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走上不同的道路,下面就由徐小编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在青春期时,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当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脾气并不总是暴躁的,也有一些孩子是非常温和的,把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不和其他人交流,更不会把情绪表现在脸上。所以家庭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
第一个方法就是,深深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去认识到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只有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麻烦的时期,父母们要改变自己,对孩子以前的态度,孩子也在慢慢的成长,不能老用以前的那种方法去对待孩子,对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量不要与孩子进行争吵,争吵只会让事情越来越麻烦。
第二个方法就是,尽量的不要批评孩子,不要与其他同学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喜欢慢节奏,尤其是家里面的女孩子,而且女孩子的自尊心也是非常的强,所以在外面家长尽量的不要与孩子发生冲突。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不要去引发争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和自己的孩子尽量做朋友,不要给孩子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好了就到这儿,谢谢观看。给徐大强点点关注,点一点爱心。
这位年仅19岁的花季少女,因残害双亲被判处了死缓!这个案例的凶手及被害父母都是河南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人,案例发生在广东中山市索科大楼,不是“鹤壁索科大楼”。面对长相乖巧的这个女孩,我们很难将她与杀人碎尸的凶手联系想来。面对这样的凶手,我们也很难简单地去谴责,更多地去反问,这位孩子竟然经历什么,让她对养育自己的双亲痛下杀手?
一、偶然发现杀人碎尸事件2009年9月13日开始,中山市索科大楼的8楼开始出现异味,并且越来越大。有房客实在忍不住,便要求管理人员庄先生检查。 庄先生对房间进行逐个检查时,发现臭味是从803房间发出的。庄先生敲门却无人回应,便通过803房间的卫生间窗口看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地上是一滩血迹。 庄先生慌忙拿出备用钥匙打开了房间,这一打开着实吓了庄先生一跳。庄先生发现房间内有一个女孩,头发蓬乱,只穿了一条三角裤,上身没穿衣服,披了一条带血迹的被子。这名女孩就是齐萍萍,案发时就读于中山市中南软件培训学校,大专文凭。
庄先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感觉不对劲,急忙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发现803的房客齐运喜夫妇已遇害,其尸块分装在塑料袋内。在警方的询问下,齐萍萍当场就承认了是她杀害了自己父母。齐萍萍在父母死后,分尸用了9把菜刀,1个铁锤,1个铁凿和40个塑料袋,案发当天,她曾数次前往超市购买菜刀。一个小女孩为何对自己的父母下如此狠手?她家周围的邻居称,齐萍萍是一个漂亮、乖巧的女孩,身高超过16米,穿着比较前卫,爱打扮,常常戴着项链、戒指等。齐萍萍的父亲个子也比较高,但母亲则比较瘦小。齐萍萍和其父母的关系看起来很融洽,经常看见她们母女一起出去逛街或去市场买菜。经警方调查:齐萍萍的父亲齐运喜以前开一辆广州牌大货车在附近拉布料,但意外来临了,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齐运喜身体不便,就此以后常年待在家。母亲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听邻居说是做保险的。
二、表现异常冷静的齐萍萍2010年5月31日,齐萍萍涉嫌故意杀人案在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齐萍萍在警方调查时,曾亲口承认自己杀害了父母,但却在法庭上翻供,称其父母是吞安眠药自杀,而她只是感觉父母太痛苦,帮父母解脱罢了。并且解释说父亲原来是名司机,得了脑血栓之后,无法工作,将车也卖了,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很早就有自杀的念头。而母亲则把父亲当作唯一的依靠,父亲想自杀,母亲也跟着自杀,一家人都很绝望,她决定“成全”父母。
齐萍萍描述说:父母主动吞食十几片安眠药后准备自杀,但母亲出现了呕吐、痉挛等反应,非常痛苦,于是她用塑料袋先后将母亲和父亲闷死,以帮其“解脱”。但法医并没有在齐萍萍父母的胃、膀胱等器官内,检出安眠药的成分,也未能检出其他有毒物质。
在法庭上还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从开庭到休庭的两个多小时里,19岁的齐萍萍脸上看不到激动的表情,更没有掉一滴眼泪。面对公诉人和法官的提问,齐萍萍手握着话筒平静作答,话语清晰,声音是软软的“绵羊音”,完全是一副平常小女生模样。不过,警方恢复了她相机里的照片,发现有大量自残照片,怀疑她有心理问题。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齐萍萍的相关鉴定中证明了齐萍萍没有精神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齐萍萍的辩护律师认为,齐萍萍杀母后,父亲在长达半小时内没有呼救,眼睁睁地看女儿犯罪,不符合常理,是该案的疑点。不能排除当时她父亲服用安眠药后处于不清醒状态,或者本来有自杀想法。齐萍萍的杀人动机并不恶劣,目的是为了解除被害人的痛苦。但检察机关提交证据称,被害人属于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很大,尸体内没有发现安眠药等毒性物质。公诉人指控,齐萍萍杀人具有主观故意,客观上也造成两人死亡,涉嫌故意杀人罪;齐萍萍当庭改变的供词不符合常理,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证据支持,建议法庭不予采信。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齐萍萍的姨妈介绍,齐萍萍并非齐运喜和李会香亲生骨肉,因姐姐李会香不能生育,齐萍萍是她从一个同事那里抱着过来的。齐萍萍的伯伯与姨妈都向法院求了情,希望法院给孩子留条活命!2010年12月27日,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齐萍萍杀害父母并碎尸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齐萍萍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三、一个女孩子为何对自己的双亲痛下杀手?我们先来看看,在案发现场齐萍萍几近全裸,忍着恶臭与被肢解的父母一起生活了数天,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女孩子可以做到的;在被恢复的齐萍萍相机中,有许多大量的自残照片,这表明齐萍萍的心理有些变态;在庭审上,齐萍萍的脸上看不到激动的表情,更没有掉一滴眼泪,并且面对法官和公诉人的提问还可以平静对答,话语清晰,这更不是一个痛失双亲的女儿可以做到的。齐萍萍外表乖巧、冷静,内心却十分冷酷、消极,与常人差异甚大!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家庭存在着莫大的关系。齐萍萍所生活的家庭虽然是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家庭,但这个形式完整的家庭,同样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作为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齐萍萍父母关系长期不良,家庭缺少应有的沟通交流,一家人不但不能交流信息、表达意见或决定事情,更不能体恤彼此间的情感,难以共乐同苦,互相扶持,并建立浓厚的感情,长此以往,即便是富裕的家庭,也会生活得不愉快,难以过日子。
