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势虽然已经扑灭,但是孩子已经跳楼身亡,发生这样的悲剧,着实让人感到痛心!年纪轻轻的男孩,为何会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青春期心理作祟,仅仅因为和家人发生矛盾而让自己发生这样的悲剧,真的不值得!
事件梳理7月29日晚,四川自贡市贡井区蓝光贡山壹号小区1期发生火灾,同时还有一名16岁的男孩跳楼身亡。在这事件的背后,火灾发生的原因竟然是男孩自己点燃的,只是因为和家人发生了矛盾。
男孩的父亲所说:因为父子发生争吵,所以男孩就将父亲关在门外面,并且将房间门反锁,随后就点着了火,第一时间内,男孩的父亲报警,警方和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将火进行扑灭,但是不幸的是,孩子已经身亡。具体的事发经过,需要等待相关部门的通告。
事件本质看着男孩父母悲痛欲绝的模样,同样身为人母心理特别沉重,为什么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孩子与父母一产生矛盾就容易想不开,做出极端的行为?发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良性沟通。父母不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也不理解父母的心思和以及要求孩子的良苦用心。哪怕到最后一刻,男孩都只想逃离父母,把他们反锁在屋外,冲动心理下做出这种行为。要知道现代孩子心理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高,在生活中需要好好思想教育。
若是没有让孩子真正意识到父母的底线在哪里,那等他们到青春期时就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任何事情,只要发生矛盾或是有什么让他们觉得不舒服的,他们就会拿任何东西做威胁,哪怕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
事件反思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但也要注意孩子们的情绪与言行举止。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开始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线在哪里,而不是盲目地毫无底线地宠溺。因为那个时候孩子的力量还小,他们还比较依附父母的力量,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碰,他们在小的时候形成这样的意识,可以有效避免长大后变得无法无天。
其实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情绪得到有效的安抚,其他的事情才会顺利成章,如果无法知道孩子们哭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那么即使你只是短暂地解决了他们当前的矛盾,但是挤压的小情绪会不断累积直到最后爆发出来,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比起物质需求要更重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会牺牲掉很多陪伴孩子的时间,父母需要工作需要养家糊口,这都能理解,但是如果父母力所能及花一些时间多陪陪孩子,能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行为习惯,让他们知道父母虽然忙,但是依然很爱他们。
五岁半的孩子开始培养独立感,有时会与父母发生矛盾。 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件坏事。 它可以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独立做事,但孩子对是非的判断相对模糊。
五岁半男孩严重叛逆怎么办?
1、要多沟通交流,让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进而对孩子的想法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特别是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鼓励孩子积极为自己的生活奋斗。
2、能够和孩子好好做朋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独立,缓和与孩子的矛盾关系。
3、也可以多陪陪,尤其是陪孩子去旅游、散步、看书等,这些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缓解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4、让孩子体验:如果孩子总是不听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不产生不良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感受“自我奖励”的滋味。 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孩子们将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教导是多么的正确和重要。
5、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面对顽固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不要与孩子正面对抗。 父母不要怕在孩子面前丢脸,愿意在孩子面前放下架子,要有耐心,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并以民主和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孩子。 也许只是几分钟,几句温暖的话,几句温柔的抚摸,孩子的心结已经解开了。
6、这个时候要少批评,多鼓励:过多的批评会让孩子自卑。 恰到好处地表扬和激发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热情和追求。 父母很清楚自己孩子性格的特点和缺陷。 他们应该表扬良好的表现。 不应该容忍不良行为和不良倾向。 他们应该适当地教育和批评他们。 扬长避短,让孩子明白是非、好恶。
