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当今社会有十二种家庭形态:空巢家庭、拼客家庭、核心家庭、丁克家庭、陪读家庭、留守家庭、传统家庭、单身家庭、再婚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残缺家庭。
1、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的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子女全部在外工作和生活,长期不能与老人团聚,家中只留下一对老夫妻或一个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组合形式。空巢家庭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同时老人的寂寞孤单也成为社会家庭情感的一大问题。
2、拼客家庭:这是现代城市中出现的一种似家非家的家庭形式,家庭成员其实只有一个人,但却有其他非亲非故的家庭成员与之共同一起居住和生活的家庭形式。
3、核心家庭:一对亲生父母和大龄儿女共同在一起生活的家庭组合形式。
4、丁克家庭:这是现代城市白领青年夫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一对有生育能力的青年夫妻坚持不生育,并且从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夫妇的家庭形式。虽然丁克家庭已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无论是在夫妻生活中还是在社会认知程度上,都会产生无法避免的情感问题。
5、陪读家庭:为了孩子某种学习或生活的需要,由父母或直系亲属陪伴,来到城市学习或生活的家庭形式。
6、留守家庭: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留下年迈的老人陪伴未成年的孩子学习和生活,或根本没有大人陪伴,只留下未成年的孩子独自学习和生活的家庭形式。调查表明,当今我国的农村和城市中的“留守儿童”为数不少。这些儿童的父母常年工作在外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将儿童留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身边。“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必要的母爱父爱而使这些儿童不能健康成长,从而会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7、传统家庭:也叫联合家庭,这个大家庭几辈人共同的生活在一起,常常以四世同堂为荣,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组合形式。
8、单身家庭:这种家庭形态在现代城市的年轻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个男人或女人独自的生活而形成的家庭形式。
9、再婚家庭:一个离异的家庭与另一个离异的家庭重新组合起来,共同一起生活的家庭组合形式。
10、主干家庭:一对父母和已经结婚的儿女,两个家庭共同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形式。
11、单亲家庭:一个离异的父亲或母亲独自带着一个或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形式。
12、残缺家庭:一个完整的家庭因某种意外原因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由剩下的父亲或母亲带着一个或几个孩子生活的家庭组合形式。
按照家庭的规模划分的家庭结构有:
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
扩展家庭:分为主干家庭和扩大联合家庭。
主干家庭:由一对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
扩大联合家庭:由一对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
扩大家庭曾经是中国人的梦想,人们常常用“子孙满堂”来表述长辈的成功与幸福。有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大家庭为主其实是一种误解。人们确实是以大家庭为理想,但并未普遍存在过所谓的大家庭。
事实上,所谓的大家庭主要存在于世族门阀之中,而且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庶民是以核心家庭或者主干家庭为主的小家庭,扩大家庭式的大家庭并不广泛存在。
这是对传统家庭的理解,现代的家庭模式已经远远超出简单的三分法,并正向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扩展资料
主要功能
1、社会化功能(即教育和抚养儿童,使之适应社会)
家庭从很多方面讲,都是很适合承担社会化任务。它是一个亲密的小群体,父母通常都很积极,对孩子有感情,有动力。孩子常常在依赖下,将父母看做是权威。
可是,父母很少经过明确训练来对孩子社会化,家庭并不总能很有效果、有效率地完成这一功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专业机构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
在一些国家,人们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代替家庭进行儿童社会化的方式。比如在早年的前苏联,引入过集体养育孩子的新模式,在以色列,探索过用集体农庄代替家庭的试验,然而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2、情感和陪伴核心功能
在现代社会,对成人和孩子来说,家庭是情感陪伴的主要源泉。对儿童来说,缺少父母的关爱会导致智力、感情、行为等方面的成长都受到伤害。对成人来说,虽不会因缺爱而死,但也需要感情的关怀。
从一些现状来说,家庭规模日趋微化,新婚夫妇日趋单独居住,而人们又很少能从家庭以外获得友谊和支持,迫使家庭成员在情感和陪伴上彼此深深依赖。提供情感和陪伴已成为现代家庭的核心功能。
3、性规则
对社会来说,性关系到怀孕,不是个人的事。所以在一般的社会里,强烈提倡合法生育和性规范的制度化,为的是使儿童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平稳的代际过渡。
一些现状是相对于以前在性方面对男女的双重标准,女性的性自由提高了,此外人们更能容忍婚外性生活了。但由此产生的是,有的人不愿意结婚了,有的人结婚了也不一定和配偶在一起了,使得配偶间的感情和陪伴关系的稳定性减弱了。
4、经济合作
对以前的,或者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家庭来说,家庭通常是一个生产的主要单位。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由生产转变成了消费,如汽车、房屋、电器的购买等等。