这些消极心理在齐萍萍的心中不断积蓄,无从宣泄的她只能自己承受。父母的不断争吵,他人的恶语,这些愈演愈烈的矛盾冲突激发了齐萍萍的愤怒,陷于绝望的齐萍萍心中的积怨终于爆发了出来,最终以这种残忍、罪恶方式,彻底地终止了这个家庭郁结难解、不断恶化的痛苦关系。
四:结束语一个少女竟然能残害自己的双亲,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一个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成长,就会模仿着父母和亲人构建什么样的人设。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整天充满吵骂、怨恨、不满的家庭,你让她去感恩社会,可能吗?
十四岁的孩子,现在是叛逆期,家长要好好对待,处理不好,对她以后的身心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们度过了叛逆期。
十四岁女孩叛逆老和妈妈吵架怎么办?1、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14岁的孩子是叛逆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朦胧的,这个时候如果和父母吵架,父母不应该和她争吵,应该悄悄和她好好谈谈,让她的心明白。
2、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渴望参与自己的家庭事务决策,不希望父母将自己置于孩子中间。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主动询问孩子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孩子一起讨论,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当孩子得到父母的关注,也会和父母很好的沟通。
3、父母和孩子的想法不同。试想一下,如果你经常有一个人在你耳边唠叨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和孩子的做法不一样。所以,家长要和孩子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当你真正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自然会理解父母,孩子的教育才能以后也会更好。
4、走进孩子的心里,和孩子做朋友。父母可以放下脸和孩子做朋友,多听孩子说的话,孩子会很乐意邀请父母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他们能给父母带来快乐和幸福,他们也有很多东西要向父母学习。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共同成长很重要。
5、有话要对孩子说。有一种孩子,只有软不硬,尤其是在青春叛逆的孩子身上,父母越硬,孩子越固执,所以父母和孩子相处时,尽量保持情绪平和,语言温和,使叛逆女孩的教育会更好。
6 互相倾听。作为妈妈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彼此交谈时,要有耐心,冷静地找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良好的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许多父母都觉得几岁的孩子特别难管,因为他们蹦蹦跳跳不知道危险随时都会存在。我认为在青春期的孩子才是最难以管教的,除了身体还有心理上的影响,让孩子们对外界一点刺激都非常的敏感,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只要孩子撒个娇或者发点小脾气,父母就什么都能够答应他,父母这样子非常的不好,导致了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特别的脆弱,受不了一点刺激。
从五楼跳下来就在温州市的苍南县,在一个小区里面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在和父亲发生了争吵后,气愤的从五楼跳下来,女孩从五楼跳下来后摔到了铁皮的棚子上,这才没有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难以让人理解想想都觉得可怕,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难以让人理解了,动不动就跳楼,动不动就跳江,到底有什么事情能够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人冲动的时候都会说一些难听的话,但是冷静的时候就会常常觉得后悔,那如果冲动的时候从楼上跳下来,大难不死会不会也非常的后悔做出了这种决定。这件事情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威胁,虽然她成功的伤透了父母的心,可是自己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不也是遍体鳞伤,这种行为太傻了。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学校的教育跟家庭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特别的轻视自己的生命,总是以自己的性命来要挟着大人们妥协。也许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父母可能还处在老一辈的思想观念中,我认为父母有的时候也应该要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孩子们是怎么想的,时代在变化,思想也要跟着变化,也许孩子们的想法就是,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也希望家长们多一些的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多一些和他们沟通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摇篮,避风的港湾,父母经常吵架,感情不和势必会改变孩子人生发展的轨迹,这一点切记不可忽略。
长路漫漫,执手到老,夫妻两人难免会有生活上的摩擦,看似无关紧要的争吵,其实对于孩子的世界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中每当父母因琐事争吵的时候,孩子都会表现得异常恐惧与不安,并且在外不愿与人合群,性格逐渐孤僻自卑。
