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宝宝哭闹引起的家庭矛盾你遇到过吗,怎么解决?

关于小宝宝哭闹引起的家庭矛盾你遇到过吗,怎么解决?,第1张

做了爸妈的,谁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尤其是初为人父人母、身边又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穷)没有家里的老人或者月嫂在旁带教指导的话,往往就会因为精力透支或者缺乏经验而对宝宝的哭闹手足无措,导致夫妻俩吵架了。

我和老婆有了第一胎大女儿的时候,因为当时是两个人在外边租房子住,尽管岳母家住得也不算太远,但是也由于租的是单间,没有额外的床可以睡觉了,不方便我妈或者老婆她妈妈在这里住,所以晚上的时候,也只能由我和老婆照顾大女儿了。

一开始我们夫妻俩不懂啊,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女儿总是哭闹,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饿了,但是我们当时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根本不会想到为什么一会就饿了呢,总以为她是不是太热太冷了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了,两公婆只好每晚轮流抱着大女儿睡觉。

这人啊,毕竟是肉做的,不是铁打的,实在受不了了,有时候老婆也不想动,我也不想动,一来二去的,矛盾就来了。气在头上,谁也不让谁,就让大女儿自己哭会吧,反正抱你哄你也不睡。有时候我们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可笑幼稚。

有了二胎之后,这种情况就可控得多了。小女儿也哭闹得少,我们更有经验,也更懂得互相包容了。

家庭矛盾除了夫妻之间之外,还会有我老婆与她妈妈矛盾,因为我老妈在佛山,我们在东莞,基本上都是由岳母帮忙带孩子。自然,我老婆在对待两个孩子哭闹这个事情上,多多少少也会有歧义的。我呢,还是识时务的,尽管我会偏袒着我老婆,但毕竟不是她们原生家庭的,也不会多嘴当面说什么,也知道她们母女也就吵一会而已,过会又当没事一样了。

她们母女的矛盾呢,就是我老婆会觉得她妈妈有时候处理孩子哭闹的方法太过落后了,甚至是不对。这一点,相信做父母的都是过来人,不需要我再举例了吧。无论如何,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一点肯定是错不了的。

您好,我是@睿宝and骏宝 ,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针对您这个问题,我说说自己的经历。

因为孩子哭闹引起的家庭矛盾当然有,而且在我家还比较多。比如说孩子做错了事,赖在地上无理取闹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是不会惯着他们的,通常我们会让孩子自己一边哭,哭够了哭停了再来找我,但是长辈爷爷奶奶可不会这么做,孩子哭闹不忍心就会依着孩子。为此我老婆还对爷爷奶奶颇有点想法。这种情况几乎在我家是很常见的情况了。

甚至,有时孩子哭闹的时候,有时刚好大人也有一些烦心事,都碰在一起了,大人有时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不耐烦,这种情况也比较多。

总之,每个人的经历和生活阅历,及性格都不一样,难免会因为孩子而发生家庭矛盾,这也很正常,有家庭矛盾不要拖着不解决,事后大家心平气和的时候解释清楚就行了,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这样才能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才是对孩子 健康 成长最大的帮助。你说是吗?

肯定遇到过啊。有时候,自己也会烦躁,有时候老公也会烦躁。大多都是一个烧火,一个灭火。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

只要想到孩子的身心 健康 ,什么事儿都可以解决了!

实在不行就先忍着,然后秋后算账。

和为贵,理解,包容,忍让!愿家庭和睦幸福安康快乐!

想解决么,其实就是个伪命题,这个家庭包含了很多成员,丈夫,妻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等,每一个成员都需要有耐心,更加能够理性的看待关于孩子的一切问题,但是,,,,,试问,有多少家庭可以做到,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里其实是需要一个在家庭中说话分量很重的人站出来的,例如,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亦或者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可以,只要这个家庭中说话分量很重的人一直能够站在一个非常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哭闹的问题,这个家庭大致上还是会处理的很好的,反之亦然。

这个优惠涉及到家庭成员内部问题,孩子问题其实只是个导火索而已,只要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处理的得当,到位,对于孩子哭闹,严格意义上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孩子哭闹,不就是饿了,困了,热了,冷了,总之孩子哭就是有原因的,只要找到原因,解决掉,孩子就会很舒服了,那里有那么多哭闹。

关于家庭成员的问题处理过于复杂,我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这里祝福大家,父母 健康 长寿,自己事业有成,宝宝们 健康 成长。

