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的爱情悲欢,元稹的爱情故事

大诗人的爱情悲欢,元稹的爱情故事,第1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是曾经的元稹送给妻子的,当妻子离开自己的时候以此诗来悼念亡妻。不过元稹虽然对妻子的爱很深刻,但是情史却也是很丰富的。

 一起来了解一下元稹的爱情故事。

早年间,风流才子元稹读书普救寺,被崔莺莺的才貌所倾倒,他不顾一切地追求,终于如愿,与莺莺在西厢私合累月。但他不久便为宦途另结高门而抛弃莺莺。虽然他在一生中娶过一妻二妾,可是内心始终深爱的还是初恋情人莺莺。

 “拂墙花影动”、“微月透帘栊”、“寺钟鸣,天将晓”,是元稹与崔莺莺初恋时的典型环境。元稹的后半生,无论他的遭际如何,只要遇见这些典型环境,埋藏在心底的对莺莺的爱恋便会被激发出来,他也便会深深地惆怅在对莺莺的怀念之中。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考,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

  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

  元和四年(809)三月,41岁的半老徐娘才在梓州结识了诗人元稹。薛涛比元稹大11岁,但她凭借成熟美,凭借才华征服了这位京官。她本是被司空严绶做为“美人计”献给元稹的。这时的元稹新科未久,政治上刚正不阿。元稹是来调查一桩公案,又是一位不慕钱财的御史,但他同样抵御不了才色双全的蜀中女杰。

  虽然薛涛姿容美艳,能诗善书,名倾一时,但见面之前,恃才自傲、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元稹并没有把薛涛特别放在眼里。殊不知薛涛虽此时已年过四十,但风韵不减,从容优雅,才情卓异,非同凡响,于是元稹大为惊服,倾慕不已。薛涛似乎也从这个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诗人身上,发现了爱情的春天。

  两人一见面,薛涛走笔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云:“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使元稹大为惊服。二人两相倾慕,缱绻缠绵,陷入了恣意浪漫的温柔乡里。元稹遇见薛涛便陷入了“薛涛井”中。

  而薛涛遇上元稹更是干柴烈火,这是等待了许多年才等来的爱情井喷。元稹以松花纸寄诗赠薛涛,薛涛则造十色彩笺以寄。薛涛对元稹付出了真诚的情感,以至若干年后,所作《寄旧诗与元微之》一诗,依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结束语在古代虽然三妻四妾的事情很常见,不过大多数女子却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对自己一心一意的人,元稹的情感史虽然在后人看来很混乱,不过在当时的对比下还是较为专情的人。

薛涛一生没有将自己嫁出去,因为她身份低微,没有人真心愿意娶她,她在感情中屡屡受伤,最后看破红尘遁入道门,成为一名道姑,不再沾染世间情爱。

 一、薛涛身份低微,没有人愿意娶她

薛涛虽然是名门之后,但是她在父亲死后迫于生活的压力,十五岁那年便坠入风尘,入了乐籍。

何为乐籍,说白了就是官妓。

薛涛的身份在《唐才子传》卷六中有记载:

薛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性辨惠,调翰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

在古代人分三六九等,薛涛的身份无疑是最低等的贱籍,被大多数人所唾弃。虽然她才貌双全,身边围绕的才俊无数,可是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欣赏她的才华,甚至是出于亵玩的目的,没有人想要将薛涛娶回家。

 二、薛涛为情所困,在感情中屡屡受伤

薛涛一生一共爱过三个男子,他们除了带给薛涛短暂的快乐外,没有一个人想要娶她。

薛涛的第一任恋人韦皋,官至西川节度使,薛涛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成为了韦皋的情人,韦皋虽然欣赏她的才华,也给了她女校女的头衔,可是韦皋担心薛涛的身份影响到他的名声,不愿意给薛涛一个名分,他们的关系直到韦皋死亡才结束,这时候薛涛已经二十六岁了。

薛涛的第二任恋人武元衡,也是韦皋死后的下一任西川节度使,同时他还是武则天的堂兄,虽然他喜欢薛涛的才情和美貌,可是他的身份注定给不了薛涛想要的生活,他们两人的关系随着武元衡返回长安而结束。

薛涛的第三任恋人是元稹,这次薛涛几乎是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热情,可是她没想到自己遇到的是一个渣男,他们相处三个月之后元稹爱上了别人,后来元稹又娶了对他仕途有助益的女子,将薛涛抛之脑后。

 三、薛涛看破红尘

薛涛经历了三段感情,她被每一段感情都伤的遍体鳞伤,而且她已经四十多岁了,人老珠黄,纵使她满腹诗华也丝毫引不起别人的注意。薛涛最终看破了红尘,穿上道服,将自己所有的情感寄情于山水之中,直到离世。

月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

不管是微微细影还是满月团栾,人世间又有哪儿的人在凝望呢?

