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辱骂乘客的处罚如下:
1、骂人的行为认定构成侮辱,即可依法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较重情节的,要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报警立案的流程是什么
1、当群众遭遇不法侵害时,或者发现犯罪线索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对于群众上门报案的,在一般情况下,民警会要求写报案材料,做询问笔录,派出所同志会进行接报案登记,接受证据材料;
3、在认定有犯罪事实时,即进入立案侦查程序;
4、如果认定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情节轻微不当作犯罪处理,则决定不予立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有用的,会被罚钱。不过其实也不用去投诉,他只是凶一时,他的言行自会有人制他。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因为怀疑,所以伤害;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事,看淡就好,保持本心,做最真实自己。
一个人素质的优劣,脾气泄露了人的修养,沉默道出了人的品味。人最大的修养,是知人不评人。“你对一个人发脾气,不是因为对方做得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以后你可以微信关注一个小程序“安心乘车”,这小程序可以上可以举报出租车司机,如果出租车司机绕路、拒载、乱收费等情况,在微信上就能够进行投诉处理。而且它能够记录乘客乘坐出租车的轨迹和音视频信息,可实现一键投诉,保护乘客的合法权益。
如果以后要投诉的话,完成记录后,通过点击提交,输入出租车的车牌号、以及自己的手机号和姓名,点选相应的举报行为。在这个界面,除了自动录制的录音,乘客还可以上传手机存储中的相关和视频。在证据的提交上,音频证据默认为全部提交,乘客也可根据需要,选择部分连续音频资料提交。如果能够详细填写事情经过描述,将能够提高案件的处理效率。如果存在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以及利用掌握的证据材料想违法行为人敲诈勒索,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怎么投诉出租车司机
出租车司机最怕被投诉无故拒载、中途拉客或停止服务、坑骗旅客、擅自加价、无从业资格证运营、使用失效或伪造资格证运营、绕路等。下面提供一些投诉出租车司机方法:
1、拨打12328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说明司机情况、投诉理由、投诉诉求,以及自己的电话信息等。一般会在24小时内处理,10个工作日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乘客。市交通部门在投诉办结后督促承诺退费的涉事企业联系乘客,将支付的车费返还给用户。
2、拨打12345市政服务热线。根据语音提示按5号键进入“其他业务”,在选择“交通投诉及其他业务”进行反馈,也可以通过人工服务说明情况,具体方法由于12328投诉电话相似。
3、微信投诉。关注当地交通公众号,如“广州交通”、“上海交通”等,在公众号主界面找到“交通服务”板块中的“出租车服务评价”,填写相应的信息就能投诉了。也可以搜索关注“china12328”微信公众号并进入主页,点击“业务办理”后找到“我要投诉”,点击进入后填写省份、市区、联系人姓名、电话、验证码、被投诉人或单位、等信息后上传即可。
4、网上投诉。可直接点击(12328官网)找到相应模块投诉或反馈。如果需要转接地方官网的,可在加上前缀,如浙江省为“zhejiang12328cn”,杭州市为“hangzhou12328cn”即可进入相应官网。
5、现场投诉。可以到出租车所在公司或到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投诉,一般在出租车副驾驶位处会有服务监督卡片,上面会有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的相关信息、投诉电话等,可以记下或拍照,离车前最好拿上发票(上面有出租车司机、公司、上下车时间、行驶里程等信息),可作为投诉的依据之一。
就在前几日,山东临沂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一辆出租车由于操作不当,直接撞上了正在行车道上晨练的暴走队,最终导致一死两伤的惨痛结果。
随后,网络上开始了对这场事故原因和责任的激烈讨论:有人强烈指责暴走团成员不守规则,被撞不委屈;有人再次拿出“女司机”标签,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甚至领跑人员的一句话“社会上对老年人不够宽容”也遭遇了诸多指责……
整个网络舆论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老年暴走团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截至16日,微博话题#司机撞上暴走队#阅读量接近5000万,数万名网友参与了讨论。
针对这一事件,不少媒体发布了相关评论文章,代际差异、规则成为热议关键词。《中国青年报》就指出,“很多人认为暴走团咎由自取,其实,错的不是暴走,而是暴走欠缺规则意识”;《人民日报》警示,别再强化“暴走团车祸”的代际差异;《新京报》则落眼于公共资源保有量有限,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
△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
如果说,“暴走团车祸”悲剧还能用城市健身场地不足来解释,如今暴走团升级再上路,已经属于明知故犯、公然挑战法律的愚钝行为。
想为队友出口气,或者是想证明自己所属群体的生活方式,这都无可厚非。但是,倘若拿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做筹码,以要挟公众的批判转向从而获得群体制胜的成就感,这样的做法不仅不高明,反而会令事态发展走向更畸形。
血的教训没能唤起所有人的痼疾之痛,媒体报道与公众舆论倘若只是停留在孰是孰非二元对立的表层争辩中,而不是起到警示大众的作用,这样的惨痛还会再发生。要知道,规则不能总靠悲剧来敲响警钟。
1
责任分属,才能警戒与约束
在“暴走团车祸”事件中,驾驶人由于操作不当以至于撞上暴走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然而,我们依然要看到暴走团及其组织者的责任所在,这才是警示大众的关键。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1条至63条明确规定——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事发路段虽然没有人行道,但左侧有硬路肩,他们并没有“靠边”跑步,而是声势浩大地走在了正中间的机动车道上,妨碍了道路交通安全,应当承担责任。暴走队伍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的义务,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有句俗话说得好,什么场合做什么样的事。对于公共资源的使用必须用于其初始目的,超过其限定范围内的滥用和占用就是不合理、不合规则的。
正是由于“暴走团车祸”责任分属不明确,仍然有暴走成员将惨剧的理由直指女司机的操作不当,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抢占行车道”这一行为本身对规则的对抗,而是模糊了自身的主体责任,从而杜绝了理性上约束行为的可能性。
对于事故中孰是孰非的二元对立争辩来说,无非只是口舌之争罢了。分属各个主体的责任,利用惩罚与规训的方式,才能真正唤起每个暴走队员对“法制”与“规则”的认同,从而才能达到警示公众的目的。
2
法不责众?别再抱有侥幸心理
尽管在这场舆论的漩涡中,谴责老年暴走团、批评女司机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这样的争论只是让舆论徘徊在浅层次的判断之上。为什么暴走团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走上行车道?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他们什么样的心理?
