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你是怎样一种心情?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在说,自己压根不想回家,一想到这个,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比加班的压力还要大。
要面对催婚、问工资、或者问孩子考试成绩等等,最重要的是,要看父母无休止的吵架。
看到“吵架”二字,我真的是深有体会。
年前,我家都在准备过年的事情,打扫卫生,收拾整理家里零散的东西。
早上,我公公和婆婆发生了一次小争执,婆婆问我公公:“衣服晾了吗?”
公公突然很不耐烦地囔囔了一句:“弄好了!”
我婆婆有些惊吓到,随即便生气了,就开始骂我公公:“神经病吧你。”
然后不知道我公公怎么想的,就是没有回应,有可能是因为忙着做其他的事情。
也正是在忙活,所以两人都没再继续嚷下去。
老公见状,把我拉出家门,说公婆以前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他毕业之后,就选择去外地工作,最怕的就是回家过年,最不想的,就是让我见到这么一幕。
说实话,其实我是很有同感的。
毕竟,我家也不安生,特别是到了过年。
每到过年,我父母就会吵得不可开交,哪怕是做菜发现酱油没了,两个人都可以吵起来。
我还记得有一次吃年饭的时候,是我父母掌勺,我爸弄了一个大菜,就上桌准备等待开席了,而我妈一个人在厨房忙活。
等我妈端出一盘菜的时候,就说我爸,“你说你今天做大厨的呢?做一个菜就跑了,好意思。”
我爸把我妈做的那盘菜给端起来,嘴上还一边说着自己拿去重新做。
很明显,我爸在赌气,而我妈呀不顾场合,就说:“你去你去!”
这场年饭还没开吃,就已经很尴尬了,直到爷爷奶奶发脾气,亲戚们开始劝解,两个人才消停下来。
而平常的一些吵架,就真的太家常了。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家里卫生没做干净,两个人吵架还开始摔东西,红酒摔在地上,如同一滩血一般。
我实在不想听,也不想看,就关上房门,带上耳机,放着音乐,两耳不听窗外事。
所以我太能理解我老公的感受了,这也是我和老公最不喜欢的就是吵架,我们能心平气和地沟通就沟通,如果真的在气头上,那就过会再说话。
02
然而,网上有很多网友没有办法选择,不得不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过年。
有网友说,从他记事起到现在,没有一次过年是可以和和美美的,所以他很讨厌过年。
他和父母打好预防针,只要父母吵架,他就立刻坐火车走。
在他心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是安全的,心才是安静的。
他感觉自己的血是冷的,哪怕还未踏上回家的车时血液还是温热的。
可能有些人没有办法理解这种不想回家的心情,也有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样想的儿女,都是不孝顺的,但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家庭都幸福,不是所有人都足够坚强,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一颗归家似箭的心。
很早之前,新闻上有一位回老家过年的男人,本来带着愉悦的心情回家过年,但是父母从初一就开始吵架,连续几天都是如此,没有片刻消停,所以这位男人很烦躁的离开了家。
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之后,给父母报平安,听见母亲沙哑的声音,没有半分心疼,只问:“你们吵架把喉咙都吵嘶哑了,这是为什么?”
然后无奈地挂了电话。
当然,挂掉电话的母亲,马上又继续和父亲大吵起来。
03
说句我暂时还做不到的话: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
父母的压力并不比我们工作要小,甚至更大,工作这件事,总归是打工,总归可以用逻辑、用理智面对,但是回到家庭,很多事情都是人情往来,很多事情都是以“情”当先。
每天的家务活,夫妻之间一定会磕磕绊绊,长年累月下来,很多夫妻早就不能好好说话,更别说父母这辈的老夫老妻了。
还有和亲戚之间的人情往来,有夫妻之间的攀比,也有亲戚与亲戚之间的攀比,一个家里,还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嚼舌根,嘴碎的,这都会导致最后成为夫妻两吵架的起始。
当然,最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压力,俗话说得好,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没钱所导致的。
就像女人嫌弃男人做家务做得不好,如果有钱,可以请人做,请个好保姆,按时上下班,来家里做好家务活,岂不是更好。
还有人情往来,全部按照高标准来,夫妻之间,谁还会有意见?