虽然事后父母双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如果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争吵原因,那么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层阴影。
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滞后问题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显现出来。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理智解决彼此的问题,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打架。
父母争吵下的“受害者”花花打幼儿园起就是一位懂事、听话的小女孩,在邻居眼中她清秀的外表,礼貌的举止、优异的成绩将来肯定前途无量,但是升到初中以后,花花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在学校里也总喜欢一个人独自躲在角落里发呆,不喜欢与人交流。
班主任发现后以为花花是因为考试不理想而出现短暂的失落,便及时对花花进行心理辅导,在谈话的过程中却不经意间了解到了导致花花性格变化与父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自从自己升到初中后,爸爸妈妈总是因为各种生活琐事吵到不可开交,有的时候甚至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他们也总是把离婚两个字挂在嘴边,万一他们离婚了还会要我吗?”这是花花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每当他们吵架我就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对着镜子会问自己:别人家的父母也是这样吗?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时候睡着了也会被噩梦惊醒。”“有一次他们边吵边厮打,我不知道哪来勇气拿起茶几上的水果刀划伤了自己的胳膊,鲜血像自来水一样滴在了地板上,看到这样他们才停止,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身上,到医院包扎后看到他们和好如初的样子,我想如果伤害自己能够换回他们的和平,我情愿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知乎上对所有相关问题进行查看时,发现多数网友表示:父母吵架的次数会对孩子生理、心理以及人格产生不同程度的质变。
事实就是,父母间不间断的争吵看似无关紧要,却对娃的人格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父母吵架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四个阶段看清“不和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1、0—3岁
这一阶段正是孩子感知觉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对外界的刺激尤为敏感,当父母产生激烈的争吵行为时,他们会感觉到痛苦,身体会不由自主变得僵硬、神经会逐渐收缩,不断的进行哭闹,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如果这种来源于父母的外界刺激,在孩子婴儿期持续的出现,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听觉、视觉、知觉系统的发育,严重将会导致感觉系统失衡。
2、3—7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块沃土下的小树苗,除草防害,及时灌溉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反之则会变的参差不齐。
这个时期的孩子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明辨是非,分不清谁对谁错,对于父母争吵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心里疑惑与恐惧并存,在潜意识中认为可能是自己的错,才导致爸爸妈妈吵架,由此产生强烈的愧疚心理,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严重缺失。
3、7—12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面对父母经常大吵大闹,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
如果爸爸妈妈是因为自己的事情产生争执,孩子会变的反感、抵触,严重可能产生叛逆心理。并且晚上会经常做噩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会显得极其不自信,上课的时候也会心不在焉。
如果父母经常的把离婚两个字挂在嘴边,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悬在脖子上,今后的生活将会一直被恐惧和担忧所笼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学习成绩下滑是必然趋势,并且对于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对孩子未来的人格塑造极其不利。
4、12—18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学习能力发展、交际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时刻都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在社会认知上,他们虽然具备了基础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仍处于“半认知”状态,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势必会打碎孩子本不坚固的三观认知。
会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以及今后的婚姻观产生怀疑,严重时甚至会作出伤害自己、离家出走等极端的行为。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
无法规避吵架,那么吵架后如何做才能减轻对孩子的伤害?世界上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当吵架过后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向孩子解释吵架的原因,不要让两个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生活。
第一:适度吵闹,正确引导
世界上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发生意见不合很正常,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看不到父母吵架,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完美家庭”的关系假象。
