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礼仪

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礼仪,第1张

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礼仪

 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礼仪,餐桌上的礼仪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与品位。如何让孩子爱吃饭、吃好饭,在享受美食与进餐快乐时光的同时,养成好习惯呢?以下分享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礼仪。

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礼仪1

 毛豆会走路之后,因为突然开阔的视野而欣喜异常,所以变得繁忙起来,迈着小脚丫不断在室内穿梭。这时,我就想起演员史可一家三口接受电视访问的情景。当她那身材魁梧的瑞士老公被问到东西方教养孩子的不同点时,人家没有做过多的语言表述,而是做了一个满地转圈追着喂孩子吃饭的动作,姿态夸张、神情逼真。当时觉得非常好玩,现在想来,却觉得意味深远,因为人家一针见血地表达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宝宝用餐方式。

 其实,养成良好的就餐礼仪,并不仅仅关乎身体的健康发育,对宝宝一生的成长都非常有帮助。

 和我们一起用餐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宝宝孤独地用餐,要欢迎他到餐桌上来,加入到我们的进餐环节。享受我们对美味食物的热爱之情,和我们一起感受食物的色、香、味,观看和体察成人用餐的满足感、愉悦感,这对宝宝是非常重要的。从此他都会爱上吃饭,一般不会挑食,因为成人大口大口用餐的快乐会感染他,他非常乐意像成人一样。所以,当他的小手能够抓握勺子的时候,就会和我们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在毛豆4个多月大的时候,从开始加辅食就坐上了餐桌,他的小餐椅放在大餐桌旁,无论吃水果还是米粉,他都坐在餐桌旁,带上围嘴,像模像样地吃饭。现在他1岁多了,和我们在一起吃饭也已经形成习惯,如果他先吃完了,就在他的餐盘上放几个玩具,他还会继续陪伴我们用餐。当然,一旦他偶尔食欲不佳或不好好吃饭,那么也可以下地玩耍,但我就不会再追着他喂饭了。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我们每次都是兴致盎然地享受美食,所以毛豆很早就爱上了吃饭。

  吃饭时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这样做很安全,宝宝坐着吃饭,不容易发生噎着、卡着、呛着等危险。其次,能够培养宝宝对食物的热爱,和大人坐在一起,看到大人吃得津津有味,他会非常乐意模仿,并因此爱上吃饭。再次,可以培养宝宝的秩序感和纪律性,让他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慢慢就会条件反射般形成良好习惯。

 带着宝宝外出就餐有一次,我和一个工作伙伴见面,约在了一家西餐厅,因为在那里吃饭比较安静,便于在用餐之后进行工作沟通。自从成为妈妈之后,我独自外出就餐的机会骤然减少,更多的时候是带着宝宝出没在游乐场、翻斗乐和快餐店。所以,这样安静的午餐对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静静地享受着七分熟的牛排,偶尔和朋友交谈几句。

 但是,这样的愉快气氛很快就被一声锐利的喊叫打破了。一个中国家庭出现了,显然是因为西餐厅里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太多,这些与我们的长相不尽相同的人物环境吓到了1岁多的孩子,他大声地喊叫,无法平静。

 餐厅里的人都惊愕地看着这一家三口,妈妈有些窘迫,而爸爸则因为他人的关注和孩子的反抗而有些愤怒,他大声喊叫服务员拿来婴儿餐椅,妈妈迅速接过孩子抱着安抚,慢慢的,孩子开始平静下来。不过,这是一家坐落在城市商务核心区的西餐厅,没有配备婴儿餐椅,所以孩子的爸爸再次发怒,大声斥责服务员,这种情绪很快传染给孩子,孩子再次哭泣起来……所以,当我们带宝宝外出就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好什么样的餐厅适合他。

 安静、典雅的餐厅会对顾客的行为产生约束力,顾客都在安静地吃饭、交谈,没有人高声喧哗,如果宝宝因为饥饿或者餐厅太热等原因而哭闹起来,父母会感到惊慌和紧张,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安抚宝宝,这种行为都会带着焦虑的情绪,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从容,况且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宝宝,这样的就餐环境对宝宝来说无疑是不快乐的。