小孩子的哭闹很正常,但不能因孩子无理哭闹而满足要求,相反越是哭闹越要立规矩,越不能满足。抓住不哭的时候才可以满足。

孩子哭闹的时候谁也不要理会,当没听到没看到。一旦停止哭泣家长立刻回应。孩子可能会往复几次试探,家长也如此往复。

两岁的时候建立这样的规矩还不算晚,估计头一次得有个一两个小时。两三次以后也许能建立,但偶尔也会往复。家长要心里有数。

当然得区别孩子的正常需求和家长不理解所不能满足,这得区别对待。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要照顾孩子的人密切关注孩子神态举止等发出的信号,理解生理和心理需求,在孩子哭闹之前满足。毕竟两岁的孩子基本都不会表达完整的意思,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需要了。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提前说好。包括给多少时间,提前说好。从小引导说话算数的观念。孩子不能理解时间概念,但提前说了会比不说要好很多。

照顾孩子的人要说到做到,建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令孩子信服。

在这个方面,家里人要目标做法一致。如果不能忍受孩子的哭闹可以避开,把孩子放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呆着,或者在特殊的时候由一位立场更坚定的家长在孩子周围关注孩子就好。

当然当孩子认识到错误,不再哭闹,家里人也要及时鼓励孩子,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用各种方式告诉孩子,大家都很爱他,只是不喜欢他无理哭闹的行为。

小宝宝哭闹是正常的。小宝宝正是通过哭闹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饿了,渴了,累了,或者是有身体上的不舒服。哭闹,是孩子与大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提醒大人关注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一般情况下,需求得到满足后,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停止哭泣。如果没有,就要看是否孩子身体哪里不舒服。比如,很多过敏体质的孩子容易出湿疹,引起瘙痒,很难受。刚开始不太容易被发现。还有就是婴幼儿常见的肠胃胀气,都是容易引发哭闹的原因。

还有就是,有些孩子先天就是比较难养的类型,容易哭闹。

至于,因为小宝宝哭闹引发的家庭矛盾,很可能是大人之间沟通的问题。那就多交流多沟通,多学习,对主要照顾孩子的妈妈多理解支持。

我也是最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后,根据婴幼儿发育特点和需求回答的。

关于宝宝哭闹引起的家庭矛盾,我也曾经遇到过。

一般情况下都是宝宝的父母不管孩子,让他哭够自己起来,而爷爷奶奶总是,听不下去,主动拉宝宝起来, 这样宝宝就会一有问题就哭闹,造成家庭矛盾。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提前给爷爷奶奶说好,不能惯着宝宝,让他养成好的习惯。

遇到宝宝哭闹最好等他哭完,在说明以后有事最好先说,如果是合理的事情大人一定会让他做的,不能用哭闹来要求家人做不对的事情。

作为妈妈我深有体会孩子的哭闹有多烦躁,多么无助,多么想把责任扩大化来说事。这种行为我是能理解的,如果这种情况引起家庭矛盾了,我会让每个家庭成员各退一步。大家生活在一起是会有摩擦 _ ,舌头都会碰到牙齿,何况人与人吗不要把小事情矛盾化伤了感情。

关于小宝宝哭闹引起的家庭矛盾只要有小宝宝的家庭都会遇到的。要互相理解,包容。

说说我和儿媳在家带娃的亲身经历。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我儿媳妇自己在带,我在镇上的电子厂上班,白天有时候我想抱一下他都不让我抱,就认他妈妈一个人抱,他妈妈上个厕所洗个澡他都哭得厉害。

一天晚上,也不知道娃是哪里不舒服,半夜的时候就哭,他妈妈抱起来走也哄不了,我在另一间房子听到娃哭得很厉害了,我自己又特别困,想着他又不让我抱,就没起来帮忙。

第二天,我儿媳妇生气的问道,妈,昨晚上浩浩哭那么凶你都没听到吗?

