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智者?

什么叫智者?,第1张

智者就是不特殊论者

能意识到一切不特殊的人,对很多事物都觉得一定会有内在的规律或原因,不去盲目尊崇,相信现象背后一定有所不知的底层逻辑,能够心细如发,回归本原,看到本来的样子,就是“不特殊论者”

比如,听说国学、王阳明心学、易经、道德经、心经特别牛,只要有这样的大师或课程出现,就一定要去学习,但并不知道是否有触及本质上的逻辑。

不特殊论者,是相信一切现象背后都有逻辑

一切行为背后都有动机

一切突然或非常背后必有因

一切表象之后必有我们所不知的内在涌动的机理。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豹,见一落叶而知秋,当一个人出现某一个现象时,你不要盲目去相信,你要根据这一现象去做“反向推导”出他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所有的盲目狂热

都是自我内心的缺失

智者的眼里,一切都是普通,没有一件事是觉得特殊的,他们没有好奇,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的认知存在盲点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遇见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无比幸福但又很难的事情。

一生说长它不长,说短也不短。以我而言,二十岁的年纪才在这世间生活了7255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可能会去主动寻找,也可能是静静等待,或许意中人就在眼前,或许远在天边,但是只有自己能够感受到才最为真实。若有若无的情感更为磨人,不是吗?

遇一人,初见新欢,小别留念,久处仍砰然,那是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更为幸运的是陪他/她一起经历了一段美好时光。智者不入爱河,遇你难做智者,只要是你,当一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傻瓜又如何,毕竟你可是我花了大半辈子遇到的唯一钟情之人啊。

我的朋友,看到题目,你也许会想,问天讲解斯多葛哲学,怎么找了情绪的入口?顺应自然生活就是最好生活,就是幸福生活,而很多时候,情绪决定了人的选择。后续讲课中,我们将介绍幸福的要素构成,以及完整的实践路径,理解情绪,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一、人的情绪来自哪里?

理解人的情绪,管理好情绪,是自由安宁人生,迈出的第一步。但是,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心理学家罗纳德·波特埃弗隆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夫妻去登山,遇见了一位年老的智者,智者让两个人坐下,并且告诉他们,可以向他提出任何问题。于是,问他生命的意义,欣然回应。问他幸福的秘诀,侃侃道来。问他宇宙的奥秘,和盘托出。

然后,最后一个问题:‘大师,我们常常生气,而且,生气时候往往会互相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啊?’智者顿时无语,狠狠瞪了他们一眼,把笔折成两段,大声咒骂着,跺着脚走向内室,“呯”的一声关上了房门。夫妻两人面面相觑,半响,大师出来了,‘唉’,对着他们喃喃道:‘我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会孤零零地坐在这山里了!’”

安静祥和时日,无可比拟的飓风,让海洋扬起滔天巨浪。命运叵测情绪的风暴,应由智者预测和把控,送我们到达幸福人生的港口。

快乐、悲伤、厌恶、生气、惊讶、感兴趣和恐惧等都是人的情绪。虽然有不同,但都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传送到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情绪爆发是瞬间出现的,甚至当事人都没意识到就发生了。相信,你有切身的体会感受,而历史上有关情绪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嗜酒成性,他最亲密的朋友普雷克斯佩斯,劝他要节制一些,因为国王万众瞩目,醉醺醺的有失体面。冈比西斯冷静的说:“为了让你明白,我从来就没有到控制不了自己的程度,我让你看一看喝了酒之后,我的眼睛和双手还是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他召集大臣设宴饮酒,高举酒杯不住畅饮,等他头脑昏沉、酩酊大醉之后,命令普雷克斯佩斯的儿子,走到门槛,面他而立,左手举过头顶站在那里。

国王让人拿过他使用的弓箭,拉开弓,一箭射出去,不偏不倚的射中了孩子的心脏,接着他走上前去,用剑剖开孩子的胸膛,炫耀扎在心脏上的箭头。他转过身问孩子的父亲:“我的手准不准?”父亲回答是:“阿波罗也不可能比这射的还准。”