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礼仪2

  小孩餐桌礼仪:

 1、吃饭前要洗手,脸也要保持干净。

 2、人没有坐齐的时候,不能自己就开始吃起来。

 3、要称赞和感谢给你准备食物的人,不要轻易抱怨饭菜不合自己胃口。

 4、嘴巴里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开口说话。

 5、咀嚼食物的时候,嘴巴要注意闭着点;喝汤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

 6、别人在谈话的时候,不要打断。

 7、请别人帮什么忙(比如递调料、菜碟……),一定要说“请”,“谢谢”。

 8、在餐桌前,人要坐直,不要扭动,更不要吵闹。

 9、就餐当中如果要离开桌位,要跟大家打招呼,说一声“对不起,我要……”。推荐:颇有讲究的中国家庭餐桌礼仪

 10、如果吃完后要先离开餐桌,需要获得家长的同意。

  大孩子餐桌礼仪:

 1、吃东西的时候,要注意到要为别人留一些;除非大家明确表示自己不再要了,否则不能自己就清空菜盘里的食物。

 2、如果桌子很长,你够不着,尽量不要站起身或者把手臂伸得长长的`,而是请别人帮你把盘子递过来再取菜。

 3、参加大人组织的聚餐,坐在餐桌前自顾自是不礼貌的;大孩子要体现一种适度的参与感,比如:好好坐着,认真听别人的谈话,当谈话涉及到自己的时候,耐心回答。一言不发地低着脑袋玩手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4、吃完饭,要主动帮着收拾和清理。

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礼仪3

 在很多家庭的教育中,餐桌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餐桌礼仪不仅是表示对进餐所有成员的尊重更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教育。比如有的孩子会在吃饭的时候大喊大叫,拿着餐具到处乱跑,这样的就餐环境会影响到人们用餐的心情,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所以家长要要求孩子遵守规矩、懂礼貌,就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就餐礼仪。

 家长们最头疼的事就是孩子能不能规规矩矩地吃一顿饭的问题。刚开始孩子能保持几分钟的安静,过一会他们就会用手抓食物,扔餐具等,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的互相争执就导致一顿饭又变成了一场战斗。

 所以家长要把握好教育孩子吃饭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吃饭而不是用餐桌礼仪做做样子。比如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目的就不在于享受吃饭,所以孩子自然就感受不到餐桌礼仪的美好的地方。不能享受美食那孩子今后就没有好的食欲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养成坏习惯之前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那么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要达到什么样的餐桌礼仪呢?

  6-12个月:

 这个时候是孩子开始吃辅食的时候,家长最好让孩子无论是什么就算是吃零食也要坐在餐桌椅上,让宝宝明白吃东西就要在吃东西的地方。在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提高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宝宝对餐具对食物好奇的时候家长也不要打断,这个时候的行为是正常的,但是家长不可以用玩具或是动画片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吃饭时宝宝说不想吃了或是没有兴趣了就让孩子自由活动,不要强制孩子多吃一口。也不要担心宝宝吃得少,在1岁左右宝宝的辅食只是一个食物的补充,主要营养是来自于奶,所以重要宝宝对食物感兴趣了并且练习咀嚼和吞咽了就算宝宝完成任务了。

  1-2岁:

 其实1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自主进食了,所以家长这时候不要去喂孩子吃饭了,要让孩子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并且孩子在则个年龄阶段应该可以和家长一起吃饭,让孩子自己夹菜。但是餐桌上必须保证吃饭的专注,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

  2岁以上:

 孩子在这个阶段要自觉遵守餐桌礼仪了,比如孩子要做到不把食物弄在桌子上,或是吃自己的饭一定不要影响到其他人的行为。等人到齐了再入座,吃饭的时候说话声音要合适等等。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正是接受培养的时候家长用尊重孩子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这些基本的能力孩子也会愿意遵守的。