我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我听到了,我想着他又不让我抱,我起来也帮不上忙,我当时又好困就没起来。

儿媳人也挺好的,她说你白天上班累了吧。

现在想起来我都还感觉挺内疚的呢。

有以下几种办法

①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焦虑

当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情绪感受时,孩子更加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内心对分离的抵触情绪有所减轻。当孩子讲出自己的情绪状态时,孩子的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和释放,适当的倾诉有利于孩子接受现实。

②保持耐心,减少对孩子的催促

当孩子处于焦虑的情绪中时,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才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帮助。减少对孩子的催促,适当的等待,给予孩子接受的时间和空间,更加有助于孩子减轻内心的紧迫感和急躁情绪。催促孩子无形中带给了孩子内心巨大的压力,更加不利于对环境的适应。

③提前帮助孩子对新环境有所了解

家长在将孩子送入到新的环境中时,可以提前引导孩子进行环境的了解,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物品作为孩子在新的环境中的安抚物。孩子看到安抚物会有熟悉的感觉,进而情绪上会有所安慰。

④避免突然消失的状况发生

很多父母不愿意看到孩子因为分离而哭闹,就会选择突然消失的方式来应对。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会减轻孩子的焦虑感。反而让孩子处于父母会突然消失的恐惧之中。在分离前和孩子说明去向,并且约定好回来的时间很有必要。

自从二胎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夫妻迎来了二胎,或者是正在备战二胎。而很多夫妻在生二胎之前都会问问大宝的意见,问大宝想不想要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因为现在很多孩子的占有欲很强,如果多了弟弟或者妹妹,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的爱会被分走,所以,很多小孩子都非常排斥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小孩。

很多家庭迎来了二胎,但是却陷入了很尴尬的状态,那就是大宝不喜欢二宝,甚至还会讨厌二宝的到来。这让很多父母都非常头疼,手心手背都是肉,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们能够相亲相爱。

“我不要弟弟,我讨厌弟弟”

潇潇是两个孩子的妈,大宝是女儿,今年3岁,二宝是儿子,2个月大了。有一天下午,潇潇安顿完两个孩子睡觉,准备去洗衣服。刚离开房间没一会,就听见儿子在哭,过了一会,女儿也开始哭了。潇潇赶紧跑回房间,刚推开门就听见女儿哭着说:“我不要弟弟,我讨厌弟弟,弟弟太烦人了!”。潇潇听见女儿这么说,心里特别难受,她知道自从弟弟出生后,女儿心里就一直很不开心。

随后,潇潇走到床边抱起女儿,对女儿说:宝贝,你怎么可以讨厌弟弟呢,那是你的弟弟呀,以后长大了你们要相亲相爱的。女儿说,可是弟弟来了之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爱我了。妈妈说:宝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呢。因为弟弟还小,所以我们就多照顾一点弟弟,你比弟弟大,比弟弟懂事,你以前跟弟弟这么大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更爱你呢!你是姐姐,你也应该帮忙照顾弟弟,以后弟弟长大了,变成男子汉了,就换他来保护你了,知道吗?

女儿听完妈妈的话之后,情绪慢慢稳定了,还问妈妈,妈妈真的不会因为弟弟不爱我吗?潇潇摸着女儿的头说,当然不会啊,你们都是妈妈的孩子,妈妈都爱。听完妈妈的话,女儿终于露出了笑容,坐到弟弟旁边安慰起了弟弟。潇潇看到这一幕,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上面这位宝妈在面对女儿不喜欢弟弟时的做法,不仅值得称赞,还值得借鉴。

很多妈妈在面对大宝说讨厌二宝的时候,都是告诉大宝,那是你弟弟\妹妹,你应该好好爱护他才对。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大宝觉得,爸爸妈妈因为有了弟弟妹妹不要他了。

而上面这位宝妈的做法,不仅成功地安抚了大宝的情绪,还教会了大宝应该和弟弟相亲相爱。首先,这位宝妈在面对两个孩子同时哭的时候,先去安慰了因为弟弟到来而情绪低落的姐姐,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被爸爸妈妈遗忘,爸爸妈妈还是爱自己的。

紧接着,这位宝妈告诉孩子,长辈多照顾弟弟的原因,因为弟弟还小,不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多照顾他,作为姐姐也要帮着照顾弟弟,以后弟弟成为男子汉了,就换弟弟来保护姐姐了。这样告诉大宝,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大家都要照顾弟弟的原因,还让大宝知道,她和弟弟是手足,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互帮互助。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所以宝爸宝妈们,在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不要再只会说,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了。

家里多了个孩子是好事,但是做父母一定要处理好大宝和二宝之间的关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然让大宝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这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男生十岁力气已经很大了。