波斯王阿斯提阿格斯,命令哈帕古斯杀死襁褓中的居鲁士,哈帕古斯没有做到。国王召唤他进宫,同时命令将他的几个儿子的肉,做成宴席上的一道菜,端到他的面前,除了劝他多多进食,还一个劲的问,这道菜是否合他的口味。见他饱餐了一顿亲身骨肉之后,国王下令,让人将他孩子们的头颅拿进来,问他,对受到款待如何评价。哈帕古斯回答是:“皇家的餐桌上,吃什么都香。”

他们的情绪如何产生,又如何被控制的呢?不管怎样,愤怒和平静之中,都蕴含着人性极端情况,有无可比拟的邪恶和冷酷。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认为,人在看到蛇的时候,有两个情绪系统会发生作用,其中一个是潜意识的系统,反应迅速;另一个是意识系统反应速度会慢一些,快速系统将进入的视觉信息,从视丘脑引导到杏仁核,杏仁核会随即启动恐惧和规避反应,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身体机能也会随着心理变化产生反应。

心跳加快,手掌出汗,喉咙发干,还会带来面部表情、姿势、声音和身体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微笑、皱眉和大笑,都是外在呈现,被称为情绪的表现部分。通过它们,个体传递了状态的信息,人意识到自己在一定程度的快乐、悲伤、愤怒或恐惧中,这被称为情绪的认知。

斯多葛哲学家认为情绪的反应,是对生活感悟的记录。它来自外界的碰撞,是我们的心灵的波动。

芝诺将情绪比喻为受到惊吓猛然振翅的飞鸟。爱比克泰德说:“如果油洒了,酒被偷盗了,可以说不动心就赚了,平静就赚了。就当一切都没有发生。可是,你无法平静,为什么呢?”他们试图找到缘由,找到把握它的关键。

二、情绪究竟如何进行分类?

被称为情绪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受,还有行为表达组成的过程。斯多葛哲学家意识到了这个回路,从善恶考虑,聚焦激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一)情绪和激情。 激情是情绪的强烈表达。一种区分是这样的,情绪属于一种不假思索的情感,所以我们常说,某某一时感情冲动。人倘若天资中缺乏这种克制力,算不上是恶,这只是一种软弱和幼稚的表现。但是,激情是好恶感潜滋暗长,成为持久的情感偏向,执着于这种偏好,让它自己生根发芽,滋长起来,就会把坏东西带到行为准则中,这种坏是邪恶。

爱比克泰德非常喜欢美狄亚的故事。夺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在科其斯的公主美狄亚的帮助下取得金羊毛,并与她结婚,后来喜新厌旧抛弃了妻子。美狄亚因为嫉妒召唤众神复仇,送给了伊阿宋的新娘一件精致的袍子、一顶金冠,毒死了这位公主,随后杀死了自己与伊阿宋的两个孩子。美丽的美狄亚,事反思为什么会杀害自己孩子,可是认定,这种激情是她所不能控制的。

美狄亚出身高贵,聪慧能干。她协助伊阿宋,背叛了父亲,杀死了兄弟。伊阿宋的生命里最重要的部分都因为她而圆满。但是,仅仅因为年老色衰,她的丈夫抛弃她,驱逐她,瞬间从人生赢家变成了流浪的乞丐。这就是哪怕出身高贵、能力超群的女人的命运。在后来歌剧中,她悲伤的形象,对事件过程反复吟唱,让无数人为之落泪。

斯多葛则认为激情之中,产生更多恶。在他们看来,理性若不把驾驭的缰绳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情感和偏好这群烈马就会反过来成为人的主宰。

(二)激情的分类。 芝诺认为,激情是非理性的、过度的冲动,是一种违背自然的灵魂运动。克律西波斯在他的《论激情》中说,激情其实是一种评判。

斯多葛哲学家认为, 常见激情分为四种,恐惧、渴望、快乐和痛苦 。他们认为,感情不是单纯的精神活动,而是与一定的物理性运动相对应的精神活动。灵魂将对善恶进行判断,伴随着这种判断产生膨胀收缩,压缩扩张等变化构成运动,从而产生四种情感。

