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间吵不停,爸妈快学调解SOP

手足间吵不停,爸妈快学调解SOP,第1张

手足间吵不停,爸妈快学调解SOP 「呜~妈咪!姊姊又打我!」「哼!明明就是妹妹先抢我玩具的!」面对孩子们每天不断上演的冲突与纠纷,爸妈们感到疲于应付吗?究竟该打该骂?还是该哄该罚?

对于孩子们总是吵个没完没了,联合心理咨商所心理师邱惠瑄表示,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根据JDunn(1993)的报告,年幼的兄弟姊妹间,小冲突发生的次数便高达每小时56次,统计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吵!但邱惠瑄心理师指出,面对孩子们的纠纷不断,其实并不需要害怕孩子因为冲突而受伤害,重点应该在于如何协助孩子,从冲突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和处理。

至于孩子们究竟是为何而吵?邱惠瑄心理师首先从相处时间最长、发生机率也最高的手足之争来探讨:

兄弟姊妹争吵的原因

手足关系是既亲密又是冲突的,爸妈的调解和引导也需要特别的谨慎,因为若没处理好,将可能导致孩子们从幼年时期便与兄弟姊妹无法和睦相处,甚至将累积多年难解的心结。至于兄弟姊妹的冲突是从何而生?通常和下列原因有关:

延伸阅读:二胎出生时,大宝竟出现严重退化行为?!其实孩子只是不安…

所有权和归属被争夺 大部分兄弟姊妹间的年龄差距,通常在1到3岁之间,便是最容易发生争吵的阶段,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都较为强烈,会觉得这个东西是我的,爸爸妈妈是我的,玩具也都是我的。所以当有一个比较小的弟弟妹妹出现的时候,这些所有权和归属性的界定,就会是引发他们吵架的来源,而且是很难避免的状况。

尤其哥哥和姊姊很可能会认为,关于爸爸妈妈爱的所有权,好像就会被弟弟妹妹剥夺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注减少,便容易把怨气出在弟弟妹妹头上。

弟妹破坏规则和原则 此外,当一个家庭中的弟弟妹妹出生的时候,哥哥或姊姊通常是2或3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会遵从大人所制订的秩序和规则,但是他们会发现,刚出生的弟弟妹妹,居然是不遵从这些规则的。例如他们会认为,这个玩具是我在玩的,可是弟弟妹妹怎么可以突然来抢走?或者这是我在遵守的某些规则,可是这个弟弟妹妹却是来破坏它的。所以这些都会是造成手足发生冲突的原因。

不过,如果兄弟姊妹的年纪差到6岁以上,争吵情形则会较少,因为兄姊会是比较成熟的,便会知道弟弟妹妹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还小,并不懂得遵守规范。

Step1、事前预防:解决手足纠纷的基本态度

虽然孩子间发生纠纷是难以避免的,但邱惠瑄心理师建议,爸妈可尽量营造温馨互爱的家庭氛围,譬如让哥哥姊姊帮助照顾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则可以回馈或是感谢哥哥姊姊,彼此的东西也以分享、交换、互惠等观念原则来共享。平常还可从几个重点来帮助孩子建立观念,借此预防并减少冲突的产生:

分龄规范基本行为 邱惠瑄心理师指出,2岁的孩子会开始「了解」规范,知道什么事情可以,什么事情不可以,3岁则是能够「遵守」规范的年纪。

由于弟弟妹妹在2岁前的时候,并无法了解规范是什么,因此若面对太无礼的弟妹抢东西或破坏原则的时候,爸妈就要多安抚哥哥姊姊,跟他们解释为什么弟弟妹妹现在是这样的状况,所以没有要求弟弟妹妹遵守规范,只是暂时性的做法。等到弟弟妹妹大约2岁,也能了解规范时,爸妈就可以制定家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请兄弟姊妹一起去遵守。

大的一定要让小的吗? 立学苑幼儿沟通教室执行长曾雅瑜表示,以往传统的教养方式,可能都会要求大的要让小的,事实上应该依照年龄对于理解事情状况的程度来改变做法,并不总是要求大让小。而且所谓的「让」,若从「理解」出发:「因为你年纪小ㄧ点、因为你没有这个玩具⋯⋯等」所以「我让你先」,便是带有「理解并同理对方」的「礼」。所以大让小的情况,其实也包含了学习「礼」和「理解」的意义。