另外在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就业的增多,家庭中女性对男性在经济上的依赖在减少。
以上是美国现代社会的相关研究,然而在中国社会,家庭势必还要起到赡养老人、维系种族的延续等重要功能。
5、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分为: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
家庭教育的任务: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3、为子女的学校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第一点是,即使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也能够正常的运作。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不管是身体上的,情感上的,或者是头脑上的,而一个在情感上成熟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让自己正常的运作着。也就是,他会继续承担起,属于他的责任。他不会放弃,不会逃避。但是他也学会,如果他要做到这一切,他必须自主的行动。要能够自主的感觉,自主的思考。如果我们进入到与某一个人的依赖关系中,这就不是健康的,两个人正常健康的关系有一个特色,也就是即使两个人分开,也能够各自正常的运作而没有相互依赖的情况出现。即使在关系中,会有好,有坏, 但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各自正常的运作,完全不影响他们在生活其他领域的表现。
情感程度的第二点:也就是有改变的能力,我们把他叫做进化的能力。
有一些事情我们能够很容易的改变,有一些事情我们比较困难,这很正常。这也是我们跟其他人之间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性情,有差异存在。但这个改变的能力,特别是变的越来越好的能力代表一个成熟的人。比如说,一个人永远都用同样恼怒的方式去反应着。或者总是感觉自己受伤了,或者总是感觉自己很愤怒,或者花上两三天的时间,不断的在心理抱怨某个人某件事情。而一个情感成熟的人,能让自己脱离这种自动化的思维,反应,进而展现出一个更高贵,更美好的态度,比如说,他会展现出一份温柔,接纳和仁善。
情感成熟的第三个表现:爱人以及爱物的能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去爱着别人,爱着事情,爱的能力是不是要看心情呢?当我抑郁悲伤的时候,我就用这样的抑郁悲伤去看着别人。所以我并不敞开,我并不喜欢人家,在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爱着别人。我们知道,当我们用这样的抑郁和悲伤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不是我们自己了,是忧郁在通过我们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一个情感成熟的人,永远会以仁善,友情,甚至是爱去敞开迎接所有的人。
情感成熟的第四点:能够与人建立起相互满足并且和谐的关系。
即使是一个内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的人,他的情感成熟度也能够让他进入与别人的正确关系的人。而那种会一直去找着别人去讲话看,去讲着他自己的人,显然他自己很满意,但是听着他讲话的人,显然一点收益都没有,在这样的关系里头,这种满足不是双向的。所以,真正的情感成熟,会让我们能够在自己的表达与聆听对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情感成熟的第五点:也就是将自己侵略与攻击的能量转化为创造的能量。
当我们内在有攻击能量出现的时候,要么我们就是把它展现出来,比如说大哄大叫或者是摔东西。或者我们也可以通过有建设性的东西将这份能量展现出来。有些人会开始打扫家里,刷马桶,或者刷地板。很多家庭主妇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有些人呢则是开始写音乐,唱歌,绘画,或者是做运动。这就已经是一些不错的方式,让我们将这些攻击能量展现出来。有些人则会倾向于把这份能量压抑在身体里头,变成身体中的一份紧绷。就是他压抑了这份攻击性。他以为自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但这不是对的,我们永远都会有其他的方式来做。这种攻击的能量其实就是一种肯定的力量。当我们去打扫卫生,绘画或者就只是去运动的时候,这就是第二种力量,这就是对抗力。当这个对抗力出现以后,肯定就会走向第三种力量,就是和解力,这也是为什么通常在我们做完这些行动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多了。我们能够与创造力开展这些行动的时候,之后我们会感觉变的的更好。
情感成熟的第六点:就是真正的感觉到,了解到,付出比接受更美好。
孩子他需要接受很多,拿去很多,这对他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个大人如果依然活在一个这样状态里,那就表示他是非常不成熟的。他依然停留在一个孩子的状态,他并没有这样一份情感的平衡与成熟。但这也不包括那些过渡付出,他一直给,一直给,一直为别人服务的这些人,这样的人显然他们也有一些问题。我们在这里讲的,其实就一种其实付出比接受更让你满足的状态。
情感成熟的第七点,也就是最后一点:也就是要解除所有紧张和焦虑的症状。
比如说所有不自主的动作或者躁动。所有身体上肌肉上的紧绷,下颚关节,手,所有跟身体心理相关的症状。事实上,要变的成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一棵树如果要长大,必须要向上生长。花朵要绽放必须要努力,不努力什么也不会发生,而有一天,这份努力会变成完全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随着练习,这样一份情感的成熟会越来越变成自己,最后成为我们自己真正的本性。成为一个与成熟面对人生的人。真的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满足,更加的平静,更加的和谐,并且更加的快乐与幸福,在这里祝大家有更深刻的思考,并且有最美好的修炼,祝大家有更美好的未来。
整理自吕丝老师
昨天下午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条平时不太有人走的小路,在那条小路上,一个青年男子在教一个大概四五岁的小男孩骑自行车。
小男孩显然不太喜欢跨坐在自行车上蹬脚踏板,他一手握着车把,一手扶住车座,两条小腿跑得飞快,看起来开心极了。
男孩的爸爸跟在后面,他看着男孩,没有被孩子的开心情绪所感染,一脸严肃的说:“我抽出时间来教你骑自行车,你就这样学骑车吗?”