早在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过暴走团走上行车道的新闻,而这次据《新京报》报道,暴走团某位成员说到这样占用行车道已经有十多天了。更有甚者,又有暴走团在车祸惨案发生后的5天后,依然整齐划一地走在行车道上。这些细节都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该协会的暴走团违反交通法规并非首次,如此众多的人之所以敢公然挑战法规,就是法不责众心理的自然流露。
“法不责众”是人们惯有的思想,所谓的“法不责众”是人们对于规则意识的一种漠然态度及侥幸心理,这种心理成为了人们失范行为的庇荫所,用群体的效力分摊来减轻自我心中对过错的宽恕。
一方面,个人的理智认识很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感染。卢因曾提出过“群体动力论”,他认为群体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个人行为,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会使得个人陷入非理性的集行为中。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就带有鲜明的群体性特征,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产生整合性的效应——“别人都过了,那我也过,就算被惩罚也有大家一起”——正是这种从众性效应让每个个体都失去了理智的行为。
另一方面,规则的实施缺乏内化性。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规则,当规则符合人们的主观意愿,人们便会自然接受,并把它作为约束自身行为的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内化性。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规则只是一个书面上的文字表达,人们无法切身感受到规则的约束限制,所以一般来说人们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法不责众的心理便会加剧。
△ 2014年,山东青岛△
正是在法不责众的心理驱使之下,暴走团多次走上行车道,他们心里暗示自己:就算违法了,那也属于共同违法,如果一一惩处的话,执行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影响社会效率。执法部门如果在处理群体性违法行为时存在畏惧心理,甚至怕麻烦,无疑就会让法不责众心态引发法律的破窗效应。在这样的屡试不爽的侥幸之下,暴走团这类违法行为将会很难根治。
3
以“暴”制衡,只会让舆论更恶化
如果说,之前的“暴走团车祸”折射出来的是公共资源分配的社会问题,那现在的升级再上路已经是明知故犯的问题,实质上是暴走团对网络舆论场的不满情绪的线下表达。
此次事件中的暴走团队以老年人为主,由于媒介使用的代际差异存在,他们面对网络上汹涌的舆论只能坐以待毙,积累的不满情绪需要宣泄,于是便会产生再次的暴走线下集会。“暴走”这样的意见表达方式,由于抢占了道路公共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欠考虑的行为,以“暴”制衡只会让舆论更加恶化。
在车祸事件中,谁更有理自有法律去评判,俗话说得好“有理不在声高”,这种以不合法的方式来表达意见的“暴力”行为只会让暴走群体被贴上不可理喻的标签,进而演变成暴力的符号,在整个舆论中极易产生刻板印象。
尤其是“篮球场场地之争”一事后,老年群体的公信力逐渐下降,这是一个非常不良的讯号。很多老年人的行径已经让社会舆论产生了倚老卖老的社会印象,如此的信任危机十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就在此事的各方讨论之中,仍然有人把问题症结归为“老人变坏”。但知著君认为,此事并不能归咎于“老人”这一标签,甚至可以说,“坏老人”说法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
社会学研究有一种谬误叫做“过度概化”,得出“老人变坏”的推论无非是因为老年群体被频繁爆出缺陷问题。在没有科学的实证研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的可靠结论只是——
社会中一部分老人在新闻事件中的确暴露出了缺陷与缺失,但简单粗暴地贴上年龄歧视的标签绝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西安的一名女子,在出租车上与和他一起上车的男伴吵架后,拿起刀来就割破手腕,瞬间鲜血直流。感觉这名女子性格太过偏执,而且也太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如此偏激的性格,让人未免感觉有些惊恐。无论是家人,还是社会上的一些人际关系,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处理解决矛盾的时候,考验的是人的智慧,如果太过偏激,动不动就用自残来挟制别人,只会把被人吓跑了。
西安的一名女子在出租车上与男伴争吵
在陕西西安的一个凌晨时分,一名晚上出车的出租车司机,接待了一对在路边等出租车的男女。在出租车司机送往两人去的路途中,这两个人因为感情上的事情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凶。随后,后面发生的事让出租车司机吓出了一身冷汗。女乘客突然开始自残,用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
出租车司机闯红灯送医急救
看到这名女子突然激动自残,她的手腕上立刻冒出的血可把出租车司机给吓坏了。他立刻加快车速,带着两个人赶往医院进行救治,看到这名女乘客在医院的救治下已经没有危险,出租车司机这才放下心来。
在送女乘客的路上,他由于开车速度已经超速,而且还闯了红灯,由于他已经报了警,并且对开快车和闯红灯的事由作出了解释后,他才开始接着继续工作。可见这位出租车司机也是一位特别富有爱心的人。
你如何看待此女子的行为?
从她的行为上来看,只能说这名女子的任性和极端。我们讲,只有自爱的人,别人才会爱你。如此不自爱,拿自己的身体当儿戏,甚至用自残的方式来胁迫别人就范,这样的方式只能会加速身边人的逃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