以年纪来说,因为大孩子理解力较高,所以父母可以花较多的时间告诉大孩子「礼让」的意义(不是强迫),并同时让较小的孩子理解「他是被礼让的一方」;等孩子们建立了「互相礼让」的观念,下一步就是教导「尊重」,大小孩子都会有不想让的时候,借由讨论、沟通,让孩子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下,自己决定「谁该让?」

邱惠瑄心理师则谈到,将「让」解释成「分享」的概念,也容易让孩子理解并接受,因为「分享」是一个较为平等的概念,而且包含了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愿意跟你分享」,应用亦较广泛,就算是年纪小的弟妹,也同样能「分享」给兄姊,让手足之情更为和睦融洽。

让孩子感受被爱和被尊重 邱惠瑄心理师建议,平时和孩子相处时,父母亲要尽可能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他们是被爱和被尊重的。因为如果父母亲对待所有孩子,都是充满爱而且一视同仁的,手足间也会比较友善,比较没有冲突。

延伸阅读:不是才和好?又在吵什么?手足常见状况题

不比较,减少竞争 此外,父母需要体认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质和长处,应避免孩子间的比较行为,并减少竞争行为,多引导孩子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强化手足间分享与互爱的气氛,便能减少纠纷与冲突的发生。

Step2、事发处理:调解手足纠纷的SOP

立学苑执行长曾雅瑜指出,在处理小朋友冲突的时候,首先要确认好3个重点,第一是孩子的气质,第二是孩子的年龄,第三则是中立的引导:

1依气质因应 手足间吵不停,爸妈快学调解SOP

邱惠瑄心理师也谈到,以家中有两个孩子为例,便可能会有4种不同的个性组成,父母必需去辨别,并依孩子的特质去做不同的因应方式:

(1) 两个都属于强势侵略型 如果两个孩子都属于比较侵略性的强势性格,爸妈可能就需要事先定好较为严格的规范,也就是比较明确的协调机制。比如当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的时候,是要以原先在玩的孩子享有优先权,或是该玩具原本属于谁的作为优先权。若在争吵前已将规则制定好,父母便可依此处理类似的纠纷。

(2) 兄姊是强势型,弟妹是温和型 而若哥哥姊姊比较强势,弟弟妹妹比较温和,爸妈就要多灌输大孩子比较多「照顾」的概念,尽量让两个孩子相处融洽。

(3) 兄姊是温和型,弟妹是强势型 假设哥哥姊姊的个性较为温和,弟弟妹妹就比较会抢东西。这时候要如何引导兄姊愿意给弟弟妹妹东西,而弟弟妹妹该如何遵守协调机制,达到不吃亏的双赢局面,便是爸妈需要思考的重点。

(4) 两个都属于温和型 倘若两个孩子的个性都属于随和好相处、比较大而化之不计较的类型,发生争执或冲突的频率便相对较低。但是爸妈也需让孩子养成保护自己的观念,以免遇到手足以外的朋友或同学,便有可能相对弱势容易被欺负。

2依年龄处理

前面有提到,孩子约在2岁开始了解规范,3岁可以遵守规则,所以处理孩子的纠纷时,也要依照他的年龄发展去做合理的要求。

比如不可能要求一个3岁的孩子去达到小一孩子的行为标准,硬要他像兄姊一般的讲道理、有礼貌;又或者爸妈可能误判孩子能够达到的水准,比如3岁孩子已经可以做到遵守规范不赖皮的时候,却还是觉得他年龄太小,没有要求他做到应有的行为,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将可能延缓他应有的成熟表现。

此外,如果一直教导2、3岁的小朋友什么是互相尊重,他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因为年龄发展还没到这个领域。若为5、6岁的小朋友,则应该已经能够懂得互相尊重的概念了,也比较能自行解决纠纷。

3居中立引导

邱惠瑄心理师表示,许多父母在孩子们发生冲突时,通常会仲裁谁对谁错,或是帮孩子想出解决方案。但邱惠瑄心理师指出,面对孩子们的纠纷,家长其实应该做的是「陪伴」小孩处理纷争,而非「帮」他们处理纷争。

1 让孩子有机会说明,有被了解的机会,然后想出解决办法 至于要怎样「陪伴」孩子处理纷争?主要就是父母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并不去评断谁对谁错,让每个小孩都有机会说明,有被了解的机会。在厘清问题后,大人也不用急着提出解决方法,而是去协助小朋友一起思考,我们有没有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比如想玩的玩具,在10分钟后交换,或是孩子能够想出更好的办法?如果孩子习惯产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是双方都能认同妥协的时候(双赢),他们以后再遇到这样的状况,便可以依循这样的方式去处理。不过前提是两个孩子都已经3岁以上,均具有遵守规范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可行的方式。