五岁半男孩的严重叛逆表现:
1、与父母、亲人的关系容易出现偏差,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他们不像以前那么乖巧懂事,有强烈的叛逆心理;
2、孩子喜欢小团体,有自己的伙伴,他们会更注重团体的接受程度。 比如朋友会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有归属感的需求。 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它,他们甚至会为小团体做出违反规则甚至法律的事情。 他们会表现得非常冲动,甚至会撒谎、逃学,或者做出更极端的行为。
孩子情绪上还没有缓和过来,家长暂时就搁置一边吧,顺其自然就好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和家长走到了这一步。但是不论怎样,按照常规情况来理解,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您的孩子身上,而孩子又不愿意接受,一来二去,这种结局就难免了。
作为家长,大家首先必须要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不能因为他们是您的孩子,家长就拿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从而肆无忌惮地对他们口无遮拦,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强制他们必须要按照家长的意图来做事,否则就是不孝之子,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人。
有的家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确实是期望着孩子能够学有所长,但是他们说话的时候,常常是言不由衷,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却都是两码事,让孩子无法感受到家长们真正的心意,家长们反而在不断否定孩子努力的同时,也把孩子越推越远,彼此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大了。
家长怎么做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家长首先必须要清楚一点的就是,在一个家庭当中,家长作为家庭的组建者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天然地占据着优势,这就让他们无可避免的在心理上充满了优越感,也让他们在孩子面前表现的说一不二,自认为自己已经为家庭为孩子尽心尽力了,孩子就得要俯首帖耳,对自己恭恭敬敬地,对家长的话全盘接受下来,才是为人之子理应如此该有的品格。
许多家长恰恰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孩子们现在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太多太多了,有很多家长没有教授过他们的内容,他们自己实际上都已经了然于胸。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家长的高压态势的时候不以为意,反而据理力争,试图为自己辩解。
一旦发生这种事,家长必须要主动冷静下来,主动向孩子示好,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既然大家都清楚家长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孩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么作为行走职场几十年的家长们,自然也清楚和孩子进行口舌之争能有什么意义呢?家长不妨主动放低姿态,缓和一下彼此关系,或许就能柳暗花明了。
哪怕现阶段孩子的态度还是不冷不热的,没关系,我们等得起,情绪的缓和和化解总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让孩子自己慢慢消化适应,要不了多长时间,彼此之间的信任又将重新回归,一家人又能在一起其乐融融了。
作者 | 小龙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广东茂名
1 “想死你就去死!”
晚上,接到大宝班主任打来的电话,说大宝之前摔跤的那个伤口,有点长脓。
老师叫我买一些外伤药消毒液碘酒,送给大宝。
老师告诉我,买好放在军校的门卫室那里,大宝训练完之后,就去保安室那里拿。
大宝的伤是在开校运动会的时候,跨栏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两个膝盖破了皮。
他自己踩自行车去学校的路上,又摔了一跤,使得原来的伤口更加严重。
连续两天校运会之后,他们初一开始军训一周,大宝像一个伤兵上战场一样。
接到老师电话后,我立马去药店买了消毒液和云南白药。
到了军训学校后,征得了保安室门卫的同意,我就想去看看军训中的孩子。
进去到训练场,孩子们在那边做深蹲运动,我没有靠近,只是远远看着。
在操场的另外一个角落里,看到有4个男孩子在做仰卧起坐。
旁边的老师说,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听教练的指挥,被拉出来罚了。
一位妈妈走过去,在那里训她的儿子。
那位妈妈情绪非常的激动,孩子也很激动。
他们母子俩在那里对骂,妈妈说的话,很刺耳很难听,每一句都像是利剑狠狠的刺往心脏,每句话都很致命。
那个妈妈,像一个泼妇一样,对着自己的孩子破口大骂。
她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在这里好好训练的话,你就不要读书了!”
儿子说:“不读就不读,我早就不想读书了。”
儿子继续说:“你如果还让我继续在这里训练,让我死了算了!”
妈妈说: “你想死就死,我又不是单单只有你一个孩子,你死了我还有两个呢!”
孩子就说:“那你就让我去死吧!”
妈妈说:“要死,你也不能在这里死。”
妈妈又对着老师说:“老师你回去给他开退学通知书吧,他不读书了,让他自生自灭吧。”
妈妈还继续跟她的儿子说:“你读书都是为了你自己,也不是为了我而读,为什么我怎么说你都不听。”
他们一直在争吵,儿子也哭,妈妈也哭。
2 别往孩子伤口撒盐
说实在的,听到妈妈说这样的话,我的心真的在滴血。
我真的好难受,这么难听的话,不是活生生把孩子往死路上逼吗?
