就是说,父母要让孩子培养分辨情绪的能力,以及帮助孩子寻找到合理释放内心负面情绪的渠道,这样才不会让负面情绪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引导他描述自己的情绪,让他知道自己是生气了,还是郁闷了,还是后悔了。这是疏解情绪的前提。带有破坏性质的行为,家长就会认为孩子调皮捣蛋,不好管教,其实孩子只是为了引起家长对自己的关注而已。

一生气就把积木给扔得满地都是。这时我们应该看到,孩子对于自己搭不好积木有一种沮丧生气的感觉,他会用扔东西生气来表达自己的生气。这时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可以抱抱孩子或拍拍他的肩膀,孩子的心情很快就能好转。第二天,在和孩子一起睡觉的时候,可以跟孩子商量下,“妈妈看你昨天发脾气,扔了你心爱的玩具,你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你在生气的时候,找到其他发泄脾气的办法呢?”

在孩子扔东西后,不要立即把东西捡回来,这样会让他觉得我扔出去的的东西有人捡,那我就随便扔,而是用温和并且坚定的语气让他自己捡回来。并且告诉孩子你不喜欢他这样到处扔东西,扔掉的东西会被损坏,还会丢失,有可能以后都不再回来了。

宝宝再摔东西时你就假装没看见,他可能会摔更猛,但你一定要忍住不去理会他,一定要忍住。当宝宝自己没趣时就自然会放弃了。

摔东西,妈妈也不要来就打,要找到孩子摔东西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有要求,切忌此时满足他,否则,下次还会摔。讲明道理后,要稍稍惩罚天孩子,让他明白自己做错了,做错事是有代价的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生气,教孩子说出来 当孩子知道家长可以带着他扔东西玩,又知道该怎么正确表达自己的愤怒,那也就没事了。



1、对孩子发脾气要立规矩处罚,小孩子偶尔闹点小脾气很正常,但如果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就需要家长重视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家长也要制定相应的处罚规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发脾事不是什么大事而过度包容孩子,有句话说得好:“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教养。”我们可以视孩子发脾气时的表现,给予孩子一些惩罚,比如: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后,剥夺他当天看电视的权力等,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情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2、和孩子的情绪共情,孩子本来还是生气,看到家长发脾气,可能会闹得更厉害,也有可能是被家长吓住,恐惧战胜生气,吓得不敢发脾气,但是胆怯会油然而生。看到孩子发脾气,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冷静,哪怕不去理顺孩子的情绪,看着孩子发脾气,也不要动怒,去打骂孩子,跟孩子一般见识。最理智的就是安静下来去听孩子的倾诉,去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帮助孩子理解生气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摔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

3、理性看待问题,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理性看待,分析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有些时候为了争取主动权,孩子偶尔发下脾气也不一定是件坏事。这时就需要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学会倾听和尊重他的想法,这样才能改善孩子发脾气的问题。

4岁宝宝脾气暴躁爱发脾气:

1、树立好的行为榜样。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气氛。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愉悦 的心情,使其性格开朗。多关心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需要,遇事多和孩子商量。

2、帮助宝宝释放脾气。宝宝在感到沮丧时就会发脾气,沮丧的感觉是当孩子想要做什么却因为自己能力的局限无法达到目的,或者我们为孩子的行为设定了不符合她行为方式的限制时必然发生的情绪故障,这个故障得到通过发脾气这种发泄方式得到修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禁止孩子发脾气,孩子的沮丧情绪则会累积起来,或者遇到类似的情景不再有学习的欲望,或者将累积的负面情绪变成更大的炸药桶。

3、对于孩子的发脾气要赏罚分明。在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制定规则:大家发脾气都得不到奖励,并会失去某一次机会(如:看 喜欢的电视、购物等)。如果重犯错误,要重罚。总之,要让孩子感到发脾气带来的后果简直糟透了,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耍赖,而迁就他的不合理要求,这样,只会 助长他发脾气的坏毛病。当孩子为有道理而无法实行的事发火时,这时应该转移他的 注意力,使他慢慢地安静下来。父母这时一定要冷静,不要用简单粗暴的行为加以制止。