曾雅瑜执行长也提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时,爸妈可依据「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说出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步骤,逐步抽丝剥茧,厘清问题,引导孩子说明清楚,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同时大人处理的不应是孩子行为的对错,而是处理孩子的情绪,先让他们的情绪有个出口,冷静之后,再一起讨论可行的解决方式。

2 强调公平,而是如何解决 交换和分享的精神 家长有时候对于处理孩子的纠纷,可能会觉得需要具有公平性,才能让孩子信服。但邱惠瑄心理师提到,如果太强调公平的原则,会造成往后孩子们在发生争执的时候,也都会追求公平,然而事实上很多状况是无法达到「公平」的,譬如大家想玩的玩具,有时候就只有那一个,并没有办法满足每个孩子都要有一模一样的玩具的需求。所以爸妈应将焦点从「公平」转移到「如何解决、交换和分享」,否则若太过强调绝对的公平,将会面临很多状况是无解的,处理起来也会是没完没了的。

3 让孩子练习自行处理 当这些游戏规则都建立好之后,父母有时候便可以试着在旁边,观察孩子们如何自行处理纷争,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发展出日益和睦的相处之道。

曾雅瑜执行长提到,其实破坏就是建设的开始,关于手足间的纷争,只要有很多的冲突,便都是他们学习的机会点,但很重要的是大人是如何引导这些冲突的发展。

如果手足间的争吵,谁对谁错的评断总是由大人定义,譬如可能说:「每次大的就是不让小的!」或者:「每次小的就是这么欢!」这样其实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或是被影响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

曾雅瑜执行长建议,爸妈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沟通,去转移事情的争执点,尤其千万不要在第一时间去评断谁对谁错,因为孩子都在学习,学习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对错的,所以大人引导者的角色应该是中立的,甚至到最后只是旁观,不需再出面协调和引导。

父母需要介入的情况 如果孩子们发生争执时的情绪是比较失控的,父母当然要先介入调解,让双方先分开冷静,再来沟通协调。另外也可针对常常争吵的项目一次去处理,订好规范让孩子们遵守。比如哥哥和弟弟常常抢夺电动玩具,父母便可事先订好每人轮流玩的时刻表,谁的时间到了谁就可以玩,将会比较没有争议。

Step3、手足间学会即使争吵却依然相爱

邱惠瑄心理师也谈到,手足间的争吵是正常的,而且是必经的历程,唯有在相处和成长过程中不断的面对争执,才会慢慢衍生出他们自己的有效解决方式。所以父母并不用刻意让孩子间保持绝对的平和,那反而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只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虽然会有冲突,但我们并不会因为这些冲突而不爱对方,而且我们知道遇到冲突该怎么处理。」因此手足间的纷争,和任何朋友间冲突的不同之处,便是从小到大共同成长的经历,兄弟姊妹间的友爱之情是可以一直存在的。

首先要知道他们的矛盾在哪里。如果是日常琐事,孩子其实可以想办法解决。因为家务带来的矛盾,孩子会自己承担更多的家务;因为观念不同造成的矛盾,孩子可以先理解父母双方的观念,然后委婉地做润滑剂,让他们很难尝试去理解对方的观念。

但是如果有感情问题,父母有了第三个第四个人,他们就已经在一起受苦了,所以尽量尊重他们的决定,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们离婚的负担。父母有选择自己感情生活的权利,婚姻不应该因为责任而变得痛苦。

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这是因为你父母一开始关系不好,导致了他们之间更深的冲突。所以双方必须通过情感世界之外的客观事件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这个“聊天”是一个客观事件。

所以这次离婚其实早就安排好了,只是最近才露骨。当然,这与你无关。对你来说重要的是你父母的争吵影响了你。夫妻吵架是夫妻矛盾,夫妻吵架不应该影响父母的角色。就像两国之间的战争,不应该影响无辜的公民。所以,你应该要求他们不要在你这个孩子面前吵架。当然应该,现实就是现实。如果你的父母忽视了他们的父母角色,你只能选择眼不见为净。

我一直记得我妈告诉我不要干预父母之间的问题孩子,干预未必会有好结果。我觉得挺对的。父母的问题与孩子无关。对于孩子来说,亲子关系永远不会改变,最好是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父母的问题不应该作为孩子牵扯进来。他们活了一辈子,如果不分开,自然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表面上可能看不到)。即使你很有耐心,很委屈,也请尊重妈妈的决定。你可以懵懂,但不要试图作为救助者介入。也许他们的争吵会让你感到害怕,引起你的恐惧。想想你在担心什么。怕什么?如果你自己解决问题,你会感觉舒服很多。