恐惧 指的是对恶的一种预料,包括 害怕、退缩、羞怯、惊恐、呻吟、担忧 等。 渴望 是一种非理性的欲望,包括 希望、厌恶、好胜心、生气、爱欲、愤恨、嗔怪 等。 快乐 指的是面对值得被选择的事物,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的激情,比如 沉醉、幸灾乐祸、欢欣、情难自已 等。

痛苦 是灵魂的一种非理性的退缩,它其中又包含着 怨恨、悲悯、羡慕、妒忌、烦恼、忧愁、悲痛、苦恼、狂乱 等。克律西波斯将感情分类了70种,荻野弘之认为,如同欧几里得研究的《几何原本》,斯多葛哲学家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伦理学体系。

可以感受到,他们仿佛在做实验,细分要素,归类思考,将伦理学模糊语言,变成了公式和元素周期表。

斯多葛哲学家认为,现实中,善驱动产生的是“快乐”,恶驱动的产生的是“痛苦”,由不在现实生活中,而在未来的预想的恶,驱动的是“恐惧”,预想的善驱动的是“欲望”。以这四种情绪为类,还有很多划分。

如欲望,有愤怒、过度的性欲、思慕以及对名誉、快乐和财富的执著;快乐中有自我满足和欺骗;恐惧中,有苦闷、狼狈、惊讶和迷信等感情;痛苦中,有妒忌、哀伤和暴躁等各种情感。

你会想,YYDS,有必要这么麻烦?这是一种拆分认知,当你因为孩子的作业始终完成不了,因为伴侣的生活懒散态度愤怒时,可以考虑,当下你的情绪属于哪个分类,对认识和控制情绪非常有帮助。当然,最好还是发泄出来。

可是,哲学家不行,他们要上课啊,不对,他们要理解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

现代心理学证明,至少有七种情绪的基本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中通用,至于人们到底有多少种情绪,科学家尚未达成共识。不过,大多数专家认为,基本情绪的数目并不多,如埃克曼列表上有七种基本情绪,即愤怒、厌恶、恐惧、高兴、悲伤、轻蔑和惊讶。而罗伯特·普鲁特科奇则认为有八种情绪。

基本情绪组合以后,能产生更加复杂的情绪。如果你找一本英文辞典,可以发现有500多个与情绪有关的词语,康熙辞典的呢,会更多。复杂的情绪究竟有什么用呢?让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是为了让世界拥有更多故事?

三、如何看待情绪的影响?

故事皆为虚妄,但是,我还是要从一个故事说起,故事来自于《阁楼之夜》,一本罗马时代的奥鲁斯·格利乌斯写的轶事书。格利乌斯从科孚岛的卡西亚帕镇,穿过爱奥尼亚海,前往意大利南部的布伦迪斯乌姆,在前往罗马的途中。他提到了一位同行旅客,这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斯多葛派老师,一直在雅典讲课。

船遭遇了猛烈的暴风雨,持续了一整个晚上。乘客们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他们挣扎抓紧船身,防止溺水。格里乌斯注意到,老师脸色像床单一样白,和其他乘客一样带着焦虑的表情。然而,只有这位老师保持沉默,而不是在恐惧中哭泣哀叹自己的困境。当接近目的地,大海和天空平静下来,格列乌斯温和地问那位斯多葛学派老师,为什么他看起来几乎和其他人在暴风雨中一样害怕。

他看出格里乌斯确实是真诚请教,于是谦虚地回答说,斯多葛主义的创始人教导人们应该自然地面对这种危险,如何经历一个不可回避的短暂恐惧阶段。

斯多葛的创始人区分了我们对任何事件,(包括威胁的情况)的两个反应阶段。首先是最初的想象(幻想),当我们最初遇到诸如海上风暴这样的事情时,它会不由自由地,从外部强加到我们的头脑中。爱比克泰德说,这些印象可以由一种可怕的声音触发,比如雷声、建筑物倒塌或突然间惊恐的尖叫。

