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中表现诗人强烈的孤独感的诗句是?

宿建德江中表现诗人强烈的孤独感的诗句是?,第1张

孟浩然《宿建德江》中非常明显地烘托出诗人孤寂、愁闷心情的久经传诵的两句诗是: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公元730年,已经41岁的孟浩然,可谓是心灰意冷,这是他第二次离开故乡襄阳,去到千里之外的神都洛阳,无非是寻找机会,出发之时他很自信,但是走在路上时又生出了许多的忧愁,这也正是担忧自己的前程,所以在这首《宿建德江》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无奈,还有当时内心的孤独。

开篇的两句写得极为伤感,这两句主要是写了当时的情形,还有心理的变化,”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江边,周围是一片沙滩,只有我一个人,这让我非常的孤独,日暮时分我生出了这么多的忧愁,这种新愁涌上心头,让人着实是感慨万分。

最后两句进一步地描写了周围的环境,还有当时的心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原野无边无际,看上去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很清澈,这让人感觉很亲近,就像是亲人在身边一样。这两句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思乡之苦,还有对于未来的担忧,从而也使得这整首诗充满了忧愁和孤独。

表达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情感。 ”遗民泪尽“体现出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和无奈,”又一年“则表达出人民对收复失地的热切盼望。

出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

《观游鱼》表达了诗人喜欢童年情趣、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观游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后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原文: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译文: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

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

词语解释

闲步:散步

诗文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活场景,表现了同时喜欢鱼却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淡淡的无奈。

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说明诗人很伤感。于平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拓展: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0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