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 ,而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的寓意蕴含着很深的 文化 传承,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意义和象征主要是什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意义和象征介绍_中秋节寓意着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 中国传统中秋节含义 ★
★ 中秋节赏月的寓意 ★
★ 中秋节风俗介绍 ★
★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亲人的团圆、丰收、富足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 春节 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介绍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 其它 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 元旦 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中秋节含义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1、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 思维方式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中秋节赏月的寓意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人们通过在中秋节赏月来寄托情怀,也是人们渴望团圆的美好心情。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唐诗有多篇中秋赏月诗,如王建有诗:“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写道:“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中秋节又称月节、追月节、拜月节、玩月节。从唐代中叶开始,中秋赏月之风日盛,成为时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妇孺成诵。他的《把酒问月》,从“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到“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了人生的感悟。
明清时期,祭月、拜月成为全国通行的习俗。清代俗谚有:“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清代有特制的祭月月饼,这种月饼较其他月饼为“圆而且大”,“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特制月饼一般在祭月之后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 除夕 再来享用。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场上买一种特制的“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光菩萨像,月光菩萨端坐在莲花座上,旁边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捣药。这种月光菩萨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长,画像金碧辉煌,非常精致。当时,家家设月光菩萨神位,供圆形的果、饼与西瓜,西瓜要切成莲花状。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后,将月光纸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来的供品。
明清以后,北京中秋节新添了一个节令物件——彩兔,清人昵称玉兔为“兔儿爷”。人们用黄沙土做玉兔,装饰以五彩颜色。兔儿爷的制作工艺精美,造型千奇百状、滑稽有趣,京城人“齐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儿爷给市井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20世纪初,民间索性将祭月称为“供兔儿爷”。名称的变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高悬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里已俗化为可触摸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虽然人们依旧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圣的品性,成为一种世俗观念的表达。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
>>>
中秋节风俗介绍
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
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3、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 谜语 ,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7、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 元宵节 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 儿童 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
中秋节的 传说 故事
小故事之一---丑女无盐拜月