薛涛,的的确确是大唐的才女,出生在长安,看惯了长安的繁华与无奈。他这一辈子,和许多达官显贵都有交集,尤其是对爱情的向往与痴迷,当爱已经离去,薛涛却能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浑然版走在顿悟的世界里,真的很不一般。

薛涛是著名的大唐之花,从小时候起,就在其父亲的谆谆教导下,阅读圣人之言,感悟人生的哲理。其对遣词造句,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因为家庭变故,薛涛在十六岁的花季,在四川加入了官妓。凭借美貌姿色与诗书画的特长,很快就成为剑南节度使韦皋的专宠,看惯了官场上的阿谀奉承与谗上媚下。由于美貌和才智,薛涛在韦皋的朋友圈里不断涨粉,名望越来越高。后来,因为其他的原因,薛涛离开了韦皋。

薛涛二十岁的时候,自己给自己赎身。不在依赖权势和情感,不断放飞自己,成为了当时有名的魅力交际花。天下文人,无不想一睹芳容、一亲芳泽,无不以薛涛点评自己诗文为荣耀。杜牧、刘禹锡、白居易、张籍、元稹,无不对她心向往之。

公元前八零二年,薛涛三十五岁,那一年帅哥元稹考上了进士。七年之后,元稹终于有机会前往四川学习,临行前这个情场老手,就做好了拿下薛涛的准备。虽然元稹已经娶妻,丈人还是当朝重臣。可是,他依旧欺骗了薛涛。

正所谓男人都是外貌协会的会员,喜欢美女。其实,女人也一样,内心渴望温柔体贴的俊俏帅哥的垂青。正所谓春风不过玉门关,薛涛与元稹相遇,简直就是干柴遇到了烈火,迅速燃烧。但是,这段美好的爱情,也仅仅只有三个月。

两人在一起缠绵悱恻三个月后,元稹带着自己对薛涛的欺骗,擦完嘴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而薛涛呢?在等不到情郎的回音后,直接上山做了道姑。这就是才女遇到渣男的故事。

导读:薛涛,约生于768年,卒于832年。唐朝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幼年时的薛涛便随父在成都生活。父死家贫,16岁堕入乐籍。脱籍后终身未嫁。

唐朝女诗人薛涛

在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内,有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望江楼又名崇丽阁,清代为纪念一位女子所建,这个人居然能够与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其才情可见一斑。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她的命运也相当坎坷。她,就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

堪比卓文君的才女

薛涛的父亲薛郧在朝廷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她天分很高,有时让父亲极为惊讶。

一年夏天,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微风吹来,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然后对在一边玩耍的女儿说:你能续上这首诗吗?薛涛头都没抬,随口应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

薛郧听罢,心内五味杂陈,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小小年纪,却聪慧过人,出口成章;忧的是,迎送往来对一个女孩子而言,是个不祥之兆。果然,不幸很快向这个家庭袭来。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搬到了遥远的成都。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

父亲死时,薛涛年仅14岁。失去了家庭的支柱,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16岁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

唐朝的营妓由国家财政供养,属于正式编制,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官员们饮酒聚会时,侍酒赋诗、弹唱娱客。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史书中说她诗酒之外,尤见才辩,在酒席场上游刃有余。

宋代人所编的《唐语林》里记载了薛涛的一件逸事。有一次黎州刺史举办宴会,提议行《千字文》令。这个酒令的令格是,取《千字文》一句,句中须带有禽鱼鸟兽之名。刺史率先做示范,行令说:有虞陶唐。估计这位大人小时候背《千字文》不求甚解,误把虞当成了鱼。众宾客都听出了谬误,但因为是主人所为,只好掩面而笑,谁也没好意思站出来说该罚酒。不一会儿,酒令转到了薛涛这儿,她应声说:佐时阿衡。这位刺史一下听出了问题,激动地站起身:你这4个字里没有鱼鸟,该罚该罚!薛涛笑着回答说:不管怎么样,我这句里‘衡’字中间还有一条小鱼,刺史大人的‘有虞陶唐’中,连条小鱼都没有呢。众人再也忍不住,哄然而笑,弄得刺史大人甚是尴尬。

薛涛最擅长的,还是作诗。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据记载,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诗写得好,薛涛的字也堪称大家。北宋时期的《宣和书谱》评价她: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意思是说,只要她稍加努力,就能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相匹敌了,足见其书法之妙。而据《悦生所藏书画别录》记载,宋末权相贾似道曾收藏她的《萱草》诗真迹,可惜后来就无从睹其真容了。