  如果孩子不愿意遵守或是行为不妥当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家长一定不能当时就发脾气,在餐桌上公然打骂都是不得体的行为,家长应该先温柔地提醒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在提醒之后孩子仍然置之不理家长可以说:“看来你已经吃饱了,那我们擦擦手去玩吧。”如果孩子仍然对抗那就可以把孩子请下饭桌了。如果还是继续那么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机会,多制止几次孩子就知道那样的行为是没用的了。

 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不必要过度关注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放松的享受食物,不要把孩子当成世界的中心,过度的关注孩子,不然孩子在被许多人过度关注中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当然家长也不能忽视孩子,因为孩子一定不甘心做透明人,一定会做出一些动静来刷存在感,所以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这样可以随意的和孩子交谈几句,及时回应孩子的要求。

 最后说餐桌礼仪是为了让孩子享受食物,享受用餐过程,尊重用餐成员。家长要分清主次目的。

生活当中,很多爸爸妈妈常会因为不愉快而发生争吵,但是你知道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会有什么影响吗?

首先,它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尤其是6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理解不了太复杂的事情。父母争吵时,他们首先感觉到的是:“爸爸妈妈生气啦!”,有些孩子甚至会觉得是自己造成的,从而感到害怕不安,不知所措。其次,它会让孩子模仿。

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复印机,孩子是父母的复印版。孩子很多的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一对习惯在孩子面前争吵的父母可能会收获一个习惯大吼大叫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容易指责他人、情绪失控,可能会把这种模式带到他与同伴的相处和今后的问题解决当中,不利于他的社会交往和人格发展。

最后,经常争吵的父母可能会忽视对孩子的照顾,让孩子感受不到家里的温暖,可能会导致他向外界或其他事物寻求安慰。

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就学着逃学、抽烟、迷恋网络游戏、加入不良团体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来自于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所以,建议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请少对宝宝说不要不可以

为什么要少跟孩子说“不”

大脑对于抽象式的否定词(不、不要、不可以)会更容易忽略,对后边可以形象化的内容更加注意,孩子在自我意识敏感期(15-3岁)到来的时候。

你越和他说不要怎么样他就越是要怎么样,原因就是当你跟孩子说不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反而是在提醒和强化做要做那件事。

同时孩子的认知范围很小,正在兴头上被父母“不”字叫停,会使孩子快速陷入迷茫和无助。

这时的他们就像一头困兽弊进了死胡同一样气急败坏上蹿下跳,孩子对抗情绪产生,哭闹随即而来。

总对孩子说“不”给亲子关系带来的3大危害

1、总用否定词汇和语气跟孩子说话,孩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件事儿不让做,同时会感觉整个人被否定,心态上也会转变为“父母觉得我不好,我不值得”。

2、我们说不,孩子就会从我们这里习到,所以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不可以,孩子就学会跟你讲“我不”、“不要”……

3、一个孩子经常把这种否定词挂在嘴边,他在人际交往中同样会因此遇到困难和障碍。

将“不”换成这样说

不可以玩水

衣服湿了会生病,要打针吃药哦

不可以把书扔得到处都是

把书捡起来放回书架

不可以在沙发上蹦

下来,在地上蹦

不可以玩手机

把手机给我

不可以吃糖

糖吃多了,牙齿会长牙虫哦

不可以大声吵闹

“嘘”小点声

不要到处乱画

画在这个纸板上哦

不要打人

请把你的小手放到它该放的位置

不要跑

慢慢走,稳稳当当的

不要拿水杯

小心拿,慢慢走

不要把饭碗拿起来

放在桌上吃

吃饭不要站在餐桌上

坐下吃

不要靠近

往后退,离远一点点

不要捡垃圾

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

不要乱扔玩具

玩好了玩具记得把玩具送回家

“我这样说了,孩子还是不听啊!”

孩子的习惯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不断和孩子一起练习、反馈、更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468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