而且,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了,父母大多数都是苦过来的,上一辈的人,有几个心里没点怨念。
有些人的怨念会随着时间消失,忘了也就忘了,可有些人,那这份怨念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没有谁是容易的,过年该回家回家,实在不想听父母吵架了,就劝一句“别吵了”,如果还是不行,就下楼走走,散散心,让自己冷静一下。
也许吵架就是父母沟通的一种方式,他们已经习惯了,我们做儿女的,还是要学着理解,学着接受这种方式。
最重要的是,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是福!
祝大家阖家欢乐!
1、没有感情基础的家庭。
如果没有真正投入自己的感情在家人以及家庭上,那么这个家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家庭容易支离破碎,都没感情可谈,吵翻了也不觉得可惜。
2、家庭贫穷的家庭。
俗话说“钱是万能的,没钱万万不能。”贫穷容易生矛盾,鸡毛蒜皮事多了就会磨灭感情,有了矛盾大部分都会吵架,而钱能解决80%以上的矛盾,矛盾少了或者是矛盾没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也少了。
3、家里没了主心骨,没了权威性的人。
比如我家:爸爸去世后,家里奶奶说了算,而老妈又不服从她,所以矛盾多,吵架也就多。到了一年一度的过年,难免分歧又来了,比如奶奶想吃米饼,而老妈爱吃麻花,总有不少的矛盾摆在眼前,这能不吵架吗?
4、家里有不务正业的人或者是不良嗜好的人(比如吃喝嫖赌毒)。
比如我家:二哥欠债几十万,亲戚朋友年底也来催债,你怪我我怪你的,说钱都要不回来打了水漂了,能不吵架吗?不管是哪个家庭,过年期间肯定会谈起,毕竟这些算是一家人关心的大事,一说起也难免大吵一架。
5、家里兄弟姐妹多又没有分家的家庭。
如果家庭中包含有比苛刻、比较斤斤计较的人,那么这样的家庭也容易吵架,就算不吵架都好,他的心里也一定在骂你。我有一个邻居就是这样的,家里有个老人,老二给了500元红包给母亲,老三没啥钱,只给了100元红包,老二媳妇就觉得不舒服了,找母亲理论了起来导致最后吵架。
还有一个真实事,就发生在我们村里,也是个大家庭,弟弟工作原因年三十才从市区赶回老家,所以没买多少年货只买了箱水果回来,兄弟媳妇就不舒服了,说他没有买年货,白吃白喝的,当晚两公婆就吵架了,说弟弟是故意的。作为哥哥则是解释弟弟一个人吃不了什么,叫媳妇别这么计较。
结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都不和和睦睦,怎么兴旺的起来啊,经常吵架就会破坏家庭的和睦,自然而然就不顺利。都是一家人,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家庭和睦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人生如戏,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谁都会说,为何做起来这么难呢?原因在于他们都不在“和”的轨道上啊。
和跟婆婆吵架。也一定要回家过年。因为。他们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需要人照顾。也想合家团聚。因此。我们做小辈的。就不能和公婆计较?吵过闹过,还是一家人?大度鞋。不要把一点小事放在心上。阖家团聚多好。
大年二十九,贴春联。
我家里的春联都是我先生写的。他提前买好了红纸,给家里的亲戚每人写一副。我婆婆说,因为我先生写春联,家里每年都省了好几百块写春联的钱。
我跟我婆婆曾经算过,其实一年每家买春联也不过花30几块钱。按照我的想法,一个家庭,真的没必要为了这30几块钱,闹矛盾。
可农村就是有为了这35块钱闹矛盾的。
我婆家的一个邻居,有两个儿子。她跟大儿子一起住,小儿子一家单独住。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老人给两家人买春联,前两年,老人就给自己的小儿媳妇要买春联的钱,老人说:“我只是帮你买,这钱,你就该自己出。”
她小儿媳妇就问她:“老大家的你出不出?你要给她买,就得给我买,都是儿子,你凭什么这么偏心?”