即使是一个完美的圣人,最初也会被这种突然的冲击所震撼,他会本能地惊恐地退缩。这种反应不是来自对所面临的错误价值判断,而是来自他体内暂时跳过理性,而产生的情绪反射。这种情绪反应,与非人类动物所经历的反应相当。例如,塞涅卡指出,当动物被危险的出现吓到时,它们会逃跑,但之后,它们的焦虑很快减轻又重新回到平静地状态。”相比之下,人类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的忧虑,逾越了自然的界限。所以,斯多葛派认为,理性,这是我们最大的祝福,也是最大的诅咒。

斯多葛学派说,在反应的第二阶段,我们在这些自发产生的印象中加入了“同意”的判断(即自动印象)。智者的回应不同于大多数人。他不赞同对侵入他思想的状况,所产生最初的情绪反应。爱比克泰德说,斯多葛派既不该同意,也不该确信这些涌现出的情绪印象,比如面对危险时的焦虑。

相反,他认为这些情绪反应是误导,拒绝接受、忽略并摈弃它们。相比之下,不明智的人会被他们对外部事件的最初印象拖着走——包括那些可怕的和令人恐惧的事件——并持续担心、忧虑,甚至大声抱怨他们所感知到的威胁。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自然的。即使最有经验的水手。勇敢在于不顾一切理性地处理情况。同样地,斯多葛派告诉自己,虽然情况可能看起来很可怕,生活中真正重要的的问题,是他选择如何回应。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可怕的印象而加重我们痛苦,并告诉自己一些可怕的灾难即将发生。智者也会在危险面前颤抖,重要的是他坚持自己的理性能力,接受并超越这些感受,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他没有被快乐的诡魅歌声所陶醉,也不惧怕痛苦的毒刺。

失去亲人会让人悲伤,受到侮辱会让人愤怒,赢得大奖会让人喜悦,心爱之人见前男友会让人吃醋。这些强烈情感有什么共同点呢?为什么都要将其放在情绪的类别中呢?答案是,所有情绪,都涉及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唤起状态,而这种唤起状态聚焦于对个人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上。

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人,看见他们恐惧、渴望、愤怒和快乐前的样子,才能认清他们的德性。只有在发生了一定事件,才能有更深刻的体验。蜜月旅行比婚检,更加可以发现灵魂上存在的问题。

那么,你一定要追问,作用是什么呢?情绪的进化要旨,在于帮助我们对重要的情境作出反应,帮助我们向他人传达我们的意图。情绪的目的是为了阐述和表达,影响和改变,对象是自我和他人。我的情绪我做主,而不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顺应自然是接受规律,听到情绪的声音,是为了找到理性的应对路径。

情绪现在可以视为我们思维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长期被行为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所忽视,很多细节还没有被搞清楚,如脑内情绪回路的细节,很多情绪障碍的疾病原因,如抑郁、狂躁症等。从两千年之前,斯多葛哲学家就强调,要用智慧解决这个问题,认为唯有本质的思考,才有长久正确的答案。

四、智者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情绪?

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面对生活的时候,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理性是不可或缺的。僵硬的理性人生,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纯然感性生活,却必然将一个人带入深渊。在斯多葛学派看来,好的状态是:“冷静而理性的欲望、面临威胁的理性审慎、惩罚邪恶的理性决心”。在他们看来,智者不会沉湎在情感之中,放任情绪的波动。

矫正波动与激情。 居鲁士曾将愤怒发在了一条河流上。当时,他带领大军一心想灭掉巴比伦,打算涉水渡过涨满水的金德斯河,在湍急的水流作用下,一匹国王战车的白马被河水卷走了。国王发誓一定要杀一杀夺走国王御马的河流威风。

他放下所有战事准备,他命令士兵在河床两边各开180道口子,把河水改道变成流向四面八方的小河,最后让这里的河床彻底变干。他赢得了河流,却牺牲了作战时机和部队的士气,失去了征服巴比伦的契机。