4、公共场合对宝宝脾气不妥协。对于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如:商场、超市或家里来了客人时,家长在这些场合往往态 度易于温和、妥协,使孩子有可乘之机(如:前面提到的强强)。这时,如果孩子提出的是合理 要求,就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间接答复他,如告诉他回家再说,或对他表示等客人走了再说 等等。家长语气要强硬,使孩子不敢再利用这些机会提不合理要求。孩子都是活泼、可爱的,发脾气、耍赖不是童年的必需行为,只要你控制得当,孩子的任性、 坏脾气会有大的改变。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比较喜欢摔东西,撕纸等等孩子对自己的不到别人的东西感到失望,进而大哭大闹发泄不满需要成人的理解,这时孩子体验挫败的过程家长的管教阻止的孩子的发泄,孩子的情绪会积压起来,形成心理压力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要耐心陪伴孩子,抚摸孩子的后背,帮助孩子释放压力,给孩子以支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可以安全的宣泄自己的情绪随着孩子安全感的提升,他对自身能力不断肯定,对自己也会有信心,这样他的情绪也会相对稳定。

要给他做规矩,告诉他什么不能做,做了什么后果。孩子发脾气时候先冷处理,让他闹,等差不多再来教育,针对刚才行为给他一些教训,然后好好讲理。

我家四岁的时候也是脾气暴躁,老是让我家大的让着他,我们大人顺着他,怕惹不高兴,因为他的脾气很很倔,很难哄,他是软硬不吃的家伙。有一次就因为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点点小作业,本来他没写他说写了,我也顺着他说写了写了,后来他的小伙伴说他的作业没写,他就跟他小伙伴说写了,他回来跟我说了这件事情,他而且很生气,我就哄着他说写了写了不管小伙伴,还是不依不饶的,我就生气了,很生气的那一种,就跟他理清现实说他就没有写,你本来就没有写,因为妈妈是顺着说你手才写的,从今以后,如果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就跟他说怎么样怎么样的?而且我还跟他说平时你错就错对就对,没有什么可以抵赖的,以后我不会惯着你的,再不行我就说要揍他。反正自从那次后,他就很少这样子了,他现在的变化跟之前很大很大,现在是个既懂事又听话的孩子,说话而且很暖心!反正我觉得孩子要让他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及早纠正他,不然一再顺着他的话会很严重的,要及早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很严肃很严肃的那一种,到时候真的长大了,他的脾气就更难改,就说这么多,希望能帮助到你!

“六月的天,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话真是不无道理。之前较为乖巧的宝宝,到了4岁的时候,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不是不服管教,就是与之对着干,总之很容易与他人产生对抗情绪。特别是一些男孩子,还常常稍有不满就会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大吼大叫的,常常表现出一些较为极端的行为,从而让人觉得太简直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小魔王”。比如:

为什不打他,好妈妈不是无条件的什么都依着孩子来啊。

你现在不打他,以后想打他的时候,已经晚了,3-6岁正好是管教孩子最好的时期,也是矫正孩子坏毛病的最佳时期。

大头从小我没有怎么打他,到6岁挨过的几次打全是因为一个坏毛病,说谎,因为他一直以为做错事,说个谎话,把责任跟自己撇干净,就会没事了。

我是一次在大头打碎碗时候发现的,他就是咬死是爸爸打碎的,跟他没有关系,气急攻心的我上去就是对他一个嘴巴子,力道我控制住了,大头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会打他,立马嚎啕大哭。

我什么都没有做,让他去了罚站角哭,我搬了个小椅子坐在他对面等他哭完,大头哭完给他洗了把脸,就问了一句:“疼吗?”“疼”大头抽噎着跟我说。

“陶宝,我现在告诉你为什么打你”。

“妈妈最痛恨的人就是说谎的人,不管以后你做错什么事,实事求是告诉妈妈,我会视情况后再决定是否惩罚你,但是如果你让我知道你在说谎,我直接用针戳你的嘴,然后把你送到警察局,让警察叔叔管你吧,我不要你了,我说到做到。”我是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段话的。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我这么严肃过,认真的点了头,说:“妈妈我知道了。”

后来,一次又说了一次谎,我真的用针扎了他嘴,而且是扎出血的那种,在他苦苦哀求下把准备带去派出所的他带回了家。到现在,再也没有说过谎。

现在孩子非常聪明,你说的话一定要在他犯错的时候按照你说的做,孩子是会真正感到害怕,并且知道如果在犯,我真的会接受惩罚的,他不敢也不会在犯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当他正在尝试做某一件事情,突然有人去阻止他,他无法用语言告诉你他不开心,他可能就会用行动表现出来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都会有这样一个正常的阶段。孩子发脾气之后当他冷静了,我们要用友好的语气去跟他沟通,多多引导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定义是不是有点问题?孩子喜欢扔东西,一定是脾气暴躁吗?这个解释是我们对于大人的表现而做出的定义,可孩子一定适用吗?