男孩停下,笑容敛去,低着头等他爸爸走到身边。男孩爬上自行车,他的爸爸笑着扶着他,低声说着什么。
虽然后来父慈子孝的画面看起来美好极了,但是我却笑不出来。
开始的时候,小男孩推着车子跑,他是自由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享受自己的快乐。男孩需要的不是学习骑自行车,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感受父亲陪伴下的快乐。但是 身后的父亲在那一刻产生出被抛弃的孤独感,他比起自己的儿子反而更像无助的孩子。
为了对抗被抛弃感,这个父亲选择了控制他儿子,强迫儿子按他的要求来做。他蛮横地阻止儿子的快乐,以无理的暴力的方式参与别人的世界。
这种相处模式在很多家庭中都能找到影子,从小到大, 父母以陪伴或者爱的名义对孩子的生活横加干涉,名为付出,实则是索取 。
什么是“教”,就是把我们成年人懂得的知识教授给孩子。受限于成年人的认知,我们能够传授的其实只是太狭窄的知识了,但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知识渊博。
比如我们会告诉孩子,1+1=2,没有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从学校里学到的,1+1只能等于2。
但是这种狭隘的数学在现实中有时候却讲不通,比如一滴水加一滴水还是一滴水,比如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可能会产生爱情。
我们成年人的“教”很多时候是束缚孩子思想的绳子,在传授给孩子“月亮圆圆像圆盘”的时候,同时也是间接否定孩子“月亮亮亮像妈妈的眼睛”的想法。
“教”不应该只为维护教育者的正确性,这样的教等同于在给孩子设置认知上限,阻挠孩子向上攀登的脚步。
“你还不会用筷子,我来喂你吃吧。”
“有蚊子吧,给你点根蚊香。”
“你去学习,我给你刷碗。”
“衣服扔那里就行,一会儿我洗了。”
父母有多爱孩子就有多恨孩子,他们总能在孩子开口求助之前就帮孩子做了太多事情,结果不是在帮孩子成长,而是在帮他们适应怎么做一个婴儿。
因为 一个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婴儿是最容易控制的,只能依赖父母,只能围绕在父母膝下 。
邻居家每天晚上都有大提琴声响起,琴声优美,虽然我不太懂音乐,也被琴声吸引。
周末早晨我总能看到邻居家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吃力地背着一个硕大的琴盒出门,晚上很晚了才看到她母亲陪她回来。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没有听到琴声,只听到刺耳的巨响,然后就是争吵声。
“你知道这把琴多少钱吗?你知道我省吃俭用多久才给你买了这把琴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讨厌它,我不要再学了!”
“你说不学就不学吗?为了帮你报这个特长班,我花了…”
“钱钱钱,你眼里只有钱!”
争吵过后的第二天晚上,我又听到了琴声,但是那琴声在我耳中不再优美,只剩下忧伤。
父母卯足了劲帮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学各种特长,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但很少有父母征求孩子的同意。
那天在火车上遇到一个中年男人,三两句话扯到孩子身上。
“我最后悔的是什么你知道吗?就是上初中那会我美术老师说我有画画的天赋,但家里没钱供我学,所以现在我有孩子了,我拼命赚钱,给他报了美术班,他现在画画可好了。”
中年男子脸上的表情骄傲又满足,但我笑不出来。
有多少父母内心有压抑的焦虑,在有了孩子后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实现理想的工具。
我相信父母没有恶意,也相信父母想让子女生活地更好,起码可以比自己好,但是过度的卷入子女的生活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我们需要界限,需要独立的自由的完整的生命,我们需要跟父母“分家”才能长大。
子女要维持作为一个个体的尊严就必须要学会对父母说“不”,不是为了否定父母,而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做的很好,并且可以接受失败的挫折。
父母当然可以对子女有期望,但是不是站在过去看现在,不是以过去自己还是孩子时候的理想来要求自己的子女。
子女不是父母的过去,父母也不是子女的未来。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谈到自己的一个顿悟,要抵消控制,需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需要划清界限,需要分清楚“这是我的事,那是您的事”。
父母与子女对世界的认知不同,造成了对待问题不一样的处理方式,这时需要子女以温和而又坚定的态度划清界限。在保证自己的思想不被吞噬的同时,也避免父母因为子女的问题过分焦虑。
父母爱子女,很多时候只是不自知的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子女需要做的不是与父母决裂,而是以温和的态度和成熟的人格来说服父母,让父母从养育者的身份中跳出,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乌鸦尚能反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也有能力让父母拥有安稳的晚年生活。
#心理师赋能行动## 情感 解忧铺# #心理解压指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