亚里士多德对愤怒保持拥护的态度,认为愤怒对德行有鞭策作用,如果剥夺了愤怒,那么人类理智变不能自卫,且会因此而对各种伟大的努力,变得懒惰怠慢,漠不关心。

斯多葛学者完全不同,他们认为,激情是一种超出了理性控制的情感,是心智和感情上的偏执状态,需要进行矫治。愤怒其实只是使人依赖于他人的邪恶,因为以为自己被他人激怒,被他人诱发出无法控制的心理状态,这意味着愤怒,已经使自己失去自我。对于一个人,没有比失去自我更加伤害自我的,失控的激情将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一次又一次的被纵容。激情只能起到破坏作用。毕竟在发高烧时候获得的力量,是短暂而有害的,只能给自己造成伤害。

统一于心智力量。 斯多葛学者不同意古典希腊哲学,对理性和非理性的二元论式探讨。他们认为,理性和非理性,并不是心灵两种相互区分的功能,相反,理性并不是独立于感情,而发挥作用,即要么实施良好的控制,要么没有进行干预,并且它也不是始终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塞涅卡认为,理性和感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部分,统一于心智。缺少感情的理性是无用的,缺少理性的感情则是愚蠢的。

《奥赛罗》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奥赛罗拥有的扭曲毁灭欲,直接导致了善良的苔丝狄梦娜,被无辜掐死的悲剧。奥赛罗这样描述:“她为了我所经历的种种患难而爱我,我为了她对我所抱的同情而爱她”。苔丝狄梦娜死前,依然为奥赛罗解脱罪行,奥赛罗在愚蠢的猜忌与轻信里,以及无望的愤怒中,走向孤独毁灭。

拥有理性的情感。 人都有许多非理性的欲望和情绪,斯多葛学派不认为不健康的情绪应该被抑制,认为应该被健康情绪所取代。然而,这些健康的情绪并不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我们也并不总是保证能体验到它们,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它们与美德,即生活的主要目标相混淆。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种额外的奖励。

当消防员奋不顾身的冲入火场的时候,当战士表达对祖国清澈的爱走向战场的时候,当疫情肆虐而医务人员走向疫区的时候,那种情绪,让自我从卑微中升华,让他人铭刻高尚记忆。

有种流行的误解,认为斯多葛学派是冷漠的人。智者并不是钢筋铁骨,而是血肉之躯。古代斯多葛派一直否认这一点,爱比克泰德《论说集》中说:“因为我们都不应该像一座雕像一样麻木不仁,没有感情,相反,我们应该尽力保持与其他人,建立起来先天或者后天的关系,做一个虔诚的人,孝顺的儿子,友爱的兄弟,慈祥的父亲,守法的公民。”

爱比克泰德像一个清晰思路的顽童,类似苏东坡。他把人生当作是玩球的游戏,关键是如何将球玩好,而不是如何赢得球赛。外在之物是无所谓的,而如何运用这些外在之物则不是无所谓的。尘世并不能够腐蚀你,只要坚守信仰,追求德性,其他成就会自然来到,如果能够帮助其他人,就应该保持热情专注,而不是患得患失。

塞涅卡指出,智者会被某些不幸打击,但并不会被打垮,例如身体上的痛苦、疾病、失去朋友或孩子,或战败所造成的灾难。忍受感觉不到痛苦的事,并没有体现任何美德。要表现出节制的美德,必须放弃一些欲望,要表现出勇气,至少忍受本能的恐惧。人应该通过理性控制外界影响,达到不偏颇的控制自由境地。

斯多葛派看来,智者应该只具有三种情感,即 喜悦、慎重和意愿 。 喜悦 和快乐不同,是内心理性的高扬; 慎重 与恐惧不同,是内心理性的回避。同样, 意愿 是理性的实现,与欲望不同。同样这样理想的情感也有次级的区分。 意愿 下有善意、友好和敬爱, 慎重 之下有羞耻心、敬畏等。 喜悦 下有快活、舒适等。词语翻译的不够精准,含义基本如此。