凭借过人的才华,薛涛能够与蜀中最著名的才女卓文君比肩。后人又把她与李冶、鱼玄机、刘采春相并列,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

大帅府里的女校书

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是一位军事家,皋治蜀21年,数出师,凡破吐蕃48万,军功卓著;他还是一位儒雅的诗人,曾写下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的妙句,是一个有相当艺术水准的人。正是他的到来,让薛涛迅速走红。

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虽写巫山云雨,却没有半点娱乐大众的粗俗,而是大有一种凭山眺望,惆怅怀古的味道,气势之大,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

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随着接触的增多,韦皋觉得以薛涛的才华,只让她在酒席场上当个花瓶实在是屈才,于是就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女秘书。这些事对于薛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她写起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韦皋仍然感觉大材小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向朝廷打报告,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一说为武元衡所奏)。

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

韦皋的创新之举遭到了幕僚们的一致反对,有人劝他说: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 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意思说得很明白,一是奏请让一个 为官,有损您清高的名声;二是衙门里坐着一个穿裙子的姑娘,有点不成体统。这事就此搁下了,但女校书的名字却不胫而走。

不管有没有校书郎的称谓,薛涛被韦皋重用却是显而易见的。有一年,南越给韦皋进献了一只孔雀,韦皋非常喜爱,薛涛建议在府衙内开池设笼以栖之,象征大唐王朝昌隆的国运和韦帅显赫的治迹。她的建议被欣然采纳,这件事因为有美人佐政的风韵,而被文坛极力渲染,成为一段佳话。

薛涛红得发紫,不免有些恃宠而骄。据五代时期何光远所撰的《鉴戒录》所载,应衔命使者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而涛性亦狂逸,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意思是说,前来四川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走薛涛的后门,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虽然如此,她闹出的动静还是太大了,这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她发配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以示惩罚。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兵荒马乱,走在如此荒凉的路上,薛涛内心非常恐惧。她用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轻率与张扬,于是将那种感触诉诸笔端,写下了动人的《十离诗》。其中写道: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十首诗中,她分别以犬、笔、马等物自喻,而把韦皋比作主、手、厩等,细腻地表达了一种对主人的依靠之情、懊悔之意,情感哀婉,却很有分寸,并没有摇尾乞怜之态。

《十离诗》送到了韦皋手上,他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于是一纸命令,又将薛涛召回了成都。

这次磨难,让薛涛看清了自己,她在诗中说: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归来不久,她就脱去了乐籍,成为了一个自由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里种满了枇杷花。那一年,她不过20岁。

面对高官始终超然

韦皋死后,刘辟任西川节度使。他起兵谋反,并想借薛涛的名人效应来笼络人心,可不管是威胁还是利诱,都遭到了薛涛的断然拒绝。刘辟大怒,将她发配边地。这次赴边,薛涛全然没有第一次的茫然与惊慌,她从容而行,没有半点求免之意。高崇文平叛了刘辟后,派人专程把薛涛迎回。

从高崇文开始,西川节度使走马灯似的换,每一任节度使都被薛涛的绝色与才华吸引,奉她为座上宾。而薛涛面对这些高官,从来都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姿态。

高崇文镇蜀时,一次在宴会上行酒令,要求须得一字象形,又须逐韵。高崇文先行说:口似没梁斗,薛涛马上接了一句:川似三条椽。高崇文摇头说:你这三条椽子,第一条怎么是弯的呢?薛涛应声答道:高大人当西川节度使这么大的官,用的都是没有梁的破斗。我不过是一介陪酒的妇人,家里的椽子有点弯,有什么好奇怪呢?众人听了,不禁大笑。

李德裕镇守西川时,在成都命人建了一座筹边楼,楼成之时,他在上面大宴宾客,薛涛应邀前来,即席赋诗,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首诗诗意豪迈,风格雄浑,意境深远,李德裕等人看罢,无不扼腕叹息。

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薛涛虽然身份低微,但接触的人却十分高端,不是高官,即是名流,然而多数时候,她也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能入她法眼的人,少之又少。然而,在她42岁那年,她的心却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而打破了宁静。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对薛涛而言,这本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应酬活动,可与元稹一见面,就被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内心里激起了如同少女般萌动的涟漪。

这并不奇怪,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身材高大,仪形美丈夫,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形象。他的才学更为出色,25岁进士及第,两次策问考试都名列第一。他的诗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体,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他的诗歌仅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赚足了世人的眼泪。