如果是一个处在空间敏感期的孩子,他是希望通过扔东西,去体会哦,原来东西脱手之后会掉到地上,他甚至会反复重复的扔,直到他的这种空间感建立起来,他懂了,但你问他,他是说不出来的,如果细心观察,能够看到孩子会心一笑的表情。

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定义为这孩子太调皮了,然后各种训,或者揍一顿,那他可能变本加厉的扔,此时的扔就不是去 探索 世界,而是纯粹的发泄和跟你对着干,于是就被家长定义为脾气暴躁。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有某种不合理的行为时,我们是该想想有没有谁参与维系了这个行为?我们在这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也许是我们持续无意识的介入,导致我们头疼的情况持续发生,无法解决。

一个早晨起床拖拖拉拉的孩子,可能有一个负责任的妈妈,因为她总会想尽办法,怎么也不可能让孩子迟到。一个总是需要家长看着写作业的孩子,可能有一个总能保证他在睡觉之前写完作业的妈妈。

每一个现象的发生背后,不可能只有一个原因,除了孩子,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如果我们期待别人改变,就是把掌控生活的权利交给别人。

寄希望于有一个天使宝宝和想嫁一个白马王子没啥区别,只是童话里的公主大都美丽动人,善良懂事,那放到现代生活,我们似乎可以先整整容,读点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期吸引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同理,每个天使宝宝的背后也应该有一个努力的妈妈。

想要一个脾气不暴躁、乖乖听话的宝宝,首先我们自己得先弄清楚,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是脾气不暴躁?什么叫听话?

如果四岁小孩就有如此的暴力倾向,作为父母一定不要听之任之,一定要一起重视。

1一定要找出孩子有这些行为有多长时间,原因是什么?一定要花时间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行为。如果自己父母能有办法解决,那最好,如果没有,一定要咨询医生,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2如果发现孩子这些行为是父母影响的,父母一定要检讨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是周围环境影响的,那就要学孟母三迁,杜绝后患。

3如果是心理问题,一定要正确就医,不可因面子问题遮遮掩掩,贻误孩子的病情,那后果是不堪设想。

总之,四岁孩子由此行为倾向,父母一定要重视,认真对待。一定能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孩子如花儿一样,小苗不养好,后面就无花。

你好!这里是毫无理由地爱。第一☝️首先告诉你孩子不是因为现在脾气才暴躁。第二☝️你也许生了个世界冠军

这是大多数宝宝在成长发育中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是处于“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开始想要通过自身传达信息来让外界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又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发脾气打人摔东西等来控诉自己的不满。这个时候我们要应该找到正确的方法,而不是跟着烦躁起来。

1、需求得不到满足

需求得不到满足,发脾气是孩子表述心态的一种方法。小孩子出世没多久,一旦挨饿生病,他会一脸通红地大哭,她们最开始的这种心理现象多和生理需求有关,但随着年纪提高,心态也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进到青春期叛逆以后,孩子的自我认同开始萌芽期增强,不符合的状况经常发生。然而,受语言表达能力功能和自我控制力限制,一旦不遂己愿,她们难以根据语言表达与成年人沟通交流,表述不良情绪,通常只有“大动肝火”。

2、父母过分宠爱

孩子平常遭受过分的宠溺,非常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当他碰到指责或反过来的意见,便难以忍受。而有一些孩子则是因为以前有那样的经历,当他大发脾气,大哭大吵大闹后家长就屈服了。此后,他就发现发脾气的用途,把发脾气作为要挟父母的手段。

3、父母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

因为父母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孩子无缘无故地受责怪,或父母承诺了的事儿又出尔反尔。孩子没法了解,长期的心情郁闷或不满意。这时,孩子便会用发脾气来发泄。