丑女无盐是战国时期齐国人,芳名钟离春。相传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之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一年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无盐正在拜月,齐宣王偶然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出众,风姿超群,便立她为王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小故事之二---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小故事之三——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有一次,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自己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小故事之四---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小故事之五---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中秋节的意义和象征相关 文章 :
★ 中秋节有什么象征意义
★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中秋节的来历及寓意
★ 中秋节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 中秋节有哪些象征意义
★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象征意义
★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寓意
★ 中秋节赏月有什么象征意义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2697f5ae036705b1309c90adafb920af";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这句农村俗语的字面意思是说,对于农民来说,一年中最害怕的就是过中秋了,因为中秋一过,这一年基本就快要结束了。而在一个月中也最怕月半时,这是因为过了月半,这一个月也即将过完了,剩下的日子就过得很快了。其实,古人这话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要浪费时间。农民朋友都是十分清楚的,每年到了中秋的时候,基本上秋收也快要结束了。而这也就意味着,一年的收成就结束了,这一年该种植的农作物基本已经收回家了,这个时候也是回顾一年收成情况了。如果今年的收成不好,那接下来这几个月就可能日子不好过了。因为到了中秋的时候,该收的粮食都收回家了,而晚熟的也快要收获了,就算是长势不好,也没有任何的补救措施了。当然了,如果粮食收成好,那当然高兴了。但是农民也会害怕,就像我们考试要公布成绩的时候一样,心情会十分的忐忑。对于后半句“月怕半”,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月半的时候是一道分水岭,在月半以前,会感觉这一个月还很长,但是一旦过了月半就快了,离这一个月结束也就很快了。以前读书的时候,最盼的就是过星期三,过了这一天就马上要放假了。这句话其实是出自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其原句是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所以结合后半句话来理解,其背后的道理就不言而喻了,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虚度年华,要珍惜时光,争取早日成功,不要等到年华已经逝去了,到时候才开始追悔莫及。
因为中秋假期不能陪女朋友所以大吵了一架,这个是你们双方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责任。首先,既然是中秋节,就一定会放假,无论是工厂还是事业单位都有三天的假期,而你假期不能陪女朋友就是你的不对了。如果你要陪自己的父母,这个可以理解,不过你也要抽出时间来陪女朋友,这才能看出你对她在意的程度,如果你放假都不能陪女朋友,那么你是一个不称职的男朋友。
其次,作为他的女朋友,也要为他考虑一下,如果他假期要值班,所以不能陪你,你就应该理解他,而不是跟他吵架,如果你男朋友是为了陪父母,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中秋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如果你因为这件事跟他吵架,就会显得你很小气,所以,不管时出于什么原因,你们都要好好商量,吵架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伤害你们的感情。
其实热恋期的情侣都希望能跟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尤其是逢年过节,但是对于男人来说,女朋友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人,还有他的父母,毕竟父母的岁数也大了,希望过节的时候儿子可以陪在身边。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你跟他们一家一起过个节,不但能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还能让他的父母提前对你有所了解,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不管是谁的问题,你们都想和对方在一起,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们真的在乎对方,只是有些时候要彼此都做出牺牲才可以。作为他的女朋友,要理解和包容他,我相信,他也很想和你一起过节,或许是因为某些原因才不能跟你一起过节,所以,就算不能一起过节,也不要吵架,你们以后的路还有很长,不要为了一时的生气,而影响了你们的感情。
如果是自己错了,找个机会跟对方道歉;如果是对方错了,可以主动点,找个台阶让对方下。很多事情,考虑谁对谁错争一时之气,只会加重矛盾,如果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就不要太在意了。
而且还是中秋节团圆节,因为一点小事闹不愉快,更是得不偿失了。如果不及时解决矛盾和好,在过节这天两人都闷闷不乐,等过了节之后两人都不愉快,这件事就是两个人心中过不去的坎了。
扩展资料:
人际关系相处之道
1、忘记尊严面子问题,主动找对方
有时候出现矛盾了,人都会很容易因为面子问题,不想去主动找对方,但如果你要是想和朋友和好,那就不要太在意面子了。
2、让彼此冷静一段时间,不要太急切
当发生矛盾时,每个人都在气头上,这时,让彼此冷静下,好好考虑问题,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会自动和好了。
通俗的意思是指男人不拜月亮,女人不祭拜灶神或烧香祭拜等的意思。
原因是:男不拜月是由于古时候人们认为,月亮当中居住嫦娥仙子,男性祭拜等同于向漂亮女性示好,存在心怀不轨的表现,为了避嫌可能有看此说法。女不祭灶与男不拜月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避嫌,毕竟古代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而灶神刚好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男性,女性进行祭拜让古人觉得是对灶王爷不敬,不符合礼数。
