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更多蒙古族歌手演唱的蒙古人

想听更多蒙古族歌手演唱的蒙古人,第1张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乌兰托娅、凤凰传奇等歌手的走红,中国歌坛四处充斥着诸如《套马杆》、《月亮之上》这种“蒙古风格”的神曲,事实上,这些长生天的子孙,作为一名蒙古歌者,却为了迎合大量汉族人的口味,唱出的都是充满商业化的低俗调子,这些打着“蒙古民族风格”旗号的口水歌,除了歌词中带点蒙古风情的词汇,与真正的蒙古音乐是毫无关联的,都是一些汉族的流行音乐人想当然的作品,并没有蒙古民族音乐的灵魂。在此,Po主为想了解真正蒙古族音乐的汉族朋友推荐几首能够震撼听众心灵的蒙古族歌曲。

一、《我的父亲是牧马人》

演唱者:黑骏马组合

语言:蒙古语

这是一首来自蒙古国的民歌,却拥有着超出一般民歌的优美旋律。歌词简单质朴,但是情感却十分真挚动人,歌词讲述的是一个蒙古孩子对父亲真心的赞美。歌曲的高潮歌词只有两句话,翻译成汉语就是:我的爸爸是牧马人,我的爸爸是歌手。这两句词,便将一位蒙古父亲的形象表露无遗了。这首歌曲黑骏马组合一共进行了两次录制,差距就在于第二版在歌曲的结尾加入了:buwei~(蒙语宝贝、孩子的意思)的呢喃,仿佛以为慈祥的父亲在哄自己的孩子,与歌曲的主体形成了十分巧妙的互动。

这首歌曲的一版在蒙古音乐网有的试听,二版在嘟琴网。因版权问题,博主不进行转载。

二、《出塞曲》

演唱者:格格

语言:汉语

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著名诗人席慕容女士,此曲最早由台湾歌手蔡琴演唱。

这首歌曲在被蒙古族歌手格格演绎之后立刻拥有了蒙古音乐的灵魂,首先歌者用了以为蒙古人的感情去演唱,其次,编曲中加入了马头琴、长调、呼麦三个最具代表性蒙古音乐元素,配合歌词的内容,使得歌曲较之蔡琴老版的演唱,变得“蒙古味”十足。

三、《童年》

演唱者:莫尔根、陶格斯

语言:蒙古语

这首歌曲的内容题目已经点明,是歌唱童年的一首歌曲,而歌者,也是一对亲生姐妹。

这首歌的编曲没有任何蒙古音乐元素,但是简单的伴奏优美动听的旋律加之蒙古语的演唱同样能勾起人们对曾经的草原的向往。歌曲在结束时候加入了流水声的音效,象征的童年过往正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回却令人的心头波澜荡漾。此曲在蒙古音乐网有试听。

四、《心之寻》

演唱者:斯日其玛(蒙古国)

语言:蒙古语

这是一首另无数蒙古人为之落泪的歌曲。

2005年的冬天,曲作者斯琴朝克图偶然看到了一部以上海三千孤儿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所谓“三千孤儿”,就是困难时期被送到内蒙古,让牧民领养的内地孤儿。这些孤儿被牧民领养后,逐渐与养母养父和兄弟姐妹建立感情,有了温暖的家和幸福的人生。从此,城里的孩子变成牧区的孩子,汉族孩子变成不折不扣的蒙古孩子。来到草原,既是他们的无奈,也是他们的幸运。但是,已经远离的骨肉亲情依然珍藏在他们的心中。在草原上,他们怀念已故的父母,思念着上海故乡,在草原广阔的云天下放飞自己的心,寻觅着那个永驻亲情的故土。看着电视剧,他被那些牧民阿爸额吉无私的爱打动,被那些孩子们不倦的思念感动,有了一种创作冲动,当即写下《心之寻》的旋律,然后找来好友那森填词。2006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蒙古国著名歌手斯日其玛演唱这首歌,随即在区内外传播。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额吉》(蒙语中字),讲述的就是蒙古牧民收养上海孤儿 的故事,娜人花演的,博主当时看的差点泪崩。

五、《那草原》

演唱者:其其格玛

语言:汉语

这首歌,可以说十分特别,目前很少有与之相似的蒙古歌曲。

歌曲的开头,与其他一般的蒙古歌曲一样,都是在赞美蒙古故乡,但是,到了歌曲的高潮,歌词却笔锋一转,唱道“是谁含着泪歌唱

歌唱往日天堂,漫天飞舞的黄沙,那片草原啊,在何方”,让听者突然明白,原来之前描绘的美丽故乡,只是回忆,如今的草原,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一片黄沙飞扬,家乡,已然远去。这看似赞美,实则是一种控诉,含泪的控诉,唱出了蒙古人对家园的痛心,对开发草原的不满,对过往的怀念,此时,我们也才明白,歌者那饱含深情的演唱,竟是夹杂的那么深刻的痛楚!