这样反而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畸形的婚姻观,当着孩子的面吵闹后,要及时开导孩子夫妻间偶尔的吵闹也是爸爸妈妈感情生活的调和剂,让孩子放平心态。
这对孩子正确的婚姻观形成至关重要。
第二:事后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吵架的原因,让孩子做“法官”
夫妻吵架过后,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及时的向孩子解释,告诉孩子争吵只是爸爸妈妈讨论问题得一种方式,两人的一些意见无法统一,产生一些冲突。
但冲突是两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即使产生冲突也要仔细听别人怎么说,培养孩子的冲突耐受力。并且把自己的事情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请孩子判断谁对谁错。
孩子们的世界往往是天真无邪、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经过孩子“判定”后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告诉孩子父母吵架的原因能让孩子惊恐的情绪得以缓解,而承认自己不该在争吵时进行人身攻击和威胁,会让孩子感受到勇于承担的重要性。
第三:即使发生争吵,也一定要注意言行举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也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双方即使发生争吵的情况,也一定不要口不择言,大打出手。
要冷静、客观的讨论问题,知道是谁的错误后要及时和对方道歉,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行为归结于对方,更不要在孩子面前黑白颠倒,丑化对方。
第四:当孩子发出“停战”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回应
当孩子发出“停战”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回应,不能置之不理。当孩子哭闹、大喊、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的时候说明孩子已经不耐受了,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语言和身体上的安抚,同时也要趁此冷静回想争吵的原因,尽量能以和平的方式化解。
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有幸福感可言,才能让孩子自信、健康的成长,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打架,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每位父母的责任所在。
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从小到大我们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的父母吵架,因为父母之间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矛盾,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爸爸妈妈都是自己的亲人,谁受伤害自己都很难受。本来以为这种情况只存在普通家庭生活当中。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景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父母就是经常吵架,疫情过后两个人就直接去离婚了。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想必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吧,家庭本来应该是我们的避风港的。
一:会让自己变得比较内向。家庭的环境是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的,你去看看身边的人家庭温馨的,父母有爱的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是阳光开朗的。但是父母爱吵架的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就相对的不怎么爱说话,小小的年纪就感觉很成熟,经常会自己一个人思考问题。
二:性格比较的敏感脆弱。长期生活在父母吵架中的孩子性格都会相对的敏感脆弱,因为父母吵架带给自己孩子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还记得小的时候父母在一个房间里面吵架,我和妹妹在另一个房间,即使是外面下着雨,都能够听到两个人的吵架声。自己好好想捂住耳朵不听,但是却一直在想,一晚上都不敢睡觉。之后也是一直冷战,家里面随时准备爆发。
三:会养成自卑的性格。父母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存在,如果这两个自己最爱的人天天吵架,那么自己的心里面就会产生焦虑的现象,因为害怕父母离婚不要自己,害怕自己成为无家可归的孩子,从而养成自卑的性格,不愿意与人来往,心里面好像放着很多的事情一样。
父母在吵架的时候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但是在同时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孩子的感受,尤其是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那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父母都会尽可能在最大能力限度内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与环境。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教育方式也会不同,教育方式也会有对错之分。往往有时候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离正确的成长道路上越来越远,而正确恰当的教育方式,会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好的成长。
第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慢慢前进。如果父母自己也没法做到的,请放下期待。父母身上不具备的个性,怎能正面影响孩子,让孩子从父母身上模仿学习呢?给孩子示范一次,比说十次管用。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原件如果足够整齐、清晰,复印件也会同样的整齐、清晰。原件如果有空缺,复印件也同样有空缺。只有在原件上添笔加墨后,复印件才能有同样的效果。
第二,告诉孩子积极做什么,而不是传统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态度。
总是对孩子说“不要打人,不要在沙发上吃饭”等。这种消极的语气只会导致对消极行为的关注和专注;但是孩子还是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来纠正孩子的行为,比如“你忘了和别人和平相处”或者“我们在餐桌上吃饭!