老太太说:“这不一样,我给她买就是给自己买。我们住一个家。”
两个人之间,因为这件事几乎年年闹口角。老人觉得小儿媳妇太不孝顺。小儿媳妇觉得老人太偏心。
其实也不过是几十块钱的事,但是两个人都要争个自己的“理”。
为整治小儿媳妇,婆婆备好了春联,但是要求小儿媳妇拿35块钱买。
今年到了二十九的时候,小儿媳妇像往常一样,到老人家里拿春联。可是,老人说:“拿35块钱,你总不能年年让我给你们买。我一个老人,挣钱多不容易。”
小儿媳妇说:“我一分钱也没有。你有本事就给你儿子去要。”
老人这次也铁了心,小儿媳妇不拿钱,她就是不给。她对邻居说:“我留着明年自己贴。”
小儿媳不肯善罢甘休,在院子里跟婆婆吵了起来,把自己刚买回来的鸡蛋全砸了。女人吵架,总是爱翻旧账。小儿媳站在院门口,一边喊一边哭:“就没见过这么偏心的父母,年年贴春联,老大家的她自己出钱买,我们家的,她就不出。老大家的孩子,她出门就能看见,天天给人家看孩子。我两个孩子,这么大了,她去看过一下吗?
当父母的给自己的儿子花了35块钱,就要给我要。我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你让老大出35块钱,我就出35块钱。老大不出,我一分都不出。一般长的地头,你凭什么就这么偏心眼。”
老人也有一肚子委屈,她见儿媳妇故意不给她面子,在院门外大闹,让邻居看了她的笑话。她也豁出去了,站在门口跟儿媳妇对骂:“我就是偏心眼,怎么了,气死你。以后,我还就是什么都向着老大,就是不帮你看孩子,就是不给你花一分钱。我就这样,你看看你老公以后养不养我。”
我在农村看到这种婆媳矛盾,始终不理解的一个点是:
为什么男人会被两个女人完全排除在外。好像,婆媳矛盾,就是婆媳矛盾,就是她们两个人相处不好,跟那个中间的男人没有一点关系。
就像这个小儿媳妇的丈夫,他妻子和母亲都打成这样,他始终是不闻不问的状态。
最可怕的是,这个小儿媳接下来说的话:“你偏心眼吧,你偏心眼偏到你儿子离婚,你就高兴了。我跟你儿子离婚了,就都是你折腾散的。他有个这样的妈,我才跟他离婚的。”
然后这个小儿媳大年二十九就回娘家了。
周围的邻居,包括我婆婆都劝这个老人:“大过年的,为了这35块钱,你至于吗?她回去了,初一拜年的时候,你小儿子自己,不让人看笑话啊。”
然后,这个婆婆又说了这样的一番话:“我儿子倒了八辈子的霉才娶了一个这样的媳妇。她不回来,就让我儿子孙子跟着我吃,我看不见她,心里还痛快。反正孩子也上学了,她不回来就别回来,看看我们这个家,离了她能不能过。”
有多少老人跟儿媳妇成仇,却丝毫不去想儿子在婆媳关系中的缺失。
我特别想不通的一个点是,为什么这个婆婆不给自己的小儿子要钱呢?她为什么一定要给儿媳妇要钱呢?我听我婆婆说,有时候都是男人去拿春联,老人也没说要钱。可等到她见了儿媳妇,就会跟儿媳妇提这件事。
儿子的钱和儿媳妇的钱,难道不一样吗?
为什么就一定要给儿媳妇要钱。而男人为什么不能主动给自己母亲钱,来彻底解决这件事。
他明知道,妻子和母亲每年为这件事吵架,为什么他不自己去要春联,自己给母亲买对联的钱。
但凡这个男人出面,这种争吵就不会发生。但凡这个老人去跟自己的儿子协商这件事,也不会出现争吵。可老人偏偏不找自己的儿子,只是找自己的儿媳妇,让自己的儿媳妇出这一笔钱。
她的目的是什么?
她要的不仅仅是那35块钱,还有小儿媳妇的服从。她要给小儿媳妇知道,她是不该给他们花一分钱的。她给他们花了钱,小儿媳妇就要还。
老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没错。毕竟,儿女成家立业后有自己的家,本该自己承担自己的生活开销。可这里面有一个这样的点,老人有两个儿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