儿子和妈妈吵架父亲应该把儿子叫到一边,首先是安问,然后了解事情的原委,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妻子的不对,要压住儿子的火,她是你的妈妈,对她一方面要尊敬,对妈妈说活的言辞一定要柔和,耐心的说服,指出她的不对,要给妈妈面子,要求儿子要给妈妈道歉。如果是儿子的不是,也要耐心的开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像妈妈认错,作为父亲要平稳的调节母子关系,不要过上浇油。

我相信很多年轻人都处理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希望在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找到父母来压抑对方的愤怒。但是有些夫妻矛盾涉及到太敏感的事情。作为父母,不能说谁对谁错。如果女方生活出现一些偏差,女婿主动找公公婆婆讲和的时候,她就会出声名义教女儿。其实在他们心里,还是会站在女儿这边的一些立场,父母在处理这些家务事的时候很难站在中间。

如果你发现你的公公婆婆是女婿,但你忍不住出面调解,夫妻之间真正的纠纷可能并没有被明确理解为父母,有些事情是他们无法控制的。夫妻关系维护不好,会有什么危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身体。不管是男的儿子还是女的,总有一个人在生活方式上失去了一些偏差,但作为一个当事人,是否又问了自己,为什么在有危机的时候会想起父母?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危机是任何一对夫妻都会面临的常见琐事。只有学会冷静地处理这些事情,你的婚姻才能回到最初的正常水平。而且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父母干预过多,婚姻破裂的可能性非常高。有些女性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个问题:父母会过度干涉她们与伴侣的婚姻。比如父母经常住在家里,父母和伴侣关系不和谐,父母总是逼迫伴侣。尤其是对于一些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对你感到不安,想照顾你,那么他们会在你结婚后强烈干预你和伴侣的关系。

你以为他们爱你,却很难阻止他们,让他们进退两难。如果你的父母过多地干涉你的婚姻生活,你的另一半很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你们的婚姻会出现很大的危机。原因有二。第一,男人看重自己的价值感,自尊心很强,需要被接受和肯定。如果女方父母经常干涉你伴侣的家庭,他不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反而会经常受到你父母的批评,在这个家庭里感到压抑。男人没有把握,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会很压抑,很痛苦。一次又一次的忍受之后,会突然爆发,产生逃避或者放弃的现象:很爱你的男人会变得冷淡,会对你冷嘲热讽,或者要求分居,离开家,甚至直接提出离婚。在你和伴侣建立的家庭中,家庭结构应该是“夫妻”,但一旦你父母介入,这种结构就会被打破,他会觉得你和你父母是家庭的主导,而他是被孤立的。他会觉得这个家不像自己家。

通常你和父母沟通,父母站在你这边,对他有求有望,他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很少和你表达爱意,感情会渐渐和你疏远,渐渐不那么爱你了。伴侣因为父母参与而想离婚,这种危机该如何解决?

你需要塑造父母的界限感,让自己有驾驭婚姻、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服父母让父母安心,回到合适的界限;你掌握情绪咨询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帮助你的伴侣疏导情绪,并与他进行深入的沟通。在生活中,你需要让他明白你对他的爱,重新建立感情联系,修复感情;你需要引导你的丈夫参与家庭,为家庭做贡献,肯定他在这个家庭中的价值感,这样你的家庭结构才能稳定,“夫妻”的家庭结构才能改革,他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角色的责任,感情才能正常运转。

儿行千里母担忧,即便是不行千里路,在家门口也是各种的牵肠挂肚。

即便是儿女们结婚之后,父母也会担心儿女们过不好,闹矛盾。

在此时, 面对孩子们的婚姻矛盾,父母该不该介入调解?该如何应对? 都成为了一种家庭问题。

叙述者:小两口吵架,母亲介入,反而遭到女儿和女婿的一致埋怨

女儿结婚两年了,小两口时常为生活琐事吵架。

孩子爸去世的早,是我一手带大女儿,虽然女儿处在单亲家庭,可是我从来没有委屈过女儿,其他孩子有的,她一样也不会少。

现在女儿离开了我,有了自己的家庭。

我生怕她受委屈和受男人的气,所以每当小两口有矛盾吵闹的时候,我就站在女儿的立场指责女婿。

结果倒好,两个人和好后,反而说我多管闲事。

不光女儿说我,女婿也对我女儿说:“你妈妈多管闲事!”,还说我不该指责他和说他的过错,总之一句话不该说他!