此时此刻,被惩罚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妈妈的责骂,而是妈妈的理解和关爱。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孩子都会觉得好受一点。
可是,这个时候妈妈的这个举动、说出的话语,就像是在给孩子的伤口上撒盐。
本来由于孩子在军校里面,可能没有好好的训练,就已经受到了教官的批评,老师的教导。
可是,妈妈到了,什么都没问,就对着孩子破口大骂,把孩子平时不好的事情,全部都在教官老师面前罗列出来。
妈妈不分场合、不顾尊严的做法,把孩子惹得恼怒成羞,也跟着破口大骂。
孩子多次的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是他没机会,只要他一张口,就被妈妈大声的责骂给镇压住了。
这位妈妈的举动,也让我看到曾经的自己:我们对孩子满腔的爱和担心,看到孩子一点问题,就如临大敌、破口大骂。
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最傻:因为,孩子受伤时,最需要的是关爱与呵护,而不是责骂与道理。
过了一会儿,老师和教官把孩子拉开。
只有这位妈妈面无表情的站在原地,我想也没多想,走上前去。
我轻轻的扶着那位妈妈的肩膀,说:
“同学妈妈,我很理解你作为妈妈的心情。
我知道,现在你心里肯定很难过,对吗?
要不你现在先冷静下来,深呼吸一下。”
这位妈妈说:
“我冷静不了,他已经无药可救了。我每天辛辛苦苦的干活都为了谁?
星期六星期天,我说不能出去玩,如果出去玩的话心会很野,就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可是他根本都不听,还是跑出去和同学玩。
他根本就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我不大声和他说话,根本就不行!”
我就静静地听着。
然后,我说:“我理解你的心情,我知道你工作也很累,所以孩子不听你的话,你觉得很难过对吗?”
她好像找到了能理解她的人,立马哭起来了。
我说:
“孩子已经长大,现在读初中了,也是青春期的大孩子了。
他不可能完全听我们的每一句话,他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判断。
我们不能要求他只听我们的,并且,我们不一定都是对的。
就像刚才你来之后,你有跟孩子沟通过,是什么原因才让教官罚的吗?”
她说:“没有,就只知道他没有听教练指挥。”
接着,我说:
“你要冷静下来,多给孩子一些说话的机会。
刚才你说的那些话我听了,真的觉得很难受。
我宁愿你一个巴掌狠狠打我一顿,我也不愿意听你说这样的话。
打的皮肉之痛,一下子可能就过去了,但是语言的伤害,真的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创伤。
我知道你说的那些话是气的话,但是孩子可能真的把你的话听进去了,你在嫌弃他,你不要他了,你甚至觉得他死都无所谓。
我知道你的内心是比谁都爱孩子,要不然你也不会这么着急。
我们爱孩子,先要好好的去接纳孩子,而不是把这些恶狠狠的话,抽打在孩子的身上。 ”
我不知道哪来的这些勇气,敢跟这位妈妈说这些话。
这位妈妈,似乎把我的话听进去了,一下子哭得更大声了,有种撕心裂肺的痛。
这时,她的电话响了,我瞄了一下上面写的是班主任,我们就告别了。
我仰望夜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如果这位妈妈不清醒,还是这么的执着的跟孩子这样对干,孩子的未来会怎么样?
3 改变的魅力
回想曾经走过的弯路,我无比感慨:如果父母不成长,我们再多的付出,都可能变成伤害彼此的利器。
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只希望他健康快乐就好。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多。
我们要求孩子越来越好的同时,却忘了: 我们自己有好好学习,不断成长吗?
如果我们不学习,就跟不上孩子,又如何在关键时候给孩子引领呢?
等孩子训练快结束的时候,我好不容易终于找到孩子,把药交给了他。
我问孩子:“伤口还是很痛吗?”
孩子说:“不是很痛。”
我说:“军训辛苦吗?能坚持住吗?”