打上去真的会疼哭。

有新闻男孩十岁把妈妈给杀了。

父母要及时教育男生不要用武力解决事情。无能的人才用暴力。

一家人都学会好好沟通,不要互相刺激,以免做出极端的行为来。

首先一定要道歉,让姐弟俩好好讲讲为什么吵起来,源头在哪,该如何解决。

给男孩子报点兴趣班,比如篮球,发泄多余体力,把精力引到正道上。如果参加比赛有了荣誉感,可以激励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给女孩子也可以报点兴趣班,强身健体,懂得避开以及适当反击。

总之多安排点有意义的事做让孩子多关注正能量。

这件事是要慎重解决,要不然男生会养成坏习惯,以后习惯用暴力解决事情,后患无穷。父母平时言行不要粗暴,可以严厉但要讲道理。以身作则。

孩子们发生争抢如何处理?小朋友们之间很容易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家里有两个小朋友,特别容易发生争抢,即使已经给他们买了一屋子的玩具,他们也总喜欢玩对方手里的那一个。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而且,遇到这种情况时,成人的处理方式特别容易出现几大误区。

误区一:要求大宝让着小宝。

「你是姐姐,所以你要让着弟弟!」

「你是哥哥,你怎么能打妹妹呢?」

「弟弟不懂事,你让着他呗,让他玩儿一会儿呗!」

「妹妹还小,他下手没轻重,你怎么能还手呢?」

误区二:严惩大宝,放过小宝。

惩罚的时候,大人容易对大宝下重手,对于小宝则秉持纵容或和稀泥的态度,这种做法对大宝并不公平,而且很容易激化大宝和小宝之间的矛盾。

误区三:拿另一方当榜样

大人在教育一个宝宝的时候,常常会拿另一个宝宝作为正面的例子:「姐姐你就让着弟弟吧,上次,弟弟不就让着你,把他的玩具分给你了吗?」

这种做法,很容易将孩子从对事件的关注,引到对人的关注,将发泄的出口对准人。

用不了几次,总被批评的一方面就容易对总被表扬的一方产生本能的厌恶和防御。

误区四:贴标签和夸大其词

父母尤其是老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容易贴标签。

「你这样做,就不是好孩子了!」

「你怎么这么坏,能对自己的亲弟弟下手?」

「你怎么能对妹妹这么重地拳打脚踢呢?」

这些说法非常容易强化孩子不良的行为。

有的孩子会因此自暴自弃,认为反正都不是好孩子,也就没必要表现好了,反正自己坏,干脆就做个坏人;大多数孩子会觉得自己受了冤枉,当他认为成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心里自然产生了隔阂,不想和成人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因此接下来的话也听不进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总有父母抱怨,什么都跟孩子说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呢?

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事实上,很难有人能听得进去直接的批评。

作为成人,我们尚且会因为被批评了,就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从而竖起心防,拒绝采纳建议;孩子更是如此。

误区五:带着情绪处理孩子的问题

经常有妈妈吐槽,本来正在跟孩子沟通,但因为孩子的一两句顶嘴或者沉默,就导致屋外的爸爸突然冲进来,对孩子大打出手。

孩子确实是做错了,但是爸爸的大打出手可能仅仅来自对几分钟前和妈妈吵架的怨气,或者事业受挫的难受,甚至仅仅是因为上一局游戏输了。

父母可以惩罚孩子,但前提是合理的度,而不是将惩罚作为家长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出口。

那么,当两个孩子玩玩具时争抢起来了,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结合美国0-5岁育儿课所学,我发现在实践中,这些方法很有用:

积极暂停

我家的积极暂停,其实就是要求孩子「罚」站——但并不是真正的惩罚,只是为了让家长和孩子都冷静下来。

很多家长也会让孩子罚站,但是在罚站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要求太过严厉。例如需要站得笔直,贴紧墙壁,一动不能动,这种要求反而背离了罚站的初衷——积极暂停。

当你对孩子罚站姿势和小动作也过于严格要求的时候,就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怒火。而家长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很容易产生踢猫效应,也就是在接下来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带着情绪。

所以利用积极暂停时间,让孩子们分开坐/站在不同角落,家长也借此机会通过深呼吸等方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来处理问题。

搞清原因

孩子抢玩具的行为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有时候,孩子争抢的通常是新玩具。因为玩具很新奇,而是带来了新鲜的 和诱惑,所以都想去玩。