4、只要哭闹,家长就马上妥协的孩子

孩子一哭闹,家长就马上满足要求。这种作法等因此加强了这种个人行为,孩子会在性命初期习得一个工作经验哭闹的表达形式是可以的,而且只有那样,父母才可以允许我的要求。

您好,我是军佚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很理解您,确实在与孩子沟通时,当孩子生气发脾气时我们会十分的焦虑。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成人在有些时候都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更何况是孩子呢?他们年龄尚小,控制情绪的能力还不强。如果有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会更容易爆发。那我们身为家长要 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呢,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讨好式

比如当孩子开始哭闹,发脾气时有些家长因为想让孩子快速安静下来就会满足孩子各种要求,如"你不要生气了,我答应你的要求了”,“你不要难过了,我带你去吃,你最爱的海底捞‘’等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来安抚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有所改进,反而在遇到问题时会变本加厉,对家长进行“情绪勒索”。

2说教式

“你看,这件事情你又出问题了吧,我之前就告诉过你”“你在玩手机给我试试!”“在不去写作业就,不要在吃饭了”当孩子已经出现委屈,沮丧,难过,生气的情绪时。这时在对孩子说教,甚至语言暴力,孩子不仅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有挫败感,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3标签式

“这道题你都不会,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学习这么不自觉,没有一点上进心”“天天就知道玩 游戏 ,打架你这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倾向”孩子的内在自我还没有完全建立,很多时候他人的评价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而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潜意识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从而扭曲孩子对自我的评价。

有一个家长每次在课后都会和我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这周又出现了什么问题。例如孩子给妈妈说“老妈,今天早读的时候老师又批评我了,还让明天你和我一起去见她,我明明没有说话,她就是看不惯我,再也不想上她的课了。”

这时这位妈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批评孩子,而且声音很大“肯定是你没有好好听讲,老师怎么会冤枉你,你为什么又讲话了我又要去学校被你老师讲了”当孩子已经在情绪中,这时父母也在情绪中那后果不用说我们也能够想到了。

其实当孩子愿意和我们倾诉的时候,是孩子信任我们,在家中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时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如果我们总是控住不住情绪去责备孩子,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挫败,会开始不信任父母以及会缺乏安全感。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有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当遇到问题时,要尝试换位思考,从自己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试着理解孩子的情绪。觉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缺失的方面,比如说对孩子的陪伴。只有先解决情绪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先找到会触发自己情绪的导火线在哪里,并留意思考如何解决。

1同理心倾听

首先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发现孩子的情绪按钮。接下来安抚哈、孩子而不是批评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此刻的心情,不要说教与责备,不要直接给出孩子解决办法。

例如孩子马上要进行舞蹈考级,心里很紧张担心不能够通过,这时运用同理心倾听的方式,我们可以说,孩子这个舞蹈你已经准备很久了,而且每天都在很认真的练习,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这次考级,妈妈觉得你一直很优秀。

2存满孩子的爱箱

家庭会给孩子安全感,归属,所以当孩子能够从家中得到力量感时,孩子也会肯定自我,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养育出的孩子也会有着稳定的情绪。

如何存满孩子的爱箱,例如与孩子一同度过快乐时光,在这个属于孩子时间段中放下手机让孩子感受到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进行互动,理解孩子情绪,认同并鼓励孩子。

3榜样的作用

孩子的行为方式,通常会通过,观察,模仿以及他人的评价,以及吸收父母的情绪风格来形成自己的情绪与性格。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与引导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榜样。

当你给孩子投入时间与耐心时,孩子也会感受到的。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您有帮助,也期待大家的回复与交流。

要分清因为什么原因生气。是大人的过失还是孩子犯错。如果是家长的错误导致孩子生气,家长要承认错误,然后纠正孩子的摔门错误。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用摔门来达成自己的如愿,那不能迁就他。

家长可能也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耐心,是不是想智慧地有效解决问题?家长要了解这个龄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经历想法。分清孩子合理与不合理的诉求。平时的管理中给孩子要立规矩。并且,注意家长自身言行的示范影响。

你好,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肖亚。我女儿12岁,作为同龄人的家长,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作用。

摔东西,摔门是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我们要剖析摔东西,摔门的原因是什么,按照题目解读是“受到批评”而感到生气。不同情绪反映孩子不同的心理轨迹。生气←_←受批评←_←做错事,分析:孩子挫败感太弱,不能接受自己的弱项,或者不能接受别人比他做的好。所以加强孩子的挫败感的教育,需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失败,失败之后的引导让孩子习惯。