孩子告诉我:“妈妈,没事我能坚持。”
听了孩子坚定而有力的话,我不再啰嗦追问,放心地离开了。
如果是以前的我,或许真的不会比那位妈妈好到哪里去。
大宝四年级的时候,二宝出生,从此,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我非常焦虑。
我满眼都是孩子缺点,认为孩子不争气,动不动就拿孩子发脾气,一肚子怨气。
孩子做饭做家务,有时还帮忙带弟弟,还帮弟弟洗澡。
但是在我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从来没有给孩子鼓励和肯定,也没看到孩子的付出,只知道打压孩子。
爸爸和爷爷也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认为成绩好才是真的好。
大宝在我们家里,基本没有发言的机会。
以前,我从来不敢主动跟老师沟通,我怕老师跟我说一堆孩子的不好。
学习之后,我才明白,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的两个支持,必须保持良好沟通。
孩子上初一后,我加了老师微信,跟老师沟通孩子在校的情况,看看我们家长需要配合什么。
第一个月,老师说可能孩子刚从小学上来初中,还不太适应,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科目,孩子的表现不是那么的好。
老师提议,我们要多给孩子鼓励,我开始笨拙的把肯定用在孩子身上。
我把握每个机会,用0-100法、341肯地法,肯定孩子点滴的进步,老师反馈给我的事情,我也会反馈给孩子,加强他的正向感觉。
我不再动不动就会吼孩子、发脾气、说教,在我眼里,孩子越来越值得欣赏了。
孩子上了初中,已经处于青春期阶段了。
以前,我会习惯对孩子说教、唠叨,孩子一回家就关门。
现在,我知道,只有看见和肯定的沟通,才能打开孩子心门。
我不再孩子一回家,就问作业和考试,而是问他——
在学校开心吗?
哪个老师上课比较有趣?
跟同学相处怎么样?
晚自习回来,冲凉的时间来得及吗?
我的眼里,不再只有成绩,更多关注孩子真实的生活。
孩子也更愿意跟我们聊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了。
在我的影响下,爸爸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孩子不再是以前的打骂,他知道怎么关心孩子。
周末,爸爸休息的时候,他早上起来,会约孩子到外面吃个早餐。
闲暇逛街,爸爸也会带上大宝去逛个街买衣服,打球时也询问孩子要不要一起。
周未的晚上,也会偶尔领着孩子到外面吃个烧烤,点上果汁饮料,一家四口碰个杯。
孩子们开心得哈哈大笑,这些温馨的画面,是以前的我不敢想象的。
爸爸和孩子的改变,让我深深感受到那句话的魅力: 改变自己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
4 备受称赞的儿子
又过了一个月,老师反馈说:
“你们这个孩子,转变非常大,我看到一个阳光开朗活泼的孩子,他在班里面和谁都能合得来。
你们家孩子组织能力非常的强,不怕累不怕苦,愿意去为班集体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很开心,上初中以来,儿子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感到自卑,反而还比小学时充满活力。
老师说,孩子这段时间学习,比刚进学校的时候主动了很多,老师也会多给孩子做事情的机会,多给孩子鼓励,孩子的动力越来越足。
上上周,我去参加了孩子的家长会,孩子坐在我的旁边。
中间,老师让全班同学唱了一首《爸爸妈妈》,表达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我不禁黯然泪下,孩子从他的书包里找出纸巾递给我,还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班会之后,有些垃圾需要收拾,大宝和我说:“妈妈你先去接弟弟吧,我要留下来搞卫生,你不用等我了,我自己走路回去。”
说完,他就认真收拾垃圾,做好分类。
我问孩子,需要妈妈帮忙一起抬吗?孩子说不用,他能行。
看着他满头大汗地帮忙班级清扫垃圾,我发现,我的孩子真的长大了,有担当了。
旁边的老师说:“你看到你家孩子的优点了吗?”
几个家长也问:“那个打扫卫生的孩子,是你家的吗?”