人不必要摒弃一切,应追求自己生命丰盈完美。当然,如果和美德有冲突,应该选择美德。因为生命之中,最优秀的品质在召唤我们,让我们的德性闪闪发光。情绪的目的是为了唤起,激励我们展现自我,突破自我。

五、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情绪可以管理吗?不完全。想到一个笑话:“大象踩着蚂蚁窝,愤怒的蚂蚁全部爬到象背上,象轻轻一抖身体,蚂蚁纷纷被抖落在地,剩下一只蚂蚁死死抱住象脖子,地上的蚂蚁齐声呐喊:‘掐死它,掐死它’。”你能够掐死情绪吗?如同抓住自己的头发让自己离开地面,奔赴月球。

听从理性的声音。 现实生活中,情绪判断标准只能是来自内心——具有丰富知识和人生体验的内心,这样的内心能够理解什么是自然的声音。习惯清明冷静理性的生活,追求喜悦、慎重和善的意愿,幸福会变的更加具体。

为了他人流泪并不可耻,为外界的不完美而伤心也不可耻,但情绪之中是否有不纯粹的东西?如不当的爱、愚蠢的爱、占有欲太多的爱,这些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斯多葛哲学希望人,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的困境,既关注集体的情感,也同样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生目标。

有人问,我应该掩饰情绪吗?斯多葛哲学不是要求人随时说出自己当下的想法吗?那么,掩饰是虚伪吗?不,掩饰情绪不仅在工作中有帮助,而且在其他许多情境中一样给予你帮助。

如你讨厌一个直接领导,那么不让他察觉到你的真实情绪显然是明智之举。如果你喜欢上一个人,而对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对方慢慢感受到你的爱意,否则容易将对方吓跑。商业谈判中,最好也不要让你的对手观察你的情绪反应,包括打牌、游戏等场合,人都需要一些控制,这些在人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问题,本质上与善和恶无关。斯多葛派认为可以漠视,也就是无所谓的。

但是,重要环节的问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

玛西亚是奥古斯都妻子莉薇娅的密友,她在儿子梅蒂利乌斯死后一直悲哀不已,塞涅卡写了《与玛西娅告慰书》,“你何必为人生的片段而哭泣呢?整个人生都值得我们为之泪下,老问题还没有解决掉,新问题又迫在眉睫。因此,应该养成节制的习惯,利用人的心力去应对你们的众多忧伤。”“人为何物?一艘轻轻一晃、微微一碰就会破裂的船。无需大的风暴就可以将你吹得偏离航向:不论你撞到什么,毁灭的都是你。”

他在流放的颠沛流离中,用同样的话语安慰自己。在生命中,我们都是观察者、体验者,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在他看来,心力应该用在德性的塑造上,而不是在情绪的表达上。

罗马皇帝安东尼召集了最优秀的修辞学和哲学老师来训练马可·奥勒留,为他继承王位做准备。老师和他相处和睦,对他来说就像家人一样。当他最心爱的一个导师去世时,据说当时马可嚎啕大哭,宫殿仆人们试图制止他,担心人们发现他的哀痛行为,认为这样举止不适合未来统治者。然而,安东尼告诉他们,不要去打扰马可:“这一次,让他只做个人;因为哲学和帝国都不能剥夺一个人自然的感情。”

在《沉思录》中,马可引用了伊壁鸠鲁的名言:“关于痛苦:那些让我们无法忍受的痛苦终究也会夺去我们的生命,而那些长期持续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重点是说,那些无法忍受的慢性疼痛会终究会杀死我们,所以,只要我们活着,就证明我们有能力承受更多。

俯瞰客观的思考。 伊壁鸠鲁给予人们的情感疾病,开的药方就四句话:“神不可怕、死无可畏、痛苦易除、快乐易得。”可是,他们过多的聚焦在自己的小圈子,缺乏大的视野。斯多葛哲学家则教导人们,应该需要共同体和社会性的生活,世界城邦的公民需要相互依存,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安宁,这比伊壁鸠鲁没有社会基础的只谈个体“友爱”要完整的多。