实际上这样的老话出现在农村并不奇怪,在古代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习俗与之想对应的俗语,如今这些习俗已经逐渐发生改变,这种说法也只是过去老人的一种观念而已。现代已经很少再出现这种事情了。
如今到了中秋节,也不存在这种说法,更多是指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到了晚上家庭成员会做在月亮下一起赏月,吃月饼,然后一起聊天谈心。不仅有助于家庭和睦,也让在外打拼的子女能够长回去陪陪父母。
老话所带来的观念,会随着社会进步发生变化,可见社会进步对大家生活好处肉眼可见,也让我思考了如何改善相关问题,我感觉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改善:
1、科技与农村的融合
2、男女平等观念落实
3、不宣传养儿防老观念
4、维护农村女性宅基地权益
其中科技与农村融合是改善重点,能够让落后地区观念,不再相信部分不正确老话,还可以接受如今县级思想观念,看到科技使世界进步。男女平等的问题也随着经济进步,逐步得到改变,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受到的是人人平等教育观念,这些新观念的出现,才让更多人意识到什么是好的认知。
社会不断进步,落后地区也在不断进步,老话说再多,没有道理的话也会消失在历史当中。
月满中秋
月满中秋,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寓意,也是一种民俗的寄托。
皓月当空,晚风清净,赏月听曲,品香茗吃月饼,应是最有诗意的中秋夜晚。儿时,中秋节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是一轮明月和香甜的月饼,中秋节那晚,每当妩媚的月亮从东边的山峰顶上,慢慢露出柠檬色的脸庞,我的耳畔就会响起歌声“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在清盈盈的月光之中,我全部的视线也渐渐地被一种温馨的画面迷蒙了。沿着时光的隧道,我回到了儿时的中秋节。小时候,生活贫穷,物资匮乏,但中秋节却充满着过节的隆重气氛。年年的八月十五,一样的花好月圆,那必定是仅次于除夕夜的团圆节日。每家每户,都备了猪油、面粉、葵仁、花生仁和芝麻,在各自的炉灶前忙碌了大半天,等着将它们变成一个一个香喷喷甜滋滋酥脆脆的月饼。
中秋节,在老人的眼里,是暮年的感伤和别子的怅惘。而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子女们都在外头和海外,每当中秋,老人们盼儿思女的心情与日俱增,他们唯一怕的就是寂寞。而我们小时候就不一样,大人们很少在他乡漂泊,所以,每年中秋节老人都是和子女们团圆在一起的。中秋节那晚,若是明月高悬的话,各家各户,就在院子天井里摆张桌,上面摆满了自制的一层一层摞起来的月饼塔。月饼的周围,摆满了自家树上摘下来的石榴,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月饼、赏月、拉家常。桌的中央还摆放着一盆清凉的水,那盈盈地圆月升起之后,盆里的水面同样浮动着另一轮明月,象征着月照全家的吉祥征兆。
对异乡的游子,中秋是难解难分的乡愁,于是,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明人远,思深情长,别离思聚的情意,委婉而动人。对久别的恋人,中秋是想抑制也抑制不了的激情,“月白风情两地恋人同望月,牛耕女织双星伴侣偶牵牛。”
中秋给人以回味的不只是那轮明月与月一般圆的月饼。中秋这个日子很奇妙,是个传统而民俗、文化又怀旧的节日,如果你在意,它会让你的情感智慧淋漓尽致地宣泄而出。
中秋明月,造就了月亮的动人传说和美丽童话。八月十五那一晚,随一轮晕黄晕黄的月亮,开始慢慢爬上了东边的山巅,也许,等待了很久的吴刚,及那月桂树下的玉兔,也等着嫦娥舒展广袖,翩翩起舞吧?小时候,这种气息从我小人书里飘出,而今像从我的生命里飘出。但尘世的迷蒙早已让我失去童年那时清亮明澈的心情。已经许久没有渴望过了,而八月十五这一晚,我忽然有了一种愿望——我想独自一人等待那轮明月渐渐上升,等待她吉祥的光明,再次光临我沉寂了很久的心灵。
中秋明月,也造就了古往今来的诗人。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是诗人激情澎湃的智慧蘸着中秋月色写成的。东坡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不知念了多少回,它尽掩历代文人墨客中秋辞赋之光,大家风范让人叹服不已。
中秋月色清冷而幽柔,能让一怀愁绪流淌。无数身处异乡的游子,面对中秋之月,或多或少流露出他们在征途上的失意之怨及常年与家人别离之苦,而东坡先生则不然,只是宣泄他对人间生活的企盼与向往,表达了他对人间情感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不悲观,不消极,令人感奋不已。而今我们遥望中秋明月,低吟东坡先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时,便对月圆中秋有了更深的理解。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我们也容易做出一些“特别”的事。那年中秋,我们学做古人,以酒助兴,喝得迷糊的时候,我们竟然朗诵了不少唐宋诗人写中秋之夜的佳作,是那些美丽的词句伴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我们的生活阅历不够深,显然对古人的词句理解也不深,但那些美丽而深邃的词句就这样朦朦胧胧地浸入了我的身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突然悟懂了中秋与诗,中秋与人文是有情缘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北宋诗人欧阳修这一词,叙的是两个中秋同一故事片的首和尾,寥寥几笔,出神入画。他又是一位政治家,支持过范仲淹的新政,反对过王安石的变法。政治上几度沉浮,尽管亮色不少,但他的文章似乎更值得称颂。
以诗言志,以书益人。无论是政客,或是凡人平民,都愿意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与志向。然而,往事已逝。今天的生活,离诗已有些遥远,传统意义上的中秋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真难以想象,如果中秋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轮孤独之月,只是月下的缠绵簇拥及月饼、水果琳琅满目,缺的就是诗,那中秋还有什么能品味的呢?
月圆中秋时,让我们多留份诗意给中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