这首歌曲HAYA乐队也有翻唱,并将歌曲名字改为《迷路的羔羊》,大家可以对照的听一下。

六、《向往母亲》

演唱者 :吉布森玛

语言:蒙古语

十分优美动听的一首蒙古童谣, 与大家印象中的童谣有较大区别,值得一听。

七、《寂静的天空》

演唱者:代琴塔娜(HAYA)

语言:蒙汉双语

改编自图瓦民歌,HAYA演绎的十分空灵 ,可以让人心灵安静。

八 、《故乡情》

演唱者:哈琳

语言:汉语

这首歌曲的演唱者是土尔扈特部的公主,歌声可以堪称天籁。

这首歌曲的所表达的主题与《那草原》类似,也是感叹家园的远去,但是情感较之《那草原》相对要弱一些,歌词也表达的更为含蓄一些。如果说《那草原》是含泪控诉家园的毁灭,那么《故乡情》就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怀念。博主发现表达类似感情的歌曲都是汉语哦~所以说,大家懂的。

九 、《晚秋余风》(又叫《深情秋风》、《深秋的风》)

演唱者:乌英嘎

语言:蒙古语

博主不明白为啥这乌英嘎明明是内蒙歌手又不是蒙古国歌手 ,一首歌还搞出那么多汉语翻译出来,不过好在这首歌在各大蒙古音乐网站上都有,想听点击名称类似的曲名就行了。

旋律优美的同时也十分有特点,虽是抒情,但也不乏动感,仿佛草原上的草在随秋风缓缓摇曳的感觉一般。

十 、《遥远的妈妈》

演唱者:哈琳

语言:蒙古语、汉语

这首歌也是来自蒙古国,由内蒙歌手重新演绎,并有蒙语和汉语两个版本。

博主第一次听的时候啊~那个感动啊,稀里哗啦

所以此曲是呕血推荐,不想写太多鉴赏方面的文字,大家听一听便知道了

      《乌兰巴托之夜》是蒙古国传唱度极高的一首歌曲,创作于1985年,由蒙古诗人桑堆扎布作词,普勒布道尔吉作曲,蒙古微笑乐队原唱。《乌兰巴托之夜》这首歌曲描绘的是乌兰巴托宁静的夜晚和美好的爱情,从把酒当歌的豪迈到话语缠绵的柔情,展现出蒙古民族古朴、豁达、自由、热烈的民族性格,表达了作者心中对乌兰巴托的无限热爱。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位于蒙古高原中部,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

      “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

一、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 《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仅仅将作者的对于故乡的赞美表达的淋漓尽致,还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呼吁,并体现了做着希望通过音乐的影响力,来唤起人们对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向往,并唤起人们对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分析 歌曲 《呼伦贝尔大草原》旋律优美,是一首单二部曲式歌曲,主旋律的部分篇幅也较短,一共只有17个小节。整体的节奏和音符变化都不是很大,但是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会让你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景色。 (一)对A小段的分析 A段部分一共有9个小节,而在A小段的歌词中作词人通过三组排比式的叙述,将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他心爱的,还形象的描绘出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貌,让人联想到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雄鹰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还有河水在静静的流淌。 (二)对B小段的分析 B段部分是由8个小节构成的,不仅仅沿袭了主歌部分的基本创作模式,还让歌曲在整体上显得更加的统一,在这一部分,歌词更加直接了,让通过歌唱家富有感情演唱,形象的表现出了两位作者对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热爱,更是表达了所有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人们对故乡的热爱。

三、《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艺术特点 (一)采用了4/4拍与2/4拍的交错排字的运用 《呼伦贝尔大草原》为D大调,而在歌曲的节奏中最为特色的便是采用了4/4和2/4交错拍子。4/4和2/4交错拍子的配合,使得歌曲的抒情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配上缠绵的歌词,很明显的反应出了草原的风格,都会引发听者的无限遐想。 (二)乐曲具有层次感 在曲子中,音乐元素并不复杂,但是作曲家通过非常巧妙的转换,将乐曲进行加工之后,形成了一种简约大方,巧妙精炼的曲子形态。而在歌词是三段体的结构,这三次的重复,让歌曲的层次感也就很明显的提升了。三段中的歌词,是由远及近的,乐曲层次感不断的提升,从全景到具体刻画的转变过程,更加让人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形象有了充分的联想空间,并逐渐从模糊走向了具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33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