爱比克泰德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很早界定了正确的认识,生活得安宁有序,赢得了自己想得到的一切。而另外一些人始终看不清,被大风吹的七零八落,时而偏向这边,时而偏向那边,一无所获。激情颠覆了理性的秩序,幸福或者理性的生活让一切都处于正常的排序,而正常排序之中人才能获得正确的印象。这就是斯多葛哲学伦理特性,不理解自然之性的人,也不可能在理性之中。

歌德说过:“当我事事顺遂的时候,我的诗歌之火相当微弱。但是逃离即将发生的灾害时候,它却熊熊燃烧,优美的诗歌就像彩虹。只能描画在黯淡的背景,诗人的才情喜欢咀嚼忧郁的处境。”74岁的歌德,爱上一个19岁的姑娘乌尔莉克,“在这花期已过的今天,天堂和地狱都张开大口,我心潮翻涌左右为难!”仿佛一堆即将熄灭的灰烬,忽被山风燃起熊熊的烈焰,火苗吞噬着残存的一切。这到底是恩宠还是惩罚呢?盐野七生认为,这是歌德最大的不体面。缘由是不够理性的爱吗?只是不自然而已。

掌控情绪可借鉴三点,首先,俯瞰视野,对待自我和宇宙一样,秉持客观的态度。“生命就像成熟的麦穗一样的收割,一个人诞生,另一个人赴死。”第二,与自我保持距离。看待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同一个旁观者一样在审视,只有这样,才不容易陷入到情绪的陷阱中,保持超然的态度。即使,对待亲近的人,也应该是理性的安慰。马可·奥勒留说,“不要加入别人的哭泣,不要有太强烈的感情。”

第三,思考极端情况,包括死亡,更加冷静的看待一切,包括一些常人无法忍受的情况。如塞涅卡说:“不要试图去控制愤怒,而要设法彻底根除愤怒,因为恶的东西有什么控制的办法呢?在这件事情上,能够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莫过于思考我们的必死性。”

总结一下:首先, 理解情绪需要“智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情绪的作用是帮助个体作出生存和繁衍的反应。在社交过程中能够起到沟通感情,传达意图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发挥自己机能,但是,如果情绪的强度过大,或者持续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破坏作用。

其次, 不健康的情绪应该被抑制,应该被健康情绪所取代。接受现象的触发,保留判断的权力。失去的悲伤有时只有时间能够治愈,内心的愤怒只有移情才能疗治,拥抱是一种缓解,放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最后, 不应该把情绪与美德,即生活的主要目标相混淆。它们就像是一种额外的奖励。应该通过理性控制外界的影响,以达到不偏颇的控制自由境地。

听懂情绪的声音的人,在理性的指引下,让情感之流汇成江湖,进入大海,得到最终的自由安宁。

智者不入爱河暗示着两重意思:

1、就是她觉得自己本身是一个智者,她拒绝谈恋爱的意思,这种的话,一般会拒绝和所有人谈恋爱。

2、第二种,就是说自己不是智者,只是觉得“智者不入爱河,愚者甘堕红尘”这句话说得很好,和自己本人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只是感慨一下而已。

智者不入爱河意思

太理智的就不是爱情了,因为爱情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东西,在谈恋爱的人,内心肯定都是会有一些变化的。最大的变化,或许就是内心变得比以前要更加的感性。

爱的世界里,没有理智的容身之处,在爱情里,假如一个男子需求女性理智,他绝对没有错,只不过阐明,他并非爱你多深罢了。

尤其是女人,因为女人是感性的动物,最容易沉溺于感情,失去理性和方向。见过太多本来理智聪明的女人,一旦谈起恋爱就变得不管不顾,不会思考,不想努力,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随波逐流地走下去。有感情的人,遇到的问题总会特别多。

因为感情会让一点小事,放大许多许多倍。只要有感情的牵扯,女人就会多想,男人就会多变。在爱情之下,没有人可以理智地去思考。所以,也不需要相互埋怨。有时候,爱情就像战争,没有输赢,只有伤心。

有思想的人会对爱情忠诚。

爱情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心理和主观情感结合的复杂现象,不同时代、文化、学科和学者们对爱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构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21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