我现在想不通,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最近为了这事,我一直失眠。

面对孩子们的婚姻矛盾,父母该不该介入调解?

正如上面的母亲一样,爱女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 每当小两口有矛盾吵闹的时候,我就站在女儿的立场指责女婿。

女儿和女婿的矛盾是他们夫妻之间磨合中产生的,在这个时候母亲的介入维护女儿,对女婿横加指责,只会让女婿更为坚定自己的立场。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反而让小两口的矛盾激化。还有一点需要明确,母亲一边倒的护犊子,会让女婿认为你们母女联合起来欺负他,假如他再把自己的父母拉来,这就会演变为 家庭战争

人的情绪往往会根据外来的因素进行放大 ,比如:当一对夫妻在大街上吵架的时候,假如这个时候有人围观,那么吵架的音量会升高;假如这个时候有人劝,那么吵架极有可能演变为打架。

是不是感到很奇怪? 人是群体性动物,当只有双方进行争执的时候,这只是他们之间的事,也仅仅限定在他们之间。而这时参与进来第三者,那么争执将会发展为三个人的事,矛盾的范围也随着扩大。

就比如这位母亲一样,她和女儿长在一起对峙女婿,这样就打破了平衡,女婿成为了弱势的一方。假如这个时候女婿想回归平衡的话,要么屈服认错,要么加大争吵的砝码(父母的支援、叙述对方的不是等)。

无论女婿如何选择,他都会对丈母娘的参与心生芥蒂。不光如此,当他们小夫妻和好之后,女儿也会对母亲的支援进行诟病,以此寻得夫妻之间的宽慰。

这个时候,身为母亲的你就会陷入“两边不是人”的尴尬处境。

那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婚姻内的争吵,各种家庭矛盾,做父母的究竟该不该介入呢?

@入微情感对此给出答案: 看情况而定!

该如何应对?

三种情况,三种应对,如下:

夫妻家庭琐事,不闻不问

假如小夫妻之间仅仅是因为家庭琐事争吵,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尽量远离是非。不要去参与小夫妻之间的争执,俗话说:“床头吵架床尾和”,小夫妻在婚姻中的争执在所难免,我们可以理解为“磨合”。

两个原本不是一个家庭的人,机缘巧合之下走到一起,这本身就有一些因素需要进行时间的洗礼。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为人处世。这些因素都需要他们夫妻之间进行中和,要么统一,要么忍让。

总之,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小夫妻必然要经历的事。所以,父母面对这些的时候,有多远躲多远,即便是看到,也要去坚持“不闻不问”。

夫妻大打出手,坚决制止

假如小夫妻因为争执动了手,这个时候你要是知道之后,一定要拿出长辈的威严,对他们进行严肃的教导。

记住: 一定要看情况,保持中立的态度,适当的对弱势一方进行支持

比如,女婿因为女儿的因由,对女儿大打出手。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静,了解具体的因由,当着女婿的面中立的说明道理。

然后对于女婿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指责, 我女儿嫁给你不是让你揍得,我都下不了手! (对女婿进行批评的时候,不要当着对方父母的面,留一线。)

对于这样的事情,当父母的一定不要失去理智,做出过激的行为。一切以小两口的婚姻稳定为主要目标,并观察以后他们的争执是否会再次发生肢体互殴。

假如再次发生,你就需要考量小两口的婚姻,问一下他们究竟想不想继续下去。如果不想,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做。如果想,那么就好好相处,反思婚姻中出现的问题。

夫妻婚姻危机,等待时机

假如小夫妻在闹离婚,这时候家长该怎么办呢?是劝慰还是支持?

我们经常说:“劝合不劝离。”可是我们不能什么情况都这样做,固然劝合没损失,哪怕过得再不好也是他们自己的事。

可是,如果出现不可饶恕的行为(严重的家暴、出轨等),这个时候你依然要劝和,就是对于受害者的不负责任,更何况是父母。

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至于他们如何抉择,那要看受害者是否信任对方,信任婚姻。父母要做的仅仅是,等待时机,做最后的调解!

如上三种情景,基本概括了小夫妻所遇到矛盾和婚姻危机,父母需要看情况来决定如何应对。

写在最后

有句老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说的就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不需要操心太多,他们自有属于他们的福分,该穷该富,全看他们自己。婚姻相处本就需要夫妻双方努力经营,做父母的只需看情况侧面的推一把即可!

如果有任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80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