我笑着说是。
他们说:“我们刚来的时候,你家孩子就热情地说阿姨好,还给我们找位置坐下,给我们倒水,非常有礼貌,又愿意主动做事。”
老师在旁边说:“你家孩子虽然成绩还欠缺一些,但他积极主动,为集体付出,组织能力也强,大家都很喜欢他。”
运动会上,儿子也积极为班级做好后勤的工作,看到老师发来的视频里,儿子忙前忙后,积极参与的样子,我再次感动到泪目。
儿子有些同学的妈妈说,孩子已经不愿意跟他们沟通,一说话就争吵。
这更让我无比欣慰,幸亏我及时学习,及时从之前的模式中跳出来。
有些花,春天开;有些花,夏天开;而有些花,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因为树叶就是他的“花”。
曾经的我,盯着孩子的成绩,认为只有成绩才是孩子的“花”,导致孩子不管怎么努力,我都不满意,孩子的自信被严重打击。
现在,孩子成绩依然不算出色,但我已经看到,他这颗小树的树干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我相信,在爱和肯定的滋养下,他的未来一定值得期待。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1、父母自身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做,孩子就会模仿怎么做。一个家庭如果是尊老爱幼、温馨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阳光向上,正直善良。反之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对长辈颐指气使,那么孩子也会跟随着不尊重长辈,说话不讲分寸。
2、父母对孩子太溺爱。
现在家庭多是以孩子为中心,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太阳,有求必应,不管要求是否合理,没有原则性。时间久了,给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蛮横的性格。
3、孩子成长期特殊阶段的偶尔行为。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叛逆期,如果处在叛逆期阶段的孩子,脾气会突然古怪,暴躁,或者反应异常,这并不代表孩子品行有问题,家长要正确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4、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有些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看起来,比留守儿童要幸福的多,但实际现在的父母可能更多的忙于工作,奔波在路上,即使有时间在家也是在忙手机,看电脑,对孩子的情感陪伴并没有这么多,孩子很多时候觉得缺乏安全感,需要找一种方式去弥补或者证明父母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当他们刻意与父母顶嘴的时候,大人会更专注的在扭转孩子的思想和顶嘴这件时,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只要他们觉得无聊,安全感低的时候,便采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大人的关心和注意。
孩子不尊重父母怎么教育?
一、不可溺爱孩子。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肉,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孩子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溺爱绝对是不可行的。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关于孩子殴打父母的视频,大多数都是溺爱孩子造成的结果。这样的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当他步入社会以后,只要遇到挫折,很有可能就会做出一些冲动过激的行为。
二、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谁的附属品。不论孩子年龄多小,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孩子的个性、想法和隐私。
家长们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和孩子交流就如同和朋友交流一般,那么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家长,平等沟通,减少责骂,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为人处世上皆有礼仪可循。要求孩子做到的同时,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孩子才会去模仿和学习。
四、不断学习,共同进步。
时代发展很快,孩子接受新东西的能力很强,家长们也要不断学习,减少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交流起来也更加顺畅和舒服。
你好!可能有以下原因,建议及时改正他的毛病,不然就麻烦了以后。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二、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四、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二、家长切记自已不要经常发脾气。有一次在商场的玩具部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有个妈妈突然抬高声音说:“上个星期刚买过,又要买。”俨然在告诉大家,我的孩子不讲理,我不给他买的原因是刚买过,不是不给他买。我觉得这个妈妈有点心虚,不给孩子买玩具有什么丢脸的?不买就是不买,给孩子讲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点走样,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着孩子向外走,孩子则闹着往里拽。妈妈脾气大发,啪啪打了孩子两下,孩子哇地哭了起来。于是,这个妈妈不上分说拖着哭着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这么一个好发脾气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发脾气都难。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网络剧 奇妙世纪
里的一个故事
《另一边》
本集编剧:林博
小乐的爸爸妈妈天天吵架,妈妈不愿做饭,爸爸整天醉酒夜归,他只能在家吃泡面,一天晚上,小乐发现自己的弹力球穿过了镜子,他也通过镜子来到了“另一边”,那里的爸爸妈妈对他很好。于是每晚12点,小乐都会来到镜子另一边和爸爸妈妈过愉快的夜晚,但是每天早上7点之前都要回到现实中。直到有一天,小乐决定去到镜子另一边再也不回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