还有一种,孩子慢慢接近青春期,情绪的反应会比以往大。而用幽默的方式,貌似调侃的话可以降低冲突的激化。激化矛盾,终归不是一个好方法。

如果都没有用,那就比他还凶,一次把他震住。实在受不了,就甩一个巴掌给他,告诉他,“你可以爆发情绪,我也可以。”

教育门路太深,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应该永不止步,学会成为那个合格的家长。

我是“尔朵老师”,家里也有个11岁的男孩儿,当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这样, 只有明白了孩子摔东西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生气的时候会摔门,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的动作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孩子大脑发育不均衡,无法控制情绪

我们的大脑可以划分为“理智脑”和“情绪脑”,“理智脑”要到 20岁 才完全发展成熟。

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面对家长的批评 他们很难冷静思考,只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而乱发脾气。

孩子惹我们生气了,我们会有时候真的想打他,但是会尽量冷静下来思考,绝不会拿着凳子往孩子身上砸。

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们会很 “粗暴” 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2逃避责任

孩子摔东西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逃避。

当他开始摔东西,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他摔东西的行为上,而对他之前的过错就慢慢忽视了。

就像你批评孩子玩儿手机的时候,他如果门一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可以逃避你的“怒吼”对他的伤害,也可以逃避自己内心的谴责,还可以继续玩儿 游戏 。

3家长错误的行为示范

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问题儿童”,只有“问题家长”,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

班杜拉的 观察学习理论 认为,儿童的行为方式更多的是模仿其所相信和崇拜的榜样人物而逐步形成的。

所以说,孩子的很多问题行为和家长“脱不了干系”。

先不说孩子其它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摔东西的这个行为,想一想, 和伴侣吵架的时候你摔过东西吗?生气的时候你摔过门吗?

4家长批评的方式不当

谁都不喜欢被批评,孩子更是如此。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当您批评他的时候,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被爸妈批评的场景就知道了。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的批评不能把孩子说服,不能让孩子认同,那么这种批评只会更加激怒孩子,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1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1不做“暴躁”、“暴力”的家长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 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就会 “有样学样”。

要想孩子不摔东西,家长首先得做好自己,注意自己在家里的一言一行。 “摔锅砸碗”的家长,不可能带出“温文尔雅”的孩子。

2严慈相济,慎用批评

批评从来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 ,如果你的批评只是在表达对孩子的不满,那这样的批评毫无意义,孩子只会更加叛逆。

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们应该批评,但批评的时候必须客观恰当,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儿错了,知道怎么改正,并且甘愿受罚,这样的批评才是有价值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动动脑子, 用表扬替代批评

比如你看到孩子不做家务,与其批评孩子懒,不如换种说法。

“妈妈今天太累了,你可以帮妈妈洗碗吗?”

当孩子洗完的时候,可以表扬下孩子。

“洗的好干净啊,我家宝贝长大了,妈妈很开心!”

2不要跟孩子较劲儿

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很“幼稚”,但我们应该成熟一点。

当孩子在气头上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孩子对着干,这样只会让矛盾激化,况且,这个时候不管你说啥孩子都可能听进去。

跟气头上的孩子较真儿,只会伤害了孩子,也气着了自己。

不如先让孩子冷静下来,等情绪平稳了之后我们再去教育他。

3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摔东西是对愤怒的一种表达,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孩子用另一种方式表达情绪,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当的行为。

当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 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 。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慢慢理智起来了。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后,可以 引导他思考一下为什么会生气 ,最后帮助孩子一起 回顾整个发脾气的过程 ,和孩子一起 解决矛盾

要让孩子意识到,摔东西和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沟通可以。

总而言之,面对孩子摔东西的情况,我们应该 预防为先、慎用批评、做好榜样、正确引导 ,相信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也是他的一种习惯。只要他摔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果你再发现孩子还有酸东西。那是你和他已经缺少了心与心的交流。有很多父母常常就是骂孩子。这又不能解决问题,谁受到骂心情都会不好,你要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的对待。他生气的时候你不要和他讲道理,跟孩子之间不要有距离感。也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觉得孩子一切都要听你的。

自己和孩子在同一水平上谈心,多鼓励,多赞美,告诉孩子你自己摔东西后也后悔,我相信你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后不会再患同样的问题,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最好的武器。

11岁开始慢慢进入青春期了,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心理学家又把这一时期叫红灯期,是人生第一个更年期。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发展非常迅速,内分泌紊乱,性格不稳定,脾气容易暴躁;同时,这一阶段孩子开始挑战成人的权威,非常容易与家长起冲突。

我的11岁的儿子一生气就动不动就摔东西摔门,我该怎么办?