第三,合理控制孩子。
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的标准。
(1)控制中必须有权威:当孩子可能犯错误,我们不得不控制他们时,必须有权威。让孩子们知道你是认真的,你的要求会得到惩罚或奖励。有力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当然,对孩子的管教一定要负责。告诉你的孩子你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
(2)与孩子的父亲保持一致: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是一致的,这样他们才能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你不同意你父亲的控制,你最好在孩子将来不在的时候和他讨论一下。这样做,我们也可以建立父母双方的权威。
(3)不要惩罚太多:不要在身体和心理上虐待孩子,照顾好孩子。最好的政策是奖励他的良好表现。
第四,建立明确的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们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规则,孩子就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到6条,要适合家庭的具体需求,必须用肯定句表述并张贴。如果你违反了家规,你应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一旦确立,就要坚决执行,家规要定期调整修复,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让全家人共享人生发展进程,发扬民主,互相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第五,关注孩子的倾诉,因为孩子有什么话喜欢对家长说,是对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
常常与子女沟通交流,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多用一些积极性的语言,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切忌使用侮辱性语言,这样做会抹杀子女心中的自信心,给子女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要让子女正确地面对挫折,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第六,要独立,要有志。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宠爱会更多,现在的孩子出门书包都需要家长来提回家,衣服也会有家长来洗,完全没有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要知道,不管在家里受多少的宠爱,终究要去社会上迎接更多的挑战,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那么长大离开家庭之后又如何去面对社会呢?
第七,给孩子一定范围内的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自由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克制自己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想法,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些自由。给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说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更加尊重和爱我们。给孩子一定范围内的选择权,可以避免紧张,给孩子提供实际的机会做决定。比如”该睡觉了,是想听昨天的故事,还是想听新的故事?“”你今天想穿粉色外套还是蓝色t恤?如果孩子两个都不选,家长可以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让孩子负责任是日常行为,对孩子自我价值的培养非常重要。
泪目!!
6部触及灵魂深处的动画短片
动画名称:《某人的目光》推荐指数:5
短片时长:6分45秒
观影感悟:长大后,我们对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从小和爸爸亲密无间,长大后却渐渐疏离。短片把成长的孤独刻画得很细腻,会引起很多共鸣!
动画名称:《梧桐树》推荐指数:5
短片时长:5分钟
观影感悟:小女孩一直是爸爸带大的,直到父母吵架离婚,母亲带走小女孩,可是却一直忙于工作,小女孩变得孤独抑郁,终于她忍不住拨通爸爸的电话,耳边传来的是熟悉的“饭做好了”。
动画名称:《触不到的夏天》推荐指数:5
短片时长:5分44秒
观影感悟:父亲去世后,女孩再次回到老房子里,看到父亲小时候用拨浪鼓哄自己的相片,突然想起那不被自己注意的拨浪鼓丢在了某个路边,立马冲出去找,在树下,和父亲的回忆倾袭而来
动画名称:《父爱如山》推荐指数:5
短片时长:8分46秒
观影感悟︰父亲用自己的毅力唤醒了昏迷的小女孩,小女孩在昏迷的时候做了个可怕的梦,最后她寻着爸爸的声音找到了出口
动画名称:《光之塔》推荐指数:5
短片时长:7分29秒
观影感悟:从小到大,父亲都会在港口盼着孩子回家,渐渐孩子长大了,回家越来越少了,只靠信件往来。直到父亲老得起不来床了,孩子回来看望父亲。父子一起弹奏完最后一曲,父亲走了。那个在港口常亮的灯塔也熄灭了…
动画名称:《匆匆》推荐指数:5
短片时长:7分钟
观影感悟:父亲卖橘子养大女儿,女儿却因为同学的嘲笑嫌父亲丢脸。直到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在车上打开爸爸递来的手绢,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没有人准备好了长大,可终有一天你要离开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