有时候,孩子争抢的是有明确物权归属的玩具。一方意识到玩具只属于自己,有权不予分享,也容易发生争抢。

有时候,孩子争抢的是对方玩得正好的玩具。看到对方玩的很开心,自己想去试着玩一下。这时候,争抢就容易发生了。

有时候,孩子争抢玩具仅仅是想和对方一起玩。三岁以前的孩子通常习惯自己玩,即使两人待在同一个环境中,也是自己玩自己的,这种现象是受限于自己社交能力的。当孩子想和对方一起玩时,会直接去抢对方的玩具,因为这样能引起对方的注意。

有时候,孩子是想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也许一开始沟通好了交换玩,但时间到了,一方玩的停不下来,另一方也想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容易发生争抢。

……

处理问题

现在,父母可以开始对症下药,处理问题了!

1 了解情况,酌情处理

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复述事情的原委,例如他们是不是都想去玩那个玩具。

正常情况下两个孩子都会点头,并且都认为你理解他的想法,和他是同一战线上的。

此时再让两个孩子分述事情的原委。注意一个孩子说话的时候,另一个不能打断他,我等他说完了,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描述。

这一步也是很考验家长的,需要在两个孩子不同的说法,找到事情的真相。

不过即使两个孩子的说法互相矛盾,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法——只需要让他们两个站在同一战线上即可。

例如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再次发生争吵,两个人就不能在一起玩玩具了;要么去看书,要么帮家长做事,要么去睡觉,总之就是不让玩玩具。

会让两个孩子试着自己去沟通和协调问题,而不是争吵打闹。

2 重申规则:交换、排队、分享、等待、玩别的玩具等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相信很多家长也提前建立过规则,那么现在就是重申规则,并且教孩子如何运用的时候了。

孩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其实有好几种处理方法。

例如可以交换玩,但是后玩的小朋友可以多玩一分钟。

例如需要排队,先拿到的小朋友先玩五分钟,拿到了小朋友后玩5分钟,然后继续排队,轮流玩。

如果玩具有明确的物权归属,例如属于大宝,可以引导大宝分享,但并不是由大人来说,而是由大人来教小宝,拿大宝喜欢的东西和他交换。工作的好处是向孩子真正示范了如何去沟通交换,而不是由大人代劳。

……

3 学会沟通:不能动手,语言沟通,求助成人

在重申规则之后,就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了。在鼓励的过程中,需要以哥哥作为榜样,去引导整个事态的发展。

大宝不用让着小宝,但是年龄摆在那里,大宝的社交技能,语言能力等等都是远强于小宝的,我们在教导规则的时候,记忆也是比小宝更加深刻的,所以要引导大宝进行沟通。

这个沟通的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充满了曲折,大人在一旁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给予鼓励,但是绝不代劳。

即使并建立了规则,也已经有多次处理问题的经验,但是孩子们还是难免发生冲突。

今天下午,大宝和小宝又开始争抢玩具,于是我录制了下面一段真实的视频,问明缘由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可以看到,当哥哥开始语言沟通以后,弟弟也从原本的哭闹,变成了开始用语言来表达。

哥哥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弟弟明确的想要电话,于是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后来的交换中,不断将其他的东西都比作是电话,例如自己创造的鸡蛋电话,城堡电话和子弹电话等,来满足弟弟的需求。

当然,视频里的小萌已经4岁半了——孩子从3岁开始,父母就可以开始让自己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了。

首先积极暂停,然后重申原则,最后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在问题解决以后,还可以鼓励他们互相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建立牢固的友谊,这样即使有争执,也不会影响孩子之间的感情。

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整个家庭赖以良好运行的原则和边界。

有时候小朋友会捣乱,把妈妈的口红弄的一塌糊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哭),大人就会告诉小朋友哪些东西是只能大人碰到小朋友不能碰的,同样,一些玩具也需要在孩子之间明确物权。

有一些东西只属于大宝的,一些东西是属于孩子们的,还有一些东西是全家可以公用的。

这一过程肯定会很繁琐,但是一旦清晰的规定了边界和规则,执行起来就会有所依据,也令人信服。

如果孩子们实在不能自己去解决问题,大人可以一开始的时候多介入引导,但是也要遵循以上的规则,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鼓励孩子们试着互相沟通和解决问题。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

孩子不可能永远在家长的看护下,让家长来解决问题——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即使家长不在场,他们能用平时学到的社交和沟通技能,去独立处理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49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