小孩子动不动生气就摔门摔东西,他这个行为是自得来的吗,还是从其他父母那里学到的,父母是不是在吵架生气的时候也会摔东西摔了,孩子就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学到了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孩子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没有告诉过孩子宣泄情绪的方式,那么他们就从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东西模仿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是父母又不赞同他们这种方式,但是又没告诉他们如何做是正确的,所以孩子会沿用他们惯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首先要告诉孩子,有情绪很正常,生气也很正常,关键是如何对待生气这种情绪,生气的时候建议父母可以看看《正面管教》这本书,这本书提倡的就是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比如对他生气这件事,可以和孩子谈一谈自己,自己不喜欢他们摔门摔东西这种方式,以后在生气的时候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找一张纸和孩子一起来沟通,想想什么方式更合适,在下次孩子生气的时候就引导孩子用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在老路上继续前行。

另外就是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行为自己不赞同的时候,不要正面跟他发生太多的冲突,你越发生冲突,他摔东西摔的越厉害,因为他知道他摔东西你就心疼着急,所以他就用这种方式刺激你,顺便发泄自己的情绪。

等孩子稍微情绪平静的时候跟孩子谈生气的时候可以摔枕头,采取这种不妨碍自己也不妨害他人的方式,不要摔那些易碎物品或者是摔门,这样的话,对于自己对于亲人都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孩子不听家长的话,还摔东西摔门,的确挺让人苦恼。

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先区分孩子的行为是否需要批评

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可能在你看来他的想法不够成熟全面,但那也是他独立的思想,要给予尊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可能你想的很好,但他那样考虑也没错。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因为孩子觉得你尊重他,这样以后你因为其他什么事情提出建议,他也能听进去。

二、如果孩子的确不妥,改批评为建议

没有人喜欢听批评,即使自己是错的。

在孩子听不进去的情况下,即使你说的内容十万分正确,又有什么用呢?

请你回想一下自己批评孩子时的情景,是不是疾颜厉色?那样的话孩子不接受也可以理解。

批评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改正,可以转变想法,改为给孩子提建议。

推荐使用“三明治”的方法提建议,先肯定孩子的某一方面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再强调一下他做得好的地方。

也就是说,把要建议的话当成馅,用好听的话夹在中间,这样他会更容易接受。

有时候,可能是家长不够了解孩子的情况,才会不理解孩子的行为,然后一着急上火,不合适的话就出口了。

人的行为是外显的,可以被观察到。心理活动是内隐的,别人看不到。但行为是有心理动机的,只有明白了内在原因,才能更好地改进行为。

加油!

原因其实很多专家老师都说的很细了,简单来说就两点:

1孩子慢慢长大了,有想要自主做决定的强烈意愿,不想被控制和指挥,无关道理对错,就是不乐意听。

2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用习惯了十多年的对待孩子的教养习惯对待孩子而不自知。

你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

1深刻认识到现在形势并入心。

2降低自己的控制欲,让孩子有一些自主权。

3引起足够重视,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强势父母,尤其是强势母亲,我看到过太多这样的案例了。

孩子11岁了,受到批评生气摔东西摔门,说明他自尊心很强,也很有主见。首先,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多鼓励,尽量少批评。第二,男孩子生气摔东西和摔门,都是他认为发泄负面情绪的合理正常渠道,男孩子精力体力旺盛,家长不要去强行制止,让他稳定好情绪,以利于孩子心理 健康 。第三,事后家长应该跟孩子心平气和去沟通,最好让没有直接批评孩子的家长去找他谈,让他稳定情绪后,告诉他生气对身体的危害性,而且不解决问题。第四,家长应多注重培养孩子的逆商,减少负面情绪压力,注重心理 健康 教育和培养,可以寻求咨询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老师,找到专业的解决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73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