薛涛的爱情之火一经燃烧,就极为炽烈。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 告诉她,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满怀真情地写下了一首《池上双鸟》,无限向往地说: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这全然没有了凭栏远眺、怀古幽思的冷静,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神态。

爱情虽然来得有些迟,但却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幸福总是最为短暂,这年7月,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是她落寞心情的真实写照。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

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那样的日子肯定非常难过,无以排遣的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浣花溪本地有造纸的传统,薛涛又性喜红色,便对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以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用这种信笺,给元稹写诗,便有了格外的韵味。薛涛在《牡丹》一诗中写道: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令薛涛失望的是,元稹是个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谈恋爱的人。才子多情,元稹的情商天分很高,他的初恋情人是崔莺莺,为了求取功名而将其抛弃,为此他写作了《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这就是著名的《西厢记》的原型。妻子韦丛去逝后,他又先后纳妾安仙嫔,续娶裴淑,此后也都亡故。长庆三年(823年),元稹前往浙江绍兴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忽然旧情萌发,颇有意想把十几年未见的薛涛接过来叙旧,不巧他又遇见了浙东名妓刘采春,于是将薛涛抛在了脑后,用他的话说她(指刘采春)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美丽,非涛所能比也。

尽管元稹如此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就像一个空闺女子等待远出丈夫归来一样,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其中写道: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一张薄薄的桃色纸笺,终究留不住情场中虚幻的情感。只是让人唏嘘的是,为了元稹当初一句相思的许诺,薛涛终身没有出嫁。

一袭道袍了余生

相思虽然苦涩,但薛涛并不后悔,那种心态有点像现代歌手王菲所说:我不知道他会不会辜负我,但如果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喜欢的都不敢去爱,那我也太辜负自己了。

其实元稹没有回来,有着自己的理由。两人年龄悬殊过大,31岁正是男人的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毕竟大了11岁。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对于这些,薛涛也能想明白,所以很坦然,全然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

只是,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正如她以蝉自喻: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当时有一种说法,男诗人们写出了诗,第一个想给皇帝看,第二个就想给薛涛看。刘禹锡在赠她的诗中写道: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王建则说: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即使到了暮年,她依然得到年轻诗人杜牧的仰慕: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在杜牧眼中,身披道衣、手执拂尘的她,仍然如此娇美。

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涛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平静地离开了世间,然而千百年来对她的毁誉却从未平息,誉之者论其诗清奇雅正,毁之者惜其名节不彰。薛涛一生爱竹,她在《酬人雨后玩竹》中曾经写道: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这正是她一生品格的追求。不管如何,薛涛在历史和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锦江之畔的遍地翠竹,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每天认识一位历史人物

薛 涛

人物简介

薛涛(768年-832年)

唐代女诗人

字怀玉,号芙蓉

薛涛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深得当时文化名流的赏识,与李治、鱼玄机和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薛涛一生写下了数百首诗,她的诗歌经常关注自然,表达她对自然世界和四季变化的热爱。她也描写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悲欢离合,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女权主义的理想和主题

生平介绍

薛涛768年生于唐都长安。她从小就表现出诗歌天赋,师从同为诗人的父亲。年轻时的薛涛成为名妓,以美貌和文采着称。790年代中期,薛涛成为唐宪宗的妃子她曾在皇宫里住过一段时间,但最终离开成为了一名道姑。

800年代初,薛涛的诗歌引起了著名诗人自居易的注意,帮助薛涛结交了李白、杜甫等诗人。

832年,薛涛去世,享年64岁。她的诗词在她死后继续流行,继续激励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性。

生平事件

薛涛作为唐代贵妃,曾经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被后人称为“薛涛摘花”当时,唐太宗在一次观赏菊花时,看到了一朵特别美丽的牡丹,就让贵妃薛涛摘下来献给他。

薛涛不忍心伤害花朵的美丽,就摘下自己头上的一朵牡丹,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对薛涛的诚意和品德卓越,深受感动,于是赐她一匹锦绣袍,以示赞赏和奖励,这个故事后来被广为传颂。

人物成就

薛涛作为唐代诗人,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她的文学作品以清新脱俗、深邃幽远为特色,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赞关自然之关抒发人生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她的作品被誉为“诗魔”、“才女”,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佳话,至今广为流传。除此之外,薛涛还精通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流,地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为后来的女性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不同之处如下:

  1、薛涛诗作中存在着丰富的植物意象,其作为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意义。

  2、薛诗中的植物意象具有较为明显的审美意蕴,它们将诗人难以名状的或不便于直白表露的情绪具体化、固定化、外显化,从而使得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薛涛真实的心理活动和作品的真实内涵。

  薛